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基本禮儀規範(通用15篇)

中餐基本禮儀規範 篇1

第一類,有中餐特色的菜餚。宴請外賓的時候,這一條更要重視。像炸春捲、煮元宵、蒸餃子、獅子頭、宮爆雞丁等,並不是佳餚美味,但因為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所以受到很多外國人的推崇。

第二類,有本地特色的菜餚。比如西安的羊肉泡饃,湖南的毛家紅燒肉,上海的紅燒獅子頭,北京的涮羊肉,在那裏宴請外地客人時,上這些特色菜,恐怕要比千篇一律的生猛海鮮更受好評。

第三類,本餐館的特色菜。很多餐館都有自己的特色菜。上一份本餐館的特色菜,能説明主人的細心和對被請者的尊重。

第四類,主人的拿手菜。舉辦家宴時,主人一定要當眾露上一手,多做幾個自己拿手菜。其實,所謂的拿手菜不一定十全十美。只要主人親自動手,單憑這一條,足以讓對方感覺到你的尊重和友好。

在安排菜單時,還必須考慮來賓的飲食禁忌,特別是要對主賓的飲食禁忌高度重視。這些飲食方面的禁忌主要有四條:

宗教的飲食禁忌,一點也不能疏忽大意。例如,__通常不吃豬肉,並且不喝酒。國內的佛教徒不吃葷腥食品,它不僅指的是不吃肉食,而且包括葱、蒜、韭菜、芥末等氣味刺鼻的食物。

出於健康的原因,對於某些食品,也有所禁忌。比如,心臟病、腦血管、脈硬化、高血壓和中風後遺症的人,不適合吃狗肉,肝炎病人忌吃羊肉和甲魚,胃腸炎、胃潰湯等消化系統疾病的人也不合適吃甲魚,高血壓、高膽固醇患者,要少喝雞湯等。

不同地區,人們的飲食偏好往往不同。對於這一點,在安排菜單時要兼顧。比如,湖南省份的人普遍喜歡吃辛辣食物,少吃甜食。英美國家的人通常不吃寵物、稀有動物、動物內臟、動物的頭部和腳爪。

有些職業,出於某種原因,在餐飲方面往往也有各自不同的特殊禁忌。例如,國家公務員在執行公務時不準吃請,在公務宴請時不準大吃大喝,不準超過國家規定的標準用餐,不準喝烈性酒。再如,駕駛員工作期間不得喝酒。要是忽略了這一點,還有可能使對方犯錯誤。

在隆重而正式的宴會上,主人選定的菜單也可以在精心書寫後,每人一份,用餐者不但餐前心中有數,而且餐後也可以留作紀念。

中餐基本禮儀規範 篇2

根據人們的飲食習慣,與其説是“請吃飯”,還不如説成“請吃菜”。所以對菜單的安排馬虎不得。它主要涉及到點菜和準備菜單兩方面的問題。

點菜時,不僅要吃飽、吃好,而且必須量力而行。如果為了講排場、裝門面,而在點菜時大點、特點,甚至亂點一通,不僅對自己沒好處,而且還會招人笑話。這時,一定要心中有數,力求做到不超支,不亂花,不鋪張浪費。可以點套餐或包桌。這樣費用固定,菜餚的檔次和數量相對固定,省事。也可以根據“個人預算”,在用餐時現場臨時點菜。這樣不但自由度較大,而且可以兼顧個人的財力和口味。

被請者在點菜時,一是告訴作東者,自己沒有特殊要求,請隨便點,這實際上正是對方歡迎的。或是認真點上一個不太貴、又不是大家忌口的菜,再請別人點。別人點的菜,無論如何都不要挑三揀四。

一頓標準的中餐大菜,不管什麼風味,上菜的次序都相同。通常,首先是冷盤,接下來是熱炒,隨後是主菜,然後上點心和湯,最後上果盤。如果上鹹點心的話,講究上鹹湯;如果上甜點心的話,就要上甜湯。不管是不是吃大菜,瞭解中餐標準的上菜次序,不僅有助於在點菜時巧作搭配,而且還可以避免因為不懂而出洋相、鬧笑話。

在宴請前,主人需要事先對菜單進行再三斟酌。在準備菜單的時候,主人要着重考慮哪些菜可以選用、哪些菜不能用。

在中國,辦事吃飯是常事,但是這樣的飯局往往是不好應付的,諸多的潛規則等待你去體味。為了不出醜,呵呵,還是提早學習下為好。細節尤其需要注意!

