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元宵佳節的手抄報內容(精選26篇)

關於元宵佳節的手抄報內容 篇1

一年一度的正月十五是中國曆傳統的節日—元宵節。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湯圓、賞花燈。象徵着團團圓圓、與與美美。

關於元宵佳節的手抄報內容(精選26篇)

20xx年的元宵節是我最難忘的。那天晚上,我與爺爺、奶奶以及父親、母親一起吃完香香甜甜的湯圓以後就到中山公園裏欣賞花燈。

我們來到公園,只見公園裏燈火輝煌,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對着公園門口是一座由八條龍組成的巨型花燈,燈光閃爍,異常壯觀。七星池裏,一個美麗動人的蓮花仙子高高地站鮮豔的蓮花上,好似祝福人們健康長壽!我還看到一個月亮造型的花燈,製作精美,吸引了許多人圍它的周圍觀賞。一棵高大的樹上掛滿了蜜蜂、蝴蝶造型的花燈,微風一吹,飛來蕩去,彷彿告訴人們“春天來了,春天來了”。還有許許多多製作精美,造型不同的漂亮花燈,吸引着人們競相拍照,留下一張張永久的紀念。

多麼令人難忘的20xx年元宵節,多麼幸福的夜晚。走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抬頭望去,只見一輪明月高高地掛天空,是那麼的透亮,我彷彿看到了嫦娥仙子抱着她心愛的玉兔正津津有味地欣賞着人間這熱鬧的元宵之夜。

關於元宵佳節的手抄報內容 篇2

穿過一條條小道,便到了波光粼粼的河邊,在目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美麗。我們焦急而有耐心地等待着,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人越來越多,一個個擁擠着,在人羣中從頭望不到尾,從尾望不到頭,人山人海,有的彎腰,有的前俯後仰,有的踮着腳尖望着;有白髮蒼蒼的老爺爺,有眉清目秀的青年人,有四五歲的小孩子。

過了許久,只聽見“嘣”的一聲,天空中出現了五彩繽紛的煙花!大家一起抬頭望着天空,一朵朵煙花爭先恐後的往上飛去。萬紫千紅,由紫變黃,由黃變綠,由綠變藍。

小小的煙火像一朵朵花兒落入水中,在那靜悄悄的小路上閃爍着微弱的光芒。原來是一隻只螢火蟲在慶祝元宵節歡了的氣氛,煙花四處燃放,隨處可見。那聲音震耳欲聾,驚心動魄。

元宵晚會,一直持續到早晨,煙火晚會一次比一次精彩,一次比一次熱鬧。噼裏啪啦沒完沒了,響個不停。

關於元宵佳節的手抄報內容 篇3

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閤家團聚、其樂融融。遠自漢代以來,民間即有元夜張燈賞燈的習俗,所以人們又把這一天稱作"燈節"。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以後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髮展,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後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後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到今天。

