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法國號教學反思案例(精選20篇)

音樂法國號教學反思案例 篇1

一、“遊戲”帶領學生趣味學習音樂。

音樂法國號教學反思案例(精選20篇)

遊戲在兒童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高爾基曾經認為:遊戲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途徑。在教低年級兒童學習音樂時,把音樂學習的過程變成一個個好玩的遊戲,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集中注意力,增強學習趣味,活躍課堂氣氛,本堂課我設計了“讀名字”、“轉圓圈”、“呱呱琴”等音樂遊戲,讓學生在活動中邊玩邊學。

二、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

音樂新課標所體現的一個核心的理念就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主動的參與,自由的探索,從而更好地體驗、理解音樂,如今教師就是一個設計者的角色,儘量地把音樂教學過程設計成一個個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的音樂活動。通過各個活動的參與,學生會覺得許多知識和答案是他們自己探尋、體驗得來的,而不是老師直接告訴得到的,這樣他們更有種滿足感。

三、點燃了創造的火花

新課標指出:中國小音樂課程中的音樂創造,目的在於通過音樂,開發和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所以我們教師要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質,其實在我設計的音樂活動中,很多地方都提供了學生的創造空間:比如,探索音的長短,儘量鼓勵學生大膽嘗試不同地敲擊方法,打破傳統的思維方式,讓學生探索碰鈴發出短音。

音樂法國號教學反思案例 篇2

《法國號》這一歌曲短小精練,朗朗上口,歌詞和音調很形象的模仿了法國號,深深的吸引了孩子們。在這一課中我將重點定為:唱出三拍子的強弱弱規律。並唱出歌曲斷與連的特點。

首先我請生為歌曲拍出它的強弱,大部分的孩子都能準確的拍出強弱弱的規律。為了讓他們更好的掌握強弱拍,我引導他們用多種形式去拍弱拍,如:拍腿、拍肩、拍肚子等。學生掌握的非常好,興致也很高。但在這裏我忽略了一點,沒有恰到好處的去引導他們讓他們帶上表情去拍手。

其次,在讀歌詞的環節,帶入強弱朗讀歌詞,帶入難點:“那就是我的法國號”。提出來單獨的讀出來請生聽我將哪2個字讀的長些。通過聽他們很快就發現了“我”、“法”字拖的長些。當他們找出來後我再請全班同學一起來讀一讀,讓孩子們重視到這個地方的節奏應該是怎樣的。這樣他們很快就將這個難點攻破了。

在學唱歌曲的時候我用了多種演唱形式,男生唱,女生唱,合唱。本課的另一個難點是唱出歌曲斷和連的感覺,在這裏我用了示範、對比等方法請生聽、看。感受歌曲斷和連的感覺,再請生單獨起來唱,然後再請全班同學一起來唱這句,通過多種方式的引導孩子們很快就將這首歌曲唱好了。

在學會歌曲後我又讓孩子們根據這首歌進行歌表演,和加進打擊樂為歌曲伴奏等多種方式讓孩子們進一步感受歌曲。

為了學會這首歌曲我將歌曲的速度放慢了很多,但本身音樂節奏的速度很快,我引導生在學會唱會後就加快速度。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非常重要,也不是一日之功。對學生的培養是長期的。只有平時做好了一點一滴才能將它在公開課上很好的展現。

音樂法國號教學反思案例 篇3

一、用肢體語言感受歌曲內容。用肢體語言表現歌曲內容既形象直觀,又能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歌詞,同時,讓學生針對自己對歌曲的理解用動作表現出來,發展學生的創造力。

二、利用圖形譜,自主參與,學唱歌曲。圖形譜可以讓學生形象地感受歌曲旋律的走向,潛移默化地感受歌曲中的各個要素。利用圖形譜可以使學生更加關注音樂,是引導學生聆聽的手段之一。使他們能夠自主參與到學唱歌曲的過程中。

三、創編歌詞,當學生能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後,我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小小音樂家,改編原來的歌詞,自信、大膽地向大家介紹自己心愛的樂器。“創造中體驗”帶給學生無窮的樂趣,也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創作成功帶來的喜悦。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主要有以下幾點不足的地方:首先,在歌曲教學中挖掘的不夠深,學生對歌曲的整個意義的理解並不是非常的深刻,比如“誰在唱歌?”,應該用怎樣的語調唱呢?“那就是我的法國號。”又應該用什麼樣的語調呢?另外,在歌曲教學時演唱形式可以多樣化,比如接口唱、指名唱等,使教學有所反饋,這樣學生學的不好的地方就能及時的得到補救。其次,隨着新課程的到來,更加強調學生的情感體驗,在本節課中滲透的不夠明顯,例如在歌曲教學中,應啟發學生用怎樣的情緒來唱。另外,教師應多用激勵性語言。

音樂法國號教學反思案例 篇4

《二泉映月》是一篇很讓人感動的文章,生動記錄了阿炳熱愛音樂,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敢於同命運抗爭的故事,音樂記載了他苦難坎坷的一生。雖然課前有幾個學生就對我説:“老師,這篇文章很感人,好美啊!”但是對於缺乏生活經驗的學生,他們很難深刻領悟文章的中心,很難體會音樂要傳達的情感。然而學生的話給了我壓力,在學生的眼睛裏,文章是如此的美,萬一我上的讓他們感覺不到美怎麼辦呀?