如果時間允許,你應該等大多數客人到齊之後,將菜單供客人傳閲,並請他們來點菜。當然,作為公務宴請,你會擔心預算的問題,因此,要控制預算,你最重要的是要多做飯前功課,選擇合適檔次的請客地點是比較重要的,這樣客人也能領會你的預算。況且一般來説,如果是你來買單,客人也不太好意思點菜,都會讓你來作主。如果你的老闆也在酒席上,千萬不要因為尊重他,或是認為他應酬經驗豐富,酒席吃得多,而讓他/她來點菜,除非是他/她主動要求。否則,他會覺得不夠體面。

如果你是赴宴者,你應該知道,你不該在點菜時太過主動,而是要讓主人來點菜。如果對方盛情要求,你可以點一個不太貴、又不是大家忌口的菜。記得徵詢一下桌上人的意見,特別是問一下“有沒有哪些是不吃的?”或是“比較喜歡吃什麼?”讓大家感覺被照顧到了。點菜後,可以請示“我點了菜,不知道是否合幾位的口味 ”,“要不要再來點其它的什麼”等等。

中餐基本禮儀規範 篇3

如何婉拒不喜愛的菜餚

碰到不喜歡的菜餚時,假如參加的是自助餐式宴會,比較好辦,只要敬而遠之就行;但如果是固定一道一道出菜時,該如何對應呢?其實,上桌的菜必須吃才有禮節,否則主人、其他客人、服務生或廚師,心裏都會不舒服,尤其是主菜不吃,更會令人介意。

當然,這並不是沒有解決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是勉強吃下。除了特殊的菜餚之外,其他一律不分好惡的全部吃下,才是禮貌的行為。可是,如果不是因為不喜歡,而是因過敏等疾病、或宗教的理由不能吃,應該告知主人。

若是在婚宴這種無法提出個人意見的宴會上,取菜時就可選小塊或取少些。這樣縱使留在盤上,也不致過於醒目。否則完全不取也無所謂。但是,不能只取配菜,不取主菜的肉或魚;相反的,可以只取主菜不取配菜。

如果是由服務生分菜,發現不能吃或不想吃的菜餚,可使用刀叉表示不吃,即在盤上擺出用餐完畢的信號。這樣,服務生就能掌握意思,走到下一位客人身邊。

要是菜餚放在盤中才端出來,那該怎麼辦呢?如果有充分的理由,還是可以婉拒。這樣雖然稍微無禮,但總比勉強吃下而覺不舒服好多了。但事實上沒吃,卻故意把菜攪亂裝作已經吃過,是一件很不禮貌的事。

中餐基本禮儀規範 篇4

中華飲食,源遠流長。在這自古為禮儀之邦,講究民以食為天的國度裏,飲食禮儀自然成為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

中國的飲宴禮儀號稱始於周公,千百年的演進,當然不會再有“孟光接了梁鴻案”那樣的日子,但也還是終於形成今天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飲食進餐禮儀,是古代飲食禮制的繼承和發展。飲食禮儀因宴席的性質,目的而不同;不同的地區,也是千差萬別。這裏僅舉幾例,權作參考:

古代的食禮是按階層劃分:宮廷,官府,行幫,民間等。現代食禮則簡化為:主人(東道),客人了。作為客人,赴宴講究儀容,根據關係親疏決定是否攜帶小禮品或好酒。赴宴守時守約;抵達後,先根據認識與否,自報家門,或由東道進行引見介紹,聽從東道安排。

然後入座:這個“英雄排座次”,是整個中國食禮中最重要的一項。從古到今,因為桌具的演進,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應變化。總的來講,座次“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 家宴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家庭宴請,首席為地位最尊的客人,客主人則居末席。首席未落座,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動手,都不能動手,巡酒時自首席按順序一路敬下,再飲。

更講究的,如果來報有人來,無論尊卑地位,全席之人應出迎。

若是圓桌,則正對大門的為主客,左手邊依次為2,4,6右手邊依次為3,5,7直至匯合。

若為八仙桌,如果有正對大門的座位,則正對大門一側的右位為主客,如果不正對大門,則面東的一側右席為首席。然後首席的左手邊坐開去為2,4,6,8(8在對面),右手邊為3,5,7(7在正對面)。

如果為大宴,桌與桌間的排列講究首席居前居中,左邊依次2,4,6席,右邊為3,5,7席。

根據主客身份,地位,親疏分坐。

上菜:

上菜順序,中餐一般講究:先涼後熱,先炒後燒,鹹鮮清淡的先上,甜的味濃味厚的後上,最後是飯菜。有規格的宴席,熱菜中的主菜--比如燕窩席裏的燕窩,海蔘宴裏的海蔘,魚翅宴裏的魚翅,應該先上,即所謂最貴的熱菜先上。再輔以溜炒燒扒。

宴席裏的大致順序是:

(茶)-在酒家裏,因為要等待,所以先來清口茶。但不是必須的。因為古人喝茶多是單獨的。

涼菜-冷拼,花拼。

熱炒-視規模選用滑炒,軟炒,幹炸,爆,燴,燒,蒸,澆,扒等組合。

大菜-(不是必須的)指整隻,整塊,整條的高貴菜餚,比如一頭乳豬,一隻全羊,一大塊鹿肉什麼的。

甜菜-包括甜湯,如冰糖蓮子,銀耳甜湯等

點心-一般大宴不供飯,而以糕,餅,團,粉,各種面,包子,餃子等。

(飯)-如果還沒吃飽

水果-爽口,消膩

此順序非一成不變,如水果有時可以算在冷盤裏上,點心可以算在熱菜裏上。

較濃的湯菜,應該按熱菜上;貴重的湯菜如燕窩等要為熱菜中的頭道。

至於季節的考慮,則還有冬重紅燒,紅燜,紅扒和沙鍋,火鍋等;夏則清蒸,白汁,清炒,涼拌為主。此外顏色搭配,原材料的多樣化也應考慮。

酒樓和家宴,各種菜品的分量也要不同:

