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的故事教學反思(通用20篇)

火車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1

本課教學過程中,不足之處有:

火車的故事教學反思(通用20篇)

當我們的老師,當我們的大人在認為我們的學生、我們的孩子什麼都不懂的時候,也正是我們忽略他們的想象與創造精神的時候。

當我們用我們的思維去考慮他們的時候,用我們的認識水平去衡量他們的時候,也正是我們在抹殺他們的想象與創造精神的時候。一個孩子從呱呱落地,經過娃娃學語,再到如今少兒時代。其實,他們都在用他們獨特的眼光看待我們的世界;用他們獨有的思維思考着我們的世界。當我們自認為很偉大的時候,其實在這些天真無邪的孩子面前你是那麼的渺小。

我想作為教師我真的該好好的反省我自己。真正該好好的用新課標的理論指引我,轉變自己的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轉變一個觀念,就是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學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課程資源。教師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評價者,而不是要什麼都在學生之上的傳統師者形象。

新穎的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等都將教師從傳統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脱出來。這些方式,也是教師可以充分發揮的無形資源。

火車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2

《火車的故事》這樣的常識性課文,需要老師做大量的補充,才能提升其趣味性,否則便會十分枯燥乏味。於是,我找了許多有關機車、電力機車的圖片,以及蒸汽機車、內燃機車、磁懸浮火車的短片,豐富了課文所介紹的幾種火車的形象,並讓學生體驗了磁懸浮列車的速度。學生立即對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輕鬆地瞭解火車的幾種類型及發展歷史。

孩子們對於火車這種熟悉的事物是很有感情的,平時在他們的圖畫中也是比較多見的事物,今天上了這一節課,對於火車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獲得了更多有關火車的知識,磁懸浮火車這新穎的新鮮事物讓大家感興趣,特別是近來武廣高鐵的開通更易激起孩子們的好奇心。於是我鼓勵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自行設計一列新型火車,然後畫下來,孩子們有的給自己的火車設計了美麗的外觀,有的給火車設計了舒適的內部構造,有的設計的火車在崎嶇的山路可以長出翅膀在空中前進,有的設計的火車遇到大江大河可以想神奇的潛水艇那樣前進......孩子們的想象力是多麼的神奇,是多麼的不可估量。因為孩子們有興趣,興趣是孩子們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們學習的動力。課堂上,我利用剩餘的時間讓孩子們動筆畫畫。孩子們的畫充滿了童趣。課後,我又將部分學生的作品粘貼到黑板上。孩子們就更加高興了。培養低年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很重要,我將為此而不斷努力。

火車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3

《火車的故事》這樣的常識性課文,需要老師做大量的補充,才能提升其趣味性,否則便會十分枯燥乏味。於是,我找了許多有關機車、電力機車的圖片,以及蒸汽機車、內燃機車、磁懸浮火車的短片,豐富了課文所介紹的幾種火車的形象,並讓學生體驗了磁懸浮列車的速度。學生立即對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輕鬆地瞭解火車的幾種類型及發展歷史。

我鼓勵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自行設計一列新型火車,然後畫下來,孩子們有的給自己的火車設計了美麗的外觀,有的給火車設計了舒適的內部構造,有的設計的火車在崎嶇的山路可以長出翅膀在空中前進,有的設計的火車遇到大江大河可以想神奇的潛水艇那樣前進......孩子們的想象力是多麼的神奇,是多麼的不可估量。因為孩子們有興趣,興趣是孩子們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們學習的動力。

課堂上,我利用剩餘的時間讓孩子們動筆畫畫。孩子們的畫充滿了童趣。課後,我又將部分學生的作品粘貼到黑板上。孩子們就更加高興了。培養低年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很重要,我將為此而不斷努力。

火車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4

《火車的故事》這篇課文介紹火車種類的常識,分別向我們介紹了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火車、磁懸浮火車,以及火車提速、修建青藏鐵路等有關我國鐵路建設的成就,展現了我國鐵路建設迅速發展的大好形勢,藉以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下面是上完課後的一些小結:

一、抓住關鍵詞句

我抓住“夕發朝至”一詞,讓學生理解火車發展到現在的速度之快,並引導學生理解科學給人們帶來的好處,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我還抓住課文第三段的第一句“小明查了好幾本書。”教學,讓學生明白不懂就要問,就要查的道理,同時,又結合班裏愛讀書、愛提問題的學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收到良好效果。課後,很多學生都帶着查到的問題的答案開心地向我彙報呢。

二、以讀為本,學生合作探究

在《火車的故事》的教學過程中,我重點體現“以讀為本”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採用多種形式的讀。在讀中思考、讀中感悟。設計了幾個比較好的教學活動,通過活動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培養了學生的小組合作精神。比如在學習《火車的故事》第三自然段時我的教學設計是這樣的:先讓學生們自己閲讀第三自然段,然後提問:“你從種瞭解到了什麼?”根據學生的回答寫出板書:蒸汽機車、電力機車、磁懸浮火車。接着提問:“你能向其他同學簡單介紹文中提到的三種類型的火車嗎?然後再問問大家你喜歡哪一種?為什麼?你還知道有什麼樣的火車?給大家介紹介紹。”最後能像小介紹員一樣把第三自然段的內容有感情地讀出來嗎?比一比,看看誰讀得有感情。