一、藉助音樂,理解課文。

我在課堂中多次用了音樂,想借此烘托氣氛,讓學生儘快進入文本,我的設計是這樣的:用音樂渲染激情,上課前,我先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讓優美悽苦的樂聲把學生的深思凝聚起來,帶入一個優美的意境中,接着引入課題:這段旋律你們熟悉嗎?叫什麼名字?引入課題並板書,接着讓學生質疑:你最想了解什麼?隨着學生一個又一個問題的提出,就讓他們帶着問題自讀課文,解決生字詞,課文朗讀,乙級讓學生將自己最喜歡讀的段落多讀幾遍,為第二課時做好準備。

第二課時,我是用重組的方式(這也是借鑑了其他老師的方式),以文章的4、5自然段作為中心,這似乎似乎是阿炳在讚歎惠山二泉的優美景色,這句帶到了文章的第一小節,隨即讓學生積累描寫環境優美的詞語;在懷念對他恩重如山的師父,帶到了文章的第二自然段,體會師父對“我”的重要性,在思索自己走過的人生道路,隨機學習文章的第三自然段,想象阿炳失明後的生活是如何的,讓學生在想象中感受阿炳對音樂的熱愛,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也用到了音樂,讓學生學習第五自然段的時候,我自己配樂朗讀了讓學生找描寫泉聲的句子,以及這泉聲告訴人們什麼?在知道朗讀後的齊讀,我也用了音樂做背景,課後自己還吁了一口氣,感覺很順利。

二、感悟音樂,激情導讀。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情皆美的文章,初讀此文,我便被文中優美的語言文字所描繪的空靈意境所吸引,更被藴藏宇文中但又淋漓盡致流露出的精神美所感染,而當我聆聽完那舉世聞名的二胡獨奏《二泉映月》後,內心更是震撼!這是一篇適合朗讀,而且需要通過朗讀來感悟的課文。我該怎樣來指導學生朗讀呢?

1、先以音樂導入,在優美又激昂的旋律中幫助學生奠定感情基調——對曲子創作者的敬佩。然後給予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課文。學生在敬佩與好奇的情感驅使下,必然會興趣盎然地開始自己的朗讀。

2、放課文朗讀磁帶,用優美的朗讀引領學生,激起他們朗讀的慾望,讓他們主動參與朗讀。

3、用小組比賽的方式,點燃他們朗讀的激情,讓他們不但要參與而且要努力,展現他們最好的朗讀水平。

4、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更易把握課文情感,理清文本所要表達的思想,幫助學生進行情感朗讀。

三、拓展理解,學説結合。

第二課時,我播放《二泉映月》,讓學生聆聽,説感受,但學生較為困難。然後再引導學生抓住第四自然段的重點句“漸漸地,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歎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體會阿炳為何會產生這樣的情感。通過練習上文,“失去師父,患眼疾雙目失明,操着胡琴 ,賣藝度日。”我再次創設情境,進行了這樣的想象説話練習:A、冬天,大雪紛飛,寒風刺骨,阿炳怎樣賣藝?B、夏天,驕陽似火,烈日炎炎,阿炳又是怎樣賣藝的呢?C、一天,阿炳發燒生病了,為了度日,他又是怎樣賣藝的呢?使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更深刻地體會阿炳的坎坷經歷,再次為阿炳的不幸而感到傷心難過。當阿炳在無人傾訴的情況下,把情思寄託於音樂表達時,我再次播放《二泉映月》二胡曲的視頻,一曲而終,學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當悦耳動聽的音樂鈴在耳邊盪漾開去的時候,我與我的學生都在心底鬆了一口氣,終於,《二泉映月》欣賞“完”了,也欣賞“懂”了!面對着一張張因收穫而快樂的臉龐,注視着一雙雙因興奮而清涼的眼睛,我又一次想到了“以人為本”這個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的,課程改革最關鍵的是改變過去教師“滿堂灌”的現象,聚焦於學生的探究、發現、動手操作的能力,培養其交流合作的能力;不是隻注重知識的傳授,而要使學生在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獲得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學會學習並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下課鈴又一次奏響,我卻依然沉浸在《二泉映月》美妙的旋律中,沉浸在學生創造的美妙課堂中。原來,學生完全可以成為課堂的主人,原來他們可以更美的!那麼我又有何理由去埋沒他們的“美”,為何不信任地挖掘他們更多的“美”,為何不微笑着欣賞他們更多的“美”呢?

音樂法國號教學反思案例 篇5

這是一節國小三年級下學期的歌曲教學,本課以“春天”為主題,通過學生“説春天,模仿春天的聲音,唱春天,表現春天”等幾個環節的落實,讓學生通過説説、唱唱、演演等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自覺性和創造性的學習情緒,引領學生一步步走進春意盎然的音樂世界。

從一開始我就選用了學生所熟悉、喜愛的歌曲《小雨沙沙》作為律動音樂,激發學習興趣。這一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接着聽賞了歡快的《嘀哩嘀哩》,通過讓學生聽激發了學生找春天的興趣。課堂導入是這樣的:春天的朋友們想和我們開個音樂會,他們組成了一支春之聲樂團,今天他們給大家帶來了一個節目,請大家一起來欣賞。(因為這首歌曲大家很熟悉,大部分同學也會唱,因此我要創設情境,吸引學生。)