關於元宵佳節的手抄報內容 篇4

愛好旅遊(打一成語)——喜出望外

盲人摸象(打一成語)——不識大體

蜜餞黃連(打一成語)——同甘共苦

會計(打一成語)——足智多謀

逆水划船(打一成語——力爭上游

快刀斬亂麻(打一成語——迎刃而解

翹翹板(打一成語)——此起彼落

遇事不求人(打一成語)——自力更生

脱粒機(打一成語)——吞吞吐吐

四通八達(打一成語)——頭頭是道

一塊變九塊(打一成語)——四分五裂

節日的焰火(打一成語)——五彩繽紛

乖(打一成語)——乘人不備

相聲(打一成語)——裝腔作勢

逆水划船(打一成語)——激流勇進

傘兵(打一成語)——從天而降

照相底片——顛倒黑白

平原門下客三千——勝友如雲

圓寂(打一成語)——坐以待斃

啞巴打手勢(打一成語)——不言而喻

關於元宵佳節的手抄報內容 篇5

1、已是難聽,中宵無用怨離別。——厲鶚《齊天樂·秋聲館賦秋聲》

2、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盧照鄰《十五夜觀燈》

3、愛元宵三五風光,月色嬋娟,燈火輝煌。——失名《折桂令·元宵》

4、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

5、故園今夕是元宵,獨向蠻村坐寂寥。——王守仁《元夕二首》

6、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張祜《正月十五夜燈》

7、元宵爭看採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姜白石《詩曰·元宵爭看採蓮船》

8、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蔣捷《女冠子·元夕》

9、望千門如晝,嬉笑遊冶。——周邦彥《解語花·上元》

10、將壇醇酒冰漿細,元夜邀賓燈火新。——趙時春《元宵飲陶總戎家二首》

11、九衢雪小,千門月淡,元宵燈近。——晁端禮《水龍吟·詠月》

12、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盧照鄰《十五夜觀燈》

關於元宵佳節的手抄報內容 篇6

1、吃元宵

“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 寶”。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即湯圓,以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

2、鬧花燈

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隋唐以後,歷代燈火之風盛行,並沿襲傳於後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高 潮,所以也把元宵節稱為“燈節”。在正月十五晚上,街頭巷尾,紅燈高掛,有宮燈,獸頭燈,走馬燈,花卉燈,鳥禽燈等等,吸引着觀燈的羣眾。

3、猜燈謎

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傳統民俗文娛活動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每逢農曆正月十五,傳統民間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後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所以響應的人眾多,而後猜謎逐漸成為元宵節不可缺少的節目。燈謎增添節日氣氛,展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4、耍龍燈

也稱舞龍燈或龍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時代。據《隋書·音樂志》記載,隋煬帝時類似百戲中龍舞表演的《黃龍變》也非常精彩,龍舞流行於中國很多地方。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

正月裏來鬧新春,元宵節一過,年就算過完了。一切又都變得平淡無奇,紅紅火火、熱熱鬧鬧、團團圓圓、美輪美奐的繁華似錦又要歸於平靜。但是生活永不停息在輪迴,年年有今日,歲歲有今朝。

關於元宵佳節的手抄報內容 篇7

我國有很多啊傳統的節日,有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這些節日我都很喜歡,但是,我最喜歡的節日是元宵節。今年的元宵節更是特別,因為我是在南方過的,那裏的元宵節和我們北方的元宵節有些不一樣。

元宵節那天上午,我和爸爸來到了當地的街心公園。走了漂亮的水上長廊,就到了公園的中心地帶。那裏掛了各種各樣的燈籠,有的像活潑的小魚,有的像乖巧的小兔,還有的像可愛的小貓,還有的像一條騰飛的巨龍……真是應有盡有啊。聽爸爸説,到了晚上這些燈全亮了,那就是一個燈的海洋,五光十色,漂亮極了。可惜,晚上我們沒有時間來觀看。

不過,每個燈籠下面都掛着一條謎語,我很喜歡猜謎語,我猜中了兩條字謎:一個是草上飛;一個是“手腳並用”。小朋友,你猜到它們是什麼了嗎?

過元宵節,在我們北方,不可缺少的美食就是元宵。而在南方卻不同,他們南方人吃的不是元宵,而是湯圓。湯圓和我們北方的元宵差不多,比元宵小許多,大概有元宵的三分之一吧。一般是煮着吃,吃的時候,要連湯一起喝掉。

這個元宵節,不僅吃到了好吃的湯圓,而且還能看到美麗的花燈,猜燈謎。

我喜歡這個特別的元宵節。

關於元宵佳節的手抄報內容 篇8

相傳,春秋時節的一天,楚昭王路過長江,看到江面上有漂浮着的東西,便命人打撈上來,仔細一看是一種外白內紅可以吃的東西。為了弄清楚它究竟是什麼,楚昭王便前去請教孔子。孔子看見這種飄在水上的東西之後,説:“這個東西名叫浮萍果,誰要是得到了它,就表明着個人將要復興國家。”楚昭王便下令每年的正月十五,每家每户都要煮這種外白內紅的元宵吃。