火車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5

當我們的老師,當我們的大人在認為我們的學生、我們的孩子什麼都不懂的時候,也正是我們忽略他們的想象與創造精神的時候。當我們用我們的思維去考慮他們的時候,用我們的認識水平去衡量他們的時候,也正是我們在抹殺他們的想象與創造精神的時候。

一個孩子從呱呱落地,經過娃娃學語,再到如今少兒時代。其實,他們都在用他們獨特的眼光看待我們的世界;用他們獨有的思維思考着我們的世界。當我們自認為很偉大的時候,其實在這些天真無邪的孩子面前你是那麼的渺小。我想作為教師我真的該好好的反省我自己。真正該好好的用新課標的理論指引我,轉變自己的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轉變一個觀念,就是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學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課程資源。

教師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評價者,而不是要什麼都在學生之上的傳統師者形象。新穎的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等都將教師從傳統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脱出來。這些方式,也是教師可以充分發揮的無形資源。

火車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6

《亡羊補牢》這篇課文是一則成語故事。這個故事短小精悍,故事性較強,課文內容較簡單,對學生來説在把握內容上不會有什麼困難。關鍵是要通過讀懂寓言的內 容來理解寓言中所含着的意思。寓意是對故事中的具體形象和故事情節作的最高概括,對於國小生來説是有一個跨度的,為了幫助學生邁過這個跨度,必須重視情境 創設,因為學生只有在耳聞目睹之後,才會真正深入地理解故事內容,正確地對故事角色進行分析和評價,在此基礎上,才能水到渠成地概括出寓言向我們揭示的道 理。通過課文的教學,要使學生明白一個道理:出了差錯應該及時想辦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這篇課文的教學,我在教學設計會考慮學生的年齡情況,體現了新課 程的理念。

1、導入設計富於情趣,吸引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一上課,我便引導學生通過積累成語,引出這個故事,學生由此興志勃勃地投入學習,思維隨之活躍起來,質疑創設問題情境也就應運而生,各個疑問代表了學生學習寓言的求知慾,這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形成探究的動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開端。

2、重視對重點詞句的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和培養運用語言文字能力:

在 這篇課文中,我設計了“練習説話”的環節,高度重視字詞教學,因為這正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在講“應該”這個詞時,我指導學生通過聯繫實際生活理解詞 義,讓學生説句子練習進行運用語言文字訓練。另外,還引導學生説説身邊類似“亡羊補牢”的例子,讓學生在運用中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加深對寓意的理 解,並引導學生運用這個成語故事,指導學生處理解決生活中的事情。

3、重視朗讀文本,讓學生在讀中品悟,培養語感,形成朗讀能力:

在 教學過程中,讀好兩次丟羊的經過。第一次他是滿不在乎,街坊勸説的話,他沒當回事;第二次他很後悔,覺得應該按照街坊説的去做,並立即動手將羊圈修補得結 結實實。指導朗讀時,引導學生把寓言中所表達的幾個層次的意思讀出來。在朗讀的形式上,先讓學生自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然後默讀理解故事內容;老師範 讀,學生練讀抓住重點詞句;最後再分角色讀,通過反覆地讀,達到理解寓言含義的目的。然後,充分利用插圖,將四幅圖放在一起,指導學生看圖講故事。大家的 學習興趣十分濃,有的複述故事,有的繪聲繪色地講故事。

4、拓展練習,豐富學生課外知識。

最後十分鐘,我又和同學們一起閲讀了語文讀本上的《熟能生巧》,促使學生積極進行課外閲讀。不僅激勵學生重視閲讀《語文讀本》,而且進行了語言積累。

綜合上述,本節課學生讀懂了課文文本,理解了寓意,啟發了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進行了語言積累。當然,這節課不免還存在着一些遺憾:

1、教學過程中,創新意識不夠深入,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要更加加強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創新的意識,為實施素質教育打下良好的堅實的基礎。

2、在聯繫實際環節,有的學生理解了寓意,但是不能條理清楚地敍述出生活中類似的事例。今後還需要繼續加強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火車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7

這篇課文記敍的是維生素C的發現經過。文中寫哥倫布帶領船隊在大西洋探險中遇到了“海上凶神”的怪病,部分被留在荒島上的病重船員靠吃野果子存活下來,由野果子人們發現了人體不可缺少的維生素C。

