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學中反思的案例(精選17篇)

高中語文教學中反思的案例 篇1

提高語文課堂效率是一個老話題了,而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效率,至今還沒有圓滿的答案。這裏我根據本人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高中語文教學中反思的案例(精選17篇)

一、內容要講到點子上

語文教學要主則詳,次則略,不可平均用力,或按照“作者介紹、時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這種八股味很濃的程式化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這樣就難以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教學效率必然低下。教師必須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飲。”即緊抓住課義的重點,牽動人隅而提挈全篇,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時間要用在刀口上

“效率”的含義,就是指單位時間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穫。衡量一堂課的教學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學時間,即在教與學活動過程中學生學習知識、習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認識真正起作用的時間。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必須千方百計地提高45分鐘的利用率。如教《故都的秋》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一提起秋天,大家也許會浮現出一幅碩果滿枝的豐收圖景,也可能會有“無邊落木蕭蕭下”的悲涼感慨,那麼,郁達夫給我們帶來了一幅怎樣的秋天圖景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故都的秋》。學生翻開書,很快地找到了故都秋的特點“清、靜、悲涼”,並結合自讀提示,初步把握了景物特點與心境及時代背景的關係。這樣,在興味盎然中也較容易地理解了課文內容。這樣,既節省了時間,有提高了學生的聽課效率。

三、着力點要放在能力訓練上

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具備聽説讀寫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訓練過程中培養的,因此,課堂教學必須把着力點放在能力訓練上。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徹底改革以知識學習為中心的基本教學體系和以教師講析為主的基本教學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訓練為中心的基本教學體系和教師指導下以學生主動學習和練習為主的基本教學形式。要堅持以訓練為主線,使教和學都成為訓練的手段,在聽説讀寫訓練的全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掌握字詞句章等知識。為了使訓練更有成效,教師必須善於設計,精講巧問,即使是一般的課堂提問和練習也要着眼於能力訓練。如在講授《藥》時,鑑於魯迅小説語言的含蓄性,我先讓學生自讀設疑。學生的問題主要聚焦在“阿義可憐”“烏鴉箭一般飛走了”“華大媽的不足和空虛”等問題上。藉着一位同學質疑小説第三部分與前後文的銜接問題,我們一起討論情節的發展,弄清了雙線結構。就“烏鴉”的描寫重點閲讀第四部分引出對主題的發掘。然後請學生分角色朗讀第三部分茶館的對話,分析人物間的關係和思想狀態,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感受其效果。最後讓學生自己體味環境和細節描寫的作用。

四、功夫要下在備課上

課堂教學效果如何,關鍵在於備課。因為備好課是搞好教學的基礎之基礎,根本之根本。教師只有深入鑽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備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點:即瞭解學生的知識底細,明確教學目標,掌握課文的重點內容。只有知道學生該學什麼,才能弄清自己該教什麼,否則,閉着眼睛捉麻雀,大抵是無效勞動而已。教學目標決定課堂教學的方向。課堂教學目標明確,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加強教學的針對性。

高中語文教學中反思的案例 篇2

在2______-2______學年度,我擔任高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在這一年的教學工作中,我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把教學重點放在了閲讀教學上。

這一學期的課堂閲讀教學中,我還特別注意留 給學生儘量多地讀課文的時間,要求自己做到“且慢開講,且慢啟發”,慢慢改掉以往為趕教學進度置學生的感受於不顧的教學套路。語文學習是一個體味、浸染的過程,不能快節奏,必須讓學生保持寧靜、平和的心境,這樣才能保證對課文的獨立閲讀及對問題的獨立思考。以往的閲讀課上,我總是先佈置思考題,然後讓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這樣,學生讀的方向、思考的重點就明確了,教案預設的教學目標也順利達到了。然而不足的是,教師的問題在學生的頭腦中先入為主,造成了思維的定勢,嚴重地干擾了學生獨立自主地閲讀,無形中剝奪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長期以來,學校教學中形成的一個怪圈,就是中學師生天天用,天天練語文,可是最缺乏成就感的學科卻是語文,沒有多少學生敢説自己語文學得好,沒有多少語文教師敢説自己的語文教得多好。

這一學年度我是從高三下到高一年級的。從高三到高一年段,語文教學內容有了明顯的變化,教學對象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為高三學生的學習狀態是十分投入十分積極的,畢竟他們面對自己人生的關鍵選擇。而這屆高一學生,對於他們而言學習似乎是個負擔,他們對學習沒有什麼熱情。

這是我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從我接手開始。我總在想方設法幫助學生建立起積極學習的狀態,提供了很多可以執行的學習方案,但從實際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而言並不是很理想。

我在反思:到底是我的教學不夠生動有趣,還是教材缺乏吸引力,還是這些學生早已厭倦了語文學習?我至今還不敢輕易下斷言。因為高一(10)班的學生,有十幾個學生的語文學習狀態我是比較滿意的,我從這一學年度一開始就佈置的那些積累知識、背古詩、讀名著、練字、增加閲讀量這些工作,他們基本上始終都能夠保持高度的熱情,而且能夠堅持。而高一(11)班的學生相對就要差些。

