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教師讀書反思(精選17篇)

國中教師讀書反思 篇1

師生關係主導在教師,據有關調查表明,教師的行為和態度是決定師生關係親疏的決定因素,70以上的受訪問者認為影響師生關係的主導因素在於教師,66的學生認為自己和班主任的關係還可以,24的學生認為和老師關係比較融洽,因為老師和藹可親,或是因為自己學習好老師喜歡。只有少量學生認為和老師關係不太好,原因是因為自己的學習成績不好或不守紀律。過去那種認為師生關係情同父子母女的傳統認知受到了挑戰。而且,師生關係和學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聯繫。隨着學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們與班主任的關係出現趨於平淡的趨勢,也就是説年級越小、學歷較低的學生與班主任的關係越好。而學歷較高的大學生,他們生活學習獨立性更強,與教師的接觸機會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瞭解的機會,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認為自己與班主任的關係一般。

國中教師讀書反思(精選17篇)

師愛最為公眾期待

教師應該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主動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願意與學生成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遇事冷靜,不隨便發怒,不以威壓人,處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見,對自己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樹立較高的威信。

教師要重視教育法規的學習,具有依法執教意識,以及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辨識力,要尊重學生,不得變相體罰。

教師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標。如教師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備”、“嚴格負責”,又要“幽默風趣”、“熱情活潑”;對教師素質,要注意培養學生喜歡的“幽默”、“熱情”、“機智”等特質;對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舉止優雅”、“談吐高雅”等較高素質修養層次的追求。 教師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以身作則,潔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為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師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感。一名稱職的教師要以對歷史、對社會、對家長、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努力做好教書育人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工作。熱愛學生的老師最受歡迎學生渴望的不僅僅是從老師那裏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師的關愛。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師生關係的潤滑劑 影響師生關係的重要原因其實是師生之間缺乏正確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實教師都是本着教書育人的態度來要求學生的,他們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子女來看待,基於恨鐵不成鋼的想法,教師希望每一位學生提高自身的能力,發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質,達到他們所期望的目標。教師嚴格要求學生是為每一個學生着想,教師本身並不能得到任何的回報。學生應該正確地理解教師的行為,不要產生厭學和反感教師的情緒。絕大部分學生還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師的,但也有少部分學生對教師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師是一種極不文明的行為,比如學生見了教師不説話,上課時間吃東西,不服從教師的管教等,這些行為應當堅決的制止。 如果説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話,那麼離開了理解和尊重同樣也談不上教育。因為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師的理解和尊重。老師對學生的批評,恰當的,就是一種激勵;不恰當的,就會成為一種傷害,甚至還會導致逆反心理產生。絕大部分學生不喜歡老師批評時挖苦、損傷學生,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師應把握批評的“度”,變“忠言逆耳”為“忠言悦耳”。參加了多次的教研活動,給我最大的感觸是無論是哪個年級的學生,都希望自己能碰到好的老師。作為學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師。作為教師,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學生。所以,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同學都願意接近的學生,或者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學生都願意接近的教師,你本身就應當是一個有道德的人。

國中教師讀書反思 篇2

師生關係主導在教師,據有關調查表明,教師的行為和態度是決定師生關係親疏的決定因素,70以上的受訪問者認為影響師生關係的主導因素在於教師,66的學生認為自己和班主任的關係還可以,24的學生認為和老師關係比較融洽,因為老師和藹可親,或是因為自己學習好老師喜歡。只有少量學生認為和老師關係不太好,原因是因為自己的學習成績不好或不守紀律。過去那種認為師生關係情同父子母女的傳統認知受到了挑戰。而且,師生關係和學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聯繫。隨着學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們與班主任的關係出現趨於平淡的趨勢,也就是説年級越小、學歷較低的學生與班主任的關係越好。而學歷較高的大學生,他們生活學習獨立性更強,與教師的接觸機會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瞭解的機會,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認為自己與班主任的關係一般。

師愛最為公眾期待

教師應該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主動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願意與學生成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遇事冷靜,不隨便發怒,不以威壓人,處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見,對自己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樹立較高的威信。

教師要重視教育法規的學習,具有依法執教意識,以及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辨識力,要尊重學生,不得變相體罰。

教師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標。如教師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備”、“嚴格負責”,又要“幽默風趣”、“熱情活潑”;對教師素質,要注意培養學生喜歡的“幽默”、“熱情”、“機智”等特質;對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舉止優雅”、“談吐高雅”等較高素質修養層次的追求。 教師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以身作則,潔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為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師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感。一名稱職的教師要以對歷史、對社會、對家長、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努力做好教書育人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工作。熱愛學生的老師最受歡迎學生渴望的不僅僅是從老師那裏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師的關愛。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師生關係的潤滑劑 影響師生關係的重要原因其實是師生之間缺乏正確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實教師都是本着教書育人的態度來要求學生的,他們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子女來看待,基於恨鐵不成鋼的想法,教師希望每一位學生提高自身的能力,發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質,達到他們所期望的目標。教師嚴格要求學生是為每一個學生着想,教師本身並不能得到任何的回報。學生應該正確地理解教師的行為,不要產生厭學和反感教師的情緒。絕大部分學生還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師的,但也有少部分學生對教師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師是一種極不文明的行為,比如學生見了教師不説話,上課時間吃東西,不服從教師的管教等,這些行為應當堅決的制止。 如果説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話,那麼離開了理解和尊重同樣也談不上教育。因為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師的理解和尊重。老師對學生的批評,恰當的,就是一種激勵;不恰當的,就會成為一種傷害,甚至還會導致逆反心理產生。絕大部分學生不喜歡老師批評時挖苦、損傷學生,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師應把握批評的“度”,變“忠言逆耳”為“忠言悦耳”。參加了多次的教研活動,給我最大的感觸是無論是哪個年級的學生,都希望自己能碰到好的老師。作為學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師。作為教師,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學生。所以,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同學都願意接近的學生,或者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學生都願意接近的教師,你本身就應當是一個有道德的人。

國中教師讀書反思 篇3

我認為教師這項工作,體現師德的意識是很強的。為人師,不僅要對學生負責,也要對社會負責、對科學負責。如果馬馬虎虎教學,也可以應付過去,這只是敷衍塞責履行教學工作。如果我們養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後,自檢一下自己是否盡職盡責。反省

自己可以激勵自己,這是積極進取的表現。一個人,貴在自知之明,這需要有自省作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長在哪裏,缺在何處,一個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驕傲自滿,時間一長,就會脱離羣眾,就會退步,就會降低自己威信。當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的意見:

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我認為要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與學的關係實際上是一對矛盾,處理得好,會教學相長,形成一種師徒般的師生關係,但處理不好,會產生對立情緒,造成教師不願教,學生不願學的局面。老師應去研究學生的心理,研究人的個性,因為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個性,然後根據不同個性的學生去因材施教,去處理一些問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師要多瞭解學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還是教與學工作中,只要多瞭解學生的要求,我們的辦法才會更多,處理問題會更慎重,師生間只要形成了一種和諧關係,教學工作、思想工作就會比較順利。

教師必須樹立平等對待觀:

我覺得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閃光點,只是我們老師沒有把他發掘出來。每一位學生都是祖國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對待,教師應服務於全體,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讓所有學生同乘一輛前行的車;教師應服務於全面,對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品質,學習成績以及身體素質都要悉心關照,服務周到,促使其全面發展。

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促進學生的智力,潛能開發。

作為教師深感責任重大,對學生嚴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認為師生間就是一種教育與被教育的簡單關係,因為這種不平等的師生關係會阻礙師生間的平等交流,觀點具有“權威性”,久之則會壓抑學生的潛能,不利創新人才的培養。“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之言。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既然做“父親”,就要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負責。

中學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之三

百年孤獨是我讀過的第一本世界名著,當時我讀七年級,正是喜歡孤獨寂寞用詞的小女生,為了這個名字,我從圖書館借了來,可是第一句: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的槍口中,奧爾良上校想起了多年前他第一次看到冰的情景(大意如此),一下讓我蒙了,我把它放到一邊,不願再看,直到一個月後,圖書館催我還書了,硬着頭皮拿起了書,看了兩頁。

從看到第三頁後,我的手再也離不開這本書,我把所有的業餘時間都奉獻給這本書,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反覆看了三遍,從來沒有一本書給我這樣的經歷:我把生命交給一本書了!那一個月,我無法跟人交流,無法大聲説笑,滿腦子都是奧爾良家族每一個人的身影,每一個都那麼鮮活,每一個都那麼特立獨行,但所有的人都那麼孤獨於世!

