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賬單教學反思(精選24篇)

媽媽的賬單教學反思 篇1

《媽媽的賬單》這篇課文切入角度獨特,把母親的無聲,無私和無價表現的極為動人。看到兒子開出的賬單,媽媽什麼話也不説,而是按照兒子的要求,把兒子索取的報酬如數放在他的餐桌旁,同時給兒子留了一份總額為零。卻載着愛的賬單。母親用自己無聲的行動告訴孩子:如果你覺的幫媽媽做事需要要得報酬,媽媽會滿足你;同時,媽媽提醒你,媽媽一直全心愛着你,從來沒有也永遠不會向你索取報酬。

媽媽的賬單教學反思(精選24篇)

在教學中教師抓住了“讀懂課文內容”這一重點,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突出理解媽媽給比得的那份賬單的含義這一難點。故學生討論熱烈,大多數同學,認識到彼得索取媽媽的錢是錯的,母親的愛是無價的和無私的。達到了教學目的。

媽媽的賬單教學反思 篇2

上完《媽媽的賬單》一課,自己感覺基本上按照預定的教學目標來完成教學中的各個環節。較成功之處是教學時能靈活地結合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在反覆誦讀文本、對比兩份賬單中進行説話、朗讀訓練,並感悟到母愛的無私、無價,讓學生懂得親人之間的愛是彌足珍貴而不求回報的,要主動幫父母做事回報父母的愛。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環節一:寫賬單,牽動學生情。開始導入緊緊抓住“賬單” 一詞,以文本為依託,聯繫學生生活經驗,使學生很自然地、淺顯易懂地理解了賬單的含義。接着讓學生讀彼得的賬單,感受到彼得確實為家人做過許多事,得到適當的報酬也是無可厚非的。

課堂上,學生説出了為父母勞動所應得到的報酬,有的孩子還寫了幾元幾角,流露出了自己當時的真實感受,他們覺得自己的勞動得到的報酬是理所當然的事。一方面為後面教學環節埋下伏筆;另一方面尊重學生的認知水平,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讓學生通過進一步的學習和感悟,自己去醒悟、明白事理,認識到自己的不當行為,體現了語文的人文性。

環節二:品賬單,體味作者情。媽媽的賬單,語言淺顯,意思明白,文字雖無難懂之處,但藴含深刻意義。如何讓學生感悟母愛的無私、無價,懂得親人之間的愛是彌足珍貴的而不求回報呢?我引領學生從讀中提取一些關鍵詞,充分挖掘其中豐富的情感因素,引領學生細細品味。我緊緊抓住“十年幸福生活”、“十年中的吃喝”、“生病時的護理”,聯繫實際,用形象的語言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豐富的想象。這也是本次教學中的一大亮點。學生在自身的想象所營造的情境中,通過對一些生活細節的回憶,不知不覺拉近了自己與彼得的距離。我還將朗讀貫穿其中,讓學生帶着自己的理解來朗讀“媽媽的賬單”。此時如公式般的枯燥無味的“賬單”,在學生眼裏,已變成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

從學生的質樸回答中,我們看到了他們為自己當初的行為所感到的媽媽的賬單 慚愧與內疚。孩子們與彼得一起,經歷了一次情感體驗。

媽媽的賬單教學反思 篇3

我第一次讓孩子們自由讀這兩份帳單,悟出小彼得犯錯的原因,第二次通過對比讀這兩份帳單,感受到媽媽的愛,第三次,通過再讀媽媽這份充滿着濃濃母愛的帳單,並聯系生活的實際,體會到媽媽只有付出,卻不求回報的愛。當孩子們已深深地感受到媽媽的愛時,我就抓住學生情感的火花,讓孩子們在音樂聲中再都《媽媽的賬單》,去感受媽媽的愛來感染學生。

再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想象媽媽曾為小彼得做過些什麼,入情入境,加上適時點撥,真正達到了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目的。然後聯繫學生生活實際,談一談,在享受媽媽的愛的同時你應該怎麼做?通過這個環節的教學,讓孩子們真切地接受了一次心靈的洗禮,深深地體會到了偉大的母愛,並真正地懂得了該如何去表達愛,回報愛!因為同學們都想到了自己的媽媽平時所做的一切,所以在課堂上,爭先恐後,如數家珍。在你説,我説,大家説的氛圍下,課堂喚起了孩子對媽媽那份久違的感激之情。因此我覺得這個環節的設計簡單而有意義,效果很好。

媽媽的賬單教學反思 篇4

新課改以來,從事思品課教學的教師都會深切地體會到,思品課教學長期因循“填鴨式”教學模式,教師通過“講授---板書---講授”近呼一成不變的教學手段,把知識灌輸給學生等應試教育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已嚴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也妨礙了其作為德育主渠道功能的發揮,更是與素質教育的發展不相適應。而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無疑為應試教育轉變提供一個良好的契機。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告別單一的粉筆、黑板,走向視聽結合的高效率思品課教學方式,以成為時代和社會的迫切要求。

如何在思品課中恰當使用多媒體?

