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智辯故事二則大綱

智辯,指巧辯。《續資治通鑑·元順帝至正二十四年》:“ 唐肅宗 流播之中,憷於邪謀,遂成 靈武 之篡,千載之下,雖智辨百出,不能為雪。”今天小編為你整理名人智辯的故事,希望能幫到你。

名人智辯故事二則大綱

項橐智辯孔子

春秋時期,孔子帶領眾弟子東遊,遇到了一個非常聰明善辯的七歲小孩項橐,孔子非常喜歡項橐,就對他説:“咱們各自出一道題,讓對方回答,贏的人就給輸的人當老師,怎麼樣?”項橐欣然應允。孔子先發問道:“天上有多少星辰,地上有多少五穀?”孔子暗笑,心想:看你如何回答。哪知項橐稍作思考便説:“天高不可丈量,地廣不能尺度,一天一夜星辰,一年一茬五穀。”那時候莊稼都是一年種一茬,沒有現在的雙季稻、三季稻。孔子十分震驚,這個回答讓他挑不出一點毛病來。

輪到項橐發問了,他出語不凡:“人的身體比地小,眼睛上的眉毛比天低,雙眉長在眼睛上,天天可以看到,敢問您可否知道人的眉毛究竟有多少根呢?”孔子考慮了好半天,也沒有回答出來,非常窘迫。

具體問題概括回答的方法,偷換了度量單位,把原來問題中隱藏的“顆、粒”單位換成了“夜、茬”,並且以天、年為統計時間,做了明白無誤的回答,令人佩服。

無奈之下,孔子只好按照約定,要拜項橐為師,誰知道項橐突然撲通一聲跳進了旁邊的水塘。孔子驚奇地問:“你跳到水裏幹什麼?”項橐説:“沐浴以後才可以行大禮,您老人家也來沐浴吧?”孔子説:“我沒有學過游泳,跳到池塘裏就會沉下去。”項橐反駁説:“您這話説得不對,鵝沒學過游泳,可是它怎麼能浮在水面呢?”孔子説:“鵝有離水之毛,所以不沉。”項橐問:“那葫蘆無離水之毛也浮而不沉啊?”孔子説:“葫蘆是圓的,裏面是空的,所以它不沉。”項橐又問:“大銅鐘也是圓的,裏邊也是空的,怎麼它一扔到水裏就沉底了呢?”孔子臉頰通紅,一句話都説不出來了。

項橐在這裏用了兩個技巧:一是行為誘惑法,即做了一個跳進水塘裏的舉動,令人不解,孔子一發問,正好中了他的圈套。孔子的一問引出了項橐眾多的反問,最終把孔子問得理屈詞窮。

二是反向類比法。項橐抓住孔子話中的關鍵詞,巧妙地運用自然界中的現象,針鋒相對地反問孔子,孔子處於被動狀態,只有回答的份兒,沒有還擊的機會,而他的每次回答都會被對方抓住破綻,在看似委婉的反問中被擊敗。

王若飛舌辯“草莽英雄”

1931年,王若飛從莫斯科回國後,因叛徒出賣被國民黨政府逮捕。被捕入獄後,他在獄中堅持與敵人進行鬥爭,積極宣傳革命真理,使獄中很多人都覺悟了。這讓國民黨當局很不安。他們為阻止王若飛進行革命宣傳,防止他再“赤化”獄中的人,於是想出了一個陰險的辦法

有一天,國民黨把一個自視為“草莽英雄”的匪首張某關進了王若飛的囚牢裏。這人自以為是一條硬漢子,所以十分地高傲自大。他一跨進牢門時就抱拳行禮,對王若飛説:“先生,他們要我這當兄弟的給你作伴了。一隻鐵籠裏關進兩隻老虎,你該不會嫌棄吧!”

王若飛一聽他這口氣,又對他上下打量一番,看他壯實的身材,胸前長滿黑黝黝的胸毛,判斷他是一個爭強好勝的人。於是謙讓地笑道:“我哪裏是什麼虎,頂多只能算一頭牛。”

張某忙説:“你過謙了!你們共產黨人是好樣的。聽朋友説,你們打仗像小老虎,你怎麼把自己比作牛呢?”

王若飛不卑不亢,真誠地對他説:“對敵人我們的確是猛虎。可是,我們共產黨人是為人民服務的,對人民,我們就是一頭牛,像牛那樣為人民工作,勤勤懇懇,老老實實,不講價錢,不使脾氣,你説當頭牛有什麼不好呢?”

張某説:“先生,您説的在理。兄弟不才,也是照您的道理辦事。他們説我是打家劫舍,其實我是殺富濟貧,這和你們打土豪、分田地不也是一個道理嗎?”

“不,不一樣。”王若飛嚴肅地説,“我們共產黨人不僅僅是為了幾户、幾十户窮人過上好日子,而是要把整個舊社會連根拔掉,要解放全世界的窮苦人,不僅是為眼前一兩頓飯着想。”

這一下張某明白了。他又拱起手虔誠地説:“先生,聞名不如見面。我算真心服您了!如果您將來用得着我,我願為您效勞,做個打手!”

王若飛笑着説:“共產黨不要打手,卻很歡迎你為人民做事。”

就這樣,這個打家劫舍的“草莽英雄”被王若飛征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