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正入黨動機解析

一、端正入黨動機,必須首先要信仰馬克思主義,牢固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

端正入黨動機解析

入黨是一個嚴肅的政治問題,標誌着一個人樹立了什麼樣的世界觀,理想和信念定位在哪裏,是一個人政治生命的真正起點。

工作好,功課好,並非共產黨的專利,共產黨員除此之外還必須是“特殊材料”和具有共產主義信仰,這是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所決定的。共產黨人無意把自己的信仰,對世界的認識和把握強加於人,但對要求入黨的同志來説,要相信真理和正義的力量,相信真理和正義終將戰勝謬誤和邪惡。並且要把信仰馬克思主義提高到,不僅是為了解釋世界和解除個人的苦痛以及自我的完善,更是為了改造世界,立志為階級的解放和人類的解放奮鬥的高度。

在上一個世紀末,馬克思被西方媒體評選為千年風雲人物,併名列榜首,路透社在報道結果時説“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和《資本論》對過去一個多世紀全球的政治和經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其實無需西方媒體來佐證,我們講馬克思主義是迄今為止關於人類歷史發展規律最科學最嚴整最有生命力的思想理論體系,幾千年來,為了追求自由和幸福,反抗壓迫的奴役,人民羣眾進行着前仆後繼的鬥爭,有力地推動了歷史的前進。但是在馬克思主義誕生之前,所有這些鬥爭,包括反抗自然壓迫、階級壓迫、宗教壓迫、各族壓迫、性別壓迫、分工壓迫的鬥爭等等,基本上是在黑暗中摸索。

只有馬克思主義第一次發現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馬克思主義的存在決定意識,物質生產決定精神生產、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推動社會前進。特別是馬克思主義關於資本主義生產剩餘價值的理論徹底弄清了勞動和資本的關係,提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規律,給人們以明亮的陽光照耀。馬克思主義對於社會發展和人類終極命運的思考和追索,是人類文明的最寶貴財富。

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由於受西方自由化思潮的影響,確實有人提出了馬克思主義是不是過時了的問題,我們的回答是否定的。但有這樣的思潮也並不奇怪,因為一種新的思想,一種新的世界觀的誕生和發展,必然遭到舊勢力、舊思想的激烈反對,新舊思想的鬥爭隨之而展開。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的首頁就寫道:“一個幽靈,一個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遊蕩,為了對這個幽靈進行神聖的圍剿,舊歐洲的一切勢力,教皇和沙皇,法國的激進派和德國的警察,都聯合起來了,對共產主義進行圍追堵截。”但是真理是堵不住圍不住的,她傳到了俄國,俄國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傳到了中國,中國革命取得了勝利,在革命的實踐中創立了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以鄧小平、xx同志為代表的中共第二和第三代領導集體回答了社會主義取得勝利後如何鞏固和發展的問題,這就是鄧小平理論和xx“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

學生朋友選擇加入共產黨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就是實現共產主義的理想和信念,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

二、端正入黨動機,就是要刻苦學習馬克思主義和宣傳馬克思主義

黨的利益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共產黨員必須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於一切的位置。

xx同志説“全黨必須重新進行一次學習,其根本是要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要努力把馬列主義的普遍原則同我國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我們只有學習馬克思主義,才能瞭解馬克思主義,只有通過學習領悟到了馬克思主義的真諦,才能自覺自願地信仰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是將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徹底的唯物主義、無產階級的黨性原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融為一體的崇高信仰。有真理,有正義,有科學,有人格;符合客觀規律和人類良知,馬克思主義能夠給人以睿智和堅毅,高尚和文明。

三、端正入黨動機,就要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處於低潮的今天,仍堅信社會主義必然戰勝資本主義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進入20世紀90年代,發生了舉世矚目的大事,具有90多年戰鬥歷史,執政70多年的蘇共失敗,蘇聯解體,“蘇聯”作為一個政治實體從地球上消逝。蘇共曾領導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戰勝了國內外敵對勢力的夾攻、圍攻,特別是取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同時,在社會主義建設方面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使一個經濟落後的俄國一躍成為與美國平起平坐的超級大國,顯示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如此強大的蘇聯,竟然如此急劇地走向毀滅,確實不能不令人震驚,兼之,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又發生了劇變,人們,包括友好的,敵對的,自然地聯想到中國會怎麼樣,不少人擔心,許多人堅信中國社會主義的光明前途,當然也有一些人認為“蘇聯的今天,就是中國的明天”。然而中國共產黨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實際相的新的結合,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獲得了偉大的成就。

