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教學反思(通用23篇)

荷花教學反思 篇1

這是一篇抒情的寫景物的文章,作者通過對荷花細緻的描寫,體現了荷花的美麗。在教學中我聞荷花、看荷花、贊荷花、變荷花又回到看荷花這樣的思路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文章的脈絡有一個清晰的瞭解。

荷花教學反思(通用23篇)

1、抓住重點詞來體味——重點詞“冒”

《荷花》這篇文章非常適合閲讀,並且學生可以利用這篇文章進行仿寫,其中有許多好詞佳句,適合學生積累,運用到作文中去。

例如描寫荷葉的句子: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單單一句話就寫出了荷葉的三個特點——多、綠、圓。描寫荷花姿態的句子更多了。如何讓學生有感情地體會,就是要抓住這些重點詞句進行分析,體會,對其中的重點詞語進行品讀,研討。在這段話中,雖然有許多好詞佳句,但是畢竟一堂課的時間有限,我們也不能眉毛、鼻子一把抓,必須有詳有略,所以,在這段話中,我重點抓住了“冒”字,讓學生來體會這個字用得真好!一開始,我提了這樣一個問題:在這段話中,那個詞語或那個字你覺得用得特別好?學生一下子找到了“冒”這個字。接着我問:怎麼樣的長出來才叫冒呢?在我的預設之中,學生應該會非常活躍,答案也會豐富多彩,例如:高興地長出來,迫不及待地長出來……但是另我沒想到的是,學生眼睛瞪得大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學生都沒什麼反應,一看這個情形,我也傻了,我再怎麼預設,也沒想到學生會是這樣的反應。因此,我只能換一個問題:荷花冒出來是想幹什麼呢?這下,學生好像一下子找到了方向,有的説因為她想看看外面的世界,迫不及待地長出來了,有的説她想要呼吸一下外面的新鮮空氣,快速地長出來了,還有的説她想要和青蛙,小燕子來打招呼,很高興地長了出來……沒想到,問題一更改,學生的思維一下子活躍起來了,而且感受到了“冒”字用的好處!由此可見,教師的提問至關重要,好的提問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更好的體會句子中重點詞把握。

2、學習第二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形式,來仿寫其他的花。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先讓學生熟讀課文,並且歸納出荷花的三種姿態,學生很快就總結出來了,一種是才開,一種是全開了,還有一種是花骨朵兒,接着,我讓學生看着板書,把荷花的三種姿態進行復述,學生因為有了剛才熟讀的基礎,現在又有板書的提醒,讓他們複述下來輕而易舉,這樣既體會到了荷花的三種姿態,而且學生在課堂上就積累了好詞佳句,課後背誦課文時就比較輕鬆了。最後,我讓學生進行想象,除了這三種姿態,還會有哪些姿態?有的説昂首挺胸,像士兵,有的説低頭不語,像害羞的小姑娘……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對於寫其他的花都有了一定的基礎。所以在課後佈置作業時,我把學生分為三類,如果自己有能力,可以自己選擇其中的一種花,用自己的話來介紹;如果有一點困難,可以採用大家剛才討論過的,如果還是不會寫,可以利用荷花這一課中的第三自然段。這樣的方式學生比較容易接受了。

荷花教學反思 篇2

葉聖陶先生一向重視語文課中的美讀,他説過:“所謂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這無非如孟子所説的‘一毅逆志’,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不但瞭解作者説些什麼,而且與作者心靈相同了,無論興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穫。”所以這篇課文我主要採用的是美讀法教學,在合適的地方配上了寫話指導。

這節課我覺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兩處利用課文的留白出進行的寫話指導,學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

一、對第二小節的“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句話,我進行了這樣的寫話練習設計: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_______地冒出來,彷彿______________。利用這句話中的兩處空白,激發學生的想象,感受白荷花的生機勃勃,充滿靈氣。學生的回答十分的精彩,例如:“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使勁)地冒出來,彷彿(不想錯過夏天池塘的美景)。”“白荷花從這些大圓盤之間(自豪)地冒出來,彷彿(是一位演員在展示自己的白紗裙呢。)”“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亭亭玉立的),彷彿(是一位舞蹈演員正在荷葉搭成的舞台上舞蹈呢。)等等。我一直以為,我班的學生根本就不會想象,不會説優美的句子,看來只要給學生正確的知道,學生會還給我大大的驚喜。

荷花教學反思 篇3

這是一篇抒情的寫景物的文章,作者通過對荷花細緻的描寫,體現了荷花的美麗。在教學中我聞荷花、看荷花、贊荷花、變荷花又回到看荷花這樣的思路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文章的脈絡有一個清晰的瞭解。

1、抓住重點詞來體味——重點詞“冒”

《荷花》這篇文章非常適合閲讀,並且學生可以利用這篇文章進行仿寫,其中有許多好詞佳句,適合學生積累,運用到作文中去。

例如描寫荷葉的句子: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單單一句話就寫出了荷葉的三個特點——多、綠、圓。描寫荷花姿態的句子更多了。如何讓學生有感情地體會,就是要抓住這些重點詞句進行分析,體會,對其中的重點詞語進行品讀,研討。在這段話中,雖然有許多好詞佳句,但是畢竟一堂課的時間有限,我們也不能眉毛、鼻子一把抓,必須有詳有略,所以,在這段話中,我重點抓住了“冒”字,讓學生來體會這個字用得真好!一開始,我提了這樣一個問題:在這段話中,那個詞語或那個字你覺得用得特別好?學生一下子找到了“冒”這個字。接着我問:怎麼樣的長出來才叫冒呢?在我的預設之中,學生應該會非常活躍,答案也會豐富多彩,例如:高興地長出來,迫不及待地長出來……但是另我沒想到的是,學生眼睛瞪得大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學生都沒什麼反應,一看這個情形,我也傻了,我再怎麼預設,也沒想到學生會是這樣的反應。因此,我只能換一個問題:荷花冒出來是想幹什麼呢?這下,學生好像一下子找到了方向,有的説因為她想看看外面的世界,迫不及待地長出來了,有的説她想要呼吸一下外面的新鮮空氣,快速地長出來了,還有的説她想要和青蛙,小燕子來打招呼,很高興地長了出來……沒想到,問題一更改,學生的思維一下子活躍起來了,而且感受到了“冒”字用的好處!由此可見,教師的提問至關重要,好的提問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更好的體會句子中重點詞把握。

