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語文課教學反思(通用29篇)

鯨語文課教學反思 篇1

《鯨》是一篇常識性的説明文,較之其他類型的課文知識性較強.課文介紹了有關鯨的大小,種類,進化過程及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

鯨語文課教學反思(通用29篇)

這篇課文很簡單,學生在讀一遍後,往往覺得他什麼都懂了,沒有吸引人的地方了.如果此時引導學生一步一步,一段一段去分析,理解,學生的學習熱情肯定會被刻板的教學程序消解的乾乾淨淨.為了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獲得切實的言語訓練,我在課堂上設計了很多生動的環節,比如看圖片,吸引住了學生.我充分尊重學生自主性,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彙報他的學習成果.如,同學們通過讀每一段,總結鯨的特點,並找出與之相關的句子.鯨生活習性這一部分讓學生採用多種形式展示,可以把自己當成鯨來介紹.可以畫出來,可以表演,可以談感受,在鯨吃食時,學生把鯨描繪的活靈活現,在鯨睡覺這一部分,學生的畫更能起畫龍點睛的作用,充分展示學生個性,特長,也使學生理解更透徹,體驗也更深.他們自主選擇正是他們自主意識,自主行為,自主能力的具體體現.

《鯨》這篇課文,最重要一點是要讓學生感知説明的方法.我利用小黑板上板書第一自然段填空的內容,故意將數字擦去,改成"很重""很大""很長"等模糊的概念,讓學生下課後與原文對比,體會不同的表達效果.學生通過比較很容易發現,用上具體數字,能更清楚,更準確地瞭解鯨的特點.舉例子,作比較,比喻等作用同理了.關於寫作技巧這東西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對文中説明的方法,讓學生感知就可以了,我們不能貼標籤,硬灌輸.

在理解鬚鯨與齒鯨特點不同時,我採用表格形式,讓學生從"牙齒""吃食""呼吸時的水柱"三方面填表對比,一目瞭然.並在理解"呼吸""睡覺"時採用簡筆畫,學生直觀地理解了課文.做到了語文與美術,語文與數學的整合.

鯨語文課教學反思 篇2

《鯨》是新課標人教版第九冊的一篇常識性説明文.這篇精讀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 課文語言簡練準確,平實質樸又不乏生動形象,作者運用列數字,舉例子,做比較,打比方等多種説明方法,通俗,生動,準確地對鯨的特點加以説明,融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體,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在教學時,考慮到鯨對於學生來講是種不常見的東西,所以我運用了課件,讓學生不僅從書上,更從視覺上深深體會到了鯨的各種特點和生活習性.首先,我讓孩子們初讀課文,抓住要點,引導他們讀通讀熟課文,弄清課文講了關於鯨的哪些內容,接着,讓學生細讀課文,體會特點.組織他們自讀課文,認真體會鯨的特點.之後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深入研讀,並根據選學內容組成學習小組,進行合作學習.以第一自然段為例,研究作者是怎樣説明鯨的"大"的.畫出體現鯨大的有關詞句,品味並分析説明鯨大的方法,體會這樣寫的好處.讓學生把第2至第7自然段中所運用的説明方法找出來,讀讀議議,體會這樣表達的效果.最後,我根據課後作業題的要求,讓學生既動腦又動手,分別畫出鯨睡覺,呼吸,進食的樣子,在學生對課文理解的基礎上,又讓他們進行了生動有趣的"鯨的自述",從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這樣通過作業訓練,培養了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技能,從而發揮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

鯨語文課教學反思 篇3

一是用比較法。課文首先拿鯨和人們熟悉的象作比較,使我們形象地瞭解到,鯨比象還要“大得多”。接着,用翔實的數字來説明鯨的體重,以此來説明鯨“大”。然後,又以我國捕獲的一頭鯨為例,再次列舉具體數字,具體生動地説明鯨的確很大。在教學時,為了體現這樣的寫法的妙處,我讓學生進行課文原句和不使用這樣的説明方法的句子的比較,從而體會這樣的説明方法使讀着更加容易理解,生動地感受到作者要描寫的事物。

二是用畫圖法。作者在介紹鯨的呼吸時,用“花園裏的噴泉”來比喻鯨呼吸時噴出來的氣形成的水柱,這種打比方的方法,使説明更清楚,也更形象,便於讀者理解。為了讓學生感悟,請他們畫出鯨呼吸的樣子,然後加以辨別是須鯨還是齒鯨,還用自己的語言來進行描述,也體會到這樣説明方法的好處。

三是想象法。作者在課文中多出運用了列數字這種説明方法,通過這樣的數字,可以讓學生很形象、明確地知道了鯨的大小。我就讓他們想象:大象見到了鯨會説些什麼?有學生説:我以為象很大了,可是與鯨相比,卻天差地別。

但是,在教學説明文中,我還是沒有將説明方法有效地讓學生加以運用,而這也是單元目標中提出的。同時,在自主感悟時,學生的自我感悟也不是很到位,有些孩子的惰性很大,依賴別人將學習成果告訴自己,也沒有新的發現,或者新的體會。

在“鯨的自述”中,由於時間的緊促,展開的也不是很到位。因為學生課外資料查找的不夠,老師也沒有準備太多的課外關於鯨的知識來補充,顯得自述很侷限,不能透過課文,結合課外。

鯨語文課教學反思 篇4

上完《梅花魂》這一課,我的心裏湧動着一種激動,洋溢着一份感動,久久不能平靜,為自己,也為學生。也對語文教學要與學生的實際的結合有了更深的瞭解。

《梅花魂》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領會梅花魂的本質含義,體會外祖父的愛國思鄉之情。課文的第13自然段關於外祖父對梅花秉性的闡述是學生理解的難點。

根據我班學生好動好表現的特點,在教學伊始,我讓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寫梅花的詩詞,然後教師出示王冕的《墨梅》,王安石的《梅花》,陳毅的《紅梅》,陸游的《詠梅》,以及毛澤東的《詠梅》,讓學生吟詠,在吟詠中加深對梅花特點的認識,以及對梅花品性的瞭解。

接着以讀為本把五件事情找出來,然後分析外祖父的“三次流淚”,體會外祖父濃厚的思鄉之情。第二課時圍繞“珍愛梅圖”和“贈墨梅圖”體會梅花精神以及外祖父眷戀祖國的心就像那梅花精神。在課快要結束時,適當地引入“我的中國心”這首歌。師生一起跟着音樂唱,在歌聲中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滲透了愛國主義教育。

讓學生加深對外祖父思鄉之情的理解,昇華了學生的情感,同時也深化了對梅花魂的理解。讓學生漫步在文化的長廊裏,沉浸在濃厚的文化意藴裏,課內外融合,使本節課不僅有了廣度,還有了一定的深度。在教材中以小見大,融進大語文教學觀,有這樣日積月累的教學,小小少年的心便不會拘於孤陋寡聞,視野也一定會達到星垂平野闊的境界。

課題是《梅花魂》,我首先問學生課題《梅花魂》從字面上理解是什麼意思,學生回答是梅花的精神。這時我在課題魂字的底下批註精神二字,我緊接着問:“課文哪個自然段向我們介紹了梅花的精神?”學生很快的找到了是課文的第十三自然段。我讓學生品讀思考:“從第十三自然段中,你知道了梅花的精神是什麼?你是從哪體會到的。”通過思考,學生體會到了梅花是不畏嚴寒,寒冷對其他的花意味着死亡,而對梅花則意味着生存。面對嚴寒傲然屹立,不屈服。而且體會到梅花是最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的!不僅如此學生還體會到了,這不僅僅是梅花的精神,而且也是中華兒女,無數中國人的精神他們頂天立地,從不肯低頭折節,構築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魂。於是我問:“中華兒女千千萬,具有梅花精神的人數不勝數,你都知道哪些人物?”學生紛紛發言,列舉出了許多的古今我國具有梅花精神的英雄人物。我讓他們懷着對英雄的崇敬之情來有語氣的朗讀第十三自然段的時候。令我沒有想到的事情發生了,一個同學在讀到“她是最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的呢!”這句話的時候,突然舉手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老師我覺得這句話中的“她”字用錯了,應該用這個“它”。

從思維的碰撞,情感的昇華,體會深深的思鄉情。

通過對愛國心的理解,學生的思維碰撞出了火花,一個學生説:“我覺得課文在向我們介紹外祖父愛國的同時,還在向我們説明外祖父也非常思念自己的家鄉。”於是我追問:“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眷戀祖國,思念家鄉?”學生分小組進行了學習,在彙報中,學生將文章中外祖父的三次落淚聯繫在了一起進行了體會,從這三次落淚學生體會到了外祖父非常思念自己的家鄉、眷戀祖國。這是我事先沒有想到的,我的設計是學生一個一個的進行體會,但聯繫起來更能體會到外祖父的思鄉情。由此理解了文中“我每次看到外祖父送給我的這幅墨梅圖和繡着血色梅花的手絹,就想到這不只是花,而是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一顆眷戀祖國的心。”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鯨語文課教學反思 篇5

一節課下來,總體感覺還不錯。

好的地方:

導入的問題設計的比較巧妙,“你見過風箏嗎?見過什麼樣的風箏?你玩過風箏嗎?你們放風箏時心情怎樣?你們放的風箏是買來的還是自己做的?” 這些問題正好與課文中的內容相關聯,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注重讓學生自瀆自悟。在學生讀了兩遍課文之後,讓學生説説課文都寫了什麼,學生大都能説出來課文寫了孩子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緊接着老師範讀課文,讓學生邊聽邊思考孩子們在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時的心情怎樣,學生不僅能夠體會到孩子們的心情,還把文中的相關語句找了出來。

