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課文教學反思(精選17篇)

成長課文教學反思 篇1

《成長》這篇課文通過小約翰雪天送報紙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從小鍛鍊自己的生活能力,更有利於成長的道理。然而,如今孩子們嬌生慣養佔多數家庭,而能夠自食其力的沒有多少,針對於這種社會現象,教學本課非常有意義的。為能夠使學生更有興趣學習本文,我上課伊始,就舉了許多自食其力的例子向學生們提問:遇到這樣的事情你會怎麼辦?我想不用怎麼説學生就明白是什麼意思了。在瞭解本文主人公時,他們會為少年的成長經歷所折服,同樣的年齡,不同的國家卻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究竟我們中國的孩子需要學習人傢什麼?道理、方法就在課文中的每一句話中。我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在討論、探究中自己明辨道理,自己教育自己。

成長課文教學反思(精選17篇)

作為教師,我們有責任讓我們的學生在童年中獨立成長,快樂成長。

教完之後,大部分的學生都能結合自己行為習慣進行自我反省,有的學生當堂做了深刻的反思。

成長課文教學反思 篇2

著名的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教學反思是教師成長過程中的一種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效的方式。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作為我來説,一般作如下三個方面的反思:教學前反思、教學中反思、教學後反思。

一、教學前反思,使教學成為自覺的實踐。

課堂教學前,教師們都需要備課。對於我,這是反思的最佳時機。今年我注重在教學前瞭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認真研讀教材和課程標準,把握教學的目的和重難點,恰當地處理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式,選擇或設計最佳的教學方案,使新課程理念貫穿教學始終。我發現,這一教學前的反思的確對現在的教學產生了幫助,教學效率也有所提高。

二、教學中反思,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

教學中的反思,是一種瞬間反思,實際就是一種教學機智。它是在教學過程中及時、主動地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調整教學方案和教學策略。

1、反思教育教學行為。我常在課堂上這樣問自己:這個問題的設計是否符合學生實際;這類課堂活動是否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教學活動中是否充分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交流合作……  2、反思教學策略。如反思在教學中是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是否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是否有助於學生學會學習;教學是否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3、反思學習的過程。教學是為了每一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我在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的同時,還觀察、反思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學到了什麼、遇到什麼問題、形成了哪些能力等。通過對學生學習行為的反思,才能有效調整教學行為。

三、教學後反思,使教學經驗理論化。

我經常在課堂教學結束後就馬上進行反思,把課堂未及時發現的、學生在知識生成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地記錄下來,為後續的教學做好準備。課堂中常常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靈感,老師們應該通過反思,捕捉這些“火花”,日積月累,既有利於探索教育教學的規律,也有利於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課堂反思可以想:

1.學生在這節課上有多少自由學習、獨立思考的時間與空間呢?

2.學生可以自由完成的事,教師替代了嗎?學生有多少思維空間呢?

3.教師創造了幾次學生個體表現、體現成功、自信、快樂的機會?

4.在這節課上,學生能感悟到什麼做人道理?學生將獲得哪些生存能力?

5.在這節課上,課堂裏有幾次掌聲、笑聲、歡呼聲?

6.這節課與上節課比較有創新嗎?

成長課文教學反思 篇3

發生在意大利的一個故事:小約翰每天到“我”的工作店裏,只花兩元錢買一根香腸和一聽可樂。雖然很想多買,卻從不多花錢買兩根香腸。本節課的教學主線通過抓住我的兩次內心感悟,在學生的自主閲讀實踐中,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質疑解疑,抓住文中的重點語句品讀,明白小約翰的父母非常愛他,他們家經濟條件也很好,但小約翰每次只花兩元錢買一根香腸和一聽可樂的真正原因是:他不但自己掙錢,而且能夠合理的支配金錢,不亂花錢,從而激發學生對小約翰的敬佩之情。

當學生和作者一起產生疑問時,我拋出問題:“我的猜測對嗎?請同學們閲讀7-13自然段,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加以説明。”此時學生的閲讀興趣特別高,很快就找到了答案。有一個學生説:“我從漫不經心這個詞語中知道約翰家的經濟條件很好。如果他家條件不好,約翰就對錢看得很重要,但他掙八十元錢卻覺得沒什麼。”此時,我抓住這一教學時機,立刻讓大家討論:“既然對八十元錢都滿不在乎,為什麼不肯買兩根自己最喜歡的香腸?”學生的情感被激活了,很多同學舉起手來,他們都能體會到約翰的勤儉、自律、不亂花錢的品質。學生的情感已達到了高潮,我立刻追問:“此時,你們對約翰產生怎樣的情感?”大家異口同聲的回答:“佩服。”“那麼,就把你們的敬佩之情用你們的朗讀表達出來吧。”學生讀得入情入境。因為他們的情感已融入文本。

