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有趣的發現教學反思(精選5篇)

六年級有趣的發現教學反思 篇1

《有趣的發現》是蘇教版第三冊一篇課文。

六年級有趣的發現教學反思(精選5篇)

首先, 反覆朗讀,凸現主體,是切入該課文的突破口。現代教學觀強調重視調動學生的學習過程,認為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主體活動,教師不可包辦代替。反覆朗讀凸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化傳統的煩瑣分析講解為琅琅讀書聲,“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暢快忘情的閲讀,使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和學習熱情逐漸高漲。朗讀,激起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營造了一種活潑高漲的氣勢。語感語氣有了,內容有了,思想有了,篇章有了,學生真正成了行為的主人、思維的主人、情感的主人。

其次,給了學生一片創新的藍天,造就了學生髮表主見的天地。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對課文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在這堂課上,學生對學習內容有選擇的自由,可以選擇那些自以為最有意義的詩句作為思考品賞的對象,去主動的獨立的體驗、感悟、思考,獲得啟迪;可以不受任何約束大膽想象聯想,提出與眾不同的看法,闡述自己的理由,再在互相交流中思維碰撞,成果交流。文學欣賞沒有標準答案,給他們一個藝術再創造的空間去思考,雖然學生談出的理由不十分充足,甚至較膚淺,但他們已在教師信任的目光中形成了熱情,他們在積極思想、熱烈交流中流淌出了無以比擬的學習之樂,享受到了濃濃的審美樂趣。這樣不僅滿足了學生個人的需要,也是對學生自身價值的認可,它能喚起學生積極探討的活力,學生的參與意識增強了,主體地位也得到了尊重。

第三,拓展思維,養成閲讀能力,又是這堂閲讀課的主效應。新課程標準關注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改變單一的記憶、接受、模 式的被動學習方式,發展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這堂課又同思維結合在一起。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朗讀,他們有了一個模糊的認識;通過想象聯想,啟迪思維,完善認識;通過問題的精心設計,培養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形成系統的思維過程。其中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根據學生的認識水平和接受心理,設計四個可討論的話題,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再進行討論,所有這些看似同作文沒有直接的聯繫,但四條擴充起來就是一篇帶有形象思維訓練的賞析文。在本堂課上,依託課文呈現出來的作文訓練方式,既有口頭的,也有書面的。不管如何,都是寫賞析文的一種嘗試。因此,把學生置於一種開放的、生動的學習環境,使他們主動學習,自主探索。閲讀——思考——探究——表達,構成了新型課堂的一種系統的學習方式,也給“過程比結果更重要”作了最有力的詮釋,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最後,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教師是一個全新的形象,也是提高這堂課的有效性的前提。在這堂課上,教師已不再是知識的傳聲筒,課堂活動的支配者。新的教學理念改變了教師的思想觀念和理想追求,在這裏,教師已成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適合學生的學習情境的策劃;是創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堂資源的編劇;是靈活運用多種策略,鼓勵學生主動創新的導演;是巧妙引導、保證學生學習的科學性、有效性的舵手。

其教學過程就是用課文這個語言載體,從課文本身出發,設計與之密切相關的“寫”的內容,把朗讀、探究、寫作三者合為一體,最終真正理解詩歌內容,學會鑑賞詩歌的方法,學會寫詩歌評論。由於它減少了繁雜瑣碎的提問,教師自己講得很少,等於把課堂的時間還給了學生,這就在最大程度上確立了學生學習主人翁的地位,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學生活動充分,學習熱情高漲,學習效率可見一斑。 

“如果是學生習慣於簡單的接受和被動的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壞的,如果是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 。”第斯惠多的啟示將會在我們的教學之路上留下深深的印痕。

六年級有趣的發現教學反思 篇2

六年級的英語教學相較其他的年級是比較有壓力的,因為面臨着學生的升學問題。作為教師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既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的終身學習的能力,又要注重科學探究的學習,關注體驗性學習,提倡交流與合作、自主創新學習,雖然不是首次教六年級的英語課,但自從本學期開學以來,我感覺對於六年級的英語教學仍然是一個挑戰。

通過觀察,我發現學生學英語兩極分化現象很嚴重,每班都有一部分學生在學英語方面有很大困難,這些學生有的是基礎不好,他們從三年級開始每學期都落下很多內容,到了六年級,面對這麼難的教材,就失去了學英語的信心。有的是每個學期轉來的插班生,他們基本上就沒接觸過英語,聽起英語課來確實有很大難度。我知道,只有轉變這些學生的學習態度,提高這些學生的學習成績,才能提高六年級學生整體的英語水平。

六年級有趣的發現教學反思 篇3

一、狠抓生字詞教學不鬆手

生字詞教學是整個國小階段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六年級雖然是高年級,生字詞的教學不像低年級那樣繁瑣,但是,我們教師應當把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作為語文教學的頭等大事來看待。

在平日教學中,每講一篇課文之前,都要求學生預習課文,預習時學生要將所預習的本課生字每字寫五遍上交,在沒有老師指導的情況下,看學生到底能把生字寫到什麼什麼程度,出錯錯在哪裏,這樣老師就掌握了學生書寫生字的第一手資料,講新課的時候就可以針對出錯多的生字重點指導書寫。這樣就把對問題的發現提前,為解決問題留足了時間,世間萬物的發展變化都有其自身的規律,語文生字詞教學活動也不例外,根據艾賓浩斯遺忘規律,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取決於複習的次數及每次複習所間隔的時間的長短,所以我在每教完一課都對學生進行聽寫,記錄學生出錯多的生字,每課過關,這次聽寫沒有過關的在此聽寫,直至所有學生過關為止。單元結束後以每單元為單位進行聽寫,也是直到所有學生過關為止。單元過關以後再把每一課聽寫時出錯多的生字聽寫一遍,加強鞏固,加深記憶。練的次數多了,學生自然而然也就熟了,考試的時候就會像平時老師聽寫一樣輕鬆應對了。