今年第一次教這篇課文,初讀課文覺得這篇課文應該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它雖説是介紹維生素C的,但更多是闡述一個小故事,按學生的年齡特點,聽故事當然是熱點。但隨着深入研究課文內容,才知課文並不是簡簡單單向孩子們展示一個小故事,而是從中明白一個深刻的的道理:“許多科學發現都是在生活實踐中經過細心觀察,反覆研究才獲得的。”因此教學重點從以下入手:

一、從文章的脈絡入手。

文章脈絡有2條:一是故事發展:怪病——不止而愈——揭祕。二是哥倫布的心情變化:沉重——傷心、感動——越來越沉重——又驚又喜。對於第一條線索,學生能在第一教時理清,也能按這個順序分清段落。在第二教時我重點放在第二脈絡上。教學中可以結合《補充習題》和《天天練》上的習題細細揣摩哥倫布心裏變化的過程,來體會當時人們對“海上凶神”的無可奈何;體會吃野果子(維生素C)給人們帶來的驚喜。在理解的環節中,大多數學生的分析很到位精彩,讓學生充分的表達,我深深體會到以生為本的優勢。

二、再從文章的問題深挖

文章最後一段提出一個尖鋭的問題:“難道祕密在野果子裏?”這個問題在課文裏可以馬上找到答案:“後來,經過醫生們的研究,是野果子裏的維生素C就了那些船員的生命。”但教學可不能打水漂,做表面文章,而要深研。在此,我讓學生認真討論,從中你知道了什麼?學生經過熱烈討論明確:維生素C的發現和哥倫布的細心觀察、思索是分不開的。哥倫布是個善於觀察,善於發現,善於思考的人。

三、最後從文章的寫話中得到提升

這篇課文的主題到底是歌頌哥倫布的還是讓學生通過一個小故事明白一個道理的呢?如果僅僅停留在瞭解故事上,就根本沒有達到原先的教學目標。這是一節語文課,要讓學生能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讓學生明確課文不光是告訴我們一個生動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有所啟發,因此教學中設計了寫話內容:出示幾組關鍵詞語,讓學生用100字左右概括故事的內容,然後重點闡述自己心中的啟發,收穫,即許多科學的新發現都是從問題開始的,任何發現、創造都離不開細心的觀察與實踐。當然可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寫用實例證明自己的觀點。結果,大部分學生寫得令人滿意。

火車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8

故事還在繼續,我給大樹畫上笑眯眯的眼睛和彎彎的嘴巴:同學們,咱們讓大樹更開心了!可大樹有個心願——我稍作停頓,你們猜猜是什麼心願?

孩子們的情緒很快被調動起來,紛紛各抒己見。他們的想法出乎意料的奇特:有的説,大樹想和我們人類做朋友;有的説大樹想像它的朋友一樣四處走走看看;還有的説,大樹想到我們的課堂裏,跟我們一起學習,聽老師講故事......每一個想法都那麼新奇、可愛!

每個孩子都在思考,都想表達,我也被孩子們的情緒感染了!你能幫大樹完成心願嗎?你一定有好辦法! 很快,課堂上有湧起一次高潮:大樹原本就是人類的好朋友,有的人亂砍濫伐樹木是不對的,人類應該愛護綠色;等大樹的果實成熟了,小動物摘走果實,就能把大樹的種子帶到每個角落,就好像大樹去了每個地方;我把大樹畫下來,它不就可以到我們的課堂裏來了嗎?...... 趁熱打鐵,我提示孩子們用畫筆把自己想到的記錄下來,孩子們思維活躍,大都已經“胸有成竹”,作品明顯好於前幾次。

第二節課完成作品後,我還組織學生講“大樹的故事”,並根據孩子們的故事自然提出我的課堂小結:大樹的故事可真多,有開心的,也有不開心的。但只要我們都來愛護它們,它們一定會帶給我們更多開心的故事!

整節課在故事中自然生成,孩子們輕鬆愉快,活躍的課堂氣氛也讓我極為輕鬆。

火車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9

我採用了開門見山的形式引入新課。我告訴同學們:今天我從森林裏請來了愛講故事的大樹爺爺。然後請一名同學讀了大樹爺爺的來信,組織同學回答大樹爺爺提出的問題。然後通過錄像畫面引導、激發學生對大樹故事的聯想,營造了一個和諧、輕鬆的學習氣氛,為學生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間。並從中拓寬學生思維,大膽想象。然後我又把人們對大樹的破壞行為提了出來,讓同學們想想如果沒有了大樹,世界將會怎樣,以及我們該怎樣拯救大樹?這個問題的提出引發了學生們極大的興趣,他們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意見,他們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門。對於學生的回答,我不斷的鼓勵他們。接着我請學生猜猜大樹活了以後會怎麼樣,都有誰會來到大樹的周圍?

