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鹿的玫瑰花教學反思(通用22篇)

小鹿的玫瑰花教學反思 篇1

課文記敍了小鹿在家門前種了一叢玫瑰,因為腳受傷而沒有看到玫瑰花開的境象。但聽到了黃蓉和微風的感謝後,又非常高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為別人創造幸福自己也能從中得到快樂。在寫作特色上,本課從不同角色的角度進行描寫,安由淺入深的推理方法去安排的內容。故事的表層,由憧憬到失望,由惋惜到高興,在巧合中表現出趣味,從而也藴含着美化環境的意義。(結合3月12日植樹節讓學生參與實踐的過程突破文本深層意義。)

小鹿的玫瑰花教學反思(通用22篇)

本人在教學本課的思想上,力求從閲讀教學的主要目的“從讀中感悟課文中所藴涵的情感。”以“讀為主線”採用不同的方式讀,個人讀、小組合作讀、分角色讀、齊讀、引讀、範讀、表演讀等。力求讓學生的思維一直處在積極的狀態,以“讀”達到教學目的。(“為別人創造幸福,自己也會幸福;給予別人快樂自己也會得到快樂”這是本課的難點)

結束本課後,本人認真反思與探討了本課教學的成敗,從表層看還是成功的。具體遵循了以下的教學思路:

一、 本課的設計主要體現“以情感變化為基點,以讀為主線,以感悟為手段”的新課理念。讓學生在步步推移的讀中,以具體語言為載體,深層感悟課文所藴含的人文精神,讓學生通過“讀”體會出小鹿的玫瑰花所傳遞出“能夠給別人快樂,自己也會得到快樂”的樸素哲理。

如、在這一環節中,本人用“引讀法”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知敍述情節的順序與表達人物情感的變化。自然段裏表示時間的詞句和表達心情的詞句,作為引讀的詞句。(“春天到”“過了些日子”“小鹿高興地笑了”等)

二、注重朗讀。從讀的層次上,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到讀中理解,讀中感悟,環環緊扣,層層深入。從讀的形式上,根據學生實際,課文的特點及教學目標,分別採取了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讀、引讀、表演課本內容等。使學生的思維一直處在積極的狀態之中。(如、指名錶演加深理解,演小鹿者要創造性地表演“一瘸一拐”地來到門外未看到玫瑰花的情景。細心地揣摩小鹿沒看到玫瑰花的心情,從中感悟“惋惜”一詞的含義。接着又是“黃鶯”“微風”的出現,體會小鹿心情變化。讓學生通過不斷的角色體驗,體悟到小鹿前後心情的強烈反差。同時,文中“弟弟”的兩次説話具有拓展性,“既源於本義,又高於文本”引導學生紮實而靈活地訓練。)

三、分角色朗讀,表演讀去激發學生興趣,去激活學生思維,這是深化閲讀的有效“靈方”(從動作、表情、語氣等方面進行評價)“揣摩角色的表情和語言”是實實在在的閲讀感悟過程。

四、拓展實踐。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對比寫法”(作者通過“惋惜”與“高興”前後對比,讓學生在文中找出這樣的句子。當小鹿一朵花也沒看到時,鹿弟弟惋惜地説:“這玫瑰你白栽了。”與“當聽到……説:“你的玫瑰沒有白栽。”)指導學生練習寫話時運用這種對比的方法。適當簡介對比的種類“橫向對比與縱向對比”“橫向對比”是指貶低一個,褒揚另一個。“縱向對比”是由於時間的變化而形成對比。本文就屬於縱向對比。(緊抓課後問題,共渡難關。如、為什麼説小鹿的玫瑰沒有白栽呢?)

通過以上教學思想,課堂氛圍很好,學生的學習情緒濃厚,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師的教學活動,有渴求獲知的慾望,作業效果較為理想,本人認為本課的教學是務實的。

總之語文是“情感劇本”只要你去認真探究,教學是不需要“專業的課程模式”的打造,激發學生的“情感認知”是教學中不可忽視的教學理念。

小鹿的玫瑰花教學反思 篇2

愛因斯坦説過:“想象力比知識本身更重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思維品質的提高。因此教學中要抓住時機,鼓勵學生進行想象和創造,保護孩子富於幻想的天性。如,在指導讀好黃鶯和微風説的話以後,教師先提供給學生的是一個幫助想象的平台:還有誰也看到了玫瑰花?蝴蝶姑娘飛來了,她説── 一隻蟋蟀跳過來,他説── 一位可愛的小姑娘跑過來,她説──,繼而讓學生自由想象説話。學生有了閲讀的基礎和思維的開啟,小白兔、蜜蜂等人物形象紛紛浮於腦海。一個問題展開了孩子們想象的翅膀。

“為他人開一朵花”,小鹿這樣的行為,給大家帶去了快樂。我想,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也應該常常地想到學生喜歡什麼,常常地為他們帶去快樂。

小鹿的玫瑰花教學反思 篇3

這是一篇能夠引起學生思考而有所悟的童話故事。春天,小鹿栽了一叢玫瑰,他常常去鬆土澆水,玫瑰花長得很好,漸漸地花骨朵兒已經長出來了。這時,小鹿卻跌傷了腳不能走動而沒見到他喜愛的玫瑰花,就在小鹿兄弟倆感到惋惜的時候,黃鶯和微風過來告訴他們,玫瑰花給他們帶來的快樂。小鹿不再難過了。這篇故事語言美,情節曲折,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內容貼近學生生活,但理解“為什麼説小鹿的玫瑰沒有白栽”對學生來説有一定的難度,這一課的重點、難點也就是理解小鹿的玫瑰花為什麼沒有白栽,體會栽花種草的價值,認識到為別人創造幸福,自己從中也能得到快樂。