1、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興趣可以變苦學為樂學,便厭學為願學,變被動為主動,創造性地學。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重要特點是集光、聲、色、像為一體,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效果,並能滿足學生心理的不同需求,起到極佳的教學效果。

2、通過多媒體可以變抽象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為形象的直觀的知識,加深知識理解

思品課的基礎知識比較抽象,加大了教與學的難度。多媒體可以將聲音、圖像、文字等融為一體,具有形象、直觀的特點。運用多媒體教學利於化難為易,化繁為簡,變抽象為具體。有助於學生理解記憶。

3、突破重點難點,提高課堂效果。

在思品課中,有很多重點難點問題是教師難以憑口舌解釋清楚的,多媒體具有形象、直觀、生動等優點,藉助多媒體處理信息,適度選擇,精心選擇,合理解釋和演示,教學的重點問題就容易説清楚,難點問題就容易突破。

4、增強時代氣息和可信度。

通過多媒體可以把一些新聞報道、記錄片以及反映實際的圖片、數據、視頻片段與政治可的內容有機結合起來,這樣一來就可以增加信息總量,反映時代脈搏,豐富教學內容,而且用事實説話,實現超時空的信息再現,從而大大提高政治課教育的可信度。

5、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於近一主動提出步培養學生創造思維。

心理學研究表明,思維通常與問題聯繫在一起。意識到問題存在是思維的起點,當學生會感到需要弄清“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的時候,他的思維就發動起來了。多媒體可以為學生提供深入思考和評價活動的機會。誘發學生思考問題,以達到啟迪思維,培養創新能力的目的。另外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讓學生迴歸學習的主體地位。

總之,通過實踐表明,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班級比不使用的班級教學效果有着明顯的提高。使用的班級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大大提高,課堂氣氛活躍,對知識的理解非常深刻,知識面擴大,積極地思考,回答問題並能問題,創新能力大大增強。

媽媽的賬單教學反思 篇5

《彩色的翅膀》,一個很美的課題。課文講述了一羣可愛的士兵在祖國的寶島上克服重重困難,愛上海島,建設海島的故事。這是一個很感人的故事,讓人不能不為士兵們的淳樸、純淨所感染。

這課的教學目標是:第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文章的字裏行間瞭解海島惡劣的自然環境和邊防戰士艱苦的生活條件。第二,細讀課文,從戰士們的言談、行動中,體會邊防戰士對祖國海島的真心熱愛之情。

首先,讓孩子們分組自學課文,讀讀畫畫,批批註注。交流的時候,我同樣從引導孩子們從他們最喜歡的片段的入手。沒想到,孩子們最喜歡的片段也是戰士們的嘗瓜會。順理成章,我帶着孩子們細細品讀了嘗瓜會的幾個句子,並讓孩子們學着戰士們的樣子“嚐嚐”西瓜。除了帶着孩子們聲情並茂地朗讀外,我還讓孩子們展開想象,戰士們品嚐着西瓜,想到了什麼呢?並讓孩子們動手寫一寫。孩子們的聯想很豐富,很自然的,孩子們想到了海島的未來,其中不乏對海島和祖國的熱愛之情。

最後,孩子們一起去了解了這個西瓜的來歷,並簡要了解了戰士小高帶昆蟲的原因和帶昆蟲的過程。

這是一篇非常美麗的課文,但是我覺得自己的課堂中缺乏一種情趣,一種享受美麗的情趣,因為我沒有把這篇課文所展現的美讓孩子一同分享。

媽媽的賬單教學反思 篇6

我所講授的課文是《竹影》,這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需要一課時。在這45分鐘之內,既讓學生學有所得,又寓教於學,讓學生的自我探索成為主旋律,這是一個擺在我面前的難題。對此。我是按照如下思路來進行的,

首先,定好學習目標,將探究問題及品位語言、瞭解西洋畫和中國畫的異同之處作為教學重點和難點來着重把握。其它的目標比如積累字詞,激發對文化藝術的熱愛等,在教學重點解決的過程中,這些目標就會一同完成。

其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有關影子的謎語導入,引起學生的興趣,並在課堂上讓學生展示他們自己蒐集的有關豐子愷的小故事,並處理字詞,以增加他們對作者的瞭解,培養他們自我動手發現學習的能力。

豐子愷之所以作為一名藝術大師,是有其原因的,引導學生探尋原由。學生在快速默讀課文之中,瞭解文章大概,並用一句話概括課文內容。這個問題很好的鍛鍊了學生的自我表達的能力,也就是聽説讀寫能力中的“讀”、“説”。

接下來,進入對文章的局部合作探究階段。由於學生對問題發現和解決方式並不是很明確,所以我在教學環節的設置中,先作了一個示範,提出一個問題,並於以分析解決,然後讓學生按照大致的方式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將小組不明確的問題寫出來。其中的問題涉及知識性的也有語言特色的,學生的發現能力是非常敏鋭的,若引導得法,他們的收穫也是比較大的。在其中,他們自我討論,聽取別人的意見,發表自己的看法,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讓他們運用了“聽”和“寫”的能力。

對於課堂教學中的第二個重點,瞭解西洋畫和中國畫的異同,則是從學生髮現的問題之中自然引入。為此,我給學生呈現許多幅中國畫與西洋畫,讓他們在直觀的欣賞中談自己的發現,補充一些比較深入的不同之處,將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這就達到了適時而教,化繁為簡的目的,使學生容易接受。

最後,佈置個性化的作業,根據他們自己的特長或唱或寫一些東西來讚美自己的童年。

這個教學思路代表了我在一年之中的大致教學所得,但其中學情分析、學習目標的定量化、學生的調動、教學環節的流暢性、時間的把握、課堂的教學效果檢測等問題存在很多不足,自我始終在探索這些問題的解決方式,希望能得到其他老師的指點。

媽媽的賬單教學反思 篇7

通過這句話,學生可以帶着這樣的幾個問題:“人們為什麼熱愛海洋,又敬畏海洋?從那些話可以讀出來?哪些詞句突出了人們對海洋的熱愛、敬畏之情?”去朗讀感悟課文1-3自然段。第二:“今天,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正迎來了開發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時代。”通過這句話,我們主要引導學生了解是什麼力量可以使人類跨入21世紀不再“望洋興歎”。人類從哪些方面開發海洋、利用海洋。學生帶着問題去朗讀感悟課文4-8自然段,就可以多角度體會到海洋的確實21世紀人類的希望,體會到科學的神奇力量。

