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就餐禮儀重要常識(精選17篇)

中餐就餐禮儀重要常識 篇1

一般中餐的禮儀

中國的飲宴禮儀號稱始於周公,千百年的演進,終於形成今天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飲食進餐禮儀,是古代飲食禮制的繼承和發展。飲食禮儀因宴席的性質、目的而不同;不同的地區,也是千差萬別。古代的飲食禮儀是按階層劃分:宮廷,官府,行幫,民間等。而現代飲食禮儀則簡化為:主人(東道),客人了。

點菜禮儀

1、有中餐特色的菜餚。宴請外賓的時候,這一條更要重視。像炸春捲、煮元宵、蒸餃子、獅子頭、宮爆雞丁等,並不是佳餚美味,但因為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所以受到很多外國人的推崇。

2、有本地特色的菜餚。比如西安的羊肉泡饃,湖南的毛家紅燒肉,上海的紅燒獅子頭,北京的涮羊肉,在那裏宴請外地客人時,上這些特色菜,恐怕要比千篇一律的生猛海鮮更受好評。

3、本餐館的特色菜。很多餐館都有自己的特色菜。上一份本餐館的特色菜,能説明主人的細心和對被請者的尊重。

同時,在安排菜單時,還必須考慮來賓的飲食禁忌,特別是要對主賓的飲食禁忌高度重視。

餐具禮儀

中餐的餐具主要有杯、盤、碗、碟、筷、匙六種。在正式的宴會上,水杯放在菜盤左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筷子與湯匙可放在專用的座子上,或放在紙套中。公用的筷子和湯匙最好放在專用的座子上。

中餐上菜的順序一般是:先上冷盤,後上熱菜,最後上甜食和水果。

用餐前,服務員為每人送上的第一道濕毛巾是擦手用的,最好不要用它去擦臉。在上蝦、蟹、雞等菜餚前,服務員會送上一隻小小水盂,其中漂着擰檬片或玫瑰花瓣,它不是飲料,而是洗手用的。洗手時,可兩手輪流蘸濕指頭,輕輕涮洗,然後用小毛巾擦乾。

座次禮儀

這個“排座次”,是整個中國飲食禮儀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從古到今,因為桌具的演進,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應變化。總的來講,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家宴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

巡酒時自首席按順序一路敬下。若是圓桌,則正對大門的為主客,左手邊依次為2、4、6……右手邊依次為3、5、7……直至匯合。

若為八仙桌,如果有正對大門的座位,則正對大門一側的右位為主客。如果不正對大門,則面東的一側右席為首席。然後首席的左手邊坐開去為2、4、6、8,右手邊為3、5、7。

如果為大宴,桌與桌間的排列講究首席居前居中,左邊依次2、4、6席,右邊為3、5、7席,根據主客身份、地位,親疏分坐。

筷子禮儀

一忌敲筷:即在等待就餐時,不能坐在餐桌邊,一手拿一根筷子隨意敲打,或用筷子敲打碗盞或茶杯。

二忌擲筷:在餐前發放筷子時,要把筷子一雙雙理順,然後輕輕地放在每個人的餐桌前,相距較遠時,可以請人遞過去,不能隨手擲在桌子上。

三忌叉筷:筷子不能一橫一豎交叉擺放,不能一根是大頭,一根是小頭。筷子要擺放在碗的旁邊,不能擱在碗上。

四忌插筷:在用餐中途因故需暫時離開時,要把筷子輕輕擱在桌子上或餐碟邊,不能插在飯碗裏。

五忌揮筷:在夾菜時,不要把筷子當作道具,在餐桌上亂七八糟地揮舞;也不要在請別人用菜時,把筷子戳到別人面前,這樣做是失禮的。

中餐就餐禮儀重要常識 篇2

1、入座座次不同

中餐用餐時的座次大都是按照長幼尊卑來定,“尚東為尊”或“面朝大門為尊”,而西餐用餐時,面對門的且離門最遠的那個座位是女主人的,與女主人相對的是男主人的座位。女主人右手邊的座位是第一主賓席,一般是位先生,男主人右邊的座位是第二主賓席,一般是主賓的夫人。

2、餐具不同

中餐的餐具一般都比較簡單,多以杯、盤、碗、碟、筷、匙等為主,而西餐的餐具則是五花八門,享用不同的菜餚也會使用不同的刀叉,餐具用法講究頗多,即使是喝酒的玻璃杯,也要同所喝的酒相對應。

3、上菜的順序和擺放不同

大部分中餐上菜時大都按照湯、主菜、主食、餐酒或水果的順序,而西餐則大都按照開胃菜、色拉、湯、水果、餐酒、主食、甜點和咖啡的順序上菜。中餐在上菜時會一次性將所有的菜餚上完,同時擺放在餐桌上,而西餐則是用完一道菜再上另外一道菜。

4、着裝要求不同

除非在正式場合,中餐對於就餐者的着裝要求並不高,穿着都比較隨便,而西餐對於就餐者的要求比較高,特別是在高檔的西餐廳,男士要穿着整潔的上衣和皮鞋,並且要打領帶,女士要穿套裝和有跟的鞋子,無論是男士還是女士都不可穿休閒服到高檔西餐廳用餐。

西餐禮儀主要是指歐美地區的用餐禮儀,雖然各個國家之間對於細節的要求不同,但是西餐禮儀總體上講是以歐洲大陸的西餐禮儀為主流,尤其以法國西餐禮儀為代表。西方人在餐桌上所形成的這套規範禮儀,並不是與生俱來的,也要經過後天的瞭解和訓練。作為“外國人”的我們,要真正地做到“入鄉隨俗”就必須先對西餐禮儀有一個系統完整的瞭解,並不斷地強化訓練,注意其中的每一個細節,我們也都可以變成“紳士”和“淑女”。

中餐就餐禮儀重要常識 篇3

1.宗教的飲食禁忌

一點也不能疏忽大意。例如,穆斯林通常不吃豬肉,並且不喝酒。國內的佛教徒少吃葷腥食品,它不僅指的是肉食,而且包括葱、蒜、韭菜、芥末等氣味刺鼻的食物。一些信奉觀音的佛教徒在飲食中尤其禁吃牛肉,這點要招待港澳台及海外華人同胞時尤要注意。

2.出於健康的原因

對於某些食品,也有所禁忌。比如,心臟病、腦血管、脈硬化、高血壓和中風後遺症的人,不適合吃狗肉,肝炎病人忌吃羊肉和甲魚,胃腸炎、胃潰湯等消化系統疾病的人也不合適吃甲魚,高血壓、高膽固醇患者,要少喝雞湯等。

3.不同地區

人們的飲食偏好往往不同。對於這一點,在安排菜單時要兼顧。比如,湖南省份的人普遍喜歡吃辛辣食物,少吃甜食。英美國家的人通常不吃寵物、稀有動物、動物內臟、動物的頭部和腳爪。另外,宴請外賓時,儘量少點生硬需啃食的菜餚,老外在用餐中不太會將咬到嘴中的食物再吐出來,這也需要顧及到。

