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偶的故事課文反思(精選16篇)

小木偶的故事課文反思 篇1

同學們通過表演這個童話故事,更清楚地理解小木偶那難以明説的無奈心情,所以不要我説明,孩子們就自然總結出:笑是很重要的,不過生活中,要是隻會笑,那可是遠遠不夠的。我的教學目標就在這個輕鬆愉快的課堂中實現了,而且效果很好。於是我再次把那些詞語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們讀詞。然後請同學們再試試表演好沒一個表情。

小木偶的故事課文反思(精選16篇)

為了表示獎勵,我給他們講了《小木偶的故事》的第二篇《我不是一段普通的木頭》,同學們聽得非常認真,還叫我把第三篇也講給他們聽(因為我告訴了他們《小木偶的故事》一共是三篇,課文是其中的第一篇)。我順勢跟他們説,其實《小木偶的故事》還可以有很多篇,今天就讓我們來聽聽《小木偶的故事》續篇,在小木偶的身上,後來又會發生什麼事呢?我們接着把課文編下去。同學們紛紛跟同桌講着接下來的故事……之後,課後作業大家就完成了一次練筆,都發揮了想象,寫出了特色。

小木偶的故事課文反思 篇2

上完《小木偶的故事》,我感覺有特色的地方是:

一.抓住了課文的特色,設計“積累詞語”這一環節。因為這課表情的詞特別多,所以我安排了讓學生劃詞、讀詞、理解詞、運用詞來達到積累運用及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道理的三重目的。我把“板着臉、笑嘻嘻、憤怒、親熱、温柔、痛苦、傷心、着急、委屈、生氣、齜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憐巴巴、放聲大哭”打在屏幕上,讓學生先讀詞,讀準字音,以邊讀邊做表情動作來理解詞,最後以選詞説話達到運用的目的。這一環節的設計,使學生因為有着忽喜忽怒忽悲忽怨各種表情演示,興致高漲,也能比較直觀形象地理解詞語的意思,個別學生對某些詞不理解就猶豫着不知道如何做表情動作,這時他們會左右觀看,從同學的表情中理解自己感到疑惑的詞語。既加深了學生對此語的理解,又緊緊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緊扣了本課所藴含的道理,有助於展開課文的教學。這就是有效教學吧,能讓學生在輕鬆的課堂中學到各種語文知識,讓學生深深地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二、課堂測驗輔助突破本課重點:在指導朗讀過程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給括號中填上表現小木偶真實表情的詞語這一練習的設計,讓學生在充分理解了小木偶的親身體會的基礎上完成練習,使學生對課文主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體會,完成了對本課教學重難點的突破。

三、注意將教學與適當的評價結合,以評促改:及時引導學生的情感、態度,並採用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的方法,既有教師評價,又有生生互評、學生自評,讓學生在不同方式的評價中體會人物情感、性格,體會文章所藴含的道理。

本節課的失誤之處在於:

1、在指導人物語言的朗讀時應該讓學生直接進行自由選擇,而不是教師各個指定,浪費了時間,導致後面的時間有些緊。

2、由於課文較長,所以讀課文的檢查預習一帶而過。這種方式不利於學生自己發現錯誤,不利於強調易錯的地方。沒有把以讀為本落到實處。

小木偶的故事課文反思 篇3

《小木偶的故事》是一篇閲讀課文,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先交給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知道怎樣來學習課文。按照步驟,有條不紊的完成學習任務,既鍛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又減輕了教師的負擔,突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閲讀課文的教學要突出閲讀能力的培養,所以,在教學時,我注意增加學生的閲讀訓練,採取多種方式閲讀,不讓學生對閲讀有厭煩的感覺,例如:自讀、組內讀、推薦讀、分角色朗讀。閲讀方式較多,但學生的閲讀水平不高,所以,課堂教學時間顯得緊緊巴巴,以至於對課文內容的分析顯得有些倉促,第五部分的內容進行得不夠充分。

針對這一現象,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多給學生閲讀的時間,逐步提高學生的閲讀水平,進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木偶的故事課文反思 篇4

上完這節課,令我感受最深的有三點:

1、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在實施新課程教育中越顯其重要。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校教育應着眼於教會學生學會學習、自主性地學習,務實學生“終身學習”的基礎,這已成為現代社會教育的口號。因此,我在本課中設置以下三個情境激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1)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往前走。在整個教學流程中,學習活動始終在一個自主的空間裏進行。課堂既給了學生一個寬鬆、愉悦的學習氛圍,又使學生在感悟、學習中不知不覺地達到了學習目標。(2)給學生一個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找答案。利用問題:簡要講述發生在凱巴伯森林中關於鹿和狼的故事,並説説你從中懂得一個什麼道理?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並自己去找答案,使學生在最大限度發揮其主觀能動性。(3)給學生一個題目,讓學生自己去創造。在課前,我預先佈置了讓學生查找有關“自然界生物間相互制約、相互聯繫的故事”這樣一個題目。讓學生在查閲有關書籍或從網上搜集相關資料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2、充分整合多方面的課程資源是建立大信息容量語文課堂的重要手段。在本課中我努

力建立大信息容量的語文課堂,充分整合多方面的課程資源,課內與課外結合,多角度演繹闡釋主題,努力擴大學生閲讀的量,提升閲讀的質。如開課導入時,我詢問學生:“聽過或看過有關鹿或狼的故事嗎?在你印象中,鹿和狼是一種怎樣的動物?”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談對鹿和狼的認識,接着我設置懸念:可今天我們要學的《鹿和狼的故事》這篇課文,卻與同學們對鹿和狼的認識不一樣,想知道是怎麼回事嗎?這樣一來,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起學生的探究慾望,又可以使學生對鹿和狼已有的認識與課文的描述產生矛盾,從而使學生對課文講述的“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它們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繫的。整個生物界都有這種相互關係。人類所要做的,不是一廂情願地改變它,而是尊重。”這個道理的認識更加深刻;又如在學完整篇課文後,我利用課前預先佈置讓學生查找有關自然界生物間相互制約、相互聯繫的故事,讓學生相互分享介紹相關的例子,同時我也為尚未查到相關資料的學生提供相關的短文《感謝你的敵人》作為課內教學的拓展,在擴大學生的閲讀量之餘也在充分整合多方面的課程資源,努力建立大信息容量的語文課堂。

3、教師要善於捕捉教育信息充實自己的課堂。這節課雖然結束了,但它令我想到,如果我能及時地把有關資料及生活現象提供給學生,也許課堂上師生的活動會得心應手,課才會變得更加成功!在本課中學生在網上查找到相關的資料很多,在學生相互分享時,我由於對學生課前查找的資料不熟悉,所以在評價時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上。這也使我想到,我們教師一方面要深入學生的生活,密切聯繫學生的實際,多瞭解學生的興趣和困惑,課堂上才不至於被動;另一方面要多留心社會上的一些現象並引入課堂,讓學生去判斷,去討論,懂得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現象值得發揚,哪些現象要批評。語文課要與生活緊密聯繫起來,通過生活化的語文課,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品德行為與習慣,讓學生在拓寬知識面的同時,又學會了怎樣做人,怎樣處事,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我想只有對學生補充進這樣的資源,語文課才會煥發出更強的生命力,教師才不會處於被動,而且能比較靈活地上好每一節課。

小木偶的故事課文反思 篇5

星期三第四節課,我精神飽滿地走進教室,當我看到學生們漸漸疲勞的面容,我想如何調動學生這堂課的學習激情呢。本堂課的教學課文是《小木偶的故事》,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這篇童話故事趣味性強,學生理解課文並不難。因此我本打算教這課時,採用以下教學流程:自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分角色讀課文,體會故事藴含的道理-------積累詞語,豐富語言------展開想象,續編故事。但是為了調動學生情趣,我把中間的分角色讀課文,變成演童話。

在指導學生預習課文時,學生基本已經把文中的大致內容瞭解清楚,而且閲讀批註也已經做好,這為我重新改變教學設計準備了條件。同時曾經在大學時就有過演話劇的經歷,我非常自信能夠調控好。開始上課了,我儘量用比較温和地聲音説:“同學們,我們學習完了《去年的樹》,從小鳥尋找樹的過程中感受到友情的可貴,誠信的可貴。今天我們來學習另外一篇《小木偶的故事》,看看在小木偶身上又發生了什麼事情呢。這次我想選幾個學生來演一演這個故事。”聽到我説表演,同學們頓時就來了精神,爭先恐後地舉起手來。為了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準備,我就讓大家自己選定一個角色,然後自由地演繹,認真地默讀着,細心地批畫着,“板着臉、笑嘻嘻、憤怒、親熱、温柔、痛苦、傷心、着急、委屈、生氣、齜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憐巴巴、放聲大哭”等等表情詞。等覺得自己把握到位了,就停下來坐好。大概十分鐘過去了,學生們都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一個個躍躍欲試的表情,讓我也為之一振。我非常想和同學們享受這一過程,於是我輕輕地問同學,願意給老師一個機會演嗎?結果學生們都非常樂意地點頭。

