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資料大全

銘記歷史 1213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資料大全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在中國南京開始對中國同胞實施長達四十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三十多萬人慘遭殺戮,製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慘案。南京大屠殺是日本軍國主義在中華民國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規模屠殺、xx以及縱火、搶劫等戰爭罪行與反人類罪行。XX年2月2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決定草案。XX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正式設立每年12月13日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節日起源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節日類型 國家公祭日、紀念日

流行地區 中國

設立機構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

節日時間 每年12月13日

節日意義 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凝聚力量、奮力拼搏

設定地點 北京人民大會堂

設定時間 XX年2月27日下午

中文名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1 內容介紹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關於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決定草案的説明指出,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在中國南京開始對我同胞實施長達四十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三十多萬人慘遭殺戮,製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慘案。這一公然違反國際法的殘暴行徑,鐵證如山,經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設立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審判戰犯軍事法庭審判,早有歷史結論和法律定論。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在國家層面舉行公祭活動和相關紀念活動,是十分必要的。

2 設立背景

12月13日,這一天,是南京大屠殺開始的日子。

1937年12月13日,發動全面侵華的日本軍隊侵佔中國南京,開始了長達40多天的大屠殺。有30多萬人,被認為在這場屠殺中遭到殺戮。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設立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南京審判戰犯軍事法庭,都對上述歷史作出認定。

3 立法歷程

為遇難者獻花圈1994年開始,江蘇、南京都會在每年的12月13號舉行哀悼儀式,包括撞和平鍾、敬獻花圈等等。

XX年和XX年全國兩會上都有代表委員提出希望將每年的12月13號,也就是南京大屠殺同胞的遇難日上升為國家公祭日。

XX年,在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趙龍提交提案,呼籲每年12月13日舉行國家公祭,由國家領導人蔘與公祭活動,同時還建議把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升格為國家級紀念館,並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XX年2月2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決定草案。

XX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決定,設立每年12月13日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1]

4 設立意義

以中國國家名義進行正式紀念與公祭,其世界意義在於,促使人類歷史記憶長久保持喚醒狀態,而避免出現哪怕是片刻的忘卻與麻木,共同以史為鑑、開創未來,一起維護世界和平及正義良知,促進共同發展和時代進步。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共同消除了威脅世界和平的法西斯邪惡勢力,壯大了人類的進步力量,促進了全球的民族解放運動,對世界和平事業產生了深遠影響。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艱苦卓絕,付出的巨大民族犧牲屬於人類的浩劫,3000萬人口傷亡、6000億美元損失僅僅是冰冷的數字,造成30萬人死難的南京大屠殺也僅僅是日本法西斯極端殘忍暴虐的典型案例之一。

如果以全球視角審視中國擬確定和設立“兩日”的立法舉動,就會不難發現其藴含與釋放的重大世界意義,而不僅是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凝聚力量、奮力拼搏的應有國內啟示,當然更非煽動舊有國恨家仇的民族主義象徵。 企圖否定和美化法西斯主義罪惡侵略歷史,企圖挑戰與顛覆二戰戰後國際秩序,企圖污衊和攻擊人類反法西斯勝利成果,企圖漠視或泯滅中國人民抗戰犧牲與貢獻;此類歷史修正主義、歷史翻案之風,都是絕不允許的,都是必被堅決反對的,也都是必然失敗的。

日本安倍晉三政權等右翼勢力甚囂塵上,正在掀起拒不悔悟侵略戰爭的“歷史問題聖戰”,急欲刪除戰後和平憲法的和平條款,並大舉擴充軍備,企圖以“日本復興”的動人謊言迷惑世人,欲將日本帶上軍國主義復活的不歸之路。

歷史觀絕不僅僅是如何看待歷史、如何看待歷史事件與人物的具體問題,而更是具有什麼樣的歷史觀,就會具有什麼樣的價值觀。可以説,安倍政權領導和推動的日本右傾化行徑是歷史的倒退、時代的逆行、對公理的挑釁。因此,其也必然引起了周邊有關國家和西方主流社會的強烈批判與堅決反對。