千百年來人們都還在吃着元宵,以表示人們對親人的思念。我特別喜歡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不僅可以吃到美食,還可以讓我門團圓在一起,開開心心地渡過一個歡樂的節日。

關於元宵佳節的手抄報內容 篇9

元宵節是我國得四大節日之一,元宵節一過,春節也就算過完,所以這一天是非常隆重和熱鬧得。以前,人們主要是看花燈與舞龍,現在燃放煙花,人們觀看煙花也就成為慶祝節日得方式之一。

晚上七點多一點,我就着急地叫爸爸媽媽帶我上工人體育館去,聽説那八點整要放煙花得。走在街上,看到路上有很多與我一樣想看煙花得人,大家老老小小一家人,顯得十分得高興。人真是多呀,擠得水泄不通。

八點鐘到,只聽見幾聲沉悶得聲音,一個個煙花帶着紅紅得火星竄上天空,幾聲脆響,夜空綻放出幾朵美麗得花朵。它們得形狀和顏色各不相同,有五顏六色得滿天星,金黃色得蒲公英,紫色得牽牛花,火紅得玫瑰花,粉紅得月季、銀色得百合……,絢麗多彩。

隨着一聲聲得炮響,人們在驚呼,在讚歎,夜色中,人們微微揚起得臉上也變幻着多姿得色彩,也露出幸福得笑容,他們不也像一朵朵美麗得煙花嗎!

生活是多麼得美好呀!

關於元宵佳節的手抄報內容 篇10

1、張燈結綵

自從元宵張燈之俗形成以後,歷朝歷代都以正月十五張燈觀燈為一大盛事。《東京夢華錄》中記載:每逢燈節,開封御街上,萬盞彩燈壘成燈山,花燈焰火,金碧相射,錦繡交輝。京都少女載歌載舞,萬眾圍觀。"遊人集御街兩廊下,奇術異能,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音喧雜十餘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燈燭齊燃,鑼鼓聲聲,鞭炮齊鳴,百里燈火不絕。

2、猜燈謎

元宵佳節,帝城不夜,春宵賞燈之會,百姓雜陳,詩謎書於燈,映於燭,列於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稱為"燈謎"。如今每逢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能喜氣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3、耍龍燈

耍龍燈,也稱舞龍燈或龍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時代。傳説,早在黃帝時期,在一種《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現過由人扮演的龍頭鳥身的形象,其後又編排了六條蛟龍互相穿插的舞蹈場面。龍舞流行於中國很多地方。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

4、舞獅子

舞獅子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舞獅子”始於魏晉,盛於唐,又稱“獅子舞”、“太平樂”,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裝扮成獅子,一人充當獅頭,一人充當獅身和後腳,另一人當引獅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現獅子的温馴,有抖毛、打滾等動作,武獅表現獅子的兇猛,有騰躍、蹬高、滾綵球等動作。

關於元宵佳節的手抄報內容 篇11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在我國已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就已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元霄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美其名曰“元 寶”。現在的“元宵”即“湯圓”,以白糖、豆沙、芝麻、黃桂、玫瑰、棗泥、果仁、核桃仁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球形,可素可葷,風味各異。可湯煮、蒸食、油炸,有團圓美滿之寓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成的,而是在糯米粉中一層層“滾”成的,或煮或炸,預示着親人們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2、觀燈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為明帝提倡佛法,正逢蔡愔自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年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聖佛舍利,是參佛的良辰吉日。於是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傳令正月十五夜,宮中及寺院都“燃燈表佛”。從此,元宵觀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僅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即每年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平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

元宵掛燈的習俗,到唐代發展成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都市,生活富庶。在皇帝親自倡導下,元宵燈節自然辦得越來越豪華。時至中唐,已發展成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公元685--762)時期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非常大,燃燈達五萬盞,花燈式樣繁多,皇帝令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二十間,高一百五十尺,金光璀璨,甚為壯觀。