由於每個班級學生的條件不同,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反應也會不同,有時會超出教師的預想,這是教師預料不到的,因此,教師要有很強的應變能力,時刻以“學生為主體”,能及時對教學環節進行調整。不足之處是孩子在演唱個別樂句時唱得不夠準確,需要多加練習。另外在唱幾個像聲詞的強弱的時候,唱得很模糊,因此我就讓學生學會有節奏得讀歌詞,這樣下來效果好多了。其實這點並不是很難,關鍵是學生不夠認真,想着自己會唱了,連課本都不看,可見學生的態度是不夠端正的。

音樂法國號教學反思案例 篇6

《打花巴掌》是一首説唱風格的北京兒歌。歌曲為四二拍,一段體,五聲 商調式。旋律歡快、流暢,有着濃郁的河北民歌的音調。打花巴掌是北京地區的一種傳統的兒童遊戲,兩人一組,邊拍手邊按季節數着花的名字,念説着壓韻的順口溜,這些鼓勵孩子們學習好、品德好、身體好的新詞,賦予了打花巴掌新的生命,成為孩子們喜歡的歌曲遊戲。

既然是一首充滿童趣的遊戲歌曲,我不想以已往的教學模式把學生套牢了,而是把這節課設計成了遊戲教學,融音樂與遊戲為一體,來發展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及創造能力。教學一開始,我就和學生們一起做拍手遊戲,學生們從小就會玩拍手遊戲,從一拍到十,一邊拍一邊數,和打花巴掌遊戲很像。學生的興趣自然很高,也為後面的創編歌詞做了鋪墊。然後再引導學生把自己做的遊戲和北京小朋友做的遊戲作對比,北京小朋友做的遊戲有什麼特點?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再讓學生自己通過聽、説、唱、想等多項活動來學習歌曲,學習中遇到的難點我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提出、解決,我儘量要求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只是一個引導者、參與者和鼓勵者;學生不是被動的學唱一首歌,而是在這一堂課中成為創造表現的主人,讓學生們能夠體會到音樂的美,不僅要用眼睛、用耳朵、用身體動作,更要用心靈去體會。

音樂法國號教學反思案例 篇7

《打花巴掌》是人教版音樂教材第四冊內容,它是一首四二拍的遊戲性的歌曲,孩子們可以在遊戲中完成本歌曲的演唱。

首先,我在一開始對歌曲進行了範唱,讓孩子們對歌曲有個整體的印象。緊接着,引導孩子們隨着節奏念歌曲的唸白部分。這部分“打花巴掌的,一月一/二月二……,我們( )” 的歌詞只有月份的變化,“我們”後邊的歌詞除了第一段外其它段意圖在於讓學生創編歌詞,因此我引導孩子們自己去完成歌詞填充,同時,指導他們和同桌玩打花巴掌遊戲去更深入地去體驗節奏的長短。在這段學習中,孩子們的熱情高漲,發言十分踴躍,最後編創出了“我們今天去考試、我們從小愛爬山、我們從小愛跳舞、我們從小愛拍球”等許多歌詞。

歌曲的後半部分圍繞着各種各樣的花名展開,歌詞朗朗上口,極富有童趣性。這部分教學我 主要讓學生通過聽唱法來學唱歌曲。雖然二年級的孩子已經經過一年半的音樂學習,但他們對於音高還沒有一個比較準確的概念,更是不甚明白節奏組合的長短。為了激發、保持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我讓孩子們回憶“跑跑走”的節奏形式來感受歌曲中的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長短,同時將附點八分音符節奏型用蹦蹦跳這一形象的方法向孩子們展示,讓孩子體驗到節奏長短在時間上的表現,在歌曲的學習過程中還強調“do、re 、mi”這三個音的演唱,以逐步來培養孩子們音高的概念。也許是後半段的學習帶上了音樂旋律的緣故,再加上對歌曲的生疏同時還要和同桌相互拍掌,孩子們一下子感到了學習的困難,因此他們的熱情比起前面唸白部分稍微顯得弱了些,班級中大約四分之一的孩子開始注意力不集中。遇到此情況我馬上讓孩子們停下與同桌的拍掌來學習歌唱,但到最後,還是有小部分學生看上去對歌曲學習沒有多大興趣。

在這次教學實施過程中,我做到了目標明確,做到了通過各種音樂活動激發孩子們的音樂學習興趣,也做到了每一個環節都圍繞主題。但在教學環節之間的銜接方面缺乏更多的考慮,以至於使學生在學習旋律時感到困難,產生望而生畏之感,從而降低了學習歌曲的興趣。從中我認識到,在教學實施過程應重點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水平,為學生量身定造一套合適的學習方法,細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不斷的用激情去感染每一位孩子,讓孩子們成為你優秀的合作伙伴。只有這樣,你的課堂才能充滿生機,才能有無數的思維火花迸發!