教學中要突破這個重難點,應該從小鹿的弟弟説的兩句話:“這玫瑰你白載了,一朵花都沒有看着。”“看來你的玫瑰沒有白栽!”一開始是“白栽”到後來又説“沒有白載”,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其實這一個問題就引出了整篇課文的重點,從而也突破了難點。所以教學時,我把重點放在學生朗讀課文上,先是自由讀、同桌互讀、指名讀,然後指導學生默讀課文,用橫線畫出鹿弟弟的話,讀讀這兩句話,想想你有什麼不明白的嗎?有的學生就説:“我覺得奇怪,鹿弟弟為什麼開始説玫瑰白栽了,可後面又説玫瑰沒有白栽?”我引導學生抓住小鹿精心種花的句子,邊讀邊體會小鹿對玫瑰的喜愛之情;再抓住小鹿動作的句子指導感情朗讀,體會感悟小鹿失望和惋惜的心情。接着,小組分角色朗讀後面課文,重點是讀好黃鶯、微風的對話。我先和學生合作進行分角色朗讀,後讓學生再分角色表演讀,通過扮演角色的朗讀、表演,大家再次反思課文內容就會自然而然體會到“小鹿的玫瑰沒有白栽”的道理,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感悟出“小鹿種玫瑰雖沒看到花開而給他人帶來了幸福和快樂,當別人有了幸福和快樂,自己也深感高興”這一文章的含意,進而讓學生輕鬆愉快地解決了本文的重點問題,達到了學習目的。抓住學生思維正活躍之時,我進一步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還有哪些動物欣賞到了小鹿的玫瑰花?學生一下子嘰嘰喳喳説開了,小燕子、花蝴蝶、勤勞的蜜蜂、小兔……通過説話練習,體會小鹿的玫瑰花給他們帶來的快樂,受到了情感的薰陶。

這篇課文的教學更讓我堅信了這一點,那就是“簡簡單單教語文”,讓學生多讀吧,從讀中感悟,從讀中理解。

小鹿的玫瑰花教學反思 篇4

一、追求平等對話

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和組織者。語文課堂應該提供一個平台,讓學生置身於與教材、與作者、與同學、與老師的對話交流的過程之中,師生共同經歷,共同生成。首先,對話的關係是平等的。《小鹿的玫瑰花》一文,要讓學生體驗到“能夠給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是不太容易的,但通過努力,也是可以做到的。教學中,抓住了一些看似平常實則頗具玩味的詞句,如:“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沒看着。”和“看來,你的玫瑰沒有白栽。”,學生從無疑到有疑,從有疑到解疑,隨着思考的加深,感受的加深,情感的體驗也在不斷地生成。

二、注重情感體驗

語文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情感流動的過程。有真情付出,才會有心靈交匯;有情感體驗,才能與文本對話。因此,課堂中,教師要以自身的激情引導學生,用他們全部的理智、經驗和情感去感受、領悟、欣賞課文的內涵。《小鹿的玫瑰花》一課,就多處引“移情”進課堂,注重體驗。學生一會兒是小鹿,在“如果你就是小鹿,躺在牀上的那段日子,想得最多的會是什麼?”的體驗中,感受到小鹿是那麼迫切希望看到玫瑰花,感受到他看不到花時的那種惋惜和難過。一會兒又成了黃鶯和微風,在“黃鶯,你為什麼見了玫瑰花就想唱歌?”和“微風,大夥兒在誇你的時候,你心裏怎麼想?”的體驗中,感受到小鹿的玫瑰花給別人帶來的快樂。隨着體驗的深入,學生自然而然就能感受到小鹿自己沒有看到玫瑰花但仍然發自內心的那種快樂。不斷的角色體驗的過程,是學生全部生命活力的外化,是對課文中包含的思想情感的重新組合和建構。

小鹿的玫瑰花教學反思 篇5

《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能夠引人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話故事。在美好的春天,小鹿栽下了一叢玫瑰,“他常常去鬆土、澆水”,期盼玫瑰早日開花。然而,當玫瑰快要開花時,小鹿因跌傷了腳不能走動而沒能看到玫瑰花。課文圍繞“小鹿的玫瑰是否白栽?”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引發思考。故事的深層,藴含着美化環境的意義,以及在為他人創造幸福生活的過程中自己也體驗到幸福和快樂的思想。在這個過分崇尚自我的社會中,這篇課文的教育意義就顯得尤為重要。

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體會這一層深意,我讓每個孩子都成為森林中見過小鹿玫瑰花的小動物:“聽了黃鶯和微風的話,很多小夥伴也趕來了。你看,我們也看到聞到小鹿的玫瑰花了,我們會對小鹿説什麼呢?”創設情境,説話練習。課堂上的氣氛一下子熱鬧起來,“小蜜蜂”説:“小鹿,我採過你種的玫瑰花的蜜,可好吃啦!現在想起來我的嘴裏還甜甜的呢!”“小蝴蝶”説:“小鹿,我見過你的玫瑰花,可美啦!每天我們都要到玫瑰叢中跳集體舞,大家都説:‘這是一幅多麼美的圖畫!’”“小兔子”説:“小鹿,我戴過你的玫瑰花,朋友們都説我是森林中最漂亮的小兔子!”……孩子們擁有的超凡的想象力是他們最大的財富,只要我們努力挖掘,就一定能收穫驚喜。

精彩的回答已給“小鹿的玫瑰是否白栽?”這一問題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不需喋喋不休地説教,孩子們已能深深體會到小鹿的玫瑰給大家帶來的快樂。正所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在給人快樂的同時,小鹿也收穫着快樂。

小鹿的玫瑰花教學反思 篇6

小鹿在門前栽了一叢玫瑰,他常常去鬆土、澆水。可是就在玫瑰快要開花的時候,小鹿不小心把腳跌傷了,等他傷好以後,玫瑰已經謝了,一朵花都看不到了。就在小鹿兄弟倆感到惋惜的時候,黃鶯和微風過來告訴他們,玫瑰花給他們帶來的快樂。小鹿不再難過了。一個很美麗的故事,傳遞出"能夠給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的樸素的道理。我在教學時抓住課文的內涵,課後感觸頗多。

一、抓重點詞句,體會內容

教學中,我抓住了重點詞句,如:"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沒看着。"和"看來,你的玫瑰沒有白栽。",學生從單純的讀到思考的加深,感受的加深,從而對內容的理解也在隨之不斷地生成。

