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的世界反思總結(通用16篇)

筆的世界反思總結 篇1

在教學中,有些問題把握不夠準確,特作如下反思:

筆的世界反思總結(通用16篇)

在本課的學習中,其亮點是:在導入上,讓學生自己講故事,然後分析“筆”字,這樣的情境導入吸引了學生,激發了學生對筆的興趣。在探究分析中,從説一説、拆一拆、找一找、看一看等幾個環節中,讓學生通過自學和合作學習,這樣有利於學生的交流,提高自學和互學的能力,同時合作學習的精神得到培養。在提出問題時,學生會觀察和分析研究,這樣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得到培養。在欣賞書中作品裏,學生通過欣賞其作品,從書中得到啟發。在讓學生説出自己的創意時,這時真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呀,學生的想法很多,説出了自己的想法。學生的作業設計很成功,我真的沒想到學生會有這麼多的竟想不到的作品,學生繪製的有帶體温計的,錄相的、説是這樣可以把老師講的英語知道錄下來,到時可以回放。還有帶計算器的等等。

不足之處:

1、應該讓學生蒐集一些關於筆的知識,讓學生講給大家聽。

2、學生在設計作業時有的裝飾過於複雜,實用性不強。

筆的世界反思總結 篇2

《筆的世界》是六年級上冊美術教材設計。應用領域的一課,和五年級教材的《牙刷的設計》屬於同一類型的課。學習這一課時,學生已經有了經驗的積累,因此,在教學時,學生對教學設計的理解很清晰。

本課的編寫意圖是讓學生在欣賞了不同的筆的造型,用自己準備的一些材料進行筆的設計,積累一些平面設計的經驗,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在對筆的基本結構,色彩的搭配,書寫功能的改善以及相關的附加功能等相關知識瞭解的基礎上,利用繪畫的形式進行設計。作業的專業性很強,作業難度較大。教學中,教師提供了較多的圖片給學生欣賞,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發動學生一起來收集各種不同的筆,並圍繞圖片和實物,有主題的進行創作聯想。

筆的世界反思總結 篇3

《楊修之死》是人教版九年級上的一篇自讀課文,出自我國第一部章回體長篇小説《三國演義》。楊修是歷史上的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悲劇性的人物,本文探討的是一個略顯沉重的課題,教學中使學生了解那段歷史並從中汲取做人的深刻道理是教學本文的要義。

整個教學設計由六個環節組成:

1、由清朝著名的文學評論家金聖歎關於名著的評論: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導入,介紹《三國》,並引用一首短詩導入課文,短詩:聰明楊德祖,世代繼簪纓。筆下龍蛇走,胸中錦繡成。開談驚四座,捷對冠羣英。身死因才誤,非關欲退兵。

2、初讀課文,藉助註解,讀懂課文。

3、複述故事情節,併為小故事命名。

4、討論人物性格,探究楊修死因。

5、文本解讀:討論:請以“楊修之死,過在……,是因為……”(學生同桌之間互相討論,各抒己見 課後同學可蒐集補充材料,展開辯論 ! )6、拓展延伸:

根據對文章的感悟,自選角度,為楊修的墓碑寫一句話:如:

1)大愚若智,聰明反被聰命誤。

2)一代英才,可惜未逢明君。

3)聰明機智知識淵博可謂英才,恃才放曠目中無人終嘗苦果。

筆的世界反思總結 篇4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把握教材,機智地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靈活地加以引導,課堂上教師如能機智地處理問題,會讓整個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在教學《畫楊桃》一課時,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的機智是課堂的靈魂。在教學中由於自己的教學不夠機敏,致使課堂上的許多亮點沒有爆發出來。今後,我需提高自己在課堂上引導的機智和評價的機智。

在教學《畫楊桃》一課時,我由於缺乏評價的機智,導致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不夠到位。如廖梓俊同學在談到自己是否喜歡文中的同學們時,他説:“我有點喜歡又有點不喜歡。喜歡是因為同學們很愛笑,不喜歡是因為同學們沒有看人家是從什麼角度畫的就笑了。”我聽了後一帶而過:“哦,你喜歡他們的哈哈大笑,其他同學喜歡嗎?”“不喜歡!”學生們不約而同地喊道。“為什麼?”“因為那是嘲笑。”在得到滿意的回答後,我繼續下一個環節的教學。其實,在處理該生這個問題時,我不應該轉移評價,如果我果斷地進行到位的評價,就能使問題的解決趨於更理想。如,可以這樣引導:“‘笑’,有很多種,我們都希望自己能笑口常開,你一定也喜歡笑,但是文中同學們的哈哈大笑是一種什麼樣的笑?”學生回答:“是嘲笑。”“那麼你還喜歡同學們的這種笑嗎?”這樣自然引導讓這位學生本人在談“笑”中明辨是非,然後隨之引導:“此時你想對那些發笑的同學們説些什麼?而文中的老師又是怎樣看待這件事的?”這樣就水到渠成地進行過渡,引導學生體會了文章的中心。