4.有些職業

出於某種原因,在餐飲方面往往也有各自不同的特殊禁忌。例如,國家公務員在執行公務時不準吃請,在公務宴請時不準大吃大喝,不準超過國家規定的標準用餐,不準喝烈性酒。再如,駕駛員工作期間不得喝酒。要是忽略了這一點,還有可能使對方犯錯誤。

用餐的時候,不要當眾修飾。比如,不要梳理頭髮,化粧補粧,寬衣解帶,脱襪脱鞋等。如必要可以去化粧間或洗手間。用餐的時候不要離開座位,四處走動。如果有事要離開,也要先和旁邊的人打個招呼,可以説聲失陪了、我有事先行一步等。

其次是衞生條件良好,在確定社交聚餐的地點,一定要看衞生狀況怎麼樣。如果用餐地點太髒、太亂,不僅衞生問題讓人擔心,而且還會破壞用餐者的食慾。

還要充分考慮到,聚餐者來去交通是不是方便,有沒有公共交通線路通過,有沒有停車場,是不是要為聚餐者預備交通工具等一系列的具體問題,以及該地點設施是否完備。

中餐就餐禮儀重要常識 篇4

一、使用筷子的禁忌:

1、猶豫不定

想吃這個想吃那個,筷子繞來繞去,優柔寡斷,太丟人了!

2、扎食品

筷子怎麼用都可以,但畢竟不是原始人,別用筷子扎着吃。

3、用筷子傳遞食品

用筷子傳遞食物,猶如葬禮時撿遺骨,非常不吉利!

4、夾菜滴答

用筷子夾菜,作料汁滴答滴答,好像菜在流淚。

5、舔筷子

筷子上蘸着菜,用嘴來舔,形象不雅。

6、用筷子推碗

用筷子把碗拖到跟前,表明你很懶惰。

7、鑽探筷子

用筷子在碗裏、盤子裏翻來翻去,太髒了。

8、用筷子扒拉飯

狼吞虎嚥扒拉飯,好像誰要搶你那飯似的。

9、夾來夾去

已經伸出筷子,又去夾另一盤。

10、橫跨筷子

中餐就餐禮儀重要常識 篇5

1、進餐時,先請客人中長者動筷子。夾菜時每次少一些,離自己遠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飯時不要出聲音,喝湯時也不要出聲響,喝湯用湯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邊喝,湯太熱時涼了以後再喝,不要一邊吹一邊喝。有些人吃飯喜歡使勁咀嚼脆食物,發出很清晰的聲音來,這種做法是不合禮儀要求的,特別是和眾人一起進餐時,就要儘量防止出現這種現象。

2、進餐時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現其他聲音,如果出現打噴嚏、腸鳴等不由自主的聲響時,就要説一聲“真不好意思”、“對不起”、“請原諒”之類的話,以示歉意。

3、如果要給客人或長輩佈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離客人或長輩遠的菜餚送到他們跟前。按我們中華民族的習慣,菜是一個一個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領導、老人、客人的話,每當上來一個新菜時就請他們先動筷子,或者輪流請他們先動筷子,以表示對他們的重視。

4、吃到魚頭、魚刺、骨頭等物時,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裏,或放在緊靠自己餐桌邊或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紙上。

5、要適時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幾句風趣的話,以調和氣氛,不要光着頭吃飯,不管別人,也不要狼吐虎咽地大吃一頓,更不要貪杯。

6、送食物入口時,兩肘應向內靠,不宜向兩旁張開,碰及鄰座。

7、遇有意外,如不慎將酒、水、湯汁濺到他人衣服,表示歉意即可,不必恐慌賠罪,反使對方難為情。

8、不要向別人勸酒,不允許當眾脱衣解帶,不要議論令人作嘔之事。他人在咀嚼食物時,均應避免跟人説話或敬酒。如是主人親自烹調食物,勿忘予主人讚賞。

9、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時,就要用餐巾或手擋住自己的嘴巴。

10、要明確此次進餐的主要任務。要明確以談生意為主,還是以聯絡感情為主,或是以吃飯為主。如果是前者,在安排座位時就要注意,把主要談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於交談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後者,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識性的禮節就行了,把重點放在欣賞菜餚上。

11、用餐結束後,可以用餐巾、餐巾紙或服務員送來的小毛巾擦擦嘴,但不宜擦頭頸或胸脯;餐後不要不加控制地打飽嗝或噯氣在主人還沒示意結束時,客人不能先離席。

中餐就餐禮儀重要常識 篇6

一、什麼時候敬酒

如果是宴會,敬酒一般是在宴會開始之前。由主人向賓客敬酒以表示歡迎之意。而其它人一般是在主菜吃完,開始上甜點時開始敬酒。不過,在非正式的場合,敬酒的時機可隨敬酒的人而定,而敬酒人隨時都可以舉杯以表達對他人的祝願或祝賀。

二、誰最先敬酒

按照傳統習慣,一般是由女主人或男主人最先開始敬酒,不過這隻適用於正式的場合。在非正式的場合,如朋友聚餐,經常是由賓客最先敬酒,這是為了表達對主人的感謝。值得注意的是,無論誰敬酒,都應確保每個酒杯中都有酒。

三、引起注意

主人在敬酒時,應舉杯站立,並引起在座賓客的注意。不管宴會上有多嘈雜,都應有禮貌地説道:“請大家注意!請大家聽我説!”

四、坐下還是站立

是坐着敬酒還是站起來敬酒,應該視情況而定。如果在餐前且在客廳中敬酒,則敬酒的人可以站起來敬酒。而如果是在用餐時,賓客較少的話,敬酒的人可以坐着敬酒,而如果賓客較多,則應站起來敬酒,以便被敬酒的人能聽到祝酒詞。同時如果在向新婚夫婦、領導或長輩等敬酒時,也需站起來敬酒。

五、如何答謝

當被敬酒時,被敬酒的人不需要站立,只需要微笑着接受,然後説聲“謝謝”即可。隨後,站起來,舉杯向主人或者其他人敬酒。

六、祝酒詞

祝酒詞應簡短得體。宴會上第一個敬酒的人應該準備一段簡短的演講,演講內容可以是回憶往昔、與宴會相關的故事或者玩笑等,只要符合宴會的氛圍都可以。如果覺得説一段祝酒詞有困難,選擇加入羣體敬酒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幾個人一起舉杯高喊“為___乾杯”不僅免去了複雜的祝酒詞,更活躍了氣氛。

七、如何碰杯

在敬酒時一般會相互碰杯,但高腳杯杯口很薄很脆,杯口相碰容易破碎,因此,敬酒時,應該手心相對,杯口岔開,儘量用杯肚相碰,目光直視對方,以表示尊敬。

八、避免乾杯豪飲

在敬酒時,最好避免乾杯豪飲。喝葡萄酒時,乾杯要文雅和舒緩。因為真正的美酒都有它的故事和風土人情,大口吞嚥未免可惜。

中餐就餐禮儀重要常識 篇7

吃飯時,要端起碗,大拇指扣住碗口,食指、中指、無名指扣碗底,手心空着。不端碗伏在桌子上對着碗吃飯,不但吃相不雅,而且壓迫胃部,影響消化。

夾菜時,應從盤子靠近或面對自己的盤邊夾起,不要從盤子中間或靠別人的一邊夾起,更不能用筷子在菜盤子裏翻來倒去地“尋尋覓覓”,眼睛也不要老盯着菜盤子,一次夾菜也不宜太多。遇到自己愛吃的菜,不可如風捲殘雲一般地猛吃一氣,更不能乾脆把盤子端到自己跟前,大吃特吃,要顧及同桌的父母和姐弟。如果盤中的菜已不多,你又想把它“打掃”乾淨,應徵詢一下同桌人的意見,別人都表示不吃了,你才可以把它吃光。