二、以讀悟情 注重情感體驗

課堂中,我以激情引導學生,用他們的情感去領悟課文的內涵。在體驗中讓學生設想如果你就是小鹿,可是一朵玫瑰花也沒看到,你的心情會怎樣?當聽到黃鶯和微風,説:見了玫瑰花就想唱歌?和聞到“玫瑰香風”時心裏怎麼想?在這些體驗中,讓學生再次體會小鹿的玫瑰花給別人帶來的快樂。隨着體驗的深入,學生自然而然就能感受到小鹿自己沒有看到玫瑰花但仍然發自內心的那種快樂。

三、 培養學生的思維,練習説話

教學中抓住時機,鼓勵學生進行想象。如,在指導讀好黃鶯和微風説的話以後,我給學生提供一個想象的平台:還有誰也看到了玫瑰花?(蝴蝶姑娘飛來了,她説 。一位可愛的小姑娘跑過來,她説 ,)繼而讓學生自由想象説話。

通過這節課,大多數學生能跟隨老師體悟文本所賦予的道理。但如果能更好地挖掘課文內容,我想學生還能領悟更深一層的人生道理。

小鹿的玫瑰花教學反思 篇7

《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能夠引人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話故事。在美好的春天,小鹿栽下了一叢玫瑰,“他常常去鬆土、澆水”,期盼玫瑰早日開花。然而,當玫瑰快要開花時,小鹿因跌傷了腳不能走動而沒能看到玫瑰花。課文圍繞“小鹿的玫瑰是否白栽?”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引發思考。故事的深層,藴含着美化環境的意義,以及在為他人創造幸福生活的過程中自己也體驗到幸福和快樂的思想。在這個過分崇尚自我的社會中,這篇課文的教育意義就顯得尤為重要。

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體會這一層深意,我讓每個孩子都成為森林中見過小鹿玫瑰花的小動物:“聽了黃鶯和微風的話,很多小夥伴也趕來了。你看,我們也看到聞到小鹿的玫瑰花了,我們會對小鹿説什麼呢?”創設情境,説話練習。課堂上的氣氛一下子熱鬧起來,“小蜜蜂”説:“小鹿,我採過你種的玫瑰花的蜜,可好吃啦!現在想起來我的嘴裏還甜甜的呢!”“小蝴蝶”説:“小鹿,我見過你的玫瑰花,可美啦!每天我們都要到玫瑰叢中跳集體舞,大家都説:‘這是一幅多麼美的圖畫!’”“小兔子”説:“小鹿,我戴過你的玫瑰花,朋友們都説我是森林中最漂亮的小兔子!”……孩子們擁有的超凡的想象力是他們最大的財富,只要我們努力挖掘,就一定能收穫驚喜。

精彩的回答已給“小鹿的玫瑰是否白栽?”這一問題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不需喋喋不休地説教,孩子們已能深深體會到小鹿的玫瑰給大家帶來的快樂。正所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在給人快樂的同時,小鹿也收穫着快樂。

小鹿的玫瑰花教學反思 篇8

這是一篇能夠引起學生思考而有所悟的童話故事。春天,小鹿栽了一叢玫瑰,他常常去鬆土澆水,玫瑰花長得很好,漸漸地花骨朵兒已經長出來了。這時,小鹿卻跌傷了腳不能走動而沒見到他喜愛的玫瑰花,就在小鹿兄弟倆感到惋惜的時候,黃鶯和微風過來告訴他們,玫瑰花給他們帶來的快樂。小鹿不再難過了。這篇故事語言美,情節曲折,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內容貼近學生生活,但理解“為什麼説小鹿的玫瑰沒有白栽”對學生來説有一定的難度,這一課的重點、難點也就是理解小鹿的玫瑰花為什麼沒有白栽,體會栽花種草的價值,認識到為別人創造幸福,自己從中也能得到快樂。

教學中要突破這個重難點,應該從小鹿的弟弟説的兩句話:“這玫瑰你白載了,一朵花都沒有看着。”“看來你的玫瑰沒有白栽!”一開始是“白栽”到後來又説“沒有白載”,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其實這一個問題就引出了整篇課文的重點,從而也突破了難點。所以教學時,我把重點放在學生朗讀課文上,先是自由讀、同桌互讀、指名讀,然後指導學生默讀課文,用橫線畫出鹿弟弟的話,讀讀這兩句話,想想你有什麼不明白的嗎?有的學生就説:“我覺得奇怪,鹿弟弟為什麼開始説玫瑰白栽了,可後面又説玫瑰沒有白栽?”我引導學生抓住小鹿精心種花的句子,邊讀邊體會小鹿對玫瑰的喜愛之情;再抓住小鹿動作的句子指導感情朗讀,體會感悟小鹿失望和惋惜的心情。接着,小組分角色朗讀後面課文,重點是讀好黃鶯、微風的對話。我先和學生合作進行分角色朗讀,後讓學生再分角色表演讀,通過扮演角色的朗讀、表演,大家再次反思課文內容就會自然而然體會到“小鹿的玫瑰沒有白栽”的道理,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感悟出“小鹿種玫瑰雖沒看到花開而給他人帶來了幸福和快樂,當別人有了幸福和快樂,自己也深感高興”這一文章的含意,進而讓學生輕鬆愉快地解決了本文的重點問題,達到了學習目的。抓住學生思維正活躍之時,我進一步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還有哪些動物欣賞到了小鹿的玫瑰花?學生一下子嘰嘰喳喳説開了,小燕子、花蝴蝶、勤勞的蜜蜂、小兔……通過説話練習,體會小鹿的玫瑰花給他們帶來的快樂,受到了情感的薰陶。

這篇課文的教學更讓我堅信了這一點,那就是“簡簡單單教語文”,讓學生多讀吧,從讀中感悟,從讀中理解。

小鹿的玫瑰花教學反思 篇9

課文記敍了小鹿在家門前種了一叢玫瑰,因為腳受傷而沒有看到玫瑰花開的境象。但聽到了黃蓉和微風的感謝後,又非常高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為別人創造幸福自己也能從中得到快樂。在寫作特色上,本課從不同角色的角度進行描寫,安由淺入深的推理方法去安排的內容。故事的表層,由憧憬到失望,由惋惜到高興,在巧合中表現出趣味,從而也藴含着美化環境的意義。(結合3月12日植樹節讓學生參與實踐的過程突破文本深層意義。)