荷花教學反思 篇4

這是一篇抒情的寫景物的文章,作者通過對荷花細緻的描寫,體現了荷花的美麗。在教學中我聞荷花、看荷花、贊荷花、變荷花又回到看荷花這樣的思路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文章的脈絡有一個清晰的瞭解。

1、抓住重點詞來體味——重點詞“冒”

《荷花》這篇文章非常適合閲讀,並且學生可以利用這篇文章進行仿寫,其中有許多好詞佳句,適合學生積累,運用到作文中去。

例如描寫荷葉的句子: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單單一句話就寫出了荷葉的三個特點——多、綠、圓。描寫荷花姿態的句子更多了。如何讓學生有感情地體會,就是要抓住這些重點詞句進行分析,體會,對其中的重點詞語進行品讀,研討。在這段話中,雖然有許多好詞佳句,但是畢竟一堂課的時間有限,我們也不能眉毛、鼻子一把抓,必須有詳有略,所以,在這段話中,我重點抓住了“冒”字,讓學生來體會這個字用得真好!一開始,我提了這樣一個問題:在這段話中,那個詞語或那個字你覺得用得特別好?學生一下子找到了“冒”這個字。接着我問:怎麼樣的長出來才叫冒呢?在我的預設之中,學生應該會非常活躍,答案也會豐富多彩,例如:高興地長出來,迫不及待地長出來……但是另我沒想到的是,學生眼睛瞪得大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學生都沒什麼反應,一看這個情形,我也傻了,我再怎麼預設,也沒想到學生會是這樣的反應。因此,我只能換一個問題:荷花冒出來是想幹什麼呢?這下,學生好像一下子找到了方向,有的説因為她想看看外面的世界,迫不及待地長出來了,有的説她想要呼吸一下外面的新鮮空氣,快速地長出來了,還有的説她想要和青蛙,小燕子來打招呼,很高興地長了出來……沒想到,問題一更改,學生的思維一下子活躍起來了,而且感受到了“冒”字用的好處!由此可見,教師的提問至關重要,好的提問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更好的體會句子中重點詞把握。

2、學習第二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形式,來仿寫其他的花。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先讓學生熟讀課文,並且歸納出荷花的三種姿態,學生很快就總結出來了,一種是才開,一種是全開了,還有一種是花骨朵兒,接着,我讓學生看着板書,把荷花的三種姿態進行復述,學生因為有了剛才熟讀的基礎,現在又有板書的提醒,讓他們複述下來輕而易舉,這樣既體會到了荷花的三種姿態,而且學生在課堂上就積累了好詞佳句,課後背誦課文時就比較輕鬆了。最後,我讓學生進行想象,除了這三種姿態,還會有哪些姿態?有的説昂首挺胸,像士兵,有的説低頭不語,像害羞的小姑娘……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對於寫其他的花都有了一定的基礎。所以在課後佈置作業時,我把學生分為三類,如果自己有能力,可以自己選擇其中的一種花,用自己的話來介紹;如果有一點困難,可以採用大家剛才討論過的,如果還是不會寫,可以利用荷花這一課中的第三自然段。這樣的方式學生比較容易接受了。

荷花教學反思 篇5

今天給學生上的是12課《荷花》,上完後感覺非常成功,所以把這節課的一些收穫記下來。

《荷花》是葉聖陶寫的一篇狀物抒情的記敍文,文章語句優美,充滿想象,讓人讀後能身臨其境,賞心悦目。葉聖陶先生一向重視語文課中的美讀,他説過:“所謂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這無非如孟子所説的‘一毅逆志’,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不但瞭解作者説些什麼,而且與作者心靈相同了,無論興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穫。”所以這篇課文我主要採用的是美讀法教學,在合適的地方配上了寫話指導。

這節課我覺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兩處利用課文的留白出進行的寫話指導,學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

一、對第二小節的“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句話,我進行了這樣的寫話練習設計: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_______地冒出來,彷彿______________。利用這句話中的兩處空白,激發學生的想象,感受白荷花的生機勃勃,充滿靈氣。學生的回答十分的精彩,例如:“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使勁)地冒出來,彷彿(不想錯過夏天池塘的美景)。”“白荷花從這些大圓盤之間(自豪)地冒出來,彷彿(是一位演員在展示自己的白紗裙呢。)”“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亭亭玉立的),彷彿(是一位舞蹈演員正在荷葉搭成的舞台上舞蹈呢。)等等。我一直以為,我班的學生根本就不會想象,不會説優美的句子,看來只要給學生正確的知道,學生會還給我大大的驚喜。

