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70週年手抄報:抗日英雄事蹟材料

抗日英雄事蹟材料:革命英烈高培之

抗戰勝利70週年手抄報:抗日英雄事蹟材料

高培之(1915~1939年),原名高朗豁,192019年生於唐山西常各莊。幼年啟蒙於本村國小,1931年考入鄰村龍泉寺高等國小,1933年考入河北灤師。

高培之進入河北灤師後,學校地下黨組織發現他思想進步,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熱血青年,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考察,於1935年7月吸收他為中共黨員。這年,全國抗日救亡運動進入高潮。高培之、吳紹舟等共產黨員,發動和組織灤師的進步學生,創辦校刊,大力宣傳黨的抗日救亡主張,發動學生參加抗日救亡活動。

1936年初,在黨的領導下,北平一些學校組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簡稱“民先”),在青年學生中開展抗日救亡運動。高培之等立即響應,積極籌建XX縣“民先”組織,灤師的張文傑、江東(曹中漢)等,都是高培之發展的“民先”第一批隊員。灤師“民先”組織,在高培之的領導下,開展“募捐賑濟黃河災民”、“罷日語課”等活動,宣傳了黨的抗日救亡主張,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XX縣各校的“民先”組織,又稱“學聯”,高培之是總負責人。

七七事變後,中共XX縣縣委決定,從河北灤師抽調高培之參加中共XX縣縣委。並決定讓他在馬城開辦“大生全”書店,作為XX縣縣委的祕密聯絡站,通過該店加強與樂亭和XX縣南部及XX縣地下黨組織的聯繫。“大生全”書店對發動灤樂地區的抗日武裝大暴動起了很大作用。這裏除作為暴動骨幹的祕密集會點和聯絡站之外,還承擔了大暴動時的大量袖標、旗幟、關防印信的祕密製作。

1937年冬季,中共京東特委決定在遷XX縣沿長城一帶,組建冀東抗日聯軍第一遊擊支隊,中共XX縣縣委決定動員一批黨員參加。高培之親自動員了14名同志,參加第一支隊,並千方百計為隊員籌措到一支美造擼子和一支2號德制手槍。

1938年初夏,冀東抗日大暴動進入緊張準備階段,高培之配合紅軍幹部李潤民,積極從事遊擊骨幹訓練工作。在XX縣大門莊開辦的短期訓練班上,高培之既是組織者又是領導者。他廢寢忘食,積極工作,使參加訓練班的同志政治、軍事素質都得到了提高,成為暴動的骨幹力量。

7月6日晨,冀東抗日武裝大暴動在XX縣港北村首舉義旗,宣佈冀東抗日聯軍第5總隊正式成立。李潤民任總隊長,高培之任政治部主任。次日,高培之、李潤民等帶領暴動隊員四處宣傳,張貼標語,收繳槍支,擴大隊伍,打響了冀東抗日武裝大暴動的槍聲。

7月15日,五總隊駐紮在糯米莊、楊家院一帶。次日凌晨,收到XX縣城裏地下黨員送來的情報:XX縣警備隊300餘人,準備於天明之後圍剿暴動隊伍。李潤民、高培之、張鶴鳴當即決定,在楊家院一帶給敵人以迎頭痛擊。戰鬥打響後,正當與敵人僵持不下時,高培之親自率領政治部的幹部戰士,冒着槍林彈雨,舉着政治部大旗,進入前沿陣地,高喊:“我們中國人不要自相殘殺!有良心的中國人應當放下武器、改邪歸正!這樣做,你們才有活路!”敵人在政策感召下,紛紛停止還擊,表示願意繳槍,使戰鬥很快結束。這次戰鬥,共繳獲輕重機槍兩挺,長短槍200餘支,子彈及其他物品一批,活捉了偽警備隊長劉韜。暴動隊伍經楊家院一仗,聲威大震。隊伍南下,一路之上,帶動了各處大起義,組建了曾家灣一帶的第13總隊、司各莊一帶的第14總隊、樂亭的第10總隊等。此時,這支抗聯隊伍周圍,已集結了5個總隊,一個獨立大隊,總人數5000餘人。為指揮方便,在各總隊之上,設立抗聯第一路指揮部,李潤民任總指揮,高培之任政治部主任,張鶴鳴任參謀長。