本人在教學本課的思想上,力求從閲讀教學的主要目的“從讀中感悟課文中所藴涵的情感。”以“讀為主線”採用不同的方式讀,個人讀、小組合作讀、分角色讀、齊讀、引讀、範讀、表演讀等。力求讓學生的思維一直處在積極的狀態,以“讀”達到教學目的。(“為別人創造幸福,自己也會幸福;給予別人快樂自己也會得到快樂”這是本課的難點)

結束本課後,本人認真反思與探討了本課教學的成敗,從表層看還是成功的。具體遵循了以下的教學思路:

一、 本課的設計主要體現“以情感變化為基點,以讀為主線,以感悟為手段”的新課理念。讓學生在步步推移的讀中,以具體語言為載體,深層感悟課文所藴含的人文精神,讓學生通過“讀”體會出小鹿的玫瑰花所傳遞出“能夠給別人快樂,自己也會得到快樂”的樸素哲理。

如、在這一環節中,本人用“引讀法”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知敍述情節的順序與表達人物情感的變化。自然段裏表示時間的詞句和表達心情的詞句,作為引讀的詞句。(“春天到”“過了些日子”“小鹿高興地笑了”等)

二、注重朗讀。從讀的層次上,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到讀中理解,讀中感悟,環環緊扣,層層深入。從讀的形式上,根據學生實際,課文的特點及教學目標,分別採取了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讀、引讀、表演課本內容等。使學生的思維一直處在積極的狀態之中。(如、指名錶演加深理解,演小鹿者要創造性地表演“一瘸一拐”地來到門外未看到玫瑰花的情景。細心地揣摩小鹿沒看到玫瑰花的心情,從中感悟“惋惜”一詞的含義。接着又是“黃鶯”“微風”的出現,體會小鹿心情變化。讓學生通過不斷的角色體驗,體悟到小鹿前後心情的強烈反差。同時,文中“弟弟”的兩次説話具有拓展性,“既源於本義,又高於文本”引導學生紮實而靈活地訓練。)

三、分角色朗讀,表演讀去激發學生興趣,去激活學生思維,這是深化閲讀的有效“靈方”(從動作、表情、語氣等方面進行評價)“揣摩角色的表情和語言”是實實在在的閲讀感悟過程。

四、拓展實踐。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對比寫法”(作者通過“惋惜”與“高興”前後對比,讓學生在文中找出這樣的句子。當小鹿一朵花也沒看到時,鹿弟弟惋惜地説:“這玫瑰你白栽了。”與“當聽到……説:“你的玫瑰沒有白栽。”)指導學生練習寫話時運用這種對比的方法。適當簡介對比的種類“橫向對比與縱向對比”“橫向對比”是指貶低一個,褒揚另一個。“縱向對比”是由於時間的變化而形成對比。本文就屬於縱向對比。(緊抓課後問題,共渡難關。如、為什麼説小鹿的玫瑰沒有白栽呢?)

通過以上教學思想,課堂氛圍很好,學生的學習情緒濃厚,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師的教學活動,有渴求獲知的慾望,作業效果較為理想,本人認為本課的教學是務實的。

總之語文是“情感劇本”只要你去認真探究,教學是不需要“專業的課程模式”的打造,激發學生的“情感認知”是教學中不可忽視的教學理念。

小鹿的玫瑰花教學反思 篇10

《地圖上的發現》一課重在讓學生自主學習,自讀感悟。

本文重點是瞭解魏格納發現、考證、提出大陸漂移學説的過程,難點是理解有關的地理知識。本節課,我通過自讀、質疑、自主學習、小組交流、合作探討、觀察地圖等各種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以及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進行充分的讀書實踐,品味魏格納的言行,體會魏格納的心情,感受魏格納的品質。

教學中,以“發現”為切入點,圍繞“吻合”、“奇想”、“中龍”進行教學,經歷魏格納“偶然發現”“艱難考證”的閲讀全過程。突破難點時,在課前,我就準備了地球儀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和了解。上課一開始,我通過大屏幕把世界地圖放大在學生面前,讓每個學生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激發了學生極大的興趣。接着,在引導學生交流讀書所得時,我讓學生從地球儀上找到巴西和幾內亞灣的位置,然後看看巴西大陸突出部分的形狀和幾內亞灣凹進的海岸線形狀,是不是如書上説的那樣驚人的吻合。這樣幾次觀察,學生對於如何推理魏格納提出的假説就自然解決了。這一課上下來,還極大地引發了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祕的濃厚興趣。

另外,一節課的信息交流畢竟有限,應鼓勵學生課後上網或找一些相關文章讀一讀,可以是大陸漂移説和魏格納的文章,也可以是關於其他發明發現的文章,如牛頓觀察蘋果落地發現了萬有引力,瓦特觀察壺蓋跳動發明了蒸汽機等等,以深化對人物的認識和對“觀察”“發現”的認識,達到擴展知識,提高閲讀能力,享受閲讀樂趣,形成健康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全面提高綜合素質的目的。同時結合本組課文的重點訓練項目:注意周圍事物的變化,養成觀察的好習慣,學會寫觀察日記,引導學生説説初秋時分,校園、田野、江南路旁的綠化帶等方方面面的變化,並把自己説的或聽到的寫下來。以深化對人物的認識和對“觀察”“發現”的認識,達到擴展知識,提高閲讀能力,享受閲讀樂趣,形成健康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全面提高綜合素質的目的。