要閉嘴咀嚼,細嚼慢嚥,這不僅有利於消化,也是餐桌上的禮儀要求。決不能張開大嘴,大塊往嘴裏塞,狼吞虎嚥的,更不能在夾起飯菜時,伸長脖子,張開大嘴,伸着舌頭用嘴去接菜;一次不要放入太多的食物進口,不然會給人留下一副饞相和貪婪的印象。

用餐的動作要文雅一些。夾菜時,不要碰到鄰座,不要把盤裏的菜撥到桌子上,不要把湯潑翻,不要將菜湯滴到桌子上。嘴角沾有飯粒,要用餐紙或餐巾輕輕抹去,不要用舌頭去舔。咀嚼飯菜,嘴裏不要發出“叭叭”、“呱嘰呱嘰”的聲音。口含食物,最好不要與別人交談,開玩笑要有節制,以免口中食物噴出來,或者嗆入氣管,造成危險;確需要與家人談話時,應輕聲細語。

吐出的骨頭、魚刺、菜渣,要用筷子或手取接出來,放在自己面前的桌子上,不能直接吐到桌面上或地面上。如果要咳嗽,打噴嚏,要用手或手帕捂住嘴,並把頭向後方轉。吃飯嚼到沙粒或嗓子裏有痰時,要離開餐桌去吐掉。

在吃飯過程中,要儘量自己添飯,並能主動給長輩添飯、夾菜。遇到長輩給自己添飯、夾菜時,要道謝。

吃飯時要精神集中,有些小同學在吃飯時看電視或看書報,這是不良的習慣,既不衞生,又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還會損傷視力。

中餐就餐禮儀重要常識 篇8

一、入座的禮儀。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在請長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入座後不要動筷子,更不要弄出什麼響聲來,也不要起身走動。如果有什麼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二、進餐時,先請客人中長者動筷子。夾菜時每次少一些,離自己遠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飯時不要出聲音,喝湯時也不要出聲響,喝湯用湯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邊喝,湯太熱時涼了以後再喝,不要一邊吹一邊喝。有的人吃飯喜歡使勁咀嚼脆食物,發出很清晰的聲音來,這種做法是不合禮儀要求的,特別是和眾人一起進餐時,就要儘量防止出現這種現象。

三、進餐時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現其他聲音,如果出現打噴嚏、腸鳴等不由自主的聲響時,就要説一聲“真不好意思”、“對不起”、“請原涼”之類的話,以示歉意。

四、如果要給客人或長輩佈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離客人或長輩遠的菜餚送到他們跟前。按我們中華民族的習慣,菜是一個一個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領導、老人、客人的話,每當上來一個新菜時就請他們先動筷子,或者輪流請他們先動筷子,以表示對他們的重視。

五、吃到魚頭、魚刺、骨頭等物時,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仍,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裏,或放在緊靠自己餐桌邊或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紙上。

六、要適時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幾句風趣的話,以調和氣氛,不要光着頭吃飯,不管別人,也不要狼吞虎嚥地大吃一頓,更不要貪杯。

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時,就要用餐巾或手擋住自己的嘴巴。

八、要明確此次進餐的主要任務。要明確以談生意為主,還是以聯絡感情為主,或是以吃飯為主。如果是前着,在安排座位時就要注意,把主要談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於交談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後着,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識性的禮節就行了,把重點放在欣賞菜餚上。

九、最後離席時,必須向主人表示感謝,或者就此時邀請主人以後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

中餐就餐禮儀重要常識 篇9

① 宴會開始時,一般是主人先致祝酒辭。此時應停止談話,不可吃東西,注意傾聽。致辭完畢,主人招呼後,即可開始進餐。

② 吃中餐首先要注意筷子的使用。中式餐飲的主要進餐工具是筷子,標準的握筷姿勢。過高或過低握筷,或者變換指法握筷都是不規範的。在使用筷子夾菜時不要在菜餚上亂揮動,不要用筷子穿刺菜餚,不要將筷子含在口中,不要讓菜湯滴下來,不要用筷子去攪菜,不要把筷子當牙籤,不要用筷子指點別人。需要使用湯匙時,應先將筷子放下。

③ 用餐前應先將餐巾打開鋪在腿上,用餐完畢疊好放在盤子右側,不可放在椅子上,亦不可疊得方方正正而被誤認為未使用過。餐巾只能擦嘴不能擦面、擦汗等。服務員送來的香巾是擦面的,擦畢放回原盛器內。

④ 進餐時要注意舉止文雅,嘴嚼食物時,不可發出聲響;食物過熱時,可稍候再吃,切勿用嘴吹;魚刺、骨頭、菜渣等不可直接外吐,要用餐巾掩嘴,用筷子取出,或輕吐在叉匙上,放在碟中。

⑤ 若遇本人不能吃或不愛吃的菜品,當服務員或主人夾菜時,不可打手勢,不可拒絕,可取少量放人盤中,井表示“謝謝,夠了”。對不合口味的萊,勿顯出難堪的表情。

⑥ 作為主人宴請時,席上不必説過分謙虛的話。對來華時間較長的外賓,不必説這是中國的名酒名菜。在給賓客讓菜時,要用公用餐具主動讓萊,切不可用自己的餐具讓菜。

⑦ 注意牙籤的使用。正式宴會中,不宜當眾使用牙籤,更不能用手指甲剔牙縫中的食物,如果感覺有必要時,可以直接到洗手間去除掉。在餐桌上必須用牙籤時,最好以手掩口輕輕剔牙,而邊説話邊剔牙或邊吃邊剔牙都不雅觀。

中餐就餐禮儀重要常識 篇10

【中餐的上菜程序】

中餐上菜的程序自古就很講究。清朝乾隆年間的才子袁枚,在其著名的《隨園食單》上,就曾對上菜程序做過如下論述:"上菜之法,鹹者宜先,淡者宜後,濃者宜先,薄者宜後,無湯者宜先,有湯者宜後。度客食飽則脾困矣,需用辛辣以振動之;慮客酒多則胃疲矣,需用酸甘以提醒之。"衰枚的這段話,總結了中餐宴會上菜的一般程序。