通過聯想,學生們也想自己也到大樹的周圍和大樹做朋友,這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懷。再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想象與本組同學討論,“可以設計什麼樣的小動物或者昆蟲,能夠組成一個什麼樣的故事,故事的經過是怎樣的?”至此學生的設計方案已基本成熟。學生的作品內容各有千秋,有的是象啄木鳥幫大樹吃蟲子的故事,有的是發生在大樹上的故事;作品的圖案充分的反映了兒童天真活潑;色彩有的響亮、熱烈;有的柔和、寧靜。很明顯,學生的設計構思較以前有了很大突破,最後我和學生們一起成為了大樹爺爺的朋友,並鼓勵學生在課後多找一些奇特的大樹的資料,來進行課堂延伸,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綠色生命的情感。由於本課的教學使我想到,要把美術教材變成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載體,使美術課堂真正成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沃土,就必須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而學習新課標,首先要加深對美術課程的理解。只有這樣,才能綱舉目張,而不至犯穿新鞋走老路的錯誤。

火車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10

同學們通過表演這個童話故事,更清楚地理解小木偶那難以明説的無奈心情,所以不要我説明,孩子們就自然總結出:笑是很重要的,不過生活中,要是隻會笑,那可是遠遠不夠的。我的教學目標就在這個輕鬆愉快的課堂中實現了,而且效果很好。於是我再次把那些詞語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們讀詞。然後請同學們再試試表演好沒一個表情。

為了表示獎勵,我給他們講了《小木偶的故事》的第二篇《我不是一段普通的木頭》,同學們聽得非常認真,還叫我把第三篇也講給他們聽(因為我告訴了他們《小木偶的故事》一共是三篇,課文是其中的第一篇)。我順勢跟他們説,其實《小木偶的故事》還可以有很多篇,今天就讓我們來聽聽《小木偶的故事》續篇,在小木偶的身上,後來又會發生什麼事呢?我們接着把課文編下去。同學們紛紛跟同桌講着接下來的故事……之後,課後作業大家就完成了一次練筆,都發揮了想象,寫出了特色。

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我重獲信心,我覺得我也能把課堂的歡樂很好地傳遞給學生。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影響着學生。其實學生就是需要點撥的精靈,他們內在的潛力無窮大,只要調動了學生的熱情,又何愁學生不愛學語文呢?能讓學生在輕鬆的課堂中學到各種語文知識,讓學生深深地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這是我們語文老師所追求的語文課堂,也是我們理想的教學方式!

火車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11

在課堂上,同學們發言很踴躍。一個平時思維特活躍的學生站起來卻説:“如果我是阿切爾,我就不發明什麼打孔機,我用縫紉機走一遍,就裁好郵票了。”顯然,這學生很善於動腦子,是按自己的思路在説,而往往這樣的發言總會攪得其他同學的思路也走了。我平時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真的覺得兩難。一是怕耽誤時間,教學任務完不成,二是怕打擊學生積極性。為阻止轉移話題,我只好搶過話頭,我只好説:“聽你的發言,老師知道你找到了更好的辦法。看來阿切爾是不足以讓你喜歡的啦?我們來聽聽其他同學的看法。”就這樣,我看到這孩子掃興地坐下了,儼然沒有了發言時的興奮勁了。説真的,我真的很欣賞這學生的發言。後面的課確實如我所願進行得很順利,而我並沒有成功的感覺,總想自己是不是少説了點什麼?

少説了點什麼呢?如果不是討論課文的文字,或許我會由着學生的性子和他們一起海闊天空的。為什麼語文課上得那麼不和諧,總有老師意志和學生個性相沖突的地方。我還應該對學生説點什麼?我此時如哽在喉……

火車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12

本班幼兒繪畫及黏貼能力雖然還不是很強,但是在以往的活動中幼兒的參與積極性都很高,尤其是粘貼活動,因此本活動將粘貼和繪畫結合起來,既有原有經驗及技能的展示又有所提升,先貼後添畫,能力強的幼兒還可添畫毛毛蟲,或粘貼變出其它動物,能力弱的可添畫小草,塗葉子,根據幼兒能力的差異安排畫面內容。通過多個圓連接粘貼的形式添畫出毛毛蟲,培養幼兒動手的興趣,感受色彩美,激發幼兒喜愛動物,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我為幼兒準備了各色大小差不多的圓形卡片、固體膠、作業紙、水彩筆、各種毛毛蟲圖片。活動開始,出示毛毛蟲玩具,引出課題,讓幼兒產生好奇,通過毛毛蟲和小朋友之間的談話消除陌生,然後引導幼兒觀察毛毛蟲有什麼特點,這些也是為了之後的黏貼和添畫作經驗準備的。而且這時候的幼兒透過老師提供的圖片,認真觀察毛毛蟲的特徵,培養了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我發現毛毛蟲有……的特點”,然後教師小結:毛毛蟲有胖乎乎的身體,身上一節一節的,頭上有兩根觸角,身體下面有許多對稱的小腳。

