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節的故事

中國的植樹節定於3月12日。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孫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視林業建設。他任臨時大總統的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20xx年5月設立了農林部,下設山林司,主管全國林業行政事務。1920xx年11月頒佈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20xx年7月,政府又規定將每年“清明”定為植樹節。1979年2月,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根據國務院的提議,通過了將3月12日定為我國植樹節的決議。今天小編也整理了為什麼要植樹以及關於植樹的案例。

植樹節的故事

我們為何要植樹:

植樹造林不僅可以綠化和美化家園,同時還可以起到擴大山林資源、防止水土流失、保護農田、調節氣候、促進經濟發展等作用,是一項利於當代、造福子孫的宏偉工程。

為了保護林業資源,美化環境,保持生態平衡,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根據本國實際情況設立了植樹節,它的意義在於綠化我們的生活環境,提高市民保護環境的意識。

生活中的環保

我的家鄉在廣西一個普通的村子。

兒時家貧,做飯炒菜燒熱水,燒火用的都是幹稻草。在冷天裏,要用一口直徑約60公分的大鋁鍋燒得很熱的兩大鍋水才夠我們一家五口人洗澡用。幹稻草的燃燒熱值非常低,把這麼一大鍋水燒熱,要燒掉一大捆稻草,而且灶裏很快就會被草灰塞滿。

我家只有三四畝的水田,稻草是不夠燒的,但那時候家裏窮,捨不得花錢買木柴。所以母親會和村裏的人一起結伴去十公里以外的大山裏去割一種蕨類植物,用肩膀一擔一擔的挑回來。這種蕨類植物曬乾以後燒的火很旺,但不耐燒,不過也比稻草好很多。

這應該是我讀國小二三年級以前的事了。在那以後家裏的經濟應該是好了一點,臨近冬天父親就會買一些木柴放在家裏囤着。不過不管是燒稻草還是燒木柴,都免不了產生大量的黑煙。家裏廚房的牆壁,天花板——呃,沒有天花板那麼高大上的玩意兒,那叫瓦頂——還有蜘蛛網都是烏漆嘛黑的。那時候每到做飯的時間,家家户户廚房的煙囱就冒出灰黑色的煙,所謂炊煙裊裊是也。

又過了幾年,我國中畢業那年,憑着父母的勤勞和節儉,家裏建起了兩層“平頂樓”,也用起了罐裝燃氣。但出於節約,罐裝燃氣僅用於煮飯、燒開水和熱水器,炒菜還是用柴火灶,同時仍然用那口大鋁鍋燒熱水。

在用上了燃氣的同時,我們也用上清潔乾淨的衞生間,上大號再也不用去外面的旱廁了。之前住的兩層瓦房配套有洗澡間,但僅用於洗澡。

露天的旱廁就更不用説了。

可以説,父親建成的帶有一個衞生間的這兩層小樓讓我們家比較早就完成了“廁所革命”。

中專畢業後我在工作了近十年後在南寧買了房子,隨後我的大哥也把舊瓦房拆掉,起了一棟三層半的樓房。我在南寧就不用説了,做飯炒菜、熱水器用的是電和管道燃氣。鄉下的的大哥也差不多,只不過他用的是罐裝燃氣。只有父母親,仍舊用着那口大鋁鍋燒熱水。

也許有些朋友會問,你羅羅嗦嗦講一堆自己家的破事和環境保護有什麼關係?

關係大了,朋友們。隨着經濟的發展,收入的提高,我們承擔得起“清潔能源”了,不再燒或者少燒柴火,不就是減少了霧霾的來源之一煙霧的排放嗎?

另外,人本身的排泄物也是一個很大的污染源,露天旱廁總歸是不乾淨的。封閉的化糞池和抽水馬桶,不僅讓我們居住的內環境變好變乾淨了,同時也讓我們的外部環境變好變乾淨了。

為什麼我要講我們家的“廁所革命”?因為許多人眼睛總盯着工業污染,他們看不到正是因為發展了工業,我們才有了集約化處理垃圾和污水的能力

好幾年前我在非洲的安哥拉(Angola)工作過不短的一段時間。安哥拉這個國家幾乎沒什麼重工業,只有一點點輕工業。的確,這個國家沒有霧霾,青山綠水,藍天白雲,氣候温和並不炎熱,非常怡人,是一個很適合居住的地方。

但是那裏的人們非常的貧窮,許多人還吃不飽飯。這樣的國家根本沒有能力處理污染,不管是什麼樣的污染。

實際上,安哥拉的首都是一個五百萬人的大城市,有着大片大片的貧民窟,基本沒有什麼公共廁所,內急了只能去找電線杆子。郊區可以看到超巨大的垃圾填埋場,説是填埋,其實已經從地面堆起來數米高了,他們能做的僅僅是用壓路機儘量把垃圾壓堅實一點。

所幸的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們的城市基本見不到這樣的臭水溝了。不過農村雖然相比以前好了很多,但是污水仍然無法收集處理,大多隻能排向外面的魚塘或水溝。

但只要繼續發展經濟,繼續城市化,人們自然會向城市聚集、定居,污水、垃圾就可以集約化處理。同時,人口從農村轉移到城市,相當於就把更多的空間留給了大自然的花草樹木。

如今,環保主義思潮甚囂塵上。一些吃了幾天飽飯的國人,受到發達國家那些吃了幾年飽飯的環保主義者的蠱惑,敵視工業化,極端者甚至敵視人類,認為人類是地球之癌。如果他們看到工業污染就要限制乃至禁止工業發展,那麼人本身的污染怎麼辦?限制人口的增長,甚至把人消滅?

不要忘記,環保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更好的生存,更舒適的生活。凡是背棄這一目的的環保,都是反社會的。人的慾望有許多,但是人會把這諸多欲望進行輕重緩急的排序,並率先實現那些最迫切的慾望。如果人都吃不飽,穿不暖,住不好,還有什麼心思考慮環境保護?先把自己保護好再説吧。

為什麼發達國家這麼注重環保?就是因為他們已經吃了很多年飽飯了,另外人家也有資本。沒有多年積攢下的家底,他們也“環保”不起來。地下排污管道鋪設,污水處理廠,垃圾收集運輸車,垃圾處理廠,哪一樣不要花錢?像非洲的安哥拉,你“環保”得起來麼?

這還只是表面的硬件投入,污水、垃圾處理的技術工藝還得靠工業的支撐,沒有工業的發展,我們根本就沒有集約化處理污水和垃圾的能力。因此只有發展經濟,實現工業化、現代化,我們才能具備保護環境的家底和能力。

經濟是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收益,所以經濟即效率,效率則意味着我們可以用更少的資源辦更多的事。因此,私有財產為基礎的市場經濟才能最有效率最節約的利用自然資源,也就能更好的保護環境。

干預和計劃意味着對私有財產的侵蝕。對市場經濟基礎的侵蝕將損害效率,耗費更多的資源。而現代環保主義者常常尋求干預和計劃以企圖實現他們的目的,當然是適得其反的(以此為手段排擠、扼殺競爭對手的陰謀者除外)。

並且,更多的干預,更多的計劃只會通往貧窮和混亂。可以想象,如果有一天資本消耗貽盡,社會陷入普遍貧窮之中,我們的污水處理廠,垃圾收集運輸車及垃圾處理廠還能夠正常有效的運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