另外,課堂上教師的引導也很重要,它可以讓學生雜亂的思維變得有序、深刻;同時也能使知識的掌握更具條理性。而我在教學《畫楊桃》一課時,有一處地方忽視了對學生的引導:在小結環節,我問學生:“課文學完了,你覺得它主要講了些什麼?你受到了什麼啟發?”當盧嘉俊同學不是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敍述,而是像複述課文一樣講了一大串時,我看到快要下課了,就有點急噪地打斷了他並取而講之。回過頭想想,我當時這樣處理就好了:再找一個學生用概括的語言説説主要內容,然後引導,我們在説文章主要內容時,如果能用簡短、概括的語言敍述就會更好,而你好像是在複述課文內容。這樣一引導學生就知道如何説文章的主要內容,對其他同學也起到指導的作用。

筆的世界反思總結 篇5

課文介紹了黃河變化的原因及演變的過程,告訴人們要保護好環境,否則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這是一篇獨立閲讀課文,我引導學生先總結學習“怎樣讀懂一篇課文”的方法,並編成順口溜:“一讀明大意,二讀悟情感,三讀品語句,四讀受啟發,五讀懂遷移”。放手讓學生自學,引導學生把在講讀課文中學到的語文基本功進一步實踐和運用。

把握重點時讓學生帶着課後問題“根據課文內容,歸納一下黃河發生變化的兩個方面的原因,再説説這兩方面原因之間的關係”細讀課文第三部分重點段落,用筆勾畫出能説明以上問題的有關詞句。然後分成四人小組議一議自己對這一部分內容的理解。讓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最後一段,並歸納出科學家設計的治黃方案的要點。通過抓重點詞、句的讀議,使學生加深對課文重點內容的理解。

在交流討論環節,我播放了相關的網絡視頻,讓孩子們體會到:黃河的變化給我們的教育是慘重的,給我們的反思是深沉的。引導學生舉出人類破壞大自然而受到懲罰的例子,説説怎樣才能保護好大自然,激起同學們強烈的、自覺的環保意識,以及民族的憂患意識。

筆的世界反思總結 篇6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充分朗讀,通過這些語言材料感受徐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品質。在朗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通過比較抓住一些關鍵詞來體會句子中所含的意義,如:1、箱上寫着:凡附近居民水電出現故障,急需當天夜晚修理的,請寫清地址投入箱內,本人將及時提供熱情服務。開箱時間19時間。2、箱上寫着:附近居民水電出現故障,急需修理的,請寫清地址投入箱內,本人將提供服務。開箱時間19時。讓學生比比兩句話的不同及讀後的感受,在比較,感悟,朗讀中明白徐虎急羣眾所急,服務態度熱情。

第四自然段比較具體地記敍了徐虎為住户連夜疏通管道的一件事,在教學中,通過閲讀,讓學生初步懂得寫一件事需要哪些要素,從而為今後練習寫記事的片斷打下基礎。

這是一篇描寫當代人物的課文。徐虎,他是一個全國勞動模範、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徐虎的事蹟平凡而又偉大,這個名字對現在的孩子來説很陌生,學習課文自然也不會體會和感悟深刻,只有通過換位思考,才能體會出徐虎的偉大。所以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從“熱心、誠心、恆心”三個方面展開教學,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每天”“總是”“定時”“挨家挨户”理解徐虎的堅持,引導學生想象徐虎在幫助人的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困難,他又是怎麼克服的,颳風,下雨,生病時徐虎有沒有放棄,他又是怎麼做的?通過想象,使學生橫深入地走進人物內心,也使得徐虎的形象更加豐富、高大。

筆的世界反思總結 篇7

一、課件媒體創設情境

1、導入:讓學生在中國地圖上找到中國台灣,再引出其風景名勝──日月潭,帶領學生去遊覽日月潭的美麗風光。在這個環節中,我利用中國地圖讓學生們感知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風景優美。接着喚起孩子們想要去日月潭看看的感情,回憶“潭”字和齊讀課題。

2、複習生字,四字詞語的鞏固,指導書寫。

【在導入和複習的環節上,我做了比較周全的準備,上的時候也比較輕鬆自如,孩子們當時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

二、運用抓重點詞品讀課文,感受日月潭的美進行課文講解:

1、結合圖片、日月潭俯瞰地圖和神話故事理解日月潭名字的由來。

2、多媒體課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湖面上飄蕩着薄薄的霧是什麼樣子?看到“濛濛細雨中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麼感受?

