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禮儀含義

個人禮儀是現代人所非常注意的一個方面,一個人在社會中生存就離不開個人禮儀,個人禮儀的具體含義也是我們所需要知道的個人禮儀含義。下面是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個人禮儀含義

個人禮儀含義之道德規範

對個人來説,個人禮儀是文明行為的道德規範與標準,就國家而論,個人禮儀乃屬一種社會文化,它是構成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基本要素,也是一個國家文化與傳統的象徵,更是一國治國教民的經典。素有禮儀之邦美譽的中國,從古至今一直就十分崇尚禮,也極為重視禮儀教化。歷代君主、諸路聖賢均把禮儀視作是一切的準繩,認為一切應以禮為治,以禮為教。關於個人禮儀與社會文明的問題,我們的先人也有過不少的論述。如《論語.為政》中説:道之以政,齊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王以禮,有恥且格。其大意為:用政權推行一種道,並用刑律懲處違道者,老百姓想的是如何逃避懲處而不看行為的對錯和榮辱,用德來推行道,以禮教化人民,老百姓懂得對錯、榮辱,並會自覺地遵守之。這十分清楚地説明了在古代,人們對個人禮儀所產生的社會效應就有了較為深刻的理解,《天子》中的禮儀謙恥,國之四維,更明白、直接地將禮列為立國四精神要素之首,也可見其突出的社會作用。無數事實證明了個人禮儀對一個社會的淨化與美化起着積極的作用。個人禮儀所形成的一種具有較強約束力的道德力量,使每一位社會成員能夠自覺按社會文明的要求,調整行為,唾棄陋習,最終將自己的言行納入符合時代之禮的軌道,以順應社會發展的潮流。

個人禮儀含義之文明規範

禮儀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由於受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時代潮流等因素的影響而形成,既為人們所認同,又為人們所遵守,以建立和諧關係為目的的各種符合禮的精神及要求的行為準則或規範的總和。由於禮儀是社會、道德、習俗、宗教等方面人們行為的規範,所以它是人們文明程度和道德修養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禮儀對個人而言,是一個人思想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禮儀也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體現的宗旨是尊重,既是對人也是對己的尊重,這種尊重總是同人們的生活方式有機地、自然地、和諧地和毫不勉強地融合在一起,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工作中的行為規範。這種行為規範包含着個人的文明素養,也體現出人們的品行修養。

所謂認同性是全社會的約定俗成,是全社會共同認可、普遍遵守的準則。一般來説,禮儀代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地區的文化習俗特徵。但我們也看到不少禮儀是全世界通用的,具有全人類的共同性。例如:問候、打招呼、禮貌用語、各種慶典儀式、簽字儀式等等,大體是世界通用的。禮儀的普遍認同性,主要源於共同的經濟生活和文化生活。經濟的共同性必然導致禮儀的變化。比如現代經濟的快節奏、高效率,使現代禮儀向簡潔、務實方向發展。共同的文化

個人禮儀含義之社會規範

所謂禮儀的沿習性特點,是指禮儀形成本身是個動態發展過程,是在風俗和傳統變化中形成的行為規範。在這種發展變化中,表現為一種繼承和發展。禮儀一旦形成,就有一種相對獨立性。我們今天的禮儀形式就是從昨天的歷史中繼承下來的,有不少優秀的還要繼續傳承下去。

而那些封建糟粕,則會逐漸被拋棄。所以交際禮儀的沿習和繼承是個不斷揚棄的社會進步的過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禮儀雖然有較強的相對獨立性和穩定性,但它也毫不例外地隨着時代的發展而發展變化。社會交往的擴大,各國民族的禮儀文化都會互相滲透,尤其是西方禮儀文化引入中國,使中華禮儀在保持傳統民族特色的基礎上,發生了更文明、更簡潔、更實用的變化。

禮儀是人類在社會交往中逐步形成並積累起來的。禮儀是一個國家、民族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在我國,現代禮儀是以傳統文化為核心,並不斷吸收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在長期的社會生活實踐中逐漸發展和完善起來的。它根植於傳統文化這塊沃土上,因此有着深刻的傳統性。尊老愛幼,敬賢扶弱,禮尚往來,遵時守約,這些傳統的禮儀向來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孔子曾經説過:“不學禮,無以立。”可見,中國古代對禮儀的要求還是非常之高的,這對於現代禮儀的繼承與發展是具有深刻意義的。因此,現代禮儀的傳統性是毋庸置疑的。 禮儀可以解釋為各種符合交往要求和準則規範的行為總和,那麼何為符合交往要求和準則規範的行為呢?我們可以理解為人類共同生活的基礎上形成的,是同一社會中,全體成員調節相互關係的行為,隨着社會生產、生存環境和生活形態的變化而不斷充實完善,逐漸成為社會各階層共同遵守的行為。由此可見,禮儀自然而然的就成為了一種共同性的行為了。因此,禮儀的共同性也是油然而生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