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體育教師教學工作總結(通用3篇)

國小體育教師教學工作總結 篇1

一、領導重視,思想領先,認識統一,目標明確。

國小體育教師教學工作總結(通用3篇)

我校領導十分重視體育工作,把它作為學校工作的一件大事來抓。首先把它納入學校整體工作計劃之中,學期初在行政會議上聽取體育工作計劃,並予以審議;學期結束聽取總結匯報。對於學校舉行和參加的重大體育活動,則在行政會議上予以協調安排,給予人力、物力、時間上的保證。平時校長除了親自掛帥以外。學期初協助教研組制訂體育工作計劃,學期結束幫忙他們進行工作總結,平時則共同探討,解決體育教學中所出現的問題。學校領導還親自督促全校“兩操、一課”的進行,以推動學校的體育工作進一步發展。

長期以來,由於人們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對體育工作的認識不夠,學校體育講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狀況十分嚴重。我校領導堅持貫徹“體育是學校的臉面”的辦學宗旨,把體育教學工作放在應有的位置,絕不允許佔用學生體育活動的時間。

1、建立激勵制度,搞活動體育教學工作。

學校長期以來,堅持每一天對各班進行廣播操評分考核以外,還對各班參加體育活動,參加體育鍛煉活動的狀況和體鍛達標率、優秀率作為評選禮貌班的重要依據。這樣大大加強了年級組長和班主任老師對體育工作的重視,無怪乎,在操場上,經常能夠看見班主任老師的身影。同樣也促進了學校各項體育活動的開展。

二、加強管理,促進體育教學工作。

1、抓好體育課教學的過程管理。

體育課是一門學科,而且是一門“主課”。既然如此,就務必認真對待,加強管理。學校要求教研組做到學期有計劃,有總結;活動有分工,有措施;成績有紀錄;資料有積累。分管領導定期檢查。要求體育教師根據學校場地器材條件,認真備好課,做到備課、備人、備場地,充分利用40分鐘的課堂教學,抓好學生的體育常規教育,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有機地結合愛國主義和羣眾主義的教育。學校領導定期和隨機檢查教案,隨時進行聽課和評課。堅決杜絕無教案上課和“放羊式”教學。

2、依據體育課程標準,因地制宜制訂教學計劃。

學校要求體育教師,因地制宜上好每堂體育課。學校主要抓了六個方面的工作。⑴抓教學進度和備課;⑵抓常規紀律;⑶抓安全教育;⑷抓運動密度;⑸抓鍛鍊實效;⑹抓聽課評課。

3、樹立課外活動是課內體育教學的延伸的教學觀念。體育競賽活動和羣體活動是體育課教學工作的實效的檢驗。只有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才能更好地開展體育競賽活動和羣體活動,促進體育運動水平的提高。學校要求體育教師凡是學校開展的競賽活動和羣體活動,都要列入體育教學計劃之中,對學生加以指導。這樣既推動了競賽活動和羣體活動的開展,反過來又促使學生重視體育課的教學,提高了體育課的實效性和學生的興趣。

三、建設一支具有良好素質的師資隊伍,是搞好體育教學工作的有力保證。

教研組是學校落實教學工作,開展教學研究和提高教師業務水平的主要基地之一。有計劃正常地開展教研組活動,研討教學工作,學校體育工作,交流思想,統一認識是搞好學校體育教學工作的基本保證。我們的做法是:⑴羣眾參與制訂學校體育工作計劃,共同做好體育工作小結。⑵立足本職,收集好各種資料,發現問題,共同分析,探討解決辦法。⑶學校的體育競賽和羣體活動分工不分家,羣策羣力。⑷每學年全組開展羣眾備課八次,透過這一活動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四、抓好各業餘訓練隊伍的競訓工作,為更好地統籌安排各教師資源,做到教練員、運動員、訓練時間、訓練場地器材四落實,體育組及早地制訂了切實可行的計劃.做到了每次訓練有教案,有總結。運動員的競技水平有了很的提高。

成績只能説明過去,學校決心在縣教育局領導下,依靠全體教師,以“新課改”為契機,一如既往地深化體育教育教學改革,加大教科研力度,在工作中齊心協力、更新觀念、努力鑽研、開拓創新,“爭一流,創特色”,為我校學校體育的騰飛而努力奮鬥。

1、全期組織了八次羣眾備課.開展了新教師的彙報課。

2、成功的主辦了我校第二xx屆運動會.

