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在學校的國小生踩踏事件檢討書500字3篇

如見小學生校園踩踏事件屢見不鮮,大多數學校並沒有引以為戒,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為此各大學校要作一份檢討反思,本文是500字的關於在學校的國小生踩踏事件檢討書,歡迎閲讀。

關於在學校的國小生踩踏事件檢討書500字3篇

關於在學校的國小生踩踏事件檢討書500字一:

各位同學、老師們:

昨晚,湖南省湘鄉市育才中學發生踩踏事故,當場8人死亡26人受傷。看到這個消息,很難過。

踩踏事件在現今似乎可以用頻頻這個詞來修飾。學校,商場,娛樂場所,酒店,只要人羣聚集,就有安全隱患,很多不該發生的悲劇在人為因素下不斷髮生着,天災難躲,人禍應該是可以避免的。

其實,學校裏是最不應該發生踩踏事故的。因為在社會上,我們主要是靠個人自律來約束自己的行為,而學校是有嚴格監管制度和監管人員負責的地方,入了國小,甚至幼兒園,老師就開始講,不要過分打鬧,不要擁擠,遇事不要慌亂,還會教孩子們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識和行為守則。我認為這雖然聽起來很囉嗦很煩,但確實是很有必要的,事實上,它也起到了很重要但我們容易忽視的作用。我們仔細一想,就可以發現,校園踩踏事件多發生在私立學校、國小,多發生在印度等不發達國家的學校而極少發生在美國這樣發達國家的學校裏,正是因為,公立學校、發達國家學校更有精力、人力和財力去重視發展素質教育,特別是在秩序教育方面有點實際動作。還有,這些學校的家長覺悟較高,對學校的安全係數要求也比較高,感覺有不太妥的地方,會及時與校方甚至他們的上司溝通反映,而這些或許是私立學校和不發達國家學校缺少的。

在我國現行的辦學制度下,私立學校生如庶出,是沒有地位的,無論是辦的再好,成績特別優秀還好些,有些後台還好些(當然,現在的私立學校沒有後台是開不成的,但那些主子們往往還有前台生意,顧不了太多這邊)。就我孩子班裏的同學,從私立幼兒園畢業的孩子可以認識幾千個字,100以內的加減也是口到擒來,而市實驗幼兒園和市直幼兒園兩個公立幼兒園裏畢業的孩子最多會20以內的加法,説話可以,但識字方面不行,私立幼兒園的孩子每天放學後都會給家長驚喜,今天又學了什麼什麼,而公立幼兒園的孩子畢業後還不知所為,但是會交際,會吵架,懂的交通規則,懂的超市購物,懂的春天秋天可以去郊遊,公立幼兒園的畢業生在一年級入學後很吃力,或許到二年級甚至三年級才緩過神來,但他們所受的教育進而形成的潛在的素質沉澱是私立幼兒園學生很難再彌補過來的。

而這些看不見的素質教育是一隻無形的手,沒有狀況時我們感覺不到它的存在,甚至有時會認為很無用和費神。一旦素質教育跟不上去,短時間出了事是事故,長時間出了事是毀了孩子。愛因斯坦説過,教育不是教孩子學會了什麼,而是孩子們忘了所學知識後沉澱下來的素質。我們可以教孩子説“謝謝”兩上字的讀法,更重要的是我們告訴他們要禮貌,要感恩。

汶川地震後,很多學校開展了地震、消防等演練或知識講授,但多起踩踏事件發生,卻沒能引起學校更多實際意義上的注意,這不是一個小問題。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只是關注,不去反思,只是反思,沒有行動,一切等於零,別人亡了羊,我們趕緊補自己的牢才是明智之舉。一切為了孩子。

此致

敬禮

檢討人:

xx年x月x月

關於在學校的國小生踩踏事件檢討書500字二:

各位同學、老師們:

校園踩踏事故已屢聞不鮮,但一次又一次慘痛的血性教訓和幼小生命的夭折似乎沒有喚來更多的覺醒、反思和實質性地改進。生活再忙碌再瑣碎再平庸,思想不能麻木,情感不能凝固。説大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説小了,誰家都有孩子,拉心扯肺,祈願其一生平平安安。以此事故為引,深作無謂反思。

一、秩序教育刻不容緩

上下樓靠右行,不擁擠,不打鬧;紅燈停,綠燈行;過馬路走人行道;入場或買票時要排隊......這些常識簡單的不值多提,兩三歲的孩子也知道;這些常識很適用,無時無處不存在於我們生活中。可是,馬路上,交通事故每分每秒都在發生;商場裏,人們瘋子一般地搶購促銷商品。從某個程度講,秩序教育像教條一樣被奉着,但高高掛起,特別是與現實利益衝突時,更是被棄如草芥。種豆得豆,種瓜種瓜,因因果果,我們怎樣付出的,最終造化不弄人,會給我們一個相應的交待。湖南湘鄉育才中學的踩踏事故就是一個例證。

