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個人禮儀的計劃(精選5篇)

培養個人禮儀的計劃 篇1

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歷來重視禮儀教育,講文明、重禮儀、守秩序、和善待人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美德。為促進學生提高禮儀意識,自覺踐行文明禮儀,弘揚傳統文化,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全面提高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和文明禮儀修養,全面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活動,為了配合學校工作,我班特制定文明禮儀教育活動計劃如下:

培養個人禮儀的計劃(精選5篇)

一、工作目標

1.開展一系列的文明禮儀體驗性的教育活動,增強學生的切身體驗,使之內化為自己的行為。

2.舉行豐富多彩的文明禮儀教育主題活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

3.通過評選“文明禮儀之星”,樹立榜樣,促使學生自覺遵守文明禮儀行為規範。

二、具體措施

1.創設文明禮儀良好環境氛圍。

根據每月工作重點佈置有關的文明禮儀黑板報。

2.寓規範訓練於學生日常生活管理之中。

在常規教育工作中,堅持把培養學生文明禮儀行為習慣和行為標準放在首要位置,關注指導學生的學習生活、交往以及日常生活方式與習慣。以平時儀表、言語為切入點,通過強化訓練,把《文明禮儀行為規範》文明禮儀教育落實到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去,讓他們從中受到影響,得到鍛鍊,養成習慣,從而提高。每週一班會上一節文明禮儀課,堅持每週記錄兩篇文明禮儀日記。

3.寓規範訓練於各領域教學之中

在各領域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利用教材切合實際地把《規範》細則滲透到教學中去。並根據文明禮儀教育的需要,創編文明禮儀教育的教材,使學生在開無意識的學習中強化記憶,受到教育。

4.開展文明禮儀教育主題活動

根據每月主題每週有計劃地組織一節專門的文明禮儀活動,豐富教育教學形式,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可以全身心地投入,通過比一比、看一看、議一議、想一想、做一做,使學生的文明禮儀行為在不知不覺中趨於規範化。

5.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結合。

通過家長會和平時與家長的交流,要家長了解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重要性,以身作則,並積極配合教師,培養學生的文明禮儀行為規範。

培養個人禮儀的計劃 篇2

感恩、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範,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城市的臉面,更是國家的臉面。所以我們作為具有5020xx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要繼承和發揚這一美德,就要從小做起,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在家做個好孩子,在校做個好學生,在社會做個好少年。為了把這一工作紮紮實實地開展好,制定本學期校本工作計劃如下:

一、教材分析及內容

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着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作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為規範稱為禮節,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稱為禮貌。加強道德實踐應注意禮儀,使人們在“敬人、自律、適度、真誠”的原則上進行人際交往,告別不文明的言行。

通過多種渠道、多個層次、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活動方式來訓練,在一日生活中滲透文明禮儀教育或通過專門的教育幫助學生理解《文明禮儀行為規範》內容,掌握文明禮貌用語、禮儀示範動作,使每一位學生都認識行為規範、文明禮儀的內容和教育意義。並能自覺遵守行為規範和文明禮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學情分析

現在,大部分學生家長忙於自己的工作需要,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關心不夠,養成了孩子自由散漫的生活作風和學習習慣,致使學生的學習水平、生活習慣等方面差異很大。一部分學生對校本文化有了初步的瞭解。在上學期的學習中,學生對感恩教育、文明禮儀等的內容有了一定的學習積累,大多數學生對文明禮儀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我們生在中國,長在中國,理應把校本文化致使精髓灌輸課堂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校本文化,讓學生做個堂堂正正、真正的中國人。

三、教學目標

1、學“規範”用“規範”,使“規範”深入人心,約束學生的日常行為,力求學生“知”與“行”的統一。

2、通過學習使學生不但掌握文明禮儀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遵循文明禮儀的要求,來指導、約束自己日常生活學習、行為和習慣。

3、教育學生認識社會公德的重要性,立志做文明人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繼承併發揚光大,代代相傳。

4、開展一系列的文明禮儀體驗型的教育活動,調動學生參與文明禮儀活動的積極性,利用實踐活動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

