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課堂反思(通用5篇)

《日月潭》課堂反思 篇1

一、整體感知,發現美

《日月潭》課堂反思(通用5篇)

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遵照課標的精神,在整體感知環節,我讓學生默讀全文,找出自己感受到美的語句,和小夥伴讀一讀並且互相交流。每個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知是不同的,尋找到他們心中認為美的地方也是不同的。我從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角度考慮,採取上述做法,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又能使學生在交流中相互學習,初進一步感知日月潭的美景。

二、層層深入,感悟美

《日月潭》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景色的秀麗和作者的讚美都藴含於文章之中,隱藏於文字之下。為讓學生欣賞到這裏的秀麗風光,感悟到作者的讚美之情,我採用了“品讀”的方法,並引導學生在品讀中層層深入。如品讀“清晨的日月潭”這一部分時,學生起初只能通過“薄薄的”“隱隱約約”等詞語的表面感覺美,這種現象與學生年齡較小,以形象思維為主有關。我想到只有採用直觀形象的情境教學才能使學生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障礙,獲得感性知識,所以我藉助課件通過讓學生看圖感受霧之薄,像隔着一層紗。之後我還設計了這樣一段導語“假使我們乘着小舟在這輕紗薄霧籠罩下的湖面上飄來蕩去,你們是什麼心情呀?”通過移情讓孩子獲得心理愉悦進而體會日月潭這種朦朧的美。學生在這優美的意境當中、欣賞着美麗的畫面領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學習興趣提高了。這時再指導朗讀就使“品”得以深化。另外在品讀“中午的日月潭”這 一部分時,抓住“建築”一詞,我相機補充圖片資料,並伴隨導語“在潭北的半山腰上,有因供奉文聖孔子、及武聖關羽而得名的文武廟。南邊青龍山上有玄奘寺,那可是為紀念唐玄奘法師到西天取經而建立的呢!”這樣一來,不僅讓孩子瞭解到那裏藴藏着豐厚的文化底藴,還進一步感悟到日月潭的風光秀麗,同時體現了課內外學習的結合。

《日月潭》課堂反思 篇2

《日月潭》是一篇寫景的短文,刻畫了我國寶島台灣有名的風景區──日月潭。日月潭是台灣省的一個大湖。那裏風景精美、氣候宜人,是旅遊度假的好去處。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領導朗讀上,採用多種讀書情勢,如自由讀、教師示範讀、學生個人讀、默讀、小組合作讀。例如,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時,先由學生默讀,理解本段內容,再讓學生看課件,讓學生明確日月潭名字的由來,然後帶着感受再讀課文,逐步引導學生將課文的語言變成學生自己的語言,再到有情緒的朗讀,落實讀的訓練目的,器重讀的實踐過程,使閲讀真正成為學生自動的個性化行動。在讀中使學生理解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激發起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中器重學習過程 讓學生小組自由讀書思考,讀自己喜歡的景色,把課堂上更多的時間、更大的空間交給學生,讓他們在合作中共同提高,在解決疑難中勇敢創新,從低年級就培育自主合作學習的意識及自動探究的能力。併為學生鋪設體驗成功的平台,採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獲得知識與技巧的同時,更加器重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逐漸控制學習方法,學會學習。

《日月潭》課堂反思 篇3

除了引導學生品讀之外,在講述 完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中的美景後,我又進行了如下設計,教師邊導語“日月潭就像一位神奇的魔術師,在不同的時候變化着自己的新裝……”,邊出示微風吹拂下、夕陽西下、月光映照下的日月潭,孩子們看着這些美麗的畫面心中又蕩起了圈圈漣漪,對美麗的日月潭又產生了無限的遐想,進一步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此時,我發現孩子們已經被這美麗的日月潭所陶醉,所吸引,就勢讓孩子們用自己積累的好詞佳句誇誇日月潭。孩子們紛紛舉起小手躍躍欲試,有的説“日月潭你什麼時候都美啊!”有的説“日月潭景色宜人!”還有的説“日月潭風光秀麗!”孩子們的情感得以釋放。

