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中的綠洲教學反思(通用28篇)

沙漠中的綠洲教學反思 篇1

花這麼大的代價值嗎?我個人在閲讀完這篇文章後想到了這個問題,也不停地問自己。老師們閲讀這篇文章會發現阿聯酋人把沙漠變成綠洲花的代價是世界少有的,“培育一棵樹的費用抵得上培養一個孩子”(這是許多國家的人無法想像的事實)、“他們從國外買來泥土,買來淡炎,買來樹苗和花草。他們又把鹹而板結的沙石挖去,填上適宜種植樹木的泥土,並在土中埋下自來水管。由總水塔輸出的淡水,通過縱橫交錯的自來水管,源源不斷地送到樹木花草的根部。”,還有為園林澆水的“黃馬甲工人”。讀到這些內容,會讓我們想得很多。

沙漠中的綠洲教學反思(通用28篇)

引導學生閲讀,學生會被“地上沒有一片落葉,更不見有人攀樹枝,摘鮮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這裏的第一株小樹,每一棵小草,都是國家花很大的代價培植的。”、“人類有了綠樹、鮮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麗。”、“園林工人高興地笑了,做了個洗臉的動作,説:‘你看,它們更漂亮了!’”、“阿聯酋人民像愛護孩子一樣,精心侍弄着這些花草樹木。正是有了這些綠樹和鮮花,沙漠中的人們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環境。”這些話感動,因為他們讀到這些語言,想到現狀,會發現我們在這方面做的遠遠不夠。

老師反覆引導學生讀課文,引導他們抽取文章之筋,引導他們多角度地想這些話的意思,他們一定會慨歎阿聯酋的偉大,會慨歎花這麼大的代價值。因為良好的生存環境是需要花代價的!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只能讀到建設,讀不到一點破壞,建設是要花時間的,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完成的,但破壞只需要一剎那。人們為什麼不去破壞?因為他們已經有了自覺遵守的規則,他們把花草樹木當作人來看待,當人來培育。美是怎麼來的?我想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明白。所以,我個人認為,在探討這個沙漠變綠洲的過程中,其實也美育之過程。人怎麼創造美?這篇文章寫的非常具體,那就是要花大代價,要真心地去保護,最後才能永恆地享受。這篇文章給予學生的這種美的訓練,是非常好的。我們應該抓住!

中國小語文教學在美育方面重視的是不夠的,我們也清楚美育的內容並沒有寫入語文課程標準,當然我們在實施三維目標時,那情感的訓練,其實內涵着美。這一課,我們把美育的內涵引進來,通過反覆的閲讀引導,學生就能感受到美不是抽象的,美是具體的,美是要靠人類創造、保護,美是有規則的……

我們心中的片片沙漠何時才能有綠洲?我們能創造如此的綠洲嗎?這是這一課的閲讀起點,學生沿着這個起點走,帶上綠洲之美前行,那未來就是“生活更加美麗!”。

沙漠中的綠洲教學反思 篇2

花這麼大的代價值嗎?我個人在閲讀完這篇文章後想到了這個問題,也不停地問自己。老師們閲讀這篇文章會發現阿聯酋人把沙漠變成綠洲花的代價是世界少有的,“培育一棵樹的費用抵得上培養一個孩子”(這是許多國家的人無法想像的事實)、“他們從國外買來泥土,買來淡炎,買來樹苗和花草。他們又把鹹而板結的沙石挖去,填上適宜種植樹木的泥土,並在土中埋下自來水管。由總水塔輸出的淡水,通過縱橫交錯的自來水管,源源不斷地送到樹木花草的根部。”,還有為園林澆水的“黃馬甲工人”。讀到這些內容,會讓我們想得很多。

引導學生閲讀,學生會被“地上沒有一片落葉,更不見有人攀樹枝,摘鮮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這裏的第一株小樹,每一棵小草,都是國家花很大的代價培植的。”、“人類有了綠樹、鮮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麗。”、“園林工人高興地笑了,做了個洗臉的動作,説:‘你看,它們更漂亮了!’”、“阿聯酋人民像愛護孩子一樣,精心侍弄着這些花草樹木。正是有了這些綠樹和鮮花,沙漠中的人們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環境。”這些話感動,因為他們讀到這些語言,想到現狀,會發現我們在這方面做的遠遠不夠。

老師反覆引導學生讀課文,引導他們抽取文章之筋,引導他們多角度地想這些話的意思,他們一定會慨歎阿聯酋的偉大,會慨歎花這麼大的代價值。因為良好的生存環境是需要花代價的!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只能讀到建設,讀不到一點破壞,建設是要花時間的,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完成的,但破壞只需要一剎那。人們為什麼不去破壞?因為他們已經有了自覺遵守的規則,他們把花草樹木當作人來看待,當人來培育。美是怎麼來的?我想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明白。所以,我個人認為,在探討這個沙漠變綠洲的過程中,其實也美育之過程。人怎麼創造美?這篇文章寫的非常具體,那就是要花大代價,要真心地去保護,最後才能永恆地享受。這篇文章給予學生的這種美的訓練,是非常好的。我們應該抓住!

中國小語文教學在美育方面重視的是不夠的,我們也清楚美育的內容並沒有寫入語文課程標準,當然我們在實施三維目標時,那情感的訓練,其實內涵着美。這一課,我們把美育的內涵引進來,通過反覆的閲讀引導,學生就能感受到美不是抽象的,美是具體的,美是要靠人類創造、保護,美是有規則的……

我們心中的片片沙漠何時才能有綠洲?我們能創造如此的綠洲嗎?這是這一課的閲讀起點,學生沿着這個起點走,帶上綠洲之美前行,那未來就是“生活更加美麗!”。

沙漠中的綠洲教學反思 篇3

這是一篇有關環境保護問題的課文,作者向我們介紹了阿聯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種植並精心侍弄花草樹木,建設綠洲,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的壯舉,表現了阿聯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第二課時,我們着重學習的使課文的第三自然段,以一個問題“為了建造沙漠中的綠洲,阿聯酋國家和人民付出了哪些努力和艱辛?”統領學生自讀、自悟,通過讀、圈、悟、再讀,體會在沙漠中建造綠洲的困難之大和艱辛不易。然後瀏覽全文,劃句,體會阿聯酋人民對花草樹木的精心侍弄和愛護、珍惜。

課上來也有遺憾之處。首先,在學習第三自然段時,對阿聯酋人民在泥土中埋下自來水管的作用,好像有點走不出來了,總在這個問題上來回打轉。還有最後讓學生談談課文學完後的打算時,學生説得還不夠充分,沒有能夠引到保護環境的主題上來。

沙漠中的綠洲教學反思 篇4

《王幾何》這篇課文是一篇典型的寫人記事的文章。通過課前預設以及課堂上學生的現場生成,主要從以下幾點對這節課予以回顧。

首先,我認為比較成功的設計是:

