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賽藝術與重點

一、辯論賽語言的特點

辯論賽藝術與重點

辯論賽語言不僅與日常語言不同,而且與一般口頭辯論的語言也不同,歸結起來大致有如下一些特點:

1.1 辯論賽語言的多樣性

辯論賽語言包括“聽覺語言”,“視覺語言”(又稱“身體語言”),“默語”以及“類語言”等等。所以辯論賽所使用的語言是廣義的語言,是各類語言的綜合整體。

“聽覺語言”是指信源(發出信息的人或物)發出的有聲語言,信宿(接收信息的人或物)通過聽覺系統接收,並經過思維繫統理解的;故又可稱作“有聲語言”。

“視覺語言”是由信源發出的無聲語言,信宿可以通過視覺系統接收,並經過思維繫統加以理解的語言。由於這種語言是通過信源的表情、動作、身體姿勢等方式表達的,所以又可以稱為身體語言。

“類語言”是一種有聲、無固定意義的,而又具有其他語言作用的語言。它傳遞的信息實際意義,要靠當時的“語境”詮釋。在辯論賽場上,類語言主要有掌聲和笑聲。這種類語言能表達觀眾對所接受信息的認識和理解,是重要的反饋信息。

1.2 辯論賽語言的多源性

在辯論賽持續進行的整個過程中,每一個在現場的人都可能承擔信源的功能。主信源是辯論雙方的辯手,他們使用的語言種類是全方位的,以有聲語言為主;場上觀眾使用的是類語言;評委在辯論進行期間,是賽場上使用語言最少的,偶爾發出少量的類語言信息,但是,在辯論賽的評析中成為主要的信源,此時辯手和觀眾一樣都是信宿。

1.3 辯論賽語言的交互性

在一般的交談活動中,藉助於語言進行信息的交換,促使思維活動,產生並相互傳遞新的信息。信源與信宿的地位隨着交談過程不斷地變換。

類似地,在辯論過程中,這種語言的交互性貫穿始終。主要表現為辯手之間信息的交互作用,信源以最快的速度轉變為信宿,收集發出信息之後對方的反饋信息和新信息,同時收集觀眾和評委的類信息,並以此為據,對本方準備傳播的信息進行修正、調整,然後發出。

1.4 辯論語言的能動性

辯論的雙方,在語言交流、信息交換的過程中,認知體系不斷地擴大和深化;觀眾和評委的認知體系也在接受信息的過程中不斷擴大和深化。

辯論賽是以知識為中心的各類信息高度密集的競賽,隨着辯論雙方的論辯發言,起承轉合的變化,辯論雙方越來越深入地瞭解和掌握對方的論辯方案的精髓,智慧的火花在碰撞中閃現。辯題的內涵逐步顯露,所有與辯論賽相關的羣體或個人,都可能受到知識的啟迪,道德的教化,價值判斷的昇華。

二、辯論賽語言的藝術性

語言本身就具有藝術性和審美價值。辯論賽語言區別於其他語言的特點和功能決定了辯論賽語言特殊的藝術審美要求。有人把語言的藝術和審美簡單地理解為通過修辭、造句使語言變得華麗,其實不然,辯論賽的語言藝術和審美有其實實在在的要求。

這種要求道德表現為對消除溝通障礙的要求。一般情況下,造成信息溝通的障礙來自於信源、訊道、信宿三個方面。

第一個障礙為,信源傳遞的信息質量不高。例如信息模湖、有效信息少,影響信宿的分析理解;或者表現為信息量過大,超出訊道的傳遞容量,因而,信息在傳遞過程中發生丟失。

第二個障礙是,訊道不暢。常常是信息載體選擇不當,阻礙信息的正常傳遞。在辯論賽中以普通話作為辯論載體的重要原因即在於此。如果辯手口齒不清,普通話不標準,都會造成訊道不暢通。所以語言表達的質量直接關係到訊道是否暢通。

第三個影響通信質量的因素是信宿:信宿是否對信息“注意”、是否願意接受信息;信宿自身的文化層次、接受理解能力又關係到能否將信息內化。

這三個因素只要有一個出現問題,都會影響到辯論賽信息的溝通,影響語言的藝術追求。“質美素樸,物莫能飾”,辯論賽語言藝術追求的起點是:樸實、簡潔、條理分明,表達準確無誤,保證信息的質量。

辯論賽的陳詞和自由辯論的發言都受時間的限制,辯手總是希望在最少的時間裏傳播最多的信息。容易出現兩個問題。一是,信息量過大,使辯論賽的各類信宿無法區分信息的主次,妨礙自己論辯的效果;二是,在自由辯論的時候,喜歡用“剩餘時間”戰術:發言儘量快、儘可能短,使對方先耗去自由辯論的時間,然後向對方用“缺席反駁”。作為一種戰術,自然有可取之處,但是,信息短,理解的難度自然就大,有時是得不償失的。

