筍芽兒教學反思(通用14篇)

筍芽兒教學反思 篇1

《筍芽兒》是一篇很美的描寫春景的文章,通過寫筍芽的生長過程,讓人們來感受春天的生機盎然。

筍芽兒教學反思(通用14篇)

成功之處:

1.本文是一篇優美的擬人的童話散文,課文生動形象,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所以教學時我圍繞“美讀”來展開。不斷去指導孩子圖文結合來觀察筍芽,想象筍芽的動態的生長,想象它鑽出地面的開心,想象它長成竹子的自豪。用擬人化的語言來描述情景,讓每個孩子都變成一個個茁壯成長的小筍芽兒,孩子們越讀越興奮。

2.帶孩子走進情境,讓表演與朗讀相結合,讓課堂充滿活力。充分朗讀的基礎上,我讓孩子們分角色讀一讀,演一演。讓男生來扮讀雷公公,讓女生來扮讀小筍芽兒,給他們的朗讀打分,都是百分出頭,且不斷鼓勵,分數也不斷適當攀升。每個孩子都在用心的讀,聲音中傳遞着一種快樂的情緒,同樣也傳遞着春意。

回顧這節課的教學,一邊沉浸於活躍而有效的教學氛圍,一邊暗暗的想這節課只用了“賽讀”這一招來進行朗讀指導,就取得那樣好的效果。其實孩子想要的並不多,老師不斷地讚揚和鼓勵,勝過了任何物質的獎賞。如能天天堅持,該會有怎樣的景象呢?

不足之處:

在朗讀比賽,表演中還有部分孩子因為個人能力的缺陷,表現不理想,投入的激情不夠,所以,面向全體,大力度培養學困生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筍芽兒教學反思 篇2

這篇童話形象生動地描繪了筍芽兒在春天破土而出,漸漸長成一株強壯的竹子,從而教育孩子要敢於經風雨,見世面,不要做温室裏的花朵。朗讀本課,要表達奮發向上的思想感情。教學中,我充分發揮錄音教學重現力強的特點,學生的朗讀能力。

上課伊始,通過聽課文錄音,使學生整體感知童話主要內容,瞭解筍芽兒先後聽了誰的話,感情發生了哪些變化;講讀過程中,指導學生逐段一邊聽錄音,一邊抓住關鍵詞“撒嬌、央求、自豪”,體會筍芽兒感情的變化。抓住她跟竹媽媽的幾次對話,理解筍芽兒害怕到堅決的態度。如何引導學生把體會到的感情較準確地表達出來,這對於師生雙方都是一個難題。

課堂上,我以典範的錄音朗讀為示範,發揮錄音烘托氣氛、重現力強的優勢,引導學生認真聽,模仿讀,仔細辨,再重讀,從而使學生懂得把體會到的感情通過朗讀表現出來,應從語句的重音、停頓、速度的快慢、聲音的高低等方面入手。通過錄音教學介入課堂,避免了“這兒讀重音,那裏要延長”類的生硬説教,簡化了朗讀教學的形式,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聽、去讀、去比較、去體會,較快地提高了全體學生的的朗讀能力。

筍芽兒教學反思 篇3

我依據《新課程標準》中指出的“閲讀是學生個性話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整堂課上,我特別強調閲讀者的個性體驗。比如,帶有“自己”一詞的表述。如剛開始時我強調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課堂氣氛很快活躍起來,學生較快地進入了情境。在對話訓練中,我讓學生讀讀自己喜歡的角色,讀出自己的感受。正因為學生有了興趣,才會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才能獲得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美,能説出自己的體驗。如在朗讀中很好地理解了“撒嬌”、“嘮叨”、“沉不住氣”等詞的意思,朗讀訓練較紮實。

整堂課很好地落實了“三維目標”。知識和能力:結合單元訓練重點,初步掌握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方法。在與學生的對話中理解了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並能通過重點句子的朗讀表現出來。過程和方法:通過四人小組合作,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讀一讀,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躍躍欲試,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情感態度和價觀:在朗讀中體會了筍芽兒從害怕到堅強的態度變化,懂得了只有經風雨,見世面,勇於鍛鍊,才能健康成長。