大宴講究一成至兩成冷菜;三成熱炒,四成大菜。

家宴就可以將大菜減少,冷菜增加。

至於盛器,可謂歷史久矣,古人云:“美食不如美器“,又云:“煎炒宜盤,湯羹宜碗,參錯其間,方覺生色。“。所以盛器在這個講究飲食文化,又盛產陶瓷美器的地方,自然加倍講究。

一般要備大中小平盤(碟),大盤熱菜,中盤冷拼,或靈活選擇,小盤點心,小吃。

還要有深盆盛油大湯多之物,大湯碗盛湯。外加碗筷。大食具如火鍋,烤爐之類;還有水具,茶具,酒具。

至於盛器的選取,質地要好,當然名窯古董或各地名瓷都可上桌。色彩搭配要合理。

根據所盛菜餚的顏色,性質,質地,名稱,選取不同質地,形狀,顏色,花紋的盛器。

切忌中西混雜,土洋不分,不倫不類。

如一品丸子,要用雍容華貴的黃底細文福盤;如清蒸魚要用白瓷或青瓷魚盤,紅燒乾燒魚則用色彩濃烈的厚重的魚盤。色彩清亮的涼菜冷拼,則宜用對稱的細底紋小碎花圓盤。

宴席不可無酒,純粹的中餐,應該避免啤酒,歐洲葡萄酒(當然中亞的可以,如波斯葡萄酒,過似乎沒人能嘗得到)。所以中餐,最好配備高度名酒(其實高度烈性酒只是近代才有),但似乎中低度的宴酒(30度左右),各種黃酒,米酒比較男女老幼皆宜。

古代的酒度數低,酒具也較為龐大,隨着白酒度數於明清逐漸增高,酒具也越來越小。但均以瓷為主。敬酒則要適度,古人飲酒要行酒令,現已近絕跡。應當重新推廣開來,尤其是家宴上,省得有粗人強行勸酒,我凡遇到此種粗人,立刻酒量大漲,定將此等劣人喝倒,省得為害宴席,至今還頻頻得手,因為真正高人酒仙是不會勸人喝酒的,此等強拉硬勸之徒,多不會有超過1斤7,8兩的酒量,所以大可將此種人除掉而後安。

宴席環境,最好完全中式,進門兩盞迎客宮燈。繞過落地屏風,落座於紅木八仙桌旁,手執象牙箸,聽着絲竹軟曲,空氣中游移着絲絲檀香。透過窗櫺木格,和窗外的修竹柳蔭,只見湖光山色。美哉其極!

所以廳裏宜擺幾盆花木盆景,造成春意襲人,百花迎賓的氣氛;四圍牆上,張懸書法字畫,燈光音響要儘量保持中國特色。

至於正規的宴席,作為店家,應該大概按如下次序招待:

迎賓--列隊,引導至席,接掛衣帽,引至座位,遞香巾淨手,上茶,(敬煙--不可取,中國古人不吸煙的,屬舶來品)

入席進餐--上茶點,冷盤,斟宴酒,介紹,開餐,上菜,續酒水,撤盤。

餐畢--遞香巾淨手,上清口茶。遞賬單送客

至於國宴,現在用分席制,四(熱)菜一湯,外加冷菜,甜點,果品,冷飲。酒水為白酒茅台,黃酒紹興加飯酒,青島啤酒,還有礦泉水。

國宴更重排場,如輝煌的大廳,或如釣魚台的亭台水榭。間或有樂隊伴奏,講壇。國宴每席上必有一立體的冷盤雕刻,擺盤。

至於想要了解明清官府大家或街巷市井宴席酒桌舊制,當重讀紅樓夢,金瓶梅,和眾多的明清小説。

小小一桌席,説凝結了千百年的文化積澱,一點不為過。

中餐基本禮儀規範 篇5

中國的飲宴禮儀號稱始於周公,千百年的演進,終於形成今天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飲食進餐禮儀,是古代飲食禮制的繼承和發展。飲食禮儀因宴席的性質、目的而不同;不同的地區,也是千差萬別。古代的飲食禮儀是按階層劃分:宮廷,官府,行幫,民間等。而現代飲食禮儀則簡化為:主人(東道),客人了。

點菜禮儀

1、有中餐特色的菜餚。宴請外賓的時候,這一條更要重視。像炸春捲、煮元宵、蒸餃子、獅子頭、宮爆雞丁等,並不是佳餚美味,但因為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所以受到很多外國人的推崇。

2、有本地特色的菜餚。比如西安的羊肉泡饃,湖南的毛家紅燒肉,上海的紅燒獅子頭,北京的涮羊肉,在那裏宴請外地客人時,上這些特色菜,恐怕要比千篇一律的生猛海鮮更受好評。