成長課文教學反思 篇4

《出師表》在本單元雖編排在第六單元第四篇,又屬於自讀課文,但根據課後思考與練習要求:熟讀並背誦,而前三篇只要求熟讀,加之會考題還往往會涉及到本文,可見它的重要性,因此我在設計她的目標時,就很注重它的基礎。

這第一課時的主要目標是:1、讀通、讀準全文。2、完成第1段的譯文。

所以上完這節課後我的感受是:

1、教學任務看似不重。但學生的文言基礎還不是很好,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還沒完全培養起來。所以我感覺本課所制定的教學目標還是恰當的,重視了學生的雙基訓練,教學目標基本達成。

2、由於要面對會考,因此教授課文的同時,我結合會考的考點滲透符合畢業班的教學要求。

3、基本符合新課標對語文教學“以讀為主”的要求,給學生讀的時間比較充分。除了讓那些學習好的表現,我還利用開火車的形式,儘量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關注了中差生。

4、由於學生獨立譯文的能力還比較欠缺,因此,我繼續採取自願結合的學習方法,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中去,有效的調動了學習積極性,也為下一步學生理解課文奠定了基礎。

本節課任務明確,學習方法簡單,老師主要是答疑,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同學們學習很認真,絕大部分人都能積極發言,並認真做好筆記。全班交流譯文的時候,學生譯文還是基本通順的。因為時間緊,我沒有對一些重要實詞和虛詞作重點講解,可能有些詞學生沒理解,就過去了。這一點,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多加註意。

成長課文教學反思 篇5

就這節課來説,我覺得比較成功之處在以下幾點:

1、學習目標初步達成。我引導學生在把握教材的基礎上,由淺入深地學習,讓學生理解了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徵進行描寫的方法技巧。

2、在教學環節上注意了學生的活動。如:“請從文中篩選出描寫福樓拜的語句,並談談這些語句表現了福樓拜什麼樣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品質?”此題的設計意在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設計的問題能夠以點帶面。引導學生對文本中的主要人物進行充分的感知,篩選有用的信息,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並掌握寫人的方法。

3、在對人物進行分析時,沒有對四位作家平均用力,而是以其中一位為代表作為範例進行重點分析,讓學生真正瞭解和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然後其他三位作家的分析就完全放給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完成,以能在課本插圖中準確找到人物的相應位置為準,這樣一來,加深了學生對人物羣像描寫方法的印象,激發了學生極大的興趣,課堂氣氛異常活躍,既省時,效果也好。

4、這節課還有比較好的地方就是在掌握了人物描寫方法之後,以自己最熟悉的一位同班同學進行人物描寫練習,讓大家當場猜一猜寫得是誰。這一活動,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寫完之後,紛紛要求展示自己的作品,課堂上掌聲不斷,異常活躍。

成長課文教學反思 篇6

經過思考我覺得可以設計這篇課文的教學,我覺得應該應該讓孩子帶着驕傲自豪的思想感情去學習這篇課文。在導入課文的時候通過課件的展示為孩子們介紹中國在航天事業方面所取得的偉大成就,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然後讓孩子們自讀課文,找找課文中為我們介紹了中國在航天事業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包括明代的官員萬户,儘管他的實驗失敗了,但是為後人打開了思路,也是值得驕傲的。最後讓學生找出課文中自己體會最深的句子,體會是如何從句子中體會到驕傲自豪的,談談感受。

我想這樣設計教學的話,也許可以更大的程度的挖掘學生的潛力,把驕傲自豪的感情具體話,不再是空洞的説教,這樣的話比較適合孩子們。

比如在學習萬户實驗乘坐火箭的時候,我們為萬户的創新精神和勇敢而自豪;談到1970年發射衞星成功的時候讓學生針對“第五個能夠發射衞星的國家”來領會驕傲與自豪;在體會發射載人航天飛船成功的時候,抓住航天人嘔心瀝血,無私奉獻,刻苦鑽研來談,為我們中國有這樣出色的航天人而驕傲自豪。