目前中餐宴會上菜的順序一般為:第一道涼菜,第二道主菜(較高貴的名菜),第三道熱菜(菜數較多),第四道湯菜,第五道甜菜(隨上點心),最後上水果。

由於中國的地方菜系很多,又有多種宴會種類,如著名的燕菜席、燕翅席、魚翅席、魚脣席、海蔘席、全羊席、全鴨席、全鱗席、全素席、滿漢全席等。可見,地方菜系不同,宴會席面不同,其菜餚設計安排也就不同。在上菜程序上,也不會完全相同。例如,全鴨席的主菜,北京烤鴨,就不作為頭菜上,而是作為最後一道大菜上的,人們稱其為"千呼萬喚始出來"。而譚家菜燕翅席,因為席上根本無炒菜,所以在主菜之後上的是燒、扒、蒸、燴一類的菜看。又如上點心的時間,各地習慣亦有不同,有的是在宴會進行中上,有的是在宴會將結束時上;有的甜、鹹點心一起上,有的則分別上。這都是根據宴席的類型、特點和需要,因人因事因時而定。基本原則是既不可千篇一律,又要按照中餐宴會相對穩定的上菜程序進行。

中餐宴會上菜掌握的原則是:先冷後熱,先菜後點,先鹹後甜,先炒後燒,先清淡後肥厚,先優質後一般。

(1)上拔絲菜,如拔絲魚條、拔絲蘋果、拔絲山芋、拔絲荔枝肉等,要託熱水上,即用湯碗盛裝熱水,將裝有拔絲菜的盤子擱在湯碗上用托盤端送上席,並跟涼開水數碗。託熱水上拔絲菜,可防止糖汁凝固,保持拔絲菜的風味。

(2)如果有的熱菜跟佐料、小料等,應同熱菜一起上齊。如清蒸魚配有姜醋汁,北京烤鴨配有葱、醬、餅等,在上菜時可略作説明。

(3)上易變形的炸爆炒菜看,如高麗蝦仁、炸蝦球、油爆肚仁等,一出鍋即須立即端上餐桌。上菜時要輕穩,以保持菜看的形狀和風味。

(4)上有聲響的菜,如鍋巴海蔘、鍋巴肉片、鍋巴什錦,這些菜一出鍋就要以最快速度端上台,隨即把湯汁澆在鍋巴上,使之發出響聲。做這一系列動作要連貫,不能耽擱,否則此菜將失去應有效果。

(5)上原盅燭品菜,如冬瓜盅,上台後要當着客人的面啟蓋,以保持燭品的原味,並使香氣在席上散發。揭蓋時要翻轉移開,以免湯水滴落在客人身上。

(6)上泥包、緬甸、荷葉包的菜,如叫花雞、緬甸雞、荷香雞,要先上台讓客人觀賞後,再拿到操作枱上當着客人的面打破或啟封,以保持菜看的香味和特色。

(7)生煽火鍋上席方法:

四生火鍋、六生火鍋、八生火鍋、菊花火鍋、毛肚火鍋,均屬生煽火鍋一類。此類火鍋現在一般燃固體酒精,其上席的操作方法和要求基本相同。

四生火鍋上席的操作方法和要求是:將火鍋拿到工作台後,在 上席前掀開火鍋蓋,再檢查一下菜看質量和衞生,然後用大湯瓢舀出適量的湯,盛於大湯碗內,以防止上席後加主、配料肘湯汁濺出。

在四生碟中,稍許放一點料酒,輕輕晃動一下,使酒浸潤碟底, 以避免原料因乾燥而粘在碟子上。這樣做,上席後可順利將原料撥 進火鍋。將火鍋蓋好上桌。上桌時,火鍋下要放一個盛水的盤子,以防止烤焦枱布。上桌擺穩後,先點燃鍋底的酒精爐,後將鍋蓋揭起來。揭蓋時要輕輕掀起,在火鍋上面將鍋蓋翻轉,以防止鍋蓋的水珠滴 到桌面上,並用另一隻手接在鍋蓋下面拿出桌外。

上四生碟。如果四生碟子是花色拼盤,須在上火鍋前擺在桌上展出。如果是一般的拼碟,在上桌時擺在火鍋四周即可。

加入四生原料。待火鍋裏的湯燒開後,先把配料放迸火鍋。如白菜、粉絲,再按備主料烹熟所需時間長短,依次用筷撥進火鍋。難熟的先撥入,易熟的後撥入,隨即用筷子攪散煮熟。

擺菜即是將上台的菜按一定的格局擺放好,擺菜的基本要求是:要講究造型藝術,要注意禮貌,尊重主賓,要方便食用。

擺菜的具體要求是:

(1)擺菜的位置要適中。散坐擺菜要擺在小件餐具前面,間距要適當。一桌有幾批散坐顧客的,各客的菜盤要相對集中,相互之間要留有一定間隔,以防止差錯。中餐酒席擺菜,一般從餐桌中間向四周擺放。

(2)中餐酒席的大拼盤、大菜中的頭菜,一般要擺在桌子中間。 如用較盤,要先擺到主賓面前。湯菜如品鋪、砂鍋、暖鍋、燭盅等,一般也擺在桌子中間。散坐的主菜、高檔菜,一般也應擺在中間位置上。

(3)比較高檔的菜,有特殊風味的菜,或每上一道新菜,要先擺到主賓位置上,在上下一道菜後再順勢撤擺在其它地方,將桌上菜餚作為疊土的調整,使枱面始終保持美觀。

(4)酒席中頭菜的看面要對正主位,其它菜的看面要調向四周。散坐菜的看面要朝向顧客。

菜餚的所謂看面,就是最宜於觀賞的一面。各類菜的看面是: 整形的有頭的菜看,如烤乳豬、冷碟孔雀開屏等,其頭部為看面;而頭部被隱藏的整形菜看,如烤鴨、八寶雞、八寶鴨等,其豐滿的身子為看面;冷碟中的獨碟、雙拼或三拼,如有巷縫的,其巷縫為看面,無巷縫的,其刀面為看面;盅菜類的花紋最精細的部分為看面;有 "喜"字、"壽"字的造型菜,其字畫的'正面為看面;一般的菜看,其刀工精細、色調好看的部分為看面。

(5)各種菜餚要對稱擺放,要講究造型藝術。菜盤的擺放形狀一般是兩個菜可並排擺成橫一字形一菜一湯可擺成豎一字形,湯在前,菜在後;兩菜--湯或三個菜,可擺城品字形,湯在上,菜在下;三菜一湯可以湯為圓心,菜沿湯內邊擺成半圓形;四菜一湯,湯放中間,菜擺在四周;五菜一湯,以湯為圓心擺成梅花形;五菜以上都以湯或頭菜或大拼盤為圓心,擺成圓形。

菜餚對稱擺放的方法:要以菜餚的原材料色彩、形狀、盛具等幾個方面講究對稱。如雞可對鴨,魚可對蝦等。同形狀、同顏色的菜看也可相間對稱擺在餐枱的上下或左右位置上;一般不要並排擺在一起,擺放時注意葷素、顏色、口味的搭配和間隔,盤與盤之間距離相等。

(6)如果有的熱菜使用長盤,其盤子應橫向朝主人。

如果熱菜上整鴨、整雞、整條魚時,中國傳統的禮貌習慣是"雞不獻頭,鴨不獻掌,魚不獻脊"。即上菜時將其頭部一律向右,脯(腹)部朝主人,表示對客人的尊重。

關於"魚不獻脊"的習俗,據説來源於"魚腹藏劍"的典故。春秋戰國時,吳國的公子姬光為了除掉吳王僚,繼承王位,請來猛士專諸相助。專諸善烤魚,"嘗者皆以為美",姬光便請吳王僚來嘗專諸的烤魚。專諸在做好的魚腹中暗藏鋒利的魚腸短劍,乘進魚之機,從魚腹中抽出短劍將吳王僚刺死。而當時專諸為了取劍方便,正是將魚脊朝向吳壬僚,魚腹朝向自己的。從此,"獻魚不獻脊"説法便流傳於世。

