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節》課後反思(精選3篇)

《北京的春節》課後反思 篇1

舍先生的《北京的春節》所寫內容時間跨度較大,場景描述較多,教學中一定要引導學生理清思路路,把握住整體內容。文章包含的內容如此之多,教師就要教給學生作者的取材方法,怎樣才能安排好這些材料,使文章的表達有詳有略,詳略得當。再者,將敍述和描寫融為一體的表達方法,如醃製臘八蒜,熬製臘八粥等句子。作者要表達的不僅僅是北京的春節習俗,實際上是向我們展示這種民俗的內涵,她代表親情、鄉情、祝願、期盼、團圓,以及由此反應的中華民族的心理特徵和文化傳統。這些表達方法我在教學中及時對學生進行點撥,收到的效果還是蠻好的。

《北京的春節》課後反思(精選3篇)

語文教學的落腳點是看國小生的作文水平。我認為,一位老師的語文教學成績的評價,但從學生的作文水平就可看出。如果國小畢業了連一篇記敍文都寫不出來,甚至前言不搭後語,這位老師的語文教學一定不能算成功。春節是中華民族的節日,我們這兒過春節有什麼習俗,你從中又收穫了什麼?我讓學生到社會上去採訪,去搜集材料,以《我家的春節》為題寫一篇文章,事實證明,學生還真的領會了老師的意圖,大部分同學的文章挺有感染力。對此我還是滿意的。

《北京的春節》課後反思 篇2

老舍先生的作品堪稱中國白話文的典範,再難懂的道理,再難敍述的事件,到了語言大師老舍的手中,都會變得那麼直白,通俗易懂,由此可見老舍先生的語言功底之深。我在教學本文時,是卯足要認真了勁,下透了功夫,光花在查資料上的時間,足有一週之多。你想,老北京風俗習慣多了去了,尤其是春節這個隆重的慶典。

讀過老舍先生作品的人都知道,老先生的語言風格與眾不同,大多作者都是儘量的把文章寫的深奧,多使用術語,而老舍的作品語言風格是北京韻味、通俗明白、幽默詼諧。沒有做作,語言少了雕飾,樸實自然。國小生初讀老舍的作品,往往產生誤區。初讀課文,就有學生提出:老師,這篇文章太淺顯了,全文連一個成語都沒有,好學。我忽然發現,如果不下功夫指導朗讀,就不能理解好作品的思想內容,我及時調整了教學預設,把重點轉向閲讀,重點部分、重點句子老師及時範讀,稍難理解的句子在講解的基礎上在重點讀。讀着讀着學生的情緒上來了,漸漸讀出來老舍的語言風格,對文章的整體有了較好的把握。

《北京的春節》課後反思 篇3

《北京的春節》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語言真摯感人,字裏行間藴涵了對北京濃濃的熱愛之情。這篇課文按時間順序介紹了老北京過春節的一系列習俗,語言簡潔生動,字裏行間透出人人歡歡喜喜過年的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文中列舉了大量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教學時,我主要以讀為主,輔以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樂讀。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生情。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氣氛。通過閲讀,找出春節“開始“高潮”和“結束”的日子。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熱愛北京,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在教學中我重視“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讓學生接觸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源,重視各種語文學習實踐機會。”本課進行了紮紮實實的讀的訓練,讓學生初讀讀通,再讀感知,精讀品味,讀的質量逐步提高。並在讀的訓練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積極利用課外的語文學習資源,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安排了蒐集資料、資料交流共享等,增強了學生語文的綜合實踐能力

隨着年齡的增長,學生有一定的感悟能力,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感悟,而且能將自己的感受得以淋漓盡致地發揮,成為備課的一個難點。我又把落腳點放在了學生身上。設計了你認為他讀的怎麼樣及讓學生當評委談出自己的理由等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使精彩的發言,獨到的見解,有滋有味的讀書聲充溢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