音樂法國號教學反思案例 篇8

聽,是感知與理解音樂的前提條件,也是音樂藝術實踐的重要過程。我在課堂教學中,引出新授資料《粉刷匠》。設計拓展聆聽歌曲《我有一雙萬能的手》,讓學生帶着問題和任務(讓學生即興律動創編這雙萬能的手在生活中所做的事情,並用手模仿表演出來)去感受音樂,體會生活處處離不開勞動,引出新授資料《粉刷匠》。

在學唱並表演歌曲《粉刷匠》環節中,我沒有讓學生直接跟唱歌曲,而是先透過故事導入,目的是讓學生對歌曲資料有進一步理解。為感受粉刷匠熱愛勞動,不怕髒,不怕累的優良品質打好基礎。然後透過這個故事引出《粉刷匠》歌詞,並要求學生邊打節拍邊朗誦,讓學生在熟記歌詞的基礎上熟悉歌曲旋律特點。在誦讀完歌詞後,我問道:“最後一句‘哎呀,我的小鼻子變呀變了樣,還能夠是什麼地方變了樣’?”學生爭先恐後地回答:“小眼睛、小耳朵、小嘴巴、小臉蛋、新衣服、黑頭髮等等”,透過對歌詞最後一句的改編,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的創造力。

在教唱歌曲環節中,我採用聽唱法教法,透過默唱、輕聲唱、放聲唱、有感情唱等方法,引導學生唱出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和。透過引導學生大膽創編動作並表演,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創造力、合作力和用心參與的潛力,營造出了良好的課堂氛圍。

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本課的一個亮點。我設計了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誇誇粉刷匠的教學環節,透過學生對粉刷匠愛勞動,不怕髒,不怕累的優良品質的讚美;用歌聲來表揚他,讚美他;齊唱歌曲,邊唱邊表演等形式,讓音樂教學與品德教育相結合,使課堂教學得到昇華,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音樂法國號教學反思案例 篇9

音樂教師,首先就應明確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構成健康的音樂審美潛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認為,在教學中,要使學生先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感受、體驗和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逐漸喜歡音樂,從而才能對音樂有更深一步的瞭解。要用心引導學生,從而使學生不僅僅做到此刻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因此在音樂課教學上,我會從下列兩個方應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

一、根據學校現有的樂器,透過音樂欣賞的形式,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各種樂器,並且讓學生參與其中親身實踐,講解各種樂器基本的演奏方法,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僅對樂器有了進一步的接觸,而且還對我國的各種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

趣。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透過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空氣,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

二、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針對本校特點,在學習音樂教材的同時運用電子琴鋼琴音色琴進行音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為:

1、在音樂欣賞課上,有些樂曲能夠利用學校現有的樂器,結合大綱要求,給學生示範演奏,改變以往放錄音讓學生單純欣賞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既開拓了視野,有提高審美潛力。

2、在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方面,為避免單純學理論的枯燥,利用情境聯想教學,讓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例如音符實值的學習,透過模仿動物叫聲的長短來辨別不一樣的音符,這樣一來,學生會比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不一樣教學設備,欣賞大型的交響樂和民族管絃樂作品,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和感受音樂。

4、課堂上,讓學生上台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潛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音樂法國號教學反思案例 篇10

音樂教學應該充分體現其育人功能,使課堂真正成為培養熱愛生活和具有鮮活個體的搖籃。反思《蘇珊娜》的教學,我認為成功的關鍵在於整個教學過程將學生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給學生以最大的空間感受,體驗、想象、表現的機會,從而能夠充分展示才華,挖掘潛力。釋放情感,體驗成功。

一、 關注學生及其情感

本節課的教學,教師創設了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關注學生的情感。從談話中、表揚中、活動中充分讓學生説、玩、跳、唱、想象和創造。孩子們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從知識的拓展中,讓學生結合多媒體課件瞭解了與音樂相關的姊妹藝術,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

二、 充分感受和表現

對美的感受和理解,是審美教育的要點。本課把感知放在重要位置。聽,是感知與理解音樂的前提條件,也是藝術實踐最重要的過程,因而要從聽入手讓學生感受音樂的情緒,熟悉音樂的旋律,再引導學生從歌詞中感受歌曲的情感。本課,我從聽歌曲《蘇珊娜》律動進教室開始,在律動的動作中感受音樂,導入教學。通過談話與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激發欣賞歌曲的願望。通過兩次傾聽,對學生提出了不同的問題與要求,使學生音樂能力有所提高。最後,通過學生的感知,引導學生從唱、跳、口風琴伴奏和舞蹈創編等方面來表現音樂的美。另外,本節課的最後一個環節,以開“音樂會”的形式,提供給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角色展示自己的機會 ,使每個學生既是創造者又是表演者和欣賞者。

但是,本節課中也有不足之處,如:學生學習歌曲的方式還可以更靈活多樣,以更大的激發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對口風琴的吹奏技巧上的要求與指導還不是特別到位。

通過這節課的實踐探索,也又一次的讓我認識到,在常規的音樂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訓練還需加強,對學生的整體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還需不斷的滲透與培養,發揮音樂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為學生綜合音樂素質的提高打好基礎。

音樂法國號教學反思案例 篇11

《小螺號》是一首曲調歡快、甜美的兒童歌曲,抒發少年兒童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心情,歌曲為2/4拍,二段體結構。第一段由緊湊的節奏和明快跳躍的旋律,形象地表達了螺號聲聲以及海邊兒童期盼阿爸快快回時的急切心情;第二段將節奏拓展,尾音拉長,給人以舒展優美之感。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引導學生用歡快甜美的歌聲演唱歌曲《小螺號》,抒發少年兒童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心情。教學重難點是感受和表現歌曲歡快活潑的情趣。