於宋代,元宵燈會無論在規模或燈飾的奇幻精美,皆勝過唐代,而且活動更是民間化,民族特色更強。元宵燈會經過歷代的發展,燈節的舉辦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十五前後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後增加了兩日,明代則又在前面加了五天,從初九到十八整整十天。

3、迎紫姑

紫姑傳説是民間一位善良的姑娘。某年正月十五,紫姑卻因窮困而死。百姓們因此同情她、懷念她,有些地方於是出現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風俗。每到這天夜晚,人們就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的紫姑模樣。婦女們紛紛站在紫姑常做活的廚房、豬圈和廁所旁邊迎接她,象對待自己的親姐妹一樣,拉着她的手,跟她説貼心話,並流着眼淚安慰她,情景非常生動,反映了勞苦人民忠厚、善良、同情弱者的真實的思想感情。

4、走百病

元宵節除慶祝活動以外,還有信仰性質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婦女居多,她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或過走郊外,其目的就是驅病消災。

隨着歷史的發展,元宵節的慶祝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踩高蹺、耍獅子、扭秧歌、劃旱船、打太平鼓等活動。

5、逐鼠

這項主要是養蠶人家的活動。由於老鼠經常在夜裏把整片的蠶吃掉,他們聽説正月十五這天,用米粥餵飽老鼠,它就不會吃蠶了。因此,他們在正月十五夜,熬上一大鍋粥,有的還在上面撒一層肉沫,用碗盛好粥,放置到老鼠經常出沒的地方,如牆角、頂棚等,嘴裏還唸唸有詞,詛咒老鼠如果再吃蠶寶寶,就不會好死。

關於元宵佳節的手抄報內容 篇12

1.元宵佳節明月升,嫦娥曼舞看清影,元宵香從圓月來,高歌一曲賞美景,親友團圓敍舊情,一縷相思圓月中,團圓之夜思緒濃,共享快樂互叮嚀。祝你在元宵佳節幸福安康,月圓情園人團圓,萬事如意心想事成!

2.元宵佳節湯圓圓,生活美滿心裏甜。歡天喜地慶佳節,龍騰獅舞祈豐年。各種燈籠色彩豔,猜謎活動樂翻天。鞭炮聲聲震天響,禮花片片灑人間。願君閤家團圓人人羨,吉祥如意保平安。元宵快樂!

3.元宵節,送花燈;健康燈,享太平;如意燈,好運逢;輝煌燈,事業成;富貴燈,生意興;幸福燈,天天明;感情燈,日日紅。元宵節,祝你萬事圓滿。

4.元宵節到了,一圓健康,二圓學業,三圓事業,四圓親情,五圓友情,六圓愛情,七圓財富,八圓幸福,九圓夢想,十圓肚子!元宵節快樂!

5.元宵圓,湯圓圓,團團圓圓過大年!迎新年,賀新春,歡歡喜喜過大年!祝福您和您的全家:元宵節平安快樂多康福!

6.元宵圓,元宵緣,圓圓的元宵吃出源源的緣;元宵圓,那是親人緣,身在天涯盼團圓;元宵圓,那是情人緣,攜手人間多美滿;元宵圓,那是朋友緣,志趣相投伴一生;元宵圓,那是貴人緣,前途順利有財發。元宵節快樂!

7.月亮圓圓的天上,燈火圓圓的晚上,花兒圓圓的樹上,湯圓圓圓的桌上,幸福圓圓的路上,到處都有團團圓圓的美滿。送你一個圓圓的祝願—元宵快樂!

8.正月十五佳節到,月圓人圓元宵鬧。親人團聚樂淘淘,吃完湯圓看熱鬧。大街小巷放鞭炮,燈謎猜得汗直冒。龍獅舞得真是妙,此起彼伏試比高。心滿意足生活好,美好明天將來到。元宵快樂!