二、第四小節中還有這樣一處留白:“風過了,我停止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我抓住了最後的省略號,問學生,還有誰會告訴我些什麼?提醒學生抓住清晨荷塘的時間和地點的特點,展開大膽豐富的想象。學生的回答:“蝴蝶飛過來,落在我的肩膀上,彷彿要與我比一比,誰才是這最美的。”“小鳥飛過來,繞着我打轉,唧唧喳喳地告訴我,今天早晨它看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一隻小青蛙跳到了大荷葉上,抬着頭,看着我,它一定在想,要是我也變成這樣一朵美麗的荷花該有多好啊!”等等。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教育,如果沒有美,沒有藝術,那是不可思議的。”這節課,我藉助美麗的範文,引導學生進入美的境界,與文章產生共鳴。在聽説讀寫的訓練中受到薰陶。收到了教師與學生共同雙贏的效果。

荷花教學反思 篇6

《荷花》是一篇狀物寫景的散文,生動細膩地描寫了公園裏一池美麗多姿的荷花和“我”觀賞荷花時的細膩、真切的感受,抒發了作者對荷花、對大自然的熱愛與讚美之情。

我在教學時圍繞“初聞花香──再賞花姿──幻化荷花”的思路,引導學生品讀、感悟。我在課中,力求讓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出來,幾乎所有的問題都讓學生思考,討論來解決,學習任務由學生自己去完成。如荷花美在哪裏,怎麼讀出荷葉的美來,寫荷葉與寫荷花之間的關係等等,學生的積極性,自主學習的主動性雖然也調動了起來,可就是不能達到預設的目標。

因此,我在反思,是不是我的引導缺乏技巧,還是學生的語言顯得貧乏?與大師於永正老先生的課堂比起來,我的學生感悟總是的淺了許多。我在不斷實踐和總結,現在有了一點收穫,學生的積累顯得貧乏,因而課堂語言的表達也就顯得貧乏。而且學生的積累有了,但是學生的遷移不夠。因而要將閲讀充盈於整個語文教學,加強學生的積累和學會運用。

荷花教學反思 篇7

一、朗讀感悟,體會優美的語言

本文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文章語句優美,充滿想象,讓人讀後能身臨其境,賞心悦目。為了讓學生能好好體味文章語言文字的美,我運用了多媒體課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態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了學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採取多種多樣的讀書形式來激起學生讀書的興趣,有個人讀,指名讀,男女生賽讀,齊讀等。學生們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讀得津津有味,聲情並茂,似乎自己也變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二、抓住留白,指導想象説話

這節課我覺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利用課文的留白進行寫話指導,學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

1.對第二小節的“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句話,我進行了這樣的寫話練習設計: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地冒出來,彷彿______________。利用這句話中的兩處空白,激發學生的想象,感受白荷花的生機勃勃,充滿靈氣。學生的回答十分的精彩,例如:“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彷彿(想欣賞大自然的美景)。”“白荷花從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彷彿(想向人們展示自己美麗的樣子)”“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彷彿(要呼吸大自然新鮮的空氣......學生能結合課文內容有這麼豐富的想象,讓我感到欣慰。

2.第四小節中還有一處留白:“風過了,我停止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我抓住了最後的省略號,問學生,還有誰會告訴我些什麼?提醒學生抓住清晨荷塘的時間和地點的特點,展開大膽豐富的想象。學生的回答:“蝴蝶飛過來,告訴我她要為我授粉。”“小鳥飛過來,告訴我,今天早晨它看到的事情。”“一隻小青蛙跳到荷葉上,告訴我在池塘遊玩的樂趣。”等等。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教育,如果沒有美,沒有藝術,那是不可思議的。”這節課,我藉助美麗的範文,引導學生進入美的境界,與文章產生共鳴。在聽説讀寫的訓練中受到薰陶,收到了教師與學生共同雙贏的效果。但自己的教學語言還不夠精煉。課堂教學中,點撥語、評價語等語言設計,還不夠到位,必須好好斟酌,應該更有針對性。今後要努力發現課堂教學中的不足,並加以改進,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荷花教學反思 篇8

今天,和學生一起學習了葉聖陶先生寫的一篇寫景散文《荷花》。課文描寫了公園裏盛開了一池美麗的荷花,荷花有各種各樣的姿態以及我看荷花時的感受。抒發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朗讀感悟,體會優美的語言

本文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文章語句優美,充滿想象,讓人讀後能身臨其境,賞心悦目。為了讓學生能好好體味文章語言文字的美,我運用了多媒體課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態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了學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採取多種多樣的讀書形式來激起學生讀書的興趣,有個人讀,指名讀,男女生賽讀,齊讀等。學生們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讀得津津有味,聲情並茂,似乎自己也變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二、抓住留白,指導想象説話

這節課我覺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利用課文的留白進行寫話指導,學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

1.對第二小節的“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句話,我進行了這樣的寫話練習設計: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地冒出來,彷彿______________。利用這句話中的兩處空白,激發學生的想象,感受白荷花的生機勃勃,充滿靈氣。學生的回答十分的精彩,例如:“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彷彿(想欣賞大自然的美景)。”“白荷花從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彷彿(想向人們展示自己美麗的樣子)”“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彷彿(要呼吸大自然新鮮的空氣......學生能結合課文內容有這麼豐富的想象,讓我感到欣慰。

2.第四小節中還有一處留白:“風過了,我停止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我抓住了最後的省略號,問學生,還有誰會告訴我些什麼?提醒學生抓住清晨荷塘的時間和地點的特點,展開大膽豐富的想象。學生的回答:“蝴蝶飛過來,告訴我她要為我授粉。”“小鳥飛過來,告訴我,今天早晨它看到的事情。”“一隻小青蛙跳到荷葉上,告訴我在池塘遊玩的樂趣。”等等。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教育,如果沒有美,沒有藝術,那是不可思議的。”這節課,我藉助美麗的範文,引導學生進入美的境界,與文章產生共鳴。在聽説讀寫的訓練中受到薰陶,收到了教師與學生共同雙贏的效果。但自己的教學語言還不夠精煉。課堂教學中,點撥語、評價語等語言設計,還不夠到位,必須好好斟酌,應該更有針對性。今後要努力發現課堂教學中的不足,並加以改進,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荷花教學反思 篇9