但另外的學生分了好幾個層次:有一部分是知道怎麼讀語文,但並不願意花時間,認為考試前突擊很有效,平時能夠偷懶的,儘可能偷懶;一部分是根本不怎麼學語文,因為他們認為語文不讀照樣可以學好,反正這麼多年的語文學習都熬過來,儘管成績不理想,不是照樣過日子?還有一部分是因為毅力不強,總是堅持沒有幾天就放鬆了,老師提醒他,自己也知道不好意思,但是這種學習習慣,長期養成的惰性很難改變,儘管老師鼓勵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並不能真正觸及靈魂深處的那根弦,這些學生事實上他們也很痛苦,而教師面對他們的反覆,不能不打起百倍的精神經常提醒幫助他們,儘管知道非常累,儘管知道這樣做並不一定有效,但我還是堅持做。

於是我在想:也許是我這個當老師的沒有很好的理解學生學習心理狀態,也許是對語文教材的熟悉和理解程度還沒有到一定水準,也可能是學生本身的因素,這些因素綜合起來使得這屆高二學生的語文學習的熱情不高,極為被動。

也許下一學期我得得調整教學思路,改變教學策略,儘可能降低教學要求,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有點興趣和成就感,也許才可能逐漸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水平和熱情。

我期待。

高中語文教學中反思的案例 篇3

在2-2X學年度,我擔任高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在這一年的教學工作中,我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把教學重點放在了閲讀教學上。

這一學期的課堂閲讀教學中,我還特別注意留 給學生儘量多地讀課文的時間,要求自己做到“且慢開講,且慢啟發”,慢慢改掉以往為趕教學進度置學生的感受於不顧的教學套路。語文學習是一個體味、浸染的過程,不能快節奏,必須讓學生保持寧靜、平和的心境,這樣才能保證對課文的獨立閲讀及對問題的獨立思考。以往的閲讀課上,我總是先佈置思考題,然後讓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這樣,學生讀的方向、思考的重點就明確了,教案預設的教學目標也順利達到了。然而不足的是,教師的問題在學生的頭腦中先入為主,造成了思維的定勢,嚴重地干擾了學生獨立自主地閲讀,無形中剝奪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長期以來,學校教學中形成的一個怪圈,就是中學師生天天用,天天練語文,可是最缺乏成就感的學科卻是語文,沒有多少學生敢説自己語文學得好,沒有多少語文教師敢説自己的語文教得多好。

這一學年度我是從高三下到高一年級的。從高三到高一年段,語文教學內容有了明顯的變化,教學對象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為高三學生的學習狀態是十分投入十分積極的,畢竟他們面對自己人生的關鍵選擇。而這屆高一學生,對於他們而言學習似乎是個負擔,他們對學習沒有什麼熱情。

這是我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從我接手開始。我總在想方設法幫助學生建立起積極學習的狀態,提供了很多可以執行的學習方案,但從實際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而言並不是很理想。

我在反思:到底是我的教學不夠生動有趣,還是教材缺乏吸引力,還是這些學生早已厭倦了語文學習?我至今還不敢輕易下斷言。因為高一(10)班的學生,有十幾個學生的語文學習狀態我是比較滿意的,我從這一學年度一開始就佈置的那些積累知識、背古詩、讀名著、練字、增加閲讀量這些工作,他們基本上始終都能夠保持高度的熱情,而且能夠堅持。而高一(11)班的學生相對就要差些。

但另外的學生分了好幾個層次:有一部分是知道怎麼讀語文,但並不願意花時間,認為考試前突擊很有效,平時能夠偷懶的,儘可能偷懶;一部分是根本不怎麼學語文,因為他們認為語文不讀照樣可以學好,反正這麼多年的語文學習都熬過來,儘管成績不理想,不是照樣過日子?還有一部分是因為毅力不強,總是堅持沒有幾天就放鬆了,老師提醒他,自己也知道不好意思,但是這種學習習慣,長期養成的惰性很難改變,儘管老師鼓勵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並不能真正觸及靈魂深處的那根弦,這些學生事實上他們也很痛苦,而教師面對他們的反覆,不能不打起百倍的精神經常提醒幫助他們,儘管知道非常累,儘管知道這樣做並不一定有效,但我還是堅持做。

於是我在想:也許是我這個當老師的沒有很好的理解學生學習心理狀態,也許是對語文教材的熟悉和理解程度還沒有到一定水準,也可能是學生本身的因素,這些因素綜合起來使得這屆高二學生的語文學習的熱情不高,極為被動。

也許下一學期我得得調整教學思路,改變教學策略,儘可能降低教學要求,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有點興趣和成就感,也許才可能逐漸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水平和熱情。