如果熱菜上整鴨、整雞、整條魚時,中國傳統的禮貌習慣是"雞不獻頭,鴨不獻掌,魚不獻脊"。即上菜時將其頭部一律向右,脯(腹)部朝主人,表示對客人的尊重。

關於"魚不獻脊"的習俗,據説來源於"魚腹藏劍"的典故。春秋戰國時,吳國的公子姬光為了除掉吳王僚,繼承王位,請來猛士專諸相助。專諸善烤魚,"嘗者皆以為美",姬光便請吳王僚來嘗專諸的烤魚。專諸在做好的魚腹中暗藏鋒利的魚腸短劍,乘進魚之機,從魚腹中抽出短劍將吳王僚刺死。而當時專諸為了取劍方便,正是將魚脊朝向吳壬僚,魚腹朝向自己的。從此,"獻魚不獻脊"説法便流傳於世。

中餐就餐禮儀重要常識 篇11

宴會開始時,一般是主人先致祝酒辭。此時應停止談話,不可吃東西,注意傾聽。致辭完畢,主人招呼後,即可開始進餐。:

進餐時要注意舉止文雅,嘴嚼食物時,不可發出聲響;食物過熱時,可稍候再吃,切勿用嘴吹;魚刺、骨頭、菜渣等不可直接外吐,要用餐巾掩嘴,用筷子取出,或輕吐在叉匙上,放在碟中。

用餐前應先將餐巾打開鋪在腿上,用餐完畢疊好放在盤子右側,不可放在椅子上,亦不可疊得方方正正而被誤認為未使用過。餐巾只能擦嘴不能擦面、擦汗等。服務員送來的香巾是擦面的,擦畢放回原盛器內。

若遇本人不能吃或不愛吃的菜品,當服務員或主人夾菜時,不可打手勢,不可拒絕,可取少量放人盤中,井表示“謝謝,夠了”。對不合口味的萊,勿顯出難堪的表情。作為主人宴請時,席上不必説過分謙虛的話。對來華時間較長的外賓,不必説這是中國的名酒名菜。在給賓客讓菜時,要用公用餐具主動讓萊,切不可用自己的餐具讓菜。

注意牙籤的使用。正式宴會中,不宜當眾使用牙籤,更不能用手指甲剔牙縫中的食物,如果感覺有必要時,可以直接到洗手間去除掉。在餐桌上必須用牙籤時,最好以手掩口輕輕剔牙,而邊説話邊剔牙或邊吃邊剔牙都不雅觀。

中餐就餐禮儀重要常識 篇12

一.用餐

1.宴會,通常指的是以用餐為形式的社交聚會。可以分為正式宴會和非正式宴會兩種類型。

正式宴會,是一種隆重而正規的宴請。它往往是為宴請專人而精心安排的,在比較高檔的飯店,或是其他特定的地點舉行的,講究排場、氣氛的大型聚餐活動。對於到場人數、穿着打扮、席位排列、菜餚數目、音樂演奏、賓主致詞等,往往都有十分嚴謹的要求和講究。

非正式宴會,也稱為便宴,也適用於正式的人際交往,但多見於日常交往。它的形式從簡,偏重於人際交往,而不注重規模、檔次。一般來説,它只安排相關人員參加,不邀請配偶,對穿着打扮、席位排列、菜餚數目往往不作過高要求,而且也不安排音樂演奏和賓主致詞。

2.家宴,也就是在家裏舉行的宴會。相對於正式宴會而言,家宴最重要的是要製造親切、友好、自然的氣氛,使赴宴的賓主雙方輕鬆、自然、隨意,彼此增進交流,加深瞭解,促進信任,通常,家宴在禮儀上往往不作特殊要求。為了使來賓感受到主人的重視和友好,基本上要由女主人親自下廚烹飪,男主人充當服務員;或男主人下廚,女主人充當服務員,來共同招待客人,使客人產生賓至如歸的感覺。

如果要參加宴會,那麼你就需要注意,首先必須把自己打扮得整齊大方,這是對別人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還要按主人邀請的時間準時赴宴。除酒會外,一般宴會都請客人提前半小時到達。如因故在宴會開始前幾分鐘到達,不算失禮。但遲到就顯得對主人不夠尊敬,非常失禮了。

當走進主人家或宴會廳時,應首先跟主人打招呼。同時。對其他客人,不管認不認識,都要微笑點頭示意或握手問好;對長者要主動起立,讓座問安;對女賓舉止莊重,彬彬有禮。

入席時,自己的座位應聽從主人或招待人員的安排,因為有的宴會主人早就安排好了。如果座位沒定,應注意正對門口的座位是上座,背對門的座位是下座。應讓身份高者、年長者以及女士先入座,自己再找適當的座位坐下。

入座後坐姿端正,腳踏在本人座位下,不要任意伸直或兩腿不停搖晃,手肘不得靠桌沿,或將手放在鄰座椅背上。入座後,不要旁若無人,也不要眼睛直盯盤中菜餚,顯出迫不及待的樣子。可以和同席客人簡單交談。

用餐時應該正裝,不要脱外衣,更不要中途脱外衣。一般是主人示意開始後再進行。就餐的動作要文雅,夾菜動作要輕。而且要把菜先放到自己的小盤裏,然後再用筷子夾起放進嘴。送食物進嘴時,要小口進食,兩肘向外靠,不要向兩邊張開,以免碰到鄰座。不要在吃飯喝飲料、喝湯發出聲響。用餐時,如要用擺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的調味品,先向別人打個招呼再拿;如果太遠,要客氣地請人代勞。如在用餐時非得需要剔牙,要用左手或手帕遮掩,右手用牙籤輕輕剔牙。

喝酒的時候,一味地給別人勸酒、灌酒,吆五喝六,特別是給不勝酒力的人勸酒、灌酒,都是失禮的表現。

如果宴會沒有結束,但你已用好餐,不要隨意離席,要等主人和主賓餐畢先起身離席,其他客人才能依次離席。

中餐就餐禮儀重要常識 篇13

1、眾歡同樂,切忌私語

大多數酒宴賓客都較多,所以應儘量多談論一些大部分人能夠參與的'話題,得到多數人的認同。因為個人的興趣愛好、知識面不同,所以話題儘量不要太偏,避免唯我獨尊,天南海北,神侃無邊,出現跑題現象,而忽略了眾人。小貼士——派對歷險記

特別是儘量不要與人貼耳小聲私語,給別人一種神祕感,往往會產生"就你倆好"的嫉妒心理,影響喝酒的效果。

2、瞄準賓主,把握大局

大多數灑宴都有一個主題,也就是喝酒的目的。赴宴時首先應環視一下各位的神態表情,分清主次,不要單純地為了喝酒而喝酒,而失去交友的好機會,更不要讓某些譁眾取寵的酒徒攪亂東道主的意思。