3、本餐館的特色菜。很多餐館都有自己的特色菜。上一份本餐館的特色菜,能説明主人的細心和對被請者的尊重。

同時,在安排菜單時,還必須考慮來賓的飲食禁忌,特別是要對主賓的飲食禁忌高度重視。

餐具禮儀

中餐的餐具主要有杯、盤、碗、碟、筷、匙六種。在正式的宴會上,水杯放在菜盤左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筷子與湯匙可放在專用的座子上,或放在紙套中。公用的筷子和湯匙最好放在專用的座子上。

中餐上菜的順序一般是:先上冷盤,後上熱菜,最後上甜食和水果。

用餐前,服務員為每人送上的第一道濕毛巾是擦手用的,最好不要用它去擦臉。在上蝦、蟹、雞等菜餚前,服務員會送上一隻小小水盂,其中漂着擰檬片或玫瑰花瓣,它不是飲料,而是洗手用的。洗手時,可兩手輪流蘸濕指頭,輕輕涮洗,然後用小毛巾擦乾。

座次禮儀

這個“排座次”,是整個中國飲食禮儀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從古到今,因為桌具的演進,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應變化。總的來講,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家宴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

巡酒時自首席按順序一路敬下。若是圓桌,則正對大門的為主客,左手邊依次為2、4、6……右手邊依次為3、5、7……直至匯合。

若為八仙桌,如果有正對大門的座位,則正對大門一側的右位為主客。如果不正對大門,則面東的一側右席為首席。然後首席的左手邊坐開去為2、4、6、8,右手邊為3、5、7。

如果為大宴,桌與桌間的排列講究首席居前居中,左邊依次2、4、6席,右邊為3、5、7席,根據主客身份、地位,親疏分坐。

筷子禮儀

一忌敲筷:即在等待就餐時,不能坐在餐桌邊,一手拿一根筷子隨意敲打,或用筷子敲打碗盞或茶杯。

二忌擲筷:在餐前發放筷子時,要把筷子一雙雙理順,然後輕輕地放在每個人的餐桌前,相距較遠時,可以請人遞過去,不能隨手擲在桌子上。

三忌叉筷:筷子不能一橫一豎交叉擺放,不能一根是大頭,一根是小頭。筷子要擺放在碗的旁邊,不能擱在碗上。

四忌插筷:在用餐中途因故需暫時離開時,要把筷子輕輕擱在桌子上或餐碟邊,不能插在飯碗裏。

五忌揮筷:在夾菜時,不要把筷子當作道具,在餐桌上亂七八糟地揮舞;也不要在請別人用菜時,把筷子戳到別人面前,這樣做是失禮的。

使用筷子的十大禁忌

1、用筷子推碗

2、用筷子扒拉飯

3、鑽探筷子

4、用筷子傳遞食品

5、夾來夾去

6、扎食品

7、夾菜滴答

8、橫跨筷子

9、猶豫不定

10、舔筷子

中餐的十大優點

1、家庭就餐,心情愉快。

2、一日三餐,吃植物油較多。

3、吃飯用筷子。手腦並用。

4、日常生活中,喜愛喝綠茶。

5、以各類雜糧為主。

6、一日三餐,常吃些豆類食品。

7、日常生活中,喜吃些新鮮的瓜果。

8、常用姜、葱、蒜、辣椒、胡椒等佐料,具有殺菌消脂的作用。

9、每天吃新鮮的蔬菜。

10、日常生活中,很少吃罐頭及醃臘製品。

中餐基本禮儀規範 篇6

1.領導相互喝完才輪到自己敬酒。敬酒一定要站起來,雙手舉杯。

2.可以多人敬一人,決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領導。

3.自己敬別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視乎情況而定,比如對方酒量,對方喝酒態度,切不可比對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4.自己敬別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隨意,方顯大度。

5.記得多給領導或客户添酒,不要瞎給領導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領導或客户確實想找人代,還要裝作自己是因為想喝酒而不是為了給領導代酒而喝酒。比如領導甲不勝酒力,可以通過旁敲側擊把準備敬領導甲的人攔下。

6.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墊杯底,記着自己的杯子永遠低於別人。自己如果是領導,不要放太低。

7.如果沒有特殊人物在場,碰酒最好按時針順序,不要厚此薄彼。

8.碰杯,敬酒,要有説詞。

9.桌面上不談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裏面了了然,不然人家也不會敞開了跟你喝酒。