注重課堂小練筆。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寫道“童年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我抓住這句話,引導學生進行仿寫。“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當時,孩子們的興趣一下自就被調動起來了。孩子們的生活真是太豐富了,孩子們的思維太廣闊了。“夏天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游泳、打水仗。”“冬天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堆雪人、打雪仗。”“春天的時候,我們這些女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編花環、戴花環。”“課餘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投沙包、幹編號。”等20多種説法,真讓我眼花繚亂,我真的太佩服他們了。

大家也給我提了一些建議:學生讀書的時候,老師最好同他們一起讀;在朗讀的指導上體現的不夠,指導朗讀太少;重點地方,還是應該精講;仿寫的指導上,缺少完整的一套思路,如:從季節、從方位、從一天的時間段等,給學生一個具體的方法。

老師們的建議都很好,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要多尋找方法,多請教他人,爭取把課上好。

鯨語文課教學反思 篇6

在教學《小夥伴》一文時,感覺有以下兩點成功之處,特加以記錄:

一、利用同桌,促進學生讀準生字詞

識字教學仍是一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由於學生的識字量參差不齊,而一年級下半學期的學生又已經能夠藉助拼音讀準字音,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識記字形。因此,我讓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圈出自己不認識的或認為比較難讀的詞語和生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然後把自己圈出來的詞語和生字讀給同桌聽,請同桌幫助正音。最後用老師考考小朋友的方法,來集體交流,鞏固字音。這個環節的設計考慮到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讓每個學生在原有的知識水平上去自主學習,達到識字的目的。

二、教給朗讀方法,激勵自讀自悟

本課教學我把朗讀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以讀為本、自悟自讀”。為了避免老師講得多,提問多,引導得多,我運用學習小夥伴的口吻,用淺顯的語言把練習朗讀的方法教給學生。

“我抓住了能幫我讀出感情的詞語和標點符號。

”“當我知道了,瑪莎和維加在想些什麼時,我就把句子讀好了。

”然後讓學生運用這些方法自讀自悟、邊讀邊思,同桌交流,使學生在朗讀中去理解詞語,去體會感情,去培養語感,去接受潛移默化地語言薰陶。

在上課過程中,正是這個教學環節的設計讓我體會到了令我激動的氣息:學生自由閲讀,靈活運用方法,自主合作討論,各抒己見。如讀到“你怎麼不吃呀?”這句話時,有的學生抓住問號,遷移以往學過的知識,體會它所表達的語氣,然後進行朗讀練習;有的學生入情入境,體會維加當時的想法,讀出他非常奇怪的語氣。儘管大家練習朗讀的方法不同,但都或近或遠地理解了文章的內容,經過點撥,孩子們都感悟到了人物當時的心情,繪聲繪色地讀出了人物説話的語氣。

鯨語文課教學反思 篇7

在本次教學過程中,我一開始就讓學生對文章整體進行回憶和概括,並出示梅花鹿和金絲猴形象的卡片,複習導入的設計直接明瞭。再者,學習課文時,我採用起因——過程——結局的故事結構逐段分析課文、朗讀課文來展開教學,學生學習主動,思維活躍。在學習課文時,孩子們都能積極參與、踴躍發言表達自己對課文理解的觀點。本文的重點段是第2段,但梅花鹿和金絲猴的想法也是個重點,不能忽視,只有理解到他們開始都覺得自己本領大以至後來都失敗了,從而體會心情的落差,才能讀出他們後來的得意揚揚和失落,甚至讀出最後不好意思地笑了。本課中我採用了以讀析文、以讀代答,用朗讀的方式來學習課文。如:大象伯伯幾次的提問;梅花鹿和金絲猴的回答等。重點句、段就多讀自悟,其他部分就以教師引讀的方法帶過。每一個環節結束,都或多或少有一點總結。結尾重點抓課文的理解、想象、拓展延伸,並引導學生積累詞彙,滲透德育教育。我設 計了一個思考環節,讓同桌表演梅花鹿和金絲猴認識到錯誤以後會説些什麼,同時也表現了同學之間的合作,意識到合作就在我們身邊。本堂課結合了聽、説、讀、寫的能力,培養了孩子各方面的發展。

上完這一課,本人通過反思,也看到了這一課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

1、講解第1段時,學生只能理解到梅花鹿跑得快,金絲猴會爬樹是他們的本領,並不能更深入地理解到這些是他們的優點,是由於朗讀不夠,所以理解不夠深入到位。而且第1段並不是重點段,講解過多,重點不突出。

2、在指導“得意揚揚”和“垂頭喪氣”時,學生朗讀不到位。朗讀方式較少,其實在試講過程中,我採用的朗讀形式還比較多,由於學生理解不到位,導致了我的慌亂,從而漏掉了小組讀、比賽讀。

3、在第4段中,理解“為什麼笑了”又沒有到位,結合圖片才能正確地理解。

4、在讓學生扮演梅花鹿、金絲猴和大象伯伯進行表演時,我的小結也沒有重點突出合作的重要性。

5、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儘量利用一切機會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可是感覺也沒有到位。

6、本課堂我的評價和表揚力度還不夠,自己的激情也不夠,再加上已是第四節課,可能學生的注意力已經不太集中了,導致本課氣氛不活躍,學生回答問題聲音不夠洪亮,讀書沒有激情。

7、教學速度過快,主要原因也是重點段不深入,是本課最大的敗筆之處。

以上是我對這堂課的一些簡單看法和評價,如果還存在其它的問題,希望各位前輩能給予指正,我一定努力改進自己,在工作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鯨語文課教學反思 篇8

本節課,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改革,以新理念為指導,教學中注重激發學生自主創新的學習積極性,注重調動學生多種感官進行學習,注重藉助多媒體進行合理情境的創設,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從而學好語文。

一、儘可能體現新的課程標準。

1、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學習的過程應是學生認知逐步提高的過程。

在設計讀書環節時首先是讀通,其次是讀懂;再次是讀好;最後要求嘗試背誦。要求逐層提高,學生的學習逐步深入。

2、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新課程標準還明確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學生説荷花的姿態三種,教師就順勢引導,以便學生更自主地理解“一朵有一朵的姿態”。

再比如作業的設計:“如果你覺得有更合適的作業,也可以自主選擇完成另外的作業,還可以將你認為很有價值的作業推薦給老師或同學!”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

3、重視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領會

新課程標準還明確指出:“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學生在閉目欣賞的同時,經歷了一次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在學生腦海中反映的再造想象的過程。學生憑藉各自不同的積累,在不同層次水平上理解了這段文字,想象了這段文字所表現的內容,不僅體現了語文姓“語”這一要求,而且使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過程又成了鍛鍊思維的過程,可謂一舉兩得!語文課程標準中有這樣一段話也給了我們最好的指導:“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4、重視指導學生掌握恰當的學習方法。我們深知古人所説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和現代教育家所説的“教是為了不教”都是強調的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的重要性。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學會運用多種閲讀方法”。回顧這一節課,會被這許多看似不經意的語言所打動“課前是該認真預習!多讀課文也是一種非常好的預習方法。”“請教別人、請教書本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上網查資料也是現代人常用的一種快捷的學習方法”“你們真是學習的主人,既能自己提出問題,又能通過讀書、討論解決問題”

5、重視課內外的語言積累。

新的語文教學強調返樸歸真,注重學生課內課外知識的積累,在這節課中,學生既有課外關於荷花知識、荷花詩詞的豐富積累,又有課中語言文字的學習積累,在老師的輔導下,學生進行了廣泛的閲讀積累。

6、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新課程理念倡導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這節課中,對於疑難問題的解決便是藉助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完成的。

二、以美的情境打動學生,感染學生。

一段美的情境會省去我們教者多少繁瑣的分析講解。本節課中設計的就是讓學生在情境中理解課文,昇華情感。比如:配樂範讀,創設並引學生入情境。(師配樂朗讀有關課文,學生閉目體會荷花池的美景)“同學們,你們似乎看到了什麼?”深入情境(出示課件)“荷花真美!讓我們起立,像作者那樣久久地、深情地看着它們!”(停頓片刻)

(學生變換角色描述)這些情境地創設顯然大大優化了教學,節約了時間,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用於閲讀、感悟、積累語言文字。

鯨語文課教學反思 篇9

這節課上下來,我總感覺意猶未盡,相信同學們也會有同樣的感覺。每個天真的孩子都喜歡故事,所以我就把他們帶進童話世界。再加上畫簡筆畫是我的強項,看着老師筆下生動的小動物躍上黑板,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在接下來的過程中,同學們當小老師講重點生字是我非常滿意的地方,因為他們“講起課來”遊刃有餘,我們平時的功夫沒有白費。

在學習課文時,我採用起因――過程――結局的故事結構來展開教學,課堂上更加有了活力,學習主動,思維活躍,朗讀熱情特別高,真是其樂融融。在學習“得意洋洋”和“垂頭喪氣”時,同學們那一喜一悲的反差表演,那麼逼真,那麼生動。當然,最讓我得意的還是同學們提出的那個“大象伯伯不比本領”的問題,這麼好的學生是我的驕傲,每節課我都喜歡讓同學們提問題,因為他們的精彩表現讓大家快樂,也讓我這個老師快樂無比。

在最後部分,我原本設計了一個環節:讓同學們對梅花鹿和金絲猴説些什麼?可是一方面時間已經有些來不及了,更重要的是同學們既然都説得這麼好了,完全沒有必要再畫蛇添足,所以乾脆去掉,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同學們讀書。