每一次合上書,我都懷疑自己是否有勇氣再翻開它,因為那種孤獨從每一個字裏透出來,壓得我喘不過氣,但每一次打開它,我又不願意合上它,彷彿只有這本書才是我的世界,才是我活下去的理由。

國中教師讀書反思 篇4

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質量有所提高。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受益匪淺,從中選出這幾個“建議”談談我的想法。

一、教師,珍惜兒童對你的信任

“教師面對的是兒童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心靈,學校裏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裏裝進另一個頭腦裏,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其實,師生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師應該學會蹲下來看學生,使他們感覺到你對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可貴之處,在教師的眼裏學生沒有好壞之分。在學生做好的大時候,我們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鼓勵;在學生做的不好的時候,我們更要關心和指導他們向正確的方向前進,使他們在認識的道路上更進一步。不要加以指責,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樣。其實他們也很痛苦,作為教師就是要時刻給他們啟發和鼓舞,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使他們有自豪感和尊嚴感。

二、教學相長,取長補短

“如果你發現絕大多數兒童練習本的字跡端正秀麗,錯別字很少,那麼這就是個明顯的徵兆:在這個班級裏學生可以學到許多東西”

想一想,我這幾個月的教學其實真是這樣的,“練習本”就是學生習慣養成的一面鏡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師的教學效果。

對於新教師而言,學生習慣的養成是今後有良好教學效果的基礎,我所缺乏的也就是這一點,要時刻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得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使得他們在今後的學習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對同事們的經驗加以研究和觀察,並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進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學習優秀經驗,並不是把個別的方法和方式機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優秀教師學習應當取得某種信念.”

三、教師的教育素養

“關於學校教學大綱的知識對於教師來説,應當只是他的知識的事業中的起碼常識。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的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可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能手、藝術家和詩人。”其實,要想達到這樣的境界,我想,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斷地充實自己,完善自己。“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於此”想想自己,在這方面做得確實不好,每天不停地忙於備課、上課、批改,管理班級,總是抱怨沒有時間讀書,但閒暇時又懶得動,而那些教育書籍卻安安靜靜地躺在書架上,早已落滿了灰塵。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想起找一點書來,看看有沒有可以借鑑的文章,有沒有可以參考的教案,此時,想一想實在是可悲!可憐!現在覺得自己還年輕,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還足以能“應付”小孩子,然而面對飛速發展的今天,可以説孩子們的視野更加開闊了,我們不得不時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麼惟有讀書才能武裝我們的頭腦,才能讓我們擺脱“坐吃山空”的尷尬境地。而讀書的這種意識更應該是發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望。

年輕的我對於教師這個行業還存在着比較稚嫩的想法,而學習對於我來説是補充自己,使自己成熟的一個最好的方法,我要不斷地學習,積累經驗,使自己能成為一名名師。 中學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之二

讀了《一份特別教案》這本書心中有一些體會,深知要當好新時代的教師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學生的成長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對教師的職責概括為:傳道、授業、解惑。這其實只指出了老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中教書的一面,而“為人師表”則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國中教師讀書反思 篇5

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質量有所提高。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受益匪淺,從中選出這幾個“建議”談談我的想法。

一、教師,珍惜兒童對你的信任

“教師面對的是兒童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心靈,學校裏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裏裝進另一個頭腦裏,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其實,師生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師應該學會蹲下來看學生,使他們感覺到你對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可貴之處,在教師的眼裏學生沒有好壞之分。在學生做好的大時候,我們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鼓勵;在學生做的不好的時候,我們更要關心和指導他們向正確的方向前進,使他們在認識的道路上更進一步。不要加以指責,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樣。其實他們也很痛苦,作為教師就是要時刻給他們啟發和鼓舞,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使他們有自豪感和尊嚴感。

二、教學相長,取長補短

“如果你發現絕大多數兒童練習本的字跡端正秀麗,錯別字很少,那麼這就是個明顯的徵兆:在這個班級裏學生可以學到許多東西”

想一想,我這幾個月的教學其實真是這樣的,“練習本”就是學生習慣養成的一面鏡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師的教學效果。

對於新教師而言,學生習慣的養成是今後有良好教學效果的基礎,我所缺乏的也就是這一點,要時刻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得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使得他們在今後的學習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對同事們的經驗加以研究和觀察,並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進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學習優秀經驗,並不是把個別的方法和方式機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優秀教師學習應當取得某種信念.”

三、教師的教育素養

“關於學校教學大綱的知識對於教師來説,應當只是他的知識的事業中的起碼常識。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的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可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能手、藝術家和詩人。”其實,要想達到這樣的境界,我想,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斷地充實自己,完善自己。“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於此”想想自己,在這方面做得確實不好,每天不停地忙於備課、上課、批改,管理班級,總是抱怨沒有時間讀書,但閒暇時又懶得動,而那些教育書籍卻安安靜靜地躺在書架上,早已落滿了灰塵。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想起找一點書來,看看有沒有可以借鑑的文章,有沒有可以參考的教案,此時,想一想實在是可悲!可憐!現在覺得自己還年輕,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還足以能“應付”小孩子,然而面對飛速發展的今天,可以説孩子們的視野更加開闊了,我們不得不時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麼惟有讀書才能武裝我們的頭腦,才能讓我們擺脱“坐吃山空”的尷尬境地。而讀書的這種意識更應該是發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望。

年輕的我對於教師這個行業還存在着比較稚嫩的想法,而學習對於我來説是補充自己,使自己成熟的一個最好的方法,我要不斷地學習,積累經驗,使自己能成為一名名師。 中學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之二

讀了《一份特別教案》這本書心中有一些體會,深知要當好新時代的教師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學生的成長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對教師的職責概括為:傳道、授業、解惑。這其實只指出了老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中教書的一面,而“為人師表”則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國中教師讀書反思 篇6

《星星變奏曲》以主人公對失落的夢的追憶為構思線索,把夢與血淋淋的現實作殘酷的、令人震顫的對比,從而抒發詩人心中充滿騷動的苦苦渴望。詩人渴望什麼?渴望重建失落了的理性,而重建理性後的感性顯現是什麼模樣呢?是陽光普照,每天都是一次美好的回憶,就像一首和諧、生動的詩,就像這首詩中美妙動聽的每一個音節。有美好而温柔的夜晚,有生動活潑,潔晶如星,有賞心悦目,馥郁如白丁香。

