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蘿蔔教學反思(精選17篇)

拔蘿蔔教學反思 篇1

《拔蘿蔔》這個童話充滿了趣味,童話中的語言生動形象,吸引着幼兒參與其中。在講述故事時,幼兒十分熱衷與對拔蘿蔔動作的模仿,一邊喊着“嗨喲,嗨喲”,一邊賣力地做着動作。整個活動孩子們的積極性都很高,活動效果還不錯,對目標中某些句子的複述很多幼兒基本會説了。

拔蘿蔔教學反思(精選17篇)

在學説童話中的句子“×××,快快來,快來幫我們拔蘿蔔”時,孩子們表現的十分活躍和開心,我用“回頭”、“揮手”的動作強化這段話,通過這樣的情境動作,孩子們的興趣更高了,也都學着“回頭”“揮手”,聲音很響亮地喊着下一個該出場的角色,彷彿小動物和老爺爺和老奶奶就在後面呢。

但是,在活動之後我回想了一遍整個活動的過程,活動中的不足之處有

(1)出示的蘿蔔圖片不夠形象化,如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真的能出示實物大蘿蔔,放在前面,孩子們能更好的融入情境,最後角色表演時若真的拔出了“大蘿蔔”,可想而知孩子們歡呼雀躍的樣子!

(2)活動中集體形式的問答太多,可以在初步學會複述句子後,請2—3個幼兒來説一説,可以分別説幾個不同角色的話,也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故事的內容,記憶角色出場的順序。

(3)對於本次活動的延伸方面:

在活動結束後還可以把拔蘿蔔的表演放到小舞台引導幼兒演一演;另外,這個拔蘿蔔還有一首歌,也可以利用午餐後的時間或是下午活動時間和幼兒一起來唱一唱,或是放音樂跟着演一演,能讓幼兒充分感受童話的趣味,將活動得到充分的延伸。

拔蘿蔔教學反思 篇2

在本課教學中,我本着讓學生自己經歷探索算法的過程與理念,儘量給學生創造參與各種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主動探究不同的計算方法,以發展學生的多向思維 能力。我覺得在本節課中做得比較滿意的是:1、學生學習興趣盎然,不論是猜一猜,提問題,還是自己探求算法解決問題,大部分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這些數學活動中,感受到成功的樂趣。2、體現算法多樣化的思想,並注意算法的優化。在教學中,我給學生提供交流各自算法的機會,鼓勵和尊重學生的不同理解,讓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為不同的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提供有效途徑;但由於一年級學生年齡小,認知水平低,在學生提出多種算法後,我再引導學生分析比較,推薦一種對大多數小朋友來説普遍適用、易於接受的方法,即:算法優化。

同時,在教學中也有自感有些地方不盡如意,需要改進。1、要加強生與生之間的評價。整節課中多是教師對學生進行鼓勵、讚賞,學生對他人或自己的行為做出評價時不那麼積極。2、小組間的合作差異性較大。在小組討論中,發現有一部分只當聽眾。3、學習的書寫習慣方面,如:列豎式時應更規範,畫橫線應用尺子畫等。這是我今後教學中還需進一步探討和研究的問題。

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的。教材中提供小白兔和小黑兔拔蘿蔔的情境,目的是從中引出加減法數學問題,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背景嘗試列式計算,並在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中探索交流加減兩位數的不同的計算方法,充分體現出算法多樣化和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另外,在體現算法多樣化的思想過程中,初步引出了用豎式計算的方法,這是一種重要而又易被學生接受的計算方法,它是學生學習筆算的開始,也是以後學習多位數筆算加減法的基礎。

拔蘿蔔教學反思 篇3

《拔蘿蔔》這個金典 、 古老而又新鮮的故事,在我們玲瓏三班又宣起一股熱潮。他們一個個都被這個鮮明簡單的故事吸引,並且將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一員,幫老爺爺拔蘿蔔,當我請小朋友扮演其中的角色時,一個個鮮活的故事形象映入我的眼簾,我也被他們投入的表演所吸引。