9.祝年年圓滿如意,月月事事順心,日日喜悦無憂,時時高興歡喜,刻刻充滿朝氣,月圓人圓花好,事順業順家興!元宵快樂!

10.北風吹,雪花飄,片片雪花像鵝毛;鐘聲響,祝福到,聲聲祝福把你繞;元宵節,焰火高,顆顆焰火好熱鬧;祝你開開心心健健康康團團圓圓萬事好!

關於元宵佳節的手抄報內容 篇13

有關元宵節的由來,據説是在漢武帝時代,宮中有位宮女叫做“元宵”,很想念家中的親人,但又無法出宮,有位大臣叫東方朔,他知道後決定要幫助元宵,於是他想了個辦法。東方朔假扮成算命師,來為人民算命並説:“正月十五火焚身,就是指那天會有一位騎驢的女子,來燒這裏,但只要在正月十三那天,城裏的老人都到城門等候,天黑時,女子就會來,只要跪地祈求,全城便可得救。”

果然在正月十三那天來了一位騎驢的女子(其實是元宵妹妹扮的)。女子説:“我是領旨來燒城的,但百姓求情,我就給你們一個預言:長安在劫,火燒帝闕,十六天火,焰紅宵夜。”説完便離去了。漢武帝知道後請東方朔想辦法,東方朔説:“聽説火神愛吃湯圓,就叫元宵來做吧,畢竟她最會做湯圓,另外還要臣民一起做燈,十五晚上掛滿大街小巷,並點燃爆竹,到時候,火神就會以為那是大火,一定能瞞過祂。十五的晚上元宵照東方朔的指示,果然見到自己的家人;從此以後,這個習俗就流傳下來,也因為供奉的湯圓是元宵做的,所以人們也叫湯圓“元宵”,正月十五也稱做“元宵節”。

每逢元宵節除了提燈籠、吃元宵外,當然各地都會辦的就是猜燈謎活動。但如今各地都有許多不同型態的節慶安排,像放天燈、放蜂炮、炸寒單等,變成每年固定舉辦的民俗慶典活動,也象徵年節即將告一段落。

關於元宵佳節的手抄報內容 篇14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早在20__多年前在西漢就存在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説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裏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日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地區到全國各地的發展過程。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命名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另有一説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説”;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裏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點。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圓之夜的意思。上元節的由來,《歲時雜記》記載説,這是因循道教的陳規。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稱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下元節,合稱“三元”。

漢末道教的重要派別五斗米道崇奉的神為天官、地官、水官,説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並以三元配三官,説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這樣,正月十五日就被稱為上元節。南宋吳自牧在《夢粱錄》中説:“正月十五日元夕節,乃上元天官賜福之辰。”説天官賜福,地官赦罪,而元宵節俗真正的動力是因為它處在新的時間點上,人們充分利用這一特殊的時間階段來表達自己的生活願望。

關於元宵佳節的手抄報內容 篇15

1、吃元宵,看貼士:觀顏色,白白胖,涼一涼,莫燙嘴,輕輕咬,慢慢嚼,細細品,喝喝湯,潤潤心,越吃越、有趣味!元宵佳節,享美食,祝團圓,全家福!

2、幾聲巨響,美麗的禮花接二連三地在空中開放,有的像菊花,有的像六月的雪,有的像滿天的星辰,還有的像七彩的花朵。

3、元宵佳節,需注意:吃元宵,少為宜;防燙傷,莫着急;糯米餡,質地膩;助消化,散步去;關心語,聽仔細;祝福你,總如意。祝元宵佳節快樂!

4、元宵佳節湯圓圓,生活美滿心裏甜。歡天喜地慶佳節,龍騰獅舞祈豐年。各種燈籠色彩豔,猜謎活動樂翻天。鞭炮聲聲震天響,禮花片片灑人間。願君閤家團圓人人羨,吉祥如意保平安。元宵快樂!