我期待。

高中語文教學中反思的案例 篇4

在教學活動中,離不開學生活動,因此,教學反思中,對學生在教學中的參與活動,應該深刻反思,不能沿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而應該逐步展開以學生參與為主的教學活動,作好記錄,課後就教學效果進行反思,哪些活動採用的得當,哪些需要改進,教師一定要結合教學目的,以及學生們的切身感受深刻思考,及時聽取學生們的意見,這是非常寶貴的聲音。我認為,教學反思不只是停留在教師的層面,更應該多吸收學生的反饋意見,因為,要看效果,最終還得落實到學生身上,學生的聲音,是最真實的聲音。

高中數學重在具備良好的數學思維,因而,在教學反思中,應該重點思考如何在教學中使學生具備數學思維。學生中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是大多數,頭腦裏容下的是過多的題,這些題顯得雜亂無章,經過反思,我是這讓學生把握數學題、知識點的規律,將其科學的分類,這樣,知識有了條理,學習效率自然自然就上去了,教師的指導也就有了明確目標。

高中語文教學中反思的案例 篇5

不經意,抬頭望見父母前額悄然爬上的皺紋,越發清晰;不經意,轉身看見門前不知何時高過頭頂的小樹,越發茂盛;不經意,翻開存放小時候照片的相冊,看着那一張張純真稚氣的笑臉,覺得有些陌生;不經意,發現媽媽從衣櫃裏疊出的我的那些早已短小的衣服,裝滿了好幾袋……驀然回首,飛逝度過的歲月,卻被我忽略。

似乎漫長的國小6年,我有過歡笑,有過快樂;也有過傷心,有過迷茫,但卻從未想過放棄。可能是我骨子裏有着一股傲氣,決不允許我失敗。任何時候都在提醒自己:“我一定要做最優秀的!”伴着努力,在班上我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甚至可以説是一直保持第一名。沉浸在老師的誇獎,同學的羨慕中,我終於面臨了“滑鐵盧”,畢業考前的第一次模擬考,我竟被擠出了前三名。沒有了誇獎,沒有了羨慕,我第一次被老師叫去談話,第一次相遇了同學們詫異的眼神。我選擇了逃避,寧願相信這只是幻覺。看見那些超過我的同學臉上輕鬆滿足的笑容,我第一次覺得是那樣“刺眼”,心中竟有了一絲“嫉妒”!我皺緊眉頭,捏緊拳頭,臉上再也看不見往日的微笑。可就是那麼一次,我不管怎樣告訴自己,一定要拿回只屬於我的第一名。可面對的卻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終於,帶着一絲無奈,我面對了,鬆開捏緊的拳頭,不再逃避。遇上失敗又怎樣呢?我要接受,微笑着接受。

即將步入國中,我會脱去了那層傲氣?不管發生什麼,是好,是壞,我都不那樣在乎了。只要盡力做了,就夠了。儘管我現在學習成績依然名列年級前茅。可我在乎的不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風景”,它們是那麼美麗,那麼詩意……猛然間,我發現自己脱去了無知和稚氣,換上了成熟和深沉。雖然沒有了與哥哥姐姐到農村玩耍于田間溪澗的隨心,告別了無憂無慮的歲月,失去了孩子般整天在大人面前撒嬌的童真。但是我卻擁有了更多,擁有了更廣闊的一片天,只屬於我自己的一片天,它等待着我張開翅膀去翱翔……

突然,我發現,我在長大……

不再是孩子了?我在長大……

高中語文教學中反思的案例 篇6

有時候,英語寫作課就像是匆匆過客,往往在高一的教學中,被忽視了,省略了,或者因為不願意佔用一節課而簡化成作業過去了。而人教版必修1 Unit5的教學中一個寫作教學片段,忽然眼前一亮,讀過之後,更覺獲益匪淺。

在這節課中,老師將聽、讀、寫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先聽材料完成任務,再讀材料寫出有用的短語,然後根據讀的材料編寫的對話進行表演,最後塵埃落定,根據相關材料寫——卻不是單純地要求寫作,老師在佈置寫作任務時明確要求學生運用所學語言結構進行寫作。寫前是準備階段,學生在讀過的材料中查找有用信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相互討論其所寫內容,然後成文。這一教學案例的寫作訓練活動在多方面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和要求,非常值得借鑑。

在一次公開課上我也曾為了兼顧聽説讀寫用過這種手法,覺得這節課還可以這樣,在寫的階段,加上口頭作文,學生可以用較為隨意的英語表達寫作的基本思路,然後教師和學生一道分析、替換、轉換其遣詞造句,促進更多的個性化表達,也許會更好些。

寫作課,從高一抓起,我們不能漠視高一學生的寫作需要,倒是在方式,我們可以探索不同的教學方法,喚醒學生對寫的渴望,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悦。

高中語文教學中反思的案例 篇7

1、教師的提問語的基本導向仍停留在學生重複或重現事實要求(主要是重複教師的話語和教材的信息),而開放型的、能激發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和發散學生思維的課堂提問比例還極小。動腦程度低的和非個性化的“全班説”的課堂活動還佔相當大的比重;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缺乏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部分課時過於注重教師的講授,沒有以精講精練的要求正確處理好講與練的關係,導致教與學不合拍;忽視對學生的基礎、能力、收穫的關注。有些課顯然沒有符合學生的能力實際,導致教學目標無法達成。這與新課程標準的“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主動思維”,發展“學生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以及“展現個性,發展心智”等教學目標還有很大的距離,和大學聯考對高三英語課堂的要求也是不符合的。