在這樣温柔的春天,那曾經狂熱地揮動過的旗子和心中曾有的那一團理想的火,應像它本來應有的樣子一樣閃閃發光。但是,現實卻是另外一副樣子,寒冷、寂寞、孤獨、淒涼、黑暗。詩人只能在深沉的夜裏凝望着遙遠的天空,尋找星星的安慰,渴望星星能在心中的太陽熄滅之後,為他驅散寒冷和失望,幫他重新燃起一盞希望的燈。這樣,他便可以停止寫失落了理性後充滿了苦難的詩,可以緩解他那充滿了壓抑的生活。

這首詩的體裁是朦朧詩,朦朧詩的特點就是藉助一些物象來暗示或間接的表現經驗,使詩含蓄、朦朧、意境優美,也就是具有意象化、象徵化、立體化。

本着朦朧詩的特點,我在教學設計上巧妙的與音樂學科進行了整合,導入我通過播放理查德的鋼琴曲《星空》把學生帶入一種朦朧的優美的意境當中,對後面的教學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其次,在讓學生體會詩歌用凝鍊的語言創設意境的時候,我通過多媒體出示畫面“枯藤老樹昏鴉”和“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讓學生想像,感受再對比這首詩歌作者創設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意境,朗讀時該用什麼樣的感情去讀,學生通過不同的畫面及老師的引導,很快很準的把握住了這首詩歌的感情基調。

另外,作業佈置,我設計一類讓學生調查遠近時代經典歌曲,賞析歌詞,有的就是一首很好的詩。學生對此都很感興趣,我相信他們課後一定會很認真的完成,因為興趣是很好的老師。

這節課讓我充分的體會到了學科整合的魅力,通過整合不但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而且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但是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

1、詩歌教學重在讓學生進入意境當中體會詩人的感情,除了用課件幫助之外重點應該讓學生朗讀,通過朗讀去品味語言。而在整體感知部分,讓學生聽配樂朗讀,很多學生的朗讀慾望被調動起來,但我確沒讓學生讀,而是通過聽來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2、在探究問題的時候,應該先讓學生提,教師補充,而我忽視了課堂上應隨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上。問題是為了讀,在讀的過程中感悟詩歌的意境,而我只是引導學生進行了探究,沒有進一步的去讀。

3、拓展寫作我設計讓學生試寫詩歌,這對學生來説難度太大,應該讓學生根據好的句式進行仿寫,或者通過“增、換、刪、改”語言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進行。

國中教師讀書反思 篇7

一、基本情況:

本學期所教的是八年級六個班,每個班人數都在45人左右,男女生人數差不多個半,絕大多數學生身體健康,無運動技能障礙。學生都喜歡運動,但身體協調性差,肥胖等,學習動作不協調。學生身體素質中的硬性指標,如速度、力量、耐力、柔韌等素質較差;靈敏、協調等軟性指標明顯不足。個體發育不均衡,下肢力量尚可,肩部肌肉羣力量較差,在此類教材教學是要多加註意。腰背、腰腹力量有待於大幅度提高,這是體育練習成敗的關鍵。

二、教材分析:

結合本校實際情況,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體育教學工作,傳授基本的體育衞生保健知識和體育技能,培養良好的衞生習慣;掌握科學鍛鍊身體的基本方法和體育文化知識,在傳授中滲透思想道德教育。讓每個學生都發展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教材內容有:體育與健康基礎知識;田徑:跑、跳、投;體操,球類:籃球、足球;身體素質練習。

教材的重點:跑中的快速跑;跳躍中的跨越式跳高;體操中的單槓動作;球類中的控球技術;

教材的難點:蹲踞式起跑;跳躍中的起跳環節;球類中的人球結合。

三、教學目標和要求

1、使學生初步認識自己的身體和掌握鍛鍊身體的簡單知識及方法,學會一些體育衞生保健和安全常識,培養認真鍛鍊身體的態度。熟練掌握眼保健操和新的廣播操。

2、初步學習田徑、體操、球類等項目的基本技術,掌握簡單的運動技能,進一步發展學生素質,提高身體基本活動能力。

3、"以學生為本,健康第一"是我們的目標,在體育遊戲中不斷地嘗試與體驗、練習與思考、互學與互評,感受體育運動的樂趣,體會體

國中教師讀書反思 篇8

英語教學作為一門語言的教學,其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言語技能,即運用語言的能力,因此其課堂教學具有不同於其他課程課堂教學的特點。我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根據中學教材的內容編排突出了對這種能力的培養,採取了指導性的學案模式,強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雙向運用。讓英語教學走出課堂,走向社會。

英語課程標準把閲讀技能目標描述為:朗讀各種文體、英文詩詞、報刊雜誌、原著及各種商品説明書等非專業技術性資料並理解大意,找出或獲取中心意思、作者意圖、觀點和態度的相關信息。根據情景、上下文、構詞法、句子結構猜測生詞或詞組的意思,分析句子結構、理解句子,理順事件發生順序、人物行為,預測事件情節發展和可能的結局,進而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閲讀策略,形成閲讀興趣,最終提高閲讀能力。以下是我在學習和教學實踐中為了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激發他們閲讀的興趣而形成的一些淺顯認識。

一、引導學生,激發英語閲讀樂趣

1.從課本入手,開展整體教學。閲讀能力依賴於綜合訓練。聽説讀寫紮實,學生語言結構意識強,基本詞彙掌握牢固是閲讀能力提高的先決條件,為此有效地提高課本材料的閲讀是重中之重。教師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材料對學生進行聽、説、讀、寫的訓練,特別是讓學生進行有目的的閲讀實踐,使其掌握基本的技能和技巧,提高他們的閲讀能力。同時,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對課文逐句翻譯——深入講

解——全面練習語言點的做法,把整體閲讀教學的理論運用到課堂教學中。

課文的整體閲讀教學是把課文當作一個整體讓學生感知,要求先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整體內容上,啟發學生學習興趣,創造傳授知識和語言技能訓練的語言環境,吸引學生進入交際角色,使課文教學作為教師、學生互相作用的積極過程。在學生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運用各種方法加強學生對課文內容、基礎知識、基本語法、聽説讀寫綜合訓練,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以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下面是有關閲讀教學的幾個步驟:

(1)閲讀前,教師先教一些較難的單詞、詞組或有礙課文意思的單詞、詞組(留一部分生詞讓學生在閲讀中猜測),而後介紹一些跟閲讀內容相關的背景知識,然後根據文章標題、插圖或利用簡筆畫等引導學生預測文章內容。這樣,學生對這篇文章的大意及詞組的運用就有了初步的印象。

(2)閲讀時,以細節閲讀為核心,合理分析課文的性質和結構特徵,採取不同的閲讀方法,提高學生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從而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教師可先提出幾個指導性問題,播放錄音,讓學生聽完整篇文章,回答老師設計的問題。學生聽讀後,對文章的內容有了進一步瞭解,然後要求學生默讀,解決教師精心設計的T/F判斷題或問答題。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注意先易後難,先理解後拓展,先淺後深,兼顧差生和優生的原則。通過聽讀而後默讀,解決問題,學生對文章的大致內容、整體結構已有了大致瞭解,已經

第2 / 3頁

能把握文章的中心和重點。

(3)閲讀後,學生把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接下來應就課文內容進行講解和精練。教師提出文章中較難理解的語言點,由學生思考、討論,然後解讀,也可以讓學生提出預習時或閲讀後不解的問題,師生共同討論解決。這一環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做到精講精練,增加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之後教師可讓學生複述課文,做一些語言知識點練習,或圍繞課文內容開展各種形式的筆頭練習,進而鞏固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及語法知識的理解。

