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過中秋日記(精選3篇)

二年級過中秋日記 篇1

×月×日星期×天氣×

二年級過中秋日記(精選3篇)

今天,是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大家都知道,中秋節是個團圓的日子,古代許多文人墨客也創作了許多有關中秋節的詩句:例如,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王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等等……這不昨天,我們一家人也早早來到了奶奶家,準備過一個美好、團圓的中秋節。

早上,天剛剛亮,我們就起牀為晚上的團圓飯做準備了。我們先做月餅。將調製好的花生餡抱進麪糰裏,看着奶奶那嫻熟的動作,我也忍不住包了起來。我將麪皮打開。再把花生餡放在麪皮的中央,然後小心的將麪皮包裹成圓形。終於,我的第一個作品亮相了,雖然包的有點失敗,不過味道應該還不錯……

吃過午飯,我們一家人又開始包餃子了。大娘在準備肉餡,奶奶在和麪,我和媽媽則洗好手準備包餃子。不一會,肉餡就做好了。可我們等了好一會,也不見面皮送來,正當我要去瞧瞧時,只見兩歲半的弟弟正拿着一個面瓢向我們走來,我仔細一看,面瓢里正裝着我們需要的麪皮。你們瞧,連我這不到三歲的弟弟都當起了小小搬運工……

……

漸漸的,天黑了,月亮出來了。我們的團圓飯也開始了……

望着窗外那輪明月,我許下了三個願望:第一個願望,希望祖國寶島台灣能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第二個願望,在“5、12”特大地震中失去親人的四川同胞,能夠感受到社會對他們的關愛,不會感到孤獨;第三個願望,希望世界永遠和平……

二年級過中秋日記 篇2

今天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聽大人説中秋節也叫團圓節,這天晚上,全家人聚在一起,品嚐着月餅、瓜果,觀賞着明月,談論着國家或自己家中的高興事。

晚上,我們全家齊聚在奶奶家吃過一頓豐盛的團圓飯後,我和妹妹在姐姐的帶領下玩起了跳繩遊戲;一下、二下、三下……七十一,突然,妹妹的腳碰到了跳繩。最後,妹妹跳了七十一下,我跳了七十下,而姐姐只跳了五十九下。後來我們還玩了雙人夾足球、拍籃球等活動,感覺又有趣又開心。

然而,今年的中秋節與往年不同,那又大又圓又亮的月亮早已被滿天的烏雲遮蓋,空中還下起了綿綿細雨,這令我們感到很不愉快。雨水淋在臉上有點涼氣,這細雨綿綿好像是嫦娥仙子在廣寒宮為四川汶川大地震死去的同胞們灑落的眼淚。我忽然想到:我們在這裏歡歡喜喜的過中秋節,不知到四川大地震中那些活下來的小朋友們過得怎麼樣?他們快樂嗎?此刻他們肯定會不由自主地思念起死去的親人……

我衷心地祝福他們中秋節快樂!

二年級過中秋日記 篇3

今天是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我國最重要的節日之一。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嫦娥傳説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新唐書·卷十五志第五·禮樂五》載“其中春、中秋釋奠於文宣王、武成王”,及“開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廟,以留侯張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樂之制如文”。中秋節也稱為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也是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舞火龍,是香港中秋節最富傳統特色的習俗。從每年農曆八月十四晚起,銅鑼灣大坑地區就一連三晚舉行盛大的舞火龍活動。這火龍長達70多米,用珍珠草紮成32節的龍身,插滿了長壽香。盛會之夜,這個區的大街小巷,一條條蜿蜒起伏的火龍在燈光與龍鼓音樂下歡騰起舞,很是熱鬧。

香港中秋舞火龍的起源還有過一段傳説:很早以前,大坑區在一次風災襲擊後,出現了一條蟒蛇,四處作惡,村民們四出搜捕,終於把它擊斃。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飛。數天後,大坑便發生瘟疫。這時,村中父老忽獲菩薩託夢,説是隻要在中秋佳節舞動火龍,便可將瘟疫驅除。事有巧合,此舉竟然奏效。從此,舞火龍就流傳至今。

所以,中秋節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