2、課堂教學不能針對學生實際,缺乏“備學生”、“備學案”這一必要環節;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仍然拘泥於教材,沒有進行效地取捨、組合、拓展、加深;課堂教學沒有真正做到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點、大學聯考熱點和大學聯考難點的“三點”滲透,學生原有的知識不能得到及時、適時地活化;課堂容量偏小,內容單一;課堂密度要求不足,學生參與機會少、參與面小;課堂節奏過慢,課堂氣氛沉悶,課堂留給學生自疑、自悟、自學、自練、自得的時間十分有限甚至沒有。

3、對大學聯考的研究不夠,對大學聯考的考試範圍、要求、形式、出題的特點及規律的瞭解不夠明確,在課堂教學中依賴於複習資料,缺乏對資料的精選與整合,忽視教師自身對知識框架的主動構建,從而課堂教學缺乏對學生在自主建立系統的英語知識體系與網絡的方法指導和能力培養。

4、課堂設計缺乏適當適時的教學評價,不能及時獲悉學生在課堂上有沒有收穫,有多大收穫等學情;課前設計“想教學生什麼”,課堂反饋“學生學到什麼”和課後反思“學生還想學什麼”三個環節沒有得到最大程度上的統一。

我雖然已經逐認識到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和對學生指導的緊迫性,但是離相對滿意的高三英語課堂的實施與總體目標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還需要不斷地更新理念,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能為學生的英語發展能力和輕鬆面對大學聯考作好準備。

高中語文教學中反思的案例 篇8

曾經還是花骨朵的我,幻想着自己是生活在城堡裏無憂無慮的小公主。可是,經歷過風吹雨打後的花朵,總要學會綻放。學會迎面風雨,學會享受雨後彩虹的美麗。

因為爸媽工作很忙很累,沒時間照顧我。從我一歲起,我就跟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外公外婆一直很寵愛我,什麼都圍着我轉。挑食的我,一直是外婆的大麻煩。一點不誇張,為吃半碗飯,外婆追着我滿大街跑。上幼兒園時,有小夥伴兒陪我玩,高興又滿心期待的回家路上,總會炫耀外婆的做飯手藝好。在我看來,有外公外婆陪伴的幸福開心生活總是很短暫的。在7歲那年,我離開他們。回到爸媽身邊,開始上國小。開學第一天,是媽媽陪我去的,可因為上班沒時間陪我,媽媽不得不囑咐我,要我自己回家。這是我第一次走在回家的路上,一個人孤孤單單的,沒有人跟我説話,沒有人聽我説話。那是離開外婆後,第一次無助孤單的流着眼淚走在回家的路上。第一次發現,自己其實對外婆如此的依戀。

漸漸的,我已經習慣每天與小夥伴上學放學。自己拿着鑰匙,回到家,在空蕩蕩的房間裏學習,等着爸媽下班回家。記得有一次家停電,爸媽還沒下班,黑漆漆的房間,星星點點的月光灑進屋裏,夜靜靜的,越加叫人害怕。蜷縮在窗簾下的我,也不知何時睡着,醒來時,媽媽已坐在我身邊,眼睛紅紅的,濕濕的。媽媽緊緊把我摟在懷裏,不停的道歉,説了好多話……。我的心被什麼東西深深觸動。從那開始,我不斷要求自己學會自立。首先學做飯。還記得,自己作出的韭菜炒雞蛋雖然焦了,可媽媽別提吃的有多開心呢。為減輕媽媽負擔,我開始學着收拾家務,自己洗衣服,要求自己努力學習。為爸媽做好飯菜,等着爸媽回家吃飯。學習也不懈怠,在期末考試成績優異,拿到了“三好學生”稱號。爸媽笑得好開心。這樣的生活我們一家都好幸福。

離開温暖的“小城堡”,來到爸媽身邊,讓我從一個刁蠻。任性的小公主成為爸媽心中的董事好孩子。在失去的依戀後,我得到了更多珍貴的寶藏。在生活中,我只有學會長大,才會使所有愛我,和我愛的人放心,才會開心快樂。學會長大後的我,心裏不再只有我自己,最珍愛的我的家人,我的親人。

高中語文教學中反思的案例 篇9

作為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音樂的各種要素、各種手段作出整體性的反應,要積極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鑑賞音樂的美,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要做到終身受益。 因此,在音樂課上,我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強調:

1、 通過音樂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 通過音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氣氛,在緊張地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

3、 在音樂課堂上培養學生參與和實踐的能力。比如欣賞我國優秀的傳統民間音樂(民歌、民間器樂、民間歌舞音樂、戲曲和曲藝音樂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

4、 採用多種方法,針對本校學生音樂基礎差的特點,在使用音樂新教材的同時,縣方設法的找資料,給學生補基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其具體為:

⑴ 教材程度深,在課堂上安排一定的時間觀看視頻,對各單元的內容介紹,學生以欣賞為主,達到開拓視野、提高審美能力的目的。

⑵ 對樂理知識的教學,從基礎抓起,每堂課選幾節樂譜視唱。讓學生學會打拍子、打節奏,逐步的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雖然大部分的學生有困難,但是從長遠和整體性來看這是很有必要的。

⑶ 利用多媒體課件和音響設備,向同學們介紹一些民歌、名曲,作為補充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邊聽音樂、便哼唱旋律,反覆練習,學生的識譜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⑷ 課堂內讓同學上台演唱,培養他們的主體主動的參與,實踐的能力,從而使的學生的情緒高漲,是的音樂課上的更加生動活潑。

當然,如何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今後還需要更加的努力。同學們需要美,追求美,那麼我希望音樂課能夠給他們提供一個空間,讓他們踏上尋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課堂中學生們是開心的!快樂的!只要我們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同學們就會從中得到快樂的體驗,從而感悟出音樂中最純淨的美。

高中語文教學中反思的案例 篇10

高中藝術教學內容以欣賞為主線,強調學生的“心到”、“眼到”,藝術教師在鑽研教材、備課,設計教學模式,尋求教學方法時可能花了不少功夫,到了課堂上,有的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感興趣,有的對那部分感興趣,如:中國古代繪畫,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和外國近代繪畫,學生對這些內容喜好不同,在精力分配上懸殊很大,而女同學喜歡服裝的多一些,到教學“現代服飾藝術”這部分內容時可能比較專注,“心”到是學生學習的內部驅動力,“心”到與不到,全__教師組織調度;整齊與否,決定最終的教學效果。藝術課原本是最讓人心動的,藝術課(尤其是美術)單一的欣賞內容,教師力求“活”而有趣,但千變萬化始終是一個欣賞,過分的知識化、理性化,學生的熱情不會堅持很久,久而久之,部分學生“心”不到位了,“眼神”也走了,對於藝術課他們也就開始走過場,或者浮躁,再不然就是:你們上課,我行我素。於是,一堂藝術課就成了有板有眼的自習課或休閒課。高中教學不同於國小和國中,又説又表演的教學方式不太適合,“表演”課自然是不會出現的,偶爾的“故事會”也不能多用,“快樂的大本營”到了超級大班,擁擠的空間會讓你窒悶得喘不過氣來。到了這個時候,學生不用意志來控制自己,藝術課決不可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由此可見,藝術課同樣需要學生的意志介入和意志投入。

從現階段來看,高中藝術課,尤其是美術教材缺少讓學生“手動”的教學內容,實地考察參觀應當另論。但在欣賞內容的基礎上,多一部分實際操作的練習,教學內容活而豐富,更能滿足多數同學的學習需求,極大地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國小、國中有了動手實踐的內容,大學裏也有相關部分知識,而在高中階段卻出現“斷層”現象。實際技能訓練不是少部分參加藝術大學聯考學生的專利。教育普及既然是面向全體學生,這部分內容就不能空缺。因為真正的知識,它的本身內涵是豐富的,也是全面的。大綱鼓勵教師靈活機動,但這當中還得有一個“約定”尺度和綱要,否則又容易走形成“專業”課了。

當前,藝術課正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不過它仍然是“調味”課,缺少不行,又不能將它提升到一定高度,教師在很多時候充當的是類似“變臉”一樣的角色。許多教師認為,反正學校也不重視,評職最後,待遇最低,上藝術課沒人會看得起,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教師創新意識不強。前幾年,地理、生物課也非應試科目,教學景況和藝術課相差無幾,但自從加盟理科綜合考試科目起,成績上去了,地理、生物教師一下也搖身變成升學考試舉足輕重的顯赫人物了。藝術課呢,還是那樣……更多時候只能服從教學需要,為主課讓路,在主課與主課的磨合中客串“潤滑劑”、點綴物。最終主課豐收了,藝術課也未能實現“叢中笑”的初衷。顯而易見,藝術教師在這當中的“色調”關係非常微妙。

高中語文教學中反思的案例 篇11

一、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識在教學中得到了展示。

本文的教學中,給予了學生很大的自由度,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主動合作的意識,大膽表述的能力,使得香菱的人物形象,內心世界,寶釵、黛玉的人物性格的揣摩都合情合理,從而使學生感受了文化的魅力,提升了其文學素養,培養了其語文閲讀、分析表達遷移多方面的能力。

二、注重對話教學

《香菱學詩》一文的教學,基礎建立在文本上,地位建立在平等上,方法建立在探究上,整體體現在對話上,讓學生暢所欲言,大膽交流,使其語文的能力得到張揚,成功的喜悦得到飛揚。

三、注重閲讀創新,放手讓學生學習

在本次教學中,能把課文當作例子,讓學生遷移,甚至讓學生悟出了學語文的祕訣,多讀、勤記、勤奮、刻苦、大膽創作等,這些都還次之,更主要的是讓學生敢思、敢説、敢於走進課文,又能跳出課文,毫無拘束,放膽直言,這正是做學問之要義,也正是我們應該倡導的語文精神。