3、語言得當,詼諧幽默

灑桌上可以顯示出一個人的才華、常識、修養和交際風度,有時一句詼諧幽默的語言,會給客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無形中對你產生好感。所以,應該知道什麼時候該説什麼話,語言得當,詼諧幽默很關鍵。

4、勸酒適度,切莫強求

在酒桌上往往會遇到勸酒的現象,有的人總喜歡把酒場當戰場,想方設法勸別人多喝幾杯,認為不喝到量就是不實在。

"以酒論英雄",對酒量大的人還可以,酒量小的就犯難了,有時過分地勸酒,會將原有的朋友感情完全破壞。

5、敬酒有序,主次分明

敬酒也是一門學問。一般情況下敬酒應以年齡大小、職位高低、賓主身份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慮好敬酒的順序,分明主次。好使與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聽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別人如何稱呼,這一點心中要有數,避免出現尷尬或傷感情的局面。

敬酒時一定要把握好敬酒的順序。有求於某位客人在席上時,對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場有更高身份或年長的人,則不應只對能幫你忙的人畢恭畢敬,也要先給尊者長者敬酒,不然會使大家都很難為情。

6、察言觀色,瞭解人心

要想在酒桌上得到大家的讚賞,就必須學會察言觀色。因為與人交際,就要了解人心,左右逢源,才能演好酒桌上的角色。

7、鋒芒漸射,穩坐泰山

酒席宴上要看清場合,正確估價自己的實力,不要太沖動,儘量保留一些酒力和説話的分寸,既不讓別人小看自己又不要過分地表露自身,選擇適當的機會,逐漸放射自己的鋒芒,才能穩坐泰山,不致給別人產生"就這點能力"的想法,使大家不敢低估你的實力。

中餐就餐禮儀重要常識 篇14

根據人們的飲食習慣,與其説是“請吃飯”,還不如説成“請吃菜”。所以對菜單的安排馬虎不得。它主要涉及到點菜和準備菜單兩方面的問題。

點菜時,不僅要吃飽、吃好,而且必須量力而行。如果為了講排場、裝門面,而在點菜時大點、特點,甚至亂點一通,不僅對自己沒好處,而且還會招人笑話。這時,一定要心中有數,力求做到不超支,不亂花,不鋪張浪費。可以點套餐或包桌。這樣費用固定,菜餚的檔次和數量相對固定,省事。也可以根據“個人預算”,在用餐時現場臨時點菜。這樣不但自由度較大,而且可以兼顧個人的財力和口味。

被請者在點菜時,一是告訴作東者,自己沒有特殊要求,請隨便點,這實際上正是對方歡迎的。或是認真點上一個不太貴、又不是大家忌口的菜,再請別人點。別人點的菜,無論如何都不要挑三揀四。

一頓標準的中餐大菜,不管什麼風味,上菜的次序都相同。通常,首先是冷盤,接下來是熱炒,隨後是主菜,然後上點心和湯,最後上果盤。如果上鹹點心的話,講究上鹹湯;如果上甜點心的話,就要上甜湯。不管是不是吃大菜,瞭解中餐標準的上菜次序,不僅有助於在點菜時巧作搭配,而且還可以避免因為不懂而出洋相、鬧笑話。

在宴請前,主人需要事先對菜單進行再三斟酌。在準備菜單的時候,主人要着重考慮哪些菜可以選用、哪些菜不能用。

如果時間允許,你應該等大多數客人到齊之後,將菜單供客人傳閲,並請他們來點菜。當然,作為公務宴請,你會擔心預算的問題,因此,要控制預算,你最重要的是要多做飯前功課,選擇合適檔次的請客地點是比較重要的,這樣客人也能領會你的預算。況且一般來説,如果是你來買單,客人也不太好意思點菜,都會讓你來作主。如果你的老闆也在酒席上,千萬不要因為尊重他,或是認為他應酬經驗豐富,酒席吃得多,而讓他/她來點菜,除非是他/她主動要求。否則,他會覺得不夠體面。

如果你是赴宴者,你應該知道,你不該在點菜時太過主動,而是要讓主人來點菜。如果對方盛情要求,你可以點一個不太貴、又不是大家忌口的菜。記得徵詢一下桌上人的意見,特別是問一下“有沒有哪些是不吃的?”或是“比較喜歡吃什麼?”讓大家感覺被照顧到了。點菜後,可以請示“我點了菜,不知道是否合幾位的口味 ”,“要不要再來點其它的什麼”等等。

中餐就餐禮儀重要常識 篇15

我們再來看看就餐禮儀。這裏提醒的是,不管是中餐,還是西餐,都有很多的禮儀和禁忌,在這裏,我只和你説説需要特別注意的禮儀要點和容易被你忽略的身體禁忌。

先來看看中餐。這裏,我們重點説説點菜和選菜和就餐舉止需要注意的要點:

關於中餐的點菜選菜,你要注意下面的三個細節:

首先,非常重要的宴請,不建議去從來沒有吃過的餐館。

其次,注意三個量:數量、質量和分量。

點菜時,合理的數量一般在人數的兩倍左右,不要出現單數。質量就是葷素搭配,冷熱皆有,主食湯羹兼備,讓客人吃的滿足、開心。分量就是根據感情、交情和吃飯的目的點合適的菜。

不在特別重要的場合,點過於家常的特價菜;也不知隨意場合,點鮑魚龍蝦等讓人有心理負擔的高端菜。

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吐槽菜品,經常去吃的餐館,老闆主動打折、贈送果盤是面子,但換作你當桌要求就會顯得失禮。也不要在餐桌上跟服務人員核對數量、價格和發票信息。

中餐就餐禮儀重要常識 篇16

朋友一起吃飯時,不可只顧自己吃飽。若與別人一起吃飯,就要檢查手的清潔。不要用手搓飯糰,不要把多餘的飯放進鍋中,不要喝得滿嘴淋漓,不要吃得嘖嘖作聲,不要啃骨頭,不要把咬過的魚肉又放回盤碗裏,不要把肉骨頭扔給狗。不要專據食物,也不要簸揚着的熱飯,吃黍蒸的飯用手而不用箸,不可以大口囫圇的喝湯,也不要當着主人的面調和菜湯。不要當眾剔牙齒,也不要喝醃漬的肉醬。如果有客人在調和菜湯,主人就要道歉,説是備辦的食物不夠。濕軟的肉可以用牙齒咬斷,乾肉就得用手分食。吃炙肉不要撮作一把來嚼。吃飯完畢,客人應起身向前收拾桌上盛着醃漬物的碟子交給旁邊伺候的主人,主人跟着起身,請客人不要勞動,然後,客人再坐下。