第二步,引導學生知道要善待海洋。課文的第9自然段中強調了保護海洋,珍惜海洋資源的重要性。我是這樣來激勵學生熱愛海洋、保護環境、善待自然的:其一,引導學生抓住“不過”、“首先”、“必須”、“只有……才……”等詞語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其二,從反面理解內容,做了一個這樣的説話練習“如果人類不保護海洋,不珍惜海洋資源將會( )。”其三、我有蒐集了一些資料做了適當補充,並佈置學生課後繼續蒐集。其四、鼓勵學生愛護環境從身邊做起。

當然在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不斷的引導學生注意積累四字詞語,課後還讓孩子做了一個用用書中的詞語練習寫一段話的練習。

媽媽的賬單教學反思 篇8

在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為了營造強烈的文化氛圍,追求震撼人心的效果,我始終堅持情感體驗去把握教材,在上課之前,我對教材進行了深入和獨到的解讀。以“悼念”這條明線貫穿全課,輔以“關愛”這條暗線統領全文,引導學生去感受和體會魯迅先生那種博大的胸懷。綜觀整堂課,具體體現在,用“悼念”把文本內和文本外的內容聯繫起來,把文本和擴展內容結合起來。以反映魯迅先生高尚品質的“深受愛戴”“教育兒童”“頑強鬥爭”“和藹慈祥”“同情大眾”“關心他人”為小標題,將課文內容進行高度的濃縮和提煉。

“我呆呆地望着來來往往弔唁的人,想到我永遠見不到伯父的面了,聽不到他的聲音了,也得不到他的愛撫了,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來。”這句話是小周曄失去伯父時的所想所感,也是文章的情感主線,文章以此為情感軸心,回顧了伯父魯迅先生生前的幾件小事。教學時,我設計周曄在追悼會上的這種情感,在“預習檢測”這一環節用回憶引出每一個小故事,在“探究新知”這一環節上再返回到該句的誦讀上,以形成一詠三歎的效果。用這樣的設計,把文本的主旨提升到魯迅先生的博大精神上來。相互照應,讓課更顯精緻。

在課堂進行的過程中,對課堂節奏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救助車伕”這一個小故事濃墨重彩,從魯迅先生救助車伕的那幾個動作入手,通過對“半跪”的分析,讓學生説出了哪個動作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再讓學生想象,通過想象讓畫面動起來。讓學生去尋找魯迅跪了多長時間,讓學生有了一種震撼。然後通過設計情境,自然體會到魯迅先生對勞苦大眾的同情。最後反覆誦讀兩個“清清楚楚”的句子,體會魯迅先生當時憂國憂民的神情和給周曄留下的極其深刻的印象。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共分六段,我不是按照傳統的教學程式,由課文開頭向末尾講,而是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以疑問“為什麼伯父深受眾人的愛戴”入手,從追悼會引出生前的四個故事,最後再講第一段。這樣由“因”推出“果”,很巧妙地將部分和整體有機地銜接起來,整個教學過程重點突出,安排緊湊,氣氛活躍,效果顯著。這樣,隨着學習過程的深入,學生自然而然地對“伯父為什麼得到眾人的愛戴?”這一問題越來越明白,答案會越來越豐滿,越來越完整,最終得出:因為伯父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所以伯父深受眾人的愛戴。

閲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堂課,教學時加大了朗讀訓練的力度。也成為這節課訓練的主要內容。默讀,小聲讀,師生角色朗讀,引讀,重點句子反覆讀,形式多樣。這節課基本上克服了滿堂課串講串問的弊端,做到了“以讀為本”,比較重視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

這節課中尚有不足之處,在“總結提升”、“達標檢測”這兩環節中對學生語言文字訓練尚欠到位;抓住詞句,讓學生深入細緻地去挖掘,與學生產生共鳴還不夠深入;鼓勵學生談出帶有個人情感的見解,鼓勵創見性的發言還做得不夠。在今後教學中會不斷改進。

媽媽的賬單教學反思 篇9

課一開始,我就直奔本課的教學重點,抓住課文中描寫體現小夜鶯勇敢機智的句子一條主線,抓住這些句子展開教學,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我從以下三個環節引導學生深究。

1、找句子。先讓學生找體現小夜鶯勇敢機智的句子,自己讀一讀,體會體會。大部分同學能夠找出小夜鶯語言的句子,但是對於他的行動的句子相對來説要困難一點。特別是關於夜鶯的歌聲的句子,學生沒能把它聯想到是小夜鶯機智勇敢的表現。

2、寫批註。讓學生把自己找到的句子做做批註,寫寫你從是怎樣感受到他的勇敢機智的,學生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都寫出來。

3、談感受。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理解與感受,然後再在班上彙報。有些句子的理解對他們來説本身有一定的難度。但是每一句的教學都會有一個重點,比如教學剛剛一開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 這句話,我要讓學生感悟的重點是小夜鶯天真的話語,加之貌似頑皮的動作,在敵人不易察覺中借野獸來罵敵人,體會他的機智,理解不慌不忙體會小夜鶯的勇敢。教學下來,學生基本上都能順利的闡述到這些點上,因此這一句教學比較順利。而教學小孩有時候學夜鶯唱,有時候學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樹枝,有時候彎下腰去拾球果,還用腳把球果踢起來。他好象把身邊的軍官完全忘了。這句話的時候,主要是讓學生體會小夜鶯是以自己的天真爛漫來迷惑敵人,表現他的機智和勇敢。但是學生的體會都不夠深或者説的不夠全面。只言片面,或者理解出現偏差,説是小夜鶯已經在向游擊隊傳遞情報了。其實這裏他並還沒有傳送情報,只是為了故意迷惑敵人,為他以後順利學夜鶯叫杜鵑叫傳送情報不被敵人懷疑做好準備。這裏我覺得面對學生的回答後我沒有好好的去引導,而是生硬的拉到我的教學設計思路上,因此,在教學這一句時出現了理解感受不夠深刻的情況。