今天給學生上的是12課《荷花》,上完後感覺非常成功,所以把這節課的一些收穫記下來。

《荷花》是葉聖陶寫的一篇狀物抒情的記敍文,文章語句優美,充滿想象,讓人讀後能身臨其境,賞心悦目。葉聖陶先生一向重視語文課中的美讀,他説過:“所謂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這無非如孟子所説的‘一毅逆志’,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不但瞭解作者説些什麼,而且與作者心靈相同了,無論興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穫。”所以這篇課文我主要採用的是美讀法教學,在合適的地方配上了寫話指導。

這節課我覺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兩處利用課文的留白出進行的寫話指導,學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

一、對第二小節的“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句話,我進行了這樣的寫話練習設計: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_______地冒出來,彷彿______________。利用這句話中的兩處空白,激發學生的想象,感受白荷花的生機勃勃,充滿靈氣。學生的回答十分的精彩,例如:“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使勁)地冒出來,彷彿(不想錯過夏天池塘的美景)。”“白荷花從這些大圓盤之間(自豪)地冒出來,彷彿(是一位演員在展示自己的白紗裙呢。)”“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亭亭玉立的),彷彿(是一位舞蹈演員正在荷葉搭成的舞台上舞蹈呢。)等等。我一直以為,我班的學生根本就不會想象,不會説優美的句子,看來只要給學生正確的知道,學生會還給我大大的驚喜。

二、第四小節中還有這樣一處留白:“風過了,我停止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我抓住了最後的省略號,問學生,還有誰會告訴我些什麼?提醒學生抓住清晨荷塘的時間和地點的特點,展開大膽豐富的想象。學生的回答:“蝴蝶飛過來,落在我的肩膀上,彷彿要與我比一比,誰才是這最美的。”“小鳥飛過來,繞着我打轉,唧唧喳喳地告訴我,今天早晨它看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一隻小青蛙跳到了大荷葉上,抬着頭,看着我,它一定在想,要是我也變成這樣一朵美麗的荷花該有多好啊!”等等。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教育,如果沒有美,沒有藝術,那是不可思議的。”這節課,我藉助美麗的範文,引導學生進入美的境界,與文章產生共鳴。在聽説讀寫的訓練中受到薰陶。收到了教師與學生共同雙贏的效果。

荷花教學反思 篇10

今天,和學生一起學習了葉聖陶先生寫的一篇寫景散文《荷花》。課文描寫了公園裏盛開了一池美麗的荷花,荷花有各種各樣的姿態以及我看荷花時的感受。抒發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朗讀感悟,體會優美的語言

本文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文章語句優美,充滿想象,讓人讀後能身臨其境,賞心悦目。為了讓學生能好好體味文章語言文字的美,我運用了多媒體課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態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了學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採取多種多樣的讀書形式來激起學生讀書的興趣,有個人讀,指名讀,男女生賽讀,齊讀等。學生們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讀得津津有味,聲情並茂,似乎自己也變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二、抓住留白,指導想象説話

這節課我覺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利用課文的留白進行寫話指導,學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

1.對第二小節的“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句話,我進行了這樣的寫話練習設計: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地冒出來,彷彿______________。利用這句話中的兩處空白,激發學生的想象,感受白荷花的生機勃勃,充滿靈氣。學生的回答十分的精彩,例如:“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彷彿(想欣賞大自然的美景)。”“白荷花從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彷彿(想向人們展示自己美麗的樣子)”“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彷彿(要呼吸大自然新鮮的空氣......學生能結合課文內容有這麼豐富的想象,讓我感到欣慰。

2.第四小節中還有一處留白:“風過了,我停止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我抓住了最後的省略號,問學生,還有誰會告訴我些什麼?提醒學生抓住清晨荷塘的時間和地點的特點,展開大膽豐富的想象。學生的回答:“蝴蝶飛過來,告訴我她要為我授粉。”“小鳥飛過來,告訴我,今天早晨它看到的事情。”“一隻小青蛙跳到荷葉上,告訴我在池塘遊玩的樂趣。”等等。

荷花教學反思 篇11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説過:“我一千次的確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展……教育,如果沒有美,沒有藝術,那是不可思議的。”

優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規律,語文教學中應創設情境,寓教於樂,寓教於美中,實現審美主體和審美客體的和諧統一,讓學生藉助美文,走入美的境界,與文章共鳴,與人物共樂。在聽説讀寫訓練中陶冶感染,潛移默化的受到審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讓學生知道哪是美的,為什麼是美的,如何去欣賞美,如何去創造美,這才是我們所要達到的真實目的。而不是“同學們,你們看作者寫的多美啊,我們美美的讀一讀吧!”學生知道了它們是美的,可是到底美在哪裏,它們為什麼是美的,學生似懂非懂,甚至機械地人云亦云,這樣學生的審美水平何以得到有效提高?

