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國家的禮儀習俗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禮儀習俗,就像我們自己國家一樣。如果你去了東南亞國家旅遊做客,你要注意什麼禮儀習俗呢?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準備的東南亞國家的禮儀習俗,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東南亞國家的禮儀習俗

東南亞國家的禮儀習俗

東南亞國家的過節習俗

越南的春節從每年農曆臘月廿三灶王節開始,過年的氣氛一直延續到整個正月,用越南的民間説法就是:正月是“吃喝玩樂”的月份。按越南民間傳説,臘月廿三這一天,在地上的各路神靈都要回天上去報告這一年的情況,灶王爺是主管一家的生活之神,也要上天彙報這家一年的情況。灶王爺一走,就沒有神在家看管了,這個時候,就可以灑掃庭除,改建家裏一些不敢動的地方,準備過年了。這一天也稱之為入除。這與中國民間關於灶王爺的傳説顯然同源。為了好好送灶王爺上路,讓灶王爺彙報的時候高抬貴手,人們都要去放生鯉魚———灶王爺的坐騎。

入除後就得準備年貨。從“肥肉醃蕎紅對聯,蕃杆炮仗綠年粽”這句民謠裏可以看出傳統的年貨內容。現在生活好了,肥肉就不一定要了,但買很多肉以備過年還是必需的。生活再怎麼好,這醃製的蕎頭還是留在人們的餐桌上,已經成為過年的傳統符號。對聯儘管還有人買,但由於漢字已不具備官方文字地位,已經不那麼盛行了。蕃杆是免除災禍的東西,不能少。至於放炮仗,1995年,越南政府一紙命令,廢止了這個傳統的過年方式。為了保留過年的氣氛,越南政府在每年除夕晚上,都會在大中城市的中心廣場組織施放禮花活動。年粽則是用於祭祖的。越南的粽子是方形的,一隻有1公斤左右,取天圓地方之意。

泰國:拜訪親戚送四個桔子

泰國是東南亞地區華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由於華人佔據的比例非常大,所以每年農曆春節到來的時候,彷彿整個泰國都在歡慶春節。除了各式各樣熱熱鬧鬧的春節活動,泰國華人也延續了中華民族的傳統,在春節期間暫停一切工作,走親訪友,互道新年祝福。

來自泰國東北部孔敬府的安吉拉介紹説,在泰國,農曆臘月29,30以及正月七年級分別都有不同的名字,人們也會相應地做不同的事。比如,臘月29日要去市場購買春節用品,大年三十祭拜祖先,祈求新年好運,而大年七年級就是走親訪友拜年的開始。 安吉拉:這一天大家就開始慶祝,放鞭炮,而且絕對不能勞作,因為人們認為如果新年第一天就工作會讓整年都很勞累。我們也會走親訪友,祈求長輩的祝福,給孩子發壓歲錢,給長輩紅包以示祝福。另外按照傳統,拜訪親戚時要送四個桔子,他們會拿走兩個,還給我們兩個,表示將同樣的祝福送回給我們。

韓國:春節要吃米糕片湯

韓國是一個非常遵從傳統的國度,春節就是以祖先崇拜和孝思想為基礎的節日,是祭祖祈願家庭平安的一天。今天,春節也被現代人賦予了新的含義,那就是讓人們從都市生活的緊張節奏中暫時解脱出來,得到片刻的寧靜與快樂。所以,春節到韓國你的所到之處都會充滿歡樂和吉祥的氣氛。

韓國春節的傳統風俗有很多,有歲粧、歲畫、福笊籬、趕夜光鬼等等傳説。至今流傳下來的習俗有祖先祭拜、歲拜、德談、“擲木四”和跳板等習俗。

中國人春節都要吃年糕,韓國人春節也有專門講究吃的食品,統稱為“歲餐”。流傳至今最具代表性的春節料理是“米糕片湯”。

朝鮮人的春節習俗

同屬東方文化圈的朝鮮把春節稱為“民俗節日”。每逢春節,朝鮮人有一套獨特的禮儀習俗。

朝鮮把過春節大致分為5個步驟,一是做準備,二是穿新衣,三是拜年,四是節日飲食,五是民俗遊戲。 節前,家家户户打掃衞生,機關企業的門口或裝上彩燈,或掛起六角型的燈籠,或擺上花籃,以渲染節日氣氛。年七年級,男女老少都穿起民族服裝,尤其是婦女和孩子的民族服裝絢麗多彩。

春節的拜年活動首先從祭祀祖先開始,然後向家裏的長輩一一拜年。長輩們會準備一些簡單的禮物,在接受拜年的時候送給晚輩,並給孩子們一些壓歲錢。向鄰里的長輩、老師拜年是不可缺少的。凡是向長輩拜年,都要跪下磕頭,行大禮。同輩的朋友之間在拜年時則是相互説些祝福、鼓勵的話

朝鮮人也吃團圓飯,並且以民族飲食為主,各種打糕、八寶飯、鬆糕是必備的食品。尤其是年糕湯是春節最主要的食品,也是招待前來拜年賓客的食品。春節吃年糕湯意味着又長了一歲。春節時大人問孩子的歲數時,往往不直接問幾歲,而是問他“吃了幾碗年糕湯”。按照傳統食譜,年糕湯裏要放進雉肉(野雞肉)。但是雉肉比較難求,久而久之,人們就以雞肉代替雉肉,從而產生了“雞肉代替雉肉”的朝鮮俗語,意為“在不得已的時候相互替代”。

