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公鵝的反思總結(精選14篇)

白公鵝的反思總結 篇1

1、重視詞語教學,教給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

白公鵝的反思總結(精選14篇)

始終覺得詞語教學是閲讀教學非常重要的部分,理解詞語的過程是詞彙積累的過程,也是閲讀理解的過程。當前的語文課堂強調“悟”,而這種“悟”往往只偏重於人文方面,重視作者情感的體會,而忽略了語言文字本身的特點,忽略了寫作特色的感悟。而詞語學習正是最基礎的語文。所以,在平時的課堂上我一向重視詞語教學。如果從公開教學的角度看,感覺今天的課堂上可能在詞語學習上化的時間有些多,但從教學的過程和效果看,感覺比較滿意。

本節課在詞語教學上最大的失誤是多音字的學習,這課多音字比較多,如果把多音字列成一行,引導學生讀一讀,可能效率更高,效果也更好。

2、重視了品詞析句,提高學生語言的欣賞能力

課文第二自然段用總起—分述的結構描寫了鵝走路時慢條斯理的樣子,語言形象具體,值得細細品讀。我引導學生通過品味重點詞語、想象情景、比較體會等方法欣賞課文語言。

3、讀寫結合是提高學生語言感悟與表達能力最有效的手段。

如何在品讀欣賞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我覺得,可以在課後安排仿寫的練習。如讓學生仔細觀察戲劇中“官員”踱着方步走路的樣子,進行仿寫的練習。

在寫下以上反思的同時,我擔心,我這樣的設計,這樣的教學是不是會被人指責過於強調了“訓練”,回到了強調“語言文字訓練”的年代,使語文課失去了情趣。因為,在新課程實施後,不少教師不敢再提“訓練”兩字,似乎一提“訓練”就是支離破碎的、冷冰冰的、沒有情趣的語文課。但我卻困惑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為“悟”而“悟”,為“人文”而“人文”,為“情感”而“情感”的教法。我以為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的“矯枉過正”使語文教學丟失了語言的特色,丟失了語文的特色,這也是不對的,值得我們反思的。

白公鵝的反思總結 篇2

《搭石》全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本文描寫了農村生活中非常不起眼的事物搭石及農村生活中的平凡鏡頭,通過細節描寫讓讀者感受到了平凡中透出的深意,樸素中閃爍着的美好思想。

教學過程中,我從課文的整體入手,以“美”作為這篇課文的主線,貫穿課堂始終。按照“發現美——感受美——體現美-表達美”的閲讀思路,我以“風景”一詞切入,將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全部融合在“風景”中,緊緊圍繞“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主線展開教學,通過對重點詞的理解,朗讀指導,想象畫面,適時的語言渲染等語文訓練手段,引導學生去發現這道特殊的風景,感悟濃濃的家情之美。

白公鵝的反思總結 篇3

高年級的字詞教學與低年級的字詞教學有所不同,低年級以字詞教學為重點,而高年級則側重於文章內容的理解,表達方法的運用.但是,我覺得高年級字詞教學同樣不可忽視,畢竟國小階段識字寫字是一大重點,是基礎.不能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在課外學習.

對於生字的學習,我認為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應該多元化,採取眾家之長.本來一切事物都是多元的,那麼學習漢字當然也不例外.沒有哪一種方法是萬能的,具體情況要具體對待.高年級學生更應如此,他們已經具備了一些自己識字的能力,而且大量的閲讀已經讓他們的識字量遠遠超出了課本,所以對於課文中的生字一定要靈活處理.切莫教條,打擊了他們識字的興趣.