我聽説過這樣一句話:倘若語文教學舍棄了情感,那麼就失去了語文教學的靈魂,沒有靈魂的教學,必然走進繁瑣、機械、無效的死衚衕。這句話給我極大觸動。在這節課中,我努力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學生。同時努力讓學生自己感受課文字裏行間流露出對日月潭之美的讚賞之情。要體會這種讚賞之情,首先要讓學生感受到日月潭之美。於是,我試着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書,讓他們從文中找出自己覺得最美的地方。只要學生真正體會到了美,那麼這種“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

同時我採用了“品讀”的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中品。但由於讓學生的品讀的句子較多,顯得有點蜻蜓點水,不夠深入,有些學生只能淺顯地感覺到句子的美,可是究竟是哪裏美?卻説不出所以然。是啊!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在內心深處留下這美的烙印。我想課文美的地方較多,如果重點抓住一兩處美景深入體會,更能讓學生形象的感悟美景,體會語言文字的精美,從而得到一定的語言積累。

(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文本語言還原為生動可感的意想,讓學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對日月潭的風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儲備,有效渲染了氣氛。)

筆的世界反思總結 篇8

1、教學觀念突破傳統,適時創新

這堂課不在只是特定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索新知的過程,教師和學生不是孤立於課程之外,而是課程的創造者、課程的主體,他們共同參與課程的開發。強調互動的師生關係,教師和學生的信息交流屬於互動性和互惠性,通過信息交流實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實現教學相長的願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注意學生在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整合,特別是對木蘭勤勞、愛國、孝順等傳統美德的宏揚,以及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如在“百度”搜尋譯文時關鍵字的指導。並且在學生學習方式上改變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了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注重培養學生髮現學習的能力,鼓勵學生對課文提出自己的問題和看法,讚賞學生獨特和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

2、教學環節設計新穎時尚,符合學生心理

孫老師這堂網絡課的導入非常自然,説是帶來一款網絡遊戲《木蘭詩》,然後、請學生輸入網址,這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他們大部分都是網絡遊戲高手,沒想到今天語文課也能在玩中學課文。五個板塊的設計是圍繞主人公木蘭設置的,而且循序漸進,層層深入,體現了一個學生認知的梯度規律。 “讀木蘭”是初讀課文,“譯木蘭”是理解課文主要內容,“評木蘭”是深入理解課文基礎上對人物形象的分析,“聊木蘭”是思考質疑階段,“寫木蘭”則是課文的拓展延伸。對於課文的重點,詩詞表達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教師採用觀看flash、找相關語句的方式突破。五次密碼的設置,也別巨匠心,體現了課堂的主題:我愛花木蘭。而每次進入的一把金鑰匙也增加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自信心。

筆的世界反思總結 篇9

經過認真學習形勢與政策後,加深我對國內外政治經濟文化的形勢與政策認識,使之到達一個全新台階、新高度,學習形勢與政策心得體會

為我們今後應對世界的分析本事奠定基礎.從形勢與政策的學習中,我瞭解它對我們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們仍要繼續堅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八字方針。時代發展極大程度影響着我們發展的道路,根據時代發展趨勢,從而提高大學生成功的機率,具有深遠的影響。所以,我們應認真學習認識和把握形勢與政策。我們必須從不斷學習中提高創新本事。與此同時,我們還應順應形勢與政策,發展自我:找準自我的發展目標,結合自我的優勢,定位自我的方向及發展地位;樹立個人目標,從一個個小目標開始,努力奮鬥,一步步努力完成,不斷提高個人本事,打造出“四有”的優秀大學生;學習形勢與政策,進取結合自身,我們應當抓住新的戰略機遇。僅有國家的昌盛,才有個人的好發展。同樣在這個滄桑鉅變的時代,如何做到順應時代的潮流,更好的為國家做貢獻。中國的發展、異常是在改革開放二十年來的發展是十分快的,每年以8~9%的速度發展,世界驚呼: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中國的改革開放帶來了經濟展,同時也帶來了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中國在國際事務上越來越顯得舉足輕重,為維護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貢獻。隨之而來的起了“中國威脅論”這一説,但這實一些國家的無稽之談。基於以上分析我認為中國的發展要注意以下兩點:

一、要保證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不要錯過珍貴的和平年代。僅有經濟發展了才能使國防、科技、教育、基礎設施等方面得到提高,才能充分保障國家安全。

