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教學反思(精選19篇)

成語故事教學反思 篇1

這節課我的教學目標是感受豐富多彩的成語世界,瞭解成語的來源,在積累的基礎上學會正確的辨析成語,最終學會正確的使用成語。針對教學目標,我進行了四個環節的設計:溯本求源、成語接龍、辨析成語、設計成語名片。本節課我運用成語結合我的名字設計了一張成語名片來導入,讓學生們感受到成語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成語故事教學反思(精選19篇)

整個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了,學生們都很驚奇,原來成語可以這麼用,他們的學習興趣一下子就起來了。這讓我認識到,課堂導入在課堂教學中不是可有可無的,如果每節課的開頭都是:好,我們今天來學習第x課。學生哪裏來的學習興趣呢?在備課時,設計一個精彩的導入是不可忽略的環節。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都接觸和積累了一些成語,在課前,我特意讓學生每人寫出20個成語,然後在課堂上和班裏的同學交流、分享。學生們通過自己的收集、同學的分享充分感受到了成語世界的豐富多彩。這一階段是感性的認識,在認識的基礎上通過梳理了解成語的來源。這是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總結。

溯本求源環節我主要讓學生通過連線來完成,成語的來源主要有6類,分別是神話傳説、寓言故事、歷史故事、文人作品、外來文化、生活俗語。學生平時積累成語,只是理解成語的意思,很少去追溯成語的來源。所以在連線的時候,學生把握不是很好。學生對成語的來源很有興趣,特別是對來自神話傳説和歷史故事、外來文化的成語。這些神話傳説、寓言故事、歷史故事本身就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珍品,學生學習成語就是對中華文化的傳承。在瞭解成語來源後,我設計了成語接龍的環節,目的是檢測學生的成語積累量。

成語接龍的首個成語我都是讓學生出,學生出的成語都比較難,不容易接上,所以這個環節沒有達到檢測的效果。積累成語的最終目的是學會運用成語,運用得當會起到畫龍點睛的藝術效果,運用不當會貽笑大方,所以在辨析成語環節,我找了一個反例,國小生寫的作文《我的一家》,作文中運用了很多成語,但都用得不恰當。學生在看完作文之後,對誤用成語有一個更深刻的印象。成語的誤用分為多種類型,課前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收集歸納了他們在平時考試中接觸到的類型和例子,並且在課堂中展示。

學生們都收集到了很多的例子,在課堂展示過程中也落落大方,從容自信。新課改提倡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強調的是學生學習過程。學生收集歸納展示就是他們自己學習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培養了他們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效果比教師的滿堂灌來得好。在學生展示過程中,我沒有做到及時的反饋。每個學生展示完後,教師要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糾正,對於學生沒有漏講的知識點要及時的補充。

在這個環節,教師和學生是脱離的,凸顯了學生的主導作用,但是教師沒有起到點撥、提升的作用。這是這個環節做得不好的地方。在歸納完成語誤用類型後,教師再出幾個大學聯考成語題當場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最後是由學生運用成語,結合自己的名字,給自己設計一張成語名片。這個環節和導入環節相呼應,這個環節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在設計過程中也體現了學生的個性。整堂課學生都積極配合,課堂氣氛非常活躍。但是由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時間把握不當,導致後面的辨析成語、設計成語名片的環節時間不充分,而這兩個環節恰好是本節課的重點。這也提醒了我,在教學設計時,要大膽的取捨,與其面面俱到,不如抓住一點深入的挖掘。成語是中華文化的微縮景觀,在成語這一塊還有很多挖掘的地方,通過學習成語,讓學生深刻地感受與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成語故事教學反思 篇2

被調研耽誤了一天,今天上完了後兩則成語故事,總體情況和《自相矛盾》的感覺差不多:想教的都教了,但課上完了覺得很沒味兒。到底存在着什麼問題呢?究竟該怎麼上呢?反思無果後,上網瀏覽別人的教學設計,發現也都大同小異,和我的教學也相差無幾。有搜教後記來看,看到了因為名叫“盧永霞”,被一些網友稱作“名師”的老師的該課教後記。

這篇教後記主要分兩個部分:第一是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以及大致的教學設想,第二是對前兩則成語教學片斷的描述及自我點評。

先看了他對教材的分析, 盧老師在讀教材之處也產生過和我一樣的疑問:“看看課文,直白如話,幾乎找不到訓練點,而這三個成語又是學生耳熟能詳的,課前他們都能對成語所表達的寓意説出個大概來。那麼這樣的內容該如何進行教學呢?學生的學習起點在哪兒?課堂教學的訓練點在哪兒?學生學習的興奮點又在哪裏呢?”然而盧老師通過自己的進一步解讀,從簡單走到了更深層次:“這三則成語故事雖然看似相同,都是按事情的發展順序來敍述,但是在表現人物的時候,寫作方法卻不盡相同。比如第一則故事着重抓住人物的語言來表現人物‘誇口’以及言語前後牴觸的特點,從而烘托出‘自相矛盾’的主題思想;而第二則故事則主要通過人物的動作描寫來表現‘濫竽充數’的結果,如‘鼓着腮幫,按着竽眼兒,裝出會吹的樣子,居然也得到了和別人一樣多的俸祿’和‘只好逃走了’;第三則故事則抓住對事物的客觀描述來表現張僧繇所畫的龍點睛前後的變化,從而突出點睛之筆的神奇。”

看過盧老師的教學片段後,發現其實不少做法正如我所做了的,但區別在於,我是漫無目的的,三個故事的教學都顯得過於隨意,沒有內在的聯繫,而盧老師因為之前充分的教材解讀,整個教學過程因為有明確的教學目標的指導,顯得從容有致,教學效果自然也就出來了。其實很多時候,像我這樣的普通老師不是不會上課,而是不會有目的地清醒地上課。盧老師的這篇教後記不僅幫助我理清了本課教學的思路和方法,更給我以啟示:教學要有效,教學目標就要明確;教學目標想明確,就必須對教材進行深入地自主的解讀。

