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語言課後反思(精選5篇)

大自然的語言課後反思 篇1

《大自然的語言》,這是一篇事理説明文,主要介紹學生不太熟悉、也不太感興趣的物候學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我按照“先學後導、自主合作、問題評價”的教學模式,通過“摘、理、品”的教學操作過程,從不同的角度解決了課文字詞學習、主要信息的篩選、説明順序的梳理、生動語言的品味。

大自然的語言課後反思(精選5篇)

1、把朗讀時間還給學生。課上,我毫不吝嗇的在課堂上給了學生15分鐘的自由朗讀時間,並按照我的預設教學程序和學生進行了心靈的對話與交流,雖然這篇文章用了60分鐘,也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我感到欣慰的是我和學生都很輕鬆的在進行對話交流。學生的知識生成都來源於在讀懂課文,讀好課文的基礎上。讀書是根本,沒有讀,就沒有感悟和理解,就沒有語感的生成、情感的薰陶、語言的積累和運用。

2、用激情感動學生。無論是詩歌、小説、散文、還是知識性很強的説明文,都是作者情感創作的靈魂,一篇課文,要讓學生感動,教師必先感動,教師要先吃透教材,達到對課文的整合與拆分的境界,尋找課文的美點、焦點與學生交流對話,課堂上,用自己的激情使學生情感受到感染、薰陶和激勵,使他們在高昂的情緒中產生想象和感悟,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悟。

3、提前給學生布置預習作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藉助字、詞典自學字詞,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例如,本節課的學生答題的速度和準確性遠遠超乎教師的預計,可以説是幾乎提前完成了教學任務。

大自然的語言課後反思 篇2

精心的構思,充分的備課是非常有效果的,尤其在課堂語言的銜接上,只要捨得下功夫,也定有收穫。而教材的處理,教學法的運用以及創新突破方面也要捨得花時間,哪怕有一點收穫,也是值得慶賀的。多思出智慧,只要想到,就能做到。課件的製作、下載要及早着手,要勤於動手,要勤於動口,外因會促進內因。

需要反思的地方:

1、駕馭課堂的能力急待加強。上課過程中,當學生説出有關描繪春天特色的詞語時,我沒有給以肯定,因為當時我的腦海裏只有一系列的秋冬兩季的詞語,課後我又仔細琢磨了一下,其實那些詞語也是作者運用了擬人化的句子中的詞語,學生的回答是對的,是我沒有處理好。2、時間分配的還不夠好,沒有做到從容,鎮定。由於借班上課,對學情瞭解欠深入,而學生在整堂課上回答問題太順利,遠遠超乎教師原本的預計。因此,還應該少量的設計一點反饋性的練習題,以備課堂需要。同時,這樣既重視了能力訓練,又加強了基礎知識的考察,這不正好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了嗎?

其實,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理解和需求具有他相應的靈活性,我們的課堂應該努力實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尊重學生的個體化體驗。逐步培養學生能夠欣賞他人對文本的見解,也能自由開放發表自己的見解的素質,把語文教學的人文關懷紮紮實實落到實處。

大自然的語言課後反思 篇3

教改強調要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就是要克服語文課程孤立、封閉、凝固、僵化等種.種弊端,鼓勵教師開發、利用取之不盡的語文教育資源。在課程實施上要使教學走進自然、走向社會,探索形式多樣的、與自然社會現實生活緊密聯繫的教學形式。

《大自然的語言》是介紹物候知識的説明文,為讓課文內容與自然生活緊密聯繫,我讓學生從生活中搜集物候知識,學生通過網絡、向長者請教,蒐集到了有關物候知識的故事、農諺、詩歌等。這一拓展延伸過程使課堂與生活聯繫更緊密了,打破了學校與社會、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壁壘,逐步做到課堂教學、語文活動、現實生活相結合,讓學生走入生活,激發他們對生活的熱愛,這也會使課堂教學變得開放、創新,充滿活力。

不足之處:

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許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如對“語言的品味”這一環節,如能增加一個品味課外語段的環節,就可以及時反饋學生掌握情況和增強他們的興趣,更好體味語言的魅力。雖然我也設計出了這一環節,但是因時間有限,沒有進行。