當然,在朗讀訓練方面,還有幾個問題值得我思考:

1、學生善於模仿,不願意深入鑽研,導致朗讀的層次性不夠明顯,體會不深刻。如在朗讀筍芽兒鑽出地面這段話時,感情變化不明顯。筍芽兒的心情、小草弟弟説話時的語氣沒有很好的區分。

2、《課程標準》指出:學習語文知識是為了運用,應該促使知識向能力方面轉化,特別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感,即語言直覺。那怎樣才能培養學生的語感呢?我們經常發現:語文課堂上,學生的朗讀是有聲有色,可在課後學生的朗讀又是很平淡呢?

筍芽兒教學反思 篇4

我很多時候會碰到這樣的現象:很想好好地上每一節,可往往是為了備好這節課,卻左思右想怎麼也找不到切入口,磨磨蹭蹭地過上個幾十分鐘,一想:算了,還是找個教案抄抄得了。

本以為這節課過程很老套,學生肯定是懶洋洋、病懨懨地。可等到你上了這場“無準備仗”,沒有構思,沒有佈局,上下來卻是非常的與眾不同,課堂氣氛活躍,學生侃侃而談,有時連自己都要叫絕。就因為在課堂上的即興演繹,收到了如此意想不到的效果。

昨天上二下的一篇《筍芽兒》,感覺課文很美,可就是沒有靈感,怎麼也理不出一條線。翻開教學參考,胡亂地抄了一節。

沒有刻意地去追求課堂的效果,也沒有刻意地去照搬照抄人家的教案,完全是隨着自己的學生,跟着課堂走,卻開闢了另一片天空。不是説這堂課有多精緻,有多完美,但至少上到最後,學生一直圍繞在我的左右,課堂的活躍氣氛也一直到結束。學生學得輕鬆,老師也上得輕鬆。一直在思考,為什麼一個平時人人都認為是教學水平出色的老師,在聽了她的課後,你會覺得他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優秀。那是因為在公開性的課堂上我們沒有了平時的揮灑自如,思想完全鎖定在了那不知被試教了幾遍,甚至幾十遍的教案上了,少了那一份原本的靈性。

讓我們跟着課堂走,到課堂中去尋找靈感吧!

筍芽兒教學反思 篇5

本文文章語言精美,角色鮮明,富有童趣。

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在教學本課時,我用一則謎語“小時層層包,大時節節高,初生當菜吃,長大成材料”導入,學生們立刻就精神抖擻,學習興致高漲,接下來的學習環環相扣,自然水到渠成,很好地達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二、讀演結合,加深感悟

教學中創設情境,利用情景表演,加強了學生的情感朗讀訓練,培養學生對文本的感悟理解能力。品讀一段和三段,體會春雨姑娘和雷公公的語言時,通過學生練讀,男女聲對讀,男女聲比賽讀等方式,區別開春雨姑娘的輕柔和雷公公的粗重嗓音,

讓學生當小筍芽,體會他的語言,動作,表情等等,他們邊讀邊演,非常投入,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學習起來事半功倍。

三、利用空白,加強語言文字訓練

在教學第6自然段時:“她睜開眼睛一看,啊。多麼明亮、多麼美麗的世界啊!桃花笑紅了臉,柳樹搖着綠色的長辮子,小燕子嘰嘰喳喳地叫着……”這時,我利用課文中省略號這個空白點,讓學生説説:筍芽兒還會看到春天的哪些美麗景色?可以模仿課文中的形式來説説。

這節課是開學來上的比較順利的一節課,學生髮言積極,思維活躍,都爭先恐後的發言,感情理解到位。當然還存在一些不足,表演讀時,有些學生放不開,情感投入少,態度不夠認真。今後還要善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全班同學都參與到課堂中來。

筍芽兒教學反思 篇6

《難忘的一課》所在的單元的訓練重點就是讓學生了解中國歷史,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如何利用本課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呢?