下面整理一下我在他人的設計或反思中所看到的,與我的教學相一致的幾點做法:

1、第一則成語故事《自相矛盾》,從“矛”和“盾”入手,理解課題詞語,在讀懂故事。這整則故事的教學突出對人物語言的理解和感情朗讀。

2、教學《濫竽充數》時,抓住“南郭先生從來不會吹竽……居然得到了和別人一樣多的俸祿。”“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這兩句話來統領全篇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南郭先生前後不同的心理變化,想象他內心的想法。

3、教學《畫龍點睛》時主要式讓學生們通過一些詞語去想象人物的話語,如“一再要求”“驚歎不已”等。

儘管有不少相同的“想”,但我缺少的正是“構”,以後要學會深入分析文本,“構想”教學過程,才能讓課堂更精彩。

《成語故事》這篇課文用簡潔的語言講述了《自相矛盾》《畫龍點睛》《濫竽充數》三個成語故事,看似簡單的故事情節卻藴含着豐富的成語內涵。怎樣在兩個課時內把三個故事全講完?我決定把三個故事放在一起處理,安排第一課時初讀課文,瞭解故事情節;第二課時研讀故事,理解成語內涵。教學環節力求簡單,問題設計直中關鍵問題,使課堂教學真正的達到“簡單、有效”!

教學《自相矛盾》時,我抓住賣矛人為什麼張口結舌?引出其自相矛盾之處,進而理解成語內涵。講到《濫竽充數》時,我直接問:文中的兩個皇帝愛好有什麼不同?簡潔明瞭地解決了故事的關鍵,使學生明白了濫竽充數的後果,受到教育。最後教學《畫龍點睛》時,我引導學生對比張僧繇點睛前後龍的變化,展開想象和討論,從中領悟故事的寓意。整節課思路清晰,學生也學得興趣盎然。我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不正是精減問題,避免無謂的問答浪費課堂時間嗎?總之,課堂提問要有實效,有的直切關鍵,有的逐步深入,有的迂迴跳躍,使課堂提問的富有藝術性。

成語故事教學反思 篇3

被調研耽誤了一天,今天上完了後兩則成語故事,總體情況和《自相矛盾》的感覺差不多:想教的都教了,但課上完了覺得很沒味兒。到底存在着什麼問題呢?究竟該怎麼上呢?反思無果後,上網瀏覽別人的教學設計,發現也都大同小異,和我的教學也相差無幾。有搜教後記來看,看到了因為名叫“盧永霞”,被一些網友稱作“名師”的老師的該課教後記。

這篇教後記主要分兩個部分:第一是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以及大致的教學設想,第二是對前兩則成語教學片斷的描述及自我點評。

先看了他對教材的分析, 盧老師在讀教材之處也產生過和我一樣的疑問:“看看課文,直白如話,幾乎找不到訓練點,而這三個成語又是學生耳熟能詳的,課前他們都能對成語所表達的寓意説出個大概來。那麼這樣的內容該如何進行教學呢?學生的學習起點在哪兒?課堂教學的訓練點在哪兒?學生學習的興奮點又在哪裏呢?”然而盧老師通過自己的進一步解讀,從簡單走到了更深層次:“這三則成語故事雖然看似相同,都是按事情的發展順序來敍述,但是在表現人物的時候,寫作方法卻不盡相同。比如第一則故事着重抓住人物的語言來表現人物‘誇口’以及言語前後牴觸的特點,從而烘托出‘自相矛盾’的主題思想;而第二則故事則主要通過人物的動作描寫來表現‘濫竽充數’的結果,如‘鼓着腮幫,按着竽眼兒,裝出會吹的樣子,居然也得到了和別人一樣多的俸祿’和‘只好逃走了’;第三則故事則抓住對事物的客觀描述來表現張僧繇所畫的龍點睛前後的變化,從而突出點睛之筆的神奇。”

看過盧老師的教學片段後,發現其實不少做法正如我所做了的,但區別在於,我是漫無目的的,三個故事的教學都顯得過於隨意,沒有內在的聯繫,而盧老師因為之前充分的教材解讀,整個教學過程因為有明確的教學目標的指導,顯得從容有致,教學效果自然也就出來了。其實很多時候,像我這樣的普通老師不是不會上課,而是不會有目的地清醒地上課。盧老師的這篇教後記不僅幫助我理清了本課教學的思路和方法,更給我以啟示:教學要有效,教學目標就要明確;教學目標想明確,就必須對教材進行深入地自主的解讀。

下面整理一下我在他人的設計或反思中所看到的,與我的教學相一致的幾點做法:

1、第一則成語故事《自相矛盾》,從“矛”和“盾”入手,理解課題詞語,在讀懂故事。這整則故事的教學突出對人物語言的理解和感情朗讀。

2、教學《濫竽充數》時,抓住“南郭先生從來不會吹竽……居然得到了和別人一樣多的俸祿。”“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這兩句話來統領全篇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南郭先生前後不同的心理變化,想象他內心的想法。

3、教學《畫龍點睛》時主要式讓學生們通過一些詞語去想象人物的話語,如“一再要求”“驚歎不已”等。

儘管有不少相同的“想”,但我缺少的正是“構”,以後要學會深入分析文本,“構想”教學過程,才能讓課堂更精彩。

《成語故事》這篇課文用簡潔的語言講述了《自相矛盾》《畫龍點睛》《濫竽充數》三個成語故事,看似簡單的故事情節卻藴含着豐富的成語內涵。怎樣在兩個課時內把三個故事全講完?我決定把三個故事放在一起處理,安排第一課時初讀課文,瞭解故事情節;第二課時研讀故事,理解成語內涵。教學環節力求簡單,問題設計直中關鍵問題,使課堂教學真正的達到“簡單、有效”!