二、要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外交政策。有了良好的外交,才有良好的國際環境,才能吸引外資,為經濟建設做出貢獻。關注世界。當今世界飛速發展,“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時代過去了。地球村裏的變化日新月異。生在當代,作為大學生的我們,豈能做那四角的書櫃拋掉陳舊的觀念,擁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們應當做的。其次,青年是推動社會和歷史前進的一支要力量。無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中,還是中華民族發展的歷程中,青年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大學生是青年中,知識層次較高,最具潛最有創造性的羣體,所以,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價值取向,將直接影響到國家的未來,事關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復興的全局。再者,外形勢風雲變幻,進入21世紀的中國正面臨着難得的機遇和巨大的挑戰,當代大學生也面臨着深刻的國內外環境,所以,在高校大學生中廣泛開展形勢政策教育,對當代大學生如何在紛繁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正視我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堅定信念,振奮精神,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具有重大的現實價值,與深遠的歷史意義。

綜上所述,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更應當把握住自我,努力學好專業知識,為祖國明天的建設添磚加瓦。最終,我想説,學校開《形勢與政策》課十分必要。因為,高等學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資料,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開闊胸懷、增強職責感和大局觀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了世界,認識了中國,認識了我們與世界的差距,以及我們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邁進了一大步。

今應為“適時務者為俊傑”。社會歷史的大發展已決定了個人發展的最大環境、最大上限,制約着可選擇度,決定着大學生成功的機率,影響很具體,也很深遠.所以,我們應學會認識和把握形勢與政策。形勢是制定政策的依據,政策影響形勢的發展。我們必須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靈活變通,具備創新本事。與此同時,我們還應順應形勢與政策,發展自我:找準自我的發展目標,結合自我的優勢,定位自我的方向及發展地位;依據個人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努力奮鬥,構建知識結構體系,拓展素質,不斷提高個人本事,打造出“誠、勤、信、行”的品牌大學生;利用形勢與政策,為我所用,構成對形勢與政策的敏鋭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養超前的把握形勢與政策的膽識,“藝高人膽大,膽大藝更高”,利用形勢與政策,實現自我大發展。樹立一個遠大夢想,做一個成功人士!

關注世界。當今世界飛速發展,“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時代過去了。地球村裏的變化日新月異。生在當代,作為大學生的我們,豈能做那四角的書櫃拋掉陳舊的觀念,擁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們應當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動社會和歷史前進的一支重要力量。無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中,還是中華民族發展的歷程中,青年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大學生是青年中,知識層次較高,最具潛力,最有創造性的羣體,所以,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價值取向,將直接影響到國家的未來,事關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復興的全局。

再者,當今國內外形勢風雲變幻,進入21世紀的中國正面臨着難得的機遇和巨大的挑戰,當代大學生也面臨着深刻的國內外環境,所以,在高校大學生中廣泛開展形勢政策教育,對當代大學生如何在紛繁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正視我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堅定信念,振奮精神,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具有重大的現實價值,與深遠的歷史意義。

綜上所述,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更應當把握住自我,努力學好專業知識,為祖國明天的建設添磚加瓦。

最終,我想説,學校開設的《形勢與政策》課十分必要。因為,高等學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資料,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開闊胸懷視野、增強職責感和大局觀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了世界,認識了中國,認識了我們與世界的差距,以及我們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邁進了一大步。

我學習了形勢與政策,經過這次魏教授的講解,我對當今變化多端的國際形勢有了必須的瞭解。作為一名青年人,深刻、全面地瞭解國內外的形勢是十分必要的,而學習這一門課程是對我們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幫忙我們掌握正確分析形勢的立場和觀點。

當今社會飛速發展,“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時代過去了。瞭解國內外的形勢與政策才能更好地幫忙發展中國,認識中國,瞭解我們與世界的差距以及我們自身的不足。我們必須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靈活變通,具備創新本事。與此同時,我們還應順應形勢與政策,發展自我:找準自我的發展目標,結合自我的優勢,定位自我的方向及發展地位;依據個人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努力奮鬥,構建知識結構體系,拓展素質,不斷提高個人本事,打造出“誠、勤、信、行”的品牌青年人;利用形勢與政策,為我所用,構成對形勢與政策的敏鋭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養超前的把握形勢與政策的膽識,“藝高人膽大,膽大藝更高”,利用形勢與政策,實現自我大發展。大夢想,做一個成功人士!

