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主要內容簡介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散文集,收錄魯迅於1920xx年創作的10篇回憶性散文,1920xx年由北京未名社初版,現編入《魯迅全集》第2卷。今天本站小編就來告訴你朝花夕拾主要內容簡介,歡迎閲讀。

朝花夕拾主要內容簡介
朝花夕拾主要內容簡介

《狗•貓•鼠》——在這篇文章裏,魯迅先生清算貓的罪行:第一,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盡情玩弄夠了,才吃下去;第二,它與獅虎同族,卻天生一副媚態;第三,它老在配合時嗥叫,令人心煩;第四,它吃了我小時候心愛的一隻小隱鼠。雖然後來證實並非貓所害,但我對貓是不會產生好感的,何況它後來確實吃了小兔子!這篇文章取了“貓”這樣一個類型,尖鋭而又形象地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

《阿長與〈山海經〉》——阿長是魯迅小時候的保姆。記述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善良、樸實而又迷信、嘮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的性格;對她尋購贈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之情,充滿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懷念

《二十四孝圖》——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配有圖畫,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魯迅先生從自己小時閲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入手,重點描寫了在閲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

揭示了中國兒童可憐《五猖會》——五猖會是一個迎神賽會,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個節日。記述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和被父親強迫背誦《鑑略》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無常》——無常是個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時候,看到母親哭死去的兒子那麼悲傷,決定放兒子“還陽半刻”,結果被頂頭上司閻羅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憶無常的時候,時不時加進幾句對現實所謂正人君子的諷刺,虛幻的無常給予當時魯迅寂寞悲涼的心些許的安慰。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櫥教育的尖鋭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

《父親的病》——父親被庸醫治死,一直是埋在魯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點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鎖記》——魯迅在這篇文章裏主要回憶了自己離開紹興去南京求學的過程。作品描述了當時的江南水師學堂和礦務鐵路學堂的種種弊端和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派辦學的“烏煙瘴氣”。作者記述了最初接觸進化論的興奮心情和不顧老輩反對,如飢如渴地閲讀《天演論》的情景,表現出探求真理的強烈慾望。

《藤野先生》——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敍述在仙台醫專受日本學生歧視、侮辱和決定棄醫從文的經過。作者突出地記述了日本老師藤野先生的嚴謹、正直、熱誠、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情的懷念。

《範愛農》——追敍作者在日留學時和回國後與範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範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朝花夕拾的人物介紹

阿長出自《阿長與山海經》

阿長是魯迅兒時的保姆,她睡相不好、喜歡切切察察,而且還踩踏死魯迅喜愛的隱鼠,這些都使魯迅對她感到厭煩,但是當她真誠善良的一面表現出來時,如送給魯迅心心念唸的《山海經》,魯迅不禁心生敬意和感激。阿長是封建社會下一個典型的農村勞動婦女,她粗壯耐勞,真誠善良。

父親出自《五猖會》

在《五猖會》中,魯迅塑造的“父親”形象似乎不近人情,與現實有些出入,主要是為表達主題而設置。父親利用孩子愛玩的天性強迫孩子背書,使孩子深受打擊,留下心理陰影,從而揭示了封建家長制對於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藤野先生出自《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魯迅留學日本期間極為尊敬的一位良師。他不修邊幅,但治學嚴謹。他正直熱忱,熱心地關注魯迅的學習,與當時日本學生對中國留學生的鄙視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這些高尚的品質一直激勵着魯迅勇往直前。

範愛農出自《範愛農》

範愛農是當時社會充滿愛國情懷的一羣小知識分子的形象代表,他們的命運起伏與時代的發展緊密相連,經歷了對黑暗的不滿、對革命的期待以及對革命的失望的心路歷程,社會的迫害、生活的窘迫又將他們逼入絕境。

朝花夕拾的作品評價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院長孫鬱:《朝花夕拾》在文體上別有創意,小説筆法與隨筆韻致交融在一起,行文別是一番境地 。

清華新聞學院院長柳斌杰:《朝花夕拾》集中部分散文較多地繼承了傳統散文的特點,寫人記事均於平淡質樸的筆墨間藴藉着深邃的思想,而且在對舊日情懷的回顧時,還常常發表議論,抒發對現狀的某些不滿之情。作者每每把回憶往事與抨擊時弊結合起來,筆鋒犀利,體現了魯迅一貫的戰鬥風格 。

首都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王景山:它(《朝花夕拾》)不是小説,卻細緻入微地刻畫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它不是傳記,卻提供了魯迅早年的一大批鮮為人知的傳記材料;它不是歷史書,卻使人從中看到了近代中國歷史的若干重要而生動形象的側面;它當然更不是民俗學著作,但它卻涉及並記敍了那麼多的城鄉風習 。

北京大學語文研究所所長温儒敏:在愛與死的反顧裏,既瀰漫着慈愛的精神與情調,顯露了魯迅心靈世界最為柔和的一面,又內藴着深沉而深刻的悲愴,這形成了《朝花夕拾》的特殊韻味。

中國魯迅學會理事錢理羣:《朝花夕拾》是魯迅在民間話語空間的閒聊者的形象。

現代作家周作人:魯迅的一卷《朝花夕拾》,真是古今少有的書,翻開來看時覺得驚喜,因為得未曾有,及至看完了。又不禁悵然,可惜這太少了。

現代作家鍾敬文:在這些散文裏,能夠明顯看到他清醒的理智,感覺到戰鬥的光芒。現代文學史家王瑤:《朝花夕拾》雖然是散文,但它追憶“往事”,卻不忘現實,絲毫沒有減少其昂揚鬥志,同樣是魯迅用來抨擊社會黑暗勢力的工具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