教學《自相矛盾》時,我抓住賣矛人為什麼張口結舌?引出其自相矛盾之處,進而理解成語內涵。講到《濫竽充數》時,我直接問:文中的兩個皇帝愛好有什麼不同?簡潔明瞭地解決了故事的關鍵,使學生明白了濫竽充數的後果,受到教育。最後教學《畫龍點睛》時,我引導學生對比張僧繇點睛前後龍的變化,展開想象和討論,從中領悟故事的寓意。整節課思路清晰,學生也學得興趣盎然。我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不正是精減問題,避免無謂的問答浪費課堂時間嗎?總之,課堂提問要有實效,有的直切關鍵,有的逐步深入,有的迂迴跳躍,使課堂提問的富有藝術性。

成語故事教學反思 篇4

《亡羊補牢》這篇課文是一則成語故事。這個故事短小精悍,故事性較強,課文內容較簡單,對學生來説在把握內容上不會有什麼困難。關鍵是要通過讀懂寓言的內 容來理解寓言中所含着的意思。寓意是對故事中的具體形象和故事情節作的最高概括,對於國小生來説是有一個跨度的,為了幫助學生邁過這個跨度,必須重視情境 創設,因為學生只有在耳聞目睹之後,才會真正深入地理解故事內容,正確地對故事角色進行分析和評價,在此基礎上,才能水到渠成地概括出寓言向我們揭示的道 理。通過課文的教學,要使學生明白一個道理:出了差錯應該及時想辦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這篇課文的教學,我在教學設計會考慮學生的年齡情況,體現了新課 程的理念。

1、導入設計富於情趣,吸引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一上課,我便引導學生通過積累成語,引出這個故事,學生由此興志勃勃地投入學習,思維隨之活躍起來,質疑創設問題情境也就應運而生,各個疑問代表了學生學習寓言的求知慾,這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形成探究的動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開端。

2、重視對重點詞句的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和培養運用語言文字能力:

在 這篇課文中,我設計了“練習説話”的環節,高度重視字詞教學,因為這正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在講“應該”這個詞時,我指導學生通過聯繫實際生活理解詞 義,讓學生説句子練習進行運用語言文字訓練。另外,還引導學生説説身邊類似“亡羊補牢”的例子,讓學生在運用中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加深對寓意的理 解,並引導學生運用這個成語故事,指導學生處理解決生活中的事情。

3、重視朗讀文本,讓學生在讀中品悟,培養語感,形成朗讀能力:

在 教學過程中,讀好兩次丟羊的經過。第一次他是滿不在乎,街坊勸説的話,他沒當回事;第二次他很後悔,覺得應該按照街坊説的去做,並立即動手將羊圈修補得結 結實實。指導朗讀時,引導學生把寓言中所表達的幾個層次的意思讀出來。在朗讀的形式上,先讓學生自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然後默讀理解故事內容;老師範 讀,學生練讀抓住重點詞句;最後再分角色讀,通過反覆地讀,達到理解寓言含義的目的。然後,充分利用插圖,將四幅圖放在一起,指導學生看圖講故事。大家的 學習興趣十分濃,有的複述故事,有的繪聲繪色地講故事。

4、拓展練習,豐富學生課外知識。

最後十分鐘,我又和同學們一起閲讀了語文讀本上的《熟能生巧》,促使學生積極進行課外閲讀。不僅激勵學生重視閲讀《語文讀本》,而且進行了語言積累。

綜合上述,本節課學生讀懂了課文文本,理解了寓意,啟發了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進行了語言積累。當然,這節課不免還存在着一些遺憾:

1、教學過程中,創新意識不夠深入,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要更加加強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創新的意識,為實施素質教育打下良好的堅實的基礎。

2、在聯繫實際環節,有的學生理解了寓意,但是不能條理清楚地敍述出生活中類似的事例。今後還需要繼續加強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成語故事教學反思 篇5

《亡羊補牢》這篇文章短小精悍,上這篇課文我感覺有點困難。我經驗不是很豐富,上課之前改了好幾次教案。不過我的收穫正是在修改教案的過程中獲得的。通過 這次上課,我充分體會到鑽研教材對於上好課的重要性。只要這樣才能準確把握文章中的難點。教學的目標才能更明確。另外,明確了目標還要注意方法。瞭解故 事,讀懂寓言所藴涵的道理,這既是寓言學習的主要目標,也是寓言學習的方法,在教學時我把學習的目標與方法清晰地教給孩子,而且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紮實進 行,即使孩子不能理解的時候也不要慌,要一步步地引導孩子,讓孩子去發現答案。例如:在理解題目的意思的時候,學生總是不能説出其意思,而是在講述“亡羊 補牢”這個成語故事。這時候我先引導學生理解每一個字的意義,在教給學生解釋詞的意思的時候,可以把詞中每個字的意思進行整合,即可解釋清楚這個成語意 思。在我慢慢的引導下學生終於知道了如何解釋“亡羊補牢”這個成語的意思。在解釋每個字的意思的時候,我慢慢的滲透一種學習方法,即:把字詞的意思放在文 本中去理解的方法。讓學生在書中找到想要的答案。學會正確的閲讀。

另外,我抓住了文中的一些重點詞句。讓學生自己探索,自己去理解。充分 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發揮學生的想象,想象養羊人在修補羊圈時,原來勸告過他的街坊剛巧路過,想想街坊會怎麼説,羊人又會怎麼回答。在此過程中注 意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讓學生用規範的語言正學表達。

最後,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悟出道理。並讓學生聯繫實際生活談感受,使學生真正受益。再有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中要求學能能夠講出這個故事。在完成這一教學目標的時候,我沒有簡單的要求他們講故事,而是創設了一個情境,讓他們用這個故事去勸説身邊的人。

課後,我覺得這節課結束的比較倉促。説明我對課堂的節奏還不能很好地把握。對個別學生的關注還不夠。另外,這節課朗讀的不是很充分。以後要加強。

總之,經過這次上課我學到了很多,我只總結出了幾點:

(1)要切實開展探究性學習,多嘗試自主學習。

(2)注意各個環節的連接。

(3)多鑽研教參,分析課文突破重難點。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吸取教訓越做越好的。

成語故事教學反思 篇6

《成語故事》這篇課文用簡潔的語言講述了《自相矛盾》《畫龍點睛》《濫竽充數》三個成語故事,看似簡單的故事情節卻藴含着豐富的成語內涵。怎樣在兩個課時內把三個故事全講完?我決定把三個故事放在一起處理,安排第一課時初讀課文,瞭解故事情節;第二課時研讀故事,理解成語內涵。教學環節力求簡單,問題設計直中關鍵問題,使課堂教學真正的達到“簡單、有效”!