5、就是現在,用我最真切的思念。讓風捎去滿心的祝願,給我生命中不可多得的你!願你擁有一個幸福快樂的元宵佳節!

6、正月十五元宵吃湯圓:你圓、我圓,人人結緣!日圓、月圓,事事皆圓!人源、福源,處處皆源!官源、財源,源源不斷!心願、情願,願願稱心!

7、鈴聲嘀嘀一響,小猴肯定會看,猴爪啪啪一按,看了就是笨蛋,想要笑得燦爛,發給其他笨蛋,祝你“猿笑節”元宵佳節開心快樂。

8、“轟,轟,轟。”禮炮打響了只見在一瞬間火花飛了出來,然後有許許多多的彩紙飛了出來。彩紙有紅的,黃的,藍的……真是五顏六色呀。“彩蝶”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飛舞着,在向我們招手微笑。接着,禮炮接連響起。空中“彩蝶”飛舞,地上人們喊着、跳着。

9、燈映月圓歌盛世,百花齊放慶團圓,晚會喜慶音舞歡,傳統節日幸福贊,名家國粹交相映,展現藝術暖神州,美麗夜空夢呈現,漂亮花燈添裝扮,温馨話語祝福傳,願元宵快樂時刻相伴。

10、元宵佳節,送一袋五彩元宵,剔透翠綠吃出健康,嬌豔粉紅吃出愛情,燦爛金黃吃出財富,濃厚火紅吃出運道,瑰麗炫紫吃出魅力,配合我的祝福信息,你的生活將無比多姿多彩:祝你正月十五元宵佳節萬事如意!

關於元宵佳節的手抄報內容 篇16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__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據資料與民俗傳説,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

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後來節日名稱演化為“元宵節”。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 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之時,只稱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後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但自宋以後也稱燈夕。到了清朝,就另稱燈節。

關於元宵佳節的手抄報內容 篇17

鬧花燈是元宵節日慶典規模、喜慶氣氛最濃的一種習俗。民諺雲:“三十(指除夕日)的火,十五(指元宵)的燈。”它有最濃厚的遊樂色彩,故稱鬧元宵。其主要內容在燈,故又稱燈節。

隋唐燈節極盛,一般從十三“上燈”開始,十四日為“試燈”,十五日為“正燈”,十八日為“落燈”。據唐人鄭處晦《明皇雜錄》載:“上在東都,遇正月望夜,移仗上陽宮,大陳燈影,設庭燎,自禁中至於殿庭,皆設蠟燭,連屬不絕,時有方都匠毛順巧思,結創繒彩為燈樓十二間,高一百五十尺,懸珠玉金銀,微風一至,鏗然成韻。其燈為龍鳳虎豹之狀。”另據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載:“韓夫人(楊貴妃二姐)置百枝燈樹,高八十尺,豎之高山,上元夜點之,百里皆見,光明奪月色也。”盛況可見一斑。

關於元宵佳節的手抄報內容 篇18

1、餃子

正月十五到了,北方有吃餃子的習慣,河南人有“十五扁、十六圓”的元宵節習俗、傳統,所以正月十五應該吃餃子。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

2、棗糕

豫西一帶的人過元宵節喜歡吃棗糕,帶有吉祥如意的寓意。棗糕原是清朝宮廷御用糕點,其味香遠,入口絲甜,含有維生素C、蛋白質、鈣、鐵、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既能補脾和胃、益氣生津;還有保護肝臟、增加肌力、養顏防衰之功效。

3、粘糕

粘糕又名年糕。元宵節除元宵、麪條外,還有吃粘糕的。唐代名醫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食治》載牶“自樑米,昧甘、微寒、無毒、除熱、益氣。”唐代之後,元代也有元宵節食糕的記載。

關於元宵佳節的手抄報內容 篇19

一、元宵節來臨,送你一盞美麗的彩燈,祝願你的生活五彩繽紛;送你一碗甜甜的湯圓,祝願你的愛情甜蜜美滿;送你一聲真摯的祝福,祝願你的日子開心快樂。

二、明月當空高高照,元宵祝福在微笑,十五湯圓別樣甜,快樂常伴你身邊,温馨短信給你發,此後你將大發達,正逢佳節,祝願你心想事成,順心如意。

三、喝的酒也許不是最貴的那瓶,因為買得到酒卻買不到心情。的朋友也許不是聯絡最多的那個,而是在特別的日子記得你的人,祝元宵節快樂!

