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生家庭禮儀知識

家庭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最理想的港灣,它既是遮風擋雨的寓所,也是孕育希望和放飛理想的錨地。那麼小學生的家庭禮儀知識是怎樣的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生家庭禮儀知識,希望能夠幫到大家哦!

國小生家庭禮儀知識
國小生家庭禮儀知識

1、尊重長輩,孝敬父母。尊重父母的意見和教導,經常和他們交流思想、學習情況,主動求得長輩、父母的教育、幫助,聽取他們的教導和指點。

2、關心體貼父母。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例如幫助父母整理家務,打掃衞生等,主動為父母服務,表達對父母的孝心,儘可能地減輕他們的負擔。

3、對父母態度端正。不頂撞父母,不鬧脾氣,對父母的不正確言行要寬容並適時適度地解釋、説明。

4、離家或回家與父母打招呼,未經父母許可不得晚歸、遠出及無故在外過夜。長輩離家或回家時要主動招呼、遞接物品。

5、進父母房間要先敲門,經允許後進入。不得隨意翻動父母的私人用品。

6、學會料理個人生活,自己的用品收放整齊,不亂擺放。

7、生活節儉,不浪費,不擺闊氣,不虛榮攀比,不向父母提超越家庭經濟條件的過分要求。

8、禮貌待客,謙虛有禮,有客人來訪,應以禮相待,起立相迎,熱情招呼,主動問候,微笑致意,端茶送水,客人離去,應送到門外,並説“再見!”或“歡迎再來”。

家庭待客禮儀

(1)準備:整理房間,整飾衣着,備齊用品,提前等候。

(2)迎客:熱情迎接問候,讓進屋內;若有他人在場,應予相互介紹。

(3)待客:先請客人落座,主人後坐下;送上飲品或點心;專注交談,不宜不停起身,或一邊看電視一邊交談,或經常暗示時間。

(4)送客:起身相送,一般應送到電梯口、樓下或大門口;應揮手致意,目送客人遠去。

特別提示:

客人進門時,可接過其衣帽、雨具或示意放置,但不要去接客人的手提包。

家庭禮儀教育的重要性

1.以禮帶禮,突出家長表率作用。

2.以小促大,緊抓日常生活規範。

俗話説:“坐有坐相,站在站相,吃飯有吃飯的相道”。家庭禮儀教育的實施,應該從身邊細小的事情做起。如:1996年以630分的“託福”成績直接考入美國大學的原哈爾濱三中學生陳磊的父母在談到對孩子進行文明習慣的培養時深有感觸——“見過陳磊的人都説她氣質好,彬彬有禮,落落大方。這也是從小到大逐步養成的。”“打陳磊學會説話,能聽懂一些簡單的指示和要求時起,我們就有意識地在各種場合下,告訴她應該怎樣做。比如早晨離開家時,要和家裏人説‘再見’,到託兒所要問‘阿姨好’,‘小朋友好’等等”。“在街上,吃剩的果皮和冰棍杆,我們都讓她親手送到垃圾箱裏,從不隨意往地上亂扔。乘公共汽車,當別人讓座時,總要説聲謝謝。每當看到環衞工人或園藝工人頂着烈日清掃一街路、美化環境時,都要讚揚他們對城市對社會的貢獻,告訴孩子要尊重他們的勞動……”教育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由淺入深,從低到高,循序漸進,不斷髮展的動態過程。“父母對子女的示範應該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時時處處,點點滴滴。”⑥作為家長,我們的那些做父母的應該遵循孩子生理心理髮展變化的一般規律,以日常生活規範的教學與落實為基礎,從最基本的抓起,逐步提高完善。

3.以無勝有,營造家庭文化氛圍。

家庭禮儀教育的實施,應該營造一定的氛圍,製造一定的輿論,以感情的變化促進禮儀活動的開展。“生活環境,是孩子品德最好的教師。”“對兒童最深刻的教育,言誤不如行動;對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遺傳不如環境。”“長大的孩子身上任何一點不良品格,都可以從他幼年的環境中找到形成的原因。”“長期處於愉快心理環境下的孩子,往往表現為精神振奮,性格豁達,活潑樂觀,充滿自信。”許多家教成功的父母都“十分留心在每日的生活,在歡愉的氣氛中,對孩子進行啟蒙。”

4.以練導行,強化孩子禮儀意識。

家庭禮儀教育的實施,應該包括具體清晰的指導、規觀和訓練。事實上,“無論是在被稱為‘冒除家的樂園’的西方社會,還是在市場經濟發育不完善的當代中國,一個不名一文的窮光蛋一夜之間突然暴富,雖是難得,但也絕不是天方夜譚,但是要讓那些舉止粗野,俗不可耐的人在很短的時間內,成為温文爾雅的紳士,成為優雅的淑女,則是絕不可能的事。因為一個人的風度氣質是長期訓練之後形成的。”我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教育學家林崇德教授也指出,“重複和練習是習慣形成的關鍵。無論是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還是不良的道德行為習慣,都是靠重複和練習而形成的。要使文明用語普及,唯一的辦法是在明確意義的情況下反覆練習,使之習慣化。良好的文明習慣和道德習慣,我們提倡重複和練習養成。”作為家長,必須向孩子提供良好習慣的訓練,不時地對孩子進行有意識地禮儀重複、練習。

家庭禮儀教育注重和諧的家庭文化氛圍的營造,尊重環境對人的作用,把改造培育宜人環境與日常的良好禮儀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貫穿於家庭對子女成人成材教育的整個運行過程之中,從而為家庭文化建設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