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六一兒童節:地球上六個孩子的故事

新華網巴格達5月29日電 (記者xx)28日,在巴格達以西30公里因美軍虐囚事件而聞名的阿布格萊布監獄外,5000餘名伊拉克穆斯林舉行聚禮日祈禱,要求駐伊美軍釋放1萬多名被關押的伊拉克人。e("");ad_dst = ad_dst+1;

關注六一兒童節:地球上六個孩子的故事

記者在現場採訪的時候,在擾攘的人羣中,意外地發現了一名小男孩,瘦小的身子穿着一件阿拉伯小白袍,在烈日下不停地忙碌着。

他叫阿卜杜拉·阿里,今年只有10歲,是巴格達哈茲利亞國小6年級學生,目前正在休暑假。自24日開始,伊拉克伊斯蘭黨在阿布格萊布監獄外的空地上搭建帳篷,組織穆斯林靜坐,抗議美軍關押和虐待伊拉克平民。阿卜杜拉的父親阿里是穆斯林中德高望重的謝赫,負責組織活動。

新華網馬尼拉5月30日電(記者王薇)年僅10歲,小偉就能流利地講4種語言:普通話、閩南話、英語和他加祿語。對於在菲律賓土生土長的華人子女來説,這已是司空見慣。

小偉的母親是從中國福建省移民至此的菲律賓華裔,父親是中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後代,十幾年前天山腳下的美麗邂逅,成就了他們的異國情緣。不同尋常的身世也造就了與眾不同的生活氛圍,就像口中同時穿插着4種語言,小偉的角色也在菲律賓土著人與華人之間交替變換。他加祿語是小偉在日常學習、生活,以及與其他華人子女交流時最常用的語言。當被問及普通話講得如何時,小偉不好意思地表示,大家也可以説,但總覺得有些奇怪,就像與本國人講外語。

新華網紐約5月29日電(記者xx)今年11歲的斯蒂芬尼是個漂亮的小姑娘。也許是受父母的亞歐遺傳基因影響,她雖然長着一副歐洲人的面孔,卻有一頭黑髮,膚色也略帶黝黑。和美國許多中學生一樣,她一身休閒的牛仔裝,腳蹬一雙運動鞋。

斯蒂芬尼性格活潑,從學校大門一出來,就興沖沖地向母親講起學校的見聞。正在上6年級的她最喜歡數學和閲讀,還參加了動物興趣小組,酷愛流行音樂。談到今後的理想,小姑娘説:“我現在想當演員或動物學家,不過可能很快又會有新主意。”

斯蒂芬尼在美國出生,父母分別是斯里蘭卡和意大利移民。夫婦兩人都在銀行工作,是個典型的美國中產階級家庭。據近日公佈的《美國兒童:全國主要福利指標》報告顯示,截至2001年,美國18歲以下的青少年達7260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25%。美國兒童在種族和民族方面表現出明顯的多樣性。2000年,64%的兒童是白人,15%為黑人,4%為亞裔,1%為美洲原住民。儘管不同族裔因歷史原因在政治、社會、經濟等方面的狀況存在顯著差異,但美國聯邦和各州政府都制定了相關政策,採取了相應措施,努力使各族裔兒童在接受教育、衞生保健等公共服務方面享有同等的待遇。

新華網墨西哥城5月29日電(記者xx)以前每次開車經過墨西哥城大學街,記者都能見到赫蘇斯·法比安和他的妹妹。兩人總會在紅燈亮起時,匆忙為停車等候的司機們表演一段舞蹈,然後依次索要施捨。大多數人通常慷慨解囊,因為他們知道,這是兄妹倆唯一的生活來源。

赫蘇斯今年15歲,在故鄉米卻肯州曾有一個勉強可以維持生計的家,但自從父親去美國打工後,便音信杳無。母親隨後去找父親,也沒了音信。無依無靠的赫蘇斯帶着妹妹流落到墨西哥城,以街頭乞討為生,直到一個月前才被慈善組織“聯合家庭”收留。

赫蘇斯不願回憶那段痛苦的經歷:“我經常捱打、捱餓,還要忍受別人的白眼,但是我和妹妹都需要生存啊!”在墨西哥城,街頭流浪兒童約有15萬人,赫蘇斯和他的妹妹算得上是其中的幸運兒,更多的孩子每天仍要為生存而奔波。

新華網盧薩卡5月29日電(記者黃亞男)在贊比亞首都盧薩卡最繁華的大街開羅路兩旁,隨處可見三三兩兩的兒童伸手向過往司機或行人要錢要物。14歲的克里斯就是其中之一。

克里斯在街頭生活已有5個年頭了。記者見到克里斯時,他正伸着一雙髒兮兮的小手,顯出一副可憐的樣子説:“太太,給點錢吧。”隨後,又指指肚子説:“我餓,餓。”

克里斯的樣子讓人看了心裏發酸。他頭上的小卷毛沾滿灰塵,臉上有被毆打後留下的血痂,衣服又髒又破,赤着腳,還有不少血口子,顯然是走路時劃傷的。

克里斯很健談,英語講得也不錯。他老家在距盧薩卡300多公里的銅帶省。父親1996年去世,母親也在1999年撒手人寰。克里斯的妹妹寄養在親戚家,親戚沒能力供養他,於是他一個人乘火車來到盧薩卡,開始了沿街乞討的生活。

新華網巴黎5月29日電(記者xx)“我説話喜歡直來直去,同學們剛開始都有點怕我。但時間長了,大家就都知道我其實很容易相處,”初見記者,巴黎近郊克里希地區中學的14歲九年級女生瑪麗昂·喬爾諾便落落大方地自我介紹起來。

瑪麗昂是位小運動健將,曾贏得上塞納省少年組乒乓球比賽冠軍。記者看到她在上體育課打橄欖球時,把全班女生挨個兒抓住並摔倒在地,可大家一齊圍攻也沒能抓到她。

母親喬爾諾女士在一旁“取笑”女兒説:“你哪裏像女孩,簡直是個假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