8月上旬,抗聯第一路指揮部由樂亭北上進入盧龍。這時XX縣城已被高敬之率領的暴動隊伍解放。第一路指揮部帶領隊伍進城後,編高敬之的隊伍為23總隊,並在城內召開了羣眾大會。會上,高培之作了抗日形勢報告,宣佈成立XX縣抗日民主政府,公推張春圃為縣長。

10月,抗聯隊伍奉命西撤到平西整訓。抗聯第一路指揮部改編為抗聯第三梯隊,梯隊司令李潤民,政治部主任高培之。西撤受挫後,高培之、李潤民潛入天津,準備祕密轉赴平西。由於叛徒告密,高培之等在天津被捕,後押往XX縣日本憲兵隊。1939年春,在XX縣老車站就義。高培之時年24歲。

常雲卿(1913~1942年),化名魯健之,曾用名常徵,回族。192019年11月10日,出生於唐山一個礦工家庭。他自幼聰明,1928年國小畢業後,以優異成績考入豐灤中學讀書。在中學讀書時,學習勤奮,待人熱情,深受師長和同學們喜愛。 1931年,常雲卿中學畢業後,考入開灤高級護士職業學校。

1933年5月,日軍控制古冶,國民黨軍隊棄唐山西退,中共黨員谷雲亭按照黨的指示,到開灤總醫院以護士職業為掩護,開展黨的地下工作。他經常向常雲卿推薦進步書籍,祕密傳閲共產黨地下刊物。在谷雲亭的啟迪下,常雲卿很快成為參加進步活動的積極分子。畢業後,常雲卿分配到醫院手術室工作,不久,當了護士長。這期間他通過辦小型圖書館等形式,向進步醫護人員和工友宣傳抗日愛國思想。

1935年,國民黨政府與日軍簽訂《何梅協定》。日本侵略者扶植漢奸殷汝耕成立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常雲卿不顧個人安危,在醫院積極宣傳中國共產黨的全民抗日的主張,揭露國民黨蔣介石屈膝投降的罪行,號召青年誓死不當亡國奴,並身體力行,報名去綏東抗日前線,救護傷病員。

1937年春,常雲卿參加了黨的外圍組織抗日自衞同盟,並負責盟刊的編寫工作。他經常通宵達旦,把上級發來的學習文件,抄寫複製或油印成小本子,在內部廣泛發行。第一期發行本就是由常雲卿親自複寫的。是年10月,經谷雲亭介紹,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8年春,常雲卿根據黨的指示,辭去了開灤醫院高級護士職務,隨谷雲亭、李尚武等人在豐潤縣王官營鎮開設復生藥房,作為黨的地下聯絡點,他的任務是發展黨員,擴大抗日力量,掩護來往同志,為冀東暴動作準備。辦藥房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缺乏經費,儘管常雲卿家中十分貧困,但他硬是籌措到500元錢捐獻給復生藥房,購買藥櫃、桌椅和診斷牀等。常雲卿、李尚武等人在復生藥房工作期間,既是醫生又當護士,還經常到附近各村進行抗日暴動前的宣傳和組織工作。

1938年7月,冀東人民抗日武裝暴動後,根據李運昌司令員的指示,他在復生藥房的基礎上,組建隨軍醫院,常雲卿為院長。他在無院址、無經費、少骨幹、缺藥品和醫療器械的情況下,緊緊地依靠羣眾,想方設法戰勝困難,很快使醫院工作人員由原來幾個人發展到30多人,有病房10間,牀位5張。遇有傷重的,或馬上需要手術的,他總是親自動手,他不僅治療技術精湛,還把傷病員當成自己的親兄弟。1938年10月,抗聯部隊西撤時,醫院有5名傷員需隨部隊轉移,並需5副擔架,20人運送,每隔30多裏換人一次。為使傷員安全及時轉送,常雲卿每到一宿營地,首先想到的是,傷員吃飯休息和第二天行軍運送問題,每天他總是派人先行一步,早點把人和擔架準備好,這種無微不至地關心使傷病員十分感激。