形勢與政策教育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密結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針對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和思想特點,幫忙學生認清國內外形勢,教育和引導學生全面準確地理解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堅定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

中國當前國際形勢總體和平、緩和與穩定態勢,但局部性的動盪與緊張有所加劇。國際競爭中,為什麼有的國家勝出,有的卻一敗塗地德國為什麼會成為世界諸多豪華車主要生產廠商的大本營中國此刻處於一個十分關鍵的時期,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在世界局勢如此動盪的情景下,中國如果能夠抓住機遇,就能夠以此作為跳板,無論在經濟或國際地位都會上身一個等級。中國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會有很多的阻礙,因為其他國家會眼紅,中國威脅論所以而出,但在金融危機時期,外界卻把中國比喻為“救世主”。中國並不是什麼“救世主”也不存在對外國的威脅,中國只是在做自我認為對的事。

學習了形勢與政策,在看國內外的時事我會看的更深刻,更透徹。這也是我們青年人必備的本事。在以前,每當我看到中國在美國面前總是低聲下氣時,我就會覺得很生氣,很不解,而此刻,我明白了不能以一時之氣而做出錯事。在沒本事與之抗衡的時候不應太張狂,隨着中國一步步的發展,此刻的中國已經不一樣以前了,在國際上説話更強硬了,能夠説出自我的看法了。

綜上所述,學這門課程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世界,認識中國,讓我們感受社會的形勢和國家的政策。在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正視我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推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__-20__年)》徵求意見稿公佈後,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經過學習《規劃綱要》,我感到這份廣集眾智以凝聚共識,力求完善的綱要處處體現着黨和國家重視和發展教育的堅定決心,充分體現了國家建設人才強國的堅定決心,現談一下自我的一些體會:

一、領會綱要精神,明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經過學習,我感覺《綱要》的每一條都是針對一些相應的實際問題有的放矢地制定的,脈絡清晰、目標明確、規劃周密。感觸最深的地方就是《綱要》中提及的“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工作方針。國家把教育擺在了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這種高度是體現了教育在新時期的重要地位。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成長成才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把改革創新作為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教育要發展,根本靠改革。知識社會,信息時代,人們對於創新意識,創新本事前所未有的重視,教師自身創新本事的提高是育人理念的關鍵因素。把促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促進公平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對我們教師來説就是要平等對待每個學生,不歧視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和提高。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要求我們教師樹立正確的質量觀念,強化課堂教學,提高資源建設質量,確保教學質量及育人質量。

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人才評價制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教育規劃綱要》提出要更新人才培養觀念樹立多樣化人才觀念尊重個人選擇鼓勵個性發展不拘一格培養人才。為了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教育規劃綱要》指出:注重學思結合。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忙學生學會學習;注重知行統一。堅持教育教學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注重因材施教。關注學生不一樣特點和個性差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潛能。要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根本標準。應試教育造成我國大批學生“高分低能”已是不爭的事實。改革以大學聯考為代表的人才評價制度勢在必行。《教育規劃綱要》提出根據培養目標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學、多樣的評價標準。做好學生成長記錄完善綜合素質評價,強化人才選拔使用中對實踐本事的考察克服社會用人單純追求學歷的傾向。

三、政校分開,高校去行政化,建立現代學校制度。在建設現代學校制度方面,《綱要》明確提出推進政校分開管辦分離。適應中國國情和時代要求,建設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構建政府、學校、社會之間新型關係。適應國家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要求,明確政府管理的權限和職責,明確各級各類學校辦學的權利和職責,構成不一樣辦學模式,避免千校一面。完善學校目標管理和績效管理機制。健全校務公開制度,理解師生員工和社會的監督。探索建立貼合學校特點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實際存在的行政級別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政校分開管辦分離的學校制度的實質就是落實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這是引導和鼓勵學校自主整合資源、輕裝上陣,努力辦出品牌,打造特色,真正辦出優質教育,讓人民滿意學校。校長不應當是官員,切實減少官本位思想,少用行政命令,多用理念引領,多用依法治校。四、落實綱要精神,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要傳道必須精於道,要授業必須精於業,要解惑必須先自知。作為一名教師應時刻不忘記學習,善於學習,具有學習意識,努力提升自我的素質。當今社會,知識更新日新月異,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堅持與時俱進,更新觀念,

鑽研業務,成為有良知、有新知、有真知的人民滿意教師。

筆的世界反思總結 篇10

這篇課文是北京課改版語文第六冊第十八課。《我希望有一支神筆》是一首以第一人稱寫的兒童詩。全詩分為四個小節,以“我希望有一支馬良的神筆”開頭,展開了豐富的想象,表達了對殘疾人、小鳥、小樹發自內心的關愛,展現了美好的心靈和純真的愛心。