書寫也應作為課堂的一個小環節,儘管時間可以短,但卻不能沒有.另外,老師的板書也要時刻注意,每一筆,每一畫都是示範,不要認為到高年級了,沒有必要再一板一眼了,別忘了,孩子就是孩子,他們善於模仿的天性還在,我們應該成為他們最好的典範。

白公鵝的反思總結 篇4

高年級學生在學習中能否獲得積極良好的情感體驗,不僅是能否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活動使學習目標得以實現的重要前提,還關係到學生能否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從而促進個性健康發展的問題。所以我不僅把國小語文教育看作是科學知識的教育,更看作是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看到的就不是被封閉在“知”與“不知”的動態平衡上,而是放到了每一個學生充分活動的“問題”與“解決”的廣闊的空間裏,使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一次次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教學本課伊始,我先給學生聲情並茂地講了一個切合文章寓意的故事,再根據故事提出問題導入新課,學生興趣濃厚。在學生基本讀通、讀順課文後,再讓學生感知課文內容。

在理解古文每句話的意思時,我注重先扶後放,滲透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先交流自己預習了哪些詞語的意思,再讓他們質疑,最後運用老師提示的方法,自主、合作譯文。

學生在讀完後,都積極地進行思考,我發現他們個個都搶着回答問題,只是在回答的過程中,個別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比較差,但是其他學生能及時地給予更正。

我認為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讓學生在質疑之後分工合作解決疑難,從而讀懂課文的主要內容,這樣的方法比較適合高年級的古文教學。在彙報交流中,暢所欲言,打破了傳統,形成了開放式課堂,也紮實、深入地理解了古文每句話的意思,突破了教學的難點,是這次教學的可取之處。

但是,指導學生理解寓意的教學缺乏層次性,加上對教學時間安排得不夠合理,前鬆後緊,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理解寓意的時間不夠充分,所以有些學生對《葉公好龍》這個成語的意思理解得可能還不夠深刻。另外,在學習過程中,對葉公這個人孩子們可能會有一些不同的想法,教師應在尊重學生個性化理解的前提下,啟發引導,展開討論,對葉公進行多元評價,這節課上教師對這一點也關注得不夠。

白公鵝的反思總結 篇5

《桂花雨》我國著名女作家琦君寫的,語言文字尤其的美。初捧這篇文章,我只是被優美的語言文字所打動,如同沐浴在一場香香的桂花雨中。當我再深入地去讀,去了解琦君時,我卻在那迷人的香氣中,感受到了琦君那如桂花雨般的思鄉之情。但是這種鄉情難忘、童年難忘的情懷,卻不是簡簡單單、大大略略地就可以感受到的,需要仔細地從字裏行間細品方見。那麼在我的課堂中,我如何讓學生也能有這樣的體會呢?反覆參考了很多名師的教學設計,結合着本班學生實際,我對教材進行了一些處理。

“搖桂花”這一段是教學的重點。這部分教學我注意了讀中感悟,引導學生深入地體會了“搖桂花”時的快樂心情。我給了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圈畫出你認為琦君喜歡搖桂花的句子,並在給你感受最深的詞語旁邊做一些適當的批註。接着在學生交流課文中表現琦君喜歡搖桂花的句子。(1)“搖桂花”對我是件大事,所以我總是纏着母親問:“媽,怎麼還不搖桂花嘛!”這一句我主要讓學生自己交流體會,在交流中啟發學生感受到這一年一度的搖桂花對琦君來説是一件重要的事,是一件樂事。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琦君對搖桂花的期盼和迫切心情,我創設情境進行了“三讀”琦君的話。(2)“這下我可樂了,幫着在桂花樹下鋪竹蓆,幫着抱着桂花樹使勁地搖。”讓學生嘗試把靜止的文字想象成一個個動態的畫面,描述畫面中出現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小女孩。學生在描述中感受到了這是一個天真可愛活潑,忙得不亦樂乎的小姑娘形象。(3)“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我運用了創設情境——撒桂花,讓學生感受桂花雨的飄落,在又蹦又跳、又笑又叫中感受到搖桂花的快樂。而提示語的填寫則更加讓學生領悟到了作者三句短短語言中透露出來的感情。

