長征勝利85週年手抄報內容

長征文化和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璀璨明珠。20xx年即將迎來長征勝利85週年,

長征勝利85週年手抄報內容
長征勝利85週年手抄報內容1、長征 (歷史事件)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了擺脱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鬥,攻佔七百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85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1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裏,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誌着長征的勝利結束。

長征勝利85週年手抄報圖片欣賞(6張)

長征勝利85週年手抄報圖片1

長征勝利85週年手抄報圖片2

長征勝利85週年手抄報圖片3

長征勝利85週年手抄報圖片4

長征勝利85週年手抄報圖片5

長征勝利85週年手抄報圖片6

長征勝利85週年手抄報內容2、紅軍長征的歷史背景

1933年10月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動員近100萬國民革命軍圍剿各中國共產黨控制的農村根據地,並以50萬兵力重點進攻中央蘇區(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主要控制地區)。

在前四次戰役中,由於實施毛澤東的運動戰方針,國民政府軍沒有達到預定目標,均以撤退告終。在第五次戰役中,由於毛澤東失去領導權,中共臨時中央負責人博古(原名秦邦憲)採納蘇聯軍事顧問李德的建議,放棄過去四次反“圍剿”鬥爭的積極防禦方針,將這場戰爭定性為國共之間的決戰,採用軍事冒險主義,提出了“禦敵於國門之外”的口號,要求紅軍在根據地之外抵抗國民革命軍,決定在國民黨之前搶先行動,發動所有紅軍展開全面進攻,並爭取蘇維埃在全中國的勝利。但中央蘇區只有10萬左右的正規軍和數萬游擊隊,在搶先進攻後不久即遭到巨大損失。這時共產黨方面決定進行陣地防禦,輔以“短促突擊”(短距攻擊),意圖抵擋國民革命軍的前進。但這個行動並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不久,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首府瑞金的北大門廣昌陷落,紅軍死傷一萬餘人。

長征勝利85週年手抄報內容3、紅軍長征的意義

紅軍長征的意義在於,長征是在糾正了“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和反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在遵義會議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確領導下取得勝利的。

它充分表現了中國共產黨人艱苦卓絕的鬥爭精神。這種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紅軍發展壯大的巨大精神力量,並極大地影響了全國人民。中國工農紅軍的三大主力在極端艱難的條件下,先後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進行了戰略大轉移。

長征勝利地轉戰14個省,總行程達2.5萬里以上。雖然失去了南方原有的根據地,損失了很大一部分力量,但是保存和鍛鍊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骨幹,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種子。正當抗日戰爭的烽火即將在全國熊熊燃燒起來的時候,這三支主力紅軍為擔負起中國革命的新任務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神聖職責而在西北會師,這無疑是一個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事件。

正如毛澤東所宣稱的那樣,“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紅軍長征的意義還在於,它預示着中國革命新的局面的開始。長征用鐵的事實表明,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具有戰勝任何困難的無比堅強的生命力,是國內外任何反動勢力所不可戰勝的。

長征勝利85週年手抄報內容4、關於紅軍長征的詩詞

/1、《過草地》——張愛萍

綠原無垠漫風煙,蓬高沒膝步泥潭。

野菜水煮果腹暖,乾草火燒驅夜寒。

隨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雲逐浪翻。

帳月席茵刀槍枕,談笑低吟道明天。

2、《長征》——林伯渠

剛過草地到巴阿,無那西風日末斜。

且喜境界新耳目,不虞糧秣少胡麻。

巨猿解纜技殊巧,野虻射人事可嗟。

前路縱遙知馬力,誰予便利敢分家。

3、《七律》——烏蘭夫

共話長征憶昔年,朝朝塞北望江南。

行蹤奇正敵圍破,信息浮沉民意淺。

捷報迅傳逾朔漠,義詩響應度陰山。

此生留得豪情在,再作長征豈畏難。

4、《85歲生日寄懷》——陳毅

大軍西去氣如虹,一局南天戰又重。

半壁河山沉血海,幾多知友化沙蟲。

日搜夜剿人猶在,萬死千傷鬼亦雄。

物到極時終必變,天翻地覆五洲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