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反思(精選5篇)

武陵春反思 篇1

1.詩詞教學,情景的設置也很重要。畢竟我們現代人與古人的時代相差太 遠,我們很難體會到古人的那種意境。如果在上課之前,我能設置與詞 相關的一些情景,比如放上一段現在作為流行歌曲的李清照寫的《一剪 梅》的音樂作為鋪墊,這樣會讓我們更快更好地進入《武陵春》這首詞 的意境中去。

武陵春反思(精選5篇)

2.反思教學機智。比較成功的處理了幾個沒有預想到的問題。如、我設計 的問題是:那句最直抒胸臆表達了這份愁情?我預計學生很快能找出來 而且答案是沒有分歧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誰知道這節課上 我卻聽到了另外的答案,而且各持己見,怎麼辦呢?我一下想到了反覆 朗讀也許可以解決問題,果然在學生再次用心品讀後意見一致了,而且 我順便告訴他們學習方法:用反覆朗讀的方法解決問題。 課堂上,我發現 兩個學生不注意聽講,小聲説話,雖然沒有影響了多數 人,但是如果不去理會,他們也許會一直説下去,於是我走到他們面前 ,採取 “個別提問”的方法,讓他們把心收回到課堂,讓他們的思維跟着 文本飛翔。我相信很多學生甚至聽課的老師也沒有發現。這樣既巧妙的 處理了問題,又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還不影響其它學生。

武陵春反思 篇2

在品文的時候,我主要是引導學生從關鍵詞 “盡”、“倦”、“物是人非”、“ 聞説”、“也擬”、“只恐”、“載”等去理解,並且讓學生有感情的將其吟誦 出來。在品、誦中,學生能更深刻地感受到李清照的情愁。而後用心品 心。

“言為心聲”,品完李清照的言,就應該品李清照的心。通過師生彼 此間的交流、對碰,大多數學生都體會到李清照因丈夫離去心境變化的 愁情,而後我抓住“許多”二字,讓生運用“知人論世”的方式明白這份愁 並非簡簡單單的離愁,更有亡國之恨,故園之思,失竊之痛,漂泊之愁 等。

帶着這種對李清照的深層次的瞭解,在略帶憂傷的曲調中,讓學生 集體朗讀,將學生的感情與詩詞的感情進一步的融合在一起,讓生將自 己的感情化為李清照的感情。 我的教學過程基本是按照我的教學設計進行的,而且課堂效果也不錯, 無論是學生的朗讀,還是對關鍵詞對李清照內心濃重愁的理解,都是很 有深度的。

武陵春反思 篇3

都説“ 教學是遺憾的藝術”,確實,課後發覺自己的實時評價還不夠精準 、豐富,全面引導學生的能力還欠缺,朗讀還有待於加強,因為沒有預習 ,所以有關李清照的史料學生知道甚少,造成課堂上老師的語言過多等 等,如果讓我再次上這篇課文,我不會設計那麼多環節引導學生進入文 本,而是一開始就放手讓學生讀,讓學生談收穫以及自己對詞的理解, 然後提出自己的疑惑,我只是有針對的給學生補充有關李清照的背景與 生活經歷,然後讓生再次聯繫她的背景與生活來進一步品詞,進一步朗 讀。要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學習琢磨加強。

對於九年級的學生來説,詞這種文學樣式雖然已經不陌生,學生的詩詞 也有一定的積累,但詞中表現的家國離恨情愁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卻有極 大的差距,而且有關李清照的人生經歷學生知道的又很少,基於這,我 在這堂課的設計上,採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讓學生先從表層感受詞的氣 氛,再步步深入到文本,最後再到了解詞人的內心,這樣就可以讓學生 層層感受詞的意境和魅力了。