國中教師讀書反思 篇9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是對語文課程性質的最新認識。過去語文課上,教師把課文條分縷析,弄得支離破碎,把語文課上成純粹的工具訓練課。語文課上沒有思想的碰撞、心靈的觸動、情感的陶冶、審美的薰陶。語文教學的人文教育功能遠遠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所以,語文課不受學生的歡迎。新的課程標準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以本來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學中我們在突出體現語文人文性的同時,不能忽視其工具性,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乳交融。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輔相成的,是高度統一的。葉聖陶先生説過:語文教學的根在在聽説讀寫,是聽説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新,而不是遊離於聽説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

可時下語文課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師認為,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礎,淡化知識。課堂上特別重視對語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教學,幾乎沒有提及,有的教師甚至認為搞這些教學就顯得落後、過時,平時教學不重視了,上公開課更是不教這些不能“出彩”的“添頭”。課堂教學熱熱鬧鬧,教學形式變化多樣,可就是聽不到朗朗讀書聲,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賞不到對優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獨到分析見解,沒有了必要的訓練,缺少了必要的積累,短短的課文學生讀起來結結巴巴。試想,如果一個學生連一些極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不會寫,一寫作文就是錯別字、病句連篇,那麼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很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長期如此,少了聽説讀寫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那麼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動也都將成會空中樓閣。

因此,我們強調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決不能以削弱學生的基本語文訓練為代價。應在兼顧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同時,紮紮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只有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把提升人文素養滲透於紮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實現。

二、強調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注重生成與建構,淡化預設與講授。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以學定教,因需施教,增加靈活度。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組織課堂教學,把主要的時間讓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把語文課堂交給學生”,許多教師經過短暫的困惑後馬上接受下來並付諸實踐:既然要把課堂上的時間交給學生,豈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嗎?於是出現了一種我們不願意看到的現象:老師講授少了,課堂上亂烘烘的討論看似熱烈卻沒有主題,學生海闊天空胡言亂語還受表揚説有創新。課堂上教師淡化出場,一切讓學生自己説了算。如在文本的誦讀與理解中,在沒有充分引導虛設情境的情況下讓學生“想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交流讀書感受”,而教師又不能及時發揮主導作用,一堂課給學生大量的時間自讀,終結是:甲也正確,乙也不錯,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課學生跑野馬,想説啥就説啥。一節課上完了還弄不明白老師想在這節課上完成什麼任務,達到什麼目標。

國中教師讀書反思 篇10

語文教育要以學生為本,着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不能只重視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語文教育要着眼兩點:語文教育要為培養“四有”新人服務,要為學生成長、成才服務。語文教育要把握語文學科的特點、性質和功能,要突出語文的人文性。因此,語文教育不能急功近利,立竿見影,而應該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寓情於教,寓道於教。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背影》之所以感動幾代人,就是因為它藴含着血濃於水的親情,刻骨銘心的關愛。當祖母去世,父親失業,家中光景甚是慘淡的時候,父親安慰我“好在天無絕人之路”。作為父親,面對災難,他默默得承受,勇敢得面對,表現出一個偉大而堅強的父親形象。當祖母的喪事辦完,我準備回校時,他再三囑咐茶坊,甚是仔細,他終於放心不下,決定親自送我。説“不要緊,他們去不好”。平淡無奇的語言行為中飽含着一個“愛”字,飽含着父親對兒子的關愛。

其實,何止是朱自清的父親,我們的父親又何嘗不是這樣呢?父愛如山,成熟而穩重,無言而深沉。父愛濃於水,重於山,可是我們常常不理解父愛,總是覺得父親囉嗦,説話不好聽。當兒子的是否知道,在父親眼裏,兒子永遠長不大,永遠需要他的呵護,需要他的關愛,需要他遮風擋雨,父母的心永遠系在兒女身上。作為兒女,應該感受到的不僅是嘮叨,更是他們的寸草心。分離的那一刻,父親想到兒子的旅途的艱辛,所以把橘子送給兒子,父親買橘子時很艱難,父親是個胖子,走路就已經很費事了,還得又“跳”又“爬”的攀月台給孩子買橘子,“蹣跚”、“探身”、“攀”、“縮”、“努力”……無不表露着父親買橘子的艱難,但對父親來説,能為孩子做的,都是甜的。父親買了橘子回來,父子即將分別了,但父親沒有世界上的母親那樣對孩子的依依不捨,他表現得異常的輕鬆樂觀。人心都是肉做的,在這分離的時刻,不理解父親的兒子終於簌簌地流下了眼淚。文中表現得不僅是父子情,更是一種懺悔情,一種後悟愛。

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教師不能包辦代替,要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使之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有着巨大的發展潛能,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逐漸形成獨立學習、自主發展的能力。在《背影》的教學中,我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與他們平等相處,相互交流,他們在自主學習中爆發出超出平常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能力。從學生積極探究的實踐中,我也感受到了作為引導者的自豪和快樂。

文學即生活,文學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文學家、作家與普通人的不同,也許就在於他們對人生、對生活,有更敏鋭的感覺、更深刻的思考。而我們要引導學生的,正是學習教材中各位作者對生活、對人生的那種更加敏鋭的觸角,更加細膩的觸覺,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生活,用心去感受,用心去體驗,用心去捕捉,用心去積累。我佈置了作文題《 的父親》要求學生對父親仔細觀察,用心體會,然後寫一篇具有真情實感的描寫父親的文章。學生由於對父親有着獨特的感知,所以寫出了一篇篇優秀的文章。有一位同學寫道:“歲月無情,生活的拮据一年又一年地煎熬着爸爸強健的身軀。如今的他,頭髮漸白,臉龐消瘦;如今的他已走過英俊瀟灑、精神抖擻的壯年時代;如今的他總是埋頭拼命勞作,希望家裏的生活會好一些;如今的他放棄了那輛承載着他在那條鄉間小道上走過5年的摩托車,換上了一輛破舊的自行車。

他總是説:騎自行車比騎摩托車舒服多了。爸,真的是這樣嗎?在那炎熱的盛夏裏,在那火辣辣的太陽下,看着你汗流浹背,吃力地蹬着車前進,那叫舒服嗎?其實我知道爸爸是在用自己的辛勞和汗水為我們省下一點點開支,為我積攢上學所需的費用。┈爸爸,請放心,我會以最好的成績給您帶回最好的榮譽。您雖然沒有帶給我富裕的生活、名貴的衣服,但我卻擁有着最温暖的父愛,我擁有一個偉大的父親,享受着偉大的父愛。”一個沒有仔細觀察生活,沒有用心體念生活的人是無法寫出這樣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的。我認識到,要讓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不是憑空一上來就做的。探究性學習有一個基礎和前提,那就是學生自己對生活、對人生已有的敏鋭體察、真切感受、深入思考和解讀。只有在這個基礎上、在這個平台上,學生才有能力、有根基來開展自主探究。

國中教師讀書反思 篇11

隨着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多媒體在教學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與其它傳統的教學輔助手段相比,多媒體在創設情境、引發學生興趣等方面有着不可比擬的優勢。在科學教學中合理應用多媒體後,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因而多媒體受到了越來越多的科學教師的歡迎。但在應用中逐漸形成了一種多媒體“萬能論”,多媒體成了科學新課程改革的標誌,甚至出現了一種為用多媒體而用多媒體、由“人灌”轉為“機灌”的現象。多媒體固然是一種先進的教學輔助手段,值得我們大力提倡使用,但不是唯一的和萬能的教學輔助手段。因此,想在這裏就如何應用多媒體談談自己的一些思考和看法。