這時的幼兒對毛毛蟲已有了初步的認知了,所以我設計了這兩個問題:“你知道毛毛蟲生活在哪麼?你知道毛毛蟲是怎麼爬行的麼?這兩個問題就充分調動了幼兒已有的經驗,回憶自己以前見過的毛毛蟲。有的在樹上,有的在葉子上等等,然後毛毛蟲爬行的時候身體是彎曲的,扭來扭去的,這個環節我還請個別小朋友上來演示下,然後請全班小朋友一起學毛毛蟲爬行的樣子。接下來就是讓幼兒自己動手做毛毛蟲了,用老師準備的彩色園片變出毛毛蟲。老師先選貼一圓片,再分別請若干小朋友上台來拿個圓,想想和老師這個圓怎麼連接可以變出毛毛蟲。重點引導幼兒觀察掌握圓要連接不能斷開的要領,其次,可以讓幼兒自己選擇顏色來搭配,感受色彩搭配的美。然後教師示範、講解添畫眼睛、嘴巴和觸角,有正面、側面,也可改變爬行方向。(通過圓片重疊畫出其它動態或不同方向),然後在圓圈下方添畫腳,鼓勵幼兒可以添畫周圍環境,如小草、小花,也可將樹葉塗得更綠些,或再添畫毛毛蟲的好朋友。

請全班小朋友開始動手之前教師要強調幾點要求:

1、圓要連接好,顏色可以任選比較,儘量讓毛毛蟲色彩鮮豔些。

2、粘貼時注意衞生,糨糊不要太多。

3、大膽添畫,添畫時注意畫面整潔。

最後進行評畫活動。展示連接好的,色彩鮮豔漂亮的,添畫內容豐富的。

火車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13

上完這節課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上好一節中年級的閲讀課真的很不容易。但是用心備了一節課,用心上完一節課後也是受益匪淺。尤其是聽了區教研員的説課後,中年級的閲讀教學心裏有了譜,自己今後的教學更會有所遵循,更會有的放矢。

區教研員在説課時給予我這堂課很大的肯定。優點有:(1)抓住了三年級語文的重點,抓住“重點詞語”,在邊讀邊感悟中學習。教學思路很對。(2)課題思路清晰。(3)班級學生的學習習慣訓練得很到位。老師善於組織、管理、調控。(4)注重了寫字的練習,每天保證10分鐘的寫字練習。

建議之處:(1)抓重點詞的方式要從整體入手。通過整體感受再找出重點詞語。(2)在閲讀教學中要抓住重點段落。重點段落的處理要有高潮。

火車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14

《國小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豐富語言的積累。現行國小語文教材也非常重視學生語言的積累,特別表現在大量成語的練習上。因此,我在上這節課時一直緊扣這個中心,變換多種形式,從不同方面積極引導學生成語的積累和運用。這節課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擦出了不少的“火花”。

一、新

“新”主要表現為本節課的組織形式上。本節課,我以模仿中央電視台的“非常6+1”欄目為貫穿始終的主線。本節課的開始,我就以一句“同學們看過中央電視台的非常6+1的智力闖關嗎?今天老師就設置了幾個成語關,你們有信心闖關成功嗎?”激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同時也激起了學生知難而進,積極進取的豪氣。

在整節課中,一共設置了五道難關,一關比一關難,一關更比一關富有挑戰性,學生在闖關的過程中披荊斬棘,經受着難題的困擾。在過五關斬六將的時候,也享受着成功的喜悦。那一張張緊鎖眉頭積極思考的臉、那成功闖關的掌聲,給予了我無限的激動和啟發,在課堂教學中只要積極激發學生的興趣,營造挑戰的氛圍,就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巧

“巧”,表現為成語練習形式的設計巧妙。本課我一共設計了五個闖關的環節,每個闖關的環節,其實都是複習了一個成語的練習形式。五種形式分別是:①選擇正確的讀音(讀);②訂正錯別字(寫);③成語填空、成語分類、按要求寫成語(背);④聯想題(理解);⑤造句、寫段(運用)。

這幾種練習形式,基本涵蓋了國小階段的成語練習形式。學生們在這幾種練習形式中,能做到遊刃有餘,也就能説明他們的成語積累程度了。整節課完成下來,大家頗有成就感,説明平時的成語學習,還是紮實的。同時,也更加激起了同學們繼往開來的信心。

三、練

因為,本節課是成語複習課,所以學生自主練習的時間不能少,否則,教者講多了,就會顯得是喧賓奪主了。從本節課來看,學生自主練習的時間還是比較適當和充足的。無論是“説”、“寫”,還是“背”、“理解”和“運用”,都能讓學生充分地練習。

本節課,在教師的引導和組織之下,學生的練習很到位,不是蜻蜓點水,不是一帶而過,而是真正紮實有效地進行。因此,本節課教師的“講”只不過是引導和輔助,學生的“學”、“練習”才是真正的主角。

本節課,“練”的特點還指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得到了練習。在課堂上,獨立思考,獨立完成練習,發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小組內討論交流,用集體智慧攻克難關,發展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在一系列的開放練習中,發展了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