鯨語文課教學反思 篇10

因課題研究結題的需要,今天與學生們一起學習第29課《父親和鳥》。課,上完了,這心裏總有一咱沉甸甸的感覺。

臨時加上的“焐”字。

因一段時間來生字的學習都是由小組合作完成,而且完成的情況不錯,每次檢查,絕大部分學生順利過關。所以,在備這節課的時候,沒在生字的學習上想得太多。一個沒留神,這就出亂子了。_小精靈 兒童網孩子們自讀後,我讓他們齊讀課文,讀了三個自然段後,我開始急了起來,怎麼感覺他們讀得那樣慢呢?臨時改變注意,由齊讀變成指名讀,叫到見博的時候,他把“焐”字讀成了第三聲。讀完課文後,我把這個字寫在黑板上,重點指導了讀音。接下來是小組合作學習生字,與往常一樣,孩子們的合作應該完成兩個任務,一是解決組內成員認讀有困難的生字,二是總結生字的記憶方法。合作學習後,我讓孩子們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交流後,我開始檢查小組合作學習生字的情況。當我把“焐”字舉起來的時候,第一個孩子讀出了讀音,但沒能組詞,叫起第二個,仍是這樣;又叫起第三個,結果還是這樣。此時,心裏很是奇怪,為什麼今天的合作會這樣不成功呢?雖説在檢查完小組合作後,我再一次重點指導了“ 焐”字字義的理解和組詞,但為這個字我卻耽誤了不少時間(本來因機器問題,上課就晚了近五分鐘,現在又……)。

一直在為今天孩子們合作的反常感到奇怪,一直合作都沒有問題,怎麼今天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剛才突然想到,這個“焐”字本不是要掌握的生字,昨天在製作字卡時,發現本課要掌握的生字是9個,為了湊成雙數,一張紙打兩個字,我臨時加上了“焐”。字,孩子們在合作時並沒有就這個字進行研究,現在突然檢查,問題當然就來了。這分析到最後,問題的根源在我這裏。一個不經意,一個心血來潮竟惹出這麼大的 “亂子”。孩子們的合作還是非常有效的,這也説明:合作學習,可以繼續進行下去。

缺少有效的朗讀指導

一節課下了,學生們自讀一遍課文,齊讀、指名讀一遍課文,只讀兩遍課文,顯然不足以讓孩子們在讀中感悟。雖説我設計中第一課時只是能正確朗讀課文,但這兩遍,是不能讓孩子做到正確的。一直以來,就因為孩子朗讀時間不夠而苦惱,但一直也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不讀課文,孩子們的理解,也就變成了老師的理解。孩子們自主的內容沒有了,有效又從何談起呢?自主有效課堂,可是眼下最最時髦的東西了,趕不上這時髦,自然也就是不什麼好課了。在以後的教學中,還得在朗讀上再下功夫。

就這節課來看,孩子們的分組合作,應該是成功的;就我的整體評價上,也是到位的。一節課下來,就孩子們合作學習生字情況,課上發言情況,作業書寫情況進行了評價。評價是及時的,也起到了一定的作業。有得有失的一節課,仍是讓我感到心裏沉甸甸的。感覺課堂還有牽着學生走的痕跡,仍然放不開。如果換一種思路,又怕自己把握不住。比如:這樣設計:通過讀文,你知道了什麼?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引導,你還有哪些疑問?合作探究,解決難點。由於準備不好,教學中的引導語,仍然需要修改完善,加以精練。

鯨語文課教學反思 篇11

我在講這節課之前,深入鑽研教材,在年級組進行了多次研究,並參考了眾多的教學思路,根據我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教學計劃,把教學重點放在課文的第四自然段,理解曹衝想出的辦法,感受曹衝是個聰明、愛動腦筋的孩子。

曹衝稱象的方法是:把大象趕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畫一條線。再把大象趕上岸,往船上裝石頭。等到船下沉到畫線的地方,稱一稱船上的石頭。石頭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在教學這部分時,結合我們班學生的思維水平,我是這麼做的:

首先,幫助學生弄明白曹衝的辦法是什麼,他是怎麼稱出大象的重量的,理清文章脈絡。我先提出問題説説曹衝説的稱象的辦法可以分為哪幾步?引導學生帶着問題仔細讀課文。然後點撥學生説説曹衝在稱象時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接着做什麼、最後做什麼,使學生更清楚地理解曹衝稱象一步步的過程。

接着,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練習説曹衝稱象的過程。剛開始學生不敢説、不會説,在我不斷地鼓勵下,才有幾個學生舉手回答,但是表達不如人意。於是我出示flash課件,讓學生邊看課件邊練習説,在理解課文內容、重難點的同時,鍛鍊了學生複述、口頭表達的能力。在練習讓學生用上表示先後順序的詞語“先、接着、然後、最後”有序表達曹衝稱象的過程時,出現了困難,耽誤了一點時間,課前我預設做的不充分,對學生情況不瞭解。

鯨語文課教學反思 篇12

《醜小鴨》一文被安排在“成長的經歷”這個主題單元。目的就是想透過此文告訴學生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會經歷許許多多的困難與挫折的道理。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是童話之父安徒生的作品。我從小就喜歡讀他的作品。在沒講這篇童話故事之前,我先讓學生自己把課文讀三遍,然後在小組上彙報自己的所得。最後我請學生彙報:有的説我讀後悲哀地哭了;有的説醜小鴨太可憐了,還有的説我被醜小鴨的故事感動了。緊之後,我追問道:“你為什麼會哭?你為什麼覺得她可憐?你為什麼感動?”沒想道,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語言竟比平時豐富了許多。我想把這份感動繼續延續,並以此為切入點引起我班孩子的共鳴。授完此課,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反思此課有以下幾點值得稱道。

一、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創設情境

由於我校每個教室都有多媒體設備,要想讓學生走進文本,走進童話故事裏就很方便,我利用課件創設出了醜小鴨出生的地方以及她的兄弟姐妹的圖片。之後又出示醜小鴨的圖片,我的設計意圖是:這麼美的地方、這麼美的小鴨,以此襯托出醜小鴨的“醜”。醜小鴨的醜很快映在了孩子們的腦海裏,為學習下文埋下了伏筆。

二、展示醜小鴨變天鵝的畫面,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我先讓學生品讀描述醜小鴨外形的句子,讓學生體會醜小鴨究竟有多醜,引導學生梳理作者是怎樣描述醜小鴨的外形的?之後,讓學生對照課件中的醜小鴨,再找到文中第二自然段的相關語句,透過圖文對照,學生對寫作的順序就很明瞭。最後將醜小鴨的圖片和天鵝的圖片放在一齊,我問學生:“醜小鴨之後就變成了這樣美麗的天鵝,難以置信吧?”學生們都説是的。我又説道:“是呀!就連她自己也不敢相信這是真的,那麼書中的哪些語句寫出了醜小鴨的吃驚呢?”讓學生們找到了相關句子,反覆品讀,品味出醜小鴨的心理活動。再要求學生用課文中的詞語描述醜小鴨長大的樣貌,學生就覺得比較容易了。

三.採用詞語突破法,引導學生自讀自悟

語言文字表達的精彩點往往在個別重點詞上表現出來,《醜小鴨》一課也不例外。文中“孤單”、“譏笑”、“驚奇”、“羨慕”“大吃一驚”等詞對文章中心的表達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正確理解這些詞語,有助於學生體會課文深層次的含義。教學時,我屏棄繁瑣的分析,以詞語理解為突破口,透過不同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地讀和悟,在讀中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並把自己的領悟透過朗讀表現出來。

四、讀中感悟故事的精彩片段

“當我們和醜小鴨正沉醉在她變成天鵝後的喜悦中,當我們發出”啊,多美的天鵝!”這樣嘖嘖的讚歎聲時,有誰會想到她以前受過的苦難,她以前受到的屈辱,是那樣的令人心碎。讓我們再回到故事中,看看她都受到了哪些苦難和屈辱。”當我引出這樣的話語之後,孩子們一下子就進入到情境之中。然後投入地閲讀起來。醜小鴨受欺辱的部分,也是本課最精彩的部分。我基本上是讓學生在讀中悟,在悟中讀,讀與悟有機地緊密結合。學生們被故事情節感動着,被醜小鴨的命運牽動,我被學生們的朗讀感動着,這節課處處有情,處處生情。我想:這就是童話故事的魅力。

總之,我們的語文教學必須要重視學生的閲讀,讓學生在讀中學,讀中悟。讓我們和學生一齊愛上閲讀,讓閲讀成為一種好習慣吧!

