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世界建築日以及世界著名建築

建築是詩,建築是畫,建築是起伏的音樂,建築是力學的藝術,建築是一首首空間的詩,建築也有它的節奏和韻律。7月1日就是20xx年世界建築日是日子,本站小編精心給你推薦聞名世界的十大建築。

7月1日世界建築日以及世界著名建築
一、世界建築日

1985年6月9日,國際建築師協會在美國舊金山召開了第63屆理事會。此次會議通過決議,將每年的7月1日定為“世界建築節”。 1985年聯合國全體代表大會決定設立“世界人居日”(世界住房日),即每年10月第一個星期一。

每年的主題是配合聯合國“新千年目標”而確定的。即在20xx年之前將全球目前還不能獲得安全飲用水和基本衞生條件的人口減少一半,改善窮人與弱勢羣體的生活條件與環境。

1986年4月24~26日在新加坡召開的國際建築師協會第64屆理事會進一步明確規定,今後將每年的世界建築節同當年的聯合國規定的世界人居日主題結合起來舉行慶祝活動。這樣有利於兩者的相互促進,使各國每年有計劃有重點地促進建築事業某一方面的發展與提高。

1996年國際建築師協會代表大會通過決議,“世界建築日”將與聯合國的“世界人居日”同期舉行慶祝活動,“世界建築日”即確定為每年10月的第一個星期一。此項決議為世界建築日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機會。它促使各國、各地區當局、各國際組織、公民和建築師重視解決當今世界存在着的所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包括住宅奇缺、城市化導致的人口過分集中、生態平衡遭到破壞、環境污染、居住環境嚴重損壞、建築特色和文化價值被人忽略……等這些帶有普遍性的問題。

二、聞名世界的十大建築

如果去到德克薩斯州的威奇托福爾斯,你會有幸見到世界上最小的摩天大樓——Newby-McMahon建築。這棟樓高12米,共有四層,每層僅有11平方米的室內空間,而樓梯就佔據了其中25%,所以這樣的結構完全不適宜居住或使用。説到這,你肯定不禁要問誰會瘋狂到投資這樣的一個建築呢?為什麼它會被稱為“摩天大樓”?

故事是這樣的:時間回溯到1920xx年,威奇托福爾斯附近的一個城市發現了一座油田,於是成千上萬的當地居民抓住機會出售他們的採礦權,成為了百萬富翁。無盡的財富流入這座城市,但卻沒有像樣的辦公空間來為他們的生意服務。石油公司的訂單大多是在街角的帳篷裏簽訂,直到hon提出一個解決方案。McMahon承諾會建造一棟接近聖詹姆斯酒店的多層建築,也因此向石油公司們出售20萬美元的股票。

然而,那些投資者顯然有點興奮過頭,殊不知McMahon描述的藍圖中使用的單位是英寸而不是英尺。所以建築完工後,投資者們發現自己被騙了,這棟樓比他們預期的要小很多,想要討回公道也沒能如願,畢竟McMahon是完全按照商定後的圖紙建造。石油公司們別無選擇,只能使用這棟建築。在1920xx年大蕭條來襲時,建築最終被廢棄。

建於1920xx年的森記大廈坐落在温哥華的中國城內。大廈的寬度只有1.5米,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評為世界最窄建築。儘管這棟大廈的大小令人尷尬,但並不妨礙它成為幾個成功企業的發家之地。

森記大廈的所有者Chang Toy本打算在該地建起一棟百貨大樓,但是其計劃與温哥華市政府的道路拓寬計劃相悖,政府只批准了寬6.5英尺(約2米)的土地給Chang。因此,他不得不硬着頭皮建造出世界最窄大廈。為了增加使用面積,設計時二樓採用了“凸窗”造型,並且把地下室拓寬。地下室裏的公共澡堂是當年中國城裏唯一的熱水澡堂。

二戰後,日本步入高速發展時期,同時也出現人口不斷增長居住空間不足的問題。此時,建築界掀起了“新陳代謝”運動,認為建築在時間上和空間上都是開放的,應該像有機體一樣,可以生長、繁殖再淘汰換新。

最具代表性的“新陳代謝”派建築就是東京的中銀膠囊塔。膠囊塔建於1972年,由建築大師黑川紀章設計。建築中的每一個膠囊都配備了居家的基本設施,可看做是一個個單身公寓。

雖然這背後的理念很先進,但膠囊塔也不是很實用,畢竟可更換性和靈活性只是理論,實際上,更換或添加膠囊還是相對昂貴的。除此之外,狹小的空間也會給居住在裏面的人們帶來壓抑感。而且,大窗户使得膠囊內部完全暴露無遺,沒有一點私密空間之感。

