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服飾禮儀

隋唐為隋朝和唐朝兩個朝代的合稱,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是經歷了五胡亂華和南北朝兩個漫長時期後的兩個大一統皇朝。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準備的隋唐服飾禮儀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隋唐服飾禮儀

隋唐服飾禮儀

漢族的服飾風俗經過魏晉南北朝時期胡漢融合、南北交流和時代變遷,到了隋唐時期,在服裝方面,形成了着圓領袍 、裹襆頭、穿長靿靴的一般形式。腰帶的形式,也由帶鈎改為帶扣;女服的基本構成是上衫下裙,女飾則可用濃粧豔抹概 之,反映了多姿豐腴的審美觀。《隋書·禮儀志》載曰:“袴褶近代服以從戎,今纂嚴則文武百官鹹服之,車駕親戎則縛 袴不舒散也”。“近代服”三字,它道出了服飾的時代性的特點,“近代服”取代古代服是不可抗拒的規律。考察隋唐時 期的服飾風俗,主要有以下特點:

第一是等級森嚴。

隋唐服制基本是華夏衣冠、魏晉舊制的損益,實行嚴格的等級制度。如唐代服飾主要通過服色衣、革帶和所佩的魚符 來區別尊卑,禮制規定:服色,皇帝的服色為赭黃,飾龍文,文武官員三品以上紫色、四品深緋色、五品淺緋色、六品深 綠色、七品淺綠色、八品深青色、九品淺青色;革帶,三品金玉帶,四品、五品皆金帶,六品、七品皆銀帶,八品、九品 皆玉石帶,流外官或庶人銅鐵帶;魚符,三品以上佩金魚,四品佩銀魚,五品佩銅魚;參見《舊唐書·輿服志》、《新唐 書·車服志》。如此等等。至於一般平民,隋時規定庶人服白,屠商服皂;唐武德四年(620xx年)規定庶民服黃。森嚴的 服飾等級使“白衣”、“青袍”、“紫袍”等分別成了平民百姓、低級官員和貴族官僚等的代名詞。

第二是漢胡融匯。

宋人沈括《夢溪筆談·故事》曰:“中國衣冠,自北齊以來,乃全用胡服”。其實,服裝的華胡融匯,隋唐才達高峯 。在服裝款式上,漢族原有的交領、右衽的寬衣式樣,此時已被折領或園領、窄身、小袖的筒身胡服所取代;女着男裝成 為唐代婦女之時尚,而這種時尚正來自胡人的馬上生活方式;流行於中唐以後的“時世裝”、“回鶻裝”,正是從吐蕃、 回鶻等“胡”地傳入的。此外,胡帽、蠻靴等的流行,無不體現了漢胡融匯這一時代特點。

第三是花式豐繁。

就服裝而言,因隋唐時期紡織手工業空前發達,據《唐六典》記載,當時的紡織物已有布、絹、紗、綾、綺、錦、花 色十分繁複;同時,服裝款式“不依格令,綺羅錦繡,隨所好尚”《舊唐書·輿服志》。樣式眾多,如女裙,就有長裙、 仙裙、綢裙、紗裙、羅裙、金泥蔟蝶裙、百鳥毛裙、石榴裙等幾十種款式。至於女子髮式,更是花樣翻新,有祥雲髻、百 合髻、交心髻、倭墮髻、烏蠻髻、墮馬髻、掃鬧髻等近百種花樣,體現出花式豐繁的特點。

第四是崇尚時髦。

隋唐時期,隨着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商業發達,文化交流頻繁,社會風氣開放,服裝的審美功 能逐步凸現,這就促成了唐代服飾風俗標新立異、追求時髦特點的形成。女着男裝、坦胸露腹、高髻巍巍,以及寬袖衫袍 等的流行,皆是崇尚時髦的社會心理所致。由於社會上時尚服裝不斷更新換代,以至長年生活於宮中的宮女,都不知外界 流行的服式。白居易《上陽白髮人》詩曰:“小頭鞋履窄衣裳,青黛點眉眉細長。外人不見見應笑,天寶末年時世粧”。