媽媽的賬單教學反思 篇10

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時,應充分放手讓學生根據課文後面的提示要求,自主閲讀,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或問題,展開對話交流,教師適當的點撥。注意引導學生用過去掌握的閲讀方法,來學習本課。注意語言的積累和朗讀的訓練。在讀中悟語,在讀中悟情,在讀中受到感染與薰陶。根據課文的特點,可採取演一演的方式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媽媽的賬單教學反思 篇11

學語文是為了更好地用語文,因此,在學生學習課文時,我還不時地激發學生的想像力,讓學生學以致用。如:在學習“小雨滴在樹葉上集合起來,成為一顆大水珠,順着葉脈滑下來”一句時,我播放了相關的動畫,並讓學生想像:大水珠順着葉脈滑下來像什麼?學生看了動畫,馬上就有人回答:“大水珠順着葉脈滑滑梯似的滑下來。”在學習“雨絲細細的,密密的,隨風飄灑”一句時,我又讓學生想像:雨絲像什麼?學生回答:“雨絲像花針”“雨絲像銀線”“雨絲像紗巾”“雨絲像牛毛”……又如:學習第8自然段後,我又讓學生想像:“這時,你認為春雨又像什麼?”學生有的説:“春雨像一個天使。”有的説:“春雨像一個精靈。”還有的説:“春雨像個仙女。”……我想這時,春雨的精神美不言而喻,學生早已發現並感受到春雨那無私的美了。

媽媽的賬單教學反思 篇12

“老師覺得你長得一副誠實的樣子,你能讀讀這句話嗎?我發現一個小男孩表情嚴肅地坐在那裏。“我了孃的話,沒有理會大毛。”“你讀的真不錯,讓我聽出了你的誠實與正直,你能再讀一遍嗎?”他認真地點點頭。“很好,你是一個誠實和正直的人嗎?面對蠱惑你會怎麼做?”“我是一個誠實的孩子,我不會做。”他拿着話筒認真地説了一遍。“了不起,你能當做全場這麼多人的面大聲説一遍嗎?”他清了清嗓子大聲地説:“我是一個誠實的孩子!”當他説完的時候,底下聽課的老師們給與了熱烈的掌聲。我請他坐下去,我知道在這個孩子的心中,他已經懂得了人生的開關怎麼去操控了,按好人生的開關需要我們內心的那份力量。課堂上我的每一句評價的話,都想給學生他一份力量一份鼓舞,課堂上我也努力地嘗試着。正如姜寧老師評價的:“老師的評價語言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發展,既有鼓勵的,又有針對問題巧妙提出建議的,形式多樣語言豐富。”也許我沒有做得這麼好,但是我在極力地實踐着。

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從來就不是割裂的,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相互之間交融促進,螺旋上升的。如何落實這一點呢?學習了大毛對我説的話之後,我提出了一個問題:“你們覺得大毛的話對我來説是什麼呢?”“我覺得是誘惑。”“你説的很對,能用文中的一個詞嗎?和誘惑的意思差不多。”“是蠱惑。”“很好啊,老師把它寫到黑板上。”我拿起粉筆在黑板上書寫,“誒,這個蠱怎麼寫啊?有誰能提醒我一下。”“上面試個蟲,下面是器皿的皿。”班上的同學都異口同聲地回答起來。“很好,那你們知道蠱是什麼意思嗎?”我轉頭問學生們。這個時候學生有點迷惑了,我笑着説:“大家剛才説的很對,把蟲子放到器皿裏。古時候人們把許多毒蟲子放在一個器皿裏讓他們互相撕咬,最後沒死的就是蠱,可想而知是多麼毒了吧,你們知道這蠱惑的厲害了吧。”學生們聽了點點頭。“孩子們,大毛的話對於我來説不僅是誘惑,更是什麼?”“蠱惑”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道。隨後請大家再讀讀大毛説的那幾句話,再體會別人華麗的“勸告”有時是蠱惑,是危險的。“那面對這樣的蠱惑,作者是怎麼樣對待的呢?他心裏怎麼想的呢……

課結束了,永遠沒有完美的課,課堂上留下歡聲笑語的同時也留下許多的遺憾。這節課希望給老師們能留下一些思考和印象是我的期望,更是我的目的之所在。對於語文教學,我也會一直思索下去,努力做一個勤奮的行者。

媽媽的賬單教學反思 篇13

轉眼間工作已經一年多了,最近再一次走上了公開課的講台,在眾多同事面前上了一節《我真希望》。

這堂課是在新課標的熱潮中展開設計的。 《國小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語文實踐説的簡單一點就是讓學生動腦、動口、動眼、動手,主動地進 行聽説讀寫的訓練,主動接受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薰陶,,達到啟迪思想,提高語文素養的目的。低年級閲讀教學不僅僅是指導學生會讀課文,讀懂課文,更重要 的是要喚醒學生參與學習的意識,使學生產生學習需求。