鯨語文課教學反思 篇13

《三亞落日》是一篇寫景抒情文章,作者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再現了三亞落日這一美妙絕倫的景象,表達了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這篇課文用2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掃清生字障礙,瞭解文章的結構,還精讀了文章的第一、二自然段。本課時是第二課時,知識與技能目標,引導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過程與方法,一方面通過反覆吟誦,感悟語言文字中藴含着的思想感情,另一面,通過賞析交流,體會比喻句和擬人句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讀,感受三亞落日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在本課的學習中,我引導學生反覆誦讀三個比喻句,體會三亞落日的美輪美奐,並在此基礎上再次出示中心句“在三亞看落日真有詩意”。除此之外,在學習中,我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多種的方法理解詞語,如理解“温和”時文中的近義詞“柔和”,理解“醉醺醺”時採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碩大無朋”時可結合課文內容或查找工具書等方法。

此外,《語文課程標準》第二學段的課程目標中指出:“在閲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所以,本課我讓學生找出比喻句、擬人句,感悟三亞落日的美及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同時學習在寫作中運用修辭手法,使文章更加優美。此外,練習用“先……然後……再……最後”把一件事按順序表達清楚。( 勵志天下 )

本節課研究的一個主題是“現代化教育技術與學科的整合”,在一開課的時候,首先用一組三亞的圖片幫助學生回憶第二自然段的內容,再以一組落日的圖片,帶給學生一種視覺的衝擊,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習第3、4自然段的時候,將自學邀請投在屏幕上,能使學生在自學時更加明確學習要求,從而更好地自主學習,這就比傳統意義上由教師口述,學生操作有效果。有時我們的要求提多一些的話,一些學習能力差的孩子根本記不住,最後,以《永遠的邀請》這首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來總結昇華,讓學生回味無窮,繼續陶醉在美的藝術享受中。

課後,肖迪老師、信息部的老師們及我校的王虎校長、李定教導對我這節課提出了寶貴的意見。肖老師對這節課的總體評價是:朗讀加強,練習穿插,圖片結合。她認為作者把落日比作孩童的這個部分,我在引導時,僅侷限於第三自然段,其實還可以聯繫第四自然段中的“頑皮地蹦跳”等,這樣更能提醒文章的整體性;在學習“醉醺醺”這個部分,出示的圖片不夠恰當,因為“醉醺醺”是一種狀態,用圖不好解釋,而且圖釋容易固定學生的思維;在出示的其中一張落日圖中,要處理下載時其中的字眼;在範讀“我瞪大雙眼”時,先用敍述的語氣,不要突然讀得高亢,這樣更能體現層次感;“生怕”這句話的情感是否串到結束語,放到總結中,把這種依依不捨的情感體現出來,深化主題;最後的總結句“哦!這就是三亞落日!”應該用一組聯繫性的圖片把三亞落日呈現出來。我校的王副校長建議,在學生自學時,要給足學生思考的時間,在指導朗讀時再做足一些,此外,在引導學生複述落日的變化過程時,可以讓學生先抓住關鍵詞説話,如果學生有困難再出示“先……然後……再……最後”這個句式引導。李定教導提出落日的美還更應該觸發學生的心底,可以抓住“美輪美奐”這個詞通讀全文,讓學生體會這種意境的美,還可以學生拓展想象,落日還會像什麼?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大家的意見我虛心聽取了,要想上好一節課,還真的需要多下工夫。

鯨語文課教學反思 篇14

一、巧妙而別有用心的導語

“孩子們今年你們幾歲了?算算有幾天就要畢業了,回首童年你能用哪一個詞來形容?”大部分孩子都説是幸福的、快樂的……簡短的幾句話卻為學生很好體會主人公凡卡的痛苦童年打好底色。我讓孩子講述童年故事來抓住孩子的心,創設童年情境説感受引導學習凡卡的童年,形成鮮明的對比,注重情感體驗。這個精彩的導語在課堂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使學生親切自然地進入到學習探究中。

二、長文短教,讓學生走進文本

《凡卡》結構複雜,如果面面俱到的處理一節課很難處理完。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巧妙的以“從哪裏語句體會凡卡悲慘的學徒生活?”為主線展開教學,真正做到了牽一髮而動全身。教學中採用扣主線、棄枝葉的方法,確定教學的重點。抓住文中的重點段第8自然段——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遭遇,讓學生討論凡卡受盡哪些折磨?體會什麼樣的打叫毒打?怎樣被捉弄?吃的什麼?穿的又是什麼?然後層層深入指導:在這樣的毒打下,你看到了怎樣的凡卡?凝固的文本活了,教師、學生、文本、作者、主人公彷彿血肉交融,化為一體。她把讀書的權力交給了學生,充分信任學生,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中的凡卡去感覺、去體驗、去思考。

鯨語文課教學反思 篇15

長期以來,古詩教學採用的是串講法。這是傳統的講解古詩的方法,即先解詩題,然後釋詞,最後講解詩句的意思。整個教學過程是教師講解、學生傾聽,教師講完,課就上完的過程,形成了“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這一教學模式,不要説學生不感興趣,教師自己也覺得枯燥煩膩,更別提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學生的思維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也嘗試着讓學生對學古詩感興趣,並且感受到了其中的樂趣。現以教《贈汪倫》為例,説説我的做法:

一、 複習導入,鞏固舊知

在一堂新課的開始,用學生所熟悉的知識進行導入,可以消除學生的陌生感,使學生在舊知的基礎上很自然地進入新知識的學習,讓新舊知識連貫起來,使知識系統化。《贈汪倫》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寫的,學生已經學過好多李白的詩了。因此,上課時我先讓學生説説已經學過的詩,在學生舉例的基礎上歸納如下:“李白的詩語言流暢,想象豐富,取材十分廣泛:有表達思鄉情懷的《靜夜思》,有讚美錦繡山河的《望廬山瀑布》,這些作品都是李白深入生活實際創作而成的。”在複習的基礎上加以歸納,不僅使學生對已學過的知識進行了回顧,還使學生懂得了寫作的取材廣泛必須源於生活。

二、 故事引路,激發興趣

學生大都愛聽故事,在課堂教學中選擇與學習內容有關的故事,既能牢牢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又為後面的學習作了鋪墊。於是,緊接着複習,我設置了這樣的過渡語:“由於李白才華橫溢,性格豪爽,喜歡親近大自然,安徽涇縣桃花潭的汪倫便誠邀李白去做客。”接着,我便有聲有色地講起《李白“受騙”桃花潭》的故事。當講到“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與“桃花者,潭水名也,並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並無萬家酒店”這些內容時,我一方面模仿古人的語氣“子乎者也”了一番,另一方面又用解説者的語言旁白了一下。學生在哈哈大笑之餘,不禁被汪倫的巧妙機智所吸引。到後來,他們自然而然地想知道李白怎樣寫詩答謝汪倫。

三、 自學詩句,理解詩意

俗話説:“教是為了不教。”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的學習主要依靠學生自己來完成。《贈汪倫》這首詩本身較淺顯,詩意較明朗,現在有講故事時的旁白作範例,學生理解詩句意思更是如魚得水。因而,當我出示教學掛圖,讓他們説説哪一個是李白,哪一個是汪倫並説明理由時,學生擺出了“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這一句。當我要求他們説出詩句意思時,許多學生躍躍欲試。有的學生還在領會“忽聞”的基礎上添上了這樣一段話:我循聲望去,原來是我的好朋友汪倫來送我了,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趁勢引導學生説:“別具一格的邀請,與眾不同的送別,深深感動了李白。因此,他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學生不約而同地朗讀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在理解了“不及”的意思後,詩句大意也就迎刃而解了。在領會了詩句所採用的修辭手法以後,學生自然而然地對比選用了“即使……也……”的關聯詞語連接詩句意思。

四、 誦讀感悟,體會感情

藉助故事引路與學生的自學理解,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句難度已經不大。因此,我便佈置學生結合詩句回憶故事,模仿當時李白吟詩的語氣誦讀,讓他們在誦讀中反覆感悟。接着,我便引導學生對兩句詩進行比較,説説在寫法上有何不同,共同的目的又是什麼?學生髮現敍事是為抒情作準備的,如果沒有敍事中的“忽聞”而受感動,就不會有抒情中的“不及”進行對比。最後他們都能抓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來體會,領會了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五、 拓展練習,一舉兩得

一般説來,學一首詩能學到體會到詩句表達的感情時,就可以劃上一個句號了。但那只是就一首詩一堂課而言,學生的能力並沒有得到真正的提高。為了讓學生對詩意有更深的理解,也想訓練一下學生的想象力,我便設計了改寫《贈汪倫》的作業練習。我提醒學生想象李白是在怎樣的情況下離開桃花潭的,學生很快聯繫到詩中的“忽聞”。有的説是李白離開時,沒有讓汪倫知道,是想避免常人離別的傷感;有的説不告而別未免失禮,李白曾留書一封告訴汪倫,汪倫見後就來送行。雖然學生的想象可能與事實完全不同,我也無從考證,但我認為比較合理。至少,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的理解,有了自己的思考。

鯨語文課教學反思 篇16

《魯班和櫓板》是蘇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22課。它講述了我國曆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魯班受鴨子游泳的啟示而發明櫓板的故事。課文敍事具體明白,通過朗讀要讓學生感受到魯班愛觀察、勤思考、能創造的優秀品質。

你讀過課題,分析記憶完“魯”和“櫓”後,我問學生:通過課下的初讀課文,你知道魯班為什麼要發明櫓板嗎?學生很快找到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這樣很自然把學生帶進課文第一自然裏。講讀第一自然段的時候,我提問:你從哪裏看出老艄公很吃力?學生找到了關鍵詞“滿頭大汗”,接着,讓學生想象老艄公吃力的樣子和魯班看到後怎樣想的?最後指導讀好這段話。學生們把十分吃力和滿頭大汗讀得特別到位。從他們的朗讀中讓我彷彿看到了吃力搖船的老艄公。

在處理第二自然段的時候,我是抓住了“盯”這個字,我先把“盯”換成了“看”,讓學生把看放在句子中讀一讀,感覺一樣嗎?學生都説不好。為什麼?郝子龍馬上站起來説:盯是眼睛不眨地看着,看眼睛可以眨一眨。多好的回答,説到這裏還要老師講嗎。在指導朗讀時就感覺特別省力。