在教學中,我們注重了總結和概括,卻不能將概括和總結再具體化,使我們的閲讀教學與作文教學脱節————作文中反覆強調描寫、敍述要具體生動,可是在閲讀教學中我們利用了大量的時間不斷地要求學生“概括一下這段或者這幾段講的什麼”,講的什麼固然重要,可是具體的描寫卻忽略不計了。以至於學生對如何是具體、如何做到具體顯得非常茫然,困惑。

荷花教學反思 篇12

林斯基説過:“教育,如果沒有美,沒有藝術,那是不可思議的。”這節課,我藉助美麗的範文,引導學生進入美的境界,與文章產生共鳴。在聽説讀寫的訓練中受到薰陶,收到了教師與學生共同雙贏的效果。但自己的教學語言還不夠精煉。課堂教學中,點撥語、評價語等語言設計,還不夠到位,必須好好斟酌,應該更有針對性。今後要努力發現課堂教學中的不足,並加以改進,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優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規律,語文教學中應創設情境,寓教於樂,寓教於美中,實現審美主體和審美客體的和諧統一,讓學生藉助美文,走入美的境界,與文章共鳴,與人物共樂。在聽説讀寫訓練中陶冶感染,潛移默化的受到審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讓學生知道哪是美的,為什麼是美的,如何去欣賞美,如何去創造美,這才是我們所要達到的真實目的。

荷花教學反思 篇13

《荷花》一課,全文一共五個自然段,在第二課時的的教學中,我主要以體會理解第二自然段的學習為主。在教學中,我先向學生提出這一自然段的幾個中心問題:文中描寫了幾種不同形態的荷花?整段文字採用怎樣的結構來寫?劃出這一節中你最喜歡的幾個好詞。接着,我讓學生帶着這些學習要求,用各自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第2節,在文中圈圈點點。

基本能概括出三種不同形式的荷花姿態,找出它們各自的特點。但在仿寫這一環節中,問題就凸顯出來了。有一部分學生缺乏優美的語言表述能力,語言文字讀來乾巴枯燥,沒有好的形容詞來修飾,説明平時的積累不夠;有一部分學生流於純課文的模仿,缺乏自己的想象力,形式結構太過雷同課文;而大部分學生的素材範圍狹小,僅限於幾種花卉,説明學生課外知識欠豐富,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所知較少。。凡此種.種,從課堂總體效果來看,這節課還是能達到預期目標,但從中也折射出了一些問題,今後在學生創新思維及好詞佳句的積累上,還需更加重視。

荷花教學反思 篇14

《荷花》是一篇經典美文,為了不破壞它的整體韻味和美感,我設計的第一課時重點是學習生字詞,初讀課文,第二課時重點是理解、積累和運用。

第二課時,我的追求的目標是讓學生在情境中品讀語言,欣賞語言。不僅要讓學生領略到荷花的美,更要讓學生領略到語言的美。很羞愧地説,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比我出色。他們對詞句的品讀和感悟有一定的深度,而且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尤其是對“挨挨擠擠”、“冒”、“露”等詞的探究,讓課堂實現的真正的“對話”,給課堂帶來了生機。

接下來的一個環節,我的意圖是想不露聲色地把他們帶入情境,讓他們在無意識中把自己當作一朵荷花或一片荷葉,讓他們互相觀察,互相欣賞,然後用語言描述身邊“荷花”的“千姿百態”。教材上沒有具體描繪荷花的種.種姿態,這樣做是對教材的一種擴充,也是對語言在理解、感悟基礎上的一種創造性運用。但是,在進入這個環節的時候,我的引導有些倉促,我那麼急切地讓他們“冒”出來,可他們就是一下子“冒”不出來。

等他們“冒”出來時,留給他們觀察、欣賞和用語言表達的時間已經不多了。這本該是這堂課的一個高潮,但由於我的引導失敗,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非常遺憾!

荷花教學反思 篇15

通過文本的學習, 孩子需要從中汲取些什麼這是作為教材使用者的我們應該思考的 問題。回顧過往,一直以來我們重視語言的積累,注重文字的品味,關注句段的咀嚼。 將重點放在了文本細微處, 放在了文字的積累上。 隨着教學的發展, 我們越來越意識到, 不能僅僅滿足於此,而應該讓文本發揮出更大的作用,讓閲讀和寫作為學生騰飛插上雙 翼。有了這樣的思考,這樣的認知,我在進行備課時開始關注讀寫結合點,本着一課一 得的原則,在執教《北京的色彩》時,將教學重點放在了品讀色彩,學習表達,遷移仿 寫上。 上課伊始,我們一起研讀課題,抓關鍵字眼——色彩入手整體感知,把握文章主要 內容: 從秋林與建築兩個方面來描寫北京色彩的壯麗而輝煌。 進而研讀描寫秋林的段落, 發現在描寫北京樹葉時,作者按照地點轉換的方式。

在作者的帶領下,我們“從機場進 入市區”,感受着“千百種色彩紛繁而又和諧”帶來的“又驚又喜”,隨後“漫遊天 壇”欣賞了銀杏樹葉的曼妙,最後“攀登香山”探訪黃櫨樹的紅葉。且行且欣賞。滿目 的色彩令人歎為觀止!“深深淺淺的黃,閃閃爍爍的金,團團簇簇的紅”,“金黃、橘 紅、曙紅、猩紅、赭石”“幾乎沒有兩片樹葉是同色的,就是同一片葉子,也往往 是柑黃中滲透着桃紅,丹紅中凝結着玫瑰紫”抓住省略號,在理解的基礎上,放飛 想象。“在那殘留枝頭和鋪滿地上的紅葉中,還有哪些我所想象不到的層次?”“同一 片葉子,還會有什麼樣的色彩?”此處的補白是對自己想象的描摹,是對北京輝煌色彩 的補充。孩子們在補白中,觀察詞語的構成,在補白中尋找詞彙,調動多種感官,架起 文本與生活的聯繫。