3、為學校體育代表隊充實了新的力量,去其他學校進行了兩次運動員的選拔。

4、組織了全體體育教師學習新課程標準,改變了上課的質量,

5、組織了我校第二次體育鍛煉標準的測試,全校99的學生到達了合格標準。

6、組織教師用心參與學校的各項活動,開好了兩次骨幹教練員會議,一次全體體育教師會議。

7、各年級開展了大課間活動的彙報展演,進行了課間操競賽評比。

國小體育教師教學工作總結3

在本學期我較好的完成了體育工作,但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此刻我將本學期的工作狀況總結如下。

一、教學工作。

我的體育教學主要從三點來進行總結。首先,我個性重視人體生理機能變化規律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運用這個規律能夠減少傷害事故的發生,使學生科學的鍛鍊身體並健康的成長。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科學鍛鍊身體的方法。其次,我在教學過程中個性重視人的認知規律的培養。這樣,能夠使學生儘快的學好技術,構成技能,使體育教師真正實現精講多練,為體育教學研究科學的教學方法和組織方法奠定基矗最後,我在教學中個性重視學生的思想教育,利用體育教材的特點結合具體資料,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的自覺性、組織性、紀律性、羣眾榮譽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頑強的精神等。這三點的有機結合會使體育教學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20__年10月13日的昌平鎮中心青年教師評優課中獲得二等獎,在20__年10月23日的昌平區體育教師評優課中獲得一等獎。

二、廣播操工作。

在開學初我重點抓了廣播操,因為學生經過一個暑假,對廣播操有些陌生,如不及時抓緊複習,一旦學生養成壞習慣,在糾正就困難了。因此,我主要是透過以下幾點對廣播操進行教學的。第一,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做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養學生重視做操、自覺做操、堅持做操、認真做操的良好習慣。第二,體育教師要正確運用示範。示範是體育教學的主要教學方法之一,透過示範能使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因此,要求教師示範要清楚、準確、規範、優美。第三,講解要少而精。我在廣播操教學時的講解,主要是結合我的示範動作,讓學生加深對動作的理解。第四,口令要清楚、洪亮、準確。第五,糾正錯誤動作要及時。另外,在廣播操教學過程中還得到了艾濱老師、李東瑞老師和其他各位班主任的大力支持。所以,使舊縣國小的廣播操質量,在很短的時間內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提高的基礎上,舊縣國小的所有教師都能以身作則,跟學生一齊認真的做操,給學生起到了示範作用。在昌平鎮中心廣播操檢查中受到了中心領導的好評,這跟舊縣國小所有教師的共同努力是分不開的。

三、訓練工作。

我能夠長期帶領學生堅持業餘訓練,並做到訓練有計劃、階段有測驗、測驗有記錄、帶領學生科學系統的進行訓練。在訓練時間上,為不耽誤學生的學習,我每一天都是等太陽落山後天都大黑了才能回家。在訓練過程中我努力做好學生和家長的工作,使家長能夠讓學生訓練,使學生能夠安心訓練。在作學生和家長的工作中,陳秀梅校長和班主任老師也為我作了不少工作,支持了我的訓練工作。因此,我要加倍努力,爭取在20__年春運會上取得好成績。

以上是我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總結。

國小體育教師教學工作總結 篇2

我曾在學校上了一節語文公開課《吆喝》。在這堂課上,我充分體現“課標”注重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的精神,利用當地民風民俗,引導學生從教室走向社會,從課內走向課外:首先感受情景,熟悉課文,整體感知時讓學生尋找出文中的各種吆喝,並把要點概括出來;其次觸摸吆喝裏的生活,研究吆喝裏的學問:1、作者是從哪兩方面入手寫“吆喝”的?2、作者最喜歡的吆喝聲有哪些,原因是什麼?3、作者圍繞北京的吆喝聲介紹了什麼?4、他對北京的吆喝懷有怎樣的感情?