即使他們聽過《拔蘿蔔》的故事,但絲毫沒有減弱他們對此活動的興趣,反而對他們這次表演起到了相當大的幫助。由於他們對故事非常熟悉,我再將精煉的歌詞唱出來時,小朋友很快就記住了,而且更加投入參與活動。當我出示故事人物桌面教具時,小朋友被深深吸引。他們拔蘿蔔時,小朋友也伸出小手做拔蘿蔔的樣子,似乎是想多給他們一點力量。因為我邊唱邊按順序出示桌面教具,所以他們對歌詞順序記得很清楚,沒 有出現合唱混亂的情況。特別是請小朋友扮演時,小朋友一個個都舉起了小手,最後以滾小球的方式請了六個小朋友上來表演 。上來表演的小朋友都 表現出了想拔蘿蔔的渴望,拔不出的焦急,拔出來的喜悦 , 把各角色特徵表現得淋漓盡致。下面的小觀眾也看得樂呵呵的。最後我又請了一批幼兒 通過配上《拔蘿蔔》的音樂, 表演拔蘿蔔,這次 既有韻律還有歌詞提醒孩子, 把 氣氛渲染的更好。 但每次只能上來六個人,如果我多準備幾份頭飾進行分組表演,讓更多幼兒共同參與也許會更好。最後我把故事人物桌面教具投放在表演區,供他們自由操作。

平時小朋友總喜歡搶着一個人玩玩具、幫老師拿東西,不喜歡和同伴共同完成,通過“拔蘿蔔”的遊戲表演,懂得團結的力量。當遇到困難時,向故事人物一樣互相幫助,共同戰勝困難,分享成功的喜悦。

拔蘿蔔教學反思 篇4

《珍珠鳥》是我國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精心撰寫的優美散文。這篇散文描寫了人鳥相親的動人歷程,揭示了“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道理,情文並茂,寓理於事。我班的孩子比較喜歡動物,對動物有愛心,所以我選擇這篇課文進行教學。從上課的情況看,我的教學有以下亮點:

一、創設情境,注重激發學生情感。開課伊始,優美的鋼琴曲在學生的耳畔縈繞,各種美麗的鳥兒圖片一張張呈現在學生的面前,一下子就把學生吸引住了。姿態萬千的鳥兒,清新、幽靜的大自然,融合在一起,讓人看了有種和諧的感覺。這不僅觸發了學生心底深處的感情,也為下文的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

二、巧妙地找準切入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重視培養學生探究性和創造性閲讀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閲讀。而實施探究性、創造性閲讀,關鍵在於我們要把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方能引導他們去搭建自主探究和發現的平台。設計這堂課時,我沒從頭開始,而是叫學生找找“作者為什麼寫這篇文章”,由此引出“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一中心。指導學生讀這句後,我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針對這句話提出問題。學生毫不猶豫地道出了自己心中的疑團:“作者是如何得到珍珠鳥的信賴的?”“誰信賴誰?”“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我將四個有價值的問題板書在了黑板上,接着抓住第一個問題:“作者是怎樣照顧和呵護珍珠鳥的?”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詞、字探究。問題是孩子們自己提出來的,所以無論是自學,還是小組合作學習,他們都非常的投入,交流時也妙語連珠。

三、結合學生的感悟,隨機指導朗讀。在交流“作者是怎樣照顧和呵護珍珠鳥”時,有一個學生談到作者稱呼珍珠鳥為“小傢伙”,突出了作者對珍珠鳥的喜愛,還結合父母平時稱他為“小傢伙”進一步説明。我覺得他體會得很獨特,隨機讓學生找到出現了“小傢伙”這個詞的句子,自己反覆朗讀體會。學生自由讀完後,我又指名讀、部分讀、齊讀,在一遍遍朗讀中,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珍珠鳥深深的愛。

四、對教材的合理拓展,為課堂增添了精彩。教學快結束時,我設計了兩個很有創意的環節:一是“給文中插圖起名”。在學生讀完第13自然段後,我出示書中的插圖,並深情地配上話語:“在作者眼裏,珍珠鳥太可愛了。小鳥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這是多麼美好的境界呀!你能試着這幅圖起個名字嗎?請寫在插圖的旁邊。”這樣,不僅訓練了學生的擴散思維,而且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培養了學生概括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學生起的名字五花八門:“愛”、“信賴”、“特殊的父子”、“温馨的一家人”……二是“自行編寫信賴格言”。這一環節的精心設計,從學生的精彩發言(如,“信賴是階梯,讓我們走向成功”、“信賴是一雙緊握的手,我給你力量,你給我力量”、“信賴是一座彩虹,讓我們心相連”……)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了培養,同時學生在編寫格言的時候,對自身健康品質的形成也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當然,教學中我也覺得有遺憾,最主要的是朗讀指導還少了些。這也是閲讀課文一直困惑我的一個問題。我們的閲讀課文篇幅比較長,但要求一節課完成,容量可想而之,因此,很多時候是匆匆而過。在以後的閲讀課文教學中我將不斷探索,如果各位老師有好的建議請賜教。

拔蘿蔔教學反思 篇5

在教學時候我注意以下幾點:

一、讀思議練重實踐。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一堂好的語文課應該是以簡單的教學環節貫穿起聽、説、讀、寫等語文實踐活動,這節課我基本上做到了這一點。課堂上,根據學習內容和任務的需要,引導學生用多種讀書方式。讓學生邊讀邊圈點勾畫,邊讀邊思考,邊讀邊討論、交流,鼓勵學生一次一次地與文本對話,讓學生從文本中獲得信息,提煉觀點,表達思考的所得。如:“自由讀第3段,想一想蝙蝠在夜裏是怎麼飛的?有什麼特點?”“默讀4——6自然段,思考科學家做了幾次試驗?怎麼做試驗?試驗的結果怎樣?邊讀邊勾畫,填寫試驗報告單。讀完後讓學生交流、討論,這每一步的教學步驟,把讀書的權力還給了學生,以生為本,以文為本,讓學生充分地閲讀,靜靜地思考,大膽地練説,在讀思議練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發展了思維,訓練了語言,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得以深化。

二、依標扣本學語言。

《蝙蝠和雷達》是一篇科普知識短文,也是一篇傳統的“老”教材。這篇文章雖然沒有優美的詞句,但課文敍述思路清晰,邏輯性強,語言用詞準確。我抓住了文本這一語言上的特點,引導體會課文用詞的準確、精煉,如:抓住“無論……即使……也……”體會蝙蝠夜間飛行的靈巧;緊扣“一個也沒響,一根也沒碰着”感受蝙蝠飛行時的敏鋭;抓住“科學家經過反覆研究,終於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祕密。”一句中的“反覆、終於”體會科學家們做研究,有所發明、創造往往要付出艱辛的代價,甚至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同時,在品詞析句之後,很自然地通過朗讀,讓學生把體會到的表達出來。既準確地把握了句意,又巧妙地進行了價值觀的引導,使科普文章的學習也散發出濃濃的語文味。

拔蘿蔔教學反思 篇6

今天這節課的導入能在幾分鐘之內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激發其學習的興趣,使其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人們力求認識世界,渴望獲得文化科學知識,不斷探求真理而帶有情緒色彩的意向活動。當一個人對學習產生興趣時,他(或她)就會全神貫注,積極主動且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巴班斯基認為:“一堂課之所以必須有趣味性,並非為了引起笑聲或耗費精力,趣味性應該使課堂上掌握所學材料的認識活動積極化。”充滿情趣的導入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實教學有法而無定法。新課導入方式很多,但沒有固定的模式,它因人而異,因課而異,只要能迅速創造一種融洽的教學氛圍,就都是好的導入方法。

語文教學,讀為根本,《童趣》這篇文章多數句式短小、活潑,注重音律,長短句交錯,錯落有致,讀來琅琅上口、輕鬆活潑,如行雲流水,似泉經山谷,給人以美的享受,學生喜歡讀,再配以輕柔悦耳的輕音樂《故鄉的原風景》伴讀,學生門耳目一新,學習興趣大增。於是,他們爭着讀,搶着讀,讀得繪聲繪色,。甚至還有學生模仿“三味書屋”中的壽老先生大聲朗讀,讀到入迷處,他將頭仰起,搖着,向後拗過去,拗過去,同學門忍俊不禁,也學着他的模樣搖頭晃腦地讀起來,教室裏熱鬧起來,朗讀掀起了陣陣高潮,讀書的樂趣在班上盪漾開來,這樣,在趣讀中,學生很輕鬆的感知了課文內容,感悟也更深刻了。

拔蘿蔔教學反思 篇7

蹲踞式起跑是國小五年級體育教學內容重要的一項,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加強學生對起跑在短跑中的重要性的認識。在教學中,我通過講解、示範,指導學生積極的學習,所採用的引導、鼓勵、表揚、比賽等激發學生的共同參與。從整體看課前的教學目標,計劃、教材的選用、設計,還算比較成功。課前對學生進行隊列隊形的練習,為本節課學生以飽滿的精神參與學習奠定了基礎,首先通過各種不同姿勢的起跑,看誰跑得快,在這基礎上引出教學內容“蹲踞式起跑”。在教學中採用教師先示範,然後讓學生模仿老師的起跑動作。一開始大部分學生起跑動作很慢。只有個別學生的爆發力好一點,跑的相對來講快一點,究其原因,一是由於的動作不熟練和動作機械化造成的,然後我便採取多種形式,讓學生加以練習,先是兩人一組相發令練習,接着三四個人一組,一人發令,其他人一起起跑,比一比看誰的起動速度快。在練習的過程中,我發現問題後,及時糾正,並讓動作標準和動作有明顯錯誤的學生到前面給同學做示範,其中一個組的一個同學在“預備”動作時,小組其他同學就幫助他“臀部稍抬高一些,要稍高於肩”“重心前移”“後腿不能蹬直了,腳要踏實,不能打滑”“不要抬頭,要低頭看着自己的跑道”,看到這一幕,讓我意識到,學生的潛能有多大。最後我採用了蹲踞式起跑二十米練習。我發現通過小組練習及展示使同學很快的掌握了起動腿和起跑線的距離,並且起動速度也相應的有了提高。但是在預備口令時,學生後腿有蹬直的,通過進一步糾錯,全班95%的學生都能夠將預備動作做正確。