柏林牆是著名冷戰標誌性建築。然而在其27公里外,有着類似歷史意義的格利尼克大橋卻鮮為人知。鐵橋橫跨哈維爾河,連接在西邊的柏林和與東邊的波茨坦。

冷戰期間,德國被分為東德和西德,而格利尼克大橋就扮演着連接雙方的角色,因此成為了交換間諜的絕佳地,也獲得了“間諜橋”的稱謂。

最著名的交易發生在1962年。那時,蘇聯在橋上用被蘇聯擊落的美國U-2高空偵察機駕駛員Francis Gary Powers將蘇聯間諜Colonel Rudolf Abel交換了回來。

佛登斯列‧漢德瓦薩(Friedensreich Hundertwasser)是奧地利20世紀末期最有名的藝術家。他不喜歡一切對稱的事物,而這也反映在他的作品中。混亂的形狀和顏色搭配就是他的風格。

20世紀70年代,漢德瓦薩開始對建築感興趣,並着手設計。其中德國達姆施塔特的螺旋森林就是一個複雜的住宅建築。就像名字一樣,螺旋森林是一個包含105間公寓的12層螺旋斜坡建築。屋頂和斜坡上覆蓋着樹木和草地。而且沒有哪兩個公寓或窗户是相同的形狀、設計或顏色。

印度的乞拉朋齊被認為是地球上最潮濕的地方之一。該地區佈滿了水流湍急的河流和小溪,年降水量超過11430毫米(450年)。因此,當地人需要經常遷移。在這樣一個極端的氣候下,建築傳統的橋樑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乞拉朋齊的War-Khasis部落已經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部落注意到印度榕(一般生長在印度和周邊國家)可以在樹幹上生長一些次要樹根。樹根很容易覆蓋在大石塊,沿着河岸伸展開。War-Khasis立即意識到這些樹根可以幫助他們跨越河流。因此就有了後來的樹根橋。其中最獨特的要屬Umshiang的雙層樹根橋。

瘋狂城堡位於法國的Hauterives。乍一看,城堡像是一位建築師或者雕塑家的作品。但事實上,它是由一位名為Ferdinand Cheval的普通郵差建造的。Cheval生於1836年,一直過着不算富裕的生活,在做郵差之前還當過麪點師。就像其他郵差一樣,他的日常生活就是挨家挨户得送信,但是1879年的一件事卻改變了他的生活。在他的派信路上,Cheval被一塊石頭絆倒,就順手撿了起來,沒想到他迷上了這奇形怪狀的石頭,還萌生了一個想法——用石頭構建一個富有想象力的宮殿。

Chevel開始了實踐這個看似不可能的夢想。在接下來的34年,他收集並搬運石頭,堆砌再加雕刻,所有的工作都是他一人完成。最終這座長25米,高7.9-9.8米的城堡建成,那時,Cheval已經75歲了。如今,瘋狂城堡每年都會吸引超過10萬的遊客來此觀光。

尼特維特山脊小屋位於加利福尼亞的Cambria,由Arthur Harold Beal設計而成。Beal生於1892年,童年是和他的母親一起度過。後來,他的母親死於1920xx年的舊金山地震。成年後的Beal做過很多份不同的工作,廚師、服務員、礦工等……1920xx年,他搬到Cambria,開始從事垃圾收集工作。據説,他總是花太多時間從垃圾堆裏收集材料,漸漸地變成了一種習慣,最終也使得他丟掉了這份工作。

之後,Beal花100美元購買下一小塊土地,開始了他50年的建設項目。他的原則是除了水泥不購買任何材料。小屋的內部和外部裝飾都來自他收集的廢棄物,輪胎鋼圈用來作支柱,馬桶圈成為相框。1981年,尼特維特山脊小屋獲得了“加州歷史地標”的稱號。1992年,比爾去世,此後多年小屋一直被廢棄。1999年,兩對夫妻買下並修復了這個小屋。

英國最小的房子就在北威爾士的康維碼頭,寬1.8米,高3.1米,自16世紀以來一直有人居住。房子最後的主人是一個高1.9米的漁夫,名為Robert Jones。目前,房子成為當地的一個旅遊景點,成人門票0.75英鎊。

可是,為什麼會存在這樣的一個小房子呢?

在中世紀時期,比鄰着牆壁成排建造住宅是常見的做法。而房屋之間的間隙就用於建造低成本的新房屋。雖然面積不大,但是當時英國人認為這樣的房子還是很實用的,因為房子裏面有足夠的空間來放一張牀、煤倉和壁爐。

政府用地與商業用地之間不可避免會發生衝突。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其中一方勝出。但是門塔大廈在建時,妥協是唯一可能的解決方案。

在這棟16層的建築建設之前,政府已經將此地劃為區域高速公路用地。但土地所有者也拒絕放棄使用這片土地。最終兩者達成妥協:高樓可以建設,但高速公路必須從中穿過。好在高速公路並沒有對大廈的內部業務產生什麼影響。只不過,業主必須安裝隔音良好的牆壁,電梯必須跳過高速公路所佔的四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