1、這節課從設計到具體操作達到了讓學生“動起來”的目的,整堂課基本上都是學生在讀、在表達、在歸納、在總結、在修改、再評議,而老師只是一根將這些環節串聯起來的“線”。

2、餘映潮大師提出“難文淺教”,而這篇淺顯易懂的文章就應另闢蹊徑教出新意,落實到《新課標》中則對應的是:“防止教師逐字逐句過深的分析文章”。因此,在我的設計中前半部分注重了學生的口語訓練,後半部分注重的是現場的寫作指導及訓練,有立竿見影之功效。

3、最重要的是在整節課中始終貫穿着學生的體驗活動,以讀促寫,在掌握了文章中描寫人物的幾種方法之後,趁熱打鐵讓學生進行寫作模仿與寫作訓練,真正達到了體驗式教學中“少教多學”的理念。

當然,不足之處則體現在:

1、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引導語以及對下文的鋪墊語還不精準到位。

2、在修改學生習作的環節,應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學生修改前與修改後的習作顯示在屏幕上,對比起來會更直觀,更能表現出採用多種人物描寫手法相結合的好處。

總之,傳統的一節課閲讀課,老師講完了,學生學完了,一節課的任務就算是完成了,收穫甚微。只有學以致用,舉一反三,從教師教什麼怎麼教,落實到學生學會了什麼或者會學了什麼後,才能體現出高效課堂的“效”和體驗式教學方式中的“體驗”,更能挖掘出教材的真正價值。

沙漠中的綠洲教學反思 篇5

本次講課活動我組織的是一節中班音樂活動“表情歌”。為了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學變得生動活潑和富有兒童情趣,我在課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順利完成本次教學活動目標。首先,我用一段非常有趣的變臉視頻,讓幼兒直觀形象地知道了表情的概念,同時也激起了幼兒的興趣。然後,我又利用“變臉娃娃”變魔術的遊戲形式來讓幼兒在玩耍中學習歌曲內容,在整個活動過程,一環扣一環,環環相扣,清晰明瞭。特別是我製作的生動有趣的多媒體課件,以及它的靈活運用。 我覺得本次活動的成功之處除了準備充分之外,主要還是我抓住幼兒最喜愛的遊戲的年齡特點,巧妙利用“變臉娃娃”變魔術這一吸引幼兒的方式貫穿始終,活動中我告訴幼兒變臉娃娃也想和大家一起做“變臉”遊戲,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

其次,為了讓幼兒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人,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在你教我學的歌唱活動中,我引導幼兒根據觀察表情圖和感知音樂節奏,由幼兒自由表演、嘗試各種表情的變化,鼓勵幼兒大膽運用表情和肢體語言表現自己在不同心情時做什麼動作,使幼兒的各種感官得到運用的同時,幼兒的創造性也得到了發展。 但我也體會到了本次活動的不足之處,就是我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有所欠缺,缺乏激情,沒有激發出幼兒的主動參與意識,導致在學唱歌曲環節中,課堂氣氛不夠熱烈。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提高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同時也要加強幼兒對音樂的大膽表現能力的培養,提高幼兒在活動中的主動參與意識。

沙漠中的綠洲教學反思 篇6

教學這一課時,我充分利用了書上的表音表形圖,幫助學生認識了zcs的音和形,然後讓學生結合表音表形圖,説説兒歌:像個2字zzz,仙人掌刺ccc,絲瓜鬚子sss,在這樣的直觀形象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很快認識了zcs,記住了他們的形狀。但是在小組開火車讀的過程中,我感覺到好幾位小朋友發出的zcs的音不是很標準,他們的舌尖沒有抵住下齒背,有一位小朋友的門牙壞了,還總是漏氣,發出的z和c的讀音幾乎沒什麼兩樣,呵呵,怎麼辦?我不由得想起了南通教育博客上“花信風”網友給我的留言,要注意學生的口型,我想嘗試一下,於是,我讓孩子們用石頭尖舔舔自己下邊那排牙齒背,並做示範給他們看,然後,讓他們聽我發zcs的音,聽完了,再自己試試看,然後開火車再讀,感覺這一次好多了!嘿嘿,學習了!但是,就那位漏氣的小毛頭,他的發音到傍晚他媽媽來接他時,還是沒發標準,看來只有等到牙齒長出來了再跟他“較勁”了。

在學習整體認讀音節時,有部分先行者早就學會了,我趁機讓他們當小老師領讀,看他們樂顛顛的,很想展示一番,也省得我多費口舌,“該出手時再出手”吧。齊讀沒問題,可是開火車讀的時候,吳鑫傑小朋友不知怎麼搞的,就是讀成z-i-zi,我告訴他:這是整體認讀音節,螞蟻站在後面當啞巴,發不出聲音,就直接讀zi,聽懂了,再讀,讀對了,可一會兒抽讀,又錯了!天哪。課後,我找來他,問他怎麼老是這樣讀呢?他説了,是他家裏就這麼教他的,呵呵,問題出在這裏!看來,這是“先入為主”了,今天晚上,讓他當一回小老師,教教他的“大學生”吧,或許能改正過來。

沙漠中的綠洲教學反思 篇7

《爬天都峯》是一篇哲理意味較強的文章。要體會老爺爺與“我”對話的深義,體會成功需互相鼓勵對於還未經歷多少人生的三年級孩子來説是比較抽象的。這時此課的一大難點。也將是我下面反思的重點。

首先説説本課的教學安排。本課我安排三個課時的內容:第一課時是初讀文章,讀寫生字。第二課時主要用於精讀課文,第三課時主要是作練習的完成與講評。

總的來説,課堂上呈現出的總體情況是:發言的點較少,課堂氣氛略顯生硬,安靜,學生對問題主旨的領悟較慢。

對以上幾個問題我將藉由幾個教學環節具體地説説。

首先談談課堂氣氛這一點,其實它的背後隱藏着許多問題。我個人的感覺是:撇開這個班的學生聽課狀態比較差這些客觀原因。單就我個人的教學來説;首先,我的鋪墊工作做得不夠足。在第二課時的第二環節上,學生的模擬表演與思考已經很好地調動了大家的思維結合圖片,學生也談到天都峯的險了。但在談判“面對這麼險峻的天都峯,作者的情況如何時,”學生只能談到害怕,沒有再深入下去。而我進一步啟發如果你是作者,你會怎麼想時,學生的回答依然比較單一。我看“沒希望”了,就自己説了出來,學生似乎也沒有真正領會。

最明顯的要體現對“老爺爺您也爬天都峯?”這兩句話的理解上。學生開始“小妹妹,你也爬天都峯?”