第三自然段主要是抓住兩個象聲詞和“輕快”來理解鴨子滑行的輕鬆。在這段中我沒有講,把時間全給了學生,我讓他們動手畫一畫鴨子的腳蹼,本想生在城市的孩子沒見過鴨子,能畫出來嗎?出乎我意料的而是,大多數孩子都畫得非常像。當問他們怎麼畫得這麼像時,好多孩子都説在電視上看過,在書上看過,在奶奶家看過……就這樣不講他們明白了鴨子為什麼會在水裏輕快地滑行。進而朗讀這段,讀得特別生動。

當學習到第四自然段,“出神”這個此難住了孩子們,沒有一個回答的。我引導他們想象生活中對你感興趣的事物,你看得怎樣?有個學生叫起來:入迷。魯班在“出神”,那他此時在看什麼呢?再回到前文,他又會想些什麼呢?學in生説:眼前一亮,説明他想出辦法了。我因勢利導問:“為什麼要馬上去做?”田炎生:他怕忘記了,想趕快試試行不行?”胡從政:“老師我知道他為什麼找的是粗木棍?因為細的會斷,也不好修成鴨子腳蹼的的形狀。” 是呀,學生的想象力是無窮的,作為老師的我們應鼓勵他們大膽想象。

最後,為什麼稱這個工具為“櫓板”?學生説得更是精彩。鍾文昊:人們為了時刻想着發明它的人,所以起了和人的名字同音的字來命名。這樣讓不知道的人們都能知道這個工具是魯班發明的。太好了,教室裏立刻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

學完了全文,我問他們,你還知道魯班發明了什麼嗎?孩子們小手紛紛舉起,他們情不自禁喊出來:傘、鉅、雲梯、刨子等等。當我問他們怎麼知道的時,他們有的説從課外書上,有的説是從網上,有的説是爸爸媽媽告訴他們的。我真為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叫好。最後我又留給他們一個小小的作業,課下收集有關魯班的故事,下節課我們來交流。看得出他們是喜歡這樣的作業。

回想這節課的得失,遺憾的是讀書還少,給孩子的機會還是不能照顧到學習較差的學生。這是我以後應該注意的,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時刻以《課標》為基準,研讀教材,備透學生,把新課程的理念切實用在每一節課上,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接受知識。

鯨語文課教學反思 篇17

今天,我執教了二年級教材中《狼和小羊》一課,這是一篇生動的寓言故事。講的是狼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兒,小羊據理申辯,狼雖然理屈詞窮,但還是蠻不講理地撲上去吃小羊。課文篇幅短小,通過狼和小羊的神態、對話,揭示了角色的本質,故事中藴含着深刻的哲理。

回顧今天的課堂,我很欣慰,也很激動。孩子們在和我相處的40分鐘裏,我能感受到他們的心始終是快樂的,學習狀態是高漲的積極的,這正是我所希望帶給孩子的享受,也是這篇寓言故事應該留給學生的享受。作為今天的教學,再從“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為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這點出發來檢驗我今天課堂,還是有一些值得我和大家分享的地方:

一、挖掘成功源泉

俗話説,“自信是成功的源泉”,我們的課堂學習要想讓學生嘗試學習成功帶來的喜悦,就應該首先考慮讓學生充滿自信地投入學習,如何挖掘這成功的源泉?我在教學中充分考慮了這個問題,想方設法讓學生帶着自信走入課堂。在課前遊戲中我特意設計了一個傳話遊戲,遊戲形式雖然簡單,但目的是在簡單的遊戲中讓學生形成“我是很棒的”這樣一種學習心態,在這樣一種心態下我順勢導入新課的學習,使學生充滿自信地投入了學習。除此之外,我還達到了一個目的,那就是在無意識中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比直白地對學生説:“我們開始上課了,請同學們注意聽講,注意看書”相比,其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二、搭建朗讀平台

寓言的故事內容,是寓言的外殼,它就是靠這個外殼來藴藏豐富的思想意義的。因此,對寓言內容理解愈深愈透,領會寓意就愈明愈深。而朗讀則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思想感情、學習語言的重要方法,也是閲讀教學,特別是低年級閲讀教學的主要形式。基於以上兩點認識,我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視朗讀的指導和訓練,試圖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以讀代講、以讀促講、以讀促學,幫助學生領會寓意。本篇課文的重點是狼和小羊的三次對話。我緊緊抓住了“找碴兒”這個詞語引導學生開展朗讀訓練,設計提問,引導學生分別分角色讀狼為了想吃小羊找碴兒的話,小羊極力申辯的話。狼的話以粗而低沉的語調來讀,一字一句充滿殺機;羊的話以尖細柔和説理的語調來讀,這樣把課文內容角色化的讀書,一方面完全適應孩子的童心,淡化了學生為讀書而讀書的被動意識,激起孩子們“我要讀”的熱情,激發起孩子們主動體味角色的情感、心理及語言的興趣;另一方面抓住角色對話的朗讀容易在學生腦海中引發一種情境創設,刺激學生大腦,活躍學生思維。

三、拓展閲讀時空

讀書可以使人明智,讀書可以使人明理......閲讀是學好語文、提高寫作的有力途徑,幾乎所有的語文老師都認識到閲讀對於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新課程頒發後,閲讀受到了更大的關注,大閲讀觀也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通過接觸大量的閲讀材料讓孩子有所感悟、有所習得成為很多語文老師的追求,我也就是其中的一位追隨者。語文課堂上的拓展閲讀,有課堂的當場閲讀--對文本的一種補充與挖掘,有課後的推薦閲讀--與文本相關或作者其他精彩文章。今天我在教學中運用了第二種方法,拓展了閲讀的時間--向課外延伸,拓展了閲讀的空間--向校外伸展。以好書推薦的形式向學生推薦閲讀《伊索寓言》,引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讀好名著。推薦閲讀該書的原因有兩個:1、與文本相關。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就選自這本書中,利於學生產生閲讀的親切感和迫切心理。2、能學以致用。今天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我重視了朗讀,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故事人物的情感、心理及特點,從而在一步步的朗讀中領會寓意,這種讀中感悟的方法就可以讓學生在拓展閲讀《伊索寓言》這本書時有所運用,如果堅持這樣做的話,我想學生的閲讀能力是會與日俱增的。

鯨語文課教學反思 篇18

一、在導入課時,我通過談話“每個人長大後都有不同的生活,但有一段時光是我們共同擁有的,美好的,那就是童年,你能介紹一下自己的童年朋友嗎?”開門見山的引出了本文課題,使學生能較快地融入課本。同時,也進行了説話訓練,用“我的童年朋友是,因為。”的句式發言。

二、整體入手,把握重點。

《童年的朋友》全文圍繞着“形影不離”這個關鍵詞展開描寫。上課伊始她就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用文中的一個詞來表達作者和小熊之間的關係?並讓學生找出相應的段落,引導學生聯繫課題找出課文的重點段落。

三、直奔重點,在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中品詞賞句,體會情感。

課文重點段——第三段很適合用來落實讀懂文章內容的訓練。而在閲讀教學中,則抓住形影不離這個詞來展開,讓學生説説什麼叫形影不離?哪些地方看出我和小熊形影不離?通過圈畫有關的詞句,朗讀句子,瞭解作者內心的不平靜,既有回憶起美好往事的甜蜜,又有對自己的自責。在練習指導這個環節中,重點讓學生體會聯想句的作用,引導學生體會,加上作者的想象,小熊彷彿有了生命,更加突出了作者與它的深厚友誼。引導學生運用抓重點詞的方法,自主讀懂自己喜歡的句子,感受小作者與小熊之間的親密關係,學生通過朗讀,感受作者的真情,以及對小熊的愛,提高了朗讀的有效性。

鯨語文課教學反思 篇19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我上的一節常規課,它主要講述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基本事實。設計了閲讀、討論、探究、歸納、練習、拓展等多種學習活動。通過時間順序、讀圖、小故事、資料、圖片等加深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瞭解。通過識圖充分調動和培養了學生分析綜合思維能力。反饋矯正貫穿課堂始終,學生自學成為課堂主線。

應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改變學生單一的歷史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圖像欣賞、識圖找圖、人物角色、自主探究、合作討論、闡述交流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學習方式靈活多樣。例如處理這節課的重點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就充分運用了多種學習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能動性。利用圖片提高學生的視覺效果;利用教材中的介紹、學生收集的文字資料等增加信息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了交流機會,並且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加了自信心;認識到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特殊歷程及艱難曲折。

在教學中滲透有效教學理念與策略,重點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明確“一切為了學生髮展”思想。目標定位明確,注重學生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的發展。學習學生生活中的歷史,學習學生身邊的歷史,學習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的歷史。在學習中滲透正確的人地觀、環境觀、價值觀、人生觀。運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在討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團結協作,提高交際能力。

我覺得這節課教學目標達到了,尤其是裏面的一些具體環節我認識到要善於處理好教學中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關係,巧妙的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活動,不斷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但我還是感覺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比如在對學生的評價方面還是做的不夠好,在講課過程中總感覺自己對學生的感染力不夠,覺得非常遺憾,學生的情感體驗也打了折扣。通過這一點我也深深感到一個文科教師必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藴和出色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樣才能感染他們,這也使我今後在教學中努力的方向。

俗話説“教然後知困”。一節課上的成功與否,我想關鍵是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看學生是否融入課堂,是否在課堂上積極參與和思考。如何把學生引入課堂呢?我看這還得要求我們老師還學生以課堂和學習的自主權。教與學是相互的,師生雙方相互啟發、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師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感情,體驗觀念,從而達成共識,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要不斷探索,繼續挖掘課堂教學的藝術魅力,讓課堂這一教學主陣地散發出更加璀璨奪目的光彩。