四、美

“美”主要指教者課堂的語言美。因為,本節課是一節成語複習課,因此,在課堂上多出現一些成語,能營造出學習成語的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本節課,我充分利用闖關環節,適當而巧妙地用成語銜接了課堂教學的幾個環節,引導了學生,達到了薰陶感染的作用。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深切地認識到,在語文教學中,只有不斷更新理念,挖掘學生感興趣易於接受的教學資源,巧妙設計教學環節,營造出熱烈而適當的教學氛圍,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火車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15

《維生素C的故事》是蘇教版國小語文四上的一篇課文,文章記敍了維生素C的發現經過。文中寫哥倫布帶領船隊在大西洋探險中遇到了“海上凶神”的怪病,部分被留在荒島上的病重船員靠吃野果子存活了下來,由野果子人們發現了人體不可缺少的維生素C。這篇課文告訴我們:許多科學的新發現都是在生活實踐中經過細心觀察、反覆研究才獲得的。

讀罷全文,我覺得課文的語言平實、淺顯、流暢,全文敍述有條有理,層次清晰。在教學過程中我着重抓住了兩條線,較好的把握了文章的重點,同時也巧妙地化解了文章的難點:

一、抓“海上凶神”關鍵詞,體會航海之苦,探究船員病因。

通過讀文,學生很快能從文章的最後一個自然段讀懂,所謂的“海上凶神”實際上就是“壞血病”,它是由於人體長期缺乏維生素C引起的。可是,在當時,哥倫布及他的船員知道這是一種什麼病嗎?(不知道)得了這病有怎樣的症狀?(病人先是感到渾身無力,走不動路,接着就會全身出血,然後慢慢地死去。)指導學生讀好這句話,讀出“海上凶神“的可怕。

“那時,航海生活不光非常艱苦,而且充滿危險。”這是課文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這句話不僅點明瞭航海的艱險,更暗含了船員們得病的原因:因為在漫長的航海生活中,船員們所能吃到的只有黑麪包和鹹魚。

二、抓哥倫布情感線索,感受人物心理,探究發現過程。

哥倫布的情感變化是串聯整個故事的一條比較明顯的線索,教學中緊扣這條線索,不僅能突出重點,而且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生的探究意識使學生更好地把握課文主旨。

教學中,引導學生着重體會,哥倫布在航海不到一半路程看到已經有十幾個船員相繼病倒時“心情十分沉重”。那些病重的船員為了不拖累大家,主動要求留在荒島,哥倫布“噙着眼淚點了點頭……”的矛盾心情。當哥倫布的船隊勝利返航接近荒島時哥倫布心情“越來越沉重”。到最後看到他的那些船員劫後餘生時的“又驚又喜”。進而引導學生以“重逢”為題,想象説話。把那些在荒島上的船員是如何活下來的,説出來。通過他們前後所吃食物的不同探究治癒“海上凶神”這種怪病的良方,從而揭開它神祕的面紗。

哥倫布得知那些留在荒島上的船員活下來的原因後,並沒有停止探究,而是急切地把他的疑問告訴了醫生,最後才發現了維生素C。這樣文章主旨的揭示就水到渠成了:“許多科學的新發現都是在生活實踐中經過細心觀察、反覆研究才獲得的。”

火車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16

本文分別向我們介紹了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火車、磁懸浮火車,以及火車提速、修建青藏鐵路等有關我國鐵路建設的成就,展現了我國鐵路建設迅速發展的大好形勢,藉以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

課文一步一步地上下來,都很順利。但上到:

“我國正在修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青藏鐵路”的時候卻卡殼了。因為我在教學這句話的時候,是這樣設計的:我想通過我們所在的教學樓的高度和青藏鐵路的海拔想比較,讓孩子們感受到青藏鐵路的高,從而體會到修建鐵路的艱辛、困難,再而推到——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創舉。

我問孩子們:

“你知道我們這個四層的教學樓有多高嗎?”

下面一片寂靜。

“膽子大一點,你感覺有多高。”

各種各樣的答案出來了:100米,100釐米,1000米……

我脊樑骨一陣樑,一個詞語在我心裏生成:牛頭不對馬嘴。

我只好告訴他們:我們的教學樓大約:12米。但是青藏鐵路的海拔是4000米。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生1:青藏鐵路非常長。

生2:青藏鐵路的海拔非常長。

孩子們,對不起!是我高估了你們的已有知識和現有水平,在還沒有讓你們理解什麼是“海拔”的時候,就讓你們理解“海拔最高”,真是太為難你們了。

我吸取教訓,一步一步紮紮實實地來,問題終於得到解決。

呵呵,雖然曾經失敗了,但再重新爬起來,堅定得走好每一步,心裏覺得很充實,很開心。

火車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17

在設計時,我設計的總問題是:“為什麼有的河蚌哭,有的河蚌笑呢?”當初本想通過這個問題引導學生説出沒有珍珠的小河蚌已經再也沒有機會去重新孕育一顆珍珠了,因為時間一去不復返。從而完成本節的教學目標,使學生體會到時間的寶貴,要珍惜時間。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只是淺層的説明,是因為一些小河蚌有珍珠,另一個小河蚌沒有珍珠。所以,在當時我便調整了總問題:“小河蚌歡笑和流淚的原因是什麼?”這個問題不只停留在淺層的答案,而需要學生思考,深入發現真正的原因。