這樣也就水到渠成地解決了“夢為什麼能圓”的問題。這樣的教學也許比我最初的教學更能吸引孩子,也更有實效性。我們語文教師往往會犯一個錯誤,讓學生談體會,談心得,談感受,當學生談得膚淺談的吞吐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埋怨孩子們積極性不高,往往會抱怨孩子們的基礎太差。其實不是孩子們的錯,知識我們在帶領孩子們品味課文的時候缺乏引導。孩子們覺得茫然覺得困難,他們才手足無措的。 提倡實效課堂,我們在設計教學的時候就要有針對性,每個教學步驟要達到什麼樣的教學目標都要有明確的指向性,這樣才能真正創立實效課堂。

成長課文教學反思 篇7

著名教育家顧泠沅説:"在課堂教學範圍裏對老師最有意義的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也就是要使學習的內容讓學生有興趣,對有了興趣的事學生就認真地把它學好."這話表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強大的動力.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熱的求知慾,主動地進行學習.如在教學《浪花》一文時,我先創設生動的教學情景:藍天、沙灘、波浪、貝殼、小蝦的彩圖,給學生營造了置身於安靜、祥和的海邊情景.課伊始,我播放了《趕海的小姑娘》歌曲.

動聽的音樂,美麗的彩圖,很快把學生的心給牽住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激發起來.在此基礎上,我説:"小朋友們,你們欣賞過大海的美景嗎?有過與大海玩耍,讓浪花撓腳丫的想法嗎?那感覺一定美滋滋、樂陶陶.這節課讓我們好好地讀一讀《浪花》,一起感受與海浪玩耍的快樂吧"然後,我讓學生聆聽課文的配樂朗誦,初步感受文中的意境,讀出課文的韻味,我又藉助掛圖展示"我"與浪花玩耍的情景.讓學生一邊看畫面,一邊欣賞海邊的美景,並引導學生把自己想成畫中人,自由暢想讓浪花撓腳丫而流淚時的神情、動作、語言,由此體會"我"的歡快、喜悦的心情.這樣,學生就入情入景,內心不斷掀起情感的波瀾,與課文產生了共鳴,從而理解感悟語言文字.在朗讀的指導中起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成長課文教學反思 篇8

今年五月,我參加“雙優”課,講高一歷史“羅斯福新政”這一課,課標是列舉羅斯福新政主要內容,認識羅斯福新政的特點,探討羅斯福新政在資本主義自我調整機制形成中的作用。若按教學三維目標又可分為若干小點……不管從考試看或從其在歷史的影響看,這一課都算是很重要的一課。而我班同學歷史科基礎普遍較差,絕大多數同學對國中階段通史內容幾乎沒什麼印象,現在上課幾同於國中高中內容一起上,既要了解掌握最基礎概念、知識,又要進行相對深入的分析,還要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等。如何從班級實際出發,在45分鐘裏達成課標要求,讓學生記住重要的、基礎的知識,理解相關內容……我做了一點嘗試。

在講羅斯福新政五大方面措施的內容時,我讓學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來理解新政內容:

首先質疑思辨:羅斯福當選總統以後,用什麼藥方來救治病入膏肓的美國經濟?

有的學者認為:“羅斯福之所以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他擁有一個美國曆史上獨一無二的‘智囊團’並能充分地發揮它的作用。”他的智囊團裏有大學教授、社會工作者、工人活動家、律師、金融家等,正是這批智囊人物,成為羅斯福做出決策時的主要思想來源。

角色扮演:假如在座的同學們是羅斯福的“智囊團”成員,請你們為羅斯福總統出謀劃策。

通過角色扮演既激發學生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語言的組織能力,我覺得這一點是最可取的。

成長課文教學反思 篇9

我在活動只重視了幼兒的記憶詩歌內容,卻把仿編忽視了,只是我把孩子們會做的事,編入詩歌中。對於目標二沒有真正實施。應該讓幼兒用“我會”的句式進行大膽的表述,並根據孩子們説的內容及時的畫出圖標,使幼兒把兒歌中的內容自然的遷移到了自己的現實生活經驗中,也自然地進入了第三大環節中,創編兒歌。這樣孩子們能很快地創編出自己的兒歌,讓他們體會到了創編的快樂和獲得成功的喜悦。照片引起幼兒的回憶,幼兒知道小時與長大的不同,不同的衣物、玩具更使幼兒發現了自己的進步,教師在幼兒體驗了長大後的喜悦後,抓住時機引導幼兒説出了自己的成長和進步離不開父母、老師的幫助,知道了要尊敬老師和父母的道理,最後在延伸活動再讓幼兒學習兒歌《別説我小》,激發幼兒在家和幼兒園裏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的慾望。