由於近年來,我們國家多地多次發生校園踩踏事故,教育部曾於20xx年底專門下發過通知,要求各中國小就預防學生擁擠踩踏事故建立專門制度,每學期組織一次演練應急。學生晚自習時必須有教師值班,下樓時錯開時間,嚴防校園擁擠踩踏事故。但在責任心嚴重缺失的情況下,有些學校對學生安全工作麻痺大意、置若罔聞,教育部的通知成了一紙空文。

私立學校就目前狀況來看,約是兩極分化,一種是近於農村,一種是趨於貴族,從網絡提供的育才中學校園圖片來看,似乎它有些趨於後者。相對來講,育才中學的安全教育是做了的。據瞭解,該校有關於安全消防管理制度、應急預案,每個學生都發放了學生手冊與安全教育手冊,學校安排專人負責紀律和日常安全巡查,該校教學樓共有四個樓梯口,每個班級規定了相應的樓梯,也對學生進行了常規的安全教育。説實話,這些做法對於應付有關部門的檢查已經是綽綽有餘。

但是為什麼悲劇還是在這裏沒有被避免?這不是偶然,是必然。因為學校所做的安全教育是應付上級部門的,不是針對學生的,它把教育部的文件轉化為了手冊和規章制度,然後塞之於口袋或掛之於牆壁,惟獨沒有確定一下是不是落到每位學生心中,近而影響他們的日常行為;沒有從根本上去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存環境。

政策棚架和真經歪念已是屢見不鮮,但一次又一次的悲劇在發生,以前有國小生下課同時奔向樓下的廁所,發生踩踏;現在有中學生放學同時奔向寢室,再次發生踩踏,安全警鐘被猛烈地撞擊着。

首先,我們要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在行為舉止方面,我贊成軍事化管理,要嚴格,要時常監督。要求學生平時嚴格按照安全教育手冊上去做,發現違規者嚴懲,以正校威,讓紀律幫助學生銘記安全知識,並逐漸形成習慣,在這一點上,日本教育很值得我們研究和學習。教育,旨在解放人的思想,激發人的創造,規範人的行為,遺憾的是,不知是體制的原故,還是學校的原因,大多數是對學生的思想很禁錮,很限制,對學生們的不良行為管理很疏散,很放鬆,捨本逐末,且漸行漸遠。

其次,我們要加強對老師特別是值班人員的檢查和監督。老師是否按時在崗,如果擅自空崗怎麼辦?在空崗期間出現問題怎麼處理?值班老師和值班校級領導各應負怎樣的責任?這是制度,更是體制,制定要及時,執行要有力,否則後患是早早晚晚的事。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的主體——學生的安全都不能得以保障,我們何來談如何去教育好孩子。學生西裝革履、滿腹才華地通過應試走向崗位,然後擠公交、搶購、見義不為、見恥不惡,這難道就是我們所希望的下一代嗎?秩序是表面行為,但折射的卻是一個人的修養,一個民族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我們要對孩子負責,要對國家負責,要對未來負責。以整治秩序為重點的安全教育活動刻不容緩,且應一以貫之。

二、細節管理不堪一擊

幾盞燈,亮着;幾位老師,值班;幾個年級,分時間下課;下雨天,特別地叮嚀......只要我們再稍微多做一點,再細心一點,那八位花季少男少女們還會像他們的同伴一樣活蹦亂跳朝氣向上。和諧社會,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更多地體現在細節上,只有在細節上的重視才是發自內心的終極關懷。

據説,育才中學在當地堪稱一流,教學條件好,師資力量雄厚,房子也是水磨石結構,大樓四個方向都有樓梯可通達一層,目前,它已經擁有3000多學生,這樣的規模已經很不錯了,可是悲劇發生了,就得容許別人去指責去批判。