我扮演小紅狐,另外再選了幾個學生扮演小木偶、小白兔、熊警察、老婆婆、藍鼻子小女巫。為了把狐狸的狡猾演繹得淋漓盡致,我在表演時儘量的用可愛的動作和甜美的語言來表達,這時大家都進入了狀態,委屈、傷心、憤怒的小木偶也演得很到位,可是它只有笑嘻嘻的表情,所以非常難把握。特別突出的是小白兔,那個齜牙咧嘴的表情,蹦蹦跳跳的動作真是很像,全體同學都不由得鼓起了掌。老婆婆在臨走時的嘟嘟囔囔,小孩也盡全力的扮演。小女巫的神奇力量是學生們最喜歡的,飾演得很天真可愛。孩子們熱情高漲,每個人都賣力地演出,歡笑聲充溢着課堂,我發現他們真是可愛至極,又非常聰明!在演童話故事的過程中小孩們也已經充分理解了那些表情詞。

同學們通過表演這個童話故事,更清楚地理解小木偶那難以明説的無奈心情,所以不要我説明,孩子們就自然總結出:笑是很重要的,不過生活中,要是隻會笑,那可是遠遠不夠的。我的教學目標就在這個輕鬆愉快的課堂中實現了,而且效果很好。於是我再次把那些詞語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們讀詞。然後請同學們再試試表演好沒一個表情。

為了表示獎勵,我給他們講了《小木偶的故事》的第二篇《我不是一段普通的木頭》,同學們聽得非常認真,還叫我把第三篇也講給他們聽(因為我告訴了他們《小木偶的故事》一共是三篇,課文是其中的第一篇)。我順勢跟他們説,其實《小木偶的故事》還可以有很多篇,今天就讓我們來聽聽《小木偶的故事》續篇,在小木偶的身上,後來又會發生什麼事呢?我們接着把課文編下去。同學們紛紛跟同桌講着接下來的故事……之後,課後作業大家就完成了一次練筆,都發揮了想象,寫出了特色。

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我重獲信心,我覺得我也能把課堂的歡樂很好地傳遞給學生。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影響着學生。其實學生就是需要點撥的精靈,他們內在的潛力無窮大,只要調動了學生的熱情,又何愁學生不愛學語文呢?能讓學生在輕鬆的課堂中學到各種語文知識,讓學生深深地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這是我們語文老師所追求的語文課堂,也是我們理想的教學方式!

小木偶的故事課文反思 篇6

《郵票齒孔的故事》是一篇説理性較強的課文,雖然文中有故事,但故事趣味性不強,不夠吸引學生。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很難完成本課的各項教學目標。因此教學本課時我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進行教學。給他們説、議、做、讀、談的機會,調動他們的手、耳、眼、口多種感官,在讀中學,在做中學,在看中學,在説中學,在聽中學。本課的教學設計主要特點有三:

1.運用記憶規律,將已經學過的識字方法遷移到認記生字的學習當中。

初讀課文之後,教師安排了四個學習生字的教學環節,一是課件出示生詞

和帶拼音的生字,讓學生當小老師帶讀;二是開火車讀沒有拼音的生字詞;三是自由讀沒有拼音的生字,不會的可問同學;四是鞏固生字(看實物拿字卡;看動作;拿字卡;説城市拿字卡;猜字謎拿字卡)。

出示生詞是為學生提供識記的環境,出示帶拼音的生字是為了幫助學生讀準。除去拼音認讀生字詞,是加強已認漢字的復現。在鞏固生字的教學環節中,

教學則採用多樣形式,運用已形成的初步的識字能力來獨立識字。四個環節層層推進,促進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分享識字的樂趣。以詞識字,運用已形成的初步的識字能力識字,體現了二年級識字的教學的特點。

2.在入情入境的閲讀實踐中自悟自得。

根據課文內容的特點,引導學生去感受、體驗、思考,去領悟作者所要傳達的感情,進而通過自己的閲讀表達出來。在閲讀中有機地安排了回答課後“説説想想” 中的問題,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通過複述去了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認識以及閲讀過程中所獲得的情感和態度。也為第二學段複述教學作了很好的鋪墊。