辯論語言的藝術要求辯手把握好語言的動態性和實時性。辯論賽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與之相應的語言自然也應該是動態的。辯論賽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與之相應的語言自然也應該是動態的。辯論語言的動態性主要表現為語言的實時性。語言要跟上辯論態勢的的變化,在不同情景使用不同語言、對不同對象使用不同的語言。語言的內容、語言的對象、語音、語調、語速、表情、動作的變化都要恰到好處;用詞、造句、詞語修飾隨勢而變,自然大方。

辯論賽的性質決定了對辯論語言的説服力和震撼力的要求。辯論語言以其理性、嚴謹、簡潔、流暢、説服力和號召力在觀眾中激起強烈的共鳴,從而對公從產生影響。説服力和震撼力在於論辯的理論深度、引用詮釋事實資料的説服力和價值判斷的號召力。當然,這些全靠語言本身的感染力來傳遞。

三、對辯論語言的基本要求

根據辯論賽語言的特點、藝術性與審美要求,對辯論賽語言的基本要求是:清晰地向辯論對手和評委、觀眾傳遞本方的觀點和論辯的思路,目的是使他們能最有效地獲取本方信息,並能準確理解本方信息的內涵。為此要讓評委和觀眾圍着自己的思路轉。對於高速度、大容量、實時要求強的辯論語言而方,達到別人“能懂”的要求,難度是比較大的。

3.1 心中有對象

把辯論的説服對象定位於評委和觀眾,相應的語言傾訴的對象主要的也是評委和觀眾。由於辯論交鋒的雙方都需要提取對方的論辯信息,所以對壘的另一方也是語言傾訴的對象。三種對象的基本不同,對辯論語言的把握能力不同,發言時都要考慮到。

對評委而言,理論性的論辯可以多一些;當以觀眾為主要對象時,事實判斷的內容可以多一些、語言宜深入淺出;而以對方辯手為主要對象時語言可以尖鋭一些。

總而言之,辯論時要“目中有人”,不要自説自話,旁若無人。

3.2 口齒清晰,詞能達意,言簡意賅

在陳詞階段,主要發言內容經過賽前精心策劃,嫻熟於心,做到詞能達意大約是不成問題的。關鍵是盤問和自由辯論的時候,許多情況下是應爭性的發言,來不及字斟句酌,容易發生用詞不當,表達繁瑣,用意不明的情況。這主要靠平時詞彙的掌握熟練程度,多積累,多訓練。

3.3 條理清晰,緊扣辯題,言而有序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條理性強的論述與缺乏條理性的論述相比,前者容易被接受、被理解、被內化。因為信宿比較容易從有條理、有次序、主題明確的信息中提取有用的部分,而且容易記憶;不容易在很短的時間裏從一堆紛雜的信息中找到需要的、有用的信息,自然不易內化。

自由辯論的時候容易“跑題”,常會糾纏在一些次要的、技節性的問題上,抓住對手的一點無關緊要的疏漏大做文章,既浪費自己的寶貴時間,又降低了辯論的質量。

3.4 能論、善辯,持之有故,言之有理,説服力強

既為辯論,當然辯手要能言善辯。“論”則有根有據,“辯”則有理有節,不出“無名之師”,既擊中對方要害,又不得理不讓人。“巧言令色”更不可取。要做到這一點,光靠辯論語言的訓練和賽前方案的準備是不夠的,還涉及辯手的個人品德修養和辯論隊的風格。

3.5 語言的優化

具有舌戰性質的辯論賽,語言既是辯論的工具和手段,又是比賽的內容。語言技巧本身被列入辯論賽的評判體系。在強調樸實、準確的前提下,也應該提倡對語言審美的追求。即在大致基本要示的基礎上,也需要講究遣詞造句,講究語言的優美。辯論賽應該充分展示華夏語言的魅力:恰當地引用成語、典故,甚至歇後語,都可以使論辯的語言更優美、更深刻、更形象;有時還可能出幽默的效果,使辯論賽達到更高的美學境界。

四、語言與語境

語音語調直接刺激人的聽覺系統,平鋪直敍、沒有變化的語音和語調常使人產生疲勞、甚至厭煩的感覺。無論是與人交談,還是課堂講授;無論是演講,還是辯論都要講究語言的變化。

4.1 語境

對辯論隊和辯手而言,辯論的外在環境由硬環境和軟環境組成。硬環境主要指為辯論賽提供的各種物質保證和人員保證。軟環境是指,辯論賽場內所有人員共同營造的一種氣氛,這種氣氛對現場的每一個人都會產生影響,對辯手的水平發揮尤為重要。

各種構成軟環境的因素中,對辯手影響最大的有:心理環境和語言環境。這裏主要談語言環境。

語境伴隨辯論的開始而開始,隨着辯論的展開而展開,與辯論的進程同步發展變化;又通過對辯手使用語言的制約,反作用於辯論的過程。和辯論賽的性質相同,語境也是變化的動態過程。辯手如何把握論辯的語言第一取決於辯論的內容;第二,取決於辯論的進程和態勢;第三要考慮聽從的心理狀態。也可以説,這三方面構成了辯論賽的語境。

4.2 語言要適應語境

辯論語言適應語境變化,需要作多層次、多角度、全面的調整和應變。在語言的口頭表達藝術上值得注意的有以下方面:

要把握好語調的抑揚頓挫;語速應隨語境變化,做到錯落有致;語音、語調、語速的把握還應因人而異。

五、語言的情感性

5.1 辯論與情感

感情在人際交往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辯論賽裏,感情的作用也不可忽視。有煸動性的語言具有更強的感染力。辯手應當學會用自己的情感去影響觀眾;同時在某種意義上,又要學會利用觀眾的情感。辯論不需要帶有誇張性質的表演,不需要遊離辯題的感情表現。但是辯論的性質又要求辯手以個人的感情認同、辯論隊集體感情認同維護本方的立場,反駁對方的立場。蒼白平淡沒有情感基礎的語言不可能打動評委和觀眾的心。

5.2 情感與論證

辯論賽雖是理智的遊戲,但也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在各種各樣的證明中,就有一類證明被稱為“情感證明”。所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就是説,有時需要辯手用感情表明自己對立場的認同,以情感打動評委和觀眾的心,在價值判斷性的辯題中尤其如此。

“言不激切,則聽者或未動心。”辯手的感情通過語言傳遞給評委和觀眾,並激發起評委和觀眾的感情共鳴,達到説服與溝通的目的。有的人視辯論的情感表現為“表演”,實在不公平。情感與語言相輔相成,與論辯的內容互為表裏。因此,辯手的情感不僅表現在語音、語調和其他無聲的語言之中,而且表現在對詞與句的選擇和修飾,真正做到聲情並茂,表裏一致

六、幽默

幽默是辯論賽中最具魅力和智慧的閃光點:幽默給人以啟迪,給人以回味,是美的享受;幽默的境界又是辯手不斷追求的目標。

6.1 對幽默的認識

幽默不是指一般意義上的“笑話”、“滑稽”。主要是指語言中最富審美價值的那一層精神現象,指一種風格;是一種行為的特性;以一種愉悦的方式讓別人得到精神上的快感。

幽默又是一種人格的涵養。林語堂先生曾説過這樣一段話:“凡善於幽默的人,其詼趣必愈幽隱,而善於讚賞幽默的人,其欣賞尤在於內心靜默的理會,大有不可與外人道之滋味,與粗鄙顯露的笑話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

辯手在辯論比賽當中能不能出幽默,要看辯手本身的綜合素質:人格修養、知識結構、文化底藴、語言技巧、應變能力……;畢竟,幽默是智慧超羣時的一種表現。同時,時機和語音、語調的把握也是十分重要的。

6.2 幽默的類型

幽默往往表現為語言的反常性組合,也正因為語言的反常組合出人意料,初想似在情理之外,體味之後又在情理之中。根據這種語言的反常組合,一般分為三類。

6.2.1 否定式幽默

從對立的兩事物出發,通過肯定其中一件事物的同時,加入與之對立的另一件事物,達到否定前一件事物的目的。

6.2.2 岔道式幽默

通過反邏輯的方法造成的幽默是岔道式幽默的特點。這裏所指的反邏輯通常是:違反“同一律”、“偷換概念”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區分“岔道式幽默”和“詭辯”的差別。兩者的主要區別有這樣幾個方面:第一,目的不同,岔道式幽默用於擺脱困境,而詭辯是故意攪渾定義或邏輯推理,從而達到維護錯誤觀點的目的。第二,作用不同,有時使用岔道式幽默的目的只是為了活躍氣氛,鬆弛緊張的情緒,讓人進入愉悦的狀態;而詭辯則使人緊張、不愉快。

6.2.3 雙關式幽默

利用一個詞的語音或語義的雙關含義,採取故意曲解的幽默方法。

幽默在辯論賽中已經成為戰術和技術的組成部分,賽前必作“幽默”的設計,賽場上觀眾也可以感受到許多的樂趣。可能出於“不用太可惜”的緣故,事先設計的“幽默”總想拋出來。結果,事與願違,反而讓人覺得“底氣”不足。有的幽默過於勉強,有的不合時宜,設計的痕跡太深。事實上幽默是心理積澱的昇華,是智慧碰撞的火花。

結語

綜上,辯論賽話語就有以下特徵:

1. 辯題中占主導地位的態度特徵,在整個語篇中也占主導地位。

2. 辯論話語中主要採用沒有對話性的直接陳述句或對話性趨於收縮的句子,很少用對話性呈擴張趨勢的表達,即使有,也大多是修辭性問句。

3. 辯論話語中強化和量化類詞佔多數,聚焦類詞彙佔少數。

我國古代思想家墨子曾説:夫辯者,將以明是非之分,審治亂之紀,明同異之處,察明實之理。處利害,決嫌疑。也就是説,辯論的作用就在於劃清是非的界限,探察世道治亂的標準,判斷區別事物同異的根據,權衡利害得失,解決存在的疑惑。墨子的話,只是對辯論的作用作了一個粗略的概括。幾千年來,隨着辯淪廣泛進人各個領域,它對於人類的認識和買彩活動所具有的深刻影響和重要作用也愈加清楚地顯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