教學《自相矛盾》時,我抓住賣矛人為什麼張口結舌?引出其自相矛盾之處,進而理解成語內涵。講到《濫竽充數》時,我直接問:文中的兩個皇帝愛好有什麼不同?簡潔明瞭地解決了故事的關鍵,使學生明白了濫竽充數的後果,受到教育。最後教學《畫龍點睛》時,我引導學生對比張僧繇點睛前後龍的變化,展開想象和討論,從中領悟故事的寓意。整節課思路清晰,學生也學得興趣盎然。我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不正是精減問題,避免無謂的問答浪費課堂時間嗎?總之,課堂提問要有實效,有的直切關鍵,有的逐步深入,有的迂迴跳躍,使課堂提問的富有藝術性。

成語故事教學反思 篇7

第十冊語文第八課的內容是成語故事三則.內容《自相矛盾》、《濫竽充數》和《畫龍點睛》。前兩則故事的寓言性很強。故事中人物的真實性顯然是不可考的。他們的代號是“有個楚國人”和一個只留其姓的南郭先生。但是故事中反映出來的人性問題是古今中外都普遍存在的。一個是為了達到自己的利益而不顧誠信自吹自擂,結果導致失信,讓人失笑的結果;一個是為了生計或者説也是個人利益,魚目混珠,最終無法繼續偽裝而灰溜溜逃走的故事。故事的情節已經簡化到了只剩梗概,寥寥數語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雖不豐滿但是有發人反思的力量。在準備這節課的時候, 我在想故事中的道理只需略略點撥便可呼之欲出。那麼課堂上怎麼讓這四十分鐘更有價值,更有聽頭,收穫更多呢?

考慮再三,還是決定從人物入手。故事中的人物非常簡單,只是一個代表某種意義符號。但是書中古人的缺點和所犯錯誤卻是今天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重複的。那麼深入人物的內心,去思其所思,想其所想,在孩子的頭腦中塑造出真實豐滿的人物形象,貼近人物形象,由人推己,不是更有説服力嗎?於是課堂以敍事和議論的形式展開了教學。

以《濫竽充數》為例簡單記錄一下課堂經過。

揭題後,先認識“竽”字,看字型,觀插圖,認識了這種古代樂器。接着解釋“濫”字,再舉例子幫助理解“充數”的意思。題目的意思弄懂後引導學生針對題目提出幾個常規性的問題,比如;誰濫竽充數?為什麼要濫竽充數。結果怎樣?我們能從文章中得到什麼啟發?等等。這些問題並不難,因此由學生自己讀文解決。每個問題得到初步解決後連起來講了講這個故事。接着繼續進行集體交流討論,目的是引導學生用“今人”的眼光去解讀,研究文中的人和事。

如在討論南郭先生為什麼要冒充會吹竽的人時,大家的思維已經開始活躍了。用今天人選擇職業時的想 法結合文章中的相關詞句來揣測,我們討論的結果是:1、這個工作比較輕鬆還挺體面的,可能俸祿也比較高,因為“齊宣王喜歡聽吹竽”;2、南郭先生經過長時間考察和慎重的考慮認為的確有機可乘,因為“他總是叫許多人一起吹”,人多不易被發現,他還是有一定的小聰明的;3、此外他還善於偽裝。 “每當演奏時,他就鼓着腮幫,按着竽眼兒,裝出會吹的樣子”,這是他細心觀察和成功模仿的結果。4、他也要養家餬口,可是可能沒有什麼別的本事,而他又怕吃苦,所以想去冒個險。

接着,我讓同學們想象一下,這個南郭先生第一次偽裝時的情景。有的説:“他也很緊張,怕被發現。但是要故作鎮定,避免穿幫。”有的説:“他不會很緊張,因為他已經從混進來的過程中發現那個齊宣王肯定不會識破他,周圍的人也不會多管閒事,説不定還有跟他一樣濫竽充數的人呢。”不管怎麼説,第一次南郭先生確實成功了,得到了俸祿。這一環節的設計,實際上是要學生了解人們在犯這樣的錯誤時候存在的僥倖心理。以及當錯誤沒被發現時的沾沾自喜,自以為是的想法。這是人之常情,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反應的。這個討論的結果正是我想要的——讓學生由文中人物聯想到自己,檢討自己。接着我們繼續想象南郭先生拿到俸祿後的得意樣子。讓學生把剛才討論得到的想法變成語言説出來,進行説話訓練。“他怎麼想,怎麼做,有什麼決定。”注意表達的邏輯,把前因後果有條理的説出來。這個説話訓練其實也是對故事的上半部分的一個小結。

緊跟學生的發言我用這樣一段話來過渡教學環節:“確實,在今天的社會中有不少人善於偽裝,也會耍小聰明,取得了一定的利益。但是這樣不誠信的行為能永遠裝下去嗎?”故事繼續發展,我們的討論也在繼續。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即位了,當南郭先生聽説這個新王喜歡一個個聽吹竽時會是什麼樣子呢。學生繼續走進人物的內心,以角色表演的形式,替文中南郭表達了緊張,煩躁,害怕,如熱鍋上螞蟻的樣子。這一環節的設計也是為了讓學生更深刻認識人物的錯誤。再其他同學對文中人物説一句精闢的話來幫助南鍋先生認識錯誤,改正錯誤。這時候如“騙的了一時,騙不了一世。”“真才實學才能受益終生。”“知錯就改,為時不晚”等精彩話語很自然的出現在學生的語言中了。這樣語言訓練和思想教育這兩個教學目標基本達成。課堂輕鬆幽默,學生議的熱烈,説的精彩。感覺非常好。作業是續寫這個故事,要求從人物的性格,思想的可能性,推測故事的不同發展結果。

與文中人物的充滿人情味的進行對話,使課堂變的很鮮活,人物形象不在是一個符號,而成了身邊的人,或者就是自己。這樣的語言訓練發自內心。這樣的思想教育就更能打動孩子的心吧。

成語故事教學反思 篇8

今天上課後,與同年級教師交流怎樣上好《成語故事》?