下次開展本次活動時,一定要切記目標,圍繞目標來實施活動過程,這樣才能取得活動的有然、大膽的口語表達能力。

成長課文教學反思 篇10

1:本節課以的海市蜃樓短片開篇,引起學生集中注意,順勢引入折射現象,然後以教學中先進的儀器激光演示儀中加水偏折後讓學生自己觀察得出三線兩角的關係,在探究中得出結論,最後進入探究生活之旅,最後以美麗的海市蜃樓和和語言故事青蛙坐井觀天收篇。整個流程處處銜接很自然有樂趣,給學生以親近,充滿趣味的感覺,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快樂。

2:本節課安排了學生實驗,用激光攝入玻璃時讓學生自己觀察什麼是光的折射,由於條件的時間的關係,學生自主探究折射規律改為老師自己用激光演示儀讓學生觀察總結光的折射規律和光路可逆,引導學生在探究中獲取知識,訓練學生科學實踐的能力和精神,培養學生樂於實踐,善於質疑,勇於創新的科學意識和習慣。

3講練結合,各個擊破,例題的選擇恰到好處,本節兩個重要知識點,折射現象和折射規律都有配有例題,很好的鞏固了知識點

4:概括精當,方便同學們理解記憶:書本和許多多資料上對光的折射規律總結得繁瑣,不方便學生記憶,我在上課時,大膽改革,把規律概括成20個字,三線共面,法線居中,空氣角大,垂直不變,光路可逆,學生讀來朗朗上口,很快就記住了

5:重點難點都很好的進行了突破,時間把握比較準,有主次之分。

成長課文教學反思 篇11

上課前,我就擔心,這篇小詩這麼有詩意,恐怕學生很難理解,也很難融入詩的感情。但結果出乎意料,孩子們上課聽得很認真。

上課一開始,我出示了紫丁香的圖片,向孩子們介紹了丁香花的一些特徵,學完字詞之後,我在黑板上畫了一棵盛開的紫丁香,幫助孩子們理解小詩。

上第三小節時,我提問:老師在什麼時候會疲倦?孩子們都紛紛想到了老師的辛勞,最後,我小結,只要小朋友們上課專心,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老師就不覺得疲倦了。孩子們似乎聽懂了,上課都格外地專心。

學習第五小節時,我提問:老師做了一個什麼樣的又香又甜的夢?孩子們都紛紛猜想,一位學生説:“老師一定夢到了我們長大以後的樣子。”我接話:“對呀,老師夢到你們長大後成了科學家、醫生等等對社會有用的人。”還有一位學生説:“老師夢到了我們班成了文明班級。”……孩子們的想象是豐富的,又是純真的。如果我能建議孩子們讓老師做一個又香又甜的夢,讀第五小節,我閉上眼睛,做一睡覺姿勢,我想孩子們也許能讀得更專注,更真誠。

但是,在指導學生朗讀的時候要注意:

一、重視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我覺得以後可以採用這種方式:你喜歡哪一段,就站起來表演朗讀給大家看,其他同學欣賞,提醒學生讀的時候要有快慢、有輕重、有節奏,像音樂那種朗讀。

二、重視老師的率先示範

老師率先範讀時,好像聽音樂一樣,請學生欣賞。然後請學生當我的小老師,説説老師是怎麼讀的?哪裏讀得好?為什麼要這樣讀?讓學生感到是一種享受,是一種樂趣,一種榮譽,在老師入情入境的朗讀中接受語知和語感。

根據新課程理念,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時,我緊扣“開心”一詞,讓學生説説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同學們玩得很開心,再通過想象訓練用“有的……有的……有的……”練習説話,來喚起孩子們的生活經驗。當學生通過有關的語句感受到了同學們的歡快心情時,我引導學生轉變角色,以小主人公的身份走入課文,融入課文,鼓勵他們學着文中的孩子向着藍天亮開嗓子,有的孩子喊:“這真是一個美麗的豐收季節。” 有的孩子喊:“我們多麼開心呀!我愛這美麗的秋天。”學生完全被感染了,“開心”在課堂上空飄蕩着。這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着課文,在讀體會、感悟,表達這種心情。