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題出:努力改進語文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注重聽説讀寫的有機聯繫,加強教學內容的整合,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除此之外教師充分的把課外的資源與課內的資源進行整合,進行了拓展閲讀,擴大了學生的閲讀量。並且有目的的進行了閲讀。

本節課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教師的應變能力還不夠強,課上不能及時的把自己的教學進行調整,既想進行拓展閲讀又想進行寫作。俗話説“魚和熊掌不能兼得”,學生一課一得即可。在以後的教學之中教師要敢於取捨,大膽的進行改革。還要多學、多思、多練,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

筆的世界反思總結 篇11

課文4-9自然段介紹了秦兵馬俑類型眾多、形象鮮明的特點。教學這一部分內容時,我先讓學生自讀描寫各種兵馬俑的句子,感受各種兵馬俑的特點,用詞語概括。然後組織交流,並把全班同學認可的詞語寫在黑板上相應的俑的下面。學生學習興趣高,思維活躍,寫了不少詞。文新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

這一環節過後,我讓學生為你最喜歡的兵馬俑作代言,這時學生的興趣更高了,從他們的描述中,我清晰地感受到這樣的研讀是有效的,學生的閲讀理解與表達能力得到了訓練,同時在理解表達的過程中一些形容人物的詞得到了積累與運用。

新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閲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閲讀質量。本課時的重點就是聯繫課文內容,體會兵馬俑的類型眾多,形象鮮明。從而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和古代勞動人民無窮的智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教學《秦兵馬俑》一課時,我嘗試了以下的做法。

默讀有利於學生不受外界干擾,靜思默想,與文本充分對話。咬文嚼字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學生在品味語言的過程中充分感受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增強了語感,豐富了語言積累,長此以往,有利於語文能力的提高。在個體學習的基礎上組織合作學習,使得每個人在小組交流的時候都有話可説,將合作學習落到了實處。傾聽別人的意見是合作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如果不注意引導訓練,合作學習的效果將大打折扣。從學生的發言可以看出,個體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效果非常明顯。

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學中,教師及時抓住課堂上的有效生成,不留痕跡地讓學生感受到了祖國的強大,增強了學生的愛國情感。我想,秦兵馬俑的出土震驚了世界,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它是秦文化的縮影,有着極高的歷史價值。我想,僅僅憑書上的介紹和幾張圖片要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肯定是不夠的。還應該利用一些教學資源,讓學生對秦兵馬俑有更多的瞭解。

筆的世界反思總結 篇12

一、對於作者的寫作背景沒有讓學生充分去搜集資料,沒有讓學生了解當時的中國普通百姓家庭生活狀況,沒有讓學生去了解中國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狀況,去認識那個時候一分錢都很有用處,知道一元錢可以做很多事情,讓學生的心靈去走近那個時代,感受到那個時代人們生活的艱難。如果這樣學生會更能好地瞭解“母親”掙錢的不易,毅然給錢,足見慈母情深。

二、在處理“我鼻子一酸,攥着錢跑了出去”這個問題時,學生找到了相關的語句,但我沒有組織學生進行深入討論 ,談出他們自己獨特的理解,沒有適時引導,做到台下台上互動,凸顯’生本教育”這一理念。。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深深地感受到母愛的慈祥,母愛是深沉的,母愛也是偉大的、無私的。這種愛,作為子女永遠也報答不了,正如唐代詩人孟郊所寫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在教學過程中,我所提的問題學生們都能夠回答出來,而且都很準確。學生的回答很有個性,見解獨特。學生感情投入,與作者產生了共鳴。很多精彩答案很出乎我的意料。我和孩子們一起經歷了母愛的洗禮。表面上看,課是比較順利地上完了,其實,我心裏很清楚,還有很多的細節處理得太粗糙,還有許多的地方沒有深入研討下去,還有一些情感沒能被激發出來,還有很多的機會沒有留給學生,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彌補。

筆的世界反思總結 篇13

運用重複閲讀的方法指導幼兒進行閲讀:我先利用大圖書帶領幼兒先完整閲讀圖書一遍,然後邊引導幼兒分清封面,從封面開始一頁業一頁的翻閲圖書,邊講述圖書的內容,看完後,要求幼兒合攏把書本翻好,以初步培養幼兒良好的閲讀習慣。

1教學中的提問要進一步加強,作為老師要要充分了解孩子的知識水平,把握教學目標,找準切入點進行有效提問,以引導幼兒根據生活經驗作出不同的回答,以發展其擴散思維的能力。