1.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點

多媒體能營造多重感觀刺激,有利學生記憶。根據心理學研究,多種感覺器官同時感知的學習效果要優於單一感覺器官感知的學習效果。多媒體可將文字、聲音、圖形和動畫同時展現,讓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在學習時能同時接受相關信息,因此多媒體輔助教學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記憶。

多媒體版面生動活潑,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多媒體課件使科學課堂教學活動變得生動、活潑、有趣和富有啟發性,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教學中單調的教學模式,從而起到活躍學生思維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

多媒體能增大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對於一些作圖畫表較多的科學課,通過高效的多媒體教學課件演示,使授課方式變得方便、快捷,節省了教師授課時的板書時間,可增大課堂容量。對於一些有較多學生練習需即時評價反饋的課,採用多媒體實物展示台,就可方便地實現學生練習中典型錯例的展示,免去了教師板書學生錯例的時間,擴大了點評面,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當前科學教學中多媒體應用存在的問題

多媒體作為一種新的教學輔助手段,比傳統的教學輔助手段有着巨大優勢,但在應用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課堂上大量應用多媒體後,除了教學內容和形式容易流於呆板僵化、課件製作時間較長、耗費精力大以外,還由於教師的因素在使用中出現以

2.1多媒體代替板書,不利學生知識的建構和整合

科學是一門自然學科,知識點之間常存在緊密的聯繫,即邏輯關係。現在許多教師應用多媒體後,乾脆省了必要的板書,一節課中只是偶爾草書幾個,個別教師甚至隻字不寫。一次,一個經常用多媒體課件上課的教師對我抱怨説,現在的學生越來越不像話了:在課上,他用多媒體顯示了“P = F v”這個公式的推導過程,並告訴學生要記住這公式的,結果單元測試中許多學生都沒記住。

這位教師的抱怨讓我想起了一段往事。當時念高一時,我們普通班的數學課由一位本科剛畢業的男教師任教。他上課經常一手拿粉筆一手拿黑板擦,一邊講解一邊板書。為了照顧兩邊的學生,每次板書總在黑板中間部分。當一道題或一個知識點講解完畢,板書也常常已從黑板的上端寫到了下端。為了開始新內容的講授,他就習慣性地把先前的板書擦淨。一個學期下來,近二分之一的同學期末考試不及格;一個學年結束,期末考試全班僅3個同學及格,他也因此改任了職高班。

今天,許多科學教師用了多媒體就省略了板書,這與我當年的那位數學老師有何區別呢?在一堂科學課中很多知識點常有緊密的聯繫,如果只依靠多媒體課件上課,一張幻燈片的畫面一般停留時間很短。當學生在課間某個時候發生疑問想去看時,常常已沒了蹤影。這樣,學生就會對一些知識點因缺乏識記時間而理解不深,有時甚至會出現當堂遺忘的現象。一段時間後,學生頭腦中的知識就變得雜亂無章,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建構,更不利於對知識的內化和創新。當然,學生的學業成績也就無從談起了。

2.2濫用課件代替實驗,不利學生實踐能力和科學精神的培養

隨着多媒體的廣泛應用,多媒體課件開發者提供了許多實驗課件,節省了教師的實驗準備時間,方便了課堂實驗操作,保證了實驗結果的可控性。因此,在各種教研活動中,教師隨意用多媒體實驗課件代替演示實驗或學生實驗的現象已是屢見不鮮。但多媒體實驗課件的濫用,對學生的實驗能力、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的培養會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在我校一位青年教師的比武課中,他通過播放實驗課件來研究導體兩端電壓與電流的關係:在投影屏上顯示模擬實物圖,通過移動模擬滑動變阻器的滑動頭得到相應的阻值,電壓表和電流表的指針同時指向相應刻度,並在旁顯示電壓、電流值。利用這樣的課件進行演示講解,雖然顯得方便、簡捷、正確,而且精緻美觀,但這樣的實驗已失去了科學實驗的全部特點和演示、驗證的功能。學生一方面無法體驗到前人在進行實驗設計時所體現出來的科學思想,另一方面,會產生這樣的疑問: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像這樣的實驗用實物演示並不難,教師應該做演示實驗或讓學生親自做一下。否則長期下去,學生必將暴露出缺乏實際操作訓練的一面,同時也不利於學生創造思維。

國中教師讀書反思 篇12

通過此次研修,領我深感美術愉快教學的重要性,並且有了一些自己的認知與領悟。

愉快教學,簡單地説,就是在教與學的活動中讓學生愉快地學習、思考,在愉快中獲得知識,在愉快中鍛 煉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在愉快中培養學生當學習的主人。關於“愉快教學”,古今中外不少有見識的教育理 論家都有過許多精闢的論述,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論語。雍也》中説過:“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樂之者”。這裏所説的“好”與“樂”就是一種興趣,一種愉悦的心理,一種力求認識和創造的傾向。古羅 馬文藝理論家賀拉斯在《詩藝》中提出“寓教於樂”理論,它深刻地揭示了“教”與“樂”的辯證關係:教寓 樂中,樂為教存。它不但對文學創作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而且對文化教育乃至其他工作都有很大的啟迪。周恩 來在談到關於文化教育時,就曾強調“寓教於樂”,要求在無窮的樂趣中藴入深刻的教益,以獲得最佳的教育 效果。可見,有關愉快教學自古有之,而且已是全世界都倡導的一種教學藝術。

國中美術課是義務教育的一門必修的藝術教育課程,是對學生進行美育,促進智力發展和進行思想品德教 育的重要途徑。通過美術教學,向學生傳授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培養良好的品德、意志,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 力都是十分有益的。科學實驗也已證明,學習美術能使右半腦得到鍛鍊,這對於促進人的智力全面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個受到良好美術教育的學生,觀察事物就比較敏鋭、細緻、準確、完整,對形狀的區別、明暗的判斷、空間 的理解、色彩的分辨能力都較高。它對從事社會職業,比如工業、農業、教育、軍事和科學研究等都有極大的 好處,對於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素質,挖掘人類的潛力都具有深遠的意義。但長期以來,我國的基礎教育 都是實行應試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美術教育的重要性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為了改變這種狀態,除有關部 門切實抓好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外,美術教育工作者在教學方法上也要積極進行改革,努力探索美術 教學的新路子,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因此,在國中美術教學中實施愉快教學是十分必要的。

美術課的愉快教學,就是要從本學科的特點出發,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愉快因素,採用學生喜愛的靈活多樣 的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愉快中學到知識,本人多年來一直從事國中美術教學工 作,圍繞着美術課的愉快教學,在實踐中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討和嘗試。

(一)教師的教態應親切自然, 師生共同創造一種和諧愉快的氣氛。

教態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外部表情與內在氣質的形象反映,它對學生的學習心理和情緒有着直接或間接 的影響。好的教態,學生會感到親切、輕鬆、愉快,有利於提高學習的興趣。教師面帶微笑,和顏悦色,會給 學生愉快的暗示,學生會從中受到感染。許多優秀的教師都懂得微笑的意義,他們即使在十分疲憊或身體不適 的情況下,也總是面帶微笑地走進教室,因為他們懂得,學生會從老師的微笑裏感到關心、愛護、理解和友誼 。同時學生也會從教師的愉快感中受到鼓勵,激發起愛老師,愛這門課的相應情感,所以,在學生面前,老師 應永遠是親切自然的。即使是對待差生,老師的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個期望的眼神,一句幽默的話,一個暗示 的動作,有時比嚴厲的批評更能讓學生接受,使學生從中感受到老師對他的尊重、愛護和關懷,從而使學生能 自覺改正缺點,避免產生師生間的對立情緒,所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就應始終保護良好的心理狀態,促進師 生在認識與情感兩方面的溝通,變一切消極狀態為積極狀態,師生共同創造一種和諧愉快的氣氛。只有這樣, 才有利於老師自始至終貫徹積極主動性原則,使學生在愉悦的氣氛中接受美的教育。