全文圍繞這個問題展開,共分三個部分。第一個層次是感受小河蚌們獲得珍珠的艱辛及喜悦。在設計這部分教學上,我通過“磨礪”這個詞語的解讀,來讓學生體會小河蚌獲得珍珠的不容易。先讓學生找到説明小河蚌歡笑原因的句子,然後通過日常經驗遷移,設計了一個小練筆:小沙子進入了小河蚌們的身體,磨呀磨,————。讓學生通過想象,把小河蚌們經受的磨礪通過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在學生們交流結束後,再讓學生找出課文裏描寫這些痛苦所用的詞語是什麼,學生很自然地就找到了“磨礪”這個詞語,並初步理解了這個詞語的意思。這比直接地告訴學生磨礪的意思的效果要好,學生理解更深刻。然後再讀描寫原因的這個句子時,學生就能讀出經受磨礪的痛苦感覺,這是第二次讀。然後通過瀏覽信息窗,讓學生了解沙子變珍珠的過程是很漫長的,要經歷歲月的考驗,第三次讀這個句子時,學生感受到了磨礪成珍珠的不容易,對小河蚌們的堅韌性格有了再一次的體會,讀時感情又進一步昇華。這個時候讓學生找到小河蚌們歡笑慶祝的句子,學生們很自然地融入自己的感情,和課文中的小河蚌一起慶賀成功。在指導朗讀此部分內容時,我告訴學生讀書要加入自己的想象,引導學生邊讀邊在頭腦中想象當時的歡慶場面,並從讀中體現出來。這樣學生不僅有深刻體會,也受到了感染,更加深了沒有珍珠的小河蚌那種傷心後悔的心理對比。

火車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18

在教學《漁夫的故事》一文時,我首先注意到了人物語言的特點,所以在組織課堂教學時進行了分角色表演,我要求扮演者表現出魔鬼的兇惡,漁夫的弱小機智,從語言、動作等方面把魔鬼漁夫的形象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這樣一個兇惡強大的魔和一個手無寸鐵、弱小的漁夫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全體同學抱以熱烈的掌聲。這些都在我的意料之中的。所以我認為,只要肯大膽放手,學生的潛力會最大限度的發揮。

其次由淺人深,突破難點。本文的教學難點是對“立足於現實而又富有幻想”的這一藝術特色的理解。為突破這一難點。我從人物和情節角度,考慮、設計了一組由淺人深的問題,組織學生課堂討論,讓學生沿着教師鋪設的台階,拾級攀登,逐步明確:漁夫是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勞動人民的優秀品質,是正義力量的代表;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但是像魔鬼那樣的壞人在現實生活中是存在的,在它身上集中反映了各種反動派的種種本性,它是邪惡勢力的化身。漁夫跟魔鬼的鬥爭情節也是幻想的,但是這種鬥爭正是現實生活中正義與邪惡鬥爭的曲折反映,最後漁夫的勝利則寄寓了“正能壓邪”的道理。

同時我又引導學生開拓想像,訓練思維。愛因斯坦認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在賞析課文之後,要求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個故事複述下來,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火車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19

《小木偶的故事》,這篇略讀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先寫老木匠做了一個小木偶,並在小木偶的臉上添上了一個“笑嘻嘻”的表情,以為只要會笑小木偶就會永遠快樂;接着寫小木偶在着急、生氣、委屈甚至是痛苦、傷心時也總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因而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系列挫折;最後寫小木偶在女巫的點化下,擁有了所有的表情,此時他發出了內心的感歎:“要是隻會笑,那可是遠遠不夠的。”

這一課的教學有一個重點,就是:積累詞語。因為這課表情的詞特別多,而且有表達有特色的詞語,如,ABB式、AABB式、ABCC式,所以我安排了讓學生劃詞、讀詞、理解詞、運用詞來達到積累運用的目的。我把“板着臉、笑嘻嘻、憤怒、親熱、温柔、痛苦、傷心、着急、委屈、生氣、齜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憐巴巴、放聲大哭”板書在黑板上,然後讓學生讀詞,以邊讀邊做表情動作來理解詞,最後以選詞説話達到運用的目的。這一環節的設計感覺很好,學生因為有着忽喜忽怒忽悲忽怨各種表情演示,興致高漲,也能比較直觀形象地理解詞語的意思,個別學生對某些詞不理解就猶豫着不知道如何做表情動作,這時他們會左右觀看,從同學的表情中理解自己感到疑惑的詞語。