10.假如遇到酒不夠的情況,酒瓶放在桌子中間,讓人自己添。

11.如果自己由於各種原因真不能喝酒,説明原因,別開第一口。

中餐基本禮儀規範 篇7

①上桌後不要先拿筷,應等主人邀請、主賓動筷時再拿筷。

②冷盤菜、海味、蝦、蒸魚等需要蘸調料的食物可自由調味,但切記勿將咬過的食物再放進調料盤中調蘸。

③已經咬過的菜不要放回盤子裏,應將其吃完。

④筷子不要伸得太長,更不要在菜盤裏翻找自己喜歡的菜餚,應先將轉枱上自己想吃的菜轉到自己眼前,再從容取菜。

⑤當其他客人還沒吃完時,不要獨自先離席。在宴會餐桌上,進餐速度快慢不要依個人習慣,而應適應宴會的節奏,等大家都吃完,主人起身,主賓離席時再致謝退席。

⑥餐桌上不要有敲筷、咬筷等不雅動作。

⑦主人向客人介紹自家做的拿手菜或名廚做的菜,請大家趁熱品嚐時,不得爭搶,應首先禮讓鄰座客人後,再伸筷取食。

讓長輩先動碗筷用餐,或聽到長輩説:“大家一塊吃吧”,你再動筷,不能搶在長輩的前面。

吃飯時,要端起碗,大拇指扣住碗口,食指、中指、無名指扣碗底,手心空着。不端碗伏在桌子上對着碗吃飯,不但吃相不雅,而且壓迫胃部,影響消化。

夾菜時,應從盤子靠近或面對自己的盤邊夾起,不要從盤子中間或靠別人的一邊夾起,更不能用筷子在菜盤子裏翻來倒去地“尋尋覓覓”,眼睛也不要老盯着菜盤子,一次夾菜也不宜太多。遇到自己愛吃的菜,不可如風捲殘雲一般地猛吃一氣,更不能乾脆把盤子端到自己跟前,大吃特吃,要顧及同桌的父母和姐弟。如果盤中的菜已不多,你又想把它“打掃”乾淨,應徵詢一下同桌人的意見,別人都表示不吃了,你才可以把它吃光。

要閉嘴咀嚼,細嚼慢嚥,這不僅有利於消化,也是餐桌上的禮儀要求。決不能張開大嘴,大塊往嘴裏塞,狼吞虎嚥的,更不能在夾起飯菜時,伸長脖子,張開大嘴,伸着舌頭用嘴去接菜;一次不要放入太多的食物進口,不然會給人留下一副饞相和貪婪的印象。

用餐的動作要文雅一些。夾菜時,不要碰到鄰座,不要把盤裏的菜撥到桌子上,不要把湯潑翻,不要將菜湯滴到桌子上。嘴角沾有飯粒,要用餐紙或餐巾輕輕抹去,不要用舌頭去舔。咀嚼飯菜,嘴裏不要發出“叭叭”、“呱嘰呱嘰”的聲音。口含食物,最好不要與別人交談,開玩笑要有節制,以免口中食物噴出來,或者嗆入氣管,造成危險;確需要與家人談話時,應輕聲細語。

吐出的骨頭、魚刺、菜渣,要用筷子或手取接出來,放在自己面前的桌子上,不能直接吐到桌面上或地面上。如果要咳嗽,打噴嚏,要用手或手帕捂住嘴,並把頭向後方轉。吃飯嚼到沙粒或嗓子裏有痰時,要離開餐桌去吐掉。

在吃飯過程中,要儘量自己添飯,並能主動給長輩添飯、夾菜。遇到長輩給自己添飯、夾菜時,要道謝。

吃飯時要精神集中,有些小同學在吃飯時看電視或看書報,這是不良的習慣,既不衞生,又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還會損傷視力。

中餐基本禮儀規範 篇8

食禮劃分

古代的食禮是按階層劃分:宮廷,官府,行幫,民間等。現代食禮則簡化為:主人(東道),客人了。作為客人,赴宴講究儀容,根據關係親疏決定是否攜帶小禮品或好酒。赴宴守時守約;抵達後,先根據認識與否,自報家門,或由東道進行引見介紹,聽從東道安排。

然後入座:這個“英雄排座次”,是整個中國食禮中最重要的一項。從古到今,因為桌具的演進,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應變化。總的來講,座次“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家宴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家庭宴請,首席為地位最尊的客人,客主人則居末席。首席未落座,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動手,都不能動手,巡酒時自首席按順序一路敬下,再飲。

中餐基本禮儀規範 篇9

中國的飲宴禮儀號稱始於周公,千百年的演進,終於形成今天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飲食進餐禮儀,是古代飲食禮制的繼承和發展。飲食禮儀因宴席的性質、目的而不同;不同的地區,也是千差萬別。古代的飲食禮儀是按階層劃分:宮廷,官府,行幫,民間等。而現代飲食禮儀則簡化為:主人(東道),客人了。

點菜禮儀

1、有中餐特色的菜餚。宴請外賓的時候,這一條更要重視。像炸春捲、煮元宵、蒸餃子、獅子頭、宮爆雞丁等,並不是佳餚美味,但因為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所以受到很多外國人的推崇。

2、有本地特色的菜餚。比如西安的羊肉泡饃,湖南的毛家紅燒肉,上海的紅燒獅子頭,北京的涮羊肉,在那裏宴請外地客人時,上這些特色菜,恐怕要比千篇一律的生猛海鮮更受好評。

3、本餐館的特色菜。很多餐館都有自己的特色菜。上一份本餐館的特色菜,能説明主人的細心和對被請者的尊重。

同時,在安排菜單時,還必須考慮來賓的飲食禁忌,特別是要對主賓的飲食禁忌高度重視。

餐具禮儀

中餐的餐具主要有杯、盤、碗、碟、筷、匙六種。在正式的宴會上,水杯放在菜盤左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筷子與湯匙可放在專用的座子上,或放在紙套中。公用的筷子和湯匙最好放在專用的座子上。