鯨語文課教學反思 篇20

《國小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豐富語言的積累。現行國小語文教材也非常重視學生語言的積累,特別表現在大量成語的練習上。因此,我在上這節課時一直緊扣這個中心,變換多種形式,從不同方面積極引導學生成語的積累和運用。這節課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擦出了不少的“火花”。

一、新

“新”主要表現為本節課的組織形式上。本節課,我以模仿中央電視台的“非常6+1”欄目為貫穿始終的主線。本節課的開始,我就以一句“同學們看過中央電視台的非常6+1的智力闖關嗎?今天老師就設置了幾個成語關,你們有信心闖關成功嗎?”激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同時也激起了學生知難而進,積極進取的豪氣。

在整節課中,一共設置了五道難關,一關比一關難,一關更比一關富有挑戰性,學生在闖關的過程中披荊斬棘,經受着難題的困擾。在過五關斬六將的時候,也享受着成功的喜悦。那一張張緊鎖眉頭積極思考的臉、那成功闖關的掌聲,給予了我無限的激動和啟發,在課堂教學中只要積極激發學生的興趣,營造挑戰的氛圍,就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巧

“巧”,表現為成語練習形式的設計巧妙。本課我一共設計了五個闖關的環節,每個闖關的環節,其實都是複習了一個成語的練習形式。五種形式分別是:①選擇正確的讀音(讀);②訂正錯別字(寫);③成語填空、成語分類、按要求寫成語(背);④聯想題(理解);⑤造句、寫段(運用)。

這幾種練習形式,基本涵蓋了國小階段的成語練習形式。學生們在這幾種練習形式中,能做到遊刃有餘,也就能説明他們的成語積累程度了。整節課完成下來,大家頗有成就感,説明平時的成語學習,還是紮實的。同時,也更加激起了同學們繼往開來的信心。

三、練

因為,本節課是成語複習課,所以學生自主練習的時間不能少,否則,教者講多了,就會顯得是喧賓奪主了。從本節課來看,學生自主練習的時間還是比較適當和充足的。無論是“説”、“寫”,還是“背”、“理解”和“運用”,都能讓學生充分地練習。

本節課,在教師的引導和組織之下,學生的練習很到位,不是蜻蜓點水,不是一帶而過,而是真正紮實有效地進行。因此,本節課教師的“講”只不過是引導和輔助,學生的“學”、“練習”才是真正的主角。

本節課,“練”的特點還指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得到了練習。在課堂上,獨立思考,獨立完成練習,發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小組內討論交流,用集體智慧攻克難關,發展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在一系列的開放練習中,發展了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

四、美

“美”主要指教者課堂的語言美。因為,本節課是一節成語複習課,因此,在課堂上多出現一些成語,能營造出學習成語的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本節課,我充分利用闖關環節,適當而巧妙地用成語銜接了課堂教學的幾個環節,引導了學生,達到了薰陶感染的作用。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深切地認識到,在語文教學中,只有不斷更新理念,挖掘學生感興趣易於接受的教學資源,巧妙設計教學環節,營造出熱烈而適當的教學氛圍,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鯨語文課教學反思 篇21

本節課以自學為主,通過採用學生質疑解疑,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突破課文的重難點,學生積極主動,興趣高漲,基本達到預定的目的。

本節課的優點是1、學生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通過自學能自己解決,而且各抒己見,使答案豐富具體。如:為什麼一個殘疾的老師會喜歡放風箏?這正是體現了老師堅強、樂觀、有崇高理想,有執著追求的精神品質。學生通過自學,朗誦感悟深刻,突破重點。2、自學效果良好,對課文的理解到位。3、本課力求以情動人,以情感人,使學生通過自學、時空對話、有感情的朗誦等方法與文本進行對話,獲得情感的觸動與體驗,在不自覺中受到情感的教育。

本節課的不足是1、重點句的朗讀不夠到位,對重點句應再深究。2、時間安排不合理,前鬆後緊,結尾倉促。3、應再給學生多一點時間學生質疑解疑。

鯨語文課教學反思 篇22

教要教得有效,學要學得紮實

課上完後我馬上看了一遍自己的課堂錄像,然後對照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了反思。新課程改革在進行深入反思的時候,我們應該呈現給孩子們一個什麼樣的課堂,我們的課堂教學應該追求一個什麼樣的理想狀態,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我一直在思考着,同時我也在常態的教學下不斷的實踐着,我在努力追求一個體現學生真實發展的課堂,追求一個能夠展現學生真實學習過程的課堂。語文課我想需要教師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字詞句段篇,更重要的是要交給學生學習字詞句段篇的方法,因此教師要教的有效;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不僅是要學習一篇短小的文章而完成學習任務,更重要的是藉助語言的範例來學習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來提高自己的綜合語文素養,因此學生要學的紮實。

這篇課文我沒有讓學生提前閲讀,我想學生能夠利用一節課的時間,從識字朗讀到積累背誦,運用學習的語言進行表達,這才是學生真實學習過程的體現。縱觀這節課的教學應該説學生的學習過程是真實的,學生的發展也是清楚可見的。從學生第一遍讀課文出現的字詞障礙,經過詞語教學等環節,學生不僅能夠比較有感情的讀文,至到學生能夠藉助板書進行課文背誦,利用教師提供的句式較規範的進行説話練習,足以展現了學生真實學習的過程和學生實實在在的發展。在教學中所有的活動都是圍繞學生學習語言來設計的,因此這種課堂是真實而又有生命力的課堂。

教要教的有效那就要教要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這是我課堂教學設計追求的一種理念。在備課時發現課文最後出現了一個一問一答的句式,其實這樣的句式學生朗讀更需要指導,那麼怎樣順其自然的指導學生讀好這兩個句子呢?於是我就大膽嘗試把兩個句子提到最前面先進行教學。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漂亮的楓葉忽然變成光禿禿的樹幹,對比效果非常明顯,根據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和一般的思維方式學生第一個呈現出的問題便是楓葉哪裏去了?課堂教學當中故不出所料,學生睜眼的第一反應就是一個“啊”字,這當然就是感到驚異了,順勢接下來問你們“啊”什麼呢?順其自然的完成了一問一答兩句的教學。其實在這一教學環節當中藉助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一個小的情景,較好的完成這一教學環節,這樣的教學環節真實自然也是紮實有效的。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生字的教學指導學生利用加偏旁的方法識字、利用形聲字的特點識記生字、利用想象字意的方法識字、利用聽讀識字等多種方法識字,這不僅僅是教學生字,更是一種識字方法的教學。在指導學習課文時讓學生動筆標標畫畫,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辨析多音字(多音字“着”的教學,同時在這裏也應該感謝劉越同學的默契配合,當指導學生讀zhe時,當然就不是詞語“着涼”了,她非常默契的用課文紙將“涼”字擋了起來),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體會詞語的意思等學習方法,長此以往這些學習的方法便會成為學生學習能力的一部分。在指導學生讀課文時學生先讀帶有拼音的文字,然後讀老師寫在楓葉上的沒有拼音的信,再到學生利用板書的提示敍述書信內容,再要求學生將相關的詞語粘貼到相關小動物的後面,學習的要求難度一步一步的提升,學生課堂上的發展也在一步一個台階的提高。如在學生(張海林)張貼“好朋友”一個詞語時,學生已經理解到了不能貼到任何一種小動物的後面,該同學都等到其他小朋友都貼完了才發表自己的建議將“好朋友”一個詞語貼到中間。由此可見在課堂上學生的整個教學環節設計紮實有效,學生能力的提高也是實實在在,因此課堂是紮實的。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提高學生綜合語文素養的主要途徑。在課堂教學中詞語教學時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實施適當的引導學生進行説話練習,順勢理解課文相關的詞語的含義,如小心、充足的教學。在學習課文後利用秋天到了,誰要幹什麼,秋姑娘讓他們怎麼樣,這種句式讓學生説話練習,一是檢測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情況同時又是對學生語言運用的練習。在課閉又指導學生用書信的方式拓展想象秋姑娘還給誰寫了信進行説話練習,再次對學生語言運用進行練習。這樣的語言練習課堂因該是厚實的。

一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的確有限,反思整個課堂教學也的確存在很大的遺憾,學生讀書的感情應該再上升一個層次,設計了配樂朗讀可是時間有限了。語言練習設計到了,確實應該練習面再廣一些,效果應該再紮實一點。在詞語教學中設計環節不夠精煉效果不盡明顯,影響了教學進度,導致後面學生感情的朗讀和語言練習的時間沒有了於是練習不夠到位,的確是這堂課的一個遺憾!