小鹿的玫瑰花教學反思 篇11

在上第七冊《百鳥朝鳳》這一欣賞課時,樂曲中出現了許多小鳥的叫聲,為了能使學生更好的瞭解樂曲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就請幾位男同學上台模仿小鳥的叫聲,再請幾位女同學上台模仿小鳥的動作,台上的同學表演得很投入、很起勁,就像演員在舞台上為千萬觀眾表演一樣。看到台上的同學表演的那麼起勁,其他同學也不甘落後,紛紛舉手要上台表演。我看到全班同學的積極性那麼高,表演慾那麼強,就知道時機來了,於是我鼓勵全體學生一起學鳥叫,一起模仿小鳥的動作,把百鳥齊鳴的景象表現出來,這節課學生不但學得開心而且還過了一把“演員”癮,學習效果非常好。

經過嘗試和探索,我覺得在課堂上應設景造境,讓學生邊聽邊做律動,多給學生表演的機會,這樣既可以發展學生的想象力、表演力,還能鍛鍊學生的膽量,從而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小鹿的玫瑰花教學反思 篇12

本節課我得到一點啟示:對七年級學生而言,文言詞彙的積累和文言翻譯這一環節還是尤為重要的。我深知古文言文教學定要與時俱進,但一篇文章如果你連它怎麼翻譯都一點搞不懂的話,那其它的什麼理解分析就更談不上了,因為古言文不像現代大那麼簡明易懂,掌握翻譯方法還是必要的,我覺得在以後的教學過程申我應該在這方面下點功夫。就《童趣》這篇課文的翻譯而言,針對學生對古言文翻譯一無所知的情況,有必要詳細講解有關文言文翻譯的方法,比如換字,加字這樣的翻譯方法,應該從大中多舉例子進行講解,讓學生認識到原來文言文的翻譯並沒有想象中的難,文言文跟現代漢語聯繫還是很密切的,這樣學生就能樹立信心,培養對文吉文的興趣。另外對重點字詞的翻譯也應當詳細講解,通過字詞的教學,使學生打好學習文言文的基礎。這些做法都是易於操作、實用有效的。

此外,我覺得上課時應顯示出十足的激情和豪情,要讓自已先熱情飽滿,語調抑揚頓挫,表情豐富,才能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充滿激情,充滿靈動,使整個課堂活躍起來。

針對以上種.種情況,我覺得自己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應逐步探索與改進,在反思中醒悟,在醒悟中收穫,在收穫中成長,讓自已的語文課紮實而又靈動,讓學生都能熱愛語文,熱愛文學。

小鹿的玫瑰花教學反思 篇13

本篇課文是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主要講築路工人們在修建一條公路,在這條路應該延伸過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橡樹。幾年過去了,這條筆直的公路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人們都讚歎築路的人有一顆高尚的心。從築路工人與工程師的言行可以看出,他們保護橡樹的行為完全是自發自覺的,換句話説,保護環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已經成為了人們內心深處的一種意識。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求是讓學生運用學過的閲讀方法,獨立閲讀,培養閲讀能力。根據這一目標,我從以下兩方面着手進行學法指導:

一、採用提問填空法,培養學生概括主要內容的能力

閲讀一篇文章,首先要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對於三年級學生,就要逐步培養學生概括主要內容能力。本文是一篇寫事文章,而且對話比較多,沒有明顯的中心句,所以要把主內容説清楚又簡潔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採用了“提問法”和“填空法”,引導學生把課文內容説清楚。在實際教學中,我覺得這一學法指導比較有效,既減低了學習難度,又進行了學法指導。

二、抓住重點詞,培養學生閲讀感悟的能力

閲讀本文,重點要體會人們在保護橡樹的過程中體現出的一顆高尚的心,從他們的行動中受到啟示,增強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圍繞這一重點,我從抓中心詞“高尚”入手,通過對“高尚”詞義的理解,提出質疑:人們為什麼僅僅通過路旁的一棵橡樹這樣一件小樹,要不約而同地讚歎築路工人有一顆高尚的心呢?然後抓住“橡樹”、“工人們”和“路”三方面進行體會。

首先,通過抓住描寫橡樹的句子,體會到這是一棵美麗的橡樹。在此基礎上,我補充了橡樹的生長資料及舒婷的《致橡樹》選句,讓學生體會到這更是一棵富有生命力的橡樹。這一環節的教學比較成功,尤其是資料的補充,更加深化了文本,使學生深切體會到人們保護的不僅僅是一棵樹,更是一個生命!為提煉文章的主旨起了鋪墊作用。

然後,通過抓住工人們的言行,體會高尚的心。這一環節主要引導學生抓住兩個“歎氣”體會人們的內心想法,通過想象人們的內心世界,感受人們對橡樹的愛。

最後,抓住馬蹄形路進行體會。這一環節主要抓“筆直”和“彎曲”的對比,體會人們為了保護橡樹而不惜代價的高尚品質。

這篇課文曾也有老師上過研究課,但都覺得比較難上,感覺內容淺顯,沒有什麼可挖掘之處,上出來的課比較貧淡。所以,我就繼續挑戰這一課,通過嘗試,總體感覺還可以,學生學習興趣也比較高,理解也比較到位。但我覺得教學設計還可簡化,學生自主學習還不夠多,老師引得還是偏多,語言文字的訓練還可挖掘。

小鹿的玫瑰花教學反思 篇14

《綠》是一篇語言文字非常優美凝練的文章,要寫好一種顏色本來就很難,作家通過自己的感覺和觀察體驗,竟能寫得如此美麗,令人陶醉。雖然這是篇選學課文,但它的文質兼美,所以我很認真的和學生一起學習了文章。我想優美的文章要是太多的分析就破壞了美感。《綠》一文,本來是我們國中課文的《西湖的綠》的選段,對國小生來説難度較大,其實這樣的美文只要幾個字就可以了——“讀中感悟”。

古人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非常有道理,在這一堂課的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先帶學生進入一個綠色的世界,欣賞了大量的關於西湖靈隱和花港觀魚兩地的綠色的圖片,用圖片衝擊學生的眼睛,然後通過自讀來感悟全文,對全文有一個總體的把握。新課標的精神是激發學生的獨立學習、主動學習的興趣,先自學,再小組交流的形式有利於學生的獨立思考。

“滿目是綠”在開始學習中學生就提到了,理清“何為‘滿目是綠’?”這就是對靈隱遊蹤一個總的回顧,幫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身處在道路上,兩旁是蒼翠欲滴的古木——綠得濃郁;抬頭前望,飛來峯上樹木層層疊疊——綠得豐富”;低頭看蜿蜒的小路,綠到石頭縫裏——綠得有動感,綠的蔓延;坐在冷泉亭裏,通過感覺來寫綠,通過溪水來寫綠—— 綠得清涼,綠得清澈。這樣學生才能真正體會到“滿目是綠”,也能真正體會到西湖的綠為何會令作者“流連忘返”了。

這樣美的文章,我其實很難把“綠”的感覺傳遞給學生,只有讓學生通過朗讀來感悟這樣的美!