中餐上菜的順序一般是:先上冷盤,後上熱菜,最後上甜食和水果。

用餐前,服務員為每人送上的第一道濕毛巾是擦手用的,最好不要用它去擦臉。在上蝦、蟹、雞等菜餚前,服務員會送上一隻小小水盂,其中漂着擰檬片或玫瑰花瓣,它不是飲料,而是洗手用的。洗手時,可兩手輪流蘸濕指頭,輕輕涮洗,然後用小毛巾擦乾。

座次禮儀

這個“排座次”,是整個中國飲食禮儀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從古到今,因為桌具的演進,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應變化。總的來講,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家宴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

巡酒時自首席按順序一路敬下。若是圓桌,則正對大門的為主客,左手邊依次為2、4、6……右手邊依次為3、5、7……直至匯合。

若為八仙桌,如果有正對大門的座位,則正對大門一側的右位為主客。如果不正對大門,則面東的一側右席為首席。然後首席的左手邊坐開去為2、4、6、8,右手邊為3、5、7。

如果為大宴,桌與桌間的排列講究首席居前居中,左邊依次2、4、6席,右邊為3、5、7席,根據主客身份、地位,親疏分坐。

筷子禮儀

一忌敲筷:即在等待就餐時,不能坐在餐桌邊,一手拿一根筷子隨意敲打,或用筷子敲打碗盞或茶杯。

二忌擲筷:在餐前發放筷子時,要把筷子一雙雙理順,然後輕輕地放在每個人的餐桌前,相距較遠時,可以請人遞過去,不能隨手擲在桌子上。

三忌叉筷:筷子不能一橫一豎交叉擺放,不能一根是大頭,一根是小頭。筷子要擺放在碗的旁邊,不能擱在碗上。

四忌插筷:在用餐中途因故需暫時離開時,要把筷子輕輕擱在桌子上或餐碟邊,不能插在飯碗裏。

五忌揮筷:在夾菜時,不要把筷子當作道具,在餐桌上亂七八糟地揮舞;也不要在請別人用菜時,把筷子戳到別人面前,這樣做是失禮的。

中餐基本禮儀規範 篇10

三個規則

一看人員組成。一般來説,人均一菜是比較通用的規則。如果是男士較多的餐會可適當加量。

二看菜餚組合。一般來説,一桌菜最好是有葷有素,有冷有熱,儘量做到全面。如果桌上男士多,可多點些葷食,如果女士較多,則可多點幾道清淡的蔬菜。

三看宴請的重要程度。若是普通的商務宴請,平均一道菜在50元到80元左右可以接受。如果這次宴請的對象是比較關鍵人物,那麼則要點上幾個夠份量的菜,例如龍蝦、刀魚、鰣魚,再要上規格一點,則是鮑魚、翅粉等。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點菜時不應該問服務員菜餚的價格,或是討價還價,這樣會讓你公司在客户面前顯得有點小家子氣,而且客户也會覺得不自在。

中餐基本禮儀規範 篇11

用餐俗例

在飯食方式方面,中國人與西方人有點不同,西方人喜歡各自品嚐放在自己面前的食物,中國人則有一定的用飯規例,他們喜歡叫數碟佳餚,放在飯桌的中央位置,各人有一碗飯共同配?這數碟菜餚,飯吃完可再添;夾起的菜餚通常要先放在自己的飯碗中,直接把菜餚放入口是不禮貌的;依照慣例,客人出席正式或傳統的晚餐,是不會吃光桌上的菜餚,以免令主人家誤以為菜餚預備不足,因而感到尷尬。

餐桌擺設

日常飯食的擺設是在各座席擺上一個飯碗、一雙筷子、一隻湯匙、一碟調味醬,用飯後通常會給客人一條熱毛巾,代替紙巾抹手及抹嘴巴。所有菜餚同時端上餐桌中央,各人用自己的'筷子直接從各碟共享的菜餚夾取食物;湯水一大鍋的端上,各人同飲一鍋湯。客人用飯時絕對可以來一招“飛象過河”,夾取放在遠處的菜餚。由於中國人喜歡全體共享菜餚,他們的餐桌大多數是圓形或方形,而不是西方人多用的長形餐桌。

怎樣叫一頓中式飯

先叫一個冷盤以刺激食慾,接着叫一鍋清湯,熱湯有助增加體温,喝過熱湯後便開始品嚐主菜,通常按照自己的口味叫主菜,但必要叫一碟十足辣味的菜餚,才算得上為一頓合宜的中式飯,以辣味菜餚配?清淡的白飯,使菜餚辣而温和,白飯淡而香濃;一頓飯的壓軸食品是甜點,通常是甜湯,如紅豆沙、芝麻糊等,亦有其他種類,如布丁、班戟、雪糕等,同樣香甜可口。

吃的方式

要待熱湯變涼一點而入口時又不失湯味,應用湯匙一小口抿出聲的飲;至於吃飯,要提起飯碗貼着脣邊,用筷子把飯粒推入口裏,這是一個最容易的吃飯方法,亦表示喜歡吃那頓飯;若吃飯時不提起飯碗,即表示不滿意飯桌上的菜餚。