根據本課的特點,教學時,我把重點放在學生的朗讀感悟上,通過自主、合作的方式,架 設了文本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平台,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教學效果不錯。這首小詩寫得很美,寫出了大家的希望。為了把詩讀好,我採 取了教師教——教師扶——教師放手的方式來進行指導朗讀的,通過圖片的直觀感染,讓學生體會詩歌的情感和關鍵的詞語。這種方法的運用,讓孩子們更有學習的 主動權而且能夠在課堂上有效表達。孩子在反覆的讀課文過程中,真正體會到作者的希望,真正對自己的生活環境引起重視,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兒做起,從保護環境 衞生做起。

媽媽的賬單教學反思 篇14

《窮人》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課文講的是漁夫和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後,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皇專治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課文用樸實準確的語言,表達了真情實感,讀來使人深受感動。

在本課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文,採用抓重點詞語進行品析、指導朗讀來解決重難點;啟發學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點、思想品質及故事情節的基礎上,進行合理想象。通過學生的自讀自悟,質疑問難,使學生進一步領悟到主人公美好心靈,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體現。

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已學習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力求讓學生“自主學習,自得學習”。在閲讀中要注重層次性,即引導學生一層深一層地理解課文。在教學1-2節時,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描寫“窮”的語句及關鍵的詞語,談談自己的感受,然後指導朗讀。採取從“感知”到“揣摩”,再到“吟誦”,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閲讀過程,引導學生沿着這條思維途徑,一步一步地閲讀理解。

媽媽的賬單教學反思 篇15

《外婆的澎湖灣》選自人民音樂出版社音樂教參第九冊第四單元第一課,這是一首曲調優美抒情的歌曲,在80年代中國台灣泄氣的校園民謠中,成為深受大家喜歡的歌曲之一,它以充滿激情的抒懷筆調錶達了對美麗的外婆澎湖灣可愛家園的讚美之情,同時也勾起了對童年美好時光的懷想。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是我充分感受到了課前深挖教材,巧妙構思,課前互動,靈活多變,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中,我覺得最成功的地方,一是將節奏貫穿整個教學,用節奏為課前準備,從易到難,並學習新節奏,為歌曲中的難點節[內容來於斐-斐_課-件_園 ]奏做鋪墊;二是抓住歌曲的學習,讓學生理清歌曲節奏,分段學習,循序漸進,按照一定的演唱要求來找出歌曲中的難點地方,仔細,逐個解決。

本課的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中,我首先通過欣賞澎湖灣的美景引入教學,讓學生通過情境欣賞提高學生對歌曲學習的興趣,通過初聽,再聽熟悉歌曲的旋律,學習第一段歌曲的時候,採用了按照節奏念歌詞的方式,讓學生學會讀節奏,並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中去,學生學習的興趣較為濃厚。在演唱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按照教師的要求,準確的,有感情的演唱完整首歌曲,整節課學生都能積極配合教師教學,積極參加音樂活動,課堂教學氣氛也較活躍,充滿激情的演唱也感動着我,學生們在本課的學習中品嚐到了成功的喜悦。

雖然本堂課教學環節基本沒有什麼大的問題,但還是有頗多不足的地方,在教學的過程中,語言還不夠精煉豐富,語言過多難免有些累贅,與學生的互動還是欠佳。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説,特別是男生,G大調的歌曲音似乎高了一點,教學前沒有及時意識到,應該可以再降一個調演唱。在演唱過程過,只注意到了節奏要把握,情感要把握,卻沒有把握住學生的歌唱氣息,學生後來氣息不夠也沒有及時給與糾正。

總之,本課教學環節較流暢,目標明確,但還有很多細節問題需要注意,並加以改正,我將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努力使自己成為教學上的“調味師”和“魔法師”給學生們帶來教學上更大的快樂。

媽媽的賬單教學反思 篇16

《誡子書》是本學期的第3篇文言文教學。但這篇文言文完全不同於前兩篇的文言文。上《世説新語》的翻譯教學環節開展起來的是相對輕鬆的,《論語》中的文本理解在加以引導後學生還是能夠有效理解的。但一上《誡子書》時,就會發現:雖然這篇課文不足100字,但字字珠璣,不管是在文言字詞的解釋上,還是在讀文本的深層理解時,都存在着較大的難度。而這些難度的產生,我覺得不是師或生任何一方面的原因,而是兩方面的原因夾雜在一起作用的結果。但在這兩方面的原因中,我認為我個人原因造成了比較大的影響。現將原因歸結如下:

自身文本的理解不夠。在上課之前,我對這篇課文有較高的期望。我希望學生可以通過這篇課文能夠真正明白一些對人、對事、對生活的一些看法。在學習的路上可以不要這樣辛苦,少一些內心的負擔,多一些這個年紀應該有的快樂。或者説,我希望他們能體會一種恬靜的生活方式,能在這樣的喧囂的社會裏活得真誠些、灑脱些。

而事實證明,我自己也不能將這樣的生活態度真正體會到,這樣的我如何將如此美好的生活態度傳遞給學生。空將侃侃而談的話告訴學生沒有任何的意義,就如同跟他們説教一樣。對於處於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們來説,無非又給了他們一次叛逆的機會。於他們而言,也許會覺得我矯揉造作,也許會覺得我講的是一些空談的道理,是沒有任何的意義的。所以,沒有我自身體悟在裏面的教學顯得那樣蒼白無力。

對學生的認知認識不夠。在《誡子書》第一課時在第一個班級教學時,在翻譯全文後,我順勢將本文的中心論證句、論證方法、以及成學成才的方法一起完成,在第二課時時,我就可以用全力將文本的理解講好,不需要再花時間來將寫作成文的方面的內容。但事實證明這樣的認知是不符合學生的認知結構的。在跟周老師聊過以後,周老師建議我這堂課讓學生提出讀不懂的句子然後全班一起理解。在學生讀不懂的全文的時候,對於任何簡單的問題,學生在回答的時候都會畏畏縮縮的,生怕自己的答案是錯的。此時的課堂將會是無效的課堂。在聽取了周老師的建議後,第二班級上課時,我及時做出了調整,明顯這一堂課是較為有效的,學生有真的學到,而我在整一堂可中也是較為輕鬆的。在和學生的交流中,我和學生之間有一種思想火花的碰撞,那種感覺實在太棒了!