對於這首歌曲,其實我自己也非常喜歡,聽着歡快而悠揚的歌聲我彷彿感覺到自己又回到了年幼的孩提時代,彷彿也面對着大海感受它的博大。所以在情感態度上我已經有了很大的投入,也很想讓如此動聽的音樂走進孩子們的心靈深處。

但是農村的孩子很大部分沒有親眼見過大海,所以課堂上,我用圖片和聲音導入,讓他們先去感受大海的寬闊與美麗,再引導孩子進入本課內容,為了使課堂更加的生動,從設問引入到情景設置,帶領孩子來到海邊,感受大自然的變幻與神奇,培養學生了解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另外, 我用恰當的比喻把課堂中的裝飾音引入到了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模仿上滑音與波 音的聲音,並運用肢體語言形象的表現出來。這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輕鬆中學習、快樂中理解、玩中掌握、形象中模擬、模擬中感知、認知,並達到了我預期制定的目標。

而對於在第二部分曲調中長音的時值是三拍半這個學生不是很能唱到位的難題時,我想到了用指揮劃拍這個辦法,這樣既控制了三拍半的時值又具有樂感。學生在節奏感得到鍛鍊的同時也將歌曲表現得更為生動。本課的學習也在這個環節達到了高潮。孩子們甜美的歌聲,唱出小海螺回到温暖的家,從而使他們富有愛的童心得到昇華。

但在此課教學中也有很多不足之處。

我在通過引導學生聆聽時,沒有做到讓學生靜下來,專心的來欣賞音樂表現力,學生很自然的隨着音樂哼唱出來。我則盲目的認為這麼多學生都會唱,那在我的教學中不是很容易了嗎?但事情往往是因為平時教學要求的不夠嚴禁,而導致學生不會欣賞就無法正確學習歌曲中暴露出來的難點問題。這是我多年教學中的一盞紅燈,我要把這盞紅燈儘快的消失在我曾失誤的教學中,讓學生從會欣賞簡單的歌曲開始,慢慢的去欣賞著名的音樂作品等等。在歌曲教學中沒能及時抓住難點:咬字、吐字及對學生備的不深、不透。總之,不足之處一籮筐。我要以此為借鑑,在教學中不斷摸索、不斷探究。

縱觀整堂課我覺得還是比較具有親和力的,也適合學生的年齡段,我為學生創設了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孩子們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感受到了音樂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同時,我也注重了學生的發展,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讓每個學生都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我想,只要老師對課堂投入了情感注入了心血,那我們的學生肯定會熱愛堂課並喜歡音樂!

音樂法國號教學反思案例 篇12

閲讀可以豐富一個人的生活,改變情感世界。教學中,指導學生多讀,反 復讀,在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去體驗、感悟、理解、評判,潛移默化地受到 薰陶感染。如果沒有情感的薰陶,學生就不會對文章所描寫的人物、事件和 景物等留下深刻的印象。強調在閲讀教學中注重情感體驗,這一要求既體現 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特點,又遵循了語文學習的規律。

學生除了關心分數高低、衣食住行之外,還應有豐富的精神世界,語文教學 應致力於語文和生活這兩個世界的交往與開放,尋求對文本和自然、社會的 共鳴,使“閲讀生活”與“人性完善”一體化,激活學生的生活積澱,瞭解生活 真諦,不斷吸收、內化,充實和優化自己的精神世界,積累情感體驗,形成 強烈的表達欲。

音樂法國號教學反思案例 篇13

由於《小螺號》這首是孩子非常熟悉的,幾乎90%的孩子一聽便會唱,所以我所選擇的內容是《小螺號》第二課時,以運用音樂符號為主的一節唱歌課。由力度記號作為切入點。

重點是讓孩子們通過對力度記號作用的瞭解,學會將力度記號運用到音樂當中,並且從中感受力度記號所賦予音樂的表現力。因此,確定了兩個教學目標、四個教學環節。1、通過感受、運用力度記號讓學生了解音樂符號所賦予音樂的表現力並試着用音樂符號來表現歌曲。這個目標的實現我是用模仿海聲;遊戲:漲潮、落潮讓學生來感受力度記號的表現力,讓學生討論如何將力度記號用到歌曲中,是為了讓學生了解音樂符號所賦予音樂的表現力,在音樂中起的作用。2、通過想象大海的表情、模仿大海的聲音、聆聽《海》《大海風暴》和表演《小螺號》,讓學生感受不同的力度對音樂形象、情緒、情感的作用;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變幻與神奇,培養學生了解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音樂法國號教學反思案例 篇14

照《新課標》的精神,我們教師不能像以前那樣完全佔着主動地位,霸着講 台照本宣科給學生滿堂灌,不再是教學的主宰者,而是教學的組織者和促進 者,是平等的參與者,就教材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機 會提出自己的見解,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對教材有深刻的認識和充分的準 備,對課堂設計就需要傾注更多的智慧和心血,並且具備較強的隨機應變和 駕馭調控課堂的能力。