(二)運用電化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創造良好的教學情景。

美術是視覺藝術,需要通過視覺來獲取信息,這就必須強化直觀教學。傳統的教學方法常常使教學陷於枯 燥乏味,如將現代化的電化教學手段引入美術課堂,使教學媒體多樣化,就可以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來參與 感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於實施愉快教學,增強教學效果。例如,上《圖案基礎——寫生變化》一課 ,在講解“變化”的幾種方法過程中,我同時在投影上用彩筆畫出簡化的魚、兔子,幾何化的松鼠、青蛙,誇 張的小豬、梅花等,這些簡練的圖案激發起學生的極大興趣。每畫完一個圖案,學生們就不由自主地説出“鬆 鼠!”、“青蛙!”、“小豬!”等等,課堂上充滿了歡樂的氣氛。講添加法時,在魚身上添加蓮花,在梅花 上添加喜鵲,再問學生有什麼寓意?學生經過思考,可回答出“連年有餘”、“喜上眉梢”的寓意。這樣,學 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不但掌握了“變化”的幾種方法,而且使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及創造力有了進一步的 提高,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在上《水彩風景畫——桂林山水》一課時,通常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同步演示法,即老師邊講邊輔導,此法 直觀性很強,很適合水彩畫的教學。但由於學生的繪畫水平各不相同,老師“斷斷續續”地示範、講解、輔導 ,畫得快的同學想“開快車”,而畫得慢的同學又因跟不上而顯得手忙腳亂。針對這種情況,我先把這幅畫的 作畫過程拍錄好,並配上優美的音樂及解説,在進行同步演示前先放錄像給學生看,讓學生先看到了這幅畫的 作畫全過程,使學生感到耳目一新。這樣,畫得既好又快的同學就可胸有成竹地作畫,心裏沒底的同學也可跟 着老師的示範慢慢進行。這樣,既豐富了課堂的教學手段,又面向全體學生,使教學在張弛有致的和諧節奏中 進行,創造了良好的教學情景。

電化教學融形、色、光、聲為一體,刺激學生的感官,是一種在一般課堂上難以達到的高功效的教學手段 ,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學效率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很值得推廣。

(三)重視導課和結課藝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成功的一節課,從開始就應引人入勝,讓學生的精力很快集中並對新課產生興趣,因此對新課的導入應作 精心的設計。導課是一種教學藝術,它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進行創造性的 設計。

例如,在上《色彩與感情》一課時,我從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因穿衣服的顏色而左右她一天情緒的幾個 生動例子導入,學生聽得津津有味,為新課的展開作好了輔墊。

上《標誌設計》一課時,正值香港迴歸之際,我在課前先製作好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區徽圖案,上課開始時 即把圖案亮出,逐個提問:這是什麼標誌?它是怎樣設計的?它有什麼深刻含義?學生髮言踴躍,興致很高, 導入新課的同時,滲透了愛國主義的教育。

又比如上《水彩風景畫——桂林山水》一課,先問學生是否遊覽過灕江?遊覽灕江有什麼感受?然後放《 桂林山水》的風光錄像片,讓學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使他們知道,原來自己就生活在這人間仙境裏。再問: 作為桂林人,難道你不想把自己的家鄉美景描繪成一幅幅美麗的圖畫?這樣的導入使得學生躍躍欲試,同時增 強了學生熱愛家鄉的真摯感情。 一堂完美的課,不僅開始要引人入勝,而且結尾也要精彩,餘味無窮,給學生留下難忘的回憶,激起對下 一次課的強烈慾望。 上《水彩風景畫——桂林山水》一課是這樣結課的:“今天我們學習水彩畫的基本技法,畫了一幅水 彩風景畫——美麗的桂林山水。星期天,你可以背上畫夾去寫生,去把桂林這人間仙境描繪成一幅幅美麗的圖 畫,回來對你的親朋好友説:桂林真的很美,桂林是我們的家鄉,愛護要靠大家,桂林的山美,水美,人應該 更美。”這樣的結課使學生感到“言已盡而意無窮”。教學藝術是在教學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具有創造性和審美性的教學實踐活動。教師在處理教學內容、組織 教學活動和運用教學方法時應有獨特的創造性,教學才會成功,才能形成一種活躍、生動的教學氣氛,給學生 一種真正的藝術審美愉悦的感受。

(四)重視輔導環節,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輔導是教師對每個學生在完成課堂作業過程中的具體指導。輔導在美術課堂教學各環節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美術課一般要求教師在15—20分鐘之內作少而精的講解示範,餘下的20—25分鐘是學生作業。所以,輔導在 美術課堂中所佔的時間最多,教師需付出一定的精力。教師應根據本節課所授內容,善於啟發學生的思維,讓 學生在練習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並溶進自己的審美情趣;對作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要及時給予點撥 ;對個別作業困難的學生要給予啟發提示;對好的作業,要給予鼓勵和表揚,並可讓該生談談其作業的構思、 方法等,使其他同學從中得到啟發。由於作業時間較長,課堂氣氛容易顯得沉悶,為使學生保持一種愉快狀態 ,作業時可用錄音機播放一些優美抒情的音樂。經實踐,音樂用於輔導環節,效果很好。通過音樂情景激發學 生情趣,學生的思路開闊了,思維活躍了,課堂結構也優化了。在教學中把音樂和美術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優 美的音樂伴隨着美術作品中美的意境、美的形象來感染學生,調動學生追求美、表現美、創造美的激情,從而 達到培養學生作畫興趣和愉悦心理的目的。

國中教師讀書反思 篇13

不學而求知,猶願魚而無網。

——題記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要有知識,就要學習。惟有學習,才能使人聰明,使人進步。要做一個符合時代要求的人,就必須努力學習,而學貴有恆。為學,要有恆心和毅力。士不厭學,故能成其聖。多看多學多問,才能理解和熟練地運用知識。學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的確,學習不可浮於表面,要探其究竟,深鑽細研。美國作家馬克?;吐温説:“如果你不去學習了,你永遠不會做任何的事,只會找別人替你做。”

朱德在1923年進入德國的歌延根大學,為了掌握德文,朱德首先克服年齡大,記憶力差等重重困難,以驚人的毅力頑強地學習。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他就能夠用德語會話和閲讀的德文書報了。他還利用考察德國的機會來提高自己的德語水平,正如他所説:“獲得知識的道路就是努力學習。”

所謂“不是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考試正是學習後的考驗,考得順利當然笑逐言開,而考得不怎麼好卻只是一種“以患為利”的磨難,而磨難正是人生的一種財富,它能激發潛能,鍛鍊能力,使人更具生存力。在被諷刺、被誣陷、被圍困、被打擊的時候,潛能則可能最充分地爆發出來。周文王坐牢時寫出《周易》;孔子在困境時寫出《春秋》;屈原被放逐,賦出《離騷》;左丘明失明,着有《國語》。孫臏殘廢了寫出兵書;司馬遷不僅“沉痾無礙英雄文”,更是“命運不濟文章興,坎坷作民族魂”考,表面是苦,實質卻是甜。