此外,隋唐服飾風俗尚有南北有別、貧富殊異等特點,這是風俗文化的地域性、階層性特點在唐代服飾風俗中的體現 ,也是不同時代服飾風俗所共有的特點,這裏就不一一闡述了。

隋唐風俗文化

1.開放

隋唐處於封建社會上升、繁榮時期,又屬“開放型”的社會;其開放的特點不僅表現在政治制度、民族政策、外交關係等方面,而且也反映在民間禮儀和風俗習慣上。

最能體現這種開放特點的莫過於此期的婚嫁習俗。隋始已有詔令禁止女子不再嫁。《隋書·高祖本記》有詔曰:“九品以上妻,五品以上妾,夫亡不得改嫁。”這詔令儘管只是針對統治階級而言的,但在強大的自由開放社會風氣的衝擊下,很快變成了一紙空文。《隋書·李諤傳》曰:“諤見禮教凋弊,公卿薨亡,其受妾侍婢子孫輒嫁賣之。”隋煬帝的妹妹蘭陵公主仍是“初嫁王奉孝,後來嫁柳述。”這種限制再嫁的詔令,不但未能“治國”,連“齊家”都未能達到。到了唐代,上層婦女更是不以再嫁為恥,據《唐書·公主列傳》的記錄,當時再嫁的公主有28人,其中嫁過二次的佔25人,嫁過三次的也有3人。統治階級如此,民間的百姓亦然。

隋唐社會的開放特徵,還表現在它所具有的能積極吸納外來風俗的包容性方面。唐王朝與數百個國家和地區有着政治上的交往和經濟文化的交流,這使唐都長安成為當時世界上的大都會、世界文化交流的中心。在這種背景下,周邊不少民族歸附唐廷並遷居內地,西方不少國家的商人、學者慕名湧入大唐,有的甚至長期定居下來。他們的風俗習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着唐王朝的社會生活,豐富了隋唐風俗文化的內容,使固有的本土風俗得到進一步充實、完備,而更加大放異彩。

2.奢靡

張亮採在《中國風俗史》中,把漢魏、隋唐五代,均列入浮靡時代,認為民風之奢之浮之靡在我國曆史上莫過於這個時代,而隋唐尤甚。他列舉唐人食品、服飾之華美,名目之繁多,説明當時社會風氣之腐敗。其實,隋唐風俗的奢靡還有多方面的表現。譬如“隋唐婚娶之習,大約務奢侈”,“至於喪葬,唐人尤奢侈不堪,儀仗之盛,前世所無也。

隋唐尤其是中唐以後的風俗奢靡特徵,多集中表現在奢侈性消費這一點上。中唐以後,佔統治地位的地主階級的創業精神進一步衰退了,代之而起的是唯財是取,以呈己欲的生活追求。史載“時風侈靡,居要位者尤納賄賂,遂成風俗”《舊唐書·宋申錫傳》。便是這一態勢的反映。侈靡之風不僅在宮廷和大臣第宅裏鼓盪,還通過地主階級擴散到其他階級和階層中去,甚至連那些為政清廉、崇尚名節的官僚士大夫也不免受其染習,如杜佑、白居易、李德裕等人,亦競相以“廣陳妓樂”,購置“竹木池館”,追求“樹石幽奇”為樂。

3.胡化

隋唐兩代是繼承北朝的政權,李家更是胡化的漢人。李唐皇室是有唐近三百年政治統治的核心。這一核心本身就是胡漢混血的產物。從李淵之父李日丙開始,連續三代與鮮卑族人結婚,故唐初幾個皇帝均是混血兒。即李日丙與獨孤氏生商祖李淵,李淵與竇氏生太宗李世民,太宗與長孫氏生高宗李治。從生理遺傳角度分析,每通婚一次,雙方所生後代的血統就混雜一次,上層如是,下層亦然。

這種朝野上下的胡漢混血,使得唐朝的基本文化雖然仍是華夏衣冠文化,但風俗習尚,生活方面不免雜有胡風。“這種胡化大率為西域風之好尚:服飾、飲食、宮室、樂舞、繪畫、競事紛泊;其極社會各方面,隱約皆有所化,好之者蓋不僅帝王及一二貴戚達官已也。

4.務實

隋唐文化之所以光輝燦爛,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瀰漫全社會的務實精神。隋唐不論是對前代傳統文化的繼承,還是對外來文化的吸收,都是立足於自身主體文化的需要,具有很強的實用性。譬如唐朝對外國文化的借鑑,引入多是樂舞、宗教、醫學、天文曆法、算術、珍寶器皿、飲食、建築雕刻等內容,具有選擇式、互補式的特點,總體上與自身學術文化發展的輕重比例相協調。而北方少數民族原始、野蠻、古樸、實實在在的文化精神的滲入,也為當時的文人志士擯棄魏晉時期的玄想、清談之風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隋唐風俗的務實特點,首先表現在此期的風俗已基本從前期的禁忌、迷信、祓禊、禳除的神祕氣氛中解放出來,變得更為現實、務實,成為引導人們娛樂、享受的日常行為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