每一次實際的教學都會給我一些新的體會,這樣的體會讓我感受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在一次次的實戰中不斷完善自己,讓自己在一次次的遺憾中不斷沉澱自己。相信在不久將來,我可以更加自信地面對我的學生,因為那時的我知道我是一位值得他們信任的老師。

媽媽的賬單教學反思 篇17

隨着“以學為主、當堂達標”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也給我們地方課程教學提出了更高的教育要求和標準。 從事地方課程“成功訓練”教學的幾年裏,對地方課程如何進行“以學為主、當堂達標”教學有了一些理解和認識,大體上歸納為六個字“悟其行,研其教”。 “悟其行”就是作為一名地方課程的教師一定要領悟到所教學科的教學宗旨是什麼,自己應當以什麼樣的教學理念去參與教學,在課堂教學中自己應當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起到那些作用;而“研其教”則更説明了一個硬道理,我們都知道“成功訓練”課程的教學是將成功學的理念轉換為各種“體驗式學習”的活動。

通過引領學生進行自主式的體驗與探究,培養學生走向成功。但如果單一的為了活動而活動,不去鑽研教學,不去了解學生需要什麼,更不去想學生會不會喜歡而盲目地去教學,甚至在教學中教師拿着教材“照本宣教”,這樣不但收不到地方課程的教學目的,而且會在學生的心裏逐漸對《成功訓練》課產生無趣和厭學的想法,一個讓學生不感興趣的教學是我們教師最大的失敗。針對一節普通的課堂教學,課前仔細鑽研教材,體會教學目的所在。巧妙地設計教學環節,以活動體驗、交流、溝通、合作等多種手段為教學基礎,情景教學活動為中介,讓學生通過不同的活動中的角色扮演、情景體驗、行為訓練、談話溝通、經驗分享、認知澄清等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形式,在師生共同參與活動之中,引發學生相應的身心體驗,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適應能力。針對“以學為主、當堂達標” 課堂教學改革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自主參與,並能真正體會地方課程的學習樂趣及收穫。結合成功訓練教學中的一些粗淺的經驗,和大家交流一下對成功訓練課程中“以學為主、當堂達標”課堂教學改革中的教學看法。

媽媽的賬單教學反思 篇18

《老人和鳥》是本冊書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文化主題是人與動物的和諧。眾所周知,動物和人都是大自然的孩子,動物有動物的語言,有動物的情感,有動物獨特的生存方式。但是動物就是動物,人和動物必定是有所區別。人我人相處尚需一個過程,人和動物的相處相知呢?同樣這也需要時間來見證。

課上,我和孩子們與老人和鳥共同走進了人與自然和諧的童話世界。因為老人為鳥付出了真情,鳥也回報了老人與真愛。老人有自己生命捍衞着鳥的家園,老人成了鳥的保護神;鳥回饋了老人一顆顆草莓,一顆顆真心。當老人離開這個塵世時,鳥兒們用特殊的方式為老人舉行了特殊的葬禮:成百上千的鳥在林中小屋上空盤旋、哀鳴。銜來無數的花瓣無數的綠葉,樹林裏下了一場花瓣雨,綠葉雨。課文雖以“葬禮”結尾,但哀而不傷,讓人心中湧起濃濃暖意,深深感悟到動物是有靈性的,人如果對他們付出愛,收穫的也同樣是愛。

今天我又聽了三年級的一篇講讀課文《夥伴》文中馬哈多獵狗烏鴉成了好夥伴:獵狗救了烏鴉,烏鴉又救了獵狗。聽課後感觸頗深,人、烏鴉、狗三個不同世界生靈成了好夥伴。這也是一個付出愛回報愛的故事。這種感情也需要時間來見證的。但是時間再能見證一切,也需要人的一顆善良之心。

學着老人與鳥這篇文章,使人不由自主地走進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妙畫卷,讓我們看到了神話中才有的情節,看到了詩中才有的意境,成百上千的鳥兒們用樹葉和花瓣,陪伴老人步入天堂……

媽媽的賬單教學反思 篇19

本課教學中,我將課文進行了重組,首先學習小河與小草互相誇獎的話,體會小草的“碧綠”和小河的“清澈”。在讀好這兩句話之後,再學習“小河與小草為什麼要互相讚美對方呢?”體會小草為什麼這麼綠和小河為什麼這麼清。學生對這樣的學習比較容易接受,而且重組後流程設計更適合學生學習的心理,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正確處理知識的重難點。

在最後拓展部分,緊密結合課文的思想內涵,出示幾幅圖片,讓學生了解大自然中還有哪些互相幫助的好朋友,比如設“蜜蜂”和“花朵”、“牛羊”和“草原”、“啄木鳥”和“大樹”,並設計了“啄木鳥”和“大樹”的對話,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大樹能茁壯成長”是因為啄木鳥為他捉去害蟲,“小鳥的歌聲這麼動聽”是因為大樹給啄木鳥提供了豐富的食物,給了它一個温暖的家。學生在仿照文中句式練習對話的過程中,再一次地體會自然界有許多事物是相互依存的。

總之,在本課教學中,我圍繞教學要求,以及新課程標準,進行了愉快教學,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學習,並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正確處理知識的重難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