我們教師只有以温和的面容,期待的目光,鼓勵的語 言,平等的態度,營造一種民主開放的課堂氣氛,讓每個學生都擁有舒展的 心靈,思考的大腦,讓感情碰撞感情,思想碰撞思想,讓思想的溪流匯成浩 瀚的江河,讓思想的火花匯成燦爛的禮花。還要充分的相信學生,永遠不要 低估學生的智慧,一旦學生情感的閘門被打開,思想的火花被點燃,他的的 精神世界所迸發的精彩,往往超出我們教師的想像,也是我們的一個大腦所 望塵莫及的。

音樂法國號教學反思案例 篇15

音樂反思性教學則是指運用教育教學的有關理論,對課堂教學的教育理念、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科學的分析和思考,從中歸納出成敗得失,為不斷優化後續教學提供重要的條件。因為吸取教訓,能更好地促進教學內容的選擇、組合、調整;教學目標的設計、達成;教學策略的合理、優化,才能使課後的反思性真正起到反思、調整、改進後續教學的積極作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能,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音樂審美能力。所以每學期對自己的一次教學反思是很有必要的。那麼,音樂教學應該從那些方面進行反思,反思後又該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呢?

本學期,我主要是從事中、高年級的教學。必須把握好課堂的前15分鐘,提高課堂的效率。為此我對自己的教學安排做了相關的調整,我通常把師生問候,練聲及複習前一首曲目的時間把握在前5分鐘。通過簡短的導入然後直奔主題,這樣一來學生能很好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及難點知識。而導入的方式也必須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説,把握好學生的心理特徵,課堂的效率已經可以提高一半。

音樂法國號教學反思案例 篇16

《蒲公英》是一則童話故事,全文采用擬人的手法,寫蒲公英的種子對太陽公公的囑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結果他們的命運也各不同從而告訴人們做事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有時,有必要聽從長輩的正確教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每一個學生對教材的感受各不相同,在教學中我們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遵循新課標“以人為本,促進個體和諧發展”的基本理論,以尊重學生情感,張揚學生個性為立足點,圍繞“讀好書”這一教學重點進行教學。讓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通過讀中悟,悟中讀,使學生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一、培養收集並處理信息的能力。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使學生的視野更開闊。因上此新課前,我讓學生把通過各種途徑收集到的關於蒲公英的資料在小組內交流,把自己小組認為比較有價值的資料與人共享,不僅體現”大語文觀”,還對理解讀好課文有很大的作用。

二、訓練從讀中悟的能力。

依據閲讀教學特點和低年級學生閲讀的認知規律,這節課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避免繁瑣的內容分析,以讀代講,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把文本讀正確,把自己的感覺讀出來。通過個性化的朗讀對學生進行語感訓練。如: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創設朗讀情境,指導學生朗讀:這些蒲公英的種子在微風的吹拂下離開了媽______懷抱。他們要到廣闊的天地中去,也許要到天涯海角。如果你們現在都是蒲公英種子,一陣陣風吹過,你們飛到了天空中,朵朵白雲從你們身旁飄過,你感覺怎麼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學中我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學生是怎麼理解的就怎麼讀出來。這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説的“讀進去――理解課文,讀出來――表達情感)。正如《語文課程標準》所提倡的“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閲讀,利用閲讀期待、閲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閲讀質量。”的境界。

三、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在教學中我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沒有把課文藴含的道理簡單地灌輸給學生,而是組織學生展開討論。這些蒲公英種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不同結果?在討論過程中尊重學生的體驗,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把自己的感悟體驗進行交流,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思想的啟迪,不斷提高認識水平。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明白看事物應當全面,不能被事物美麗的外表所迷惑。有時,有必要聽從長輩的正確教導。真正以人為本,通過自主、合作、探究來領悟課文的精髓。

四、 提高從拓展練習中延伸知識的能力。

結尾的小練筆設計,讓學生表演讀課文,然後根據題目要求自己寫一寫,小組充分交流。既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更幫助學生在懂得探索與幻想重要的同時,要正確處理聽從和盲從的關係,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這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在讀的形式上還夠多,學生能理解“囑咐”,也會用囑咐練習説話。但在如何讀好太陽公公囑咐的話時,學生還未讀出親切關愛的語氣。如果讓學生聯繫日常生活中父母、老師、長輩們是怎樣囑咐的,可能效果會更好些。

音樂法國號教學反思案例 篇17

《打花巴掌》是一首北京的兒歌,在學習這首歌曲的時候,我是以談話法導入的。我首先問學生:有沒有玩過拍手歌的遊戲,就是同伴兩人之間,互相拍掌,嘴裏説着一些自編的台詞。學生們當然是很激動地説玩過這個遊戲,而且都開始玩起這個遊戲來了,頓時,教室裏就鬧哄哄了。之後,我又説,北京的小朋友們,也愛玩這樣的遊戲,他們的遊戲名稱叫“打花巴掌”,請學生猜猜“打花巴掌”是什麼意思。學生積極地討論,但是得出的結果,幾乎都把這個名字解釋成了“打耳光”這樣的意思。我及時地糾正他們的錯誤觀點,告訴他們這是因為北京的小朋友在玩這個遊戲的時候,是用説唱的形式結合的,而且在唱的時候,會唱到幾個月份,還有幾種花,因此才叫“打花巴掌”。