武陵春反思 篇4

《特殊的葬禮》一課是一篇關於環境保護問題的記敍文。我抓住課文重點段落、關鍵詞句,在閲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創新能力。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教學一開始,我播放低音量的葬禮哀樂,並在音樂中描述:“1986年9月,在拉丁美洲的巴拉那河上,巴西總統親自主持了一次特殊的葬禮。葬禮是為一條瀑布——塞特凱達斯瀑布舉行的。這是怎麼回事呢?”描述將學生帶入課文特定的情境,學生產生了許多疑問,如人們為什麼要為一條瀑布舉行葬禮?這是一條怎樣的瀑布呢?學生有了強烈的求知慾望,就會主動地探索。

二、循音入境,引導想象

課文第三自然段描寫了塞特凱達斯瀑布雄偉壯觀地氣勢。我讓學生閲讀時,找出文中表現瀑布雄偉氣勢的詞語,如:“咆哮而下、滔滔不絕、一瀉千里”等,之後,再讓學生欣賞配樂朗誦。抽象的語言文字變得形象起來,學生展開了想象的翅膀感受瀑布的磅礴氣勢。“眼前出現了一條奔流而下的瀑布”“這真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呀!”……

三、圖文結合,激發想象

課文第五自然段描寫了即將枯竭的塞特凱達斯瀑布的形態。教學時,我要學生朗讀課文,找出描寫瀑布的語句:“它在羣山之中無奈地低下了頭,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生命垂危“等詞語的基礎上,出示文中插圖,引導學生邊讀邊想:即將枯竭的塞特凱達斯瀑布是什麼樣子?假如你是慕名而來的遊客,看到這樣的情景會有哪些感受?你會説些什麼?學生彷彿置身於瀑布前。經過一番閲讀、討論,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通過想象,學生將塞特凱達斯瀑布的過去和現在作了比較,深深體會到了環境污染給大自然,給人們生活環境帶來的嚴重危害。

四、結尾質疑,引導續想

學完課文後,一個學生站起來問:“老師,葬禮是在1986年舉行的,那塞特凱達斯瀑布現在怎樣了呢?“問題一提出,我並沒有急於告訴學生答案,而是引導學生想象:“同學們,你們想象一下,瀑布應該怎樣呢?”學生經過思索後,有的説瀑布可能永遠消失了,它只能存在於人們的記憶中,有的學生卻説葬禮喚醒了人們,人們積極植樹造林,保持水土,瀑布恢復了往昔的生機與氣勢。通過續想,儘管學生的答案不一,但學生進入了課文的意境,進一步增強了保護環境,愛護地球的意識。

武陵春反思 篇5

本節課教學6、7的加法和減法,要求引導學生經歷根據一幅圖寫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並算出得數的探索過程,感受調換兩個相加的數的位置得數一樣的客觀事實,同時也利用“一圖兩式”的學習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探索精神。

在上課伊始,我首先複習了5以內的加法口算題,複習6、7的組成,為本課6、7的加法做鋪墊。在新課講授過程中,運用了學生自學,合作探究的方式;在教學加法和減法時,讓學生合作擺小棒,通過擺的小棒來説明圖意,並列出算式,引導學生説出:因為學生坐的方位不同,觀察的角度也不同,所以寫出的算式就不同。並利用數的組成來計算出結果。在這個環節上應該注意組織好教學,因為一年級國小生在現階段對相對性的概念還沒與建立,對左、右的概念也是剛剛接觸,所以讓學生從左至右來看圖列式有一定難度。這點在教學效果上也體現了出來,教學切不可急於求成。同時,在擺小棒的環節,更應該注重組織好教學,個別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導致學生參與氣氛不濃,這都是我引以為戒的地方。

從教學效果和目標達成情況看,本節課基本達到預期教學目標,教學效果沒有達到我的預期設想,主要是我教學時的語言還不夠精煉,課堂教學中應變能力還有待提高,在課的設計上對一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瞭解還不夠,各環節之間聯繫還不夠緊密,教學方法缺少靈活性。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注重課堂教學的組織,讓學生動而不亂,使課堂活而有序,同時深入挖掘教材,進一步瞭解學生,使課堂教學少留遺憾,多些精彩,也期待自己有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