四、不足點

在教學中,發現了學生對中國古典文化了解不多,即使是《紅樓夢》,學生全書讀過的寥寥無幾。這給我很大的觸動,在以後的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多讀好書,多品佳作,提高語文水平。

高中語文教學中反思的案例 篇12

這次遠程繼續教育培訓的學習,使我對高中語文新課程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每天的網絡學習及交流使我受益匪淺。以下淺談我對這次培訓的一點心得體會。

首先,認真學習,努力提高自己。我積極投身到網絡研修的學習當中,認真按時觀看老師授課視頻,本着共同進步的學習態度,主動參加課題的討論,認真完成每一次作業。通過研修,讓一個剛剛進入高中階段教學的我,學到了高中語文教學必備的業務知識。讓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明確了新課改下高中教學對於教師提出了什麼樣的素質要求。我通過深入學習,明確了作為一名教師必須不斷的提高自己,充實自己,具有豐富的知識含量,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否則就要被時代所淘汰,從而增強了我自身學習的緊迫性,危機感和責任感,我認為教師必須樹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思想,牢固樹立為教育事業奉獻畢生的信念。教師要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形勢,不斷進行教學觀念的更新,讓自己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也進行根本性的改變。

其次、對高中語文個專題知識點有了充分的認知,為以後的教學工作夯實了基礎。特別是閲讀教學這一塊,針對學生的差異性,我學習到了應如何因材施教?儘可能地以簡練的方式授予其完整的學科知識。在培訓過程中我一直不斷在反思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真正領略到了培訓的精彩,既有理論的高屋建瓴,也有實踐的品鑑入微,既有專家的專業引領,也有同伴的經驗互助……在學習中激發了自己的興趣,擴寬了自己的視野,在教學中激活了自己的思維,提高了自己的教學水平。我相信我的每一次學習都能使自己更進一步。

高中語文教學中反思的案例 篇13

在平日的教學中,我深刻的感受到,在新課程的改革中,教學中教師首先必須轉變思想觀念,提高認識,深刻理解新課程標準的內涵,樹立新的課程觀。如果觀念沒有更新,新教材、新課程都只能是空談,無非是“穿新鞋,走老路”,新課程的實施簡單地被視為換一個大綱、換一套教材、調整一些課程內容。對生動活潑的課程內容進行肢解,使其成為不勝其煩的“知識點”的堆砌,把“Reading”當成講解知識點的例子。教師的教育思想是在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形成的,很多人崇尚“苦讀”、“勤教”,不以人為本,“應試第一,分數至上”,把學生基本上看成是掙分的機器,對學生“樂學”的潛能幾乎沒有開發,英語教學過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這種教學觀念與新課程的要求極不相適應

1、學生剛學英語時,學生對英語這門課充滿好奇,喜歡學習、模仿,但隨着學習難度的增加,學生產生了消極情感,沒有興趣,甚至厭學。

2、學過的單詞,老師要求背出,學生總是藉口作業太多,沒時間背。

3、上過的新課,相應的配套練習,不自覺去獨立完成,總希望老師和他們一起做。

4、教師面對一些整體學生進教學的態度誤區,教師對學生學習英語要求過於嚴格,不能注意到學生的差異性。

針對以上情況,我體會到,學生學習語言是因人而異的,有差別是正常的,不能以相同的模式來要求學生,另外,我認為關鍵還要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入手。

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前預習,向課堂45分鐘要效率。

總之,要讓學生明白,學英語並不是什麼很難的事,但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要*平時的積累。

一、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

新課標中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為體現這一理念,教師是否就應該退避三舍、讓出講壇 有的教師不惜大量時間創設情景,讓學生耗費大量精力,一味的體驗和感悟新的語言點,尤其是觀摩課,展示課活動中,只怕評委説自己沒有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觀念陳舊,於是能少講則少講,能不講則不講,儘量讓學生講,讓學生活動,讓學生探究。

課堂上,學生善於提出問題或發現問題,是自主學習與主動探究知識的生動表現,是教師導學的重要依據。然而不少教師在課堂上採用簡單的問答式。一問一答,課堂氣氛很熱鬧,表面看上是師生互動,實際上是教師以提問的方式“灌”,學生很少提出自己的見解,思維仍在同一水平上反覆。

樹立主體意識,造就獨立人格,已成為現代國際教育思想變革的一個重要標誌。新課程標準倡導“任務型”教學方式,強調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運用語言完成學習任務,通過感知,體驗,實踐與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目標,這在客觀上保證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塑造和構建了學生主體,那麼如何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我認為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樹立學生主體意識。

興趣是學好語言的關鍵,興趣的培養能使學生有高昂的情緒,飽滿的精神和旺盛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興趣不僅能轉化為學習動機,而且能促進學生智能的發展。所以興趣是激發學生進步,開拓學生智力,提高學生能力不可缺少的源泉。教師應對學生傾注愛心,注重在平時的教學中全面關心,愛護學生,多給學生以鼓勵和幫助,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習興趣。