在朗讀、理解之後,我讓學生説説你還了解中國台灣的什麼,學生通過課前查找的資料説了一些,這時我也補充了中國台灣特有的阿里山、蝴蝶、水果等圖片資料,使學生對中國台灣產生了美好的嚮往。這時,老師導語“在中國台灣也住着和你們一樣的小朋友呢!讓我們隔海相望,和他們説説心裏話吧!”孩子們敞開心扉、暢所欲言,他們的情感再次得以釋放。我們班正好有一位來自中國台灣的小朋友潘德貴,我利用這一條件,讓孩子們知道中國台灣小朋友就生活在我們身邊,和我們和睦相處、相親相愛地像一家人一樣。此時情感價值態度觀目標得以落實。

可是,上完了這節課,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課中還存在許多不足。比如説在課堂評價的實施和運用中,我不能適時地為學生作出最適當的評價。當我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説説為什麼叫日月潭時,有一個學生站起來説出了日月潭的形成,由於不是我想要的答案,我就沒有及時鼓勵他,而是又去叫其他學生了。通過課後反思,我認識到應該尊重每一個學生,從鼓勵的角度出發,表揚他在課前查找了大量關於日月潭的資料。這樣不僅可以保護這個學生的表現慾望,而且會使其他學生的信心倍增,積極性提高,從而使課堂的熱情一浪高過一浪。

《日月潭》課堂反思 篇4

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小數乘法,我大膽改變教材沒有使用課本上的情景圖,安排了複習積變化的規律,透過例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之後安排了一些練習鞏固。而在實際的學情中,有大部分學生都會算小數乘法,明白當成整數計算,然後點上小數點,但對於為什麼要這麼算,豎式的寫法還很模糊這一現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編排進行,這樣的問題沒有挑戰性,學生不會感興趣,於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安排:

1、突出積變化的規律

在教材中積變化的規律是複習,我在教學中卻將當它是新知,引導學生髮現規律,體驗發現的樂趣。充分理解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縮小)多少倍,積就會擴大(縮小)相同的倍數。引導學生直接運用這個規律計算出0.3×2,同時運用小數乘整數的好處進行驗證,感受規律的正確性。

2、突出豎式的書寫格式。有了前應對算理的理解,當遇到用豎式計算3.85×59時,學生不再感到困難,但要他們説出為什麼這麼寫,部分孩子還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數點為什麼不對齊了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已經將3.85擴大100倍,計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據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計算,而不是小數乘法了,最後還得將積縮小100倍。

4、突出小數的位數的變化。

小數位數的變化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因此我為這個安排了兩個練習,一個是推算小數的位數,二是決定小數的位數,在決定小數的位數後選取了兩題讓學生計算,認識到並不是積的小數的位數和因數的小數位數都是一樣的。

在整節課的學習中,學生開始對學習充滿興趣,用心的思考,運用發現的規律去解決問題,能正確計算小數乘整數,而讓我覺得困惑的是,在前面這一部分我讓學生髮現規律,運用規律去口算,然後去筆算,一切都在我的安排之中,教學的過程是流暢的,順利的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和擴展,學生掌握的狀況也是很好的,

但過多的暗示是否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如果不鋪墊,直接出示小數乘整數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對於培養學生的思維潛力是否好些課的下半部分,學生對計算已經不感興趣了,有幾個孩子已經開小差了,事後調查得知,他們覺得問題太簡單了,就是積的小數位數的問題,只要移動小數點位置就行了,計算沒有什麼多大意思.學生説得是實話,最近學的都是計算,都是討論計算方法,而計算方法的發現有時不需要讓他們經歷發現、探究的過程,更多的是老師的提醒和告訴,充滿好奇心的孩子怎樣喜歡被動的理解呢。看來計算的教學還需要教師將練習的形式變的豐富些,吸引學生的眼球和大腦。

《日月潭》課堂反思 篇5

新課程的改革,使得國小的知識要體現與國中更加的接軌,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解簡易