學習關注點不僅在於發現它“寫了什麼”,還嘗試體驗“怎麼去 寫”,“省略號”成為學生放飛想象的練兵場。

荷花教學反思 篇16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語文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讓學生在綜合性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這是當前語文教學中需要重點探索的一個熱點問題。而我校一年級開始實行小班化教學,班級學生人數少,課堂內學生活動的空間和時間相對增加,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實施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我們充分利用小班化教學時空重組的有利因素,讓全班學生“動”起來,充分利用教學中動態因素間的互動,特別是學生之間的和諧互動,使學生由競爭對手變成合作夥伴,在合作學習中共同達到教學目標。本文想借《四季歌》一課的教學談談我個人的體會。

《四季歌》是國小語文新教材一年級中的一篇課文,要求學生朗讀兒歌做到不加字、不漏字,熟讀成誦;通過閲讀初步瞭解四季的不同特徵。

上課開始,學生齊讀了課題後,有學生就問:“我知道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那四季歌到底是指什麼?”學生能提出這麼好的問題,我讓全班學生從課文中尋找答案,學生自己自由放聲讀詩歌,使自己對整首詩歌整體感知。學生讀完了,有學生説:“我讀了這首詩歌后,感受到四季的景色很美,作者 把四季當作人來寫,很可愛,所以説四季是有歌聲的。”有學生説:“因為四季是自己來到人間,所以説四季都有自己的歌。”同學們都為這兩位同學的精彩回答鼓掌。學生對整首詩歌有個整體認識後,接着讓學生再仔細讀讀課文,讀中感悟。這篇課文是一首兒歌,要求能熟讀成誦。我就在指導朗讀中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對朗讀效果進行評價,在評價中體會這些詞語所要表達的四季的特徵。這些詞語主要是“花兒笑”“蟬兒叫” “楓葉紅” “ 雪花飄”等。在充分感受的基礎上,再讓學生説一説四季的特點,並進一步體會感悟四季各自優美的景色。

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言語實踐活動是語文課的基本任務。本課就以讀為主線,輔之以聽、説、寫,讓學生對課文的語言文字經歷一個由“感知——感受——感悟”的教和學的過程。感知,以朗讀為主;感受,以口説為主;感悟,以學習語言為主。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應該處於主體的地位,但這個主體地位不是老師給的,而是老師應該尊重的。尊重學生淺層次的感知,使大部分同學都能參與到課堂的進程中來,就連平時覺得上課無所事事的同學都能積極舉手,踴躍發言,給自己一次鍛鍊的機會。老師的鼓勵,同學的讚揚聲中,他們可能將重新審視語文課堂,可能會對今後的語文學習更有激情,更有信心。尊重學生較高層次的感受,讓那些有所感,有所得的孩子有亮相的機會,讓他們嘗試語文學習的甜頭,對語文課堂有新的認識,對語文課程有新的體會。尊重學生深層次的感悟,讓那些愛動腦筋的孩子有展示自我風采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真正感受語文世界的微妙,語文課堂的絢麗多姿,語文學習的妙趣橫生,語文知識的博大精深。

荷花教學反思 篇17

陳嘉庚----第2963號小行星的名字,更是一個人的名字,他就是被主席稱讚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傑出愛國華僑領袖和著名的大實業家。本文講的是他回到故鄉,發現家鄉由於貧窮,連私塾都辦不下去了。一句“孩子們是祖國的未來,要是上不了學,那怎麼行呢?”讓他幾十年如一日地為家鄉出資辦學,而他自己卻一直過着儉樸的生活,表現了一名華僑深切的愛國之情。

教學本課,我從課題入手,首先讓學生讀題後發散思維,自己提問題。(陳嘉庚是個什麼人?他為什麼要辦學?他當時是怎樣想的?他是怎樣説的?他又是怎樣做的?)然後讓學生圍繞這些問題讀課文,瞭解課文講述的主要內容。

接着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陳嘉庚崇高的愛國精神。教學中,首先抓住關鍵詞“積蓄”,積蓄是什麼意思?這些積蓄是怎麼來的?辛辛苦苦掙來的錢,你們捨得花嗎?陳嘉庚拿出自己的血汗錢,來為家鄉人民辦學,你認為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來體驗陳嘉庚的愛國情懷。然後讓學生觀察圖片---陳嘉庚在學校總要站一會兒,靜靜地聆聽,彷彿在欣賞美妙的音樂……這些語句都體現出陳嘉庚的愛國情感,因此要領悟人物的內心,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訓練。

最後,通過第六自然段的“拼命工作”“源源不斷”這些詞進一步來體會陳嘉庚的愛國精神,並讓學生受到薰陶感染,迸發出愛國熱情。

另外,我還根據課文的內容,製作了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將抽象的文字轉化成為具體生動的圖片資料,使學生圖文結合地學習課文。在“假如你是這所學校的一名學生,此時此刻你想對陳嘉庚説點什麼呢?”這一教學環節中,學生表現特別活躍。

我不知道對於十來歲的孩子(也就是這些零零後們)來説,他們是否真的懂得這種深刻的愛國情感。所以本節課我説的過多,但是,我想哪怕他們中間只有少數人懂;或者孩子們都懂,但只有三分鐘熱度,那我也要把文章表達的情感,以及我自己領悟到的思想,傳授給他們……

荷花教學反思 篇18

《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第九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屬於“文包詩”的形式,即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情境。本文詩文互照,情景同現,是一篇形式新穎,能培養學生聯繫語言環境和故事情境發展學生情感的好課文。

“感人心者,莫乎於情”,課堂上激動學生的是情,打動學生的是情,震撼學生的仍然是情。可以這麼説,沒有情感的教學是不吸引人的教學。《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從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出發,把情感、態度、價值觀列入課程目標之中,更可見情感是語文教學的靈魂。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説:“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能力發展。”