小鹿的玫瑰花教學反思 篇15

在把握小説情節這一環節,我引導學生抓住文中關鍵性語句把握文章結構,關鍵性語句一般表現為首尾句、中心句以及表示時間、地點轉換的句子等,這篇小説其實就是四個情節、四個場景,按時間順序聯繫在一起,逐層推進,波瀾紛呈。

教學目標是明確的,教學思路也是清晰的。但是預設和實踐有時相疏,甚至相詭。這節課暴露出一些不足。

最大的問題是課堂氛圍較沉悶,舉手回答問題的只有那麼兩三位同學,我覺得應該面向全體學生,又有意點了沒有舉手的一位同學,那位同學沒進入狀態,卻“鬼機靈”的説“我的答案和前面的那位同學一樣的”,我也不便點破。自由發言時,大部分學生也不是那麼積極參與。有老師説“虧得你心態自然,有條不紊,不斷地啟發誘導”我對他説“你可知道我當時心裏磨得多苦,差點求他們了!”。評課的時候,有老師安慰我“到了九年級,學生都那樣,比不得國小和七年級學生”。其實,我知道這個因素微不足道,也不是這節課上我不會激發學生。而是在前面的教學中,認為學生缺乏獨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習慣,索性以灌輸為主,在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方面做得不夠。越是學生欠缺的好習慣、好方法,我們越應該有針對性的培養。缺乏長遠的培養目標及培養計劃,最終是苦了教師自己,阻滯了學生髮展。當全體學生能夠全身心地參與學習活動,進行深度思考,才會達到“教得輕鬆,學的輕鬆”的效果,客觀的説,現在一部分學校、一部分教師無法擯棄“時間加汗水”以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加重學生負擔為代價的這種模式。在這方面,我是一個徘徊者。

其次,還未能將多媒體完全有效的使用。這主要表現在自己製作的課件達不到既定的效果。很多時候,都是下載別人的,或者下載後略作改動。但是,別人的不一定就適合自己的教學。有時候為了用上多媒體,讓別人的課件“牽着鼻子走”,受到了侷限和約束,反而削弱了多媒體教學的輔助作用。

小鹿的玫瑰花教學反思 篇16

今天用了兩個課時跟孩子們一起把課文學完了。從教學策略的選擇上,仍堅持“讀議結合,以讀為主”的原則,把大量時間放在了引導學生讀課文上面。

根據課文的層次,或以自然段為單位,或者按照意義段來讀,考慮到教學時間不寬裕,在朗讀要求上沒有提出過高的標準,只是強調要讀準確、讀整齊。讀完之後,讓孩子們議一議段落的基本大意,這樣做是為了訓練孩子概括段意的能力,是課程標準明確要求的。議了段意,通常會由我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髮表各自的見解。如讀完本課前第二自然段,我設計的問題是“蟋蟀選擇住址的標準是什麼?跟其他動物相比,蟋蟀的做法體現了什麼?”,孩子們很快就找到了“排水優良”、“有温和的陽光”、“不肯隨遇而安”、“慎重”等關鍵詞,在集體探究了隨遇而安、慎重兩個詞語的意思之後,孩子們對蟋蟀選擇住址的標準和講究程度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而後再讀課文,感覺就明顯不一樣了。講到蟋蟀住宅的特點時,根據課文的表述,我跟孩子們一起在黑板上畫出了蟋蟀住宅剖面圖,洞口的位置在哪裏,平坦的平台以及九寸深、一指寬的隧道,都被直觀呈現了出來。我感覺這樣做效果不錯。蟋蟀是怎樣建造住宅的,也是解讀課文的一個重點。遺憾的是由於時間關係,這部分內容講得有些侷促,對教材的挖掘不太夠,只重點幫助孩子們理解了前足扒土、後足踏地、兩排鋸推土等內容,缺少了對蟋蟀弱小與建造住宅工程量巨大的分析對比,也沒能對作者細緻入微、極富耐心的觀察加以提示,更不要説指導學生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了。而這個是本單元教學的重中之中。因此,我對這兩個課時總的自我評價是:教學目標達成度低,教學效果不理想。

一般來説,諸如此類的課文理解起來障礙不大,只要多讀幾遍,就能把課文內容理解個89不離十。然而,語文課的教學不能僅僅滿足於孩子們理解了課文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要引導他們藉助教材提供的文章範例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提高對文本的理解和感受能力,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並逐漸學會在自己的習作中加以運用。就本課教學而言,應該説只完成了初步理解文意的初級目標,語言文字訓練不夠,理解感受能力培養缺失,表達方法學習幾乎沒有涉及。因此,這樣的語文課屬於低效高耗。

究其原因,自認為首要的還是解讀教材、研究教法不夠。備課階段沒能深入解讀教材,對文本的理解較為膚淺,關鍵詞句領會不到位,掌握與課文有關的外圍資料如昆蟲學相關知識不夠;上課過程中組織教學不夠嚴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未被充分調動起來,讀課文的形式不夠多樣化、缺少新意,課堂討論參與範圍較窄,發言者相對比較集中,大部分孩子依然屬於“沉默的大多數”。其次,教學時間分配不盡合理,隨意性較大。第一課時安排了前一篇課文的背誦檢查,前後用去了近10分鐘時間,再加上講課過程中偶爾停下維持紀律、提醒個別走神兒的孩子也會佔去一點時間,再有就是課堂上的一些廢話,致使寶貴的教學時間白白浪費掉了。如果課前考慮周全,很多時間完全可以節省出來用於實質性的學習。