進餐時何時打開餐巾 使用餐巾的禮儀

1、點完餐後再打開餐巾是為了在用餐時防止衣服弄髒而準備的。各餐廳多少有些許不同,但大部分都是以沒有摺痕、皺褶的折法放置於桌上。

在餐廳,通常是在點完料理後才將餐巾打開。在決定餐點之前,只點了開胃酒,由於沒有必要擔心會滴到衣服上,所以一開始就將餐巾打開是違反餐桌禮儀的。

對摺後放置於膝上。將餐巾打開後對摺,並將開口朝處置於膝上。對摺的目的在於防止錯拉到餐巾,而開口朝外則是方便拿起擦拭嘴巴。

但是對於經常會將胸前衣服弄髒的人,也可以將一整條餐巾張開夾在衣服上。主要以不弄髒衣服為第一考慮因素。

2、一邊將內側捲入使用餐巾除了用來擦拭嘴巴、手、手指以外,也可以在吐出魚骨頭或水果的種子時,利用餐巾檫拭嘴脣,使用範圍可説是相當廣泛。

擦拭嘴巴時,拿起餐巾的末端順着嘴脣輕輕壓一下,弄髒的部分為了不讓人看見,可往內側捲起。

將魚骨頭或水果的種子吐出時,可利用餐巾遮住嘴後,用手指拿出來或吐在叉子上後再放在餐盤上。也可以直接吐在餐巾內,再將餐巾向內側析起。通常服務生會注意到並換上一條新的餐巾。

3、餐巾是可以弄髒的如不想將餐巾弄髒。而取出自己的手帕或面紙使用。是違反用餐禮儀的。用餐時切記餐巾是可以弄髒的。

不過,用來擦汗或是擦鼻涕,或是將口紅整個印在餐巾上等都是不對的。塗了口紅的人應在用餐前以面紙輕壓,而非將口紅印在餐巾上。

4、輕輕地折起放好。暫時要離開座位時,輕輕地將餐巾摺好,很自然地放在餐桌上或是椅子上。千萬不要把餐巾掛在椅背運或是揉成一團放在桌子上。吃完甜點後,就可以將餐巾拿掉了。 輕輕地摺好放在桌子上就可以離席了。

中餐禮儀:坐位的次序如何排列

中華飲食源遠流長。在這自古為禮儀之邦,講究民以食為天的國度裏,飲食禮儀自然成為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

中國的飲宴禮儀號稱始於周公,千百年的演進,終於形成今天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飲食進餐禮儀,是古代飲食禮制的繼承和發展。

飲食禮儀因宴席的性質、目的而不同;不同的地區,也是千差萬別。古代的飲食禮儀是按階層劃分:宮廷,官府,行幫,民間等。而現代飲食禮儀則簡化為:主人(東道),客人了。

作為客人,赴宴講究儀容,根據關係親疏決定是否攜帶小禮品或好酒。赴宴守時守約。抵達後,先根據認識與否自報家門,或由東道進行引見介紹,聽從東道安排,然後入座:這個排座次,是整個中國飲食禮儀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從古到今,因為桌具的演進,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應變化。總的來講,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家宴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

巡酒時自首席按順序一路敬下。若是圓桌,則正對大門的為主客,左手邊依次為2、4、6右手邊依次為3、5、7直至匯合。

若為八仙桌,如果有正對大門的座位,則正對大門一側的右位為主客。如果不正對大門,則面東的一側右席為首席。然後首席的左手邊坐開去為2、4、6、8,右手邊為3、5、7。

如果為大宴,桌與桌間的排列講究首席居前居中,左邊依次2、4、6席,右邊為3、5、7席,根據主客身份、地位,親疏分坐。

女士用餐禮儀八個不

用餐時經常會遇到食物塞進牙縫、不小心掉下刀叉,甚至在菜餚中見到異物等既普遍又尷尬的情況。倘若處理不當便會予人沒有禮貌的感覺,更糟糕的會影響別人的食慾。要化險為夷,處理得體,便應留意用餐禮儀的八個不。

1.不宜塗過濃的香水,以免香水味蓋過菜餚味道。

2.女士出席隆重晚宴時避免戴帽子及穿高筒靴。

3.刀叉、餐巾掉在地上時別隨便趴到桌下撿回,應請服務員另外補給。

4.食物屑塞進牙縫時,別一股腦兒用牙籤把它弄出,應喝點水,試試情況能否改善。若不果,便該到洗手間處理一下。

5.菜餚中有異物時,切勿花容失色地告知鄰座的人,以免影響別人的食慾。應保持鎮定,趕緊用餐巾把它挑出來並棄之。

6.切忌在妙語連珠的時候不自覺地揮舞刀叉。

7.不應在用餐時吐東西,如遇太辣或太燙之食物,可趕快喝下冰水作調適,實在吃不下時便到洗手間處理。

8.女士用餐前應先將口紅擦掉,以免在杯或餐具上留下脣印,予人不潔之感。

高級交際飲食禮儀:中餐宴席上的禮儀

中餐宴席進餐伊始,服務員送上的第一道濕毛巾是擦手的,不要用它去擦臉。上龍蝦、雞、水果時,會送上一隻小小水孟,其中飄着擰檬片或玫瑰花瓣,它不是飲料,而是洗手用的。洗手時,可兩手輪流沾濕指頭,輕輕涮洗,然後用小毛巾擦乾。

用餐時要注意文明禮貌。對外賓不要反覆勸菜,可向對方介紹中國菜的特點,吃不吃由他。有人喜歡向他人勸菜,甚至為對方夾菜。外賓沒這個習慣,你要是一再客氣,沒準人家會反感:説過不吃了,你非逼我幹什麼?依此類推,參加外賓舉行的宴會,也不要指望主人會反覆給你讓菜。你要是等別人給自己佈菜,那就只好俄肚子。

客人入席後,不要立即動手取食。而應待主人打招呼,由主人舉杯示意開始時,客人才能開始;客人不能搶在主人前面。夾菜要文明,應等菜餚轉到自已面前時,再動筷子,不要搶在鄰座前面,一次夾菜也不宜過多。要細嚼慢嚥,這不僅有利於消化,也是餐桌上的禮儀要求。決不能大塊往嘴裏塞,狼吞虎嚥,這樣會給人留下貪婪的印象。不要挑食,不要只盯住自己喜歡的萊吃,或者急忙把喜歡的菜堆在自己的盤子裏。用餐的動作要文雅,夾萊時不要碰到鄰座,不要把盤裏的菜撥到桌上,不要把湯潑翻。不要發出不必要的聲音,如喝湯時咕嚕咕嚕,吃菜時嘴裏叭叭作響,這都是粗俗的表現。不要一邊吃東西,一邊和人聊天。嘴裏的骨頭和魚刺不要吐在桌子上,可用餐巾掩口,用筷子取出來放在碟子裏。掉在桌子上的菜,不要再吃。進餐過程中不要玩弄碗筷,或用筷子直向別人。不要用手去嘴裏亂摳。用牙籤剔牙時,應用手或餐巾掩住嘴。不要讓餐具發出任何聲響。

用餐結束後,可以用餐巾、餐巾紙或服務員送來的小毛巾擦擦嘴,但不宜擦頭頸或胸脯;餐後不要不加控制地打飽嗝或噯氣;在主人還沒示意結束時,客人不能先離席。

使用筷子的禮儀

吃飯的時候,小孩往往會被告誡不許用筷子敲打碗盆。尤其是家裏請客吃飯時,更不能用筷子胡亂地敲打碗盆。這究竟是為什麼?一種經常的説法是這種規矩是和乞討的忌諱有關的。

因為只有乞丐討食時才會用筷子敲打碗盆。一説與古代蠱毒傳説有關。相傳蠱是一種人工培養的毒蟲,人將百蟲放進壇裏,經過多年後打開看時,必定有一個蟲子把其它的蟲子都吃光,這個勝利者就叫蠱。