大自然的語言課後反思 篇4

誠信廉潔”作為我國優良的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品質,尤其當代青年大學生--祖國栽培的重點對象,具備“誠信廉潔”的品質顯得更為重要,本次班會主題《大學生誠信廉潔教育》讓我領會到了濃濃的誠信廉潔氛圍,同時班會上同學們通過歌曲、演講、朗誦、小品等各種形式對於誠信廉潔的註釋,讓我明白了誠信廉潔的重要性,“誠信廉潔”的品質不僅關係到我們個人的發展,也關係到我們社會的未來的發展。

談起廉潔教育,可能很多人都會認為這只是對領導幹部提出的要求。事實上,這種理解是片面的。廉潔教育絕對不僅僅包括反腐倡廉,其內涵和外延都是非常廣泛的。廉潔教育不是一種約束,而是一種道德規勸。‘勿以惡小而為之’,培養良好的道德習慣應該從娃娃就抓起。而作為中國共產主義事業接班人的大學驕子更是有必要樹立良好的道德意識。因此,把廉潔教育深入開展到學校是非常重要的。

誠信是指誠實、守信。誠實,是指言行跟內心思想一致,不説假話,不做明知不對的事情。守信,就是講信用,不失信,“言必信,行必果”。《周易》有“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孔子曾説“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古人關於“誠信”的上述代表性觀點,在今天仍具有現實意義和借鑑價值。

誠實守信是我們每個人都應遵守的生活準則。因為只有以誠待人,別人才會同樣以誠相待。古語説“一諾千金”,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企業經營中,誠信都是最基本的準則。但是,遺憾的是,現在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人見利忘義,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而置誠信與不顧。所以,我認為“八榮八恥”中的“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可以説是切中了時弊,非常重要。因此,我們青少年也應該努力培養自己的誠信意識,從小事做起,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誠信”是處理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個人之間相互關係的基本道德規範,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行為規範,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基本素質要求。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全社會各個單元都要堅持以誠為本,以誠立信。黨和國家強調進程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並重,具體落實到高等學校就是要堅持依法辦學與以德治校並舉。我們呼喚建立規範、科學、操作性強的大學生誠信度評價體系。

因此,我們要時時以一名優秀研究生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讓美好的思想融入靈魂,讓文明的行為成為一種習慣,為周圍的人樹立好的榜樣,以此期待大學校園和諧氛圍的不斷形成。當一所所大學成為一面面鮮豔的旗幟,在中華大地上處處飄揚,呈現一派勃勃生機之時,民族的振興、國家的繁榮指日可待。

大自然的語言課後反思 篇5

《再見了親人》這篇課文是敍事抒情散文,,記敍了1958年最後一批志願軍離朝回國時,同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情景,讚揚了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由於時空距離大,學生對抗美援朝時代背景缺乏認識,加上句式複雜,因而對理解課文內含的豐富感情,難分難捨的送別情景,中朝人民鮮血凝成的友誼,難於引起情感共鳴。所以我採用“以讀為本”的方法,通過整體讀、引讀、默讀、自由讀、教師範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從讀中得到感悟,培養學生的語感。

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默讀感知全文,認識親人指誰?為志願軍做了哪些事?接着自由讀,把你感動的情節劃下來,重點體會,並作批註。體會志願軍為什麼稱朝鮮人民為親人嗎?然後引導學生抓住文中句式和重點詞、句、段的理解,分析感人的場面,感人的事例,想象朝鮮人民為志願軍捨生忘死,“雪中送打糕”、“智救偵察員”、“上山挖野菜”付出巨大犧牲的動人情景,扣動學生心絃,接着“移情入文”,進行感情朗讀指導,使學生逐步深入到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會朝鮮人民的偉大情懷,對朝鮮人民付出血的代價締結中朝友誼引起心靈上的震撼,這樣水到渠成地感知課文的中心思想,又受到生動、深刻的國際主義教育。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都得到了強化。

遺憾的是:創設情景不夠,感動的句子未能讓學生多思考,多體會,多在感悟中朗讀,再加上時空差距大,學生的朗讀沒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