要求學生介紹力求達到聲情並茂,必要時也藉助京味十足的吆喝完成交流。同學們通過介紹,跟隨着作者的緩緩記憶,慢慢體會到作者對吆喝的感情。然後設計了一個小組內的活動,鏈接生活,為家鄉的特產設計“吆喝”,分析不同廣告對同種生意的影響和作用。

在這堂課上,我始終把學生放在首位,設計了説“吆喝”的現場表演,喊“吆喝”的角色體驗,論“吆喝”的課堂討論等三個學生活動環節,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同時,加強教材的挖掘,新理念的滲透、新教法的展示、課件的運用,效果都不錯,老師們對這堂課也給予了較高的評價。但我作為這堂課的設計者和實踐者,感覺部分教學目標並未如期實現,一些課文知識落實的也不盡如人意,師生互動和學生的活動環節總覺得還存在瑕疵,總覺這節課的“語文味”不濃。這堂公開課下來,我對“課標”下的語文教學產生了一些反思。

“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新課改核心理念,“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是教育的價值取向。“課標”鼓勵教師保護學生的想象力,弘揚學生的個性,面對學生一張張幼稚的臉龐,生怕稍一疏忽又把她們雕刻成“千人一面”。

在《吆喝》這節示範課的第二個環節喊“吆喝”和第三個論“吆喝”環節中,面對學生的笨拙表演和不準確的答案,為避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我不得不説:“不錯”、“好”、“非常有道理”等等,極少對學生的回答説“不”,一堂課下來,同學們皆大歡喜,課堂氣氛及其活躍,可是我的心情卻不能平靜:這一部分同學所謂的積極性和想象力的到了鼓勵,可是對於班上其他大部分同學而言,他們對知識、對真理的追求標準就不會產生模糊和偏差嗎?這對他們也是一種不公平。

説“不”真的是對學生的不尊重嗎?課堂上,學生積極回答,體現了學生的積極參與,活躍了課堂氣氛。起來答問的學生在答問前已經進行了獨立的思考、經過了自己的深思熟慮,他們的答問正是自己的勞動成果,若他們的答問是正確的、有道理的,教師就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這不僅是回答了學生的問題,更是對學生“勞動成果”的尊重。如果學生的回答是不正確的或不夠完整的,教師應及時給予糾正或請同學給予糾正、補充,這樣更有利於學生認識自己,也有利於學生辨別是非真偽。如果學生的答問是不正確的或不夠完整的,而教師還是一味地説“不錯”、“嗯,好”等等,那學生將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並且還沾沾自喜,這不是對學生的尊重,而是害了學生。

誰回答你都肯定,可見,敢對學生説“不”,給學生正確導向很重要。

國小體育教師教學工作總結 篇3

一、在嘗試益智類讀本的教學中,對教材處理有進一步理解

1.在故事講述中,學會迷宮的走法。

以往的閲讀活動,我多選擇傾向於富有想象力、欣賞性較強的讀本。而《我們去探險》,則是傾向於益智類型的讀本,它通過讓孩子閲讀,嘗試走出各種不同類型的迷宮。讀本將各式迷宮通過故事串聯起來,形成有情節性的迷宮書。選擇這樣的讀本,是嘗試,也是挑戰。一開始,我將活動定位為讓孩子學會如何走出迷宮,並把它獨立於讀本之外,提煉出來讓孩子或個人或分組練習。課後發現:脱離了讀本的迷宮無法讓孩子感受讀本精髓的地方,更是缺少了閲讀之味道。如何才能將讀本閲讀與學會迷宮走法相互結合,形成有效教學?老師們的一番討論,為我打開了另一個思路:何不在故事講述中結合迷宮的走法,引導孩子一同在閲讀中學習?果真,結合課件,閲讀到何處就和孩子一起解決相應迷宮的做法真的更能讓孩子體驗勝利的喜悦、感受探險的需要的勇氣與智慧呢!

2. 章回式的活動設計,留有懸念,為下一次探險埋下伏筆。

厚厚的讀本中串聯着不同類型的迷宮,要一次性將所有類型的迷宮都給孩子們嗎?對於中班上學期的孩子,我選擇了章回式的設計,將故事分段進行,按迷宮的三種類型將讀本分為三個部分,即三個教學活動來進行:第一課時--熊腳印迷宮;第二課時--森林、沙漠、沙洞迷宮;第三課時--沼澤迷宮。當然,進行這樣的設計還有最大的一個目的,即每個活動過後,均留給孩子們一個懸念:杜裏和莎裏的探險之路走完了嗎?他們還會到什麼地方探險?接下來的挑戰又是什麼?在一遍遍的猜測中,孩子們對讀本後續情節的關注激情一次次被點燃,在留有懸念的同時,也為下一次的探險活動埋下熱情的伏筆。