成長課文教學反思 篇12

本節課是在學校組織的“雙優課”評選活動中,展示給校領導和老師們的。我親切、謙和的教態贏得了老師們的讚許,同時對調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也起到 了致關的 重要。我非常滿意的是學生們的表現,學習興致高漲,參與意識強烈,發散思維活躍、學習效果良好。一節課的教學安排,老師可以精心準備,但課上的突發事件 (與教學活動相關的或是無關的),確實往往讓老師始料未及的,怎樣巧妙的處理好,就要看老師的應變能力,和多年的教學經驗。繼而就本課書的教學,發表幾點 不成熟的見解:

1、目標明確,方法落實:

瞭解故事,讀懂寓言所藴涵的道理,這既是寓言學習的主要目標,也是寓言學習的 方 法,老師把學習的目標與方法清晰地教給孩子,而且在學習的過程中紮實進行,落實有效。從題目激趣導入,探究“寓言”的意思,以關鍵問題為切入點,引導理解 故事內容,感悟寓言的道理,並創設平台,多次引導學生把讀懂故事內容與感悟故事藴涵的道理交織深化,使目標的落實紮實到位。

2、循環反覆,螺旋深化:

簡單的環節,訓練卻絕不簡單,訓練在反覆中提高。

第一,教學中多次結合具體的語境進行生字詞的學習:在課文中整體認讀、在具體的語句中讀準確、在探究中理解生字詞的意思。反覆的認知重現,對孩子學習掌握生字是積極的,

第二,讀故事,悟出道理,卻沒有“到此為止”,而是多次的相互碰撞:讀故事,體會人物的心理;懂道理,找語句體會;創設口語交際訓練平台,把故事與道理相融合,每一次的碰撞都是一次深化提升。

3、結合教材特點,選擇學法,但切入點的問題缺少討論的價值:

這 節課環節清楚緊湊,老師以“問題:養羊人兩次丟羊的原因分別是什麼?先自己在文中找,再在小組裏交流。還有就是老師對養羊人有一種評價,不知對不對,待你 們解決完第一個問題後告訴你們,幫我分析一下。”為切入點,引導孩子讀故事,在生生的合作學習和師生的交流探究中,巧妙的使孩子讀懂了故事,體會了寓意。 這種探究合作學習在此運用得如此自然與高效。體現了三維目標的“過程與方法”,但是我覺得作為切入點的問題過於簡單,因此關於這個問題的小組討論的意義不 大。

4、教學無小事,更應關注細節:

課後,學生向我指出課堂上我出現的問題,例如:甲同學在讀“則”時,發音不準,我 沒 有及時糾正;乙同學在對養羊人評價時,説了一個同學們不理解的成語,教師忽視了這一環節,含糊而過,給同學帶來了學習上的陰影。這些只是學生給我提出的, 可能還有一些細節出現了紕漏,作為“當局者”的我也沒有意識到,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悉心聆聽、快速分析、及時指出。

成長課文教學反思 篇13

《散步》是一篇歌頌親情的文章,子女對長輩的敬愛、長輩對兒孫的疼愛、濃濃的親情流淌於文章的字裏行間。親情是人間永恆的主題,最能打動人心。本文文本短小,寫身邊小事、訴心中真情,學生們理解起來並無難度。

通過對文本的解讀,結合學生的學情和本單元教學主體,我將文章主旨定位於表現濃濃的親情。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體會文中的那份濃濃親情,從而激發學生去感悟親情,擁抱親情,珍愛親情,創造親情。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珍愛親情、創造親情的情感。另外,通過品味揣摩文本中能體現三代人濃濃親情的語句,體味三代人互相體諒、互相摯愛的樸實純真的親情。

(一)整體感知,共賞親情。

通過集體朗讀、自由朗讀相結合的手法,整體感知文本內容,共同分享文中一家四口的那份濃濃親情。引導學生思考兩個問題: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講述了怎樣一個故事 (歸納時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②以課文為依據,説説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庭 (提示:可用短語、一句話等形式作答) ?