小木偶的故事課文反思 篇7

如何讓幼兒理解並表現呢,今天我們就開展了一次《小貓的故事》美術連環畫的教學活動,先由老師和幼兒一起看圖講故事引入,知道故事發展是由一個圖片一個圖片的連接表現其內容的,教具中還特地空出了故事內容供幼兒自己想象,讓孩子們自由的講述接下來可能會發生的情節內容。

有了這樣的引導孩子們的思維也活躍了起來,大家都願意嘗試一下,於是根據連環畫的一些要求:頁碼、故事開頭、結尾、內容(要有場景)孩子們大膽進行了繪製,作品中可以看出孩子們的想法是各不相同的,看着自己的作品孩子們也能很好的進行講述自己的《小貓的故事》。

小木偶的故事課文反思 篇8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教師“應創造性地理解和應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本教學設計運用“導讀——泛讀——研讀”的閲讀教學模式,體現“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採用“整體——部分——整體——拓展”的教學結構,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在閲讀中識字,在識字中感悟。從激發興趣入手,調動多種感官參與,自主閲讀、合作探究等多元閲讀形式的設計,為學生搭建了自我建構、自主感悟、自我展示的平台。

突出了“識字寫字是閲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充分運用“集中識字”的教學成果,採用“找朋友,正字音;拆、組字,記字形;相比較,記字形;猜謎語,記字形”等多種識字策略,激發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

突出了漢字書寫規律,培養了學生規範、正確書寫的良好習慣,挖掘了學生的知識潛能,培養了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拓展了學生的實踐空間,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

小木偶的故事課文反思 篇9

在課堂上,我讓學生找出重點語句,分析讓作者感動的是什麼,他得到的比故事更美、更好的東西是什麼?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取材料的寫法。整體感悟課文的故事情節並聲情並茂的講述。然後來概括每一段的內容瞭解作者的寫作順序和文章結構,深入挖掘本文的主旨,培養學生的自主閲讀能力,閲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共同感受人間的美好心靈。體驗人類最美好的事物,讓學生受到薰陶和感染,培養高尚的精神情操。學習文中所讚美的犧牲自己,造福於百姓的人的無私奉獻精神,瞭解了文章的脈絡層次和故事中所藴含的精神。即“比故事更美,更好的東西”。也就是上文所説的“那樣的心,那種想幫助多數人,想跟多數人的心貼近,為了多數人甚至犧牲自己的偉大的心”。

本文以索橋為線索,以故事為內容,以人物的精神為主題。索橋造福於人民,寫索橋是為了歌頌造福於人民的人。都江堰是造福百姓的工程,二者相呼應,深化主題。還了解了作者的寫作技巧:比喻手法、聯想、襯托、鋪墊 。

小木偶的故事課文反思 篇10

一直在教低年級的美術課,總覺得學生很難在一節課上把作業完成。這次公開課我又選擇了一節學習內容較多的課《大樹的故事》。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説,他們畫的大樹只有樹幹沒有樹枝,樹葉也沒有前後層次感。於是我的課上既要分析樹的外形、造型,又要給孩子們講故事,甚至是讓他們自己編故事,可見難度較大,時間較緊。所以我選擇了由我來講故事,學生理解故事。用小鳥、猴子和貓頭鷹在樹洞裏的簡短的故事貫穿本節課,並用這個故事給學生闡述了一個做人的道理,穿插了孩子們的德育教育。樹也有許多不同的種類,先請學生説説自己知道的樹,然後我分別對樹進行分類讓他們瞭解。先是比較樹枝生長方向不同的大樹,再是色彩不同和外形不同的樹。出示自己身邊的樹讓學生感受整體與局部的樹帶給大家不同的美感,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印象,我還特意自己畫了兩棵整體與局部的樹讓學生分辨與體會。用兩棵大樹進行比較哪棵姿態美的方法,讓學生體會那種樹的表現方法是正確的,在創作過程中避免了學生的只有樹幹沒有樹枝的大樹了。在構圖的講解中由於時間的原因,我也只講解了兩種正確的構圖方法,兩幅畫構圖都很飽滿,只是一幅突出了主體,另一幅在突出主題的同時注重的大小的變化。如果在這基礎上再用構圖不正確或是構圖偏的作品進行對比的話,學生就更容易發現那種構圖才是我們要學習的。創作的時候我分別根據今天學習的內容設置了三個獎項,速度優勝獎、構圖飽滿獎和最佳創意獎。在考慮獎項的時候原本還有一個色彩鮮豔獎的,但還是時間的原因,學生不可能在這課堂給作品塗完顏色,所以考慮再三還是把這個獎項放在下一節課去表彰