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過程中鬥爭是十十分激烈的,弄不好會出現資本主義復辟,這是歷史的總結。自從階級社會產生以來,一種社會制度代替另一種社會制度的過程中都充滿着激烈的反覆的鬥爭,封建制度代替奴隸制度是如此,資本主義代替封建主義也是如此。例如16世紀至17世紀初,英國的資本主義廣泛深入地發展起來。但斯圖亞特王朝實行封建專制統治,嚴重損害當時新興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利益。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開始革命,出生於新貴族的克倫威爾率領代表資產階級的議會軍與代表地主階級的王軍作戰,經過反覆鬥爭,議會軍戰勝了王軍,1649年當時英國地主階級的總代表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斷頭台。但事隔近11年的1660地主階級又打了回來,斯圖亞特王朝復辟……象英國、法國這些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地主階級與資產階級的鬥爭,反反覆覆,經歷了七八十年的時間。然而資本主義代替封建主義,是一種剝削制度代替另一種剝削制度,再加上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已經在封建主義末期的母體中日漸成熟,而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無剝削制度代替剝削制度,鬥爭就會更激烈,有此反覆是正常的。鄧小平講有些國家出現復辟是暫時的,不可避免的,是符合規律的,把這種暫時性提高到了規律的高度。我國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所以付出的努力會更大,鬥爭也會更激烈。但我們要堅信社會主義經過長期鬥爭必然戰勝資本主義。

四、端正入黨動機,就是要擁護黨的方針政策,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生產力水平低,人口素質不高、資源貧乏是我國的基本國情。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現階段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實際結合在一起,創立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並在這個理論的指引下形成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這就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基本路線集中反映了黨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的事業能夠經受風險考驗,順利達到目標的最可靠的保證。顯然,對要求入黨的每一個大學生朋友來講,要力爭做貫徹黨的方針政策的先鋒,捍衞黨的基本路線的模範。

黨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全面發展的理論。對黨的基本路線要進行全面的理解,不能簡單地概括為“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這幾年,我們一手重,一手輕,這當中有很嚴重的教訓。黨的基本路線談的是團結全體人民搞經濟建設,方法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最終目標是建設社會主義的經濟、社會主義的政治、社會主義的文化。不發展經濟,人民吃什麼,落後就要捱打,所以鄧小平同志講“要扭住經濟建設不放鬆。”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問題的另一方面是,如果經濟上去了,人民富裕了,但貪污腐化嚴重,盜賊四起,我們在世界上仍然站不住腳。所以鄧小平同志又指出“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嚴格地説經濟建設是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常識問題,沒有一個政治家會忘掉這一點,我黨為什麼要搞民主革命,就是為了發展生產力。延安時期,是以革命、奪取政權為中心,就在那個年代,毛澤東同志還發起了大生產運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的七屆三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在理論上已經完成了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他説我們就要進城了,城裏的工作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並告誡全黨不能離開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亂碰亂闖。剛解放的前三年,在一邊抗美援朝,一邊鎮壓土匪xx的情況下,解決了就業,穩定了物價。1956年黨的八大上,黨分析了社會的主要矛盾,指出“人民不斷上漲的物質需求和落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是現今的社會主要矛盾。”但是56年以後,由於黨和毛澤東同志對形勢的判斷出現失誤,影響了我國的經濟建設。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撥亂反正,回到了正確的路線方針上來。但在改革開放的20多年中對黨的基本路線也不是一直堅持的,有時也動搖。

五、端正入黨動機,就必須用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品格來支持和參與黨在新時期的改革實踐