為二戰歷史確定國家紀念日和設立國家公祭日早已成為國際慣例。二戰後,相關國家每年都會定期在諸如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大屠殺紀念館、俄羅斯衞國戰爭紀念館、美國珍珠港事件紀念館等舉行國家紀念與公祭活動。

XX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中國在此前夕立法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與設立南京大屠殺受害者國家公祭日是極其必要的、是非常正當的。

二戰期間,有關國家超越意識形態的差異、文化傳統的不同,組建了空前團結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並最終取得了偉大勝利。即將迎來二戰勝利70週年之際,曾經的同盟國各方應該繼續求同存異、保持團結,共護和平、共謀發展。

“對歷史閉上眼睛者看不到未來”,這是永遠保鮮的普世格言。

5 各方迴應

倖存者

我要將這個好消息告訴我那苦命的爸爸,告慰他的在天之靈。(侵華日軍)根本不是人,往父親身上戳了好多刀。如今國家將設立國家公祭日,這樣的決定太好了,這對我們這些經歷了那場災難的倖存者來説,是個重大的安慰,我們非常擁護。

——83歲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王津

這是國家強大的表現,舉行國家公祭,就是要告訴所有的人,那段地獄般的歷史是不容忘卻的。4個親人被侵華日軍殘忍殺害,這種心靈上的創傷伴隨了我一生。每當這個日子,我都會想念親人,痛恨日本兵。這樣苦難的歷史一定不能重演。

——90歲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楊翠英

設立國家公祭日,表明國家對這段歷史的重視,既是對死難者的尊重,也是對世人的警示。多年來,我一直堅持與否定歷史的日本右翼勢力做鬥爭,為維護歷史公正而努力。儘管我現在年齡大了,但只要身體允許,我依然會堅持下去!

——85歲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

日方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XX年2月26日上午舉行的記者會上,就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將南京大屠殺發生的12月13日設立為“國家公祭日”草案一事表示:“雖然日方對‘為何在戰後69年才(設立國家公祭日)’抱有疑問,但因是中國內部問題,所以日本方面不予評論。”[3]

外媒

英國廣播公司(bbc)25日報道,中國人大擬將每年的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12月13日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關於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決定草案,報道援引説明強調,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在國家層面舉行公祭活動和相關紀念活動,是十分必要的。

美聯社在25日發表題為《中國稱日本為“麻煩製造者”》的報道中,報道了中國擬設抗戰勝利紀念日與南京大屠殺公祭日的消息。

美聯社引述新華社的報道稱,這項決定目的是揭露日本在二戰中的暴行,同時紀念中國人民的抵抗侵略的精神。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25日刊登了有關南京大屠殺的長篇報道。文章在談到南京大屠殺時強調,日本“犯下巨大的罪行是顯而易見的”。

《聯合早報》報道稱,決定立法確定中國人民抗日勝利紀念日,是要“集中反映中國人民的意志,以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是為悼念死難者和“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戰爭罪行”,“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衞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4]

6 申報遺產

中國擬為南京大屠殺檔案申報世界記憶遺產

XX年6月10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中國將南京大屠殺和慰安婦等珍貴歷史檔案申報世界記憶遺產名錄,目的是牢記歷史,珍惜和平,捍衞人類的尊嚴。

7 南京大屠殺

南京大屠殺(英語:nanking massacre, rape of nanking)是中國抗日戰爭初期侵華日軍在當時的中華民國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規模屠殺、xx以及縱火、搶劫等戰爭罪行與反人類罪行。日軍暴行的高潮從1937年12月13日攻佔南京開始持續了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開始好轉。據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軍事法庭的有關判決和調查,在大屠殺中有20萬以上乃至30萬以上中國平民和戰俘被日軍殺害,約2萬中國婦女遭日軍姦淫,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軍縱火燒燬,財產損失不計其數。。

在中國,自1947年南京軍事法庭審判以來,普遍認為約有30萬人在大屠殺中遇難。在日本,日本政府承認“發生過殺害非戰鬥人員和掠奪等行為”,但對遇難人數則曖昧不清,也有認為南京大屠殺不存在的“否認派”。“否認派”的論調得到部分日本政商勢力的支持,在華人世界引起強烈反感,這也使得南京大屠殺成為嚴重影響中日關係的主要歷史問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