無需很細心地去發現去搜索,隱患很明顯,一是樓梯裏沒有燈,二是樓梯窄,三是台階沒有防滑措施。

有記者早晨趕去採訪,一走進樓梯,感覺就像回到煤油燈時代,只憑借外面的光影影綽綽地摸索台階,幸好樓梯不寬,可以扶牆,而窄不也正是學生擁擠的另一個罪魁禍手嗎?我們可以注意一下,大學校園和機關單位的樓梯一般都比較寬,入口處和拐角處都有聲控燈、應急燈和消防器材,台階一般是防滑材質的或者邊沿上鑲着一兩道鋼筋便於防滑。而中國小就完全不是這樣了,樓梯一般都不會超過兩米,規範的學校樓梯牆壁上貼有“禁止大聲喧譁”、“靠右走”等標語,更多的學校台階是水泥的,年代越久,台階的邊被打磨的越光滑,別説沾着水,就是平時稍有不慎,滑一下往往就是幾個台階。台階是形式,一切的形式都是取決於實際需要。就像育才中學一樣,它有齊全的健身器材,有平整開闊的操場,所以光鮮亮彩的羽衣都被披在了外表,面子活做的十足,從校外經過的路人,搭眼一看都會喜歡這樣的學校,自己再辛苦也都想盡量把孩子送到好一點的學校去讀書。樓梯修的再寬再好誰能看見誰能在乎?還有社會各界的泛泛監督和有關部門的檢查評比。於是,在利益的驅動下,校方要把有限的資金做到刀刃上,問題出來了,哪裏是刀刃?憑良心説,學校的刀刃當然是學生。可是那樣的投資風效太慢,就像四川那個校長几年如一日地堅持讓學生練習逃生訓練一樣,如果不是地震發生,誰又不説校長是十足傻瓜呢?包括在校的學生和老師,甚至校長老婆。所有,大家競相地把粉往臉上猛擦,脖子和耳朵後根的泛黃積污就被拋在腦後了,一拋成習慣,習慣成自然,禍端的發生不是必然就會是什麼呢?

踩踏現場的血跡斑班,讓人對那個黑暗的樓梯拐角恨之入骨,而這也只是學校管理中的一個細節而已。還有,各年級可以分時間下課,一年級先下課,二、三年級略錯後十分鐘;各班值班老師堅持到最後一個學生離班,如有急事,轉告其他老師代替或臨時讓鄰班老師暫時代管,車販倒賣客人時,還會把最後一個客人推到車上,再離開,更何況為人師表的老師呢;教學樓下面的空地上安裝一盞又高又亮的燈,一位校方負責人或者老師經常站在下面,在學生心中形成一種習慣性敬畏;把操場打理好的同時,把廁所、食堂、教室的四角整理好;像教育部規定的那樣,一學期演習一次......管理無空白,處處可育人,需要我們完善的地方還很多很多。辦學沒有捷徑,惟有求真務實和精益求精。

三、讓校園充滿愛

隨着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喜歡孔子構想的完美世界,在那個理想的大同國度,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己所不施、勿施於人,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一句話,仁者無敵。我始終有這樣的偏見,凡是發生悲劇的地方,必是缺少愛。其實學校是最應該充滿愛的地方,老師愛學生,少男少女們歡樂成長,我是這樣想的,可是所見所聞總是讓我笑自己的幼稚。眼前是孩子們被學業壓的欲哭欲煩欲無奈的呆滯目光,媒體裏充斥着學生出逃、校園暴力、沉溺網吧的消息,校園似乎是孩子們最想逃離的地方。一邊是師長們辛苦的付出,一邊是學生們或沉默或暴發的反抗,每一位老師都想桃李滿天下,每一位學生入學時都懷揣着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可是還是有那麼事情無奈而又無情地發生,究竟在哪個環節上出了什麼樣的錯位,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其實問題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答案,或許愛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同學之間互相友愛,男生不會去擠推甚至去踩踏弱小的女同學,同學之間會互相禮讓,對方有了不當的行為,會給予及時真誠的提醒。打鬧是孩子們的權利,愛會讓這個權利有限度地發揮,而不至於讓它變成慘劇的製造者。友愛會讓同學們邊走邊聊天,輕鬆而舒緩地離開教室,而不至於一聽下課鈴就猴急地飛出教室,以至於前面出了狀況,已經停不下來腳步。(不過,回想一下,對於學生來説,放學鈴那就是解放的衝鋒號,昏昏欲睡的人一聽下課鈴也會像佟湘玉吃了千年人蔘一樣昂揚亢奮地衝出教室。)悲劇的發生,下雨的夜晚、黑暗的樓梯等環境是外因,缺乏愛心、只考慮自己的狹隘思想是內因。長期不良內因的積澱,被惡劣的外部門環境一勾引,自然會惹出禍事。

師生之間多些關愛,學生對老師(這個老師是廣義的,即包括任課老師,也包括校方管理人員)會更加尊重,在與不在一樣地去遵守校規校紀。老師愛學生是自然的,是職業道德的取向。在汶川地震中,湧現出很多老師保護學生的感人事蹟,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譚千秋老師,和那位年輕漂亮的剛畢業的支教女老師,每次,想起他們,我就感覺到了教育的力量,即便教師行列裏有再多的瑕玼,也不能掩飾大多數老師的一腔熱誠和一片冰心。