在上這一堂課的時候,我着力體現以下幾點:

1、能夠正確詮釋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在教學中,我不僅讓學生通過閲讀,瞭解文章所寫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還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具體是怎樣寫,怎樣表達的。例如在理解文中的 “好象每個字,每個音,都發自他們火熱的真摯的心”這句話時,我通過句子的對比,讓學生體會到這句話中的用詞,如:“火熱”“真摯”等詞語的精當之處。又如文章最後一個反問句,我讓學生改為陳述句後,通過朗讀來體會兩個句子所表達的情感的不同,這便是強調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2、以讀為本,為學生真實創設與文本對話的廣闊空間。 抓住“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在課文中的三次不同意義的出現,讓學生在讀中悟、在讀中思、在讀中賞。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獲得收穫——讀,使孩子們感受到了中國台灣師生那嚴肅認真、富有感情、火熱而真摯的心;讀,讓孩子們明白了中國台灣人民對祖國的深深而濃郁的愛;讀,更讓孩子體驗到了中國台灣與祖國之間永遠也割捨不斷的親情;讀,還讓孩子們的那顆純樸的愛國之心沸騰了!讀,給語文增添了無窮的魅力;讀,讓語文課承載了生命的湧動;讀,使語文課昇華了厚重的精神。在課堂中,我也被深深地感動了,隨着我與學生共同讀: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時,我的淚不能自禁,奪眶而出。在這節課上,學生獲取的已經不僅僅是語文知識,更多的是對祖國的銘心之愛,這種體驗是任何説教都無法替代的。讀,使學生受到了最好的愛國主義教育。

雖然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但,學生體會到了中國台灣師生以及作者那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情意,也使學生更多更直接地與文本對話,使課堂 教學回歸了語文教學的本體,即:既有語文知識的生成,學習技能的掌握,又有情感的體驗和昇華,實現了語文教學三維目標的融合。讓我最難忘的就是學生在感悟中所説的:中國台灣人民日日夜夜思念着祖國,雖然相隔很遠,但我們的心緊緊連在一起……孩子們的心是真摯的,感人的話語像清泉一樣涓涓流淌着。

當然,這堂課也有很多遺憾之處,我總結為以下幾點:

1、整堂課幾乎全部是在按教師的預設走下來,沒有促進學生的有效性生成,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以體現。

2、上課的時間拖延了。主要原因就是雖把注意力都放到了對學生感情的激發上了,卻又沒把握好學生的感情的發展的程度,以至於沒有見好就收,耽誤了時間。這其實也折射了自己的不足;教學藝術缺乏“自然”,缺乏堅實的思想支撐。

筍芽兒教學反思 篇7

《巴塘連北京》是一首流行於四川巴塘一帶藏族聚居地區的民歌。歌曲結構十分簡練,曲調短小而又優美,節奏富於舞蹈的律動感,它又以人們喜聞樂見的民間歌舞形式,由領舞者用牛角胡或二胡在対前領舞伴奏,男女分成兩個圈,自右向左載歌載舞,故又稱“巴塘弦子”。

此曲大部分為一字多音的歌詞,民族風格突出,歌曲旋律也跌宕起伏,學生學唱不容易上口。為了使學生能夠唱準歌曲,讓學生在多聽歌曲範唱的基礎上,我覺得有必要逐小節領着學生聽唱曲譜,這樣對學生唱準歌曲有一定的幫助。我在範唱的這一環節中,着意將歌曲演唱的速度放緩,讓學生注意聽清哪些字是唱一字兩音的,哪些字是唱一字三音的,學生通過此環節可以在心中明確旋律的走向,這對唱準歌曲也很有幫助。

筍芽兒教學反思 篇8

數學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在信息化的社會,要求學生加強收集信息的能力,重視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養成主動深入地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用數學的

頭腦去思考問題,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從而實現數學課程的生活化、社會化和實用化,這是非常重要的。

這一節課,課堂氣氛很好,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知識的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教學較為成功。具體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