用蠱的粉末放在食物裏毒害他人時,就要在下毒時邊唸咒語邊敲打碗盆,以便使蠱起作用。所以,用筷子敲打碗盆就犯忌諱。

筷子是中餐中最主要的進餐用具。握筷姿勢應規範,時餐需要使用其他餐具時,應先將筷子放下。

筷子一定要放在筷子架上,不能放在杯子或盤子上,還則容易碰掉。如果不小心把筷子碰掉在地上,可請服務員換一雙。在用餐過程中,已經舉起筷子,但不知道該吃哪道菜,這時不可將筷子在各碟菜中來回移動或在空中游弋。不要用筷子叉取食物放進嘴裏,或用舌頭舔食筷子上的附着物,更不要用筷子去推動碗、盤和杯子。有事暫時離席,不能把筷子插在碗裏,應把它輕放在筷子架上。

在席間説話的時候,不要把筷子當道具,隨意亂舞;或是用筷子敲打碗碟桌面,用筷子指點他人。每次用完筷子要輕輕地放下,儘量不要發出響聲。

進餐時手提包的擺放禮儀

在歐美,女士入座後,通常會直接把手提包放在腳邊的地板上。由於她們對手提包的處理是如此,所以,把手提包放置桌上,對他們來説,彷彿把腳丫子擱在桌上般的感覺。

因此,除了夾在腑下的小皮包外,其他手提包不能放在餐桌上。

那麼,手提包應該放在那裏呢?可能有很多人不習慣把手提包放在地板上,這時,你可以把手提包放在背後和椅子之間或大腿上(餐巾下)。

若是鄰座沒有人,也可以放置在椅子上,或掛在皮包架上。

吃麪條也有禮節麪條的正統吃法

吃麪或條狀的麪食,最方便的方式是用筷子,但動作要輕,防止面帶着湯亂濺。吃細長的麪條時,假如你是堅持正統吃法的人,就會用筷子卷繞麪條,不宜太多,約只卷四五條。卷繞時要慢,讓所有的麪條結實地卷繞在筷子上,然後就可以將它送人嘴巴。

第一次嘗試這種吃麪方式時,可能會有很多面條從筷子上滑下,卷繞時也可能會溜失不少麪條。有時即使是個中高手也難免會失誤,而必須費勁將滑溜而出的麪條吸入口中,因而發出嘶嘶的響聲。不過,任何事情都一樣,熟能生巧。

養成良好的餐桌禮儀習慣

良好的餐桌禮儀習慣,應當從小培養。下列幾點,是為人父母者應該和兒女互相溝通的事項:

1、在餐桌上保持良好的坐姿。告訴你的孩子:你坐在餐桌上的時候,身體保持挺直,兩腳齊放在地板上,儀態看起來很不錯。當然,這並不是要求他在餐桌上必須像軍校的學生一般,坐得像槍桿一樣筆直,不過也不可能像布娃娃一樣,彎腰駝背地癱在座位上。

2、暫停用餐時,雙手如何擺放可以有多種選擇。你可能喜歡把雙手放在桌面上,以手腕底部抵住桌子邊緣;或者你可能喜歡把手放在桌面下的膝蓋上。雙手保持靜止不動,在同桌的人看來,可能比用手去撥弄盤中的食物,或玩弄頭髮要好得多了!

3、吃東西時手肘不要壓在桌面。在上菜空檔,把一隻手或兩隻手的手肘撐在桌面上,並無傷大雅,因為這是正在熱烈與人交談的人自然而然會擺出來的姿勢。不過,吃東西時,手肘最好還是要離開桌面。

敬茶時只沏八分滿

我國曆來就有客來敬茶的民俗。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茶已被奉為禮品與貢品。到兩晉、南北朝時,客來敬茶已經成為人際交往的社交禮儀。顏真卿《春夜啜茶聯句》中有泛花邀坐客,代飲引清言。唐代劉貞亮讚美茶有十德,認為飲茶除了可健身外,還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當今社會,客來敬茶更成為人們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往來禮儀。俗話説:酒滿茶半。奉茶時應注意:茶不要太滿,以八分滿為宜。水温不宜太燙,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燙傷。有兩位以上的訪客時,用茶盤端出的茶色要均勻,並要左手捧着茶盤底部,右手扶着茶盤的邊緣,如有茶點心,應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應擺在點心右邊。上茶時應以右手端茶,從客人的右方奉上,並面帶微笑,眼睛注視對方。

以咖啡或紅茶待客時,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邊,此外要替每位客人準備一包砂糖和奶精,將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喝茶的環境應該靜謐、幽雅、潔淨、舒適,讓人有隨遇而安的感覺。選茶也要因人而異,如北方人喜歡飲香味茶,江浙人喜歡飲清芬的綠茶,閩粵人則喜歡釅鬱的烏龍茶、普洱茶等。茶具可以用精美獨特的,也可以用簡單質樸的。

當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禮還禮,雙手接過,點頭致謝。品茶時,講究小口品飲,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於意會而不可言傳。另外,可適當稱讚主人茶好。壺中茶葉可反覆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茶飲盡,主人可為其續茶,客人散去後,方可收茶。琛甌洗塵

沏茶是家庭禮儀中待客的一種日常禮節,也是社會交往的一項內容,不僅是對客人、朋友的尊重,也能體現自己的修養。

中餐就餐禮儀重要常識 篇17

宴會開始時,一般是主人先致祝酒辭。此時應停止談話,不可吃東西,注意傾聽。致辭完畢,主人招呼後,即可開始進餐。:

進餐時要注意舉止文雅,嘴嚼食物時,不可發出聲響;食物過熱時,可稍候再吃,切勿用嘴吹;魚刺、骨頭、菜渣等不可直接外吐,要用餐巾掩嘴,用筷子取出,或輕吐在叉匙上,放在碟中。

用餐前應先將餐巾打開鋪在腿上,用餐完畢疊好放在盤子右側,不可放在椅子上,亦不可疊得方方正正而被誤認為未使用過。餐巾只能擦嘴不能擦面、擦汗等。餐務員送來的香巾是擦面的,擦畢放回原盛器內。

若遇本人不能吃或不愛吃的菜品,當餐務員或主人夾菜時,不可打手勢,不可拒絕,可取少量放人盤中,井表示“謝謝,夠了”。對不合口味的萊,勿顯出難堪的表情。作為主人宴請時,席上不必説過分謙虛的話。對來華時間較長的外賓,不必説這是中國的名酒名菜。在給賓客讓菜時,要用公用餐具主動讓萊,切不可用自己的餐具讓菜。

注意牙籤的使用。正式宴會中,不宜當眾使用牙籤,更不能用手指甲剔牙縫中的食物,如果感覺有必要時,可以直接到洗手間去除掉。在餐桌上必須用牙籤時,最好以手掩口輕輕剔牙,而邊説話邊剔牙或邊吃邊剔牙都不雅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