最近,我已經上了三節成語故事課,從學生的反應程度看,比較喜歡。有些學生對於成語相當有興趣。今天聽課老師説,有兩名同學在你講某個故事的時候,他都迫不及待地去看另一個故事了。

當然這樣的信息從一個側面説,我講得不夠吸引人,還有就是學生的聽講習慣還沒有養成。由此看,教師仍舊需要改變教學方式。我想,進行《成語故事》教學,不僅是為了讓學生記住幾個成語,理解它們的意思,更重要的是通過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積累成語的興趣,熱愛閲讀,從而拓寬學習語文的渠道。

然而,怎樣進行教學才能夠達到這一目標呢?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應該站在什麼角度上進行備課?必須備到什麼樣的程度?

對於我來説,很多成語故事也是第一次閲讀。雖然其中的人物並不太陌生,但是也並不熟悉。可以説,這對於我來講也是一個挑戰。但是,我很喜歡這個挑戰。因此,我每天都要讀上十幾個成語故事,並且要把裏面的許多生僻字查個清楚,對於裏面提到的人物,也要查一查他們的歷史。這樣的備課是多麼有趣呀,我與學生共同成長呢?

不過,作為教師必須更加明確你的目的是什麼?你想給學生什麼?學生會通過你的教學學到些什麼?只有這樣去想的時候,我們才能站在學生的立場上考慮他們的學習。在我與同級部教師交流的時候,我們再次理清了成語故事教學的思路。

首先,教學要有輕重,不能平均用力。也就是説要有精講略講。

其次,必須讓學生把每一個成語讀熟。

再次,課堂上必須有應用,或造句,或填詞。

最後,要有練寫,要讓學生們落實在筆頭上。

下週的成語故事教學就將圍繞這個思路進行。在嘗試後,如果有感覺不舒服的地方,仍需立即調整。如果你是班中的學生,可以談一談自己的感受,我會進行思考的。如果您是班中的學生家長也可以與學生為此展開交流,將您的觀點告知我,我會慎重考慮的。如果您是外校的一名教師,也請您談一談自己的觀點,我們可以為此展開交流。

成語故事教學反思 篇9

第十冊語文第八課的內容是成語故事三則.內容《自相矛盾》、《濫竽充數》和《畫龍點睛》。前兩則故事的寓言性很強。故事中人物的真實性顯然是不可考的。他們的代號是“有個楚國人”和一個只留其姓的南郭先生。但是故事中反映出來的人性問題是古今中外都普遍存在的。一個是為了達到自己的利益而不顧誠信自吹自擂,結果導致失信,讓人失笑的結果;一個是為了生計或者説也是個人利益,魚目混珠,最終無法繼續偽裝而灰溜溜逃走的故事。故事的情節已經簡化到了只剩梗概,寥寥數語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雖不豐滿但是有發人反思的力量。在準備這節課的時候, 我在想故事中的道理只需略略點撥便可呼之欲出。那麼課堂上怎麼讓這四十分鐘更有價值,更有聽頭,收穫更多呢?

考慮再三,還是決定從人物入手。故事中的人物非常簡單,只是一個代表某種意義符號。但是書中古人的缺點和所犯錯誤卻是今天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重複的。那麼深入人物的內心,去思其所思,想其所想,在孩子的頭腦中塑造出真實豐滿的人物形象,貼近人物形象,由人推己,不是更有説服力嗎?於是課堂以敍事和議論的形式展開了教學。

以《濫竽充數》為例簡單記錄一下課堂經過。

揭題後,先認識“竽”字,看字型,觀插圖,認識了這種古代樂器。接着解釋“濫”字,再舉例子幫助理解“充數”的意思。題目的意思弄懂後引導學生針對題目提出幾個常規性的問題,比如;誰濫竽充數?為什麼要濫竽充數。結果怎樣?我們能從文章中得到什麼啟發?等等。這些問題並不難,因此由學生自己讀文解決。每個問題得到初步解決後連起來講了講這個故事。接着繼續進行集體交流討論,目的是引導學生用“今人”的眼光去解讀,研究文中的人和事。

如在討論南郭先生為什麼要冒充會吹竽的人時,大家的思維已經開始活躍了。用今天人選擇職業時的想 法結合文章中的相關詞句來揣測,我們討論的結果是:1、這個工作比較輕鬆還挺體面的,可能俸祿也比較高,因為“齊宣王喜歡聽吹竽”;2、南郭先生經過長時間考察和慎重的考慮認為的確有機可乘,因為“他總是叫許多人一起吹”,人多不易被發現,他還是有一定的小聰明的;3、此外他還善於偽裝。 “每當演奏時,他就鼓着腮幫,按着竽眼兒,裝出會吹的樣子”,這是他細心觀察和成功模仿的結果。4、他也要養家餬口,可是可能沒有什麼別的本事,而他又怕吃苦,所以想去冒個險。

接着,我讓同學們想象一下,這個南郭先生第一次偽裝時的情景。有的説:“他也很緊張,怕被發現。但是要故作鎮定,避免穿幫。”有的説:“他不會很緊張,因為他已經從混進來的過程中發現那個齊宣王肯定不會識破他,周圍的人也不會多管閒事,説不定還有跟他一樣濫竽充數的人呢。”不管怎麼説,第一次南郭先生確實成功了,得到了俸祿。這一環節的設計,實際上是要學生了解人們在犯這樣的錯誤時候存在的僥倖心理。以及當錯誤沒被發現時的沾沾自喜,自以為是的想法。這是人之常情,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反應的。這個討論的結果正是我想要的——讓學生由文中人物聯想到自己,檢討自己。接着我們繼續想象南郭先生拿到俸祿後的得意樣子。讓學生把剛才討論得到的想法變成語言説出來,進行説話訓練。“他怎麼想,怎麼做,有什麼決定。”注意表達的邏輯,把前因後果有條理的説出來。這個説話訓練其實也是對故事的上半部分的一個小結。

