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節氣有什麼傳統習俗

秋分是平分秋季的節氣,人們很重視,於是民間形成各種秋分習俗。你知道秋分習俗嗎?下面本站小編就告訴你秋分習俗,一起看看吧!

秋分節氣有什麼傳統習俗
秋分習俗

1、秋祭月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説。現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一天,不過由於這一天在農曆八月裏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而祭月無月則是大煞風景的。所以,後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中秋。

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我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民間的祭月習俗因地區不同儀式各異。

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北京歲華記》記載北京祭月的習俗説:“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陳瓜果於庭;餅面繪月宮蟾兔;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北京祭月還有一個特別的風俗,就是“惟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此即民諺所説“男不拜月”。

杭州祭月風俗略同於北京,但謂祭月為“齋月宮”。“每户瓶蘭、香燭、望空頂禮,小兒女膜拜月下,嬉戲燈前,謂之‘齋月宮’。”民間供小財神,大不盈尺,並設有台閣、几案、盤匝、衣冠、樂器等物,此等物均縮小為寸餘,俗稱“小擺設”。

在廣東祭月時祭拜一位木雕的鳳冠霞帔月亮神像。在南方部分地區有以芋頭作供品的習俗。傳説元末農民起義推翻元朝的統治,曾用元朝統治者的頭祭月亮,因“元”與“芋”音近,後來人們以“芋”代頭。

南昌以往有句老話,叫“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意思就是説在拜月時,男子是不能參加的,因為古代有“男尊女卑”的思想,男子是不能給女子下跪的,月宮裏的嫦娥是位女子,而且代表陰性,因此在拜月時男子是不能參加的。

2、豎蛋

“秋分到,蛋兒俏”。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這一天,我國很多地方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試驗。選擇一個“身量勻稱”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豎放在桌上,失敗者雖然多,成功者也不少,豎立起來的蛋兒好不風光。

秋分意思

秋分,“分”即為“半”。秋分時,全球晝夜等長。秋分之後,北半球各地晝漸短夜漸長,南半球各地晝漸長夜漸短。我國古籍《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説:“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我國古代將秋分分為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便是説秋分日後,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便要打雷併發出閃電;還有説:”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户;三候水始涸“。意思是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秋分養生知識

秋凍要科學

春捂秋凍並不適合每一個人,要根據自己的體質進行,温度開始下降,要是不顧自身的情況進行秋凍,無疑是不科學的做法。

特別是對於體質偏弱的老年人、兒童來説,更是不能長時間的不着厚衣服,在秋天真正能夠做到薄衣禦寒的人少之又少。

適當的添加衣物對於禦寒有很好的幫助,穿上厚衣服可以禦寒。以胃病患者來説,適當的穿上外套能夠保養好胃部,避免胃部疾病的發生,從而可以調節好身體。

保持樂觀情緒

秋天不少人會形容是悲秋,不少感性的人甚至會在秋天產生出抑鬱的情緒。温度下降、花木凋零,確實容易產生抑鬱的情緒,進而會導致疾病的出現。

其實,在這個時候,要保持樂觀的情緒,對於保持安寧的神志、暢達的心情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這個時候,要保持樂觀的情緒

例如,你可以保持微笑,看似僅僅是一個表情,其實也能保健身體,這是因為在微笑的時候,可以對呼吸器官、胸腔器官、腹腔、內臟產生協調作用,進而能夠讓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