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秋節謎語

很多人喜歡在中秋節猜謎語,你準備好關於中秋節謎語了嗎?以下是本站小編為你介紹的關於中秋節謎語,歡迎閲讀。

關於中秋節謎語
關於中秋節謎語

1、十五的月亮(打成語) ———正大光明

2、舉頭望明月(打電影演員) ———高圓圓

3、敢上九天攬月(打汽車名牌) ———凌志

4、得月樓前先得月(打一字) ———棚

5、雲破眉月倚西樓(打一字) ———私

6、明月鬆間照(打攝影名詞) ———黑白顯影

7、月落日出雁陣業(打一字) ———胭

8、九月九年級月似弓(打飲料) ———珍珠露

9、節日晚會露一手(打一字) ———挽

10、新婚度蜜月,中秋遊異邦 (成語一)———喜出望外

11、清風拂面中秋夜 (四字常用語一)———發揚光大

12、中秋別後重團圓 (影目一)———火種

13、中秋朗月,賓主共賞 (成語二)———正大光明

14、時逢中秋產於滬 (五言唐詩句一)———海上生明月

15、中秋月餅 (電腦名詞一)———節點

16、八月望洞庭,千帆過眼簾 (宋詩目三)———中秋 湖上 泛舟

17、外圓正割垂直線,積分開方斜角邊 (節日一)———中秋

18、十里空山外,千行雁陣南 (節日一)———中秋

19、八月十五共清輝 (五代詩目一)———中秋月

20、一輪明月掛中天(打一四字股市術語) ———日漲盈虧

21、舉頭望明月(打一中藥名) ———當歸

22、中秋月餅(打一電腦名詞) ———軟盤

23、中秋別後重團圓(打一影片名) ———第二次握手

中秋傳説故事

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温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裏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祕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羣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中秋節祭月介紹

民間祭月

隨着時間的推移,原先為朝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的祭月禮儀,也逐漸流傳到漢族民間。禮儀式的皇家祭神行為變成了大眾化的功利性民俗活動,並逐漸形成了一種風俗沿續下來。同時,祭月的日子,也由秋分日移到了離秋分最近的滿月日----中秋。

宋代起秋祭月習俗開始成為求月神賜福,男人求功名利祿,女人則求貌美如仙。宋代金盈之《新編醉翁談》卷四“八月”中記載:“中秋,京師賞月之會,異於他郡。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飾之登樓或在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則願早步蟾官,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顏如皓月。”

明清時期,中秋祭月形成了一套相對固定的祭拜儀式。明代劉侗、於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記述了明朝北京的中秋風俗:“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之,如蓮花。紙肆市月光紙,繪滿月像,趺坐蓮花者,月光遍照菩薩也。華下月輪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搗藥臼中。紙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繽紛。家設月光位於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則焚月光紙,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餅月果,戚屬饋相報,餅有徑二尺者。女歸寧,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團圓節也。”描述的是中秋節夜世人面月出方位設祭案,案呈月餅月果等圓形供品,對月拜祭。而後焚燬月光紙,分食祭祀供品。

祭月活動在民國期間仍然風行,只是四九年後才因形勢的變化而逐漸消失,所以現代人中秋節只知吃月餅而不知祭月。然而,近幾年來又重新開始出現由官方或漢族民間組織的祭月活動。

中國素以“禮儀之邦”而着稱。孔夫子有“不學禮,無以立”的庭訓。祭祀禮儀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排在我國傳統“五禮”首位的吉禮,就是祭祀天地神靈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