2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如本堂課中,可以根據孩子們回答的答案,引導幼兒學説短句:紅色的番茄、黃色的梨子等,以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以上是我自己上完這節課的反思,還存在着許多的不足,懇請各位老師,提出寶貴意見!共同探討提高。

筆的世界反思總結 篇14

教學《西門豹》一文時,我頗為躊躇。到底該怎樣教學呢?我總覺得不能讓學生遊離在故事情節之外,只做觀眾和聽眾。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呢?教學第二段時,我為學生創設了這樣的情境──又到了河伯娶妻的日子了,漳河邊上熱鬧非凡。《法制在線》欄目需要一批記者前往漳河,採訪這件事,誰願意去?學生踴躍報名。接着讓學生自由看課文,瞭解經過。分析內容時,沒有逐段分析,而是挑幾個重點問題,組織學生討論:

你在漳河邊看到了什麼?(人多)聽到了什麼?(自由想像)新娘命運如何?誰救了她?怎麼救的?(出示句子,讀一讀,議一議,當時你聽到西門豹這樣説,怎麼想?後來怎麼明白了?)那些害人的巫婆和官紳有沒有受到懲罰?(出示句子,讀一讀,演一演,議一議。在表演巫婆落水時,要求加上語言、動作。學生很有想象力,嘴裏大喊着:“救命,救命!河裏沒有河伯,那是我騙你們的。快把我拉上來!”然後讓其他同學飾演羣眾,會怎樣説,怎樣做?學生很有入情入境的感覺。)你作為記者採訪了誰?(自由交流,採訪了西門豹大人,採訪了新娘,新娘父母,採訪老大爺,青年、官紳等等,從不同角度表達了對事件的看法。)最後,你看了整個事件,你有什麼想對大家説的,請你評價一下西門豹大人的做法。整個過程生動而又重點突出。使學生通過討論,明白西門豹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是以牙還牙,將計就計,使巫婆和官紳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説不出。”而且表面上還跟巫婆和官紳很客氣。從而使學生明白西門豹是個足智多謀的人,為百姓着想的好官。

筆的世界反思總結 篇15

一、在有效活動時間裏,這就能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在課堂教學中,我大膽放手,懂得了要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學習時間和思考時間。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研讀句子,而研讀後的學生髮言,學生髮言非常積極,還引導學生將關鍵性句子、詞語進行品味,學生洋洋灑灑的發言,這讓每個學生品嚐到成功的喜悦。所以我們在課堂上就是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要讓學生自己研究,合作學習,而我們老師只起到引路、搭橋、鼓勵作用,這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賞識學生,能夠生髮出有效的課堂參與,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要讓學生有效的課堂參與,賞識是必不可少的。賞識在語文教學中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課堂上從中發現學生優點,對學生多加鼓勵,使學生學習心境保持“愉悦”,使學生處於良好的活動狀態,從而增強了濃厚的讀書興趣。

三、 不拘預設,為生成導航

一堂成功、有效的課既離不開預設,也不能沒有生成,我認為預設與生成最為關鍵的是把握教材,課前我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礎上,作出適合自己教學風格和學生水平的預設。比如在這堂課上最精彩的地方是品析語句,自己在對學生的引導上比較成功,也適當的處理課堂突發事件。一節課下來,我覺得達到預期的效果。

筆的世界反思總結 篇16

“教然後而知困。”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時常反思,會不斷地發現困惑,激發教師終身學習。以下是本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真實故事及點滴反思與體會。

片段(一)

一節歷史公開課,教學內容是七年級第6課《春秋戰國的紛爭》,為了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習興趣,我設計了一道題:蒐集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故事。同時提醒學生可以看教材,看課外書籍,查字典。教室裏一下子炸開了鍋,很多學生踴躍欲試。

學生甲:我看過《上下五千年》這本書,書中記載:春秋時期,剛做國君的楚莊王胸無大志,有個名叫伍舉的大臣讓他猜個謎,説:“楚國山上,有一隻大鳥,身批五彩,樣子挺神氣。可是一停三年,不飛也不叫,這是什麼鳥?”楚莊王説:“這可不是普通的鳥,這種鳥,不飛則已,一飛將要衝天;不鳴則已,一鳴將要驚人。你去吧,我已經明白了。”

學生掌聲一片。

學生乙:春秋時期,重耳(即後來的晉文公)在晉國內亂逃亡在外時,曾受到趙王的殷勤接待。重耳當時許諾若能回到晉國為君,一旦晉趙交戰,晉軍將退避三舍以示報答。

……

我很滿意學生的表現,同時也注意到一向不愛作聲的學生乙犯了一個小錯誤:應該是重耳受到楚王的殷勤接待,而不是趙王。但我不忍心潑冷水,也就鼓勵性地説了聲“你真不錯”,並未糾正他的錯誤。

反思:

在回辦公室的路上,我總想着那樣處理不對勁兒。自從實施新課改以來,特別是在公開課的課堂上充滿着“你真不錯”、“你能行”、“你真棒”等表揚的話語。雖然這些表揚話對孩子來説是一種鼓勵,但過度的、甚至不切實際的表揚給孩子帶來的就完全是好處嗎?我的上述處理方式,讓學生接受了錯誤的知識。作為教師,這是一個不小的錯!