本節課的遊戲為“趕豬” 遊戲方法:以用小棒趕球跑接力的形式進行,本遊戲適合五年級的學生,學生在遊戲過程中興趣濃厚,遊戲激烈。但是學生在對遊戲規則的遵守上還存在這一些問題,特別是接球同學沒有完全站在接球線以後,在今後一定要培養學生遵守規程的好習慣。

每一位學生都有閃光之處。以前,沒有放開手腳讓學生展示自我,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多説、多練習,老師不要包辦一切,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領悟動作的要點。

本節課主要是課堂不夠活躍,學生練習時比較沉悶,糾正問題多對學生的啟發誘導還不夠,如在做蹲距式起跑練習時,可讓學生自己體會,然後討論講評,這樣效果會更好。對個別學生參與練習不積極的問題,不能及時激發鼓勵。對教材的挖掘不夠,蹲踞式起跑還應包括起跑後的加速跑一技術環節,這樣才能更好的練習短跑的起跑技術,安全問題雖然強調了,但在練習中的安全因素考慮不夠。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自己要在今後的教學中,認真總結,加以改正。

拔蘿蔔教學反思 篇8

本文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只有讓學生在反覆的朗讀中才能加深理解、才能體會感情、才能昇華感情,所以在授課中我組織學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朗讀活動,有學生自讀、賽讀、教師範讀、配樂朗讀等,教師深情並茂的範讀能起到以情激情的功效。

教材是教學的載體,教師在用教材的同時可以合理地補充、開發教材,這是新課程標準給予我們教師的權利,也是課堂教學的需要。在本節課的級學中,我們充分利用教材設置了一些補白填空,收效不錯。如在在討論“白樺林在低語什麼?”這個問題時,學生紛紛舉手發言“看林人啊,謝謝你長年累月地守護我們,使我們茁壯成長。”一個學生認為看林人和白樺林長期相處,他們已經成為了朋友,所以她認為白樺林會説:“朋友,因為你們的無私奉獻,我們才沒有受到人類的傷害。”┅┅這個討論深化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體會看林精神時,我讓學生試着填填這是一種( )的精神,學生所填詞語非常豐富,完全超出了教師的預料。

拔蘿蔔教學反思 篇9

首先是抱着積極這種態度來教學的。其次,對教材的處理、師生角色的轉變、目標的評價指向、教學方式的變革上,都可見一斑。整個過程使學生學得輕鬆、愉快,學得有味道。

角色轉換:探究主體的有效生成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上述案例教者的角色轉變,使學生真正成為探究的主體,並賦予了更多的內涵。體現在尊重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生活經驗基礎。如雨量器的設計製作是建立在學生對雨量大小的感性認識基地之上的;體現在教師的教學行為上。教師語言不多,只在關鍵處點撥和幫助,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則留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地、充分地去思考和表達:體現在對教材的處理上。讓學生自主設計雨量器,這是突破教材之舉。雖然如教材中那樣直接指導學生按三步製作雨量器,可以使這生走些"彎路"。但缺少學生積極性、主動性的參與,忽視了學生創造性和獨特思維的個性,少了"體驗的過程"。教者給他們創設機會,讓他們自主設計、表達、修改、完善。這種創造性的教,充分發揮了探究主體的創造性和想象力,使得這一環節成為亮點。

拔蘿蔔教學反思 篇10

通過創設生活情景,使學生始終處於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的狀態,解決了線段比例尺和數值比例尺的轉化,讓學生從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悦.同時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答,以此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這樣讓孩子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培養了能力,通過本節課讓學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生活中有數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提高了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有了以上的鋪墊教學,在已知比例尺、實際距離求圖上距離,或是已知比例尺、圖上距離求實際距離時,就簡單多了。比如已知比例尺、圖上距離求實際距離時,孩子們很多人都根據比例尺,來分析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之間的倍數關係,然後列乘法算式來做,所得結果再進行單位的換算。還有學生利用三者之間的乘除法關係來求,用圖上距離除以比例尺。

本節課的教學時間把握得不好,因為,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是教學重點,所以課堂上讓學生説比例尺的意義佔用的時間多了,導致相應的習題沒有完成,學生的練習時間偏少。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作為一個數學老師,我會不斷地探索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一節課是否上得好,並不是因為這位老師上得有多精彩,而是因為學生真正掌握了才是真的好。

拔蘿蔔教學反思 篇11

蘇教版國小語文第十一冊第七課《船長》,是法國浪漫主義大作家雨果的一篇短篇小説。課文講述了哈爾威船長在他的“諾曼底”號被 “瑪麗”號巨輪撞開一個大口子,情況萬分危急之際指揮全船人展開自救工作,最後以身殉職的事。文章高度讚揚了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捨己救人的偉大精神。

這篇課文篇幅比較長,在有限的四十分鐘課堂內,如何引導學生把這麼長的課文學透呢?