還會錯了意,後來,我自己模仿了一下二人的口氣,學生才能體會到二人心裏的懷疑。但懷疑背後的敬佩學生卻未能領會。當時我在學生説出懷疑後,問學生“再想想,還有什麼?”又模仿了一次,並且加進了一點敬佩的口氣。但學生不得要領,後來我啟發學生換位思考,如果你是小妹妹,看到這樣一個老爺爺都來爬山,山這麼高,這麼陡,你心裏會怎麼想?學生還是把思想停留在懷疑上,我沒有辦法,只好又一次太心急地將答案以“是不是”的形式直接説了出來。

後來我想,這是因為我在上課伊始對人物心理的鋪墊就不夠。所以導致學生光注意山陡了,山陡理所應當會害怕。但生就沒想到作者本身站在天都峯腳下就是要來戰勝自我的。還有我光自己模仿對話的口氣,先“啟發”了,沒有留給學生自己品味的空間,所以學生就根據前面的教學做了推斷,所以我想總的問題在於我生硬地進行一個接一個的教學環節,都沒有充分注意到環節之間的過渡與鋪墊。

其他幾個問題與我上課時時不時要嚴肅起來整頓紀律有關。破壞了原有的較為輕鬆的上課氣氛,當然,我剛接收這個班級,沒有考慮這個班的接受情況,只是用於千人一面的教案沒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也是導致如上問題出現的原因。

另外,本文的主旨談判戰勝困難,我忽略了學生實際生活,沒有讓學生結合自己生活經歷來談,因此主題的揭示就顯得單薄、蒼白。

我也有做得不錯的幾個環節:包括生字的小組自學及攀峯情景的再現及朗讀指導。我以自己的朗讀帶動起全班的氣氛。在理解的基礎上賽讀、鞏固得還不錯。

所以我想,如果我前面的鋪墊能深入下去的話,在此基礎上的理解及朗讀會更好。

沙漠中的綠洲教學反思 篇8

這堂課依據了新課程“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努力創設一種輕鬆愉悦,民主和諧,師生交往互動、互惠和對話的教學關係。

七、八歲的孩子一上一年級,就要學習抽象的漢語拼音,是很枯燥乏味的。因此,以“情趣性、遊戲性”為特點,傾心教學情境的設計。如:“變魔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在學習“ao、ou、iu”的讀音時,充分利用仿真的、現實生活中的背景,看插圖猜讀音,聽錄音讀,嘗試讀(親自體驗),並以學生當“小老師”為主線,讓學生讀好3個新的複韻母。在教學複韻母的四聲時,我大膽地採用“先扶後放”的教學方法,在帶着學生學完ao的標調後,讓學生嘗試ou和iu的標調,讓學生當“小老師”檢查其餘學生對韻母的四聲的掌握情況。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既體現了老師導的作用,也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互幫互助互學互評的生生交往。在三拼音教學中,標調後選音節擴詞語進行説話訓練,體現了拼音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繫這一特點,也積累了學生的語言。我結合了iu的四聲,把教材有機整合到課中操中,這種有計劃的 行動,在增強趣味時的同時,調節了學生學習的情緒,也鞏固了iu的四聲。

沙漠中的綠洲教學反思 篇9

心理學告訴我們,模仿是兒童的天性,是創造的基礎。張志公先生説:“模仿是學習的必經之路。”兒童詩的創作也不例外。對為兒童來説,任何抽象的理論,他們都不興趣。最吸引他們的是色彩和聲音。豐富的色彩使他們睜大好奇的眼睛,美妙的聲音撩動着他們的耳膜。

本節課的教學把童詩的欣賞與仿寫結合在一起進行。為了豐富學生的詩歌表象,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執教者主要從以下兩方面着手:

一、運用樂曲引發學生想象

伴樂朗讀,把學生帶進音樂所描繪的情境中,容易使學生聯想起自己的生活和經驗,構建起關於所讀詩歌的具體形象。

二、運用圖片引發學生想象

美是詩歌的生命線。可以説沒有美就沒有詩了。本節課所呈現的圖片絢麗多彩,使學生從中感受到美,認識到美,喚醒了學生已有的色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 彩印象,又豐富學生頭腦中的表象,激發了熱愛生活的熱情和表達的慾望。

課堂氛圍較活躍,學生踴躍發言,會説能説。在仿編詩歌這一環節,學生睜開了詩意的眼睛,自由地表達了自己對生活的熱愛與嚮往。儘管作品稚氣,有些想法可笑,但掩藏不住他們那一顆顆火熱的心。遺憾的是詩歌練習格式後三行的設計限制了學生的思路,使得有創意的表達無法實現。

沙漠中的綠洲教學反思 篇10

我從事了多年的國中政治教學工作,我一直在思考:學生在不同的情況下,一般會處於什麼樣的心理狀態之中;當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時,針對不同的學生,教師應採取什麼樣的方式予以幫助,並能收到實效。同時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行為究竟可能會給學生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通過不斷的反思,我認為面對現在的學生,教師需要投入和付出的不僅僅是時間、精力和腦力,還有感情也就是教師的愛。愛學生是和尊重學生、信任學生連在一起的。學生需要老師的撫慰,盼望老師的理解,同時更害怕受到來自老師的傷害。所以和學生相處,必須用真心去接納學生,用真情去投入,並且對象是全體學生。我相信紮實的基本功、高尚的敬業精神加上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那麼這樣的教師一定會被學生所承認,一定會受學生愛戴。這一定是每一位教師孜孜不倦所追求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過程中需要進行不斷反思,並且在反思中逐步成長並走向成熟。美國學者波斯納曾提出過這樣一個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試想一下,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具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複。因此,作為教師必須着眼於自己教學行為的改進,通過自己對教育教學活動的自我覺察,來達到或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效能。在從教的兩年當中,本人就一直在進行教學反思,以求促進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有人説:“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再好的教學總有它不足的地方,總有須待進一步改進、進一步優化的地方。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不追求平平淡淡的完美,而追求有突破性的遺憾”就是這個道理。平時在教案書寫中,除了符合學校要求外,我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每份教過的教案,我都會認真的回顧並進行診斷,開出教與學的“病歷”,並且對這些“病理”進行分析、交流,最後發現並提出解決這些教學“病理”的對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平時我還非常珍惜並利用進修等渠道觀摩其他教師的課,並爭取與他們進行對話交流,學習他們的教學思想,分析他們是怎樣組織課堂教學的,他們為什麼要這樣組織課堂教學。同時與自己的課進行比較。通過這樣的反思分析,從名家名師的教學藝術中得到啟發,得到教益。

時代呼喚創新教育。傳統的政治課堂存在許多弊端,如:教師講授多,學生思考少;師生一問一答多,學生探討研究少;教師啟動問題多,學生啟動問題少;強求一致多,發展個性少等等。這些傾向妨害和限制了學生與生俱來的個性和潛能,不利於創新人才的培養。作為教師,應該充分地正視和嚴肅地對待這一問題,要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從每一節課做起,要敢於在師生關係的改善、教學內容的處理、教學設計的研究、教學策略的運用等方面“另闢蹊徑”、“獨出心裁”,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沙漠中的綠洲教學反思 篇11

我在教《詹天佑》時,以“自讀自悟”教學模式為主,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 “勘測線路”部分時,我分三步走:

第一步、讓學生帶着明確的學習目標充分自由讀:邊讀邊用你喜歡的符號劃出這一段中最使你感動的語句,並想想這些語句為什麼使你感動?