(二)品讀課文,感悟親情。

目的是引導學生自主品讀課文,賞析語言,談對文中最打動自己心絃的語句感受和體會,感悟一家人的濃濃的親情。重點品讀:文中一家人的濃濃的親情是如何體現的?勾畫出文中飽含濃濃親情的詞語和句子,讀出這份深情,就你感受最深刻的內容談談自己的體會。

(三)合作探究,體驗親情

目的是通過引導學生對主旨句的準確理解,並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來體驗親情的美好和珍貴。重點扣住這幾個問題:①在散步過程中“分歧”是怎樣解決的? “我”為什麼感到責任的重大?通過這件事你悟出了什麼道理?②“我”和妻子是如何揹着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如何理解説“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③結合親身經歷談談你體會到的濃濃的親情,並説説如何去呵護這份親情?

(四)敞開心扉,抒寫親情

設計目的是藉助文本激發學生與心靈對話,與生活對話,抒寫自己對親情的理解,啟迪學生主動的去創造親情。設計會考慮到學生的學情和語文基礎的差異,我讓學生採用仿句的形式續寫,能仿寫多少就寫多少,然後交流。①親情是飢餓時的一碗米飯,……②親情是爸爸嚴厲的批評與責罵,……③親情使爸爸常年在外奔波勞碌,……

(五)小結課文,昇華親情

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讓我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家庭穩定、幸福!親情是甘甜的乳汁,哺育我們成長;我們離不開親情,讓我們敞開胸懷,伸出雙臂,去感悟親情,去擁抱親情,去珍愛親情,去創造親情!

這堂課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學生從“自主品讀課文,賞析語言,談對文中最打動自己心絃的語句感受和體會”,到“結合親身經歷談談你體會到的濃濃的親情,並説説如何去呵護這份親情”,再到 “抒寫自己對親情的理解,啟迪學生主動的去創造親情”,學生讀有所感,讀有所獲,從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並激發創作熱情。我想這樣的課對學生來説還是比較受用的。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都深知上好語文課,解讀文本是根本。閲讀教學過程歸根結底就是老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對話的過程。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鼓勵學生對文本個性化的解讀與思考。

成長課文教學反思 篇14

《歡慶》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首詩歌。本詩共兩句8行,寫的是給祖國媽媽過生日的情景。從田野到楓林,從藍天到大海,從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處都沉浸在歡樂之中。金黃的果實,火紅的楓葉,潔白的鴿子,陣陣的海濤,構成了多麼美麗、歡樂、祥和的圖畫!而要將這麼美的畫面輸送給學生,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光是口頭傳授是不夠的,低段教學應該以形象、直觀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學習,因此本課我運用了我採用多種形式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拓展延伸,給花兒圖色三個環節。

多種形式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一環節中,我在學生每讀一句的同時就出示相應的圖片,看着栩栩如生的圖片,與課文內容非常的貼切,學生都會發出“哇”的聲音,朗讀的慾望更高了,每一個學生都渴望站起來看着精美的圖片讀出句子來。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興趣高漲,學得也非常認真。

給花兒圖色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是想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學生為了給祖國媽媽獻上自己的禮物,都專心的畫着自己的畫,那神態非常投入。在完成畫的同時給自己的禮物也附上一句詩,鍛鍊了學生的模仿寫作能力

但在教學中,發現有的孩子雖然理解了每一句話的含義,但是從朗讀中可以看出學生並沒有深入的體會。所以在讀的過程中用不上感情。以後教師在教學中要多加指導,培養學生感情朗讀的的能力。

成長課文教學反思 篇15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教材上有篇課文《青蛙看海》,故事 很簡短,其文如下:

青蛙長期生活在湖邊,很想看看大海。蒼鷹對它説:“只要等上前面的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

“天哪,這麼高的山!”青蛙吸了口涼氣,“我沒有一雙像你一樣有力的翅膀,也沒有四條善跑的長腿,怎麼上得去呢?”

“是啊,這山是太高了。不過你不登上山頂,怎麼能看大海呢?”蒼鷹説完就展翅飛走了。

青蛙很失望。這時,一隻松鼠跳到它面前:“你想看海嗎?”