其實,學生聽多了讚賞的話,也就失去了它應有的價值和意義。學生在此起彼伏的掌聲中會漸漸褪去應有的喜悦。所以當學生做得不對的時候,一定要立即指出他的不足。只有發現了不足,改正了不足,才能不斷進步,也才能坦然地面對別人善意的批評、提醒,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

所以,為了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老師,請大膽地説“你錯了。”

片段(二)

我在教九年級歷史第1課《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國》一課時,為了引發學生積極思考,設計了一道題:由於金字塔的工程巨大而困難,有人認為它們是由“天外來客”所建,你同意這種説法嗎?為什麼?學生立即饒有興趣地討論。過了一會兒,有位同學大膽地説:“我認為它們不是天外來客所建,而是埃及人民建造的。因為書中寫到,建金字塔用了20年,由幾十萬人來完成,而且我不相信有外星人。”剛説完,很多同學都點頭表示贊同。但我發現一個同學卻搖了搖頭。我立即請他説出自己的想法。他很得意、也很理直氣壯的説:“我認為金字塔是由外星人建造的。因為書中的記載只是根據傳聞,並沒有得到證實;其次,金字塔的工程巨大而困難,在當時沒有任何機械的情況下,埃及人民是無法完成的;第三,很早就有關於外星人的傳説,到底有沒有,至今未得到證實。”頓時,全班同學鴉雀無聲地望着我。

反思:

學生鴉雀無聲地望着我,就説明他們的思維在接受碰撞。尤其當這種挑戰來來自同學,而不是老師的時候,碰撞會更加激烈和深入。看起來,這是一個很小的教學環節,但由於我細心觀察並發現了搖頭的同學,使得這一環節更有意義,激活了學生思維。

反思一下,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會不自覺地把關注點放到自己身上,總是考慮能否按課前準備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學生的需要、情感沒有真正地被重視。所以老師在上課的時候,要多觀察、多思考,學生都在幹什麼,他們到底需要什麼,更多地把關注點真正地放到學生身上。

我相信,對學生多一份關注,他會還你一個驚喜。

片段(三)

在縣研訓中心組織的“歷史新教材培訓”活動中,我上了一節研討課。教學內容是八年級第10課《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其間我設計了一個問題:“怎樣理解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為了降低難度,我放了一首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但是學生仍啟而不發,教室裏靜悄悄的。我想:壞了,冷場了。

反思:

下課後,我冷靜反思,學生啟而不發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題目難度大,空洞,讓學生不知所措,束手無策。

在教學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有時候學生成績不理想,有時候課堂氣氛死氣沉沉的,有時候學生與你抬槓……此時,老師應該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是否合理,是否真正地瞭解學生,而不能一味地埋怨學生。作為教師,要注意因材施教,分層施教,平等待生,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時做到:多怪自己少怪生。

片段(四)

一節歷史課,我給同學們介紹中國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在講到孔子的教育思想時,突然有學生插嘴:“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我很惱火他打斷了我的話題,於是沒好氣地問:“你怎麼知道的?”他高興地指着牆壁説:“在那兒貼着呢,還有孔子的畫像。”我一時語塞,多好的教學資源,我怎麼就沒注意呢。

反思:

我應該感謝“插嘴”的同學,是他讓同學們瞭解了更多的知識,是他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教學資源無處不在。

學生插嘴是許多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它帶給我們的或許是擔心,或許是困惑,但更多的應該是欣喜與思考。新課程倡導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倡導寬鬆、融洽的教學環境,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插嘴”是合情合理、無可厚非的。它不是“亂”,而是“活”,是新課程改革中一朵絢麗的浪花。當學生的“插嘴”具有挑戰性時,教師應如何應對,如何調整教學計劃,如何讓學生的“插嘴”變成一種學習資源,才是我們每個教師應該研究的課題。

面對學生的“插嘴”,我們不僅要認真傾聽,耐心等待,而且要為其喝彩!

反思後則奮進。我們只有在實際工作中多多反思,不斷改進,才能真正走進新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