緊跟學生的發言我用這樣一段話來過渡教學環節:“確實,在今天的社會中有不少人善於偽裝,也會耍小聰明,取得了一定的利益。但是這樣不誠信的行為能永遠裝下去嗎?”故事繼續發展,我們的討論也在繼續。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即位了,當南郭先生聽説這個新王喜歡一個個聽吹竽時會是什麼樣子呢。學生繼續走進人物的內心,以角色表演的形式,替文中南郭表達了緊張,煩躁,害怕,如熱鍋上螞蟻的樣子。這一環節的設計也是為了讓學生更深刻認識人物的錯誤。再其他同學對文中人物説一句精闢的話來幫助南鍋先生認識錯誤,改正錯誤。這時候如“騙的了一時,騙不了一世。”“真才實學才能受益終生。”“知錯就改,為時不晚”等精彩話語很自然的出現在學生的語言中了。這樣語言訓練和思想教育這兩個教學目標基本達成。課堂輕鬆幽默,學生議的熱烈,説的精彩。感覺非常好。作業是續寫這個故事,要求從人物的性格,思想的可能性,推測故事的不同發展結果。

與文中人物的充滿人情味的進行對話,使課堂變的很鮮活,人物形象不在是一個符號,而成了身邊的人,或者就是自己。這樣的語言訓練發自內心。這樣的思想教育就更能打動孩子的心吧。

成語故事教學反思 篇10

在指導學生預習課文時,學生基本已經把文中的大致內容瞭解清楚,而且閲讀批註也已經做好,這為我重新改變教學設計準備了條件。同時曾經在大學時就有過演話劇的經歷,我非常自信能夠調控好。開始上課了,我儘量用比較温和地聲音説:“同學們,我們學習完了《去年的樹》,從小鳥尋找樹的過程中感受到友情的可貴,誠信的可貴。今天我們來學習另外一篇《小木偶的故事》,看看在小木偶身上又發生了什麼事情呢。這次我想選幾個學生來演一演這個故事。”聽到我説表演,同學們頓時就來了精神,爭先恐後地舉起手來。為了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準備,我就讓大家自己選定一個角色,然後自由地演繹,認真地默讀着,細心地批畫着,“板着臉、笑嘻嘻、憤怒、親熱、温柔、痛苦、傷心、着急、委屈、生氣、齜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憐巴巴、放聲大哭”等等表情詞。等覺得自己把握到位了,就停下來坐好。大概十分鐘過去了,學生們都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一個個躍躍欲試的表情,讓我也為之一振。我非常想和同學們享受這一過程,於是我輕輕地問同學,願意給老師一個機會演嗎?結果學生們都非常樂意地點頭。

我扮演小紅狐,另外再選了幾個學生扮演小木偶、小白兔、熊警察、老婆婆、藍鼻子小女巫。為了把狐狸的狡猾演繹得淋漓盡致,我在表演時儘量的用可愛的動作和甜美的語言來表達,這時大家都進入了狀態,委屈、傷心、憤怒的小木偶也演得很到位,可是它只有笑嘻嘻的表情,所以非常難把握。特別突出的是小白兔,那個齜牙咧嘴的表情,蹦蹦跳跳的動作真是很像,全體同學都不由得鼓起了掌。老婆婆在臨走時的嘟嘟囔囔,小孩也盡全力的扮演。小女巫的神奇力量是學生們最喜歡的,飾演得很天真可愛。孩子們熱情高漲,每個人都賣力地演出,歡笑聲充溢着課堂,我發現他們真是可愛至極,又非常聰明!在演童話故事的過程中小孩們也已經充分理解了那些表情詞。

成語故事教學反思 篇11

在閲讀中學生們都擁有自己的見解。整節課體現出了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知識的。問題應該從孩子當中來,由學生的需求產生問題,這樣的問題指向才是學生真正願意學,並學得有意義的內容

對課文的主要角色進行了分析,我又讓學生思考從這個故事中受到了什麼啟發?有的同學:“當我們遇到困難時,不要退縮,我們應該運用自己的智慧去克服困難。”還有的同學説:“我想起了巴爾扎克説的一句名言:一個擁有智慧的人,才真正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有的同學説:“對於壞人,我們不要相信他的謊言。當漁夫收服魔鬼時,魔鬼還想説謊騙漁夫,可是漁夫識破了魔鬼的謊言,堅決把它投進大海。如果是別人,恐怕要猶豫,一猶豫,魔鬼會説出更動聽的謊言,比如給他財寶等等,那就會重新落到魔鬼的手裏,那就死定了。”

最後讓同學們複述故事內容,激發學生閲讀興趣,並佈置課外閲讀。

上完這節課後,讓我深深的體會到了第斯多惠説的,“不好的教師奉送真理,好的教師教人發現真理。”這句話的內涵。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讓我們真正樹立起以學生為本,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思想,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孩子,讓他們經歷習得知識的過程吧。

成語故事教學反思 篇12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通過寫一個小村莊的人們無節制地亂砍濫伐樹木,使周圍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最後受到大自然嚴厲的懲罰──整個小村莊都被咆哮的洪水捲走了,從而告誡人們要愛護樹木,保護大自然的生態平衡。這篇課文雖然篇幅短小,語言樸實,但寓意深刻,讀後耐人尋味,是培養學生環保意識和指導學生朗讀的好課例。因此,在備課時我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交流,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文中藴含着的道理”做為主要教學目標。圍繞着這個教學目標,在讀準字詞並初步感受課文內容後即以“老師想提一個問題,這節課我就提一個問題。你們有信心答對嗎?要想答對我的問題,你們得好好讀讀課文。該怎麼讀呢?你們先猜猜我會提什麼問題,按你們猜的問題使勁兒鑽研,鑽研得越透徹越好。”在學生再讀課文後接着揭示問題:讀了這篇課文,你心裏是什麼滋味?本想借着這一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地認真地去讀課文並深刻地去領悟每一句話所藴含的道理,然後再以“如果這個小村莊還有人活着,你想對他説些什麼?”來進行説的訓練,最後再進行一些拓展練習,為學生補充一些資料。可惜,正當大家深入地理解課文時,本節課卻不得不戛然而止。