為什麼學後必思?因為思考後才能真正理解,理解了才能正確運用。學習與反思相輔相成,互為促進。引用胡達源的名言:“書不成誦,無以致思索之功;書不精思,無以得義理之益。”面對考,要勤思;考後,要反思。思考使人一層樓,讀書不思考,等於吃飯不消化。反思反思,易解其意,就是反覆思考。當忍而三思須憑心暗想。

我國宋朝哲學家朱熹發明了“吃”書法。他認為做學問之道,不光是要吃得進,還要吐得出。吃是讀,吐是思與寫。把你所學的東西,在腦子裏整理思索一番,勤用腦,多用筆,學問就更透徹,“吐”也是“吃”的一種檢驗方法。

要善於思考,勤于思考,凡事問一個為什麼,以“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探索精神去鑽研,學問才可以進步,知識亦可以提高,方為有益。

國中教師讀書反思 篇14

戲、上網聊天情有獨鍾,而對於教師所講授的教材上的內容卻覺得“不好玩”。作為一名國中信息技術教師,如何把課上得再好一點,如何讓學生喜歡這麼課,並且能在喜歡的情況下,學好這麼課,掌握這門課呢?

一、重視問題設計

課堂教學中,在導入新課、學習新知等不同階段,學生的思維狀態是不同的,提問要注意時機,引導學生去積極思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於同一個問題,應善於從不同角度向學生提出問題,運用條件的增設變化及結論的延伸和條件與結論的互換,一題多解、舉一反三等方法設計出新的問題,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二、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

課程改革中,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鼓勵學生創新思維,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去鑽研,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充分發揮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關注全體學生,而不是個別學生,教師也要做到少講,讓學生自學,做到精講多練,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充分體現教師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導者、促進者的多重身份。

三、讓學生有成就感

課堂中多展示學生作品,利用成功體驗激勵學生的學習課堂上多展示學生的作品,給予表揚鼓勵,會使學生有成功感,感到莫大的欣喜,對自己充滿了信心,從而對計算機學習產生更為強烈的興趣。在伴隨着老師和同學們的讚美,這些同學都會沉浸在一種難以言喻的興奮之中。課堂中我讓每個同學都把作品上傳到局域網中,這樣,只要進入網上鄰居的同學都能看到,當看到有同學欣賞自己的作品時,他們會充滿成就感。用成功的體驗,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根據具體情況採用合適的方式,一定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把枯燥的理論上得輕鬆風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儘可能地選擇一些貼近生活的實例,學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儘量將枯燥的東西講解的生動形象一點,教師在講解時,可用風趣的語言,貼近的比喻,引用身邊的事件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和認可。比如我在上“信息無處不在”這塊內容時,通過舉例:校園的鈴聲告訴我們上課、下課的信息,走過食堂時傳來的飯菜香傳遞給了我們可以吃飯的信息,用好的比喻,貼近生活的例子,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教師可以把理論課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讓學生感受到計算機世界的五彩繽紛。

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必須根據環境,注重知識應用的綜合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教學水平,不斷摸索總結,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適應時代的要求!

國中教師讀書反思 篇15

聽了高老師傳達的聽課精神使我感受頗多,受益匪淺。每個老師的微型課都如此精彩,活潑有趣,總體的特點有:

1、新課導入各有千秋俗話説:“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好的開場白為教學任務的完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儘管各位老師的開場白各不相同,但各位老師的開場白卻告訴了我們一個共同的道理:導入新課應新穎別緻、親切自然、切合主題、有吸引力。形式主要有:①複習導入,②謎語猜測導入,③圖片導入,④實驗導入。

2、探究活動實實在在

科學探究既是教學內容也是學習方式,這是新課改的基本理念。在雙氧水可製氧氣中的科學探究真可謂本次活動中的一大亮點:通過研究實驗、討論、尋找規律等;探究活動實在,每一個活動都是形成知識和能力過程中的重要一環,不象是為了渲染氣氛,貪圖熱鬧的秀場。

3、多媒體應用恰到好處

多媒體的最大優勢就是可達到直觀,高效,生動有趣的效果。從上課教師的表演中,我們真正感受到的選手們多媒體使用的那種絕佳的效果。

4、我的課堂我做主

教學過程其實是師生交往的過程。基本功大賽課明顯以學生活動為主,保證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主要為學生創設思維空間、思維的範圍、思維的時間,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有些教師的語言幽默時尚,有些教師的聲音優美動聽,在和諧、熱烈、親切、活躍的氣氛中一節課就悄悄結束了。

5、實驗中頗有創新

在基本功大賽課中多數老師做的實驗都有一定的創新,讓學生的知識儘可能得到增長。例如通過微型實驗讓學生在課堂上探究雙氧水製取氧氣的條件,以及得出二氧化錳在此化學反應過程中的作用,以及催化劑的特徵等。

總之,課程設計的嚴謹;知識過渡和銜接的自然;課題引入的新穎與巧妙;實驗探究的深入和有序;師生的真切互動和溝通,等等很多很多,很難用幾句話

能説清楚。

同時,我感受到課改形勢的改變。

新的形勢下應關注:1、體現新課程目標、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2、創造性使用教科書(用教科書教),3、建設新型的課堂文化:民主、平等、科學、對話、協商,4、密切聯繫實際:生活、學習、社會發展,5、課堂的生成性(上課時出現的意外問題),6、以科學探究為突破口:多元化學習方式,7、師生互動,8、課堂情景,9、個體差異,10、促進學習的多元化。

一堂好課應該是教與學完美的結合,應該通過教師的“教”較好地促進了學生的“學”。教學的歸屬應該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課堂教學要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位一體。這些在平時覺得有些空洞的話,而現在卻有切身體會。我們真的學到了很多,也產生了一些想法:

1、我的課離他們的課有多遠?

在聽課過程中,我都在有意無意地冒出這樣的一個問題:“我的課與他們的課相比有多遠?”説實在的話,當時真有“時近時遠”的感覺,一會兒覺得自已也是這樣做的,一會兒覺得“我怎麼沒有想到這樣做呢?”,誠然,基本功大賽課大多是通過“智囊團”再三推敲,選出優秀教師反覆演練,才拿到賽場上來的,好像在平時的教學中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這樣想一想:“如果每一年都鑽研一點、學習一點、改變一點,那麼十幾年或二十幾年下來,情況會不會發生一些本質性的變化?”所以,教師時常有一顆學習心是最重要的。

2、教師的教學一定要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教學風格是有經驗的教師經過長期教學實踐的探索,在符合教學目的和教學規範的前提下,充分調動自己教學素養條件的能動性,對教學的諸要素和全過程予以和諧的統攝,從而使教學表現出濃郁的個人特色和藝術傾向性。從本次優質課評比中就可以看出,沒有形成自己鮮明風格的課堂教學,顯得那麼蒼白無力,無法引起學生和觀摩老師的共鳴。相反有自己鮮明教學風格的課堂教學,就顯得那麼活潑生動,學生與老師的情感容易形成共鳴,課堂也較出彩,給觀摩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化學課一定要以實驗為基礎

在化學教學中,無論怎樣強調實驗都不過分,《化學課程標準》中已經不是簡單的“初步掌握……”“練習”等等,而是“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能設計和完成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我們這兒實驗設施還不完善,就特別需要教師動腦筋想辦法做好實驗。但不管怎樣,首先得讓學生動起手來。藥品用量大,可做微型實驗;儀器不夠,可讓學生將生活用品代替或改裝。例如:礦泉水瓶剪開就成漏斗和燒杯;藥瓶就變為藥劑瓶;筷子代替玻璃棒;吸管變成導管,將食品墊板改成多孔井穴板等等。只有做了,學生才會有體會和收穫,才會有實驗技能和探究能力的提高。這對老師來講,可能更需要一種精神和一種對學生負責任的信念。