第二步、圍繞這一學習目標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學生:最使我感動的語句是: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説:“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這類説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因為這段話使我體會到詹天佑具有一絲不苟的工作精神。……)學生在寬鬆自在的氛圍中漫讀,盡情表達自己的所思所得,充分比較分析自己與別人的差異,進行自發反饋、調整補充。

第三步、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自主感悟。詹天佑的“語言”部分讓學生轉換角色朗讀,體會人物品質:假設你是詹天佑你會怎樣對工程技術人員説這番話?“一千個讀者讀哈姆雷特,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的語言告訴我:他們心目中的詹天佑或語重心長,或和藹而不失嚴肅……“行動”部分讓學生想象畫面朗讀,體會人物品質:讀了以後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此時此刻你心裏是怎麼想的?“心理活動”部分讓學生假設情境朗讀,體會人物品質:這條鐵路一旦修不成就會使中國工程師失掉信心,如果修成了,就能鼓舞人民,突出詹天佑的愛國心。學生深情並茂的朗讀,使我感受到:他們對詹天佑懷着無比崇敬之情。

在教學“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時,我採用了畫一畫,演一演的教學方法。居庸關隧道和八達嶺隧道開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採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後者採用中部鑿井法。這部分內容讓學生在自讀討論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用簡筆畫畫出簡單的開鑿辦法示意圖,無須多講,學生就能明白。詹天佑在修築京張鐵路工程中,最能突出表現其傑出才幹的地方,就是設計了“人字形”線路。講解時,讓學生親自進行火車在人字形線路上的運行路線的實物演示,揭示詹天佑不僅是我國的愛國工程師,而且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沙漠中的綠洲教學反思 篇12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雲煙萬里,佳話千載。”純真友誼的基礎是理解,中華文化在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闡釋,莫過於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伯牙絕弦》講述了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動容。本課的教學目標為: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因為這是學生第二次接觸文言文,而且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古今字義差別不大,所以可讓學生藉助註釋自讀自悟,重點字詞教師稍作點撥即可。在教學中,我注意把握好以下這兩點:

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póu)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子期死後,伯牙悲痛欲絕。最後,我讓同學們交流自己收集的古今交友名句,進一步體會友情的珍貴。通過以上做法,我覺得基本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的。

沙漠中的綠洲教學反思 篇13

結合所教班級學生情況,我把生物人教版第五單元第三章第三節《社會行為》的教學目標定為:掌握動物社會行為的概念與判斷,動物信息交流方式與判斷。教學重點是如何判斷某些動物是否具有社會行為和一些動物的“語言”方式是什麼。難點是社會行為與先天性行為、學習行為的區別,動物動作“語言”的理解,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備課寫教案時,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設計一些問題,如:學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螞蟻和蜜蜂相關問題引入,從而引出社會行為的概念,又根據這些動物的行為特點理解社會行為的特點。然後讓學生舉寫例子説明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並説出他們的生活習性。隨後,教師列出一些動物的行為,讓學生判斷他們是否具有是行為。在這個環節中,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活動並很好地完成了第一個教學目標。

在教學動物信息交流方式時,教師從最高等動物人的信息交流方式引入,如:人類豐富的語言,打手機來傳遞信息是靠聲音方式傳遞,還有各種體態和手勢。引出問題:其他動物也有他們的語言嗎?這時讓學生舉例靠聲音來傳遞信息的動物,如:鳥,雞等。靠動作傳遞信息的動物有哪些。而一些動物不是用聲音和動作,他們是靠什麼來傳遞信息呢,如螞蟻。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又完成了另一個學習目標,另一個環節是教師小結,考評學生知識掌握情況。整個課堂活動,共安排了三個環節,由教師提出問題和追問,都是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來解決問題從而完成學習目標。這是在這課堂教學中取得成功的方面。

在這節教學活動中,不足之處需要改進的是:教學語言不是精練生動,對課堂節奏調控不好,沒有留出時間關注個別學生,特別是後進生。沒有很好運用表情、等體態語學生信息傳遞的效果,時有口頭禪。在以後教學工作中,要是這些不足之處能得到改進,相信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沙漠中的綠洲教學反思 篇14

對於50米跑步的測試,我們平常常採用的方法一般都是根據性別分開,兩人一組,要麼自由組隊,要麼根據體育課的排隊次序組隊。前些天,本人在體育課中選用性別接力賽的形式,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我先對學生説,今天50米測試,讓他們自由組隊,10多分鐘時間,我給出了每個同學的一輪成績。

接着我先把學生按性別分為男女兩組,然後對他們説,今天的測試,我們也可以用遊戲的形式來進行。學生的興奮性隨着我言語一下子就上來了。最後我宣佈做法:每次每組派出一名同學進行比賽,跑50米,勝的人的那一隊就得到一分,全班跑完,統計分數,輸的一隊要罰做20個俯卧撐。當然,至於派出哪一個同學,可以全隊討論得出。又過了10多分鐘的時間,我給出了每個同學的又一輪成績。

過去的50米測試,我一般也跑兩個輪次,都是第一輪成績好於第二輪的。而比較本次兩輪成績,我發現第二輪成績要好於第一輪成績,説明此方法很好。

此方法比較適合3——4年級。對於高年級的,性別有差別,男生明顯優於女生的,是不合適的。

沙漠中的綠洲教學反思 篇15

閲與《最後一頭戰象》這一課有關的各種資料,哪怕隻言片語:其中包括作者的生平介紹,本篇課文的原文,作者創作這篇文章的初衷,讀者對這篇文章的評價等等。我想要想解讀文本,我們只有走進作者、走入文章的幕後,才能夠體會教者所需,學生所需。所以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有了作者的那句經典的話語,在理解“重返戰場”時有了原文內容的補充。

二、如何做到長文短教。

由於課文篇幅較長,內容較多,學生在理解上肯定會有一定的難度。備課前我也去查閲了有關長篇課文的教學方法,可以採取“直奔中心”法,即從整體入手,通過整體感悟,讓學生直接觸及中心正題,抓住重點段落進行研讀,放棄逐字逐句的講解。也可以採取“抓主舍次”法,即在設計時候我們應該找出文章的線索,理清文章的結構,通過仔細研讀後抓住主要的教學目標組織教學,做到突出重點而不面面俱到。於是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第一方面,從整體上理清文章的脈絡,概括出四個場景,並以此為線索,抓重點場景講析;第二方面,抓住文章表現的幾種情感,以朗讀為主,在讀中體會戰象的品質,從而感受語言文字的生動,優美。