白公鵝的反思總結 篇6

首先,從課題入手,在課題中質疑誰的翅膀是彩色的?讓學生圍繞問題,整體把握全文寫了一件什麼事?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很容易明白課文寫的是“小高帶一紙箱昆蟲入島給花粉授粉並同我參加了嘗瓜會”的事緊接着,又質疑“這是一個怎樣的小島?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子”壘出海島田”“又被暴風雨襲擊”“遠離大陸”感受小島生活的艱苦最後,以問題“寶石島遠離大陸,條件艱苦,又是一個不毛之地,戰士們能在這裏安心守衞?”讓學生在文本中抓住重點詞句來感悟戰士建島、愛島的深情

其次,我通過體驗與想象豐富學生的感受在教學“戰士們都笑着,用兩個指頭捏起一小片來,細細端詳着,輕輕地聞着,慢慢地咬着,不住發出嘖嘖的讚歎聲好象有一股甘泉,流進了每個戰士的心田”這段文字,我不僅讓學生從戰士嘗瓜的動作中體會戰士們對島上結的第一個西瓜的珍愛,還讓他們邊學着嘗瓜的動作,邊想細細端詳着,輕輕地聞着,慢慢地咬着,不住發出嘖嘖的讚歎聲好象有一股甘泉流進戰士的心田”這一部分時,我引導學生想象戰士們笑什麼?端詳着什麼?聞着瓜香,咬着瓤汁,發出怎樣的嘖嘖的讚歎聲?把這些想象融入句中進行品讀,在讀中感受“戰士們這麼小心翼翼地吃”的原因是西瓜來之不易,體會他們為了西瓜生長付出了許多心血,這西瓜凝結着戰士們建島、愛島的深情啊!學生在此情感基礎上,進而找到體現西瓜來之不易的語句:有的孩子從“兩年前,戰士們來到荒蕪人煙的小島上,壘出“海島田”撒下蔬菜籽、西瓜籽,由於沒有昆蟲授粉,一個西瓜也沒有結今年戰士們用人工授粉,結出小瓜,誰知又被暴風雨襲擊那個唯一殘存的小瓜在戰士們精心的照料下,才結出了第一個大西瓜”這兩句表面上是寫西瓜的收穫不容易,其實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出戰士們在海島如此惡劣的生活條件下,勇於戰勝困難,以苦為樂、艱苦奮鬥的建島精神

最後,我抓住了文末極富內涵的句子“我忽然發現窗玻璃上停着一隻小蝴蝶,正對着朝陽,扇動着彩色的翅膀”進行品讀感悟這“朝陽”不正是海島的未來嗎?如一縷初升的太陽,綻放出彩色的光芒映照在“五彩的蝴蝶”身上,荒蕪的海島開始顯現綠色的生機,寂寞的海島也有了多彩的生命!這情,這景很自然地能讓人思緒萬千、心潮騰湧我並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進行了練筆訓練——“此時此刻,我親愛的同學們,假如你就是一隻小小的蝴蝶,就讓我們也扇動着彩色的翅膀,放飛想象想一想,經過十幾代海島戰士的努力,現在的海島又會是怎樣的一番新景象呢?請同學們拿起手中的筆把它們寫下來吧”同學們放飛思緒,一幅幅海島新景在孩子們的筆端如靈泉般地湧現。

白公鵝的反思總結 篇7

一、 以興趣為切入點開展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植物王國的奇事十分有趣,從課題的“植物媽媽有辦法”中,引領孩子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提出課上的要求,一起去探究植物王國、探究大自然的奧祕。這樣的引導,一下子就把孩子們帶到了文本中。

二、 在質疑聲中探究知識。

上課伊始,揭示課題《植物媽媽有辦法》後,我引導學生圍繞課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麼感興趣的問題想提出來嗎?這樣的設計激發和調動了學生的熱情,為下一步的讀書探究打下基礎。在這樣的訓練中也為培養孩子們的質疑能力打下了基礎。