《課標》強調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回家路上》這一課是讓學生複習乘法的意義和應用2——5的乘法口訣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材用一些小動物放學回家的畫面展現了許多數學的信息,採用“你問我答”的數學遊戲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為此,教學時,我主要是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習中獲取知識。首先,我根據學生喜歡聽故事的特點,以講故事的形式呈現圖中的信息(出示掛圖),然後讓學生用語言表述自己的所見,再在小組內採用“你問我答”的遊戲方式,根據畫面提出數學問題並且運用學過的乘法口訣解決這些問題。學生興味盎然,積極思考發問並認真解答。如生1問:船上共有多少隻小動物?生2列出算式:4*4,生3説:我們可以利用“四四十六”這句口訣來算出它的得數。生4問:草地上有多少朵花?生5列出算式:6*2,生6:利用“二六十二”這句口訣就知道它的得數了,不用再一個一個或兩個兩個地數了,真方便。……畫面上的內容,學生真是無所不問啊!都能根據乘法的意義來列式的,並且都能正確運用學過的口訣來計算得數,這真是我意料不到的。我覺得這樣做不僅使學生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熟練應用2——5的乘法口訣來解決實際問題,感受到我們的身邊到處都有數學,學好數學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合作交流、口頭表達等能力。

2、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都是以學生為主,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給學生廣泛參與的機會和發展的餘地。整個教學過程都是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再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設計練習時,我注意到學生情感方面的問題,特地設計了題型豐富、形式多樣的練習,激發學生自主活動的積極性。如“師生對口令”、“爭當快射手遊戲”、“踩汽球遊戲”、“快速接龍遊戲”、“開啟動物之門”(找新家)等遊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不僅讓學生充分、主動、積極表現自我,同時也注意用語言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獲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愛學、樂學,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筍芽兒教學反思 篇9

學前班的孩子,上課的注意力是非常容易分散的,而且相對來説,學習漢語拼音又是相對抽象枯燥的。因此要提高漢語拼音的教學效率,首先要激發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所以在教學漢語拼音的過程中,我始終將提高學生課堂的學習興趣,讓每個孩子都興趣盎然地,自主地,快樂地學習拼音,從而高效地完成教學目標作為教學的主要任務。在教學中,我注重針對學前班孩子的學習,把枯燥的拼音教學貫穿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而且在教學中採取了多種學習方法,使學生時時感到新鮮,有趣。

一、聯繫生活,識記字母。

學前班學生的認知能力決定了教師應該把學習同孩子們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把所學的知識用具體的形象展示出來。所以學習聲母yw時的導入我從問題情境入手,並加入了情景圖,這樣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與興趣又容易讓學生把將學的聲母同現實聯繫起來,便於記憶。同時又複習了學過的聲母。y、w是兩個比較特殊的聲母,他們同韻母i、u讀音相似而且與i、u聯合組成整體認讀音節。所以在學習新的課文前先複習了六個單韻母。強調發音的特點也有利於講課過程中與聲母y、w的發音區別開來。

在講解字母字形時,啟發誘導學生聯想,今天所學字母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那些東西相像,這樣即訓練了學生思維的能力,也加深了學生對新學字母的印象。

二、在聽故事、講故事中學習拼音。

孩子們對故事充滿了興趣,在教學中將教學內容滲透在故事情節中可以激發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興趣。如在教學 整體認讀音節yu時,由於ü與y組成整體認讀音節時要去掉ü上的兩點。這對於學生來説是一個難點。於是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故事:拼音王國的舞會開始了,大y帶着他的寶寶小i一起跳舞(組成整體音節yi),大w帶着他的寶寶小u一起跳舞(組成整體音節wu),於是ü就哭了,因為他沒有大人帶。大y來和小ü一起跳 她擦乾眼淚,(組成整體音節yu)。在故事的語言環境中,學生不知不覺地掌握了yu這個整體認讀音節。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聽話能力。

三、 在體驗當老師的過程中學習拼音

孩子們對當老師的興趣是非常濃厚的,在拼讀整體認讀音節的時候,讓幼兒上來當小老師,讓其他幼兒跟讀,並説X老師 請上來。孩子們自信滿滿地上來那樣子可愛極了!