四、夜時間暫停,享盡圓滿激情;月亮星星相望醉眼,此刻温馨唱伴;湯圓坐落千家,甜蜜笑掛臉頰;歌賦佳節暢人生,健康好運喜相逢。祝元宵幸運滿,日日開心不斷。

五、我的元宵短信,收到的人春風得意,閲讀的人工作順利,存儲的人愛情甜蜜,轉發的人大吉大利,刪除的人依然好運氣,祝你元宵節快樂!

六、你我相隔萬里,無處寄相思,元旦除夕沒見面,宵夜早茶沒約見,節前假後沒做伴。相會團圓暫無緣,思念惦記夢無限。

七、元宵佳節,用我如火的熱情煮一碗湯圓,温暖你正月的心情;把我的思念串成串掛在你的心空,點綴你元宵夜的美夢,祝元宵快樂!

八、元宵節來到了,這是一個全家團圓的日子,掛燈籠猜燈謎,這是一個考驗智慧的時刻,祝你元宵節歡聚一堂智慧超羣。

九、元宵節來吃湯圓,吃碗湯圓心甜甜。幸福湯圓一入口,健康快樂常陪伴;愛情湯圓一入口,心如細絲甜如蜜;金錢湯圓一入口,財源滾滾斬不斷!

關於元宵佳節的手抄報內容 篇20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按中國的傳統,在這個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相傳,漢汶帝(前179-前157年)為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

司馬遷創建《太初曆》,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到了隋、唐、宋等朝代時,這個節日更是盛極--時。《隋書音樂志》日:“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里,列戲為戲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着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傳統節日。

關於元宵佳節的手抄報內容 篇21

傳説在很久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打它們,有一隻神鳥因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

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着生命的危險,偷偷駕着祥雲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説了這個消息,就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

正當人們思緒雜亂的時候,一位長者站出來説:“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裏張燈結綵、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神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大家聽了都點頭稱是,便分頭準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神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關於元宵佳節的手抄報內容 篇22

今天是元宵節,我和爸爸媽媽興高采烈地來到了人民廣場。我迫不及待的走了進去。

那裏人山人海,花燈也像開會了一樣齊聚一堂。可熱鬧了。花燈讓我看的眼花繚亂。燈有大的,有小的,顏色不一,形狀千奇百怪。最有趣的要是算金豬燈了。就由我來介紹一下吧!

金豬燈是用幾根鐵絲做的,身體是用幾塊金色的紗布做的。臉上還掛着幾絲笑容。真可愛!它的樣子好像跑步。金豬燈的豬尾巴上掛了張紙條,上面寫着祝:全國人民元宵節快樂。

看完了引人注目的金鼠燈,再去看看環保燈吧!

兩隻手從下面伸出來,旁邊是樹林和草地。還有一條O字行的“小溪”,“小溪”的水真是“清澈見低”啊。都可以當成一面鏡子了哩!O字行的“小溪”裏還有兩艘竹筏,在饒着“小溪”。我想,他們一定在看風景!怎麼樣,很美吧!