黨正帶領全國人民進行史無前例的改革實踐,以改革求生存,以改革求發展。然而改革並非易如反掌,改革有困難有風險,改革是解決社會深層次的矛盾,經濟改革是經濟制度和經濟利益的調整,政治體制改革是權力的調整,是兩個最敏感複雜的問題,是神經未梢,捅到哪裏跳到哪裏。過去我們是平均主義的利益格局,干與不幹一個樣,幹多幹少一個樣,養懶漢的體制。改革要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民先富起來,這必然出現貧富差別,有差別就有矛盾,差別過大就會造成動盪。既要打破平均主義,又要防止兩極分化,我黨是兩條線作戰。

縱觀人類發展史,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階級,進入一定時期,必須要改革,這是發展的一般規律,並非特殊規律。人類歷史的發祥地在東方的中國、印度、埃及及兩河流域,中世紀之後,西方實行了資本主義改革,後來居上。馬克思對資本主義進行了高度評價,説資本主義的100年創造的財富,相當於人類歷史創造財富的總和。而同期我國正處明清交替,所謂“康乾盛世”,關起門來稱大王。當時資本主義還來不及伸手到東方擴張,後來西方列強連續來了,一會兒八國聯軍進北京,一會兒火燒圓明園,連中國皇帝都被攆得到處跑。日本搞明治維新,我們搞戊戌變法,日本明治維新成功,成了列強,我們戊戌變法失敗,衰敗下去了,一個成功一個失敗,相差甚大。西方建設資本主義,生產力得到了大發展,但矛盾也十分突出,國內矛盾民族矛盾時有發生,國家之爭的矛盾挑起了兩次世界大戰,特別是1929-1933年間席捲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震動了整個資本主義體系,使資本主義世界遭受了達2500億美元的損失,工業生產下降了40%,大批失業大軍走向街頭,把資本主義搞得狼狽不堪。為此資本主義反省改革,1933年3月剛宣誓就職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實行名為“新政”的改革,實際上是借鑑了蘇聯計劃經濟和高福利的有益經驗,是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學習的典型例子,使改革取得了成功。

同樣,社會主義在建設和發展進程中也面臨着改革,這種改革不是對社會主義的否定,而是對社會主義的鞏固、完善和發展。縱觀社會主義的改革,有三種模式:一種是壓根不改的,叫紋絲不動的,像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結果失敗。另一種是蘇聯和東歐一些國家,提出了改革的要求,甚至是捷徑式的改革,偏離了社會主義方向,共產黨垮台了。他們急於從計劃向市場過渡,蘇聯提出了沙塔林500天計劃,企圖用500天完成改革的任務,為了推進速度,不惜採用休克療法,嚴重違背了經濟建設規律,據統計通貨膨脹率時竟達6000%,盧布近似廢紙。前蘇聯等國家就經濟體制來説搞了私有化,“私”即徹頭徹尾地否定了社會主義,結果導致了共產黨下台,資本主義復辟;導致了天下大亂,國家分裂。以上説明不改革和偏離社會主義方向的改革都將死路一條。改革的活路在哪裏呢?我黨進行改革,基本獲得了成功,國力得到大提升,在當今世界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我國經濟仍保持8%左右的高增長。我們的經驗是,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指導改革實踐,大膽改革的同時又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但我們的改革遠沒有結束,前進的道路上充滿着挑戰和困難,我黨領導的中華民族的改革事業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因為改革的成敗緊繫黨的興衰中華民族的興衰,這就是全部問題的關鍵所在。

六、端正入黨動機,就要自覺地用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來嚴格要求自己

xx同志的“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所以,端正入黨動機,就要自覺地用“三個代表”的思想來嚴格要求自己,深刻地認識和牢牢地把握這“三個代表”,用以指導自己的思想和行動,為黨操心,為國分憂。

我黨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十分重視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進性,特別是每當革命和建設的重大關頭,總是不斷結合發展的實際,強調黨員的黨性鍛鍊和黨性修養。井崗山時期,共產黨就要求全體指戰員自覺堅持:第一,行動聽指揮;第二,不拿工人農民一點東西;第三,打土豪要歸公的三大紀律,並注意:一,上門板;二,捆鋪草;三,説話和氣;四,買賣公平;五,借東西要還;六,損壞東西要賠。就這樣黨自建立起就要求全體成員處處為老百姓着想,腳踏實地,從自我做起,從“上門板,捆鋪草”這樣的點滴小事做起。歷史經驗證明,我黨之所以能克服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正是共產黨員的模範作用,為人民服務的品格,贏得了人民的廣泛讚譽和支持。“軍民魚水一家人,試看天下誰能敵。”