5、通過評選“文明小使者”、“文明小少年”活動,在班內學生中樹立榜樣,發揮帶頭作用,帶動全班學生自覺遵守文明禮儀行為規範,爭做模範班級。

6、樹立對待校本文化的正確態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繼承校本文化的能力。感悟繼承校本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道理。四、教學重難點

1、感悟文明禮儀文化。 2、感恩教育。

五、教學措施

1、創建文明禮儀良好環境氛圍。

根據每日工作重點佈置有關牆飾、展牌、宣傳標語或警示語;在語言角設放文明禮儀行為規範圖片,時刻提醒學生注意自己的語言行為。

2、將規範訓練落實到學生的日常生活管理中。

在常規教育教學工作中,堅持把培養學生文明禮儀行為習慣和行為標準放在首位,關注指導學生的學習生活、交往以及日常生活方式與習慣。以平時儀表、語言為切入點,通過強化訓練,把《文明禮儀行為規範》的教育落實到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去,讓他們從中受到影響,得到鍛鍊,養成習慣,進而規範約束自己的行為。

3、開展文明禮儀教育主題活動。根據每月主題,每週有計劃的組織一節專門的文明禮儀活動,豐富教育教學形式,使學生在多彩的活動中受到文明禮儀規範教育。並通過比一比、看一看、議一議、想一想、做一做等小環節的設計,使學生的文明行為在不知不覺中趨於規範化。

4、開展文明禮儀評比競賽活動。每月開展“文明小天使”和“文明小少年”評比活動,通過學生主體的相互監督和自我教育,保證學生的文明禮儀習慣的培養和提高。

5、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做好不定期的家訪工作,瞭解學生在家中的禮儀習慣,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共同促進學生文明禮儀的養成。

6、與學科教育相結合,密切聯繫其他任課教師,共同做好本班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

7、倡導文明的社會禮儀。結合社會公德教育,大力倡導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守社會公共秩序等為主要內容的文明禮儀理念。

8、針對當前公共生活領域中的突出問題,大力宣傳文明購物、文明就餐、文明乘車、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等禮儀,着重糾正亂扔垃圾、隨地吐痰、破壞綠化、損壞公物等不文明行為,引導學生做一個懂禮儀規矩、講文明語言、守公共秩序的好學生,努力形成共同崇尚文明禮儀的社會氛圍,營造和諧的生活環境。

9、加強學科的交叉和滲透,拓展學科知識,改善知識結構。

10、開發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創造性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六、課時安排

周次、內容、 課時:

1——3 第一章中國小生禮儀常規 3

4——6 第二章如何使用好禮貌用語及體態語言 3

7——8 第三章學生禮儀規範細則 2

9—12 第四五章校園禮儀家庭禮儀 4

13——14 第六章社會禮儀 2

15——16 第七章特殊禮儀和尊師公約 2

17——20 複習及考核 4

培養個人禮儀的計劃 篇3

文明禮儀教育不是一般的禮貌教育,而是一種道德修養,健全人格的教育。多年來,我校廣泛深入開展學校禮儀教育,在借鑑先進單位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本校實際情況開展系列活動,引導學生學習“規範”,學會做人,教育學生在家庭做孝順孩子,在學校做文明學生,在社會做文明公民。使學校學生的文明禮儀水平得到提升,精神面貌得到改善,爭做文明禮儀之星已經在學生中蔚然成風,和諧校園初步得以構建。為了配合學校工作,全面提高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和文明禮儀修養,全面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活動,特制定文明禮儀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習計劃的目標:

1、學習禮儀,要以學會尊重他人為起點,禮儀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外在表現形式,禮儀從話裏來,話從心中來,只有從內心尊重人,才會有得體的禮儀言行。 學會尊重人重點要求達到:

(1)在思想感情上要熱愛和尊敬父母。即子女對父母養育之恩,有出自內心的愛戴和敬重感激之情,在行為態度上,對父母的忠告和教誨,能虛心接受,恭敬有禮,儘可能按父母的要求去做,在生活上能體貼照顧父母,為父母分憂解難。不任性,不固執。

(2)要尊重老師,虛心接受教育。

(3)同學之間友好團結、相互尊重,真誠幫助,不拉幫結派。同學有了錯誤、缺點要誠懇地批評幫助。同學間發生矛盾時,要互相諒解,有了錯誤要主動道歉。要學會剋制,嚴以責已,寬以待人。

