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母蘭的花語是什麼

貝母蘭根狀莖較堅硬,多分枝,粗4-6毫米,密被有光澤的、革質的、鱗片狀鞘。那你知道它的花語嗎?下面由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的貝母蘭的花語,希望各位客官喜歡!

貝母蘭的花語是什麼
貝母蘭的花語:為愛付出 貝母蘭的形態特徵

貝母蘭根狀莖較堅硬,多分枝,粗4-6毫米,密被有光澤的、革質的、鱗片狀鞘。假鱗莖在根狀莖上相距1.5-3釐米,長圓形或卵形,長(1-)2.5-6釐米,粗(0.5-)1-1.7釐米,幹後皺縮而有深槽,頂端生2枚葉,基部具數枚鞘;鞘革質,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6釐米。葉線狀披針形,堅紙質,長(5-)10-17釐米,寬(4-)7-19毫米,先端長漸尖,基部漸狹,具不明顯的短柄。

花葶連同幼嫩假鱗莖和葉從靠近老假鱗莖基部的根狀莖上發出,長8-12釐米,下半部為鞘所包;總狀花序長5-7釐米,具2-4朵花;花苞片卵狀披針形,紙質,多少舟狀,長2.5-3.5釐米,在花期不落;花梗和子房長2-2.5釐米;花白色,較大;萼片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3-4釐米,寬1-1.5釐米,先端急尖,背面多少具龍骨狀突起。

花瓣與萼片相似,寬約9-11毫米;脣瓣卵形,與花瓣近等長,凹陷,3裂;側裂片半卵形,近全緣,直立;中裂片寬倒卵圓形或近扁圓形,長1.2-1.5釐米,先端鈍或微凹,邊緣近全緣,上面有2條短而寬的縱褶片;脣盤上有5條褶片完全撕裂成流蘇狀毛。蕊柱稍向前傾,長2-3釐米,兩側邊緣具翅;翅自下向上漸寬,上部一側寬約1.5毫米,頂端微凹或近截形。

貝母蘭花期5月。

貝母蘭的生態習性

貝母蘭要求温暖、潮濕、半陰、疏鬆透水、耐久的栽培基質。常用泥炭蘚,樹葉。泥炭土加木炭栽培。温室內盆栽或木框,越冬温度10℃以上。

蘭花一般生長在深山幽谷的山腰谷壁,透水和保水性良好的傾斜山坡或石隙,稀疏的山草旁,次生雜木林陰下。或有遮陰,日照時間短或只有星散漏光的地方。

空氣濕度大且空氣能流通的地方,有時也生於山溪邊峭壁之上。 蘭花宜種植於空氣流通的環境。性喜陰,忌陽光直射,喜濕潤,忌乾燥,15℃至30℃最宜生長。35℃以上生長不良。5℃以下的嚴寒會影響其生長力,這時,蘭花常處於休眠狀態。如氣温太高加上陽光曝曬則一兩天內即出現葉子灼傷或枯焦。如氣温太低又沒及時轉移進屋裏,則會出現凍傷的現象。

蘭花是肉質根,適合採用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排水性能必須良好,應選用腐葉土或含腐殖質較多的山土。微酸性的鬆土或含鐵質的土壤,pH值以5.5-6.5為宜。

貝母蘭的繁殖方式

貝母蘭繁殖用分株方式。

在春秋兩季均可進行,一般每隔三年分株一次。凡植株生長健壯,假球莖密集的都可分株,分株後每叢至少要保存5個連結在一起的假球莖。分株前要減少灌水,使盆土較於。

分株後上盆時,先以碎瓦片覆在盆底孔上,再鋪上粗石子,佔盆深度1/5至1/4,再放粗粒土及少量細土,然後用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壤土栽植。栽植深度以將假球莖剛剛埋入土中力度,盆邊緣留2釐米沿口,上鋪翠雲草或細石子,最後澆透水,置陰處10-15天,保持土壤潮濕,逐漸減少澆水,進行正常養護。

貝母蘭的文化背景

植物文化

蘭花是中國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早在帝堯之世就有種植蘭花的傳説。古人認為蘭花“香”、“花”、“葉”三美俱全,又有“氣清”、“色清”、“神清”、“韻清”四清,是“理想之美,萬化之神奇”。最早賦予蘭花一定人文精神的是孔子,據東漢蔡邕《琴操》載:孔子自衞反魯,隱谷之中,見幽蘭獨茂,蔚然歎曰:“蘭當為王者香”。真正的蘭花文化則起源於戰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他種蘭、愛蘭、詠蘭,以蘭花為寄託,千百年來一直影響着後人。後世詩人在詠蘭時,也有許多的名句,比如陳子昂的“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劉克莊的“一從夫子臨軒顧,羞伍凡葩鬥豔濤”。

詩人們將蘭花的高潔與人格的完美聯繫起來,使得蘭花文化不斷得以拓展和延續。 蘭花以高潔、清雅、幽香而著稱,葉姿優美,花香幽遠。自古以來,蘭花都被譽為美好事物的象徵,已廣泛在民間人格化了。蘭花對社會生活與文化藝術發生了巨大的影響。父母以蘭命名以表心,畫家取蘭作畫以寓意,詩人詠蘭賦詩以言志。蘭花的形象和氣質久已深入人心,並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古代舞劇以“蘭步”、“蘭指”為優美動作,把優秀的文學作品和書法作品稱為“蘭章”,把真摯的友誼叫做“蘭交”,把人的芳潔、美慧喻為“蘭心蕙 質”。又把傑出人物的去世比作“蘭摧玉拆”。

蘭花在中國人民心目中,已經成為一切美好事物的寄寓和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