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管理系專業韶關實習報告(優秀實習報告模版)大綱

旅遊管理系專業韶關實習報告(優秀實習報告模版)

旅遊管理系專業韶關實習報告(優秀實習報告模版)大綱

實習內容:

第一站—南華寺

南華寺座落於韶關市區東南22公里的曹溪之畔,這裏依山面水,峯巒奇秀,南華寺是中國佛教名寺之一,是禪宗六祖慧能宏揚“南宗禪法”的發源地,始建於南北朝梁武帝天監元年(502年),距今已近一千五百年的歷史,寺後有桌錫泉(俗稱九龍泉),幾株高達數十米的古老水鬆,是現在世界上稀有的樹木,寺廟現存大量珍貴文物,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南華寺始建於南北朝明的樑天監元年(公元5XX年)。據史料記載,是年印度高僧智樂三藏自廣州北上,途經曹溪,“掬水飲之,香味異常”,“四顧羣山,峯戀奇秀”,“宛如西天寶林山地”遂建議在此建寺。天監三年,寺廟建成,梁武帝賜“寶林寺”名。後又先後更名為“中興寺”、“法泉寺”、至宋開寶元年(公元968年),宋太宗敕賜“南華禪寺”,寺名乃沿襲至今。

南華寺是一座完整古建築羣,建築面積有一萬二千多平方米,整體為中軸線平面佈局,分為曹溪門、放生池、寶林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靈照塔、祖殿、方丈、鍾、鼓樓等組成,寺後有卓錫桌,是六祖浣洗袈裟的清泉,周圍環境幽美,鳥語花香,九株古老而稀有的水鬆,直插雲天,更是引人入勝。

這座千年古剎還珍藏許多歷史文藝物,如古建築、碑銘、木雕、泥塑、刺繡、銅鑄、冶煉等,都是國家的寶貴的文化遺產,是南華寺鎮山之寶,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如六祖真身像、唐代千佛袈裟及聖旨、北宋木雕五百羅漢等。六祖即慧能大師。相傳慧能(638-7XX年)本上一個樵夫,目不識丁,一日聽人誦讀《金剛般若經》而悟道,於是投到禪宗五祖弘忍門下,深得五祖器重。弘忍將衣缽傳於慧能,慧能後來被尊為禪宗六祖。慧能提倡頓悟法門,傳承很廣,為禪宗南宗創始人。南華寺三百六十尊北宋木雕羅漢像神情逼真,栩栩如生。這些木雕羅漢全為坐像,都是用整塊松木、樟木或楠木雕成,高約60釐米,雕刻技術純熟精湛,生動表現了羅漢各自不同的性格。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木雕羅漢像上還有功德銘文,如“大宋國廣州右第一廂第四屆住止女弟子鄧氏六娘謹抽淨財鐫造羅漢一尊舍人韶州南華寺永充供奉”,這些銘文具有很高的歷史文獻價值。

第二站—馬壩人遺址

馬壩人遺址位於曲江縣縣城西南15公里處,距間市區18公里,總面積為0.4平方公里,前山海拔123米,後山海拔197米是聞名中外的“馬壩人”、“石峽文化”遺址所在地。馬壩人遺址所處的獅子巖,由南北並列一高一矮兩座玲瓏秀麗的石灰巖孤峯構成,由北遙望如卧獅酣睡,由南遠眺則如雄獅起舞,因而得名獅子名,巖內洞穴縱橫,洞中套洞,穴中有穴,遍佈形態各異的鐘乳石、石筍、石柱等。

獅子巖以出土“馬壩人”頭蓋骨和“石峽文化”遺址而蜚聲中外。馬壩人是介於中國猿人和現代人之間的一種古人類型,考古學家和藝術家在銀巖內塑造了12萬年前馬壩人的生活羣像,在桂花巖內再現了四五千年前馬壩新人生活羣像,洞外有多種遊樂設施,有仿古式的“野烤洞”和“狩獵衝”,可乘仍古獨木舟遊洞中湖。景區內還建一座大型的馬壩人博物館和張九齡紀念館,前山主要介紹“馬壩人”