三、用讀、悟的方法自主探究。

為了幫助理解本課的重難點,我讓學生自讀自悟這幾位植物媽媽是靠什麼傳播種子的,並用筆畫出有關的句子,再自由説説喜歡哪位植物媽媽的辦法。在學習課文時,我重點帶領學生一起學習了蒲公英媽媽的這一段,抓住“降落傘、紛紛”等詞去感悟,通過評讀、賽讀、想象閲讀、師生對接讀等形式反覆朗讀體會,為第3、4小節的學生自學作好鋪墊。這樣的讀、悟結合的方法,孩子們易於接受,而且自主地交流的練習也讓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四、課後預留作業給學生拓展空間。

在課前預留的預習中,我讓學生收集植物,並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各種植物,瞭解植物種子傳播的一些辦法。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各自介紹瞭解的一些植物知識,從而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課後,我模仿課文進行了一個小節的仿寫,引領同學們可以在課後嘗試進行創編,看到孩子們創編的詩歌,既有韻律又藴含知識,還是很不錯的。

這節課也有自己不滿意的地方,那就是在質疑後的落實上稍有些亂,另外板書不夠及時,希望可以在以後的教學中進行彌補。

白公鵝的反思總結 篇8

《未選擇的路》是七年級下冊課文中的一首詩歌。它是一首哲理抒情詩,表面平易,而實際上卻藴含深邃的哲理;表面看上去似乎傾訴個人經歷,而實際上卻表達了人們的一種普遍的共同的感受。

本首詩學習安排了一課時,全詩一共四節。第一節:他站在人生的路口上,他兩條都想去,他看一條路到盡頭。第二節:他選擇人少的一條路,這條路充滿挑戰。第三節:他想留下一條路改日再來走,但路很長很長。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再回來了。第四節:他回憶他的往事,又想起了那片森林,未選擇的那條路。這首詩表面上説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實際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對於人生之路的思考。這是一種象徵手法,與我們上冊課本中學過的《在山的那邊》《行道樹》一樣。在這一點上,讓學生好好回顧以前學過的知識,如“山”與“海”的象徵意義,學生就更容易理解。

白公鵝的反思總結 篇9

《蝙蝠和雷達》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識短文,敍述思路清晰,邏輯性強,可以分為三部分。主要講科學家為了揭開蝙蝠夜間飛行的祕密,經過反覆實驗和研究,證明蝙蝠夜間是靠嘴和耳朵探路飛行的。飛機靠雷達夜間飛行是從蝙蝠身上得到的啟示。反思我的教學過程,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 滲透方法指導

語文學習方法指導的方式是影響學習方法掌握的重要外部因素,教師在教學過種中,應有較強的指導學習方法的意識,有堅實的語文知識基礎,能憑藉學習內容,把指導學生學習語文內容與如何學習統一在同一過程中,寓學法於教學之中,久而久之,學生領悟各種學習方法。

本組課文的教學要求是閲讀課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瞭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示。如果把概括本文章的主要內容的有效方法,運用到其他課內閲讀或課外閲讀,就是很好的方法指導。我讓學生仔細閲讀完課文後,找出課文中既寫了蝙蝠又寫了雷達的句子,因為這些句子合起來正好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當學生找到後,就讓他們連起來説一説,並且告訴他們有時候,利用文章中的主要句子就能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在以後的自己閲讀中也可以試試。

二、 從質疑中引發探究心理

學習貴在生疑,有疑才能有問,有問才能激發更深地探究。在課堂開始,我出示了蝙蝠的圖片和雷達的圖片,並問學生蝙蝠是一種哺乳動物,而雷達是人類發明的探測儀器,那課題用“和”字連接是為什麼呢?繼而引導學生在文中尋找關於描寫蝙蝠和雷達的句子,為概括全文內容做鋪墊。

白公鵝的反思總結 篇10

期會考試不知不覺中,已經漸漸的離我們遠去。那鮮紅色的分數,也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帶着些許的刺目,令我心情有些沉重起來。

我總結,在這次的期會考試裏,我犯了很多,我可以不犯的錯誤。

比如,我一向語文很好,可是這次鬼使神差的,語文竟然錯了很多不該錯的地方。經過我的仔細反思,我想這和我閲讀題目不認真有着很大的關係。這點也同樣延伸到了數學和英語方面。很多計算和語法上的小錯誤讓我丟掉了不少分數.