其次要樹立學生主體意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傳授的指示只有通過學生的消化,吸收才能轉化為學生的指示。並在運用的同時形成能力,這就要求老師循循善誘,幫助學生樹立主體意識。“樹立主體意識,造就獨立人格。”已成為現代國際教育思想變革的一個重要標誌。在各個教育領域,人們越來越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方法。人們意識到,對學習的最終結果起決定作用的是學習者本人,任何成功的教育必須充分考慮到學習主體的個性特徵。

我在英語教學實踐中,特別強調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充分調動全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求知慾。有時課前3分鐘用美妙的英文歌曲作前奏來迎接課的開始;有時用一些英語笑話、國外趣聞來拓展他們的眼界,也培養了師生間的情感。有時,課前五分鐘有一兩個學生Doduty或者Dailytalk,有三至五人Retell。每節課中都進行全班pairwork和groupwork,讓每個學生有開口練的機會和人人蔘與的機會。課後小結三、四分鐘,仍讓全班學生參與學習討論。通過你一言,我一語的生生活動和師生活動,總結出本課的要點。從而使學生體會到他們才是課堂的主人。

2.教師擔當主導作用

英語教師是否完成了教學任務,不看其是否講授知識,而更應看是否培養了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教師的任務就如道格拉斯布朗所説的“guideandfa-cilitatinglearning,enablingthelearnertolearn,settingtheconditionforlearning.”要做到這一點,教師要當好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參與者,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出發,研究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教學步驟、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引入,呈現、鞏固等不同階段中組織好學生活動。

3.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1)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重視教師和學生之間積極充分的情感交流。

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要使之有效地進行,就要建立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師生之間互相理解,人際關係和諧。要改變傳統的師道尊嚴的舊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教師尊重熱愛學生,對學生持肯定、接納的態度,能緩解學生內心的緊張,從而激發他們的思維和想象力,而學生則對教師表現為尊重、信任、積極配合教學。教師對學生要有信心和耐心,尤其對學習有心理障礙的學生更要善於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熱情。

高中語文教學中反思的案例 篇14

我在講解古典詩歌的藝術創作手法時,《詩經》裏“賦“與“興“手法的運用往往成為學生理解的難點。朱熹關於“賦““比““興“的定義雖然準確簡潔,但老師如果照本宣科,學生會感到既難以理解,又枯燥無味。怎樣才能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生動?我在講“賦“和“興“時引入了同學們喜歡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講“賦“時,在解釋了“賦“的含義實際上就是直接進行敍述或描寫後,我引了《小芳》的歌詞:“村裏有個姑娘叫小芳,長得美麗又善良,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辮子粗又長……“指明這種從多方面進行描寫的方法實際上就是古代所説的“賦“。講“興“時,我引了《縴夫的愛》的歌詞:“天不颳風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陽,妹不開口妹不説話妹心怎麼想“,講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辭“的含義。這種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學中顯得輕鬆風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在這節課中,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接受知識的效果也較好。

這個案例説明:教師一定要具備課堂開發的意識與能力,善於把握和調控課堂氣氛,增加課本知識容量和密度,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誘人的情境。從而讓語文教學走向生活,走向實踐,走向智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愛好和興趣以及生活經驗在學習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教學實踐中,雖然我不善於創設誘人的情境,但我感到應該朝這方面努力。因為這樣做,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我想,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真的能化“壓力“為“魅力“,讓“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就可逐漸消除,而走向積極。只有具備了這種意識與能力,以往那些被我們忽視的生活場景與生活體驗,才會被拿來當作語文教學的材料,從而為語文教學開闢出一片新天地。

同時,我認為語文學習既是一種學生個性化的活動,也是一種學生創造性的活動。因此,教師要善於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需求,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離開了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效果當然不會很理想。作為教師不僅要珍惜學生的感悟、體驗,更要保護他們的智慧火花。這樣更有利於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能。認真備課,把握重、難點,完成教學任務固然很重要,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把語文教“活“、讓學生“活“好,讓學生學得聰明一點、靈氣一點,讓學生課堂所獲得的各項語文能力、語文知識,在綜合實踐中整合起來,並加以積澱,成為一種綜合素養。這才是語文學習的靈魂。如果教師死守教案,那麼最好的教案也會成為束縛教學的桎梏。活生生的學生也會變成課本的奴隸。課堂靈活地放開一些,反而更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更能活躍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上是我近來思考的問題,或許在正確理解新課標之後這些問題會迎刃而解。不可否認,這也正是解決問題的源泉所在,源活則水清,只有深刻地吃透新課標精神,才能解決好語文教學中教師教無成就、學生學無興趣的問題。

高中語文教學中反思的案例 篇15

高三這一年,對老師和學生來説都是一次磨礪。現在距離大學聯考只有3個月左右的時間了,我覺得自己非常有必要梳理一下自己的教學,及時發現自己和學生的問題。

一、存在的問題

(一)三(一)班學生對英語學習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學生對英語學習普遍缺乏興趣、自信心和學習動力;在英語課堂上不積極參與,缺少主動學習,發言不積極或根本不願意發言;