3.根據年齡特點,對讀本順序進行重新組合與安排

在讀本里的第二種類型障礙式迷宮中,幾個迷宮的順序分別是:森林迷宮、蜘蛛迷宮、沙漠迷宮和沙洞迷宮,按照難以程度來看,蜘蛛迷宮的難度最大也很難。面對着讀本,我陷入了思索:蜘蛛迷宮在讀本中的順序位於第二,並沒有按照由簡入難的順序排列,若是按照讀本的順序進行,孩子還沒完全學會迷宮的走法就被難度最大的所嚇倒,並且,如果一個活動就完成這麼多的迷宮,孩子接受得了嗎?那麼,能否將讀本中的蜘蛛迷宮遮蓋起來,先不讓孩子看到,而是於課後,當他們已經學會如何走這一類型的迷宮了,再投入區域中,讓孩子嘗試。教學園長的建議,又一次打開我的思緒。付諸於行動後,證實了蜘蛛迷宮對孩子來説,確實是難度非常大,區域活動中,許多孩子都是兩人合作式的討論,當然,這也花費了他們不少時間。不過,走出蜘蛛迷宮後,孩子們都歡呼着雀躍,告訴我:"我們幫助杜裏和莎裏了!"

確實,根據孩子年齡特點與實際情況,適當對讀本順序進行重新排列,既是教師對教材處理的一種方式,也是有效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

4.對讀本進行加工,使其與幼兒更好互動

如何讓讀本與幼兒更加地親密接觸?也就是,怎樣才能讓孩子可以既不破壞讀本,又能在讀本中留下痕跡驗證迷宮走法是否正確?這個大難題如何解決是好!其中一個教師的提議,再次為我打開另一扇門:可以在書上附上一層透明薄膜,這樣,就可以讓孩子直接在書上畫迷宮了!這個建議可行嗎?加工後的書,再借助於可擦掉的白板筆與板擦,孩子們真的與讀本有了零距離接觸!活動中,我再適時提醒孩子貼有薄膜的地方才能畫,否則不能隨意在書上亂塗畫。瞧,這樣的提醒,又將愛護讀本的教育自然滲透。

二、通過多媒體的操作進行有效引導與示範

多媒體在教學上的使用已經不足為奇,並且,也有一些對閲讀活動中使用課件提出質疑的聲音。然而,在《我們去探險》的活動中,因為有了課件的幫助,才使如何尋找迷宮入口與出口、如何走出正確路線,變得如此一目瞭然。當一名孩子在課件前思索着走,教師點擊鼠標再跟進,讓孩子們共同驗證時,課件的引導與示範作用就這麼顯而易見。相比較起圖書,就無法起到這麼直接作用了。因此,如何有效利用課件,讓其成為有效教學的一個手段,也成為我今後繼續努力的方向。

三、嘗試讀本與課程相結合,起到相輔相成作用

《我們去探險》在故事講述中把身處不同場景的各類迷宮串聯起來,所涉及到的探險地有:森林、沙漠、沙洞、沼澤。若能將讀本與課程加以整合,是否就能更好地挖掘讀本的內涵,讓主題成為讀本的鋪墊與延續,讓在教學中更加豐富多彩。經過嘗試,我欣喜發現,原來這樣的結合真的非常富有價值。

首先,環境氛圍的渲染引發孩子對迷宮以及對大自然的喜愛與探究。主題一開始,從海底歷險開始,讓孩子探究海底的祕密,並跟着讀本,引領孩子一步步走入森林、沙漠、沼澤的小主題式探險。孩子們在不斷的探究中,增長了見識,並喜愛探究自然,同時,牆飾上結合小主題的各式迷宮更是讓他們探索到更多不同種類、不同走法的迷宮。

其次,讀本閲讀進一步激發孩子的迷宮熱情與對大自然的探索之情。當小主題《大海歷險記》中讓孩子們沉浸在海底隧道(迷宮)並討論着如何走出時,讀本也就在這時出現,孩子們一邊沉迷於杜裏和莎裏的探險之旅沉浸,一邊探索着迷宮的奧祕。由於有了前期主題的鋪墊,他們對於迷宮以及各種場景的出現顯得不那麼陌生,同時,也更加激發起對讀本的熱情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