但是,由於時間的關係,教學的任務沒有全部完成,最後的寫字環節匆匆結束,沒能在當堂訓練。再加上本人的準備也不是太充分,學生對於“小草如何保住泥土”這一知識的理解也是一知半解,書本的運用也是少之又少等等。

媽媽的賬單教學反思 篇20

《小攝影師》主要講了高爾基和一個小男孩之間發生的動人故事,從中透出了高爾基對小男孩的愛護之情。全文共15個自然段,以對話為主。對於剛升上三年級的孩子來説,文章篇幅較長,把握重點、體會文章內涵的思想情感都有一定的困難。

在教學《小攝影師》一文時,我根據課文的重點採用小組討論、分角色朗讀、揣摩關鍵詞句意思等,引導學生學習。除此之外,我還結合這兩單元的訓練重點(重點之一是“試着提出問題”)在指導學生自讀自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拋磚引玉,適當提出了帶有開放性,啟發性的問題,目的是引導學生積極動腦,主動提出問題。如,在教學本課的過程中,我提出了這樣兩個問題,1、小男孩為什麼要給高爾基扔小紙團?2、高爾基為什麼不願見記者,卻願意見小男孩呢?這兩個問題一出現,學生都積極舉手,踴躍發言。他們的答案有的是串聯上下文,有的是結合對上下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話來説的,特別是第二個問題,他們的答案就更精彩了,大多數學生都能結合生活實際,有自己的親身感受來回答。

當然,這堂課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面向全體。這是因為這一做法一時還很難能被所有三年級的國小生接受,這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説是很正常的。我堅信只要長期堅持訓練,他們一定會成功的,這是我們的願望,也是他們的目的。

媽媽的賬單教學反思 篇21

學完課文後,我還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想,並課外蒐集閲讀有關人類從動植物身上受到啟發而有所發明的文章,或寫一段話介紹自己從某種動物、植物的身上受到的啟示,學生激情都很高。

但課後仔細想想,還是有一些不足:

1、教學用語不夠凝練。作為國小語文教師,教學用語要準確、簡潔、生動。我在教學的過程中感覺用語不夠生動簡潔,課件已經顯示很清楚的問題,我還要反覆的重複,不但自己累,還浪費寶貴的時間。其實學生一看就懂。

2、教學靈活度還不夠。比如,在學習“打掃”森林這篇小文章,在集體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環節中,學生已經提到了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聯繫的,如果破壞了它們之間的關係,就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可我卻沒有抓住這個契機,進一步引導學生明白其中的緣由,只是稍做點撥,沒有深入的交流感受。

通過這節課,我也深深的體會到,課堂上要認真聽取學生的發言,並靈活的從中抓住要點,運用合適的教學策略來突破教學重難點,讓學生真正覺得有趣味,有收穫。

媽媽的賬單教學反思 篇22

數的組成是數概念教學內容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上學期大班的孩子們已經學習過了5以內各數的組成,對於數的組成他們也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在以往的教學中發現,平時執教這樣的活動所運用的教育過程與手段都注重記憶與訓練,於是在選材後思考:如何增強活動的趣味性,運用操作和遊戲覆蓋傳統的記憶和訓練。新《綱要》中關於數學領域的目標定義為“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於是在7、8的組成的教學中我注重讓幼兒動手操作,在操作中理解知識、掌握知識。

在執教7的組成時,我課前準備了一張大的7的記錄單和7本書。教參上安排的是“分鉛筆”,考慮到幼兒們為了參加捐書活動帶來了很多書籍,同時書在操作時要比鉛筆更加明顯,所以在教學中我選擇用書來進行操作活動。在教學時,我先帶領幼兒共同進行第一個操作活動——分書,分別請三名幼兒來進行分書活動,一名幼兒把書分給剩下的兩名幼兒,這樣進行了七八組,就把7的6種不同的分法找到了,並且把記錄單填寫好了。在這個操作過程中,有幼兒的操作會和前面小朋友重複,這時我就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記錄單裏的記錄,讓幼兒自己發現重複現象。在填寫記錄單時,對於填寫的順序我進行了指導,讓幼兒按照順序進行了填寫,在這裏我想如果我課前準備可以粘貼的字卡而不是隻能往上面填寫的簡單的記錄單的話,就可以給幼兒創造自己去尋找發現其中的順序即按照數字的順序進行排列的機會了。在幼兒有了上面的操作經驗的基礎上,我請幼兒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進行第二個操作活動——分蠟筆,蠟筆是數學材料裏提供的7支蠟筆的卡片,請幼兒把蠟筆分成兩組,剛開始是我先説第一組的蠟筆數,請幼兒進行操作並説出第二組蠟筆的數目,接下來請幼兒在小組內進行操作活動,孩子們操作的積極性很高,操作的也很認真。在幼兒有了大量豐富的操作經驗做支撐的基礎上,第三個活動——填寫作業紙就順利的進行了。在我的講解下,大部分孩子都可以獨立完成作業紙,只有幾個別孩子需要進行單獨指導。

有了7的組成的教學基礎,在進行8的組成的教學時,就比較的輕鬆容易了。課前我同樣準備了一張大的8的組成記錄單和8支水彩筆。在進行第一個操作活動——分水彩筆這個活動時,我是請一名幼兒把8支水彩筆分別分放到兩個不同的小盆裏。這一次的操作就比較有順序了,在我的簡單提示下,孩子們就按照順序進行分放,記錄單也按照順序填寫完整了。第二個操作活動——分橡皮,這個活動同樣也是幼兒在自己的座位上進行的操作,

第3 / 5頁

操作的材料是數學材料裏的8張橡皮卡片。最後,幼兒順利的完成了8的組成的作業紙。

通過7、8的組成的教學活動,讓我體會到,動手操作不僅可以調動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強化幼兒對每個知識點的認知和理解,使幼兒的思維與能力有機結合,使幼兒手腦共同得到鍛鍊和開發,更重要的是讓幼兒參與實踐。