民俗遊戲是朝鮮人過春節不可缺少的內容。這些民俗遊戲包括擲尤茨、跳跳板、抽陀螺、放風箏、滑冰車等等。擲尤茨是朝鮮民俗遊戲中最獨特的一種,男女老少都能玩。據説,尤茨是朝鮮古代國家的一個官職名稱。這是一種用四根木棍玩的遊戲,把木棍高高拋起後,以落地時木棍的正、反以及是否相壓等來計算成績。遊戲分成兩隊,相互競爭,緊張熱烈。跳跳板是婦女的“專利”,一上一下,令人賞心悦目。而抽陀螺、放風箏、滑冰車則是孩子們最喜愛的遊戲

新加坡:送桔子和紅包

在華人比例超過70%的新加坡,那裏新年氣氛同樣熱鬧非凡。街上的很多店鋪都掛起了紅燈籠,舞龍舞獅的比賽和表演也常常引來好奇的目光。據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記者胡星發回的報道,新加坡的華人在過春節的時候也有獨特的送禮習俗――送桔子和紅包。

新加坡人在春節送禮的時候並不以禮物的貴賤衡量情意的輕重,而是以是否能討得口彩作為選擇禮物的根據。桔在讀音上與吉十分相似,所以,人們在挑選禮物的時候總是把送桔子作為禮物的首選,桔子越大意味着運氣越好,正所謂大吉大利。要是有幸去別人家做客,客人通常要帶的禮物是兩個柑橘。如果一天要串幾次門,不用提一籮筐橘子,因為你走的時候,主人也必須拿兩個柑橘回贈你。雙數象徵大吉大利、好事成雙。

另一個好彩頭,那就是紅包,紅包在親戚朋友甚至是公司年終聚會,大家都會互相送紅包,而且對象不僅僅侷限於小孩子。有時候會送給鄰居,甚至是打掃衞生的阿姨。當地人會送出和收到很多紅包。所以每到春節這幾天,當地人都會準備厚厚一疊紅包,禮尚往來,一般紅包裏就放2~8新元(人民幣10~40元)。臨近春節的時候,無論是商場,超市還是公司,答謝顧客的方法都是送一打嶄新的紅信封給顧客,給顧客過年的時候當紅包裝錢用。既給商場打了廣告,又非常實用。

東南亞國家用餐禮儀

新加坡

新加坡的主食以米飯為主,不喜歡吃饅頭,so,愛吃饅頭的小夥伴們可以吃包子解饞(有時會吃包子)。吃飯前一定要洗手,因為這裏有很多馬來人,他們習慣用手抓取食物。在和海員或者漁民吃飯的時候,不要把魚翻過來,因為預示着要翻船(他們很重視這些哦)。

服務費一般都包含在賬單裏面,你也可以另給2-4新幣(約10-20人民幣)的小費。

緬甸

左撇子注意了!在緬甸用餐僅可以用右手,左手用餐視為嚴重無禮。緬甸人以手抓取食為主,只有在招待客人的時候才會用刀叉,如果就餐時你的前面有一碗清水,那是用於你洗指頭的。在街上看到紅色牙齒不必大驚小怪,嚼檳榔是緬甸人的一大愛好。

緬甸沒有收小費的習慣,但是餐廳要收取百分之八十的政府税。

印度尼西亞

印尼人大部分人都信仰伊斯蘭教,所以忌諱吃豬肉,也不吃帶骨、帶汁的菜餚及魚肚等。印尼人習慣吃西餐,除了特定場合使用刀叉或者筷子,一般還是用右手取食,去別人家做客的時候,用餐完畢在盤子裏留點食物。

印尼有收小費的習慣,具體數額不等。

文萊

文萊人很注重禮儀,很熱情,不管來做客的人是否認識,他們都會熱情招待,到人家做客的時候,要脱鞋表示尊重。文萊人和中國人最大的區別在於,文萊人從來不勸食,吃多或者少,好吃與否,他們從來都不問。切忌不要用食指指人或者物,正式場合不要翹二郎腿或者兩腿交叉。他們也是以右手為主。

文萊沒有特定説明是不需要付小費的,如果你覺得OK,可以付1-2文萊元(約合人民幣5-10元)。

泰國

泰國人是雙手合十互相問候,他們認為舉手越高,尊重越深。泰國人喜歡吃辛辣的食物,越辣越好。有飯後吃蘋果、梨的習慣,但是他們竟然不太喜歡吃香蕉。與泰國人交往,可以送一些紀念品或者糕點都是特別受歡迎的。在泰國切忌把腳伸到別人面前,或者翹二郎腿。

泰國的小費給不給比較隨意,如果給的話一般20泰銖(約3-4人民幣)左右就OK,沒有強制要求,隨意。

菲律賓

菲律賓人最喜歡吃的是椰子汁煮木薯、椰子汁煮飯,以大米和玉米為主。城市中上層人士大部分吃西餐,如果你邀請菲律賓人用餐,一定要多次邀請,否則他們會認為這是客套,宴會結束後一般還會有舞會。與菲律賓人交談時不要涉及政治、宗教或者近代史。

在菲律賓給小費是很正常的事情,給多少分情況,一般20比索(約3人民幣),如果你感覺服務很好的話你可以多給點,但是注意不要給硬幣,東南亞國家普遍認為硬幣是給乞丐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