四、學之受用

圖片永遠是經典,永遠是激起興趣的好方法,利用圖片請幼兒將圖上的內容用學過的音節讀一讀,並且動腦找一找音節並將它放入圖片上。現學現用,更有效地讓幼兒記住所學內容。

不足之處

整堂課的學習氣氛很好,而我卻在流程上範了個小錯誤。希望以後能更好地把流程掌握好,即使錯了也要將錯就錯,有豐富的語言組織,能不露痕跡的遮蓋錯誤。

以上幾點是我執教本課後所反思總結出的一些方法。反思之後,我認為在這節課中還存在許多的不足:比如,對學生回答的問題,期望值過高,因而,當學生説得不夠完善時,應該要有更有效的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 整堂課的學習氣氛很好,而我卻在流程上範了個小錯誤。希望以後能更好地把流程掌握好,即使錯了也要將錯就錯,有豐富的語言組織,能不露痕跡的遮蓋錯誤。除了以上幾點,我還深深感受到了漢語拼音教學的難度。對於識記拼音字母,學生掌握得還可以,但是對於聲調和音節的拼讀始終是整個漢語拼音教學的難點,雖然拼讀方法已講了無數遍,教讀也是一遍又一遍,但是仍有部分學生不能掌握。究竟怎樣讓學生把聲調讀準,怎樣讓學生儘快學會拼讀音節是我今後拼音教學努力的方向。

筍芽兒教學反思 篇10

注重“創設情境”是《數學課程標準》中一個新的亮點。它使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更貼近學生的社會生活,符合學生的認知經驗。使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然而,“創設情境”是教師個人的任務還是由師生共同完成,是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兩種不同的做法。下面就“積的近似值”教學,談幾點自己的思考。

首先,應避免情境由教師備課時一個人精心設計好,避免問題由教師提出來,避免學生始終被教師“牽着鼻子走”。這樣,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習的自主性便大打折扣。要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自然生成問題情境。本課教學從討論“買菜時應該考慮瞭解哪些信息呢”入手,瞭解學生在解決這一問題時的真實想法。在充分尊重了學生看法的基礎上提供相關信息,使每位學生都成為情境的創設者。本課還創設了“填寫發票”的問題情境,通過聯繫剛才大家解決的問題,提出“你能幫賣方填寫一張發票嗎?”,使學生產生“填寫發票”的需要。然後指導學生親自嘗試填寫發票的過程,在填寫過程中引導學生掌握填寫發票的方法,從而獲得了“必要的數學”。在這個解決問題的情境中,思考的主體 是學生,教師只是根據學生隨時出現的問題加以針對性的指導。學生始終是問題情境的主動參與者。創設情境並非是教師的專利,教師應該積極引導每位學生參與到情境設計的過程中,使情境真正有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其次,應避免削弱學生的主體地位而造成的信息量比較少,討論的焦點應避免停留在“積應該保留幾位小數”上,要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積的近似值”的應用價值。本課教學讓學生在實際應用中(根據計算結果幫賣方開發票寫金額)產生疑惑,並嘗試自己解決,進而在交流中加深理解、達成共識(錢應根據實際情況保留兩位小數),再進而能正確運用於實際生活中。

最後,要充分從生活中挖掘素材,加大信息量,力求針對性強,且具較強的開放性。學生討論的焦點也最終落腳在“哪種結果更合理”上。從而在討論合理性的過程中充分體會到“積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力求每位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在例5教學後,安排三個層次的練習加深理解:其一,舉出老師生活中購買東西的例子,有的錢保留一位小數(商場不收分了),有的錢保留整數(自由市場討價還價,瞭解一下去尾法保留),讓學生認識到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保留;其二,通過一道應用題的練習,讓學生按老師的要求進行多次保留,比較哪個值最精確,從而讓學生明確,數位越多越精確;其三,安排一道計算結果正好是兩位小數不需要保留的應用題,讓學生明確取近似值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判斷。在最後的鞏固練習中結合生活實際,根據3個商場的價目表,讓學生設計購買3樣東西的方案,由於學生要考慮到價格、質量、路程、時間、信譽等問題,因此出現了多種方案,是一道開放題。學生既得到了技能訓練,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筍芽兒教學反思 篇11