二、從教材整體出發,扣住重點訓練項目,提高課堂效率。

國小語文教材的編排特點是全冊課文分成若干組,而且也體現了一組課文的訓練重點。這樣編排對我們掌握教材,把握文章的重點也是十分有利的。一篇課文,要講的東西往往很多,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即使能做到,學生的收穫也是甚微,抓住重點訓練項目,從一組教材整體出發,以訓練重點為主線,就可以把教學重點凝聚到每篇課文,集中體現重點訓練項目,抓住了這一點,也就抓住了教材所要教的精華。

六年級有趣的發現教學反思 篇4

自從“對話”理念走進我們的閲讀課堂,無論是公開課還是平時的上課,對話已成為廣大教師關注的教學形態。可是,常常見學生往往只讀了一兩遍課文,就把書放在一邊,開始師生對話或者生生對話了。這時學生對於課文的生字詞尚未讀準,句子尚未讀通,對文章還沒有初步的感知,拿什麼來進行對話呢?

即使有少數學生,發表見解,見解也不深刻。因此,也常常見課堂上出現冷場的現象。究其原因,是對話缺乏基礎,要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對話,必須鋪墊對話的基礎.師生對話的基礎是教師與學生分別認真地潛心地與文本進行對話.

1、 教師與文本對話

備課時,教師就應該認真研讀教材,潛心鑽研,獨立思考。教師要想與文本充分對話,應有以下四個層次的要求

①教師與作者的對話

教師與文本對話,首先是與作者的間接對話。作者是躲在文本背後不出面的,以文本的書面文字為其代眼。培根説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談話。”因此,教師應善於與作者對話,用心去感受理解文本的價值意義,體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正確把握文本的人文精神。要通過字裏行間感受作者情感跳動的脈搏,並且產生情感的共鳴。教師只有被文本感動了,有了真真切切的感受,教學時才能以真情感動學生。

②教師與文本對話

瞭解了作者的寫作意圖,還要重視文本語言本身的特點,發現學生語言發展的生長點。學生的語言發展有賴文本典範性語言的吸納、積累、內化和運用。教師只有先於學生對文本的語言有一番“虛心涵詠,切己體察”,對文本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標點符號都能做到心中有數,師生對話時才能恰當引導,畫龍點睛。

③教師與編者的對話

如果説教師與文本對話是為了瞭解文本所傳遞的信息的話,那麼,教師與編者的對話則是為了把握師生對話的方向。文本是根據課標精神精心選編的。每一課有每一課的要求,每一單元有每一單元的重點。那些躲在背後的編者選編文本的意圖是什麼?需要教師去領悟、去把握。因此,教師應認真研讀教參,領悟編者的意圖,把握教學的重難點。這樣教學目標才不會有失偏頗,教學過程才不會滑邊。師生對話時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指點有方。

④教師與時空的對話

文本的內涵是極其豐富的。有時候,教師對文本的理解不一定深刻、全面。這就需要教師去閲讀大量的與文本有關的文章,幫助自己瞭解文本的寫作背景,人文內涵,思想意識等以及作者所處的社會情況、自然情況,提高自己對文本的理解。這種超越時空的對話,其實是把自己原來的“一桶水”變成“一條奔騰不息的長江”。俗話説“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對文本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才能逐漸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修養,也才能為師生對話奠定堅實的基礎。

2、學生與文本的對話

對話是平等的相互交流的過程。在學生生字讀不準、句子讀不通的情況下,談什麼平等交流呢?因此對話也應建立在學生與文本的充分對話的基礎上。首先走近文本,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瞭解課文的大概內容,初步感知文本,然後才能與文本進一步對話。與作者對話,聽聽文本講了什麼,是怎麼講的。即站在與作者平等的地位去感受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去體會作者是怎樣訴諸語言文字的。這才是經過消化吸收以後所形成的新認知,是生命自身獲得的感悟,是蠶食桑而吐的絲,蜂採花而釀的蜜。

但是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畢竟是淺顯的,因為,國小語文篇幅雖然短小,但大多是經典性語言凝鍊精美,藴含着豐富的人文內涵。學生要去深刻理解,需要融入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情感積澱,這需要時間,需要過程。因此,學生與文本對話必須充分。

六年級有趣的發現教學反思 篇5

面對新教材,首先思想觀念要轉變,有了新的觀念才能接受新事物。如果觀念沒有更新,新教材、新課程都只能是空談,無非是“穿新鞋,走老路”,新課程的實施簡單地被視為換一個大綱、換一套教材、調整一些課程內容。對生動活潑的課程內容進行肢解,使其成為不勝其煩的“知識點”的堆砌,把“Reading”當成講解知識點的例子。

教師的教育思想是在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形成的,很多人崇尚“苦讀”、“勤教”,不以人為本,“應試第一,分數至上”,把學生基本上看成是掙分的機器,對學生“樂學”的潛能幾乎沒有開發,英語教學過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這種教學觀念與新課程的要求極不相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