今天,黨和國家進入了一個重大的歷史轉折關頭,我們特別需要一大批具有堅強黨性,有高度責任感,有強烈事業心,能夠帶領羣眾克服困難,大膽開拓,努力進取,實踐“三個代表”,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的共產黨員。然而,隨着人們生活方式的多樣化,就業形式的多樣化,黨員隊伍中出現的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是以往所難碰到的:有的黨員理想信念動搖,精神空虛,喪失前進的信心的動力,甚至參加邪教組織,熱衷於封建迷信活動;有的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觀念淡薄,追逐名得,以權謀私,嚴重脱離羣眾;有的組織觀念渙散,置黨紀國法於不顧,甚至喪失警惕性,是非不分;有的忘記了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忘記了共產黨員的光榮職責,把自己混同於一般老百姓;有的黨員幹部甚至橫行鄉里欺壓百姓。像瀋陽市的原市長慕綏新、副市長馬向東、江蘇原建設廳廳長的徐其耀之流,貪污受賄、奢糜荒淫,這些人何謂共產黨員,他們將靈與肉剝離,進行着動物層次上的交換,他們沒有了起碼的人格和尊嚴,所作所為代表着沒落和毀滅。然而問題的危害性在於,這些人口口聲聲説自己代表黨組織和國家行事,把自己標榜為開拓進取的“公僕”形象,給社會留下了難以抹去的陰影,嚴重降低了黨在人民羣眾中的威信。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我們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業績,但決不能有半點驕傲。“治病與養病無異也。病人覺愈,彌須將護,若有觸犯,必至殞命。治國亦然,天下稍安,尤須兢慎,若便驕逸,至喪敗。”貞觀十一年,魏徵上書太宗曰“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太宗説道“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若安天下,必須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亂者。”1945年黃炎培同幾位民主人士訪問延安,談到治國方略,他向毛澤東主席説,希望中共諸君找到一條新路,跳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週期率。毛澤東同志答道:“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週期率。”毛澤東主席心中的法寶就是民主集中制和為人民服務。為防微杜漸,毛澤東同志要求黨員特別是黨的高級幹部學習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以史為鑑。

今天有人大肆宣揚個人主義,鼓吹個人利益的化。然而我國的現實是貧窮落後的,人民期待我們建設好社會主義,使大家真正過上幸福、安祥、自由的好日子。為了共產主義的美好事業成千上萬的志同道合者自覺地來了,他們是為了信仰而來,他們為此默默地奉獻着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做到了理論和實踐的統一。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資本家出身,他們完全能在萊茵河畔幸福地生活。但為了《資本論》,恩格斯被迫到工廠做工,馬克思傾家蕩產,燕妮作身貴族小姐卻跟着馬克思貧窮一生。毛澤東、鄧小平都不是貧窮人家。我們的事業不是一句空話,要靠我們付出代價,這是一種抉擇,甚至是一種生死抉擇。我們必須客觀地理解現實,要多思考人的生存意義,*受左的路線影響,扼殺個人利益,把個人變成了政治符號,現在肯定人的生存價值,但人絕不是錢袋子,有的人在市場經濟面前迷失了人生的航向,這樣會忘黨忘國。

法國文學家薩特説極端個人主義是地獄,這是在當代資本主義價值座標下發出的批判,他拒絕領取諾貝爾文學獎,他説不要這種沾着資產階級骯髒的臭錢。作為共產黨人應該有更高的境界,我們不能向黨提過分的要求,積極要求進步的大學生朋友是事業的未來,要把所學的知識用於建設祖國的事業,人才是重金不能收買的,錢也買不到多少有真才實學的人。解放初祖國滿目瘡痍,但許多的科學家放棄了國外優厚的待遇毅然決然地回到了祖國,有的是冒着生命危險回來的,他們在艱苦條件下創造了許多科學奇蹟,他們留下的創業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他們的人格魅力與日月同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