關於元宵佳節的手抄報內容 篇23

每逢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今年能喜氣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唐宋時燈市上開始出現各式雜耍技藝。明清兩代的燈市上除有燈謎與百戲歌舞之外,又增設了戲曲表演的內容。

猜燈謎是一項妙趣橫生的遊藝活動。燈謎起源於西漢的隱語,後發展成為民間謎語,又叫“打燈謎”。

據記載,在南宋,猜燈謎就已經成為元宵節的一種遊戲方式了。南宋周密在《武林舊事》中雲:“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這“藏頭隱語”,即是謎語。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稱為燈謎。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深受歡迎。

我國民間所產生的燈謎浩如煙海,千變萬化。人們有時用“像老虎一樣難以射獵”來形容謎語難猜,因而“燈謎”又稱為“燈虎”,其中用文句作謎面的叫“文虎”,用詩句作謎面的叫“詩虎”,猜謎就叫“射虎”或“打虎”。將謎面貼在花燈上供人猜射,謎底多着眼於文字意義,並有謎格24種,常用的有捲簾、鞦韆、求鳳等格,已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民俗文化。

燈謎文化至今風韻不絕,特別是到了元宵節,不少地方於街道鬧市懸掛燈謎讓人猜射,使節日的氣氛更加熱烈。如今,民間猜謎已不限於元宵,有的地方平時朋友相聚也會猜上一陣子燈謎,猜謎已成為人們日常文化娛樂的一種形式。

關於元宵佳節的手抄報內容 篇24

傳説在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畜,人們為了自衞,就組織起來與之戰鬥。有一隻神鳥因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地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聞訊後大怒,立即傳旨,令天兵天將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欲將凡恫人畜財產通通燒掉。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無辜百姓受難,冒着生命危險,偷偷駕着祥雲來到人間,向人們通風報信。消息傳開,所有的人都被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很久,一個老人終於有了辦法: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三天,家家户户張燈結綵、燃放爆竹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誤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眾人聽説後點頭稱是,便分頭準備。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從天上往下一看,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天帝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僥倖保住了生命財產。

為了紀念這次成功消災,此後每到正月十五,家家產户都懸掛燈籠,燃放煙火,以示紀念和慶祝。

關於元宵佳節的手抄報內容 篇25

1、畫個圈圈祝福你,幸福健康追隨你。畫個元宵送給你,團團圓圓心歡喜。畫個花燈掛你家,元宵佳節綻心花。元宵快樂,闔家團圓!

2、歲月如詩,句句悠揚;友誼如歌,餘音繞樑;佳節借吉,恭賀安康;爾汝情誼,亙古綿長!十五元宵節,舉杯邀明月;傾心祝福您,吉祥又安泰!

3、收到我祝福的人永不被炒;閲讀的人會飛皇騰達;儲存的人會愛情甜蜜;刪除的人會好運連連;轉發的人薪水猛漲!元宵節快樂!

4、拈朵微笑的花,點盞温暖的燈,吃碗團圓的湯,許個幸福的願—願花圓月圓燈圓湯圓人圓心圓事事圓滿,天天團圓,好夢常圓,元宵節,緣來緣去快樂源源!

5、月亮漸漸西落,我依依不捨地離開。但觀燈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各種彩色的燈像天上的繁星一樣,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燈醉,只緣春意濃。”

6、迎來春天的燦爛,世界隨着季節變,思念卻是更勝前,元宵佳節心情暖,給你祝福不會變,願你生活比春花豔,願你事業比月亮圓。

7、小小湯圓,圓頭圓腦圓肚子,短短問候,真情真意真祝福,八月十五元宵節,發的是短信,送的是祝福,祝朋友元宵節快樂啊!

8、把真誠的米,磨成祝福的面,摻上甜蜜的糖,包上吉祥的仁,合成幸福的團,放進如意的湯,煮成美滿的霄,送給開心的你。讓甜蜜包圍你,吉祥呵護你,美滿温暖你,團圓擁抱你。祝元宵節快樂!

9、元宵夜,你只要對月亮盈盈一笑,月亮就變成月食。這一刻,偉大的西施在你身上靈魂附體,你一個人代表了中國美女悠久的歷史和傳統,你就是當世的閉月!

關於元宵佳節的手抄報內容 篇26

1、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 寶”。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

2、觀燈: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倡導下,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

3、情人節:元宵節是一個浪漫的節日,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也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藉着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