我引領學生抓住“四道命令”、“一段對話”、“三個場景”、“一箇中心”去學習這篇課文,感覺效果不錯,在有限的時間內,較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首先,在第一課時,我已讓學生充分去朗讀課文,達到正確、流利的朗讀要求,並對課文內容比較瞭解,還讓學生在課文中畫出這些要點。第二課時,我就緊緊圍繞這些要點展開引領學習。

一、“四道命令”

1.“大家安靜!注意聽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婦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員斷後,必須把六十人全都救出去!”(其實船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他把自己給忘了。)通過反覆誦讀、品味。學生感受到哈爾威船長在危難之際忠於職守、捨己救人的崇高精神,同時,從他的命令中還能感受到哈爾威船長以身作則、臨危不亂的可貴品質和幫助弱者的人道主義精神。主人公的特點躍然紙上。

2.“哪個男人敢走在女人的前面,你就開槍打死他!”。這是一道威嚴的命令,一方面體現了哈爾威船長同情、保護弱者的人道主義精神,另一方面也表現了哈爾威船長行事果斷,雷厲風行的作風。在當時那種混亂不堪的情況之下,發出這樣的一道命令,既震懾了一些自私自利之徒,更感動了絕大多數的人,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充分體現了哈爾威船長是一位指揮有方的優秀船長。

3.“快救克萊芒!”(克萊芒是個見習水手,他還不過是個孩子。)這道命令不僅折射出哈爾威船長的人性之美,反映了他在如此危急時刻,仍一心想着他人,也照應了上文的“他把每件事和每個人都考慮到了”這句話。真不愧是大家之作。

4.“動作再快點!”正是哈爾威船長關心每一個人的體現,是他在與死神搶時間搶速度。

二、“一段對話”

通過多元朗讀,同學們感受到了船長的臨危不亂、處變不驚、細緻入微、堅決果敢、指揮有方,這是一段簡短有力的對話,更是一段傳神的對話。

三、“三個場景”

1.課文第二自然段所描寫的船上混亂不堪的場景。這一場景的描寫,一方面反映了當時船上形勢之危急,災難之嚴重。另一方面,船上人們爭相逃命的情景也與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沉着鎮定地指揮救援工作的形象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彰顯了哈爾威船長的高大形象。

2.課文第二十五自然段對哈爾威船長指揮救援工作場景的描寫。他沉着鎮定地指揮着全船人展開自救工作。以身作則,領導者全體船員幫助乘客脱險。還有力地控制着整個船上的局面。危難之際,忙而不亂。這真是一位指揮若定、叱吒風雲的船長!

3.課文第二十九自然段對哈爾威船長以身殉職場景的描寫。這一場景的描寫,向我們展示了哈爾威船長視死如歸的高大形象。同時,我們也彷彿看到了哈爾威船長那種視“諾曼底”號為自己的生命,誓與輪船共存亡的英雄氣概。這真是一位頂天立地、有情有義的船長!

四、“一箇中心”

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高度讚揚了哈爾威船長偉大的一生,給文章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哈爾威船長一生都要求自己忠於職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對死亡,他又一次運用了成為一名英雄的權利。”“又一次”説明有許多次,可見,每當危險來臨之時,哈爾威船長都是這麼做的。“英雄的權利”不是為自己名垂千古的權利,更不是為自己謀取利益的權利,而是每當危險、災難來臨之時,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亡的危險留給自己的權利。哈爾威船長無愧於英雄的稱號。

實踐證明,只要我們老師敢於真正放手讓學生去自主學習,適當引導、點撥,學生也能把文章學透、學好。

拔蘿蔔教學反思 篇12

掌聲,一個多麼平凡的詞語,但它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人生像是一隻在廣闊無垠的大海中行駛的小船,而掌聲好比指揮塔,指引你前進。有人説恩賜能令人感到人間的温暖,那麼掌聲就是精神上的鼓勵,激勵着一些憂鬱的人。《掌聲》一課生動地記敍了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本課告訴我們:人人都需要掌聲,特別是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要我們珍惜別人的掌聲,同時,我們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為此,在教學本課時,我注意到以下幾點:

一,以讀代講,角色轉換

在教學本課時,我採用了"以讀代講,角色轉換"的方法,通過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多次讀書,教師的示範讀等多種讀書活動,促使學生思維和情感體驗,讓學生悄然走進文本,自己尋找感受小英不同的內心世界。通過不同的語氣朗讀,學生能更好地把握小英的不同性格,並在朗讀當中表現出對小英的同情和對小英轉變後開心的心情。真正做到在讀中感知,在讀中體味,在課堂上,很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從而充分領悟掌聲的內涵,進而明白文章所藴涵的道理。

二,把課堂的掌聲與文本的掌聲相結合

在教學時,我由談話導入開始直至上課結束,掌聲多次響起。在潛移默化中學生已經知道了如何及時把掌聲獻給別人。

拔蘿蔔教學反思 篇13

完成《數軸》這節課的教學,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覺得自己有幾點還是很欣慰的,比如:

1、能較好的把握住了本節應讓學生掌握的內容:一、通過與温度計的類比認識數軸,會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有理數;二、藉助數軸瞭解相反數的概念,知道互為相反數的一對數在數軸上的位置關係。學生上完本節課後,相信對於以上兩點應能靈活掌握。

2、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其主動參與到課堂中。比如:情境引入中,由學生模仿温度計,自己設計出能表示有理數的圖形,後教師幫助總結得出數軸的形狀及概念,此過程就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其明白數學可來源於實際,以後也許對身邊的事物就會多留意,會去多一層的探索,培養創新意識;其次,為了調節課堂的活躍氣氛,還專門設計了一個遊戲和一系列搶答題,遊戲為:請一列同學所在直線為數軸,任一同學為原點,定好正方向,請其他同學分別説出此列同學代表的數及相反數。這一環節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變得異常活躍,降低了學生的疲勞感,輕鬆完成了知識的鞏固。再者,在作業的選擇上,我也花了一定的心思,選擇由易到難,層層遞進,也結合了部分第一章的所學知識展開,較為理想。最後,本節課我向學生較好的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為將來數學的學習奠定好基礎。

另不足之處也不少,如:在數軸的圖形與概念介紹前應讓學生將其模仿温度計設計的數軸展示在黑板上,讓同學們自己總結,就更為完美了;在介紹相反數的概念時,竟將“0”的相反數是“0”忘記強調了。

拔蘿蔔教學反思 篇14

《只有一個地球》一文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的一篇文章,本文采用科學小品文的形式,從人類的生存的角度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闡明瞭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呼籲人類應該珍惜資源,保護地球。

本文有一條明顯的主線“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這是本文的“命脈”,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這“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中心句,讓學生在閲讀中感悟文本,理解文本。首先讓學生感悟地球的可愛表現在哪裏?通過朗讀課文,學生在第一自然段找到寫地球外觀美麗的句子,抓住“晶瑩”、“紗衣”、“搖籃”、“美麗壯觀”、“和藹可親”等詞語,體會地球的外表的美麗可愛,讀出對地球的讚美之情,並能熟讀成誦。再引導學生談地球內在的美麗——地球是無私的,它向人類慷慨地提供礦產資源。只有母親才會這樣無私的愛自己的孩子,因此我們稱地球為人類的母親,生命的搖籃。然而面對養育我們的母親,人類是怎樣對待它的呢?從而談到“容易破碎”,“地球的渺小”,“礦產資源的枯竭”,“人類根本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都告訴我們,我們只有保護地球,因為只有一個地球。在課外補充人類對地球破壞的圖片時,學生的的情感被調動起來,越發感受到人類的做法是不對的,從而認識到今後該怎麼做,在聆聽了邁克?傑克遜的公益歌曲《拯救地球》後,學生們為地球母親寫宣傳標語,“保護地球=熱愛媽媽”,“為了生存,保護地球”把課堂教學推向高潮,我能感受孩子們的焦慮、心痛、熱情與決心。

教學中,我遵循《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誘導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主體內化,激發了孩子的情思。當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地球母親”的懷抱時,他們的自由天性舒展了,他們盡情地訴説着自己對“地球母親”的心聲。一聲聲、一句句飽含真摯感情的話語,多麼令人心酸,扣人心絃。那不是僅僅用語言在説,而是用心在説,用情在説,用自己對“地球母親”全部的愛在説。