2、學習禮儀,要以提高本人自尊心為基礎。要使學生明確,人人都希望被別人尊重、不向別人卑躬屈節,也不容別人侮辱和歧視自己。只有學會尊重他人,自己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反之,對人粗暴,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及他人的感受甚至傷害他人,就會成為一個不受歡迎的人直至被人唾棄的人。

3、學習禮儀要重在實踐,做到知行統一。一個人的禮儀只能在言行中才能反映出來,不説不動就不能説某個人有沒有禮儀,每個人都要在理解禮儀要求的基礎上,敢於在日常的言行中、平時的待人接物中展現自己文明有禮的形象。爭做一個有禮、自信、文明的學生。

(二)具體實施:

一、學習宣傳,提高認識。

1、利用升旗儀式,組織“文明禮儀伴我行”為主題的文明禮儀教育活動啟動儀式。

2、利用黑板報等宣傳渠道進行宣傳,讓學生了解活動的意義和目的,自覺地按文明禮儀規範約束自己的言行。

二、加強日常禮儀訓練,引領學生形成習慣

1、組織學生學習《文明禮儀手冊》校本教材,組織文明用語專項訓練,讓“您好、謝謝、對不起、沒關係、請原諒、別客氣”等文明禮貌用語成為校園裏最流行的言語。

2、召開形式多樣的主題會,幫助學生理解《文明禮儀手冊》教材的內容,掌握文明行為習慣要求和禮儀示範動作。

3、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日常行為規範教育和一日常規訓練,從小、細、嚴入手,點點滴滴培養學生的文明行為,糾正學生一事一言的不良習慣。

4、以五個一為切入點,即要求學生每天做到:一張笑臉、一句問候、一聲謝謝、一句道歉、一次幫助。 (“五個一”是人與人在交往中最核心的內容,很能體現一個人的文明素養。)

5、對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禮儀行為表現,納入操行評分考核,並作為評比優秀學員的依據之一。

三、寓行規訓練於各項活動之中

1、生動活潑的活動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通過各種活動可以對學生進行多項的行為規範的培養訓練。可以通過《把壞習慣丟在垃圾箱裏》、《找一找身邊的好榜樣》、《爭當環保小衞士》、《如何做一個文明示範生》等主題會的召開,開拓學生的視野,發現問題樹立榜樣,找到可以追趕的方向和目標。通過比一比、看一看、議一議、想一想、做一做,使文明行為在不知學覺中趨於規範化。

2、模擬情景現場,讓學生表演《家庭禮儀》《校園禮儀》《交往禮儀》等節目,使文明禮儀自覺內化到學生的行為中,併成為一種自覺的習慣。

3、開展不講髒話及“語言乾淨每一天”、待人有禮貌“我會主動問好”“請讓我來幫助你”等活動。

4、開展文明禮儀教育主題活動

根據每月主題每週有計劃地組織一節專門的文明禮儀活動,豐富教育教學形式,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可以全身心地投入,通過比一比、看一看、議一議、想一想、做一做,使學生的文明禮儀行為在不知不覺中趨於規範化。

5、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結合

通過家長會和平時與家長的交流,要家長了解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重要性,以身作則,並積極配合教師,培養學生的文明禮儀行為規範。

(三)評比表彰

評比班級“禮儀之星”,樹立學生身邊的文明禮儀榜樣,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和輻射作用、激勵作用,參與學習禮儀、實踐禮儀、展示禮儀的積極性。

培養個人禮儀的計劃 篇4

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1)要正確地認識自己。正確的認識自己的身體特點和生理狀況,認識自己的智力、能力、情感、意志、性格以及在班級中的地位和作用,並坦然地面對。進一步學會自我調節,以控制自我最終成長為理想中的人。

(2)要超越自我。常言道:尺有所長,寸有所短,落實到我們的學習生活中,就要讓學生能夠找到正確的對待分數和榮譽,培養一種豁達而淡泊的心理,時刻抱有戰勝自我的心理並不斷地追求卓越。