為了能讓學生較好地續編故事,我向學生講述了《我不是一段普通的木頭》的故事,讓學生談談聽後的感受。啟發學生要根據小木偶本身具有的特點進行續編。

火車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20

剛剛和孩子共同學完《小木偶的故事》這篇課文,整堂課都在一種非常融洽的氣氛當中度過,至少自己覺得還可以,從表情詞語表演的遊戲開始,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出了課文,整體感知,彙報故事的主要內容,朗讀課文中表情詞語,發現表情的重要,引出本文當中的重點句子“笑是很重要的,但是光有笑是遠遠不夠的。”進行和孩子交流溝通,孩子一邊思考一邊回答,整體的學習狀態非常的好。

一、在對重點句子的理解方面我是做了如下的設計:

1、讀了這個故事,給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呢?(生答)

2、為什麼呢?從課本中你怎麼知道的?(生説)

小木偶的書包被搶,小木偶尖叫:“那是我的,我的,我的。” 熊警官不相信

小木偶頭疼,對小兔子笑嘻嘻地説:“ 腦袋疼。”小白兔不相信

對老婆婆笑嘻嘻地説:“頭很疼。”老婆婆不相信

指導朗讀

3、好可憐的小木偶啊,他説的話人家都相信,你説這是為什麼啊?你説説小木偶的心情怎麼樣呢?(委屈、難過)

4、假如小木偶擁有人類的這些表情呢?他會怎樣對熊警官,小白兔,老婆婆説啊?(指導朗讀)

5、是啊,原來擁有這麼豐富的表情原來是這個樣子啊,假如小木偶現在遇到了原來給他雕刻的老木匠,他會對他説什麼呢?

6、再讀句子,談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聯繫自己的生活來談體會。

二、課後反思

(一)、雖然是語文課堂,教的是語言文字,但是在講解的過程中,訓練很重要,要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這樣無形的語言訓練。

1、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説,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是有些困難,所以要在課堂當中對孩子進行引導,比如故事的主人公,事情的原因、經過、結果。這樣孩子在慢慢的引導中就説出故事的內容,經過幾節課的訓練,孩子就會概括了。

2、朗讀的訓練。注意詞語的朗讀,課文中有很多關於表情的詞語,需要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學會帶着這樣的表情讀,學生反而在讀句子的時候能夠融會貫通,讀的很好。在讀小木偶的那三句話的時候,讓學生讀出感情,進行比較朗讀,感悟到豐富表情的重要性,學生讀的都很投入。

3、想像訓練。在體會過後,讓學生想像,如果現在遇到老木匠,你會對她説什麼嗎?學生都能暢所欲言,但是在説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題大都埋怨老木匠為什麼只給他一種表情,所以這個地方對學生的價值觀進行了引導,朗讀前面幾個自然段,學生體會到了老木匠的用心良苦,然後孩子開始説覺得老木匠想的不周到等等思維的迸發,那麼隨機我問孩子,你應該怎麼對老木匠説呢?孩子説的就很具有人性化,語氣委婉,而且很到位,很欣喜。

(二)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用心思考)

1、 教了一年的語文了,覺得國小語文其實説起來麻煩他就麻煩,説起來簡單他就簡單,但是最重要的是應該去培養孩子的一種學習狀態,懂得怎樣去學習。比如讓孩子快速的讀課文,很多孩子就能靜下心來,自己的讀課文,有的孩子總是交頭接耳,不認真地讀,即使有些孩子讀,他也沒有真正的讀到心裏去。所以讀書的狀態一定要培養。

2、思考的狀態。我覺得在學習中,學生一定要積極的思考,很多孩子木木的坐一節課,自己一眼看上去就是沒動腦子,所以要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多鼓勵,多表揚,讓他們説。其實很多孩子一旦第一次張開口,他就會表達了,就有了表達的慾望,所以應該給這樣的孩子更多的機會。還有很多時候,問題一出,很多孩子把手都舉的高高的,但是我想可能是我的問題沒有水平,太簡單,但是那些大多數不舉手的孩子可能並不是不會,我應該多留些時間給孩子思考,畢竟孩子之間的差異還是很大的,這種思考的狀態孩子一定要有。

(三)、一節課孩子到底收穫了多少?

這是上完這節課後問自己的一個問題。在課堂上,問過孩子,你學完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什麼道理,學生回答的特別出彩,不僅僅有對課文的理解,而且説到我們應該多角度的去看待問題等等一系列能從文本中看到的東西,我覺得很好,主流的思想學生有了,這些學生感悟到的東西也是非常好了,對文本有了一個多元化的理解,很欣慰,很高興。所以想這些孩子能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在以後的人生中也許會有很大的啟發和感觸。

整堂課雖然只是略讀課文,但是按照重點課文來講解,發現每句話很有講頭,許多東西需要我們深入的挖掘,希望以後做的更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