2、學生對英語課堂知識的掌握不踏實、理解不全面,課外不花時間在英語上;而大部分學生對書本知識不夠重視,找不到英語學科複習的有效載體,不能有效的利用課本,適時地迴歸課本,英語複習缺乏根本,甚至本末倒置;學生沒有習慣性地進行課前預習、認真聽課、課後及時複習的習慣,英語學習缺乏主動性。

3、部分學生在複習時缺乏系統地安排和科學地計劃,或者學習和複習沒有個性化特點,導致學習效果不明顯。

(二)我存在的問題

1、沒有太注重與其他教師的交流和討論;

2、對學生的考試技巧指導及訓練是有些盲目、針對性不強;

3、沒有用更多的時間去學習、研究新題型和大學聯考真題;

4、只注重部分學生並未面向全體,值得注意!

二、下學期的計劃

我應該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複習計劃,把複習分為三個階段。

1、夯實基礎,發展能力。

近年來大學聯考英語逐漸側重於語言能力的考查,對語言知識的直接考查相對地減少了。因此,在複習過程中,首先組織學生鞏固各項基礎知識,同時通過不斷的語言練習,掌握一定的技巧。在此基礎上,再通過科學系統的訓練,發展能力。

2、降低難度,迴歸基礎,強化專題訓練。

進入後半學期,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把握中檔、低檔題,這對學生取得高分是非常有利的。學生普遍都有這樣的感覺:很多題目“一看就會,一做就錯”。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於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不牢固。這時,複習的重點要放在查漏補缺上,進行強化記憶和訓練。

3、整理基礎知識,適當多做一些大學聯考題。

要在大學聯考前夕找到良好的語言知識感覺和運用能力感覺就必須迴歸基礎,整理鞏固基礎知識,用最充實、最滿意的感覺來增強自己的自信心。同時,利用這段時間試着做近幾年的大學聯考題,學會找出每道題的切入點,從中總結命題利益和命題手法。

三、信心教育

儘管我們學校學生英語成績一直比較弱,但是還是要在每一次的月考當中儘量的找到學生的閃光點和進步點,不斷的鼓勵學生,樹立信心,更好的面對這一學科的複習和最終的大學聯考。

高中語文教學中反思的案例 篇16

在“知識與能力”目標方面,我將結合中國文學史講授《詩經》的產生、內容、藝術手法等知識,努力提高自學《詩經》其他篇章的能力。

在“過程與方法”目標方面,立足於《氓》與《采薇》的內容和藝術手法,立足於品味具體的詩句,引導學生去感受體驗人物形象與人物情感,並結合文學史作適當大拓展,達到“點、面”認識的目的。

課堂教學效果如何,關鍵在於備課。因為備好課是搞好教學的基礎之基礎,根本之根本。教師只有深入鑽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備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點:即瞭解學生的知識底細,明確教學目標,掌握課文的重點內容。只有知道學生該學什麼,才能弄清自己該教什麼,否則,閉着眼睛捉麻雀,大抵是無效勞動而已。教學目標決定課堂教學的方向。課堂教學目標明確,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加強教學的針對性。

高中語文教學中反思的案例 篇17

《雲雀的心願》是四年級的一篇文章,這篇課文用童話形式,以形象化語言描述了小云雀與媽媽的所見、所聞、所言,從而讓學生明白了森林的重要作用,不能亂砍濫伐。表達了要保護環境的心聲,目的在於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李華嬌老師上的這節課,我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做得不錯:

1、直奔主題。在引入課文後,讓學生説説小云雀的心願是什麼這樣直接而又有效地把學生帶進文本,激起了學生內在的需要,從而我想讀書成為每個孩子的心聲。

2、圍繞“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這一重點進行教學,每個環節的教學都進行小結,讓學生歸納出森林的重要性,抓住重點,突出主題。

3、理解森林為什麼會轉成水庫,學生不但明白了有關森林對環境的作用,還提高了學生的説話潛力。

經過聽課,我想提出一些推薦:

1、朗讀的訓練缺乏有效指導。朗讀的有效是這一堂課做得比較不到位的,個性是雲雀媽媽和小云雀的對話,因為這些對話既是文章資料的呈現方式,同時也是人物情感的寄託之處。我推薦,李老師在平時的課堂中,能夠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如抓住重點詞品讀,創設情境引讀,聯繫生活實際感悟讀x同時,引導學生在評價朗讀時關注語言的資料、關鍵詞、提示語,甚至能夠聯繫生活實際或自身體驗,真正做到讓學生在自讀自評中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和推敲。

2、本文能夠進行兩個比較重要的句式訓練。在學習森林是水庫時能夠讓學生以“x能夠x,x能夠x,x能夠x”的句式進行説話;在學習森林是空調器部份時,能夠進行“森林是個巨大的空調器,夏天x,冬天x”的説話訓練。老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出示這兩個句式,讓學生的小組學習後以這樣的句式來彙報學習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