教學後,和學校的老師交流,我覺得自己在教學中評價不應只是膚淺的表揚,“你讀得很有感情”、“你説的很好”……孩子們的評價還是隻停留在一個很淺的面上,給人空洞、乏味之感。更可怕的是這樣的套話正有充斥整個課堂的趨勢。這的確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致力於引導學生關注“你從他的朗讀中感悟到了什麼”“你覺得他那些地方讀得好?好在哪裏?”……引導學生圍繞這些方面進行實效性的評價,讓評價真正落到實處,不在只是空套、只是點綴。

拔蘿蔔教學反思 篇15

《灰雀》一課主要講述的是列寧、灰雀和一個小男孩之間的故事。列寧在公園裏尋找三隻惹人喜愛的灰雀當中的一隻時,遇到了將灰雀捉走的男孩,經過交談,受到感動的男孩將灰雀放了回來。這個故事體現了列寧善解人意,對男孩的尊重、愛護以及男孩的誠實和天真。

教學《灰雀》一文時,我將全文緊緊圍繞“愛”一字展開,引導學生討論了三種“愛”——列寧對灰雀的喜愛(這是最淺層次愛的體現)、小男孩對灰雀的喜愛、列寧對小男孩的愛。在體會這三種愛時,讓學生區分列寧與小男孩對灰雀“愛”的不同,並重點感悟列寧對小男孩的愛。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課文內容進行了比較全面和深入地理解、感受。整個課堂教學也呈現流暢的態勢,如在文中的泡泡裏提出了一個問題 “列寧來到白樺樹下,為什麼跟不會講話的灰雀説話,而不跟會説話的男孩講話呢?”我就讓學生讀書思考。然後,組織交流。有的説:“列寧怕小男孩傷心,所以不直接問小男孩。”有的説:“列寧不願意傷害小男孩的自尊心。”有的説:“列寧怕小男孩難堪。”還有的説:“列寧對灰雀講話,實際上也是在跟小男孩説話。”我覺得利用學生的疑問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發,再通過學生讀書思考,從而領悟到課文所表達的男孩愛灰雀、列寧愛灰雀更愛男孩的情感,學生對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有了深刻的認識,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其實,兒童的情感是最豐富的,兒童的感覺也是最敏鋭的,只要能夠為他們創設一個合適的情景,他們的情感就會充分流露出。但在這下面,我也發現了不少問題:

1、 朗讀教學中,朗讀缺乏

本堂課,我和學生在探討上進行的十分圓滿,但我卻有些忽略了朗讀這一塊。語文課堂,朗讀佔有極大的比重,究竟怎樣合理地朗讀,才能做到做適合於學生的發展呢?我想,首先要做到能與文中的人物在情感上發生共鳴,在此基礎上,學生的朗讀才能有跡可循。我在教學中,完成了第一步;接下來,便是讓學生融入角色,將感情帶入文中,激情朗讀。可在實際教學中,我自覺還缺乏合理引導的手法,因而,課堂上,學生始終無法讀出列寧焦急尋找的語氣。這時,我雖提示學生,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心愛的東西丟了,自己是怎樣的心情,但學生依舊把握不準。而此時,我本該發揮作用,示範朗讀,可我卻忘了這麼做,可見,我的臨場應變能力需要很大的提高。最後,這一環節,在學生並沒有很好的進行朗讀情況下,我就進入了下一環節。在朗讀環節中,我還不會採取多種方式教學,這是我今後需要不斷學習的其中一方面。

2、基礎知識的再學習

雖然在第一課時中,已經比較全面地學習了字詞和課文的初讀,但這並不是説字詞的學習在第二課時中就可以停息。相反,在課堂中,抓住一些重點的字詞,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也能起到增加詞彙的作用。在《灰雀》一文中,有不少詞語是需要隨文理解的。但這一步我卻忽略了。所以在這一堂課中,學生在基礎知識方面,學得不太紮實。

……

整堂課從總體看,還算成功,但細細分析,存在的缺陷也不可少看。但是,教學就是一個不斷嘗試,然後不斷髮現不足,加以改進的過程。所以,我相信,認真做好反思,並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改進,我會有所進步,有所收穫!