整節課學生的表現還算讓我滿意,上課前我先用一個班進行了試上,所以在時間安排上沒有拖堂。如果在在創作這一環節再多給一點時間的話,相信學生的作品會更加地完美。

小木偶的故事課文反思 篇11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講的是由於人們亂砍濫伐,原本靠鋒利的斧頭建造的美麗家園,又終究毀在了鋒利的斧頭之下。課文篇幅短小,語言樸實,然而其藴涵道理卻非常深刻。

創設教學情境,激發探究慾望。 教學一開始,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美麗的小村莊”:鬱鬱葱葱的森林,清澈見底的河水,湛藍深遠的天空,如詩如畫,空氣清新甜潤。再引導學生感情朗讀,把小村莊的美淋漓盡致在表現出來,使同學們不由得陶醉其中。正當同學們身臨其境地感受着小山村的美景時,我一邊出示小村莊變化後的圖,一邊説: “不知過了多少年,最後這麼美麗的小村莊什麼都沒有了。”通過這種強烈的對比,巨大的視覺衝擊,深深地觸動了學生的心。這個美麗的小村莊為什麼會消失呢?學生們一下了產生了懸念,從而激發了他們強烈的探究慾望和濃厚的學習趣。

小木偶的故事課文反思 篇12

曾經,這個故事被編教材編委會刪除了,但是,這學期又選編進了教材中。不過,教材的其他地方沒有任何改動,比如這個單元的“詞語盤點”中的“讀讀記記”裏收錄了《大瀑布的葬禮》(已刪除)詞語,這課裏沒有任何詞語沒有收錄其中。我們的教材編委會到底有沒有認真校正過呢?有點疑惑,也讓人覺得可怕。

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美國總統為了保護森林的鹿,下令捕殺以鹿為捕食對象的野獸,結果,鹿大量繁殖,缺少食物,最後疾病流行,只剩下了幾千只鹿苟延殘喘。這個故事告訴人類應該遵守自然之道,不要認為破壞自然界的生態平衡。

這篇課文是我第一次執教,課前我反覆讀了幾遍課文。結果這兩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槍聲在森林中迴盪。在敵人冰冷的槍口下,狼接連發出慘叫,一命嗚呼。”讀到這裏的時候我彷彿看見狼正以憤怒、哀怨的眼神看着拿着槍的人類,而且還在詛咒人類!狼雖然是非常殘忍無情、殺傷力大的動物,但是,任何強大的動物人類都有足夠的能力和辦法去對付它們。可以這樣説,在人類面前,動物都是渺小的,柔弱、無助的。這也讓我聯想到,人類不論多強大,在自然面前,永遠是渺小的無助的。狼也好,其他捕食鹿的動物也好,它們同樣是森林的動物,是活生生的生命。人類毫無節制憐憫的捕殺,結果給森林造成了災難。因此,我覺得這個故事不僅告訴我們人類要遵守自然之道,也要敬畏生命。

上課的時候,我讓孩子們圍繞這幾個問題來自學:“課文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大批的狼被捕殺後,造成了什麼後果,原因是什麼?你讀了這篇課文後,有什麼體會?”引導孩子們交流的時候,我特別引導孩子們朗讀了那個讓我感觸頗深的句子,讓孩子們談談自己的感受。沒想到孩子們談的非常好,他們有的説,從這個句子中看出槍的無情,也就是人類的無情。有的説,他們體會到了狼的可憐,在那一刻,狼的殘忍無情都蕩然無存了。……在這裏我告訴孩子們:“孩子們,的確是這樣,狼也是一種可憐的動物。它們生活在森林裏,以小動物為捕食對象,他們的存在是合理的,是符合大自然生存發展規律的。因此,我們人類對自然界裏的任何一種動物、植物、生命都應該承認,應該敬畏所有的生命。”不知道孩子們聽動了多少,但是我知道,從今起,他們不會單純去判斷一種動物植物的善惡益害。

一直不能忘記這個片段,“弘一法師在圓寂前,再三叮囑弟子把他的遺體裝龕時,在龕的四個腳下各墊上一個碗,碗中裝水,以免螞蟻蟲子爬上遺體後在火化時被無辜燒死。”我總是為弘一法師對於生命深徹的憐憫與敬畏之心所深深感動。我知道,我的孩子們暫時不能體會到生命的高貴與幸福,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們能做個善良的人,能做個能珍惜生命的人,能做個能享受生活的幸福的人!

