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我們要建設現代社會,需要培養一大批具有關心集體、關心社會、關心祖國的高素質人才,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有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性文章內容。

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利於培養關心他人、關心集體的良好品質

獨生子女大多數都比較任性和自私,這是由於長期被家長悉心照顧,形成了“以我為中心”的思想,他們很少關心別人,很少想到他人。但是,當他們與小夥伴在一起的時候,這種優越感就不存在了,在這些孩子的“社會”裏,大家都是同齡人,都處在同樣的地位。因此,為增加這種小夥伴之間的交往和相處的時間,可以彌補家庭教育的不足,培養起孩子關心他人、關心夥伴、關心集體的良好思想。

我在教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第二單元第三課,分享的快樂實踐活動三:“我們一起享用”這一課時。先在全班每組(5人)分發一個橘子,明確寫出給一個同學。看看這個同學或組裏其他同學的反應。如果這個同學把橘子分給了別人,問問他為什麼要分給別人。如果這個同學體驗好東西僅僅自己享用,並不一定快樂,大家一起享用更快樂。以本課第33頁所舉例,引導學生回想在現實生活中,當你有了困難,別人幫助了你時,你的感受是怎樣的。進一步理解為什麼説快樂拿出來與人分享就變成兩個快樂,在生活中互相幫助。比如:“下雨了,有的同學沒有帶傘,小明同學帶了傘,而且他離學校很近。小明該怎麼辦?教師讓學生對以下幾種可能,做選擇判斷,讓學生明白根據不同的條件和情況可選擇更合理的幫助方式”

1.小明把的、傘借給其他同學,自己冒雨回家。

2.小明讓另一位同學在學校等他,他回家再取一把傘。

3.小明把自己同路的同學送回家後再回家。

以上讓同學體驗借人用一用,也是一種分享,它帶給我們的是同學們的友情和歡笑。

二.有利於培養獨立生活能力和自主能力

孩子們在交往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愛好特長和能力。在集體中扮演恰當的角色,如擔當值日生、小組長、班委啦、辦板報啦、召集校外小組共同複習功課啦,他們覺得在集體裏是平等的,是當家作主的。許多孩子在家裏時,往往過着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什麼事情都不用自己操心,慢慢地培養成了一種依賴思想。而放手讓孩子到集體活動中去,到周圍的社會羣體裏去,才能經風雨,見世面。在交往中學習,自己處理問題,培養獨立生活能力。

我所任的班每學期伊始,從班幹部到小組長,都必須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能力的人擔任,在每天的班級晨掃、午掃中都有小組長負責給同學們明確分工:灑水、搬桌椅、倒垃圾。班級衞生和環境區衞生都被一個個家庭“小皇帝”打掃得乾乾淨淨、一塵不染。每次少先總隊檢查結果都是“雙優”。

教科書第66~67頁,通過一個小隊的學生去中國科技館的事例,幫助學生學習怎樣根據交通圖選擇出行路線、怎樣看站牌、怎樣乘車和問路。通過圖上兩個孩子的對話,是讓學生明確需先要找到自己目前的位置,再看與要到達地點(或目的地)之間有哪些公共汽車。“看車站牌圖”中小孩的對話,提示學生在多個車站牌排列在一起的情況下,要先看清楚哪趟車是自己要坐的。再看看站牌上箭頭的方向是否正好是自己要去的方向,防止坐錯車。“上車圖”中小主持人的話,是提醒學生思考乘車注意事項,如先下後上、主動買票、乘車時扶好、主動給老人家讓座、下車主動出示乘車票。通過課本上的事例,培養了國小生獨立生活和自主能力。

三.有利於培養活潑開朗的性格

有的家長不是常為自己的孩子孤僻、內向而發愁嗎?那麼,你就支持他到小夥伴中去交朋友吧!因為在交往當中,孩子們容易找到共同的興趣和愛好,有助於發展他們的長處,培養起活潑開朗的性格。

本學期我班有一個從河南漯河轉來的農民工女兒叫王炎,她下課後,總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一角,不動也不説笑。我讓文藝委員主動和她一起玩遊戲,她只是搖頭,經過家訪得知,她特別會踢毽子,於是我在班裏成立了興趣小組――花樣踢毽,開始她懶懶散散,經過同學們的不斷邀請,老師的鼓勵,她逐漸變得愛説愛笑了。你瞧這次“六一”由我編排指導的歌舞《郊遊》,王炎同學也在認真的學習一着一式,進步非常快。在全鎮文藝匯演中,她在舞台上似輕盈翻飛的彩蝶,優美的舞姿贏得了全鎮師生的熱烈掌聲。

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於發展語言能力

語言是一個人聰明才智的基礎,孩子們的語言能力越強,他們的智力發展也越快。幼兒園的孩子通過遊戲中的交往,開始理解別人的行為和相互之間關係的意義。上學後,孩子們在同齡人之間學着講故事、談見聞、説有趣的悄悄話……這時孩子的話題發自內心,比和大人交談時要無拘無束得多,這樣就有助於提高孩子遣詞、造句的能力。

在教學《讀懂爸爸媽媽的心》時,我是這樣思考的,在平時的生活,包括在家庭生活中,最方便訓練和培養國小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媽媽生病了,讓孩子一邊遞菜、一邊説:“媽媽,你好好休息,我去寫作業了。”接過媽媽的水果時,讓孩子們説:“媽媽,謝謝您,您真好!”當然,國小生的語言發展、語言表達也是有層次有過程的,而語言能力的提高關鍵在於引導國小生學會觀察生活、觀察事物。不怕不會説,而是怕他(她)不會觀察和思考。有觀察有思考並按照一定的語言規範,就能語言表達得更完美。還有,在生活中,我們應有意識地引導和暗示,讓國小生的語言更文明一點、更輕鬆一點、更幽默詼諧一點。有時候,我們的語言表達是順手牽來。例如,爸爸正在鼾覺時,我們就説:“爸爸的鼾聲如雷啊!”今天是晴天,我們何不説,今天陽光燦爛或萬里無雲等等。總之,在生活中,按國小生語言發展規律去培養國小生的語言是一件很難得的事,相信大家各有自己的辦法,我的方法只是給大家一個借鑑而已。

二.有利於學會待人處事的文明行為和習慣

兒童心理、生理髮展規律告訴我們 ,少年時期是交往活動要求最強烈的時期。人常説,少年時期的友誼是最難忘的,因為這個時期少年最喜歡的是體育、文娛各種社會公益活動和集體活動等。在活動中他們體會到與有共同愛好、興趣的同伴交往的樂趣。以及相互幫助的真誠友誼的珍貴。隨着進入青春期,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是“小大人”了,一種對朋友、對集體的責任感逐步增強起來。在這個時期很好地引導他們用文明禮貌的言行對待朋友和待人接物,就能有效地培養起這方面的文明行為和習慣。

我們要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國小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只要通過對學生生活的引導,發展他們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培養他們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才能提高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