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國助殘日主題參考(通用3篇)

2022年全國助殘日主題參考 篇1

一、活動主題:真實的瞭解,真摯的關愛。

2022年全國助殘日主題參考(通用3篇)

二、活動宗旨: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扶弱助殘的傳統美德,逐步形成全社會都來理解、關心、幫助殘疾人的社會氛圍,營造扶殘助殘的社會風尚;增強殘疾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信念,促進海林市特殊教育事業的發展。

三、活動時間:x年5月19日下午。

四、活動地點:x市特殊教育學校

五、活動內容:

1、做好宣傳報導工作

以“助殘日”為契機,充分利用新聞媒體,讓全社會都來關心殘疾人,支持殘疾人教育事業,以我市第一位聾人大學生為主線,做一期反映特殊教育的新聞專題。

2、開展“愛心助殘”募捐活動。

廣泛宣傳“情繫殘疾兒童,奉獻一片愛心”的重要意義,充分發揮團、隊組織的作用,在海林市教育系統內部,本着自願原則,切實做好募捐工作。

3、舉行特殊教育學校名譽校長授聘書儀式。

在x年5月19日舉辦座談會,邀請社會各界扶助弱勢羣體,關愛殘疾學生的熱心人士在校座談,聘請長期扶助我校的騰飛汽車配件廠張廣臣廠長為我校名譽校長。

2022年全國助殘日主題參考 篇2

2019年5月17日是第二十八次法定“中國助殘日”,今年的主題是:關注孤獨症兒童,走向美好未來。為弘揚人道主義精神,倡導扶殘助殘的良好社會風尚,社區擬開展“關愛殘疾人 温情滿社區”為主題的“全國助殘日”活動。社區通過入户慰問等方式,用實際行動給生活在白坭坑的殘疾人朋友送上關懷和祝福,將他們的夢想與中國夢聯結,共築美好中國夢。

一、活動時間

2019年5月17日上午9:00-12:00

二、活動地點

村委(集合地點)

三、活動參與人員

社區工作人員、社工、黨員志願者

四、活動內容安排

(一)活動參與人員集合

1.時間:5月17日9:00

2.地點:社區村委門口

清點慰問品、宣傳資料等活動物資,活動負責人現場分工,安排工作。

(二)入户慰問

1.為殘疾人朋友送上慰問品。

2.結合殘疾人朋友生活情況,為其打掃衞生,整理生活用品。

3.與殘疾人朋友及其家人聊天,詢問家庭情況,有無困難,並給予情感支持。

4.發放宣傳資料,宣傳殘疾人權益保障、殘疾人康復知識,心理健康知識,瞭解殘疾人就業和就業服務方面的需求。

五、活動注意事項

1.瞭解所慰問的殘疾人朋友的基本資料。

2.由於我們服務的對象是殘疾人,需要了解他們大致的心理及性格特徵,運用好交流技巧,避免在接觸、交談的過程中有所冒犯。

3.保持良好的精神風貌和個人形象,言談舉止文明禮貌

4.不擅自帶領老人、殘疾人外出散步,攙扶時要注意安全。為老人、殘疾人打掃衞生、整理物品前需徵求其同意

5.有特殊情況及時與活動負責人聯繫解決。

六、物資準備清單

(一)慰問品

(二)宣傳資料

(三)活動對象名單(附件)

(四)相機

七、經費預算

以下三個方案供參考選定。

經費方案一:

(一)1份慰問品:1袋大米(50元)+1桶食用油(70元)=120元

共需18份

共計:1800

經費方案二:

(二)一份慰問品:枱燈98元

共需18份

共計:1470元

經費方案三:

(三)一份慰問品:冰墊牀墊(90*90cm)118元

共需18份

共計:1770元

2022年全國助殘日主題參考 篇3

又是一年端午到,正值粽子飄香時,每到這時,我都會想起母親,尤其想起母親包的粽子。

母親有雙靈巧的手,幹過農活,在銀月紗廠紡過紗、織過布,記憶中最為深刻的是母親包粽子更在行,她包粽子速度快、質量好、花樣多。那些年每逢端午節前十幾天,家中最忙碌的自然是屬母親了。母親可以説是包粽子的行家裏手,她都是選擇比較有韌性、柔軟不易破碎並且顏色綠的蘆葦葉包粽子,粽葉需要先煮過,一是衞生,二是其恢復韌度才好便於包裹。她包粽子速度是很快的,而且從不需要別人幫忙。她隨手拿起2、3張粽葉梳理成漏斗狀,粽身由托葉的手全部握住,取約一小把米和紅棗、花生米等放在粽葉內,一手將蓋葉部分捏合折下,再是用粽葉的末端繞扎整個粽身,從不另用別的東西捆綁粽子,個把小時母親能包七八斤米的粽子。她包的粽子鬆軟適度,而且從不漏米。煮熟後吃起來口感相當可口,香甜且嚼勁十足。母親不僅會包一般的三角、四角和枕頭形那種粽子,還會包許多特殊形狀的粽子,例如四角錐形、小寶塔形,圓棒形等等。端午節前後不少鄰居都把母親請到家中為他們代包粽子,母親從不拒絕,報酬大都是讓母親帶回一些自己包的粽子回家,所以那些年端午節前後我家還真不缺粽子。上世紀70年代中期組織上派我從青島到外地工作,每逢端午節就會想起母親包的粽子,不在青島當然也不可能吃到母親包的粽子,所以那時更加想念母親。以後回到青島吃上母親包的粽子,覺得分外香甜可口。

有一年困難時期端午節家裏竟沒有糯米,這可急壞了母親,她説:“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襖扔,不吃粽子脱不下棉襖可不熱壞了”,當然這話很大成分是有開玩笑的意思。後來母親在鍋裏鋪上三層蘆葉每層放上米做成大米乾飯,雖然不是粽子但也有蘆葦特殊的清香,權當是讓我們吃了端午粽子,也讓我們脱下了棉襖。沒想到20xx年大年八年級,86歲的母親竟然得了中風,這一病就是六年。

為了讓母親重新好起來,父親和我們兄弟姊妹六個竭盡心力、財力和孝道,甚至請了專家教授在青醫附院會診,遺憾的是母親一直沒有站起來。母親去世的前兩年吃飯連筷子都拿不住了,只能用左手拿羹匙吃飯,到後來只能一口一口地餵了。望着母親瘦削蒼白不靈活的雙手,我們心酸無限,難道這就是昔日母親那雙勤勞靈巧的手嗎?是那雙包粽子的手嗎?我們真的無法相信,可眼前就是現實。直到20xx年一月去世,後來我再也沒吃上母親包的粽子。

雖然母親永遠離開了我們,但每一個孤寂的漫漫長夜,特別是端午節前後我更懷念母親,想起母親的手,想起母親包的粽子。母親包特殊形狀粽子的手藝我們沒有學會,只是會包一般的粽子,確是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