課後一直覺得很遺憾,留了個小尾巴。但細細一想,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講,這樣的一篇言簡意深的課文要想在40分鐘內既深刻地去領悟每一句話所藴含的道理又能感情地朗讀也決非易事。要想訓練得更紮實,只能慢慢地去引導,反覆地去體驗,深刻地去感悟。

成語故事教學反思 篇13

上完《小木偶的故事》,感覺心情特別愉快。

這篇童話故事趣味性強, 學生理解課文並不難。因此在教這課時,採用了以下教學流程:自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分角色讀課文,體會故事藴含的道理-------積累詞語,豐富語言------展開想象,續編故事。

其中,感覺最有特色的地方是:“積累詞語”這一環節。因為這課表情的詞特別多,所以安排了讓學生劃詞、讀詞、理解詞、運用詞達到積累運用的目的。把“板着臉、笑嘻嘻、憤怒、親熱、温柔、痛苦、傷心、着急、委屈、生氣、齜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憐巴巴、放聲大哭”板書在黑板上,然後讓學生讀詞,以邊讀邊做表情動作來理解詞,最後以選詞説話達到運用的目的。 這環節的設計感覺很好,學生因為有着忽喜忽怒忽悲忽怨各的表情演示,興致高漲,也能比較直觀形象的理解詞語的意思,個別學生對某些詞理解就猶豫着知道如何做表情動作,這時他們會左右觀看,從同學的表情理解自己感到疑惑的詞語。這樣的教學中,既輕鬆又收效好,老師的解釋已顯得多餘。

這節課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度過,連自己也被他們豐富多彩的表情所感染,如果每節語文課都能這樣輕鬆愉悦, 又何愁學生不愛學語文呢?這就有效教學吧,能讓學生輕鬆的課堂中學到各種語文知識, 讓學生深深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成語故事教學反思 篇14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環境優美的小村莊,由於村裏的人們過度地砍伐樹木,致使周圍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最後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整個村莊被洪水捲走的故事。本文呼籲人們應該愛護樹木,保護周圍的環境,維護生態平衡。

教學中我是這樣設計的:一、首先讓學生欣賞圖片(山谷中,早先有過一個美麗的小村莊。山上的森林鬱鬱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見底,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接着引導學生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欣賞小村莊先前的美麗。引:這是一個怎樣的小村莊?讓學生通過多層次多形式讀書,再畫一畫,感受小村莊先前的美麗。再展示課文後部分對比鮮明的圖畫,問“同學們,此時此刻你心裏有何感受?”在他們談完感受後,再出示最後一句,讓學生試讀,使學生在讀中體會小村莊的變化,與課文前部分形成對比。二、引導學生理解小村莊的變化,帶領學生質疑問難:“同學們,看了前後不同的兩幅畫後,你們有什麼想問的嗎?”學生會問:“老師,小村莊發生了什麼變化,為什麼會發生這個變化?”這樣學生就抓住了文章的要領,師生在質疑問難中共同確定了學習目標。接着我又問“想想哪些地方寫了小村莊發生變化?哪些地方寫小村莊為什麼變化?”這一問題旨在使學生理 清課文思路,感知課文大意。三、細讀課文,弄清小村莊的變化。在課中我問學生:“這麼美的小村莊怎麼會消失呢?”這一問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帶着疑問,學生讀文的興趣就濃了,讀書的效率也就相應提高了。我讓學生自由讀二、三、四自然段,自己去尋找答案。在這一部分教學中,我緊緊捉住重點語句進行品析,指導學生情感朗讀。如“誰家……誰家……”、“拎起”、“一棵一棵”、“不斷擴大”、“各式各樣”、“應有盡有”這些重點詞句,很好地表現小村莊的人們沒有節制和約束,上山砍柴很隨便,強烈體現人們對森林的破壞。讓學生從中歸納出正是因為這些村民亂砍亂伐,造成了對周圍環境的破壞,最終受到了大自然的懲罰,由此看出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然後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體會文章中所藴含的深刻道理。四、學完本文後設計填空,“你想對小村莊的人們説什麼?”學生能聯繫實際告誡村莊的人們以後不要破壞環境,要愛護大自然,否則會受到大自然最嚴厲的懲罰。五、最後一個環節我聯繫實際用圖片展示周圍環境遭受破壞現象,説説身邊有哪些破壞環境的現象,你想對全社會説什麼?通過小練筆也增強了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這裏旨在使學生從文中受到啟發,懂得“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後已經認識到了要保護樹木,不能亂砍亂伐,否則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的道理。但是在讓他們對小村莊的人們説幾句話,並提出環保建議這個環節時,由於學生沒有親身體驗,加上詞語積累不夠,所以口語表達也就不流暢。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加強口語練習,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成語故事教學反思 篇15

在結束課堂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了“摘抄詞語”、“贈送留言”、“蒐集名言”等內容,讓學生將知識轉化成能力,將課文的精神滲透在自己的學習生活中。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還有許多的不足。比如在教學“磨礪”這個詞語的時候,在練筆之前的鋪墊做得不夠,提示語設計的有點難,學生寫話有點困難;在讀的過程中,形式還可以更豐富一點,語言還可以設計得生動有趣一點,讓學生讀的慾望更強烈;在提問時,問題的目標性要更強一點,準確性要高一點,要讓學生有明確的目標,才能幫助他們儘快地找到答案,理解課文。

這堂課給了我自己很多啟發。在拿到一篇課文的時候,要首先思考的不是要教什麼,而是要學生髮展什麼?在設計環節過程中,重要的是着眼於小問題,一個詞語,一句話,能從中讓學生收穫到什麼,哪裏提高了?從學生的方面去考慮,而不是為了學而學,為了教而教,那麼我們的教學才能真正成為有效的教學。