鯨語文課教學反思 篇23

學生對於太陽並不陌生,可是不同顏色的四個太陽,卻是學生見所未見的。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喜愛之情,結合他們對課文內容的掌握,適時引導學生藉助畫面,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課文內容,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抓住文章內容充滿童趣、語言簡潔、優美的特點,圍繞着“動腦筋,有創新”設計教學,積極創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從讀入手,感知理解課文內容,進而培養學生善於思考、善於表達的能力。

閲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於是,在內容學習的過程中我就設計不同要求、不同層次、多種形式的讀,以讀為主,以讀代講,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體會,讀中思考。如在教學“金黃的太陽”一段時,我先請喜歡這一段課文的學生讀完此段後,讓學生説説“到了秋天,小畫家為什麼把太陽畫成了金黃色?然後用課件演示了“秋日果園碩果累累,落葉飄飄”的景象。在邀請説話的情境中指導朗讀,促進學生更好地體會到了“金黃的太陽”給人的喜悦、歡樂。又如在教學冬天“紅紅的太陽”時,我在充分讓學生感受冬天冰天雪地、寒風刺骨的情景後,藉助課件的演示對學生進行朗讀的指導。

七八歲的孩子,是一株株的幼苗,讓他們在想象中創造,在想象中積累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學完課文後,我讓學生利用準備的材料,畫一個自己喜歡的太陽,並想一想你要把它送給誰?為什麼要這麼畫?接着播放音樂“種太陽”。學生邊聽邊畫太陽,最後展示作品,發表想法和意見。此時,配樂畫面,表達交流,把美術、音樂和語文學科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的想象力無疑插上了翅膀,學生們的眼亮了,語言也閃光了。

鯨語文課教學反思 篇24

新教材的教學給我最大的感觸是教師長期以來高高在上的“傳道、授業、解惑”地位已發生變化,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了“平等中的領頭羊”。教師不再只是 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在新課程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是平等的,不再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係。學生的學習方式明顯地從傳統 的接受學習向探究學習轉變。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教師的職責是什麼呢?很顯然,教師應當引導學生不斷地提出問題,使學習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 題的探索過程。

一、多反思,多提議,創設探究氛圍。

比如,在解讀本課時總感覺散文的結構比較鬆散,好像找不到一條主線來 切入教學。後完成了一教時的教學後,又進行了反思重建,發現本文的第18節就是一句中心句,對上文的內容作了小結。於是,在第二節課時作了補救。由此同學 們對於課題中《春天的小雨滴滴滴》中“滴滴滴”的含義有了準確和深入的認識:給森林的演奏,在大地上播種。由此可見對於文本深入的解讀是有效組織課堂的關 鍵。同時我也吸取了其他老師的指導建議,要理線索,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引導孩子瞭解到本文的線索是:聽雨——看雨——愛雨。雖然有時師生之間、生生之間 像是在進行一場辯論賽,但靜靜一想,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裏,學生的思維才可能處於積極主動的活躍狀態,才能把緊張的學習過程轉變成愉快的學習活 動。《課程標準》中提到現代課堂教學中,作為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學生,多給他們一些肯定和鼓勵,促使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因此,現在在我的語文課上, 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語言:“老師,我有個問題。”“______,我對你提個意見。”“我對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覺得……。”我呢,經常會説:“你的回答中有一個詞 用得真好!”“你的想法很特別,能向大家説説你是怎麼想的嗎?”“你先等一等,讓別的同學先試一下好嗎?”我深深地感受到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課堂教學氣 氛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它易於造成一種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奮發向上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從中受到感化和薰陶,從而激發出學習的無限熱情和創造願望,使他們全力以 赴地投入學習,極大提高了對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二、多朗讀,多體驗,培養閲讀能力。

新教材的閲讀教學更重要的是強調學生 “以讀為本”,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不過分強調逐字逐句的講解分析,而是在朗讀、體驗的基礎上,體會課文的內容和感情,把文本內容內化成為自己的東 西,逐步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因此我在閲讀教學中始終堅持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逐步培養孩子“讀出神,讀出味”的良好閲讀能力,加強感悟,加強體驗,深入 到作者潛意識的層面,理解作品,並且能夠把自己的感情藉助文本和自身的感受表達出來。

在起初的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們讀任何一篇文章感情幾 乎都是一樣的,情緒沒有隨文章內容的改變而改變,激動的地方不激動,傷心的地方不傷心,由於沒有用“心”去讀,學生對課文的內容理解不透,對其主題思想體 會不深。我想,要把閲讀課上成真正意義的“讀書課”,多讀是必要的,但是要在多讀基礎上有所提高,使孩子們真正有所感悟、體會才行。所以在教學中,我較注 重教會學生正確的朗讀技巧,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如在朗讀《春天的小雨滴滴滴》時,我要求學生開動腦筋想一想:小雨為什麼會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音?經我這樣 一提醒,學生就仔細閲讀,認真思考,他們發現,“叮叮咚咚”是雨打在鐵皮屋頂上發出的清脆的聲音,而“滴滴答答”是因為雨落在樹葉上,

所以聲音比較輕微。 他們就按照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去練習朗讀,去處理感情,去調整節奏。從而使學生懂得,有時為了理解一個段落,一句話,甚至一個詞語,需要認真閲讀全篇課文來 抓住課文內容上的矛盾處進行深入的思考。另外,在本課的教學中抓住象聲詞讀出輕快的感覺,然後將句子讀順,進而在讀中表達出作者對於雨的喜愛之情。學生之 間的範讀、

評價、賽讀有聲有色,讀的效果也層層明顯。集中的朗讀指導在本文中比較成功。

三、多思索,多質疑,增強問題意識。

在 三年級第二學期教材中有一句鄭板橋的名言“學問二字,須要拆開看,學是學,問是問,今人有學而無問,雖讀萬卷書,只是一條鈍漢爾。”可見古人都十分注重質 疑。但以前的課堂教學中大多是教師問,學生答的模式。一直只注意啟發學生的答題能力,而很少注意對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我們很多教師還熱衷於把學生的疑惑 消滅在萌芽狀態,學生也以無疑為榮。這樣學生不知道如何來提問也就不足為奇了。而新教材非常注重學生質疑問難,我也把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作為重點項目加以 訓練。

我鼓勵學生多提問,做一個愛思考的孩子,即使是學這樣一篇感性的散文時,也要求學生提出問題,從而能引發他的思考和提升。

鯨語文課教學反思 篇25

課文主要通過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來爭論天到底有多大的問題。如何在一節課中,讓學生自主,愉悦地讀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語言呢?以下是我的幾點反思。

(一)關於本文解析,我主要從重點詞語入手。

在把握教材時我將“無邊無際”、“大話”、“笑”三個詞作為文章理解的關鍵。通過這三個詞來了解課文,穿針引線。首先,在引導學生了解“無邊無際”時,我設計了動畫,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什麼是無邊無際?通過讓學生欣賞(無邊無際)的沙漠、(無邊無際)的海洋、(無邊無際)的草原、(無邊無際)的天空,等等,來拓展學生的思維,營造一定的情境,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無邊無際的內涵。教師再因勢利導,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讀出小鳥讚歎天很“大”的語氣。實現對第一次對話的理解。

小鳥和青蛙的第二次對話中,我主要抓“大話”,這個關鍵詞語。通過引導學生理解“大話”這個詞,來把握青蛙認為小鳥説大話時的心情。順帶指出説大話是指:説誇張,不切實際的話。但是在具體教學時,我又在思考:怎樣讓學生了解説大話的具體含義,以及它與説謊話的區別。這個問題一直在困惑着我。最後我想:如果舉個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自己去感悟,是否效果更好呢?所以在教學中,我舉了兩個實例讓學生來感受什麼是説大話。這兩個例子,一個是:我能一口氣吞下一頭牛,我能用手推動火車。學生從老師的語氣和自己的經歷中瞭解,這些就是誇張,不切實際的,就是説大話。我發現學生在學的時候,興趣很濃,並且能夠很好的理解這個詞以及青蛙當時的心情了。

通過第三個關鍵詞“笑”,引出文章的第三次對話。笑在文章中一共出現兩次,這兩次的笑是有區別的。文中兩個笑。青蛙為什麼笑,小鳥為什麼笑?一個“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聽不進小鳥的勸告,自以為是。另一個小折射出了小鳥的虔誠,真誠相勸。通過對“笑”的揣摩,學生知道了:不學不問,不聽勸告,還自以為是導致青蛙錯誤的原因。這在為學生最終了解文章寓言作鋪墊。

鯨語文課教學反思 篇26

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是理解課文內容的重要方法。在講<搭船的鳥>這一課時,對生詞的理解我運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一、看圖理解

由於我們生活在離河、海拔遠的地方,很多孩子對船比較陌生,沒有親眼見過船,對船艙、船篷、蓑衣櫓不理解,我就通過看圖,指着圖説明船各部分的名字。

二、結合上下文理解

上述幾個生詞除了看圖之外,我也藉助了上下文幫孩子們理解,如:“我們坐在船艙裏”通過“我們坐在”學生知道在圖中找“我們”坐的地方是船艙。“雨點打在船篷上”通過雨點打在,説明船篷是遮在我們頭上的頂,從圖中很快找到船篷,“蓑衣”“櫓”也是一樣的道理。

三、 聯繫生活理解詞語

如第四自然段中的“銜”和“吞”,我就是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來理解的。有的孩子見叼着的樣子,並用表演來説明。“吞”字,有的學生舉例為嚼就嚥下去。

當然對詞語的理解方法還有很多,如:換詞,查字典等,我們應根據不同的情況,選用不同的方法。

鯨語文課教學反思 篇27

10月17日上午,六年七班的教室裏,正在進行學校耕耘杯的作課活動,我講的題目是《我的老師》。這是一節講讀課,以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為主要目的,在閲讀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從讀中悟,提高能力素養。

本文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回憶了兒童時代在老師身邊的七件小事,抒發了對老師的熱愛、感激之情,表現了蔡老師温柔、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的美好品德。文章以一個兒童的眼睛、兒童的心靈,去觀察老師,去感受老師,跳出一般讚頌老師的窠臼,使文章情意真摯,極富感染力。

良好達到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導入新課的開場白非常關鍵。它有利用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使新舊知識自然銜接。設計導語如下:“平凡小事見真情”是我們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恰恰是這句話在現代作家魏巍的回憶性散文《我的老師》中妙筆生花。本節課咱們師生共同體會“平凡小事”見“真情”。