總之,聽完我們對新課程改革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從這些優秀的選手的上課中,我們確實開闊了眼界,更新了理念,認識到了自身教學中的不足,明確了以後努力的方向。也非常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這次活動的感受,共同思考還存在的疑惑。

國中教師讀書反思 篇16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寫景的典範之作。我原來在上這一課時,總是跳不出“教師分析,學生接受”的圈子。通過學習新課程,我決心跳出這圈子,從轉變學習方式入手,重新找一條好的路子。經過實踐,居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早自習,我要求同學們讀熟課文。一上課,我試着讓同學們集體背誦,本意是提高他們的興趣與信心,估計學生最多能背誦兩三段。沒有想到,學生們居然把課文全部背誦下來了。這樣以來,我與同學們一起很快把課文的整體思路梳理了一遍,學生的腦海裏有了五幅清晰的圖畫。然後分工協作:每個組負責一幅畫面,品讀、理解,之後在全班交流。同學們熱情高漲,不一會就完成了。於是以小組為單位開始品讀。

在品讀“春草圖”時,同學們能準確地分析“鑽”“偷偷”等詞的妙用,也能找到本段具有表現力的句子。

更讓人欣慰的是:一位同學提出了他獨到的見解,他認為:小草既然是“嫩嫩的、綠綠的”,人們就不應該在上面“坐着,躺着,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謎藏”。他説:“我們應該關愛生命,保護環境,課文中的那種踐踏草地的做法似乎讓我覺得不太妥當。”同學們聽了,一致認為他考慮問題比較周全,也很欣賞他敢於對課文提出異議的勇氣。看到如此活躍的課堂氣氛,我很欣慰,於是聯繫寫作時代背景,針對這一個問題給了學生恰當的解釋,同時肯定了這位同學思維的嚴謹。

“春花圖”裏的幾個優美句子一下子就把同學們的注意力吸引過去了。“紅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這句裏的比喻與排比手法讓學生很感興趣。“鬧”、“散”字的妙用也沒有逃出同學們的眼光。

在品讀“春風圖”時,一位同學提了這樣一個問題:“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中,高興起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跟輕風流水應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着。”這一句沒有提到風,怎麼放在了“春風圖”裏呢?經過思考,一位同學解答了他的問題:“風沒有顏色,沒有形狀,我們不可能直接來描寫風,只能通過其他的事物來寫春風,這一句寫的是聲音,是風把聲音穿到我們耳朵裏的呀!”這樣的解答同樣贏得了同學的讚賞。

在小組互相學習交流中,時間很快過去了,同學們意猶未盡。我想:下一節課一定會有更精彩的地方。

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徵,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而是在學習過程中學會發現、探究,研究問題。這節課我能充分尊重學生的主動性,積極鼓勵學生主動思考、提問、作答,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這樣極大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創造思維能力。

國中教師讀書反思 篇17

九年級是整個國中階段的重要一年,也是最關鍵的一年,為使學生在英語這門學科上取得更大的進步,在會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我在教學中嘗試了一些教學方法,效果不錯,現作總結如下:

一.樹立信心,明確目標

信心是動力,目標是方向。我們明白九年級英語生詞多,課文長而且難,聽、説、讀、寫要求高。學生在學習中將會遇到許多困難,因此,信心十足,目標明確是成功地進行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因素。首先,教師要上好課。如:備好課,吃透教材,抓住重點、難點,做到有的放矢。其次,教師要提高授課的效率,注重授課的藝術,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

英語學習切不可盲目,必須要制定一個切實可行、周密有效的計劃。同時老師要給學生明確各階段的學習目標,並制定相應的措施來保證目標的實施,要加大督促檢查的力度,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總結。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思想教育與知識教學互相滲透,寓思想素質教育於知識教育之中,如:向學生講述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急需超多的外語人才、北京奧運會的舉辦更需要更多的人會講英語等,讓學生認識到學英語的重要性,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努力學好英語。

二.夯實基礎,查缺補漏

英語基礎對於英語學習至關重要,對英語基礎不好的同學更應加強這一要求。如何在

較短的時間內做到這一點呢?

1。立足課本,夯實基礎

我們明白,九年級英語學習主要是以深化基礎知識為主。我想,在學習中要分階段學習,在第一階段要以大綱為標準,以課本為依據,按照課本的編排順序,每一冊、每一單元、每一課都要細緻地學習,力求基礎,全面。所謂基礎,是指學習要抓住“三基”,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解題方法。所謂全面,一是指學習要全面覆蓋所學知識,不遺漏任何一個知識點,二是要面向全體學生,防止“片面追求高分”現象,絕不能冷落“差生”。

2。找出不足,查缺補漏

查缺補漏主要體此刻語音、詞彙、日常交際用語上。語音和詞彙的補漏工作應穿插在>教學單詞的時候進行。在教新詞的過程中及時講解有關的語言知識和單詞辯音,及時歸納所學過的單詞;在複習時要善於觸類旁通,構成語音類、單詞串,力爭使沒有掌握的語音、詞彙逐一鞏固。日常交際用語的補漏要融匯於“四會”的語言運用中。要努力使基礎知識轉化為技能,要不斷提高英語的日常交際潛力,力爭做到聽得懂、説得脱、讀得暢、寫得神。

三.模擬訓練,綜合提高

查缺補漏後,學生的基礎知識已比較全面、系統、完整。但是對於重點資料還要以專題的形式進行訓練,以便於進一步突出重點。同時要強化易錯點,為到達這一目的,教師要選取高質量的模擬訓練題進行訓練,然後進行講評。那麼,如何講評呢?好的講評就應在講評之前認真地分析,找出學生的錯點,並在課堂上講評時抓住這些錯點,幫忙學生弄清出錯的原因,使學生及時糾正錯誤。同時,講評不能就題論題,而是就應抓住試題中的典型題目,講清原理,歸納方法,總結規律,並對典型題目進行引申、推廣。要做好這一點,需要注意以下兩方面:

1。課本為主,資料為輔

那種迷信資料而放下課本的做法是本末倒置的,同時,那種排斥資料中所帶給的先進信息的做法是固步自封的。無庸質疑,課本是基礎,而好的資料則是加深課本、提高潛力的重要手段。任何資料都不能代替課本,但資料能夠突出課本的重要資料,能夠帶給課本中所不具有的先進理念和與時俱進的信息。因此,無論是開始複習的夯實基礎階段,還是構建知識網絡、歸納基本方法及技巧階段,都要在立足於課本的基礎上進行。但同時,也要精選有典型性和針對性的資料,這樣有利於學生掌握解題方法和解題規律。

2。講練結合,練重於講

基礎知識的總結、知識網絡的構建、基本方法和技巧的歸納都離不開講,但更離不開練。不練習,學生所獲得的知識就不牢固,更不能深化,因此,練比講更重要。要精講,也就是要突出重點,抓住關鍵;要多練,就是讓學生做足量練習,但杜絕那種不加選取的重複練習,要有針對性。

總之,九年級階段學習的方法很多,但正確把握以上三點是學好英語行之有效的方法。只有讓學生們樹立必勝的信心,夯實基礎並有針對性的訓練,必須會提高學習效果,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