“是啊,可是這山太高了,我上不去。”

“這石階你能跳上去嗎?”松鼠説着,跳上了一個台階。

“這有什麼難的!”青蛙跟着也跳上去。

“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松鼠説。

就這樣,青蛙跟着松鼠一級一級地往上跳,累了在草叢中歇一會兒,渴了喝點山泉水。不知不覺,它們已經跳完了石階,到達了山頂。

啊!大海就展現在它們眼前。

文章隱喻為一種高境界的為師之道,童話中的青蛙就像我們的學生,想翻越學習道路上的障礙——高山,去領略知識大海的美景,而蒼鷹和松鼠就是他的老師。蒼鷹作為老師,青蛙學生問,蒼鷹僅平實的語言“傳道”——登上山方能看海,對於小小青蛙來説無有力的翅膀、善跑的長腿,畏難是一定的,而蒼鷹“解惑”時卻歸因為學生無能難以登山,而後展翅而去。顯然,像蒼鷹這種僅僅“傳道授業解惑”而不關愛學生,不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和信心,不注重方法指導的老師,早已不合時宜,與其説是學生的無能,不如説是老師的平庸。

而松鼠老師深知如此高大的山對於小青蛙意味着什麼,用極富激勵性的語言給學生以自信,設計學生青蛙的“最近發展區”,讓其“跳一跳,夠得着”,整個過程老師與學生同行,同甘共苦,領略美景,共同成長。

反思我們的現實,我們的學生已失去越來越多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他們往往孤獨艱難地走在求學的路上,肩負着老師拋給他們的知識背囊,稍有鬆懈,便會引來老師的隨意的指責與説教,而後將責任推給學生,與蒼鷹何異?我們應像小松鼠那樣作教師,巧妙地激發學生的自信和興趣,注重過程的引導與引領,讓學生欣然、易然、樂然“達到山頂去看海”。

後記:“處處留心皆學問”,只要把教育當作我們的事業,用追求卓越的心,用善於思考的大腦,用獨到的眼光,去閲讀文字、閲讀生活,總能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啟迪,更新我們的觀念,優化我們的行為,讓我們一點點接近教育的真諦。

成長課文教學反思 篇16

《法國號》是一首節奏規整、圓舞曲風格的法國名歌。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了許多不足之處,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我沒有將學生的差異考慮到位,應該在這過程中強調小組中優差,對相對容易點的學生相提攜,並在表演過程中,加強對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使課堂上更加有序。 在本課中自己覺得不錯的有以下2點:

1、 認識圓號。我出示一張圓號的圖片,讓他們認識圓號的樣子,接着我用第一人稱的方式,給他們介紹圓號:“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法國號,我還有一個名字叫做圓號……”小朋友聽的很投入,很開心。讓他們認識法國號的時候,讓他們做個手拿法國號的動作,邊聽邊吹,彷彿聲音是他們自己吹出來的,學生的學習興致也很高。

2、分組演唱歌曲並且表演。在這個環節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一環節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成長課文教學反思 篇17

大數的認識是在學生掌握萬以內數認識的基礎上學習的。生活中大數廣泛存在,對大數的認識既是萬以內數的認識的鞏固和提高,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最基礎的數學知識之一。這一單元的教學,是整個國小階段整數讀寫教學的最後一個階段。大數的讀寫又是本單元的基礎,學好此節內容意義重大。

在教學中,可以先突出讀法,在學生掌握讀法的基礎上,然後再討論寫法。讀億以內的數時,我利用教材第2頁中的數據,讓學生試着讀一讀,大多數學生不會讀。於是趁機問:怎麼辦呢?這時就有學生補充到,要先分級,並講解了分級的方法,還選了一個數一級一級地讀出來。在學生講解的基礎上我稍作點撥,再讓學生按着方法,先將數進行分級,然後先讀萬級,再讀個級,結果,學生很快能順利地讀出來。在此基礎上遷移到學習億以上數的讀法,學生自然就想到也要先分級,然後從億級到萬級再到個級。

而對數的寫法,學生也總結出:找“萬”、“億”是關鍵,相當於讀數時分級,因為萬以內數的讀寫是從高位到低位,因此,有兩級數的讀寫先高級(萬級)再低級(個級)。有三級的,從億級到萬級再到個級。學生一旦掌握、熟悉了“先分級,後讀寫”的方法以後,讀寫多位數的速度和效率就隨之提高了。

在讀寫大數的教學中,數中有零和數的末尾有零的大數的讀寫是教學中的一大難點。怎樣突破這個難點呢?我讓大家進行討論和交流(明確:每級末尾的0不讀;每級前面或中間有一個0或連續幾個0,只讀一個零)。學生會藉助以前學習的經驗和基礎,較快較好地掌握了關於“零”的讀寫。

大數的讀寫對學生來説是一個難點,特別是數中有零的讀寫,還要經過大量的練習,使學生能熟練讀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