3. 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增強受挫能力 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是一個極具挑戰性,充滿競爭的時代,因此遭遇挫折、失敗是不可避免的。試想一下,如果沒有挫折的經歷,也就沒有抗拒失敗的毅力和能力,遲早會被時代所淘汰或拋棄。正如孟子所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因此當學生面對人生的挑戰,必須能夠體驗失敗和孤獨感,學會自我解脱,自我安慰,以此培養學生不怕困難,艱苦創業的品德,增強對挫折的承受力,進而形成健康的情感意志和適應社會的心理品質。

4. 培養學生形成積極樂觀的情緒狀態 心理健康的主要標誌,就是情緒是否健康穩定。健康樂觀的情緒能使人對現實生活保持積極地態度,提高各方面工作的效率;反之情緒悲觀,動輒發怒,就會使人心理失衡,最終導致工作、學習的失敗。因此,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各項活動,並能較好地控制、調節自己的情感,最終形成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心態,並能持久地保持良好的情緒。

總之,通過各種途徑,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具備過硬的心理素質,使學生具備健全的人格,為人坦誠正直,保持樂觀的情緒,提高學習工作效率,增強受挫能力,形成將強的意志品質。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掌握調控自我,發展自我的方法和能力,發展自我的方法和能力,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既是學生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

培養個人禮儀的計劃 篇5

教育是關乎民族未來生存發展的基礎工程,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那麼究竟什麼是教育?我很欣賞這句話:“把所學的東西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這句話幽默而深刻地道出了教育的本質功能: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文化的傳承和文明的傳播。成功的學校教育就應該讓我們的學生“剩下”的是言行舉止間優雅氣質、行為處世的良好方式與習慣,換句話説,就是培養有教養的人。伴隨着社會文明進程,一個在事業、生活中表現出良好教養的人,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大眾的青睞,社會也急切需要學校教育能夠培養出一大批有知識積累、情感積累和修養積累的有教養的文明人。

教養是人的文化道德修養,及其在人際交往、日常生活等社會性發展過程中的具體心理行為的外顯,有教養即指為人處事的優良品行和修養。教養是人的一種綜合素質與能力,它表現人的自尊與自律、信念與追求、德性與才智、品格與品位等等。

加強教養薰陶,對學生個體而言,將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引導人去思考追問人的價值和意義,啟迪學生思維,培養人格與情感,孕育創新能力;對社會而言,教養實踐是主動繼承和發展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對培養現代化人才、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有教養的教師藴育有教養的學生。學生的成長賴於良師的敬業。聰明才智可以遺傳,財富可以繼承,惟獨教養不能自然過户,教養純屬後天栽培,它需要我們老師有意地教,孩子有意地學。如果教師只關注於學生學習成績而忽視學生品德培養,那麼,即使我們的學生才高八斗也難以形成文明的素養和高雅的品位,難以勝任今後的社會角色分工。教師應用自身的修養、良好的情緒和健康、成熟的性格來影響、感染學生,以高尚的情操去培植智慧,用博愛去映照學生的未來。

有教養的氛圍培育有教養的學生。學生教養的確立,絕非僅憑教育者的良好意願,憑一朝一夕之功。 “德是表現在行為上的習慣”,“德只能在習性或制約中尋求”。人日常的言行舉止,所作所為,在大多數情況下並非道德判斷之類的理性使然,更多的是習性使然。因此教養的根基在於抓好養成教育,在於學生身體力行的實踐,在於學校各項活動的支撐。要精心組織教養主題活動,營造濃厚的教養氛圍,讓活動成為每位學生展示個性與才華的舞台,讓每一名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潤物無聲的教養薰陶。

有教養的學生創造和諧未來。教養是人行為處事的優良品行和修養,有教養的孩子在家庭中“於灑掃進退之間,持守堅定,涵養純熟”,長大後,通達事務、有所作為。面對國際交往與合作日益頻繁的今天,擁有教養,等於擁有了一張溝通人際、跨越四海的“通行證”,具有未來國際交往素養與能力,能夠跨越不同文化間界限的有教養學生是建設我們祖國未來的生力軍。教養培育不僅能關照時代發展在學生身心的投影,更能關注學生自我發展的內心渴求和終身發展的需要,學校教育中抓好學生的教養培育,對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