小木偶的故事課文反思 篇13

這篇課文記敍的是維生素C的發現經過。文中寫哥倫布帶領船隊在大西洋探險中遇到了“海上凶神”的怪病,部分被留在荒島上的病重船員靠吃野果子存活下來,由野果子人們發現了人體不可缺少的維生素C。

今年第一次教這篇課文,初讀課文覺得這篇課文應該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它雖説是介紹維生素C的,但更多是闡述一個小故事,按學生的年齡特點,聽故事當然是熱點。但隨着深入研究課文內容,才知課文並不是簡簡單單向孩子們展示一個小故事,而是從中明白一個深刻的的道理:“許多科學發現都是在生活實踐中經過細心觀察,反覆研究才獲得的。”因此教學重點從以下入手:

一、從文章的脈絡入手。

文章脈絡有2條:一是故事發展:怪病——不止而愈——揭祕。二是哥倫布的心情變化:沉重——傷心、感動——越來越沉重——又驚又喜。對於第一條線索,學生能在第一教時理清,也能按這個順序分清段落。在第二教時我重點放在第二脈絡上。教學中可以結合《補充習題》和《天天練》上的習題細細揣摩哥倫布心裏變化的過程,來體會當時人們對“海上凶神”的無可奈何;體會吃野果子(維生素C)給人們帶來的驚喜。在理解的環節中,大多數學生的分析很到位精彩,讓學生充分的表達,我深深體會到以生為本的優勢。

二、再從文章的問題深挖

文章最後一段提出一個尖鋭的問題:“難道祕密在野果子裏?”這個問題在課文裏可以馬上找到答案:“後來,經過醫生們的研究,是野果子裏的維生素C就了那些船員的生命。”但教學可不能打水漂,做表面文章,而要深研。在此,我讓學生認真討論,從中你知道了什麼?學生經過熱烈討論明確:維生素C的發現和哥倫布的細心觀察、思索是分不開的。哥倫布是個善於觀察,善於發現,善於思考的人。

三、最後從文章的寫話中得到提升

這篇課文的主題到底是歌頌哥倫布的還是讓學生通過一個小故事明白一個道理的呢?如果僅僅停留在瞭解故事上,就根本沒有達到原先的教學目標。這是一節語文課,要讓學生能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讓學生明確課文不光是告訴我們一個生動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有所啟發,因此教學中設計了寫話內容:出示幾組關鍵詞語,讓學生用100字左右概括故事的內容,然後重點闡述自己心中的啟發,收穫,即許多科學的新發現都是從問題開始的,任何發現、創造都離不開細心的觀察與實踐。當然可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寫用實例證明自己的觀點。結果,大部分學生寫得令人滿意。

小木偶的故事課文反思 篇14

在《火車的故事》的教學過程中,我重點體現“以讀為本”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採用多種形式的讀。在讀中思考、讀中感悟。設計了幾個比較好的教學活動,通過活動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培養了學生的小組合作精神。比如在學習《火車的故事》第三自然段時我的教學設計是這樣的:先讓學生們自己閲讀第三自然段,然後提問:“你從種瞭解到了什麼?”根據學生的回答寫出板書:蒸汽機車、電力機車、磁懸浮火車。接着提問:“你能向其他同學簡單介紹文中提到的三種類型的火車嗎?然後再問問大家你喜歡哪一種?為什麼?你還知道有什麼樣的火車?給大家介紹介紹。”最後能像小介紹員一樣把第三自然段的內容有感情地讀出來嗎?比一比,看看誰讀得有感情。

課堂上,我利用剩餘的時間讓孩子們動筆畫畫。孩子們的畫充滿了童趣。課後,我又將部分學生的作品粘貼到黑板上。孩子們就更加高興了。培養低年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很重要,我將為此而不斷努力。

小木偶的故事課文反思 篇15

教學《鹿和狼的故事》這課,我注重培養學生大膽質疑、閲讀感悟,採用自主合作,討論探究的學習策略,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按我校打造高效課堂“三學三探”的教學模式教學,注重學法的指導,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1、突破傳統教學模式,採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策略