和“石峽文化”及洞中湖遊覽為主,後山則以曲江二十四景之一的“招隱寺”和天然景觀為主。

馬壩人的腦容量估計超過北京人,又具有智人的進步性質。分類上歸於早期智人,是直立人轉變為早期智人這一重要環節的代表。馬壩人頭骨化石是目前華南地區唯一發現的早期智人化石,馬壩人遺址至今尚未發現有文化遺物。馬壩人的發現,有助於研究古人類在粵北地區的活動和當時的地理氣候及生態環境,也為進一步探討人類演化和發展過程提供了寶貴材料。既擴大中國遠古人類分佈範圍,還填補了嶺南地區人類進化系統上的空白,是古人類文化科普教育是基地,於1961年10月彼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石峽遺址的發現和發掘,是廣東考古學工作的重大突破,其內容豐富,特徵鮮明。

第三站—“粵人故鄉”珠璣古巷

聞名遐邇的珠璣巷位於南雄市城北9公里的梅關古驛道上,它是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廣東的一個商業重鎮。唐宋年間,南來北往的文人達官、富商貴賈都在此停留,有的還在此落户,珠璣古巷便成為嶺南諸姓雜居的繁榮集鎮。自北宋中後期至元代初期的200多年間,中原及江南氏族由南雄珠璣巷陸續南遷的有130多次,主要遷居地為珠江三角洲一帶及海外,以操粵語方言為其文化特徵。據眾多的嶺南姓氏族譜記載,從珠璣巷南遷到珠三角,然後遷徙到港澳和海外的有丁、劉、王、鄧、古、甘、馬、胡、曾、林、孫、崔、曹、戴、歐陽、陳、楊、周、郭、趙、宋、朱等共143姓,時至今日,珠璣巷後裔達

千萬人以上。珠璣巷人的南遷,以其範圍之廣,次數之多,歷史延續之長,譜寫了中華民族遷移史上壯麗的一頁。珠璣巷人南遷帶去了中原和江南的先進生產技術和優秀文化,為發展嶺南經濟網站文化乃至昌興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貢獻。

珠璣巷,至今已1100多年,它是廣東省目前僅存的惟一宋代古巷古道,全長1500米,路寬4米多,全部用鵝卵石鋪砌而成。兩旁民宅祠堂,店鋪商店鱗次櫛比。巷道曲直有致,古樸清幽。巷內現有20多姓320多户1400多居民。

珠璣巷原名敬宗巷,據傳唐敬宗時,張興一家七代同堂,朝廷同其考義,特賜與珠璣絛環,為避宗廟縊,就將敬宗巷改名為“珠璣巷”,珠璣巷是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嶺南的商貿重鎮,也是現在海內外和珠三角四千多萬後裔的發祥地和祖居地。

管理,增加關税收入,公元1063年,南安知軍蔡挺在驛道口建築關樓,並將其命名為梅關。位於粵贛交界之處梅嶺之上的古驛道除了在經濟上曾經做過卓越的貢獻之外,還是歷代兵家活動要寨。早在公元前2XX年,趙佗就率秦軍經過梅嶺入粵,在嶺口設橫浦關。辛亥革命後,孫中山又兩次督師度嶺北伐。甚至連開國元帥陳毅也曾帶游擊隊在梅嶺戰鬥過三年,並因此寫下了流芳後世的《梅嶺三章》。而古驛道兩旁林立的花中君子---梅,每至寒冬,競相怒放,其嬌豔獨特的景緻,更是令得無數經此的文人墨客雅興大發,自三國吳陸凱的《贈范曄》迄今1700多年,詠梅篇章數不勝數。