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從細節做起。從明天起,我將致力於此。

小鹿的玫瑰花教學反思 篇17

今天的教學內容是分數乘分數,重點是鞏固和進化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探索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法則。

在教學實踐中我繼續採用“數形結合”的數學方法,幫助學生達成以上的兩個數學目標。對於今天的“探究活動”沒有直接放手,這是因為學生對“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分數乘法意義的理解還不夠深刻,因此在整個得教學過程分為三個層次:

一、引導學生通過用圖形表示分數的意義,再用算式表示圖形,深化“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分數乘法意義,感知分數乘分數的計算過程。

二、以3/4×1/4為例,讓學生先解釋算式的意義,然後用圖形表示這個意義,最後在根據圖形表示出算式的計算過程,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以形論數”和“以數表形”的過程是學生鞏固分數乘法的意義,體會分數乘分數的計算過程。

三、學生運用數形結合的方法獨立完成教材中的“做一做”,進一步達成以上目標,併為總結分數乘分數的計算積累知識。可以説整體教學的效果還好。

通過今天的課我對數形結合的思想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由於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的道理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圖形使抽象的問題直觀化,在本單元教學中就顯得特別重要了。縱觀教材中,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也有着不同的層次,例如上學期的分數乘法(一)和分數乘法(二)中是利用具體的實物圖形,幫助學生從具體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在本學期的分數乘分數中是利用直觀的幾何圖形,幫助學生理解分數乘分數的計算道理;接下來的分數乘法應用中,我們還將利用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分數乘法應用的問題;使用的圖形越來越簡約體現了教材對數形結合思想滲透的一個過程。

數形結合的過程不是簡單的抽象變為直觀的過程,而是抽象變為直觀之後,再從直觀變為抽象,也就是要講“以形論數”和“以數表形”兩個方面有機的結合起來,只有完整的是學生經歷數與形之間的“互動”,才能使他們感知“數形結合”,才能使他們能在解決問題時自覺地應用“數形結合”的方法。

小鹿的玫瑰花教學反思 篇18

《藏戲》是12冊第7課,是以介紹民風民俗為主題的單元中的其中一篇,是一篇民俗散文,語言豐富多彩、生動傳神,頗具文學色彩。因為本文在語言上的這一特點,而且,藏戲對我們師生而言是一種很“新”的文章,所以我在教法上將它上成了精讀,我想這樣的“略讀”文章“精度化”,也是值得的。

剛剛教完第六課《北京的春節》,雖然兩篇文章都是介紹民風民俗的,但兩者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差異。於是,我就藉助學生的預習和課堂上的自學,在正式進入《藏戲》文本之前,我就引導學生從“內容”、“表達順序”、“表達的方法”和“語言風格”等幾方面來比較兩篇文章的不同點。在比較的基礎上再去進入本文的學習。我想,這樣的處理方法是站在學生綜合能力的高起點上,在比較高的起點上再去回落到文本細節上。

本文是按事物的幾個方面的順序來寫,內容清楚,分“藏戲的形成”和“藏戲的藝術特色”兩方面來介紹的。從文采上來看,“藏戲的形成”這一塊內容是比較突出的,我講體驗的重點放在這一部分,而對於“藏戲的藝術特色”這一內容還是處理得比較“略”的,只要學生能找出相關句段,找到藏戲的藝術特色即可,在語言就不過多細細推敲。我自認為在“藏戲的形成”這一內容上處理得比較出彩的是這麼幾個設計:1、探究唐東傑布傳奇故事的優點。其實歷史上有真實的故事記錄,那為什麼課文要以傳奇故事的形式出現呢?(傳奇故事能加入更多的想象,給讀者一定的想象空間,也能更多地去表達人們的美好願望;2、從這一傳奇故事中解讀唐東傑布這一人物;3、找讀自己喜歡的句子,簡説原因。

小鹿的玫瑰花教學反思 篇19

本堂課我的授課初衷是好的,教學目的是明確的,但上完課才發現問題還是不少:首先:我給予學生思考的空間不夠,對學生的能力不信任。其實學生在掌握了一些議論文的文體特點之後,已經具備了自學的能力,老師不必面面俱到,對於一篇自讀課文,老師完全可以更大膽地放手。比如對文中例子的分析,顯然過了,可以示範性地講一兩個例子,其餘地由學生自行分析,這樣既可鍛鍊他們的能力,也能使他們留下深刻印象,更是對他們能力的一種肯定。

再者,這堂課的容量偏大,顯然沖淡了教學目標中“學習作者的創新思想,培養求異思維品質”這一點。如果把內容分為兩堂課,或是前面講授的時間安排再合理些,效果會更好。

最後,我發現對學生的發言,我給予表揚的也不多。在課前,我還一直擔心學生的預習不充分,上課會造成一問三不知的局面。且加上我班學生上課較沉靜,平日裏發言的幾乎是寥寥無幾,我擔憂這堂課氣氛會很沉悶。但顯然學生的課堂表現讓我出乎意料,我想在這個時候,我應該多給他們美言幾句,也可激勵他們日後的踴躍發言。俗話説有失有得,上公開課的確有一定的心理壓力,但能在課後得到同仁們的一些良好建議,這對於我今後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是有大有好處的。

小鹿的玫瑰花教學反思 篇20

《長恨歌》是白居易詩作中膾炙人口的名篇,這首詩是他和友人陳鴻、王質夫同遊仙遊寺,有感於唐玄宗、楊貴妃的故事而創作的。在這首長篇敍事詩裏,作者以精煉的語言,優美的形象,敍事和抒情結合的手法,敍述了唐玄宗、楊貴妃在安史之亂中的愛情悲劇:他們的愛情被自己釀成的叛亂斷送了,正在沒完沒了地吃着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楊貴妃都是歷史上的人物,詩人並不拘泥於歷史,而是藉着歷史的一點影子,根據當時人們的傳説,街坊的歌唱,從中蜕化出一個迴旋曲折、宛轉動人的故事,用迴環往復、纏綿悱惻的藝術形式,描摹、歌詠出來。由於詩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藝術化的,所以能夠在歷代讀者的心中漾起陣陣漣漪。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選修教材按照詩歌鑑賞的方法分成了三個單元,每個單元都有“賞析指導”,就這一章的學習重點,介紹相關知識和鑑賞方法。“賞析示例”從該章所提出的學習重點進行實例分析。“自主賞析”,圍繞這一章的學習內容,提供閲讀鑑賞的作品,其設計用意在於啟發引導,指出途徑,激發興趣。