但是在課後,我發現當我讓孩子們回憶7和8的組成時,按照順序整體回憶時幼兒都能清楚地説出7和8的分成,但是要是隨意提問時,有的孩子就容易出現混淆,明明問的是8的組成,他們有時會説成是7的組成。這個問題的出現,我認為是兩個內容在學習時的時間間隔不夠長,雖然在操作中孩子對於知識有了理解,但是要想真正掌握牢固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和訓練的。在課後還需要再抽時間進行練習鞏固。

媽媽的賬單教學反思 篇23

《石榴》是一篇託物言志的優美散文,既描寫了石榴的外在美,又描寫了石榴的內在精神美,同時其文章的語言美也值得咀嚼品味。

第二年教授本篇課文,我在課堂導入與品味語言上較以前作了更多的思考。

原本設計時課堂導入用一個謎語引起學生的興趣的,進而進入文本閲讀。謎語本身應該是謎底要思考才能得出這樣才有趣味,可是在授課之前已經佈置了學生預習,所以課前猜石榴的謎語就失去了它的價值。於是我更改了原初設想,直接告知學習篇目名,用一句話描述石榴的形態,然後出示了謎面,比較是從哪些角度,用什麼手法來描述的。這樣避免了無價值的猜謎,同時又指導了學生描寫事物的方法,啟發思考,訓練了語言組織的能力。

解讀一篇文章把握其主題離不開寫作背景的瞭解。初讀《石榴》,我們似乎很容易把握作者對石榴的描述,這是一篇清新明麗的詠物散文。站在學習者的角度上,我並沒有在開始介紹作者時把寫作背景一併引出,而是根據課堂實際情況採取不同的方式。學生交流預習成果時提到寫作背景了我就順勢予以補充,有一個班級之前沒提到,於是我安排在賞析了石榴枝葉、花朵、果實之美之後,藉着作者對石榴的感情引發文章主題的思考,此時,學生展示預習時對相關背景的瞭解或教師出示相關資料,再結合着文中的關鍵句,探究文章的主題:借石榴頌揚了我們民族美好的情操,表達了正義必勝的堅定信念,謳歌了民族氣節和高尚情操,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為介紹而介紹,根據課堂需求,發揮課件鏈接優勢,自然呈現,滿足學生求知需求的提供才是有效的提供。

在品味語言上,學生似乎對直接的賞析不感興趣,於是我設置了梯度比較閲讀,第一組為一段對石榴介紹説明的語言和文章的語言比較,體會了文中描寫語言生動形象,運用對比、襯托、比喻、擬人等方法寫出石榴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第二組則是兩段描寫語言的對比,這一環節成了課堂最精彩的地方。交流中學生除了講出了預設的答案內容,更能開拓思路,從語言的凝練和與讀者形成對話拉近距離的角度賞鑑,甚至有人提到了這是“名人效應”的因素,趁此我鼓勵了學生多讀名家名作,提高藝術涵養。矛盾的思辨比直接的傳授更能激發學生的思考,智慧的火花碰撞中展現絢爛的光彩。

課堂不是教師一個人的,教師要能根據學生的心理需求注意設計教學方案,根據課堂的具體情況及時調整方案。

媽媽的賬單教學反思 篇24

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用幾個關鍵性的問題帶起整篇課文的學習。首先,在課文的整體感知階段,要求帶着問題默讀課文:作者和他朋友幾次去了鳥的天堂?每次看到什麼不同的景象?為什麼?學生通過默讀,通過思考,通過討論和交流,在老師的引導下,解決以上的問題。當以上的問題解決後,文章的結構和脈絡基本上就已經清晰了。另外,在整體感知過程中,我還穿插對意義段的教學,由於學生是通過自主思考和討論得出以上問題的答案,所以,在嘗試提問學生關於分意義段的問題的時候,學生都能夠正確地回答。第二,在突破課文重點和難點的過程中,我也採取了提出主要問題,層層深入的方法。根據課後練習,提出問題:我有一些問題想提出來和大家討論。如,課文裏五次提到鳥的天堂,為什麼有的加了引號,有的沒有加呢?先讓同學們討論“鳥的天堂”和鳥的天堂的區別,再引出“鳥的天堂”(大榕樹)之所以成為鳥的天堂的原因。從課文裏面找出能體現大榕樹的特徵的相關語句,並通過感情朗讀、講解等方式,發現和感悟大榕樹的特點;另外,在“鳥的天堂”裏生活的小鳥有什麼特點呢?我也通過讓學生自主發現,自由發表意見,自由説出理由來想象鳥兒在“鳥的天堂”裏生活的快樂和自由。最後,讓學生説感想,説説他們對“鳥的天堂”的感想,提出問題:如果你有機會去“鳥的天堂”旅行,你會怎麼做?通過對問題的討論和回答,再次感受“鳥的天堂”的美。

總的説來,這篇課文的教學上,我能夠改變以往經常發生的“牽着走”的情況,能夠嘗試放手讓學生自主發現,因為自己發現的東西才是自己的,內化的,而從課後提問和課後習題的反饋情況來看,這種方法是十分有用的,學生真正學到屬於他們自己的知識,不是被硬塞進去的。不過,由於這篇課文的教學過於注重這種模式,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感情朗讀,以及對某些重點句子的體會。對於文章作為遊記的寫作順序也未能清晰的交待。看來,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也需要兼顧其他必須的教學程序,否則就會因此失彼,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這是屬於課堂調控方面的能力,也是需要加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