三、如何走進嘎羧的內心,實現與文本對話。

當我讀完這一篇課文的時候,我也被嘎嗦有靈性、重感情的特點所吸引,更被它英武、忠誠、善良的精神所打動,它早已不是一頭戰象,它儼然成為了一位頂天立地的英雄。我想這是每一位閲讀了這篇課文之後的讀者都會共鳴的想法。那麼如何讓學生也能夠體會到這些呢?畢竟學生的知識儲備、生活閲歷還不足以能夠憑藉一次閲讀感覺到。如何讓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實現與文本的對話。這成為了我備課時的一個難點和重點。我想只有通過對文章中重點字詞的體會,作者的細節描寫等等,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才能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於是在教學“披掛象鞍”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們抓住了“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久久地摩挲”、“淚光閃閃”、“久別重逢的老朋友”這些詞句,體會嘎羧內心對曾經輝煌地留戀和回憶。同時,也把抓事件——品細節——悟感情這一學習方法教給學生,為後面內容的學習打下基礎。

四、如何實現小組合作交流學習。

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品讀“重返戰場”和“莊嚴歸去”段落時,在總結“披掛象鞍”這段學習方法的基礎上,我想讓學生自己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自學這些部分,這樣既能夠檢查學生是否學到了這種讀書的方法,也能夠給於學生一個自我發揮和展示的空間。於是在課堂上,我就先出示自學要求,請學生以學習小組自由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習,然後彙報交流。

五、如何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崔巒老師有一句順口溜説的是:“讀思議練重實踐,人文薰陶含其中”,通過閲讀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這篇文章還有很多的空白點需要學生去思考,比如嘎羧回到戰場時“久久的凝望”,在礁石上“親了又親”,“震耳欲聾”的呼喚等等,這些都是文本的空白點。於是課堂上我引導學生們開始思考久久的凝望裏嘎羧彷彿看見了什麼?在礁石上親了又親它彷彿在説什麼?在震耳欲聾的呼喚裏,它彷彿在呼喚什麼。這些口語表達的設計,即讓學生走進了嘎羧的內心,體會到他當時的情感,同時落實了“讀思議練重實踐”這一句話。

當然在這一課的教學中還是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教師的引導太多,束縛了學生。學生的思維還沒有被老師積極、有效的調動起來。教師的語言還不夠凝練、準確。我想這也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沙漠中的綠洲教學反思 篇16

《夸父追日》是人教版三下年級的課文,這是一篇神話故事,最大的特點就是“神奇”。因此,我在設計教案時,就以“神奇”為線索,構造教學步驟。

一、自學課文,抓住主要內容。

課堂以感受故事的神奇為線索。首先解題導入,談談讀了課題有一種神奇感嗎?而後研讀故事,説説讀了這個故事後的感受,具體找找哪些句子描寫十分神奇。教學時,我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默讀、朗讀、思考來讀懂課文。遇到難讀的字音,不理解的詞語,通過自己動手藉助工具書查找答案。在初讀課文後,我又進一步要求學生深入思考,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要求學生圍繞夸父追日的故事把課文的層次理清,並根據課文導讀提出的要求,讓學生試着用自己的話説説這個故事講了一件什麼事?同時指導學生用擴充課題的方法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緊接着深化理解,讓學生找到故事中你認為神奇的句子,進一步認識神話人物“夸父”。最後讓學生再思考:你看到了一個( )的夸父。

二、品讀課文,感受故事的神奇

從神話故事的神奇處着眼,循着學生的興趣點,以學生的原需求出發,把對故事的認識和感受寓於讀故事中的神奇句子中,讓學生感受課文,把原文中簡寫的幾處神奇的地方,通過豐富又誇張的想象具體化。如:課文用“一眨眼就跑了兩千裏”形容夸父奔跑的速度快;寫夸父為了解渴,“伏下身子,去喝黃河、渭河裏的水” “霎時間兩條大河都給他喝乾了”等等,都形象、誇張了寫出了當時夸父的神力,同時使學生對夸父這個神奇的人物由衷地產生敬佩之情。

沙漠中的綠洲教學反思 篇17

2、5的倍數特徵有共同之處,既都要關注個位上的數字。我在教學2的倍數特徵時下功夫較多,由找倍數——觀察特徵——驗證發現——得出結論,每一環節都使學生明確活動目的,找到學習方法。再到5的倍數特徵時,何不由扶到放,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性呢?因此,我完全放手,給學生以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在觀察、探索中體驗成功的喜悦。

在教學既是2又是5的倍數的特徵時,我沒有讓學生通過做課本上的習題總結結論,而是通過讓學生説自己的學號,誰是2的倍數,誰是5的倍數,然後自然的追問一句:“為什麼有的同學舉了兩次手?”全體學生幡然醒悟,原來這幾個同學的學號既是2,又是5的倍數,很自然的找到了既是2又是5的倍數的特徵,我感覺這一個環節的設計非常自然,貼近學生實際。這是我認為比較成功的地方。

沙漠中的綠洲教學反思 篇18

《彩色玻璃窗》是三年級下冊一節手工製作課,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其主要內容:以欣賞的形式,讓學生初步瞭解彩色玻璃窗鑲嵌畫的藝術特點。掌握利用套色剪紙製作窗花的方法,鍛鍊動手動腦的能力及創作能力。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顏色、材料來設計玻璃窗,在設計中,捕捉創作的靈感。難點是:玻璃窗造型的設計及鏤空的技法運用。

通過本課教學,學生不光在技能上學會了如何製作彩色玻璃窗,並且瞭解了其文化藝術,這也就符合了新課程標準中提到的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美術技能,還要讓他們接受文化知識,因此本課教學中的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完全達到。在課堂中,我給學生展示國外教堂彩色圖片和學生作品,讓他們感受各種彩色玻璃窗的特色,然後在評價中讓學生互評,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從而達到新課程中的情感目。

沙漠中的綠洲教學反思 篇19

在教案設計中,我反覆推敲,最後決定從情感、交際、感悟三方面去體現新大綱要求,實現教學目標。

1、情感。如果説以往的教學注重的是語文知識,語文技能,那麼新世紀的語文教學追求的是情感。在語文課堂裏,孩子對待語文學習,不應是被動地學,旁觀者似地學,應該讓孩子感到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生命成長的過程,一次情感經歷的過程,也就是説,要讓孩子在語文的情感世界裏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驅動語文知識。這是學好語文的前提。

因此,在整堂課中,我始終充滿激情,用飽滿的真摯的情感喚起學生的熱情、激情。讓學生在老師創設的情境中學習全篇課文:

(1)先讓學生自讀課文,去葡萄溝裏看看,整體感知葡萄溝是個怎樣的地方。

( 2)通過老師的感情範讀帶學生入情入境,去葡萄溝裏細細地看個夠。

(3)再讓學生在細看的基礎上談談對葡萄溝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4)接着,引導學生抓住重點段進行感情朗讀,在葡萄園裏真切感受對葡萄的喜愛之情,並再創情境通過表演讓學生感受維吾爾族老鄉的熱情好客,體會到葡萄溝的物美情更美。

(5)最後,對葡萄乾這一段比較枯燥的文字,我創設了一個學生較感興趣的學習活動:老師的一個朋友要在葡萄溝辦一座葡萄乾加工廠,請學生來介紹葡萄乾的製作方法。通過合作、討論、交流、彙報的形式瞭解到葡萄乾的製作方法。

沙漠中的綠洲教學反思 篇20

俄國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説過:“對於我,作曲是一種靈魂的表白。”音樂是一門心靈的藝術,語文教學則是一門塑造心靈的學科,它們共同打動人心靈的東西便 是“情”。語文課堂應該音樂流淌、詩情飛揚的。我們語文教師是“性情中人”,應是“多情善感”的人。課堂上,當我們“四處留情”,到處“抒情”、“煽 情”,用心靈去撥動孩子的心靈時,我們的語文課堂難道不就是一曲動人的樂曲嗎?有感動、有嚮往。在這樣美的語文境界中學語文,學生浸潤其中,何愁語文素養不能提高?何懼健全人格不能養成?

在《父親和鳥》一課的教學中,我精心設計導語,用導語營造一個充滿磁性與感動的“情場”。如,教學伊始,一曲《鳥叫》後,我對學生説:“孩子們,優美的音樂把我們帶入了鳥的天堂,此時,你彷彿看見了什麼?你的小腦瓜中會出現哪些描寫鳥的詞語或詩句呢?”孩子們“舊情復燃”,小嘴中迸出了一個個詞語,一句句詩文,對小鳥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

又如,在領會“這是樹林和鳥最快活的時刻”時,在欣賞了羣鳥圖後,我説:“是啊,此時在我們的眼裏又多了一幅生動的畫面:小鳥們成羣地站在枝頭上,面對着初升的太陽盡情地歌唱。他們在空中時而盤旋,時而低飛,那麼活潑,那麼可愛!你聽,它們掩藏不住內心的喜悦向我們訴説________” 學生 情不自禁地説:“這是樹林和鳥最快活的時刻。”毋庸多言,清晨樹林裏燕穿雀躍、百鳥爭鳴的景象立刻浮現在孩子們的眼前。在本課將近結束時,我又對孩子們説:“孩子們,父親經常來樹林,和這些可愛的小鳥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聽懂了鳥語,理解了小鳥的喜怒哀樂,他就是鳥兒的知心朋友。讓我們像父親一樣知鳥、愛鳥,與自然界的小動物和諧相處,做他們的朋友吧!”並在輕快的音樂聲中,出示了一首小詩《告訴你》,此時,孩子們情感激盪,千言萬語化為了動情的朗誦。

教學伊始,我讓孩子們閉上眼睛盡情地欣賞清晨林中小鳥的鳴叫,激發了學生的情感;課中,在理解小鳥和樹林的快樂時,我向孩子們展示了多幅羣鳥圖,並配上樂曲《百鳥朝風》,孩子們激發感情。接着,讓他們自由地説説,清晨的樹林,快活的小鳥,在你的心裏是什麼樣的?此時,他們覺得自己就是林中那快樂的小鳥,時而低旋,時而高飛;本課教學接近尾聲時,我又讓孩子們在音樂聲中朗讀小詩《告訴你》,孩子們的情緒更加激動,動情地朗讀着。

這是一篇感情真摯的課文,應讓學生充分地讀,體會父親對鳥的摯愛。新課程中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獨特體驗。在讀時讓學生自己體會文中的語氣。讀的形式靈活多樣:自讀、品讀、小組合作讀、分角色朗讀等,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和朗讀熱情,用聲音觸摸文本,用心靈揣摩文本。

在朗讀過程中,我引導學生讀出情:對小鳥、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讀出形,邊讀邊在頭腦中過電影、畫畫,使小鳥的可愛、小鳥的快樂、父親的情懷在孩子頭腦中活起來;讀出神,悟出語言文字的言外之音。如從“我知道父親這時候也最快活。”“喃喃地説”“深怕驚動小鳥”等詞句和父親的語言中領悟“父親”的愛鳥,從 “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這一句中領會“我”的愛鳥、護鳥之情。

教學中,我讓學生根據課題學着提問題,將“父親知鳥”、“父親愛鳥”這兩大板塊合二為一,引導學生讀悟結合,談感受。自然引出課文結束:“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讓學生體會“我”也是一個愛鳥護鳥的人,這樣設計,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保障,個性得到張揚,課堂詩情飛揚,美麗流淌!

沙漠中的綠洲教學反思 篇21

本節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產生運動的結構基礎,另一方面是介紹運動是如何在骨、關節、肌肉的配合下產生的。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很難理解,需要教師運用直觀道具輔助教學。為此在介紹產生運動的結構基礎時,使用直觀材料——關節和骨骼標本,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很好地認識各個結構,尤其是關節的結構,通過開展討論,學生經思考得出結論,關節使動物的運動靈活。

“在運動產生的過程”的教學中,通過學生自學,讓同學演示運動是如何在肌肉、骨、關節的配合下產生的,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演示過程中發現有些學生的模型只做了一組肌肉有關動物的運動和行為的知識,對學生認識動物的本質特徵非常重要,教材在前面雖然已經對動物的運動方式進行了介紹,但並未涉及運動的結構基礎,教師在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解結構和功能的統一性,以便學生對動物運動的本質有更深入的理解。

關於運動系統與其它系統的關係,通過學生上體育課的感受,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體會,理解運動的產生是在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的配合下產生的。

本節課有一些不足之處,讓學生表現的機會較少。如道具演示不夠直觀,討論太多,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應對材料加以選擇,以達到科學、準確地演示。

沙漠中的綠洲教學反思 篇22

一、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創設情境

利用課件創設出了醜小鴨出生的地方以及她的兄弟姐妹的圖片。之後又出示醜小鴨的圖片,我的設計意圖是:這麼美的地方、這麼美的小鴨,以此襯托出醜小鴨的“醜”。醜小鴨的醜很快映在了孩子們的腦海裏,為學習下文埋下了伏筆。

二、展示醜小鴨變天鵝的畫面,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我先讓學生品讀描述醜小鴨外形的句子,讓學生體會醜小鴨究竟有多醜,引導學生梳理作者是怎樣描述醜小鴨的外形的之後,讓學生對照課件中的醜小鴨,再找到文中第二自然段的相關語句,透過圖文對照,學生對寫作的順序就很明瞭。最後將醜小鴨的圖片和天鵝的圖片放在一齊,我問學生:“醜小鴨之後就變成了這樣美麗的天鵝,難以置信吧”學生們都説是的。我又説道:“是呀!就連她自己也不敢相信這是真的,那麼書中的哪些語句寫出了醜小鴨的吃驚呢”讓學生們找到了相關句子,反覆品讀,品味出醜小鴨的心理活動。再要求學生用課文中的詞語描述醜小鴨長大的樣貌,學生就覺得比較容易了。

三.採用詞語突破法,引導學生自讀自悟

語言文字表達的精彩點往往在個別重點詞上表現出來,《醜小鴨》一課也不例外。文中“孤單”、“譏笑”、“驚奇”、“羨慕”“大吃一驚”等詞對文章中心的表達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正確理解這些詞語,有助於學生體會課文深層次的含義。教學時,我屏棄繁瑣的分析,以詞語理解為突破口,透過不同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地讀和悟,

在讀中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並把自己的領悟透過朗讀表現出來。

四、讀中感悟故事的精彩片段

“當我們和醜小鴨正沉醉在她變成天鵝後的喜悦中,當我們發出”啊,多美的天鵝!”這樣嘖嘖的讚歎聲時,有誰會想到她以前受過的苦難,她以前受到的屈辱,是那樣的令人心碎。讓我們再回到故事中,看看她都受到了哪些苦難和屈辱。”當我引出這樣的話語之後,孩子們一下子就進入到情境之中。然後投入地閲讀起來。醜小鴨受欺辱的部分,也是本課最精彩的部分。我基本上是讓學生在讀中悟,在悟中讀,讀與悟有機地緊密結合。學生們被故事情節感動着,被醜小鴨的命運牽動,我被學生們的朗讀感動着,這節課處處有情,處處生情。我想:這就是童話故事的魅力。

總之,我們的語文教學必須要重視學生的閲讀,讓學生在讀中學,讀中悟。讓我們和學生一齊愛上閲讀,讓閲讀成為一種好習慣吧!

沙漠中的綠洲教學反思 篇23

學校來了一批焦作的老師,有幸為他們上了一節語文課。二期課改的語文課本由小變大,課文內容是原來的近3倍,對於第一次教學新教材的我來説,一開始真有點手忙腳亂,要讓剛踏入校門的孩子即能輕鬆愉快地學習,又能在短短的35分鐘裏學到語言文字知識,真是不容易。

這次我上的是21課 《看馬戲》,在孫雪琪老師和鄧偉紅老師的指導和點撥下,我對這節課的教學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 勵志天下 )

一. 成功之舉

1. 馬戲是深受孩子喜歡的,應該説大部分孩子是有看馬戲的經歷的。所以一開始我採用了談話的形式:小朋友,你們看過馬戲嗎,能説一説你看過哪些小動物的表演。一下子就把孩子的興趣激發起來了。使他們很快地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

2. 二期課改的語文課本中,是通過一篇篇非常有趣的小故事或是兒歌,將生字和拼音交叉在其中傳授給學生。以我已有的教學經驗認為,拼音教學對於一年級的學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中人很注重拼音教學這一環節,在孩子學習了z,c,s,這三個聲母后,為了幫助學生記住這三個聲母,我就讓學生給新學的聲母編兒歌,而且是從這三個字母的讀音和字形上編兒歌,學生編的兒歌有:

姐姐認字z,z,z, 姐姐寫字z,z,z, 像個2字z,z,z,

刺蝟長刺c,c,c, 刺蝟刺蝟c,c,c, 像個月牙c,c,c,

蠶寶寶吐絲s,s,s, 半個8字s,s,s,

通過這個教學環節的設計,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輕鬆地學會拼音。

3. 本篇課文中另一個教學難點是整體音節的學習。怎樣幫助學生掌握這個知識點呢,反覆思考後,我 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環節:先出示三個音節:za, sa, ca,讓孩子們拼讀,這對學生來説是容易,只要將聲母和韻母相拼就能讀準音,接着就出示三個整體認讀音節:zi, ci, si,

並告訴學生這三個音節不用拼,只能整體認讀,所以稱他們為整體認讀音節,音節中的“i”不是單韻母的“i”,它是一個延長音,把聲母z,c,s,的音讀得長些,就是音節zi,ci,si, 的讀音。然後再讓學生進行z-----zi, c-------ci s------si 比較讀。實際教學下來效果真不錯。

4. 當然字詞的教學也是很重要的。本篇課文中出現了四個生字:狗,幾,子,立。我沒有采用老師教,學生學的方法,而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因為許多學生對這四個生字是不陌生的,我就採用讓學生當小老師,領着其他學生讀,並讓學生講講這幾個字你是用什麼方法來記住的,用孩子的思維來互相學習,很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由學習的被動者變為學習的主動者。

二. 不足之處

語文教學還是要講究對語言文字的理解的。在這個環節中,我有些疏忽。例如文中的詞語:報幕,敬禮,在教學中應該通過讓孩子演一演,來幫助學生對這幾個詞語的理解。

沙漠中的綠洲教學反思 篇24

《藏北草原》是鄂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以“江山如畫”為話題,安排了三篇課文,要求學生體會字裏行間的情感,感受祖國山河的美麗。《藏北草原》是一篇文辭優美的文章,作者從景和人兩方面具體描寫草原,向我們展現了藏北草原的美麗以及草原人的熱情好客、美麗善良,激發學生對草原的熱愛之情。

構建高效課堂,致力於高效課堂模式的推廣和應用,應是名師工作室全體學員的不懈追求,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快樂為根本,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的課堂即是目標。所以,要以致力於學生能力的培養為根本,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以自主、合作、探究為本質,通過課堂教學手段,真正讓學生體驗到生命的狂歡,成長的幸福,變苦學為樂學、肯學、會學、學會,教學本節課時,我在劉老師的指導下設計教學,力求打造出精品課。

沙漠中的綠洲教學反思 篇25

《談生命》是冰心的一篇哲理性的散文,闡述了生命的意義,告誡人們要積極的、樂觀的面對生命。本文無論從語言,還是文章所透露的意義,對學生來講,都是值得學習的。而此次授課的對象是職高二年級的學生,職高的學生在語文基礎上來説相對比較薄弱,對知識的理解相對於普通高中的學生來説也較差一些,所以這節課我主要從語言和文章的意義兩方面來引導學生學習,採用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教學方法,通過“生命像……,他經歷……,他是這樣做得……。”“我從中領悟到了……”這些開發性的問題,和自由式的思考方式,引導學生自主的學習文章。從授課效果來看,學生比較適應這樣的形式。

在課堂中,職業技術教育要注意把學習語文和培養相應的職業意識、職業能力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職業場景中學習語文,提高語文應用能力,努力做到為工作、為生活而學習。回顧整堂課的教學,可以説有得有失。

成功之處:

職高的學生在這節課中,我考慮的更多的是讓學生自己去思考課文給他們帶來的思考,讓他們懂得去思考人生、思考對待生命的態度。並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學生自信的培養,畢竟職高的學生從國小到國中很少受到表揚,因此在課堂中,我積極鼓勵學生思考並回答問題,回答無論對與錯,都給予學生大大的表揚,讓學生能夠更積極的參與課堂,明白自己也是行的。因而此次教學教學目標面向全體學生,難易分配合理;重點、難點突出,教學過程實施比較順利;學生在本節課中受到了情感的感染和薰陶,也掌握了一定的語言運用技巧;在探究中安排朗讀,讀思結合,訓練了學生的朗讀力和理解力;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在讀中悟,讀後交流,暢談感想,理解語句,表達能力得到了一定的訓練。

不足之處:

作為職高教育,在沒有應試壓力的情況下,還未充分做到使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除此之外,可以選擇更開放式的教學,使學生“能夠説,有話説“,積極引導學生真正的愛語文,學會如何清楚的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

在聽完王老師、喻老師及帥老師的建議後,最大的感觸是自己在教學經驗上的不足,在對文章知識的擴展上,與學生能力的訓練上,都是我不能企及的。例如,對冰心散文語言的能力滲透應該深入,讓學生自己去品析散文的語言美。並且把課堂構建成一個開放式課堂,以學生自學為主,這樣既能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情況,又能鍛鍊學生的能力。

總之: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最大的收穫是,懂得了職高的學生與其他學校學生的不同之處,應積極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有話説”。也明白了教師要上好一堂課,知識的儲備對教師的重要,更讓我明白了一堂好的教學離不開文本、學生、教師的完美結合。

沙漠中的綠洲教學反思 篇26

“百分數”在人們日常生活中運用是非常廣泛的,學習百分數的相關知識,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周圍的世界,理解並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真切感受學習數學的意義。在《數學新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人人學習有用的數學”、“把數學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我們的數學源於生活,也用於生活。

下面就根據我這節課的設計意圖和教學情況進行反思:

通過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導入新課,根據統計表提出“誰投籃比較準”引發學生思考,在交流後認識到可以用“求投中次數佔投籃次數的幾分之幾”來進行比較,並將分數改寫成用分母是100的分數表示,讓學生初步體會百分數的特點和作用。接下去的一個環節,主要解決百分數的讀寫問題。根據調查,大多數學生在生活中已經大致會讀寫百分數,所以隨後由學生來把轉化為百分數的形式,並介紹百分數中各部分與原來分數的聯繫,以及讀寫方法。既尊重學生已有知識結構,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也較能吸引其他學生的興趣。最後請學生交流88%(百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86%)所表示的意義,讓學生會用“誰佔誰的幾分之幾”來表述,也進一步理解和88%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

沙漠中的綠洲教學反思 篇27

這次有幸成為我們學校磨課教師中的一員,同一節課上了三次,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穫。在這個過程中讓我真正體驗到磨課的過程是一個成長的過程,這個成長來源於同事們的幫助,每一次講課後,我們大家都會湊在一起,各抒己見,思維在交流中碰撞,許多真知灼見在相互的交流中產生,我們一起討論教學設計是否合理,教學思路是否清晰……甚至細到一個問題如何提問更加有效,怎樣板書簡潔明瞭……這樣不斷改進,不斷提高,使我真正感受到了集體科研的強大力量。

《花的勇氣》這篇課文選自馮驥才的散文《維也納春天的三個畫面》。課文細緻而又生動地描寫了作者在維也納尋花的經過以及由此產生的心理感受。學習本文,一是引導學生體會花兒在冷風冷雨中怒放的氣魄,領會作者對生命的感悟;二是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的感受、領悟,不斷吸收和積累語言。教學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體會含義深刻的詞語的意思,感受作者語言的優美。教學的難點是理清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理解變化的原因。

在教學中,我重點抓住作者看到的三個畫面——沒有花的綠地、千萬朵小花藏身的草地、花的原野來解讀感受文本,抓住重點詞語,通過朗讀,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我給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探究時間,讓他們畫出文中描寫作者心情的句子和令自己感動的句子,並在下面寫出自己的感受。

我鼓勵孩子大膽表達自己獨特的體驗,給予他們真心的讚美。孩子們爭先恐後,那精彩到位的回答讓我出乎意料。教學時,我還不忘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詞句進行品讀賞析,與學生進行交流探討,感受本文語言之美,領會作者用詞造句的精妙。

語文教學應以讀為主,本課的教學我還特別注重朗讀的指導,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相關句子,體會作者感情的變化 :失望——吃驚——遺憾——驚喜——震撼。在看到花的原野時,學生第一次朗讀並不好,我就讓學生看圖片感受,那一聲聲驚歎之中,我已經知道,他們下一遍肯定會讀得更好,果然如此。通過反覆誦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認識到生命的意義。最後點題,無需多費口舌,孩子已領會作者的感悟:小小花兒居然有如此氣魄,在冷風冷雨中傲然挺立,這是花的勇氣,是生命的勇氣。

課文的最後,我讓學生結合身邊的事物,如梅花、蒼松、竹子、小草等,談談它們身上所具有的勇氣,聽着那富有詩意的語言,感受着學生飛揚的心神、激情的朗讀,他們對課文的理解也更深入了。

這堂課雖然沒有我想象中那麼完美,可是在每個孩子心目中確實印象最深的一節課,因為,在他們心中不在是靠別人支配,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從這堂課,我深深領悟一句話,那就是“磨課是一種折磨,也是一種享受”!

沙漠中的綠洲教學反思 篇28

一、精讀感悟

學生自由的讀課文第三段。用幾個什麼詞來形容你聽到的,讀到的,看到的九寨溝的水呢?可以用書上的詞。

學生很快説出了"清澈見地、五彩繽紛、高低錯落、謂為壯觀……"我們在看看這些詞語,總結出,湖泊是從色彩上吸引人的,而瀑布是氣勢上吸引人的。請學生自由讀出湖泊色彩的美,怎麼美就怎麼讀。請學生讀,其餘學生聽,共同評議,比賽讀。瀑布的句子請男生讀,要求讀出瀑布的氣勢。評議後全班讀。

接着整體讀第三段,讀前提醒:將你體會的美的不同讀出來。

二、弱化一二段,疑問帶過。

九寨溝這樣迷人,你們想去嗎?可是它在什麼地方?我們怎樣才能去呢?請你們做個小導遊,介紹給我聽聽吧。

三、觀看《神奇的九寨》音樂碟,整體感知全文。教師在一旁提點文中用的詞語。

思索:

本文很美,但是我們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內容的理解和感受上,我們不要只是想交給學生課文寫的是什麼?而是交給學生課文是怎麼將這樣美的景觀寫出來的。這才是我們教學的目的。在本文的教學中,我緊緊把握這一點展開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