基於以上思考,我在教學《黃鶴樓送別》時,試圖沿着情感的緯線,引導學生品詞析句,層層深入,循序漸進地讓學生感悟兩位大詩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一、整體入手,潛心會文

上課伊始,緊扣題眼“送別”設問,理解“餞行”,初步感知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別”之情,緊接着,讓學生默讀課文二至四自然段,通過“找、劃、寫”的方式潛心會文,讓學生通過與文本的對話,從語言文字中感受兩位大詩人的深情。

二、含英咀華,涵詠真情

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含英咀華,涵詠真情。比如:“令人敬仰”、“譽滿天下”、“一直”、“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佇立”、“凝視”等,引導學生細細品味,並通過“以讀激情”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指導學生不僅看文字表面的意思,更深入到文本內部,發現文字背後的色彩,感悟文字背後藴含的人物的豐富情感。

三、抓住“空白”,引導想象

文章主要是引導學生體會兩位大詩人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但文本描寫的情景離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離,而且人物的情感非常細膩,五年級的孩子還是很難體會到的。教學時我抓住文中的空白點,引導學生進行想象,以此深入人物內心世界。例如:當李白目送友人的帆船漸行漸遠,望着浩浩蕩蕩的江水,依然佇立江邊,此時他會説些什麼,想些什麼呢?通過想象説話,讓學生在想象中與人物進行心靈的溝通,從而產生情感共鳴,更好地體會文中所表達的意境。

四、拓展資料,昇華感情

文本中的人物和描寫的情景時空跨度太大,如何讓學生在情感上與李白產生共鳴,也對孟浩然充滿敬仰之情是個不太容易處理的問題。於是我適度地把課外資料引入課堂,例如,在教學李白舉杯辭行時所説的一段話時,老師首先通過範讀,使學生直接感受到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與難捨之情,為了使學生真切地體悟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我適時地拓展了李白的詩《贈孟浩然》,幫助學生了解孟浩然的高尚品格,從而使學生對兩位詩人之間的深情厚意的瞭解變得“充實”“厚實”,對激發學生情感起到了很好的推波助瀾的作用。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在於:對“文包詩”這類課文的教學把握還不夠,它既不同於單純的古詩教學,又不同於普通的課文教學,它要求在教學中做到詩和文不割裂,從文理解詩。可我在教學中比較重文,對文詩結合處理得還不夠細膩。儘管我認為,只要理解了“文”,對詩的理解會水到渠成,但必要的“文”“詩”結合環節還是需進一步落實的。

荷花教學反思 篇19

《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教學目標為:1.舉例説明基因突變的特徵和原因;2.簡述基因重組的概念含義和意義;3.簡述基因工程的概念含義和最基本工具;4.舉例説出生物變異在育種上的應用。其中,前三點內容是B級要求,而最後一點內容是C級要求。

在教學過程中,藉助表格形式,將三種可遺傳變異的概念、類型、特點、意義等進行了比較複習,既區分清楚了三種可遺傳變異,也節約了複習時間。

在複習基因突變時,向學生補充了真核生物基因結構、原核生物基因結構以及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轉錄翻譯過程的區別,這些知識的補充有利於幫助學生全面理解“基因發生突變後,生物的性狀不一定改變”的原因。從學生反饋來看,補充知識所起的作用是很明顯的。

由於基因工程內容在選修3教材中是重點知識,所以在本節課中只是簡單複習了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工具和四步操作流程,主要是要讓學生理解,基因工程實質上也是一種基因重組形式。

同樣藉助表格形式,將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單倍體育種、多倍體育種、基因工程育種和細胞工程育種等方法的原理、方法、優點、缺點進行了比較複習,並結合典型實例的分析幫助學生深入理解這些育種方法。最後,利用例題4和基礎題6對學生的複習情況進行了檢查,可以發現學生對於多種育種方法的綜合考察能夠很好地分析作答。

荷花教學反思 篇20

函數概念的引入一般有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先學習映射,再學習函數;另一種方法是通過具體的實例,體會數集之間的一種特殊的對應關係,即函數。為了充分運用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為了給抽象概念以足夠的實例背景,以有助於學生理解函數概念的本質,我採用後一種方式,即從三個背景實例入手,在體會兩個變量之間依賴關係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運用集合與對應的語言刻畫函數概念。繼而,通過例題,思考、探究、練習中的問題從三個層次理解函數概念:函數定義、函數符號、函數三要素,並與國中定義進行對比。

在學習用集合與對應的語言刻畫函數之前,還可以讓學生先複習國中學習過的函數概念,並用課件進行模擬實驗,畫出某一具體函數的圖像,在函數的圖像上任取一點P,測出點P的座標,觀察點P 的座標橫座標與縱座標的變化規律。使學生看到函數描述了變量之間的依賴關係,即無論點P在哪個位置,點P的橫座標總對應唯一的縱座標。由此,使學生體會到,函數中的函數值的變化總是依賴於自變量的變化,而且由自變量唯一確定。

荷花教學反思 篇21

《長征》已經成為世界軍事史上的一大奇蹟,不管從哪個角度説,我們不能忘記那段歷史,也不能讓學生忘記那段歷史。現在,也有好多歷史家研究長征,更客觀地評估長征,有好多作家拿起筆,重新寫起長征。長征對於中國人來説,早已經不是簡單的歷史事件了。從我們讀書時,課本從國小到高中,甚至到大學,都有這一素材。寫這一思考,我用“紅軍+長征”在百度中搜索,搜索到217000條信息,這足以説明長征是一門課程,是一門中國人要學的課程。蘇教版在三年級下冊首次將“長征”引到教材,旨在引領學生讀長征,研究着長征。