宴會

中國人很少在日常用飯時喝酒,但酒在他們的盛宴上則擔當重要的角色。在宴會開始時,主人家必先向客人祝酒,這時客人的飲酒興致便油然而生,啤酒或汽水都可用來祝酒,要先為別人添酒或汽水,後為自己添加,才合乎禮儀,且要添至近乎滿瀉為止,以表示尊重對方及彼此友誼,而主人家要盡情灌醉客人,才算合乎禮儀。若你不想飲酒,應在宴會開始時便表明,以免出現尷尬的場面。

飯宴結束

客人享用完最後一款菜餚時,飯宴便正式結束,於是主人家的主角會站立起來,表示宴會到此結束,並會站立門口向每位客人説聲“晚安”,之後跟酒樓經理結賬,主人家的其他成員則送客人乘車,揮手道別並目送車子駛離開去。

菜餚

中式菜餚大多數不會只有一種材料,通常有其他伴菜或配料襯托主菜,以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餚,例如烹煮豬肉,會以爽脆的綠色蔬菜做伴菜,如芹菜或青椒,襯托粉紅色、柔?的豬肉。一頓飯不會只有一款菜餚,通常同時端上兩款、甚至四款菜餚,且每款菜餚都要色香味俱全,端上次序則以菜餚的搭配為大前題,通常同類的菜餚會同時端上,不會前後分別端上,總之整頓飯都要講求協調的搭配。

中餐基本禮儀規範 篇12

客人的嗜好

俗語説:“眾口難調”,飲茶其實也是如此。有人喜歡喝綠茶,有人喜歡喝紅茶;有人喜歡喝熱茶,有人喜歡喝涼茶;有人喜歡喝糖茶,有人喜歡喝奶茶。在以茶待客時,若有可能,應儘可能照顧來賓,尤其是主賓的偏好。

有可能的話,應多備幾種茶葉,使客人可以有幾種選擇。在上茶之前,應先詢問一下客人喜歡用哪一種茶,併為其提供幾種可能的選擇。不要自以為是,強人所難。當然,若只有一種茶葉,則務必實事求是地説清楚,不要客套過了頭。若客人點出自己沒有的茶葉品種,可就難以下台了。

與此同時,也應考慮到,有一些人出於各種原因不喜歡飲茶。因此,如有可能,在上茶前,應徵詢一下來賓個人的意見:“請問您想喝一點什麼飲料?”併為之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幾種選擇,如白開水、礦泉水、咖啡、麥乳精、果茶、果珍、可口可樂、雪碧、芬達,等等。

一般認為,飲茶不宜過濃,否則極可能使飲用者“醉茶”,即因攝入過量的咖啡因而令人神經過分興奮,甚至驚厥、抽搐。所以,若客人沒有特殊要求,為之所上的茶水不應過濃。通常,民間以茶待客講究要上熱茶,而且還有“茶滿欺人”、“七茶八酒”之説。其含義,是説斟茶不可過滿,而以七分滿為佳。這樣,熱茶便不會從杯中溢出來燙傷人了。

中餐基本禮儀規範 篇13

中餐的飲宴禮儀號稱始於周公,千百年的演進,當然不會再有“孟光接了梁鴻案”那樣的日子,但也還是終於形成今天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飲食進餐禮儀,是古代飲食禮制的繼承和發展。中餐飲食禮儀因宴席的性質,目的而不同;不同的地區,也是千差萬別。

中餐的餐具主要有杯、盤、碗、碟、筷、匙六種。在正式的宴會上,水杯放在菜盤左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筷子與湯匙可放在專用的座子上,或放在紙套中。公用的筷子和湯匙最好放在專用的座子上。

中餐上菜的順序一般是:先上冷盤,後上熱菜,最後上甜食和水果。用餐前,服務員為每人送上的第一道濕毛巾是擦手用的,最好不要用它去擦臉。在上蝦、蟹、雞等菜餚前,服務員會送上一隻小小水盂,其中漂着擰檬片或玫瑰花瓣,它不是飲料,而是洗手用的。洗手時,可兩手輪流蘸濕指頭,輕輕涮洗,然後用小毛巾擦乾。

不宜吃得響聲大作,“電閃雷鳴”。不宜亂吐廢物,唾液飛濺。不宜張口剔牙,捅來捅去。不宜寬衣解帶,脱鞋脱襪。不宜挑三揀四,挑肥揀瘦。不宜替人佈菜,熱情過頭。不宜以酒灌人,出人洋相……

通過這些內容,反映了“內強個人素質,外塑企業形象”的企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生動展示出現代企業和現代員工的風采。

不管是中餐還是西餐,無非是兩方面的禮儀,一是來自自身的禮儀規範,比如説餐飲適量、舉止文雅;另一個是就餐時自身之外的禮儀規範,比如説菜單、音樂、環境等。

中餐禮儀,是中華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中餐禮儀,主要需注意掌握用餐方式、時間地點的選擇、菜單安排、席位排列、餐具使用、用餐舉止等六個方面的規則和技巧。