《長恨歌》是第一單元“賞析示例”,除課下注釋外,課後還有詳細的鑑賞説明。怎麼教,從哪個角度切入,教到什麼程度,都是教學應該考慮的問題。筆者最後決定抓住本單元的學習重點“以意逆志,知人論世”,訓練學生對“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詩歌鑑賞方法的靈活運用。教學完《長恨歌》後,筆者進行了以下反思:

1、反覆誦讀,加強學生對詩歌的感悟、理解。當代詩人于堅曾説:“一首詩是一個語言的場。”詩歌的教學尤其要注重朗讀,以讀為本,讓學生在反覆的朗讀中不斷加深對詩歌感情、意境、內涵的理解。

2、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學會“以意逆志知人論世”。

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並注重學生的學習評價。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能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並懂得與他人交流,取長補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

4、重視對學生的學習評價,除了教師的評價之外,還讓學生開展相互評價,充分地尊重和保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積極性,讓學生在相互合作中學會賞識他人,學會取長補短,博採眾長,從而不斷地完善自我。

小鹿的玫瑰花教學反思 篇21

【教學設計與意圖】

一、複習可能性

通過“在4個口袋中會摸到紅球嗎”的提問,引出之前表示可能性的三個關鍵詞:“一定”、“可能”、“不可能”,為本課教學奠定基礎。

二、幾分之一

首先,通過“在2號與3號袋中更想在哪兒摸”的提問,讓學生自主用分數表示可能性,再通過“ ”及“ ”的類推,讓學生初步認識到用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感受“分母”與什麼有關。

三、幾分之幾

首先,通過摸牌,從“ ”到“ ”、“ ”,讓學生體驗到“分子”與什麼有關,再通過換牌、加牌的變化,突出要點,初步總 結出用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分子、分母分別是如何確定的。

四、練習應用

1、通過兩個有針對性習題的訓練,進一步鞏固用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

2、教學兩種特例,完善“一定”、“不可能”的表示方法,一定發生可能性是1,不可能發生可能性是0。

五、反例凸顯

通過“一次任意摸2張”類題的教學,進一步清晰用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糾正“簡單看張數”的錯誤認識。

六、生活應用

判斷遊戲規則的公平性,因為用具體的數來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了,所以相對於以前的判斷更精確、更科學。

七、綜合拓展

通過對“劉星耍賴了嗎”問題的探討、辨析,進一步強化表示方法,並把討論引向深入,把課堂拓展到課外。

【亮點分析】

一、精心點播,自然生成。

通過巧妙的提問設疑,先判斷4個口袋中摸到紅球的可能性,其中兩個口袋是可能的,再設問更想去哪摸,引導用數來表示,使學生基本明白分母是如何確定的。

二、適當變化、突出要點

通過換牌、加牌,讓學生認清分子、分母分別與什麼有關,符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模後對概念中的要點適當變化加深理解的要求。

三、練習注重思維價值

奇數、偶數、素數、合數新舊聯繫,既鞏固舊知,又夯實了新知;運用今天所學知識來判斷遊戲規則公平性,能更精確、更科學。

四、有意義的創造性的改編教材。

本課教學內容,依據教材教學目標,難度不高,更主要的是學生很容易把“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等同於“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類的問題。為防止、糾正學生可能的這一偏差,本課教學設計,重組、改編了教材,增加了“一次任意摸2張”類的題型,既增加了本課的深度,更通過這一“反例”糾正學生“簡單看張數”的偏差。

【不足之處】

1、學生學習方式單一,學生缺乏獨立練習的時間與機會;( 勵志天下 )

2、“反例”教學位置是否合適,若提前至第三環節“幾分之幾”後,能立刻糾正學生的偏差,但學生還沒進行基礎性的練習鞏固,就教學這一內容是否嫌難,是否有“頭重腳輕”之嫌。

小鹿的玫瑰花教學反思 篇22

《買鮮花》是通過解決買花的問題來理解除加、除減的運算順序。針對教材的編排以及學生的實際,本課的教學反思如下:

1、利用三八婦女節創設情境:“哪些孩子三八節時送了媽媽鮮花?”“你送了什麼花?它們的價錢清楚嗎?你總共花了多少錢?”通過一系列的問題不僅提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對於已學過的乘加算式問題進行了複習。

2、教材中先解決除減,再解決除加。我覺得學生的認知應該是除加比較簡單一些,突出除加的問題也比較簡單。因此我進行了小小的調整,先讓學生突出除加的問題,解決後再進行除減的學習。

3、本課中要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圖上的信息很豐富,如果讓學生隨意提出數學問題,那問題是相當多的,很不容易找到我們需要的數學問題,為解決除加的運算順序服務的問題。因此,我先將淘氣的方案直接呈現給學生,讓學生來解決這個問題。在乘減算式的引入上,我不在重複買鮮花的方式,而是讓學生比一比什麼花最貴,什麼花最便宜。學生在比較中有部分學生根據直觀感覺判斷髮生了錯誤,在通過仔細計算得到正確答案,在這個問題之後我再提出:“一朵最貴的鮮花比一朵最便宜的鮮花便宜多少錢?”,這樣學生解決起來,對於中間問題的提出就變的自然了。

4、北師大版教材沒有特別指出對混合運算算式的讀法,但是我覺得讀法很重要,一道算式能進行正確的讀,那麼就能已經知道了運算順序了,對於學生掌握運算順序很有幫助,同時也不與後面學習的有小括號的運算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