《長恨歌》是白居易詩作中膾炙人口的名篇,這首詩是他和友人陳鴻、王質夫同遊仙遊寺,有感於唐玄宗、楊貴妃的故事而創作的。

在這首長篇敍事詩裏,作者以精煉的語言,優美的形象,敍事和抒情結合的手法,敍述了唐玄宗、楊貴妃在安史之亂中的愛情悲劇:他們的愛情被自己釀成的叛亂斷送了,正在沒完沒了地吃着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楊貴妃都是歷史上的人物,詩人並不拘泥於歷史,而是藉着歷史的一點影子,根據當時人們的傳説,街坊的歌唱,從中蜕化出一個迴旋曲折、宛轉動人的故事,用迴環往復、纏綿悱惻的藝術形式,描摹、歌詠出來。由於詩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藝術化的,是現實中人的複雜真實的再現,所以能夠在歷代讀者的心中漾起陣陣漣漪。

鑑於此,在講解詩歌時,我們首先以誦讀為主。

詩歌是優美而雋永的文學,需要我們用心來體會,而朗讀恰恰能使學生在對文章,特別是詩詞的感悟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風格不同的詩詞,朗讀的語音、語調不同,對學生的薰陶也有所不同。俞文豹《吹劍續錄》曾載:“柳郎中(柳永)詞,只好十七、八歲女孩兒,執紅牙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蘇學士(蘇軾)詞,須關西大漢,執鐵板唱‘大江東去’。”這不同的“唱”的情態,正是如今對詩詞的朗讀情態。《長恨歌》突出一個樂極生恨的主題,朗讀這首詩,前面歡快,中間急促,後面低沉哀慼,最後喜中含淚,悲喜參半,這就要求我們同學在誦讀時語調不宜過平。為了能讓學生能更好把握語調,播放朗讀錄音。

其次,在講解詩歌時,我們着重突出三個方面,一是貌之美,一是情之深,一是恨之痛,並在指導過程當中把古今描寫女子的名句引來吟賞一番,並讓學生明白,隨着時代的發展,人們在描寫一個人時已經漸漸懂得抓其神韻了,從《詩經碩人》裏面的“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魏晉唐元一直到雪琴《紅樓夢》中黛玉的描寫,這中間是一個大的跨越。進而啟發學生懂得應該用怎樣的描寫方法來突出其人物個性。

在講解情至深時,主要從事和情兩點來談,事從生前死後找,情從直接間接尋,學生參與熱情很高。

最後,對於千年以來爭議頗多的主旨,我們一句帶過了,千年都沒解決的問題,瞭解就好,為之討論明確答案則就沒有必要了。

反思不足處:

一、預習不夠,學生沒有先結合課下注釋自疏課文,導致理解課文時進度有點慢,下次注意佈置預習。

二、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表達興趣。在主題討論環節,學生的表達方面還有待教師的指導和加強。

筍芽兒教學反思 篇12

“生活處處皆語文”,我努力實現“大語文”的教學觀,注意課內的積累和課外的引伸拓展。因此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感悟語言的同時,把學生的目光牽引到課外。讓他們學會關注社會,關注國家大事。因此,課前我們談到了剛閉幕不久的雅典奧運會,課後我又建議學生去收集有關奧運會和有關北京的資料,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語文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和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

靈活使用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我恰到好處地運用形象生動的畫面吸引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更重要的是使它貫穿於整節課的教學內容,使它成為學生更好的學習語文的紐帶。