中餐基本禮儀規範 篇14

中餐的餐具主要有杯、盤、碗、碟、筷、匙六種。

在正式的宴會上,水杯放在菜盤左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

筷子與湯匙可放在專用的座子上,或放在紙套中。

公用的筷子和湯匙最好放在專用的座子上。

中餐上菜的順序一般是:先上冷盤,後上熱菜,最後上甜食和水果。

用餐前,服務員為每人送上的第一道濕毛巾是擦手用的,最好不要用它去擦臉。

在上蝦、蟹、雞等菜餚前,服務員會送上一隻小小水盂,其中漂着擰檬片或玫瑰花瓣,它不是飲料,而是洗手用的。

洗手時,可兩手輪流蘸濕指頭,輕輕涮洗,然後用小毛巾擦乾。

中餐基本禮儀規範 篇15

1、三長兩短

這意思就是説在用餐前或用餐過程當中,將筷子長短不齊的放在桌子上。這種做法

是大不吉利的,通常我們管它叫“三長兩短”。其意思是代表“死亡”。因為中國人過去認為人死以後是要裝進棺材的,在人裝進去以後,還沒有蓋棺材蓋的時候,棺材的組成部分是前後兩塊短木板,兩旁加底部共三塊長木板,五塊木板合在一起做成的棺材正好是三長兩短,所以説這是極為不吉利的事情。

2、仙人指路

這種做法也是極為不能被人接受的,這種拿筷子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和中指、無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這在北京人眼裏叫“罵大街”。因為在吃飯時食指伸出,總在不停的指別人,北京人一般伸出食指去指對方時,大都帶有指責的意思。所以説,吃飯用筷子時用手指人,無異於指責別人,這同罵人是一樣的,是不能夠允許的。還有一種情況也是這種意思,那就是吃飯時同別人交談並用筷子指人。

3、品箸留聲

這種做法也是不行的,其做法是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裏,用嘴來回去嘬,並不時的

發出噝噝聲響。這種行為被視為是一種下賤的做法。因為在吃飯時用嘴嘬筷子的本身就是一種無禮的行為,再加上配以聲音,更是令人生厭。所以一般出現這種做法都會被認為是缺少家教,同樣不能夠允許。

4、擊盞敲盅

這種行為被看作是乞丐要飯,其做法是在用餐時用筷子敲擊盤碗。因為過去只有要飯的才用筷子擊打要飯盆,其發出的聲響配上嘴裏的哀告,使行人注意並給與施捨。這種做法被視為極其下賤的事情,被他人所不齒。

5、執箸巡城

這種做法是手裏拿着筷子,做旁若無人狀,用筷子來回在桌子上的菜盤裏巡找,知從哪裏下筷為好。此種行為是典型的缺乏修養的表現,且目中無人極其令人反感。

6、迷箸刨墳

這是指手裏拿着筷子在菜盤裏不住的扒拉,以求尋找獵物,就像盜墓刨墳的一般。這種做法同“迷箸巡城”相近,都屬於缺乏教養的做法,令人生厭。

7、淚箸遺珠

實際上這是用筷子往自己盤子裏夾菜時,手裏不利落,將菜湯流落到其它菜裏或桌子上。這種做法被視為嚴重失禮,同樣是不可取的。

8、顛倒乾坤

這就是説用餐時將筷子顛倒使用,這種做法是非常被人看不起的,正所謂飢不擇食,以至於都不顧臉面了,將筷子使倒,這是絕對不可以的。

9、定海神針

在用餐時用一隻筷子去插盤子裏的菜品,這也是不行的,這是被認為對同桌用餐人員的一種羞辱。在吃飯時作出這種舉動,無異於在歐洲當眾對人伸出中指的意思是一樣的,這也是不行的。

10、當眾上香

則往往是出於好心幫別人盛飯時,為了方便省事把一副筷子插在飯中遞給對方。被會人視為大不敬,因為北京的傳統是為死人上香時才這樣做,如果把一副筷子插入飯中,無異是被視同於給死人上香一樣,所以説,把筷子插在碗裏是決不被接受的。

11、交叉十字

這一點往往不被人們所注意,在用餐時將筷子隨便交叉放在桌上。這是不對的,為北京人認為在飯桌上打叉子,是對同桌其他人的全部否定,就如同學生寫錯作業,被老師在本上打叉子的性質一樣,不能被他人接受。除此以外,這種做法也是對自己的不尊敬,因為過去吃官司畫供時才打叉子,這也就無疑是在否定自己,這也是不行的。

12、落地驚神

所謂“落地驚神”的意思是指失手將筷子掉落在地上,這是嚴重失禮的一種表現。因為北京人認為,祖先們全部長眠在地下,不應當受到打攪,筷子落地就等於驚動了地下的祖先,這是大不孝,所以這種行為也是不被允許的。但這有破法,一但筷子落地,就應當趕緊用落地的筷子根據自己所坐的方向,在地上畫出十字。其方向為先東西后南北。意思是我不是東西,不該驚動祖先,然後再將起筷子,嘴裏同時説自己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