1938年11月,抗聯西撤受挫,返回冀東後,根據黨的指示,常雲卿等人到豐潤北部小嶺、黃昏峪一帶潛伏下來,主要任務是收攏暴動失散人員,祕密發展黨員、恢復黨的組織。為此,常雲卿等人在腰帶山周圍的一些村鎮,祕密發展黨員,建立了基層黨支部,還建立了遊擊武裝。

1939年秋,上級領導決定抽調冀東部分幹部和一部主力部隊赴平西整訓。為順利地開赴平西抗日根據地,根據冀熱察區黨委和挺進軍命令,把冀東抗日武裝編成八路軍 3個團,蘇林彥任第30團團長,王子義任政委,常雲卿任政治部主任。9月中旬,從豐潤縣大嶺溝出發,10月到晉察冀邊區北方分局首府XX縣。常雲卿被分配到黨校七班,先任黨小組長,後被選為黨支部學習文化委員,負責支部的宣傳文化工作。經過這一階段的刻苦學習,他在政治思想、理論水平和黨的知識、軍事素質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1940年5月,中央北方分局第三期學員學習結束,根據黨的工作需要,常雲卿被分配到冀東東部地區開展工作。1941年10月,任豐玉寧聯合縣組織部長,負責四至八區工作,為了掌握各區工作開展的情況,常雲卿每隔一兩個月總要深入到各區檢查、指導工作。有一次,常雲卿為了找新調五區區委書記談話,步行10華里才找到,並詳細向他介紹該區政治、經濟狀況和對敵鬥爭情況,使這位同志很受鼓舞,增強了做好工作的勇氣和信心。

1942年4月1日至6月10日,日軍開始第四次“治安強化”運動。敵人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豐玉寧全縣被敵人“蠶食”,幹部損失嚴重,由原300名減少到30名。4月23日,縣委書記石光壯烈犧牲後,經冀XX區黨委批准,常雲卿任中共豐玉寧聯合縣縣委書記。6月10日,冀東軍分區司令部發布青紗帳復仇戰役的命令,12團、13團主力決定恢復豐玉寧地區。為了配合主力部隊作戰,常雲卿在遵化蘆各寨召集由豐玉寧轉移到這一帶的各區幹部開會,動員他們回到原地,廣泛深入發動羣眾,積極配合主力部隊進行反“掃蕩”,恢復被敵人“蠶食”的基本區。7月2日,常雲卿帶着偵察、通訊班,從遵化城南返回豐玉寧地區,開展恢復基本區工作。8月,他冒着危險,穿越北寧路敵人封鎖線,親自主持會議,鼓勵路南的同志把XX區開闢好,使抗日根據地連成一片。由於全縣黨政軍民團結一致,豐玉寧大部地區回到了人民手中。

1942年10月8日至12月10日,日軍在華北推行第五次“治安強化”運動,冀東中部豐玉寧地區仍是“掃蕩”的目標之一。面對殘酷的環境,常雲卿深謀遠慮,及時提出“堅持就是勝利”的口號,並根據上級黨的指示,要求縣三級幹部做到:縣不離縣,區不離區,村不離村。為了適應對敵鬥爭需要,他領導武裝遊擊小組,採取分散隱蔽的方式進行鬥爭,白天隱蔽,夜間出擊,破壞敵人的交通、電線並襲擾進駐之敵,使敵人膽戰心驚。一次在政治攻勢配合下,遊擊小隊一連拿下4個炮樓。在艱苦的時候,他常説:“我們困難是暫時的,共產黨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最後勝利是屬於我們的,敵人的‘掃蕩’是最後的掙扎,是説明了我們的力量強大。”常雲卿的宣傳發動工作,增強了堅持在豐玉寧地區的幹部羣眾戰勝敵人的信心。

1942年11月29日,常雲卿帶通訊員王平去唐山郊區張思莊找地下黨接關係,是日晚,住在吳家莊,30日上午去張思莊。當完成任務返回駐地時,在大官莊遭到數百名日偽軍包圍,在突圍中,常雲卿壯烈犧牲,年僅2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