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説,“長征”的事,按我們的一般認識來看學生們並不陌生,因為這方面的電視劇、電影、書等還是非常多的。但現在孩子因為喜歡遊戲,喜歡卡通,喜歡動畫[題外話:中國還沒有創造出一部動畫式長征大劇],因為“長征”是成人的世界,也許沒有更多的信息走進孩子的大腦,瞭解了孩子已有的知識經驗,瞭解了孩子的實際情況,就能把這篇文章的本質呈現與學生了。這也是,我們在教學之前所要研究的。

“菩薩兵”這篇長征小故事,給予學生的是什麼?一是讓學生知道朱德(我問過三年級的老師,一個班38人,有37個人不知道朱德,1個人説的也是所問非所答);二是引領學生知道那時的藏民是如何生活的(課文寫的不是很詳細,學生閲讀後也能夠粗略地知道一點)(那時的藏民還是農奴制);三是軍民魚水情是怎麼建立起來的;四是這篇文章以《菩薩兵》為題,“菩薩”一詞要讓學生理解,我們不要把菩薩一詞理解成迷信,引導學生明白這是一種信仰,“菩薩”是佛教用語。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僅次於佛的人,這也是菩薩一詞的本義。是藏族同胞對這支部隊的稱呼。而在這一課中其意思還有着“心地慈善的人”的意思。這同樣也是藏族同胞對這支部隊的稱呼。另外還有“兵”這個詞的理解。教學中,我們不能把落腳點只放在朱總司令上,這篇文章不是單單歌頌朱總司令的,而是歌頌朱總司令這支隊伍的。我們要讓學生明白,長征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羣體的事。最後一個自然段:“他們説:‘幾時見過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呀!’”,雖然意思有多層,但關鍵還是要讓學生明白,這個團隊的力量改變了藏族同胞的認識。

為什麼要開動員會呢?對於這個問題,我也思考着。在研究長征史上,人們不會忘記許多會議的,每一種會議都有着一定的目的。為次動員會為什麼開?一是紅軍戰士不理解藏族同胞,説明這個會議要開;二是藏族同胞不理解紅軍,這個會議要開;三是行動起來才能讓藏族同胞理解;四是並不是所有軍人都能夠統一的,開動員會是統一認識;五是春耕時候,不搶種不行,這是硬任務,也是一次命令性的大會……所以,在思考這個動員會時,我感覺到,在課堂上,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在閲讀中思考這次動員會,因為這個會非常有意思,值得研究。沒有這個會,熱火朝天地幹是難以出現的。

這篇文章傳遞的信息非常多,僅僅靠課文的理解,肯定是不夠的,因為對於孩子來説,這裏的未知數太多了,因此,用這一課引領學生讀讀長征方面的書,還是可行的。學生如果能主動去讀了,長征就不會那麼抽象了!

荷花教學反思 篇22

《醜小鴨》這篇課文講的是醜小鴨因“醜”而到處受人欺負,在經歷了種.種挫折之後,終因由醜變美而獲得了新生的故事,在教學中,為了教出祖國語音文字的美,為了讓學生感受到一片濃厚美的氛圍,我重視學生的感知性活動,讓感知性活動發揮以下功能,從而引導學生進行想象。

語文課程標準再三強調語文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要引導學生加強語言積累、加強感悟,例如:在學習第三、四自然段中,我抓住 “欺負、討厭、孤單、譏笑”等詞語重點理解,,他們更能深刻感受到醜小鴨所遭遇的悲慘命運。課文中的很多詞語課後我也讓學生自己讀一讀,寫一寫,記一記這樣會對他們今後的寫作打好基礎。

荷花教學反思 篇23

此單元課文圍繞“生命”展開的,旨在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對生命的思考,而這篇課文是本單元的開篇之作,重在讓學生理解感悟“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有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的人生哲理。

第二課時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語句,並自主發現、總結體會句子含義的方法。針對我本堂課的教學在以下幾點進行總結反思:

首先,針對本篇課文的特點,我在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語句時,應多給學生討論的時間,應引導學生注意傾聽,鼓勵學生對不同意見展開爭論,讓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從而對課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也許是由於本堂課的教學任務重多,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這一點,而這恰恰是引導學生品析句子的最好方法。其次,在品析句子的過程忽視了朗讀的指導,換言之,引導學生朗讀的太少。這篇課文應在朗讀中體會感情,在朗讀中深化感受,應引導學生邊讀邊在頭腦中浮現畫面,反覆品讀語句體會感情。

最後還有一些小的問題與失誤,比如讓學生讀得太少,齊讀的地方過多;在理解和感受含義深刻句子的這一環節,教師的分析太多,留給學生自由討論的時間太少;讀課文時出現口誤,有幾次把“悄然”除此之外,在最後深化主題環節還出現了一個小的失誤,最後一個可以起到畫龍點睛作用的視頻,由於電腦出現了故障沒能放出來,這成為我本堂課最大的遺憾。不過,在正堂教學中我也精心設計了一些教學環節。比如,在分析盲童捉蝴蝶的句子中,我適當加入音樂,用朗讀的形式讓學生閉上眼睛做動作,身臨其境來體會句子所藴含的深刻情感,直觀而映象深刻;在對句子進行深入分析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分析理解,後兩個句子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這樣由教師引導過渡到由學生自悟,無形中就培養學生自主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

總之,從最初的選課、備課、設計教案到一遍遍反覆的摹課試講,最終的課堂教學,真的讓我深深體會到了要上好一堂課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也讓我領悟到了自己離一名優秀教師的距離還有多遠。因此,我將以此為契機,不斷努力完善自己,精心備好每一堂課,上好每一堂課,做好每一次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