我知道老師對於我有着很大的期望,可是我還是沒有考好。對於這點我感到十分抱歉。但是既然犯了錯誤就要改正,所以,通過考試我也想了很多以後一定要學習的東西。

首先我要改掉考試不細心讀題目的壞習慣。有時候我往往看着題目前面就順手把後面的問題寫上了,但是卻錯了很多。這也許也和答題技巧有關係。總之,通過以後的練習,我一定要在考試的過程之中認真審題,自習讀題,把題目看準、看好。時間允許的時候要多檢查幾遍,絕對不允許自己再犯類似於這樣的無謂的錯誤。

其次,我還要加強語文、數學、英語三門主科的習題強化。通過考試,我終於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平日大家都聚在一起做一樣的題目,感覺不出來有什麼明顯的差異。可是一當考試,才發現原來那麼多考試題目是我從來看都沒看過的(你就先編着吧)。只怪自己買的練習題做的少。不能允許自己再繼續這樣下去,所以,我一定要加倍努力,從這次考試之中汲取教訓,增加力量,為下一次考試做好準備,打好基礎。

考試技巧貴在練習。生活之中,我還要多多加強自己的練習和複習,考試之前制定周詳的複習計劃,不再手忙腳亂,沒有方向。平日生活學習中學會積累,語文積累好詞好句,數學也要多積累難的題目,英語則是語法項目。對做完形填空等練習題也是提高英語的好方法。

期會考試畢竟不是期末考試,我還是有機會的。下一次考試,我要更努力,爭取不讓老師、家長和同學們失望。不讓自己失望。

期會考試的失敗,並不能代表什麼。但是我希望老師們,可以不要對我失去信心。我相信自己下次一定會考得很好的。

白公鵝的反思總結 篇11

《春曉》是一首富有情趣的五言詩。這篇講讀課文有一幅插圖,畫的是幾隻鳥站在開滿桃花的枝頭上,春燕和鳥在空中飛翔,正是詩的意境。這首唐詩有四行兩句。作者描述了一幅雨後春天早晨鳥語花香的絢麗圖景。第一句講春天的夜裏睡得很香,不知不覺地天已亮了,窗外傳來了一片婉轉悦耳的鳥叫聲,這是通過所聞描述春天早晨的情景。第二句講朦朧中想起昨天夜裏聽見颳風下雨的聲音,經過風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凋落了。這是通過所想來描述春天夜裏的情景。

根據國小生的認知規律和古詩的特點,教學時,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手段,再現古詩的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指導學生了解古詩的意思,通過朗讀領悟古詩的意境和韻味。

《村居》展現的是在草長鶯飛、楊柳依依的春光中,兒童放學歸來,放飛風箏,自由自在的村居生活,這首古詩表達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美好生活的情感。這一課的教學設計我力求體現快樂學習,自主學習的理念。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走近古詩,體驗春天的美,感受村居生活的情趣。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通過比較、辨別,理解詩意;通過多種形式的反覆誦讀,感悟詩境;通過動手拼圖,培養想象能力與口語表達能力。

想象拼圖,口語訓練環節,讓學生在理解詩的基礎上,展開想象,構建自己心目中的“村居圖”,發展學生的個性。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擴大古詩學習的外延。

白公鵝的反思總結 篇12

《陶罐和鐵罐》是一則很有啟發性的寓言,講述的是國王御廚裏的鐵罐自持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裏許多年以後,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教學重點為通過體會陶罐和鐵罐兩個性格迥異的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態的描寫,讓學生理解正確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由於在第七單元中類似課文已經學習過,再加上本文語言生動,貼近兒童實際,內容淺顯易懂,適合學生自主閲讀。因此,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決定放手讓學生自讀,在學生自讀、感悟的基礎上做適當的指導,引導學生明白寓言中藴涵的道理並受到教育。

