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五下元節介紹大綱

十月十五 下元節

十月十五下元節介紹大綱

詩詞中偶爾提到的“下元節”,如今已被人淡忘,回憶下元節,我們能從中國先民的思想中參透怎樣的生活哲理?

良露初冬十月半,牽礱糰子齋三官。

天地水府風調順,消災降福國民安。

明日,便是農曆十月十五,中國傳統的下元節。古時,它與上元(元宵)、中元合稱“三元節”,備受重視。今日,上元團聚與中元祭祖的風俗依然傳承;而下元節,卻隨着時間被淡忘。

作為承載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元節之一,下元節為何曾受到如此重視?又為何會消失在歷史變革的長河之中?如今談及下元節,我們能從中國先民的思想中參透怎樣的生活哲理?這,便要從下元節的來歷説起。

水官解厄,消災賜福

自洪荒時代,人類始終尋求自然的庇佑。把天、地、水,看作產生萬物的基本元素,而“三元節”對應的,就是掌管這三元素的天官的生辰。《太上三官經》有云:"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相傳每到“三元”,他們就會下凡人間,考察民情,為黎民百姓賜福赦罪消災。

農曆十月十五,正是水官的生辰,民間以“下元節”祈求水官下凡,排憂解難,解厄消災。

下元祈水,水潤萬物

水,藴含着悠久的文化,下元節也是其中的衍生品。深諳水文化而造園的紫辰院,邀您於下元節訪園親水,也別有一番韻味。

先人崇敬水,亦將水隱喻為上善之靈,今日我們雖然遺忘了下元節,但水文化卻傳承至今。水,發源自西,直奔江海,是忠;流必向下,不逆成形,是義;長流不息,普及萬物,是仁;流百丈山澗而不懼,是勇。忠、義、仁、勇,正是中華文化所推崇的人格魅力。

紫辰院的建造者,以“水”為院子注入靈氣,將中國文化凝成一道風景。追本溯源,打造渾然天成的水系,遵循“道法自然”居住觀念,以最接近大自然的狀態,讓生活迴歸本源。

那一汪硯似的湖,兩隻筆般的溪,宣紙一樣的飛瀑,將水文化的古韻古香臨摹描繪,躍然眼前。千百年來,任時光荏苒,只有那同樣的水,清澈靈動,不改顏色。

下元風物:修齋祈福

下元節的習俗也不少,古人“修齋設醮 ”,在自家門外掛起黃旗,寫着“消災祈福”等吉祥字樣,以求神靈庇佑。民間的各家各户做餈粑“齋天”,扎綵船在河中巡遊,好不熱鬧。

據記載,民國後下元節逐漸被廢除,也許是由於“消災解厄”有“宗教盲從”的意味,也許是下元與中元風俗相似所以被併為一節,這些都已無從考證。但下元節存在的意義,正是對生命歷程中持久的困境與苦厄的消除與化解。

生活在紫辰院,或許我們可在這一天,與家人行齋淨身,養神保壽、夷心靜然——將修身與清心落到實處。又或許攜妻挈子或邀約知己二三,漫步長廊,移步水邊,點一盞花燈,許一個心願,寄託對家人摯友的愛與祝願,在行雲流水間綿延而去。時至今日,追尋先民生活之哲思,拾取中華傳統文化的遺貝,為生活增添一份人文底藴與文化情懷,雅事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