愛是最美麗的語言,可以讓陌生人友好相處,可以化敵為友,甚至化險為夷。不僅是孩子,大人也是一樣,我們在熟人堆裏文質彬彬相互謙讓,在陌生人羣裏則會變成或狼或虎,變得連自己都不認識自己。大人都難駕馭自己,就不更不能過分地要求孩子。愛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最忌淺嘗輒止,愛的教育要滲透。愛的教育不是德育老師的專職,愛的教育應該滲透到每位老師的教學過程中,滲透到老師的行為舉止和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之中,一個人感受到了愛,在愛裏成長,才會懂得去愛人,一而再,再而三,三生萬物,每個人都沐浴在愛河裏,怎麼會生噁心,做惡事,起惡端?這些話,自己寫出來都感覺是柏拉圖,可是理論上絕對成立,就像共產主義,無論再高遠,總感覺會有可及的那一天。

四、應試教育是禍根

斬草需除根。追根朔源,一切都是“應試教育”惹的禍,“升學率”像緊箍咒一樣,帶再每位老師和學生的頭上。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家長們給孩子“擇校”和請“家教”;為了追求學生的升學率,將它和教職工的資金福利掛鈎;學校與學校之間展開惡性競爭,挖業務拔尖的教師,引誘成績拔尖的學生;為了保重點求進步,在課程設置和學生管理上下功夫,如要求學生多上課少放假“以勤補拙”,實施一些強制性“獎罰”甚至“體罰”措施......

教師和醫生一樣,都有天使般的心腸,可是在應試教育的驅使下,相親相愛的擁抱變成了鋒利魔爪的摧殘。老師們天天連軸轉,顧不了孩子顧不了家;學生們天天繃緊弦,披星戴月筋疲力盡地學啊學。關於應試教育的弊端和長處的討論從來沒有停止過,做為無名小輩,能做的事情是,在國家沒有出台新的選拔制度來代替應該教育制之前,我們只有去適應,適應的同時儘量去完善去彌補。

應該教育這個題目太大,這裏只做一小節點出。

還有一點,我認為,撤局長沒多大用。這次事故很雷厲風行,事故發生不到一天,當地教育局長被撤,校長被追究刑事責任,各種賠償的商討也迅速敲定。我相信,這一功又應該記在網絡的頭上,網絡無國界,大家都在關注,所以,當地政府一定要有動作,動作還要狠。其實,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事故發生,撤教育局長,可以消我們心頭對其失職之恨,根本於事無補。新人笑舊人哭,撤現任無非意外地給官場多了一次連帶調整。我以為,與其砍頭,不如讓其帶罪立功。

還有一點,就是不要對老師要求太高,事故發生後,羣情振臂,高呼老師哪裏去了,哪裏去了,老師也是人,老師也有家,也有自己的空間,不能要求老師一天24小時地陪在學校,那不人道,上班時間沒做好自己的事該罰,為師不表者重罰;下班時間還再忘我地勤奮該獎,不僅僅是在教師節那一天。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此致

敬禮

檢討人:

xx年x月x月

關於在學校的國小生踩踏事件檢討書500字三:

各位同學、老師們:

國小發生踩踏事件後,人們有多種評論,有人將事件歸因於撤點並校及寄宿制集中辦學,實在有點牽強,就好像把春運期間發生交通事故的責任説成是因為農民工外出打工。對事件理性反思,應當從學校管理上找對策,在教育內容上想辦法。

學校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學生的上課下課、做操活動、吃飯睡覺都有嚴格的時間規定。這種規定要求管理者在現場跟蹤看護,如果稍有疏忽就會出事。比如這次湖 北的踩踏事件,就是因為其中一個管理點沒有跟上而出了問題。因此,學校應該在完善制度上做文章,以學生為本,探索彈性管理制度,化解安全隱患。比如延長打 開水時間,年級或班級之間錯開上下自習時間,也許就不會發生擁擠。多年前,筆者到徐州一所中專學校採訪,5000多名學生吃飯一點也不擁擠,就是因為該校 實行彈性管理,延長食堂打飯時間,錯峯下課吃飯。

老師教給學生許多知識,要求遵守制度等等,但忽略了怎樣教會孩子們謙讓,這是學校教育內容的缺失。謙讓是現代社會和諧融洽必需的元素。古話説:“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這樣的古訓,相信很多孩子誦讀過,可又有多少孩子將此內化為自己的行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學校的安全及安全教育,我們也應轉換一種思維方式,在完善各項安全制度的同時,讓孩子們學會謙讓、體驗謙讓、懂得謙讓,讓孩子們享受到謙讓給自己學習和生活帶來的快樂,使校園成為一個陶冶情操、提升涵養、培養境界的磁場。

此致

敬禮

檢討人:

xx年x月x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