在首先了解歌曲名字的含義之後呢,我便導入新課,請學生聆聽《打花巴掌》。低年級的小朋友如果單純讓他們聆聽音樂,沒有給他們設定問題,他們的聆聽的效率是很低的,因此,我首先給他們佈置了一個思考題,那就是小朋友們玩這個花巴掌的遊戲時,一共唱到了幾種花的名字。有了問題,同學們自然會比較認真的去帶着問題聆聽歌曲。接着,再次聆聽的時候,我又給出了更難得問題,那就是,四段歌詞,唱到了四個月份,每個月份後面“我們從小愛____”,這個地方,需要小朋友們認真聆聽之後,填寫上去。這就給他們帶來了更大的挑戰了。我要求小朋友分組回答,每個組聽一個月份。之後,我把回答的結果都寫在黑板上,便於學生記憶。接着,就要來具體學習節奏和旋律了。前面“打花巴掌的,一月一,我們從小愛學習”,這一句所對應的節奏型,需要單獨拿出來練習。練習完之後,我還特地提到“的”字,這個字在念得時候,要帶點地方口音,要念Dei。

這首歌曲的學習,其實和其他歌曲的學習步驟差不多,只是,這節課中,我覺得收穫最大的是,我對學生的創造力感覺很自豪。在按照計劃學習完四段歌詞之後,為了讓學生能夠來鞏固歌曲,我鼓勵學生編創歌詞。首先,我編了一段,接着,學生便你一言,我一語,一直編到了十,而且非常押韻。於是,“打花巴掌的,九月九,爸爸就愛喝老酒”等等的歌詞一湧而出。當時,我想,創造是孩子的天性,學生其實更喜歡唱他們自編的歌詞,因為那些歌詞更貼近生活,更易接受。

從這節課中,我覺得創造是藝術生命力的源泉,音樂課程標準也提出,鼓勵學生音樂創造,以後的每一節課中,我要儘量地為學生提供創造的空間。(

音樂法國號教學反思案例 篇18

在中班打擊樂活動開展的基礎上,本學年打擊樂活動的有效開展作為我們大班組的研究課題,在前期研討和實施方案制定後,我們的實踐活動已經開始如期進行。

與十月主題相結合,對幼兒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我們選擇了音樂《大中國》作為打擊樂活動的素材,其節奏鮮明歡快,結構完整,段落清晰,民族味濃厚,歌詞朗朗上口、有激情,能很快抓住幼兒興趣。

在第一課時,我主要給孩子們欣賞音樂,讓孩子們在舞蹈中感受音樂節奏的歡快;讓孩子們在節奏譜中認識節奏型的規律;讓孩子們在分聲部拍節奏活動中清晰節奏表演的分工。這些都為第二課時順利進行表演打下堅實的基礎,因為第一課時的成敗直接影響活動的最終效果。

音樂活動是忌諱教師的長篇大論,教師不要用太多的話語影響孩子的注意力,浪費孩子傾聽音樂或者表演的時間。我的第二課時是向園內教師開放的觀摩課,所以活動開始我開門見山,讓孩子們以特殊的方式歡迎客人老師,直接進入複習拍節奏環節(站着加上身體動作拍節奏),立即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很興奮地為老師們表演。

接下來,引導孩子們提取節奏型,和我的節奏譜配對,加深孩子們對節奏的印象,更進一步梳理節奏順序。在引導孩子配器這一環節我努力尊重孩子的意願,給予適當指導,比如這一節奏為什麼能配鈴鼓,這在中班已經有過相關知識的學習,再次強調加深印象。孩子們在我的指揮下 很有激情的敲打着樂器,比在中班時表現的更從容更自律。

重難點我放在拍鈴鼓的那一重拍上,引導幼兒一定要認真傾聽音樂,找準重拍拍下去,因為這一段都是弱起拍,幼兒容易在那裏誤拍,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總是在弱拍時低頭,在重拍上抬頭敲鈴鼓,動作的誇張加上表情的引導以提醒幼兒注意力集中,重視這一拍的準確性,確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最讓我感到有成就感的是我嘗試着在這一活動中大膽邀請小朋友來擔任小指揮,我在旁邊引導着小指揮,有時我會適時的退到旁邊,把舞台交給她一個人,這個小朋友非常認真的模仿着我的動作,在我的幫助下順利地指揮了一個打擊樂活動,得到老師們的掌聲鼓勵。我想在今後的活動中,在這個小指揮的榜樣和我的鼓勵下一定會有更多的小朋友願意嘗試做小指揮。

最後,為了提高幼兒興趣,改變我們之前慣有的打擊樂活動結構,我邀請部分孩子們表演舞蹈,其他孩子伴奏,讓我們再以特殊的方式歡送客人老師們,將普通的結束活動變成一場別開生面的歡送會,整個活動設計首尾呼應,增加了活動的完整性。

在我的活動中我很清楚還有很多不足,比如:在整個活動中,我沒有讓幼兒互換樂器,原因是孩子們的座位是孩子們自由選擇的,完全尊重他們自己的意願選擇坐在他們自己喜歡的樂器旁。我整個環節一環套一環,層層深入,每進一層都加深了一點難度,似乎根本沒有時間請幼兒互換,但是在以後的延伸活動中我會讓那個幼兒互換樂器打擊。針對這一點,我想是不是我的內容安排多了,還是自身根本就怕換亂了,這將是我後面迫切需要思考的。

我將會利用我組對打擊樂課題研究的機會,跟老師們共同學習相關知識,相互探討相關問題,並相互觀摩學習,將與教師門共同努力,力爭將我園打擊樂活動的開展推上一個更高的台階。