我在上這課時,我做了這樣的設計:在學習生字新詞的基礎上朗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在自由讀、小組讀等多種形式朗讀之後,讓學生説説自己喜歡誰、不喜歡誰、理由是什麼。雖然此時的感受是粗淺的,但是促進了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絕大部分學生都能説出鐵罐的傲慢、狂妄自大和陶罐的謙虛、善良和真誠。

白公鵝的反思總結 篇13

1.突破教學常規——展示學生的自學能力。

一般情況,教師教唱一首兩段歌詞的歌曲時都是先教第一段。而這首歌曲由於第二段難點較多,而第二段的歌詞正好也與導入的內容相契合,所以教唱時我嘗試先教唱第二段,部分難點被攻破之後,讓學生自學第一段。自學過程中,一位同學提出自己演唱時有困難的地方,另一位同學用分析難點和示範演唱的方式幫助他解決。這種同伴互助共同學習的方式,不但發揮了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而且也把我校五(一)班學生的自學能力在聽課老師面前進行了展示。

2. 創新表現形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現在的音樂教學也倡導學生之間要合作,這樣可以使大家一起學習與體驗,使學生個體和羣體都達到最大的學習效果,使他們相互激勵與促進。這節課中,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學生掌握歌曲之後,我請班級中合唱團的同學上前來表演,他們演唱歌曲第一段,剩餘的同學演唱第二段;同時,還請了三位節奏感不錯的同學用打擊樂器“沙錘”為他們的演唱伴奏,伴奏的音型就是歌曲中最常出現的切分節奏。這樣的表演活動,讓大家覺得歌曲的演唱形式變得豐富了,而更重要的是加強了學生們之間的協作能力,培養了他們的合作意識。

白公鵝的反思總結 篇14

我是一顆來自天國的雪花,媽媽曾經告訴我和我的姐妹,我們的美是無限的,人間的美更是無限的。可是我不知道什麼才是最美無限,有一天我偷偷的來到人間,因為我要尋找美…

我離開了媽媽的懷抱,跟着風婆婆飄啊飄,我們來到了一處農院,風婆婆告訴我説:“孩子,你不是要尋找美嗎,去吧,在那你會感受到最美無限的。”我聽了婆婆的話,悄悄的進入了院子…

這是個落後的小山村,似乎是被現代化社會所遺忘了。一個十四五歲的小女孩正在認真的寫作業,一位中年婦女她的旁邊做針線活,她的認真程度一點也不亞於小女孩。她每個禮拜才回家一次,每次回校的時候她總是穿着母親親手做的衣服,雖然別的同學穿的都是買來的時髦衣服,在同學中間顯得特別的落伍,可是她知道穿的不僅僅是衣服,更是母親深深的情,濃濃的愛…

我悄悄的退出了院子,風婆婆和藹的説:孩子明白什麼是最美無限了嗎?

我點點頭説“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想即使是寸草心,只要真誠的去做,我想這就會是最美無限的春暉了吧!”風婆婆笑了笑,孩子,你發現了美,我們再去領略一下別的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為老爺爺正扛着鋤頭邊吟詩邊回家,他就是陶潛。風婆婆用力一收腳,把他的草帽颳走了,他呵呵一笑,撿起來,順手拿出酒壺,盡情的喝了一口,大有“榮辱不驚望天上雲捲雲舒”之態。風婆婆給我講了他的傳奇人生,我想這份豁達和安貧樂道便是最美無限了…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人們常常用這句詩感慨人生,然而黃昏又何償可怕呢?累了,休息一下;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呈現出來,或許這樣就夠了,沒有遺憾的人生便是最完美的人生。為了人間貢獻自己的力量,我想這就是美吧。“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是美;“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也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