《我的老師》共記敍了七件事,前五件事寫得概括,後兩件事寫得具體。前面寫蔡老師的五件事,從面上概括體現老師愛學生,學生愛老師的中心,這五件事是依據作者感情步步加深的順序排列的,感情的分量一件比一件重,對“我”的影響一件比一件深,由表及裏,層層遞進,逐漸把文章推向高潮。後面寫孩子愛老師的兩件事,披露了孩子內心裏對老師的深情,也烘托和反襯了蔡老師對學生的愛。第六件事詳寫,對孩子來説,不知父親死活,又遭同學奚落,這是難以承受的打擊。老師的支持、鼓勵,使“我”感受到温暖,對老師的感情也上升到新的高度:“在一個孩子的眼睛裏,他的老師是多麼慈愛,多麼公平,多麼偉大的人啊。”而詳寫第七件事“夢中尋師”,使孩子對老師的愛達到更高的境界。這七件小事,從課內寫到課外,從校內寫到校外,從平時寫到假期,從學習寫到生活,師生感情步步加深,所選事例豐富多彩,而內容絕無雷同之感。而在兒童時代,那些零碎的、具體的、直觀的材料往往會讓兒童們終身難忘。本文就選取了這樣的符合兒童記憶特點的材料構文,材料選擇很是典型。

作者把自己對蔡老師的濃濃深情藴含在敍述事情過程中的平平實實的字裏行間,通過傳神的細節描寫,將最動人的一瞬清晰地展現在讀者面前,使人物形象豐滿,情感細膩深刻。如“假打真愛”的場面,“從來不”“僅僅有一次”“好像要”“輕輕地敲”這些詞語説明蔡老師即使在生氣的時候也並沒有真打我們的意思,這僅有的一次假裝生氣,寫出了老師的“嚴”與“愛”,也表明了蔡老師最理解小孩子怕打的心理,表現了蔡老師的温柔、熱情、深愛學生的思想感情;“一迎”寫出“我”的本能與調皮;“大夥笑了,她也笑了”中兩個“笑”字表明瞭十分親密、融洽的師生關係。再如假期惜別時的場面,“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邊”一句中“默默”兩字寫出孩子與自己喜愛的老師依依惜別的深情,這是孩子送別的動人場面,這是孩子表達依戀的方式,沒有話語只是默默觀察,只希望能在老師身邊多呆一會兒,只希望能多看老師一眼,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無聲的動作,靜態的描寫,濃濃的情意勝過千言萬語。還有“夢中尋師”更表明了學生依戀老師的程度,只有夢境才能滿足“我”的心願。這心理、這感情、這思念是難以用語言表達的,正像作者説的:“一個孩子的純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熱戀中的人們也難比啊!”這些傳神、細膩的描寫,無一不讓讀者真切地感受到濃濃的師生之情。

這節課的重點是欣賞文章中的細節,讓學生通過自己尋找細節描寫來深入體會文章中藴涵的深情,基本完成。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是引導者、參與者,努力在作品與學生心靈之間架設起一座溝通的橋樑。但是老問題,一、很難調動全部的學生參與到思考中來,很多學生的惰性,是一種懶與思考的惰性!二、學生無法將自己感受到的東西順利的轉化成語言表達出來。或者體會不深,表達不清。能基本達到要求只有20多個學生而已。還有一半的學生依舊是聽甚至無法參與到課堂中來。

課堂時間把握不好,由於前面的體會語言細節環節不好,後面時間也不夠了,如:讓學生找出蔡老師做的哪些事反映蔡老師的哪些性格特點耽誤時間過長。結果後面的一個給以前老師寫明信片的拓展遷移訓練環節感情調動不夠。看來還是要在課堂氣氛節奏的調控上多下些功夫。不過,和剛接手這個班的時候相比,學生畢竟已經有了體會探究獨立思考習慣,無論是好還是壞。其實課堂中自己最興奮的時候是學生提出了許多好的句子和詞語,是自己也沒有想到的,和學生共同臨時探討是最快樂。這個時候才有點教學相長的意思。

鯨語文課教學反思 篇28

《誰的本領大》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風和太陽開始都認為自己本領最大,兩次比本領後雙方都悟出了道理.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本領,一定要全面正確地認識自己和看待別人.課文情節緊湊,富有戲劇性變化.人物形象鮮明,語言活潑,頗有個性,適合讓學生朗讀體驗.

本課寫因為風和太陽“都説自己的本領大”,誰也不服誰,只好比試比試。究竟誰的本領大,我引導學生抓住風和太陽兩次比本領的不同方式和結果讀一讀,在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導讀第一次比本領--------誰能脱下孩子的外衣時,先引導學生讀好風説的“那還不容易”和太陽説的“看我的吧”,體會他們自以為是、麻木輕視他人的神態。接下來我引讀風的做法與結果:“‘呼呼’地吹起來”;“誰知孩子將外衣裹得更緊了”。“誰知”一詞,表現其結果出乎風的意料。再引讀太陽的做法與結果:“發出強烈的光”,“那孩子覺得熱極了,就把外衣脱了下來”。不難看出,太陽“脱下那孩子外衣”的本領要比風大。導讀第二次比本領------

誰能讓船走得快時,首先我引導學生抓住“得意”一詞,指導學生讀出太陽獲勝之後的洋洋得意,不把風放在眼裏的傲慢自大的神態。“可是”、“越強”、“越是熱得難受”、“驚訝”等詞表現出其結果出乎太陽的意料,還暗示了太陽在比賽中感情的變化,引導學生反覆讀,好好體會。而讀“風推着帆,帆帶着船,像箭一樣飛快地前進”這句話時,語速快些,讓人感覺到船伕“高興”,風也“高興”,與太陽的做法的結果形成對比。

在此基礎上,再去指導朗讀、討論,學生感受到了人物鮮明的形象,語言的生動活潑,從而一步步感悟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本領的道理。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鯨語文課教學反思 篇29

中語文課堂教學反思四: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反思(1716字)

在提倡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高中的語文需要在如何提高學生素質方面給予更多的思考。擬定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案,並有效地落實到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因而,我們所要追尋的應該是也只能是在保證學生對語文有足夠重視,並有一定語文基礎與寫作基礎的前提下,怎樣有的放矢地傳授對提高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大有卑益的教學內容和寫作訓練方法。以此為基點,高中語文教學迫切需要在教師、教材和學生這最基本的教學三環節中進行認真檢驗的基礎上,確定有別於其他學科的不同的教學原則,從而有力地促進高中語文的素質教育。

我認為,首先,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深化課堂教學。當前的中學語文教學,我們不難發現仍然存在着許多舊的觀念,無法擺脱舊的思想、習慣勢力、舊的傳統的影響,注重45分鐘課堂知識的講授傳播,而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智力的開發。語文科的本質屬性,就是語言的學習和應用,而語文課是多種因素的綜合,讀寫、聽、説、修辭、邏輯等等,每節課就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講授,只有集中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符合學生的學習能力,這樣才能讓學生獲得實效。

從國中進入高中的學生,普遍存在語文基礎知識薄弱的現象,由於九年級的會考使許多國中語文教學在應試的束縛中,熱衷於大量的詞、句、篇的所謂“基本知識訓練”,迫使學生陷入漫無邊際的題海中,僅囿於語文課本中應試知識的重複演練,死記硬背,看似“雙基”知識訓練,而實際效果卻降低了學生的語文能力。造成有的學生語法混亂,表達不清,錯字、別字成堆,標點符號亂用等,有的甚至連最基本的句子成分都不清楚,這樣,對學生閲讀理解和寫作訓練就有明顯影響。

新編的高中語文教材,就明確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提高學生正確的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語的規範意識,提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思想品質和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而且注重培養學生寫作實用文及口語交際能力。這就明確地指明高中語文教育指向“人的發展”。因此就要求我們,高中語文教學必須聯繫生活實際,注重語文實踐,能力訓練,要以語文知識為基礎,做到切實有效,課內課外有機結合。但我認為,無論課內課外,都必須圍繞一個核心、兩個基本點,也就是圍繞“能力訓練”這個核心而展開,兩個基本點就是課內與課外。課內注重於練習,課外致力於閲讀,課內課外相互結合,不拘泥於教材內容,而延伸到課外閲讀教材,並穿插一些課外讀物,這樣課堂教學氣氛就比較活躍,對深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更新教育觀念,深化課堂教學是提高高中學生語文素質的前提。

其次,必須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教學注重了語語知識的傳授,始終讓學生在課堂上都是被動的接受,而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我們對學生是教學的主體的認識和實踐,完全是處於一種膚淺的認識狀態,有時在思想上有所認識,但一到實踐中,就縮手縮腳,擔心打破原來的定勢模式,引起課堂混亂,不可收拾。這樣學生根本無法體現自己在學習中的自主性創造性。

要提高高中學生的語文素質,就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課堂上有自主的學習與思考的時間與空間,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比如每節課在課堂上我都讓一兩個學生上台發言演講,然後再請一兩個學生上台針對同學演講發言,發表評價。還有在自讀課文的教學中,儘量以問題形式讓學生充分討論,共同解決。這樣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有主體參與的感覺,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充滿着活躍的氣氛,個個踴躍討論,積極發言。但在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讓學生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閲讀分析的方法要領,改變舊的學習狀態,不是被動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而是主動地掌握和運用知識。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説的“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學生只要掌握了科學的有效的學習方法,才能融會貫通,終身受益。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的學習方式,是提高高中學生語文素質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