由於孩子們通過觀看視頻及自己的朗讀感悟,真切地感受到當時申奧成功後大家激動興奮的心情,“歡聲雷動、欣喜若狂、載歌載舞、燈火輝煌、舉國同慶、歡聲笑語、心花怒放”等詞語由孩子們的口中娓娓道出,也由此可見民族自豪感已根植於孩子們的心中了。

筍芽兒教學反思 篇13

本首歌曲結構短小,內涵深刻,感情真摯,但因為有切分節奏的反覆運用與出現,使歌曲曲調委婉,並不能讓學生朗朗上口。所以在讀歌詞的環節中,我把帶有襯詞的“光啊哈嗬”這兩小節提出來着重指導。從一路的朗讀歌詞到詞曲演唱,孩子們始終被美妙的歌曲本身所吸引着。末了,為了讓學生能更深入的瞭解蒙古風情,我加入了蒙古舞蹈基本動作的學習。在學習之前,我先告訴學生,蒙古舞蹈的動作大多來源於日常生活,然後展示幾個舞蹈動作,讓學生來猜舞蹈動作的出處,這樣的一種互動,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參與和學習的慾望,他們十分願意接受。雖説四年級的孩子顯然不再像低段的學生那般放得開,有了害羞的情愫,但我始終覺得,只要講台上的老師也真正放開了自己,音樂的氛圍是可以傳染的,如同今天這堂課,他們能隨着音樂,合着拍子大方地舒展着自己的身體,我看他們律動得一點都不比我拘謹,反而很快活很意猶未盡。最後的拓展部分我由蒙古族人民介紹美景“大雁湖”,引出我們介紹我們的家鄉----夷陵區,聆聽並輕聲哼唱《這是一個好地方》,滲透“愛家鄉”的情感主題。

這節課學生和我都很盡興,上的十分的順利與流暢。但是,在指導歌曲難點“光啊哈嗬”這兩小節節奏時,我重點只引導學生讀出了節奏,但這兩小節的旋律在音高上還有一個大跨度的大跳,我卻沒有更深一步的加入旋律的演唱,所以到最後,很多學生都沒能用準確的音準唱好這首歌曲,這也是這節課最大的失誤。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把歌曲深度的挖掘,歌曲細節的處理,做為教學的重中之重,讓我的課堂不僅要充滿歡歌笑舞,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裏高效率的汲取音樂營養。

筍芽兒教學反思 篇14

《快樂的家園》是北師大一年級上冊數與代數的內容,這節通過觀察小明的家園,要讓學生了解到“1可以表示單個的大的物體或小的物體,還可以表示個體或者是一個整體”。兒童的注意力由於受到年齡特點的限制,不能持久同時容易分散,如何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裏完成學習任務,對我來説是一個挑戰。我參考了一些教案設計,都是從談話引入,然後引導學生觀察。我認為,本課教學的難點是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新授知識之間的矛盾,孩子的生活中大多是用1來表示個體的經歷,這種經歷對於要讓學生理解“1可以表示一個整體”這種體驗有一定的負影響。怎麼樣解決這個問題?既然有矛盾衝突,那我就將這種矛盾衝突激化,然後通過解決矛盾,學生的理解是深刻而獨特的。我首先給學生出示了一個蘋果,問“有幾個蘋果?”,生答“1個蘋果”;然後出示一筐蘋果,但是不能看出有多少個,問“有幾筐蘋果?”生開始的時候都沒有回答,我繼續問,連續問了三次,學生終於聽明白了,於是孩子回答説“1筐蘋果”,最後全班都回答説“1筐蘋果”,學生的回答雖然有點遲,不像有的時候即問即答,但是,很明顯學生的回答是經過了他們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活動,他們沒有馬上回答出來,就是説明他們正在經歷激烈的思維斗爭對比分析的過程,他們在理解“個”與“筐”的區別,“個”是個體的單位,“筐”是整體的單位。然後,我又讓孩子們結合生活經驗列舉這樣的例子,孩子們居然説出了“一摞書、一袋蘋果、一車人、一包糖等”用一來表示整體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