終點站—丹霞山風景區

位於韶關東北的仁化縣城,為廣東四大名山之一,總成積290平方公里,因其山由江色沙巖構成,以“赤壁丹崖”為特色,古人取其為“色如渥丹,燦若明霞”之意,稱之為丹霞山。狹義丹霞山僅於北部長老峯,海螺峯和寶珠璣構成的山地。廣義丹霞山卻包括了這裏由石所組成的丹霞山區,即丹霞山風景名勝區,它由四個景區所構成,即北總的丹霞山景區,東南部的韶石景區,中部的大石景區和錦江景區,已開發的瀏覽區主要集在北部的丹霞景區,即有長老峯遊覽區,陽元山遊覽區,翔龍湖遊覽區和錦江遊長廊。

丹霞地貌屬於紅層地貌。所謂“紅層”是指在中生代侏羅紀至新生代第三 紀沉積形成的紅色巖系,一般稱為“紅色砂礫巖”。現在懸崖上可以看到的粗細相間的沉積層理,顆粒粗大的巖層叫“礫巖”,細密均勻的巖層叫做“砂巖”。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特點,是“赤壁丹霞”廣泛發育,形成了頂平、身陡、麓緩的方山、石牆、石峯、石柱等奇險的地貌形態。由於20世紀20年代我國學者以丹 霞山為基地率先對紅層地貌開展科學研究,因而紅層地貌也就被命名為“丹霞 地貌”。

陽元石—與丹霞山主山隔河相望,因有天下奇景陽元石而得名,主要景點面有陽元石,北有坤元山(玉女攔江),一陽一陰相遙對應,從陽元石背後經雲崖棧知道可上至陽無山頂的嘉遁亭。

曬布崖—崖壁堅向溝槽,陽元山大石壁巖壁上佈滿了平行的豎向淺溝槽,有如大塊布匹在巖壁上晾哂,稱哂布巖。這種巖壁淺溝槽是下雨時由山頂彙集的片狀水流侵蝕及溶蝕作用所形成。

陰元石—豎向侵蝕洞穴,上部內為紅色砂@巖,下部為紅公砂巖的風化侵蝕殘餘巖塊,地下水曾治砂巖內部的層間垂直節理滲流,侵蝕與溶蝕成為豎向洞穴,外表又經幾化與坡面流水改造而成。

實習心得與收穫:

這次的實習,不論我們當它是真正的實習還是隻當它是一次旅遊,其它都增長了許多見識,特別是學習到作為一個導遊而必須具備的技能和態度。而在活動中我們也學到如何去觀察,如何與別人流等。在實習中,我們是作為遊客的身份去進行的,所以我們將來做導遊是,能清楚遊客的想法。

通過這類次實習,我對旅遊景區有較深刻認識,對韶關地區的旅遊有較全面瞭解,還使我對旅遊的構成,旅遊條件和旅遊資源等內容有更深一層的認識,經過這次實習,使我注意到食、住、行、遊、購、娛六方面的體現,通過旅遊理論對嗎?合實際,對旅遊有更深體會,不僅對旅遊景物有深刻了解,而對精神意識也有所磨鍊。譬如我們在遊覽梅關古道的時候,不但看到了景區內的景物,對景物的形態美,包含歷史底藴,文化價值,藝術價值都能體會之外,最好的是也能體會到當年古代的書生,通過這梅關古道去首都考試時的艱辛,尤其到我們到達丹霞山風景區的時候,更體會精神意識的磨鍊;在烈日下,我們攀山涉水,翻山越嶺,體會到刻苦耐勞的精神。

對實習點的建議與評價:

通過這次的實習,我瞭解到韶關各景點景區的優勢與劣勢,其中有些古代建築物的後期人工渲染太過份,側如圖中南華寺一景,志華寺管理外在寺內掛太多彩旗,綵帶,這些過多的裝飾物,反而使寺內景色顯得庸俗。

而在某些景點則反映出當地旅遊局的細心,例如在梅關古道的夫人廟,廟內長期駐有解説員為沿途的遊客證明解夫人廟的來歷,歷史。

04旅遊管理2班徐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