拔蘿蔔教學反思 篇16

生活活動、運動、學習活動、遊戲是幼兒一日活動中主要內容。現在天氣冷了,在教室裏總是冷冷的,所以我不放過每次和太陽親密接觸的機會。可是我在想如何引起孩子們對太陽的興趣,瞭解曬太陽的各種好處呢?光靠老師説説,孩子聽聽是不行的,也沒有給孩子交流經驗並給予提升的機會。於是,我利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創設一些隱性的細節。而語言活動《香香的被子》正好符合這一要求。《香香的被子》是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它以現實生活為基礎,語言通俗易懂,情節簡單,符合幼兒的認識水平,富有教育意義,易於幼兒接受,而且故事貼近幼兒生活,知道曬太陽的好處。通過這個活動,可以引起幼兒對太陽的好奇、教師爺因此可以幫助幼兒提升經驗。

在活動一開始,我以談話引入整個活動,孩子們非常感興趣,想到了曬被子的好辦法,為下面的活動做了鋪墊,也激發了幼兒對語言活動的興趣。其實在試教的時候,我也用了一條曬過的被子,請孩子們摸一摸、聞一聞被子,孩子們也感受到了被子的温暖。但是在試教的時候,我覺得導入的時間有點長,可能會影響到下一個環節,所以在上課的時候我沒有出示實物小被子。在活動的第二環節,首先我請孩子們完整傾聽故事一遍,讓他們初步瞭解故事內容,當我講到有對話的時候,我是用事先錄製好的聲音來播放的,讓孩子們對這幾句對話有更深的印象,為下面學的環節做好鋪墊。為了讓孩子們能學説故事中的對話,我採用了節學説、分組學説、個別表演等三種方法。我覺得孩子們學習的興趣還是很濃厚的,在請孩子們進行表演的時候,我應該多請幾組小朋友,而不是單單地請一組小朋友。小班幼兒的語言發展還不成熟,雖然讓幼兒學説的對話有點長,但是有大部分幼兒能學説故事中的對話,並加上了自己的動作,想象力也得到了提高。在幼兒學説對話之後,我進行了總結:冬天把被子、衣服拿出來曬曬太陽、就變得暖和了,穿着可舒服了。我們人也應該多曬曬太陽,殺死我們身上的細菌,這樣我們的身體就會變得很健康。由於我有點着急,怕孩子們不會講,我把一些孩子能講的,很簡單的話都給説了,知識一味地把知識硬塞給孩子,這點我會在以後更加註意的。在活動結束部分,我請孩子們根據自身經驗説説還有什麼東西也要曬一曬,孩子們説了很多,提升了幼兒的認知經驗。

整個活動下來,我覺得孩子們的認知技能和情感技能都得到了提高,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問題,希望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能不斷學習、不斷反思,爭取有更大的進步!

拔蘿蔔教學反思 篇17

在專家推門聽課的活動中,我講的是17課《金色的草地》的第一課時。我的教學設計是這樣的:要求學生認識本課的生字,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做到正確流利地讀課文,為第二課時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做好鋪墊。

這篇課文的文字和內容都比較淺顯,只要激發學生的興趣,相信孩子能在課堂上快樂的學習。通過佈置的預習作業,學生大體都能理解課文的內容。因此我在教學中作了課前準備,對蒲公英的生長特點及性質作了些查找。因為我們的周圍沒有蒲公英,孩子很少見到,在預習的時候要求孩子去問自己的爸爸媽媽,瞭解蒲公英。這個過程學生本身就感到有趣,因此也樂於完成。孩子們都知道蒲公英的花開放的時候是黃色的,也因此為學習課文內容做了很好的鋪墊。

在開始教學的時候,我利用課件出示一幅草地圖,問學生:“同學們都喜歡在草地上玩,你眼中的草地是怎樣的呢?你們喜歡在草地上玩些什麼呢?”就這樣學生説了很多,在草地上玩了很多的遊戲。我再出示蒲公英,孩子的興趣更濃了,我就給孩子介紹蒲公英,讓學生了解蒲公英,從而理解草地為什麼從綠色變成了金色的。

在教學中,我很注重孩子的朗讀訓練,讓孩子在想象中朗讀。先開始學第一自然段的時候,我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説一説你讀懂了什麼?學生再一次體會草地明明是綠色的,怎麼變成金色的呢?通過朗讀課文,結合圖片觀察,説自己的感受,讓孩子從感受中體會文章中的感情,充分的朗讀課文。

通過王老師的評課指導,我覺得我在字詞的理解的方面還做的不足。王老師指出朗讀是語文外在的表現,邊讀邊想象畫面。在課堂中還應更注重讓學生想象畫面,通過抓住字詞的訓練讓學生達到有感情的朗讀。隨着新課改的實施,王老師還提出在生字教學的時候,我們不能單純的去教學生識字認字,而是在學習課文的時候,在講解課文的時候,把識字教學穿插在閲讀教學中。聽了王老師的話,我覺得受益匪淺啊!原來生字的教學還可以這樣做啊,我將在今後的教學中,逐步改進。

通過本課的教學,我深深的體會到,讀中體驗,拉近學生和文本的距離,從而能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文本中所藴涵的美。想象永遠是孩子們最樂意去做的,教師抓住了學生的興趣點,學生就學來興趣盎然,教師就真正做到和孩子們同樂,教學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