成語故事教學反思 篇16

剛剛學完《蘭蘭過橋》,學生們非常喜歡文中介紹的神奇的潛水橋、塑料橋。在教學《火車的故事》時,我將這兩課的內容進行了整合。通過小火車簡筆畫,介紹火車的發展過程。順勢引導學生理解“科學的力量”。

學生在上節課學習的基礎上,對於本課的內容理解的深刻。大多數學生感受到科學的力量越來越大,知識越學越多,越學越深。從小樹立學科學的遠大志向,長大發明更先進的火車、大橋。

課堂上,我利用剩餘的時間讓孩子們動筆畫畫。孩子們的畫充滿了童趣。課後,我又將部分學生的作品粘貼到黑板上。孩子們就更加高興了。培養低年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很重要,我將為此而不斷努力。

成語故事教學反思 篇17

這堂課,在教具上我費了很大的心思做了很充分的準備,為幼兒準備了許多的小圖片,可供幼兒選擇,還有每人一張的星期安排表、記號筆、自制的教學圖片等。這些教具的準備很好的提高了幼兒學習的興趣及積極性,為本堂課的開展起到輔助的作用。

在活動的設計中,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現知識的學習情況,認真的思考、設計了活動目標以及各個活動環節。但是,上完本堂課後,發現在活動目標的制定中,我設計的目標有點過於簡單,絕大多數幼兒都能自己整理自己的思路,完整講述操作的結果,以至於在我預設的過程中超前的完成我設定的目標。經過反思,我重新制定了一個新目標,增加了一點學習的難度。我在本堂課中加入時間或月份的學期。例如:星期日,下午幾點我在幹什麼。我想這樣的設計更適合大班幼兒的學習特點。一堂課中不僅讓幼兒認識到了“一個星期”的時間概念,而且也學習到了“24小時”的時間概念。

經過本堂課授課,我發現自己在教學上還存在着許許多多的不足,在課堂中的隨機應變能力、幼兒回答問題積極性的調動等有待加強。

成語故事教學反思 篇18

《大樹的故事》是人美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二年級第三冊中的第八課。教學目標基本實現,這一堂課圍繞大樹爺爺貫穿了整節課的教學內容,通過回答大樹爺爺的問題、觀看錄象和對大樹的聯想,激發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激起學生熱愛大自然,探索自然奧妙的興趣。

本課時教學重點明確。回憶並會觀察大樹外形特徵,能根據本課題的內容進行想象、創作。學生學習積極性高,課前我做了大量的教學準備。關於大樹的模型、精彩錄象的創設等,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控制學習活動。實踐活動時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或昆蟲進行創作,大膽地發揮想象,能使課堂活躍起來,更能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 做到“綱舉目張”,抓住重要問題,引領教學全過程。

我採用了開門見山的形式引入新課。我告訴同學們:今天我從森林裏請來了愛講故事的大樹爺爺。然後請一名同學讀了大樹爺爺的來信,組織同學回答大樹爺爺提出的問題。然後通過錄像畫面引導、激發學生對大樹故事的聯想,營造了一個和諧、輕鬆的學習氣氛,為學生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間。並從中拓寬學生思維,大膽想象。然後我又把人們對大樹的破壞行為提了出來,讓同學們想想如果沒有了大樹,世界將會怎樣,以及我們該怎樣拯救大樹?這個問題的提出引發了學生們極大的興趣,他們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意見,他們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門。對於學生的回答,我不斷的鼓勵他們。接着我請學生猜猜大樹活了以後會怎麼樣,都有誰會來到大樹的周圍?通過聯想,學生們也想自己也到大樹的周圍和大樹做朋友,這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懷。再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想象與本組同學討論,“可以設計什麼樣的小動物或者昆蟲,能夠組成一個什麼樣的故事,故事的經過是怎樣的?”至此學生的設計方案已基本成熟。學生的作品內容各有千秋,有的是象啄木鳥幫大樹吃蟲子的故事,有的是發生在大樹上的故事;作品的圖案充分的反映了兒童天真活潑;色彩有的響亮、熱烈;有的柔和、寧靜。很明顯,學生的設計構思較以前有了很大突破,最後我和學生們一起成為了大樹爺爺的朋友,並鼓勵學生在課後多找一些奇特的大樹的資料,來進行課堂延伸,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綠色生命的情感。由於本課的教學使我想到,要把美術教材變成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載體,使美術課堂真正成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沃土,就必須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而學習新課標,首先要加深對美術課程的理解。只有這樣,才能綱舉目張,而不至犯穿新鞋走老路的錯誤。

但是由於在本節課開始之前耽誤了一些時間,所以在活動最後“收尾”部分較匆忙。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努力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爭取在以後的每一堂課上,都有更大的進步。並且積極參加各種培訓,吸取先人的豐富課改經驗,試圖借鑑這一做法的精髓,使“做”與“教”統一,成為一名優秀美術教師。

成語故事教學反思 篇19

《漁夫的故事》一課選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故事主要講了一個貧窮的漁夫,到海邊去捕魚,意外地撈上了所羅門封鎖魔鬼的瓶子。他打開瓶子,狡猾兇惡的魔鬼鑽了出來,想要殺死他。漁夫用自己的智慧戰勝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鎖在瓶子裏。故事中魔鬼的強大和漁夫的弱小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故事告訴人們:擁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勝的。

這時候漁夫想道:“他是個魔鬼,我是個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壓制他的妖氣。”

這是課文唯一一次對漁夫心理活動的描寫。從他的想法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見,漁夫此時已經鎮定下來,他知道怕魔鬼和與魔鬼講道理,都是徒勞的,自己能與魔鬼較量的,不是身體,而是智慧。他想到了,只有讓魔鬼重新回到並子裏,才可以治服它。所以下面的對話,漁夫的語言就充滿了智慧,讓魔鬼相信:他不想再乞求、辯解,準備束手待斃,使魔鬼不知不覺進入了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