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法的培養。由學生提出問題,再讓學生自己去找答案。利用問題:簡要講述發生在凱巴伯森林中關於鹿和狼的故事,並説説你從中懂得一個什麼道理?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並自己去找答案,使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再小組討論,課上彙報交流,師生共同評價,情感朗讀表達。合作學習中不但提高了學生自學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與他人交往的合作精神,體現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2、注重閲讀感悟

“讀”是閲讀教學的主要活動,這一教學環節中,我以“讀”貫穿始終讓學生從“讀”中發現問題,在“讀”中解決問題,在“讀”中感悟情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起學生的探究慾望,使學生對鹿和狼已有的認識與課文的描述產生矛盾,從而使學生對課文講述的“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它們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繫的。”這個道理的認識更加深刻。既培養了學生閲讀能力,又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

小木偶的故事課文反思 篇16

這節課我的教學目標是感受豐富多彩的成語世界,瞭解成語的來源,在積累的基礎上學會正確的辨析成語,最終學會正確的使用成語。針對教學目標,我進行了四個環節的設計:溯本求源、成語接龍、辨析成語、設計成語名片。本節課我運用成語結合我的名字設計了一張成語名片來導入,讓學生們感受到成語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整個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了,學生們都很驚奇,原來成語可以這麼用,他們的學習興趣一下子就起來了。這讓我認識到,課堂導入在課堂教學中不是可有可無的,如果每節課的開頭都是:好,我們今天來學習第x課。學生哪裏來的學習興趣呢?在備課時,設計一個精彩的導入是不可忽略的環節。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都接觸和積累了一些成語,在課前,我特意讓學生每人寫出20個成語,然後在課堂上和班裏的同學交流、分享。學生們通過自己的收集、同學的分享充分感受到了成語世界的豐富多彩。這一階段是感性的認識,在認識的基礎上通過梳理了解成語的來源。這是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總結。

溯本求源環節我主要讓學生通過連線來完成,成語的來源主要有6類,分別是神話傳説、寓言故事、歷史故事、文人作品、外來文化、生活俗語。學生平時積累成語,只是理解成語的意思,很少去追溯成語的來源。所以在連線的時候,學生把握不是很好。學生對成語的來源很有興趣,特別是對來自神話傳説和歷史故事、外來文化的成語。這些神話傳説、寓言故事、歷史故事本身就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珍品,學生學習成語就是對中華文化的傳承。在瞭解成語來源後,我設計了成語接龍的環節,目的是檢測學生的成語積累量。

成語接龍的首個成語我都是讓學生出,學生出的成語都比較難,不容易接上,所以這個環節沒有達到檢測的效果。積累成語的最終目的是學會運用成語,運用得當會起到畫龍點睛的藝術效果,運用不當會貽笑大方,所以在辨析成語環節,我找了一個反例,國小生寫的作文《我的一家》,作文中運用了很多成語,但都用得不恰當。學生在看完作文之後,對誤用成語有一個更深刻的印象。成語的誤用分為多種類型,課前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收集歸納了他們在平時考試中接觸到的類型和例子,並且在課堂中展示。

學生們都收集到了很多的例子,在課堂展示過程中也落落大方,從容自信。新課改提倡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強調的是學生學習過程。學生收集歸納展示就是他們自己學習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培養了他們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效果比教師的滿堂灌來得好。在學生展示過程中,我沒有做到及時的反饋。每個學生展示完後,教師要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糾正,對於學生沒有漏講的知識點要及時的補充。

在這個環節,教師和學生是脱離的,凸顯了學生的主導作用,但是教師沒有起到點撥、提升的作用。這是這個環節做得不好的地方。在歸納完成語誤用類型後,教師再出幾個大學聯考成語題當場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最後是由學生運用成語,結合自己的名字,給自己設計一張成語名片。這個環節和導入環節相呼應,這個環節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在設計過程中也體現了學生的個性。整堂課學生都積極配合,課堂氣氛非常活躍。但是由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時間把握不當,導致後面的辨析成語、設計成語名片的環節時間不充分,而這兩個環節恰好是本節課的重點。這也提醒了我,在教學設計時,要大膽的取捨,與其面面俱到,不如抓住一點深入的挖掘。成語是中華文化的微縮景觀,在成語這一塊還有很多挖掘的地方,通過學習成語,讓學生深刻地感受與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