音樂法國號教學反思案例 篇19

一曲《小螺號》使我回到了童年,彷彿自己在音樂的帶領下重又回到教室,跟着學唱;一幅《小螺號》的圖畫,又讓我回到了現實,視覺、聽覺全然沉浸在如仙的境界裏,時隔十餘載,今天聽起來倍感親切、抒懷。

節奏是組成音樂的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因此在音樂教學中,訓練學生的節奏能力也是不容忽視的。但對於抽象呆板的節奏符號和節奏練習,學生的興趣不會很高漲。所以我在教歌曲前,運用比較趣味的手腳並用互動的方式把將歌曲裏教難的節奏型先讓學生掌握。

上課伊始,伴隨着濤聲轟鳴,羣鷗翔集,緩緩地一幅海邊美景呈現在學生面前,近處的椰樹、奇石、貝殼、海螺;遠處的險山、藍水、沙鷗、白帆,這裏遠近相望,動靜匹配,相得益彰,美倫美奐。學生在如畫的美景中,如詩的意韻裏,學習的興趣一下子被激發出來了,學習慾望被熊熊點燃。一幅漁家生活的美麗畫卷的方法幫助學生體會到了歌曲的意境並瞭解了歌詞大意。

我的童年、少年的音樂學習是在老師一遍一遍的教唱中進行的,純屬接受性學習,我們學會的歌也是老師機械的、不厭其煩地教會的。然而今天,音樂課堂裏,歌是學生聽會的,至少在這節課裏,我感覺是這樣的。

由於《小螺號》這首是孩子非常熟悉的,幾乎95%的孩子一聽便會唱,所以我所選擇的內容是《小螺號》第二課時,以運用音樂符號為主的一節唱歌課。由力度記號作為切入點。

重點是讓孩子們通過對力度記號作用的瞭解,學會將力度記號運用到音樂當中,並且從中感受力度記號所賦予音樂的表現力。因此,確定了兩個教學目標、四個教學環節。1、通過感受、運用力度記號讓學生了解音樂符號所賦予音樂的表現力並試着用音樂符號來表現歌曲。這個目標的實現我是用模仿海聲;遊戲:漲潮、落潮讓學生來感受力度記號的表現力,讓學生討論如何將力度記號用到歌曲中,是為了讓學生了解音樂符號所賦予音樂的表現力,在音樂中起的作用。2、通過想象大海的表情、模仿大海的聲音、聆聽《海》《大海風暴》和表演《小螺號》,讓學生感受不同的力度對音樂形象、情緒、情感的作用;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變幻與神奇,培養學生了解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社團活動時,我將作為吹奏曲目,推薦給孩子們,等着聽我們好聽的音樂吧!

音樂法國號教學反思案例 篇20

音樂是動聽的歌聲、優美的樂曲、美麗的鮮花,流淌的小河,世間一切美好的東西都可以用音樂來表現,同時喜、怒、哀、樂也都將用音樂去渲染。

根據我班幼兒的特點,我選擇了《一隻小老鼠》這個音樂教學活動。本活動是以歌唱為重點,遊戲為輔。本活動共分四個環節:引出主題—學唱歌曲—師幼遊戲—結束。

活動一開始,是由一罐白米而引起幼兒興趣的;請幼兒説説白米是用來幹什麼的,由什麼作用,從而引出主題。教師講述“小老鼠偷吃白米”的故事,邊演示邊講述。在這一環節中,孩子們聽的特別認真;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發現孩子們特別喜歡聽故事,對故事由很大的興趣,這也是我為什麼選擇這個活動的原因。

然後,引出本活動的重點—學唱歌曲,也是本活動的第二環節。在這一環節演示中,目的是想讓幼兒記住歌詞,為歌唱部分作鋪墊以便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接着,進行遊戲表演環節,播放音樂,邊唱邊表演。根據歌詞的內容教師帶領一部分幼兒扮演小貓,請另一名教師帶領其他幼兒扮演小老鼠,幼兒可根據此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角色進行表演。最後,以貓捉老鼠的形式去外面遊戲。

整個活動下來,對託班幼兒來説,表現得已很出色。特別是在第一環節中出事白米後,我提出的問題幼兒都能很積極地回答。教師對問題提的有點囉嗦,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浪費了時間。在第二環節我邊演示邊講故事,大部分幼兒都能記住其中的內容,因此在在第三環節歌唱活動中基本上都能唱出歌詞,只是還不夠大膽、自信;為了讓他們跟自信,我分別分男生女生歌唱,請個別幼兒上前面歌唱,有點效果。在遊戲環節中,幼兒表現得有點生,對剛學完歌曲而沒有完全熟悉歌曲的情況下,幼兒能基本瞭解遊戲的過程,已經很棒了。遊戲也可延伸至下一課時。最後就以去外面遊戲結束。

通過本次音樂活動,我又有了一個新的發現,孩子們對角色遊戲很感興趣。因此在日後的教學活動中,多給幼兒創造一些表演遊戲的機會,從而也能更好地促進幼兒與同伴間的合作與交流。雖然在本活動中,幼兒在常規方面有些混亂,但讓幼兒處於一個平等、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在玩兒中學,在學中玩兒,也許,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