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雲的課堂反思(通用3篇)

火燒雲的課堂反思 篇1

《火燒雲》是冀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課文,是我國已故女作家蕭紅的作品,是描寫雲彩的名篇。文章用簡短而精彩的語句描繪了晚飯過後夕陽西下時的鄉村,火燒雲從上來到下去的過程中顏色和形狀的變化,表現了大自然景象的瑰麗和變幻無窮,表達了作者對火燒雲的讚歎之情。全文以“變”字統領全篇,且節節有“變”,使自然之美、人與物之美在“變”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火燒雲的課堂反思(通用3篇)

另外,文章的語言自然純樸,有一種不用雕琢的自然之美,同時,文章又注意錘字煉句,比如“天空的雲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一個“燒”字,生動再現了火燒雲從西向東顏色逐漸變化的過程,同時道出了火燒雲的範圍之大,氣勢之宏,色彩之豔。另外,文中還用了很多疊音詞,如‘笑盈盈”“紅通通”“金燦燦”“偏偏”以及“跑着跑着”“恍恍惚惚”等,不僅增強了語言的音樂感,而且形象地描繪出火燒雲的色彩、形狀變化及人物的情態,寫得逼真、傳神。

火燒雲的課堂反思 篇2

《火燒雲》一文是著名女作家蕭紅寫的。課文描寫了日落時晚霞的美麗景象,全文以“變”字統領全篇,且節節有“變”,使自然之美、人與物之美在“變”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本文注意錘字煉句,有時一個字,就含不盡之意。比如“天空的雲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一句,一個“燒”字,道出了火燒雲的範圍之大,氣勢之宏,色彩之豔。文中還用了很多疊音詞,如‘笑盈盈”“紅通通”“金燦燦”“偏偏”以及“跑着跑着”“恍恍惚惚”等,不僅增強了語言的音樂感,而且形象地描繪出火燒雲的色彩、形狀變化及人物的情態。所以,我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注重學生的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火燒雲的紅和“燒着”了整個天空後顏色之“變”:一會兒紅通通,一會兒金燦燦,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白,一會兒葡萄灰、梨黃、茄子紫等等,還有叫不出名的顏色;之後是寫火燒雲形狀之“變”:一匹頭南尾西跪着的馬只兩三秒鐘便大起來了,腿伸開了,脖子也長了,尾巴卻不見了。

看的人正在找馬的尾巴,馬又變模糊了,來了一條大狗,後面跟着好幾條小狗,跑着跑着,大狗小狗都不見了。又來了一頭大獅子,一轉眼就變了,再也找不着了。邊採取不同方式的讀,邊加入圖片讓學生欣賞,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從而激發學生對火燒雲乃至自然景觀的喜愛。在瞬息萬變的火燒雲中能用眼睛捕捉到這一切,僅僅憑認真細緻的觀察是遠遠不夠的,還要伴隨着豐富的聯想。

而富有詩情畫意的聯想必然出於一顆敏感善思的心靈。因此,我在教學這篇美妙的課文時,重在讓學生體會作者的內心世界,從而提高我們感受美熱愛美的思想修養。

火燒雲的課堂反思 篇3

本文是中國台灣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為自傳體小説《城南舊事》寫的序言。文中“冬陽”、“童年”、“駱駝隊”三個詞語的結合,勾畫出一幅記憶深處的童年印象,營造出了一種深沉廣闊的意象空間和情感空間。整篇文章語言平實、質樸,通過懷想童年趣事,使我們在感受到童心、童真、童趣的同時,也感受到了那份藴藏在字裏行間的深情。

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我一方面讓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進一步感受童年生活的樂趣,懂得珍惜童年、珍惜時光;另一方面,我讓學生學會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圍繞“駱駝隊”,表達真情實感的寫作方法。因為本文平實質樸的語言中藴涵着作者濃濃的感傷和對童年的深深懷念。因此,我在努力嘗試創設情境,營造氛圍,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此外,我還提供充足的閲讀時間,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在理清文章脈絡的基礎上,挑選自己最感興趣的片段,充分品讀、圈劃、想象、體會、交流,笑談趣事之趣,品悟無奈和感傷。

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學生感受到作者童年生活竟是如此有趣,跟自己現在的生活經歷似乎有點相似。於是,對這篇課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我的極力推薦下,相信學生會相繼到圖書館借閲林海音寫的《城南舊事》這本書看,還有可能會觀看《城南舊事》這部電影。

美中不足,其實在文章的最後,我應該借鑑作者借一件件小事抒發情感的寫法,讓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仔細,描寫生動,抒情自然的寫作特色。課後,可安排一個小練筆,同學之間互評互議,自主交流。

毋庸置疑,林海音的《冬陽·童年·駱駝隊》寫得好,散文的形式下洋溢着詩般的情愫。然而我曾因此懷疑,這樣的文章是否適合國小生學習。因為在我看來,這種遙遠的回憶、這種感傷的情緒,似乎必是經歷過後方能領悟得了的。正如會品茶而識人生真味者,究竟長者居多。這種憂慮應該説伴隨在課堂的大部分過程中。即便師生共同總結出了“淡淡的感傷、深深的懷念”,即便學生的朗讀中已滲入了那麼多的不可名狀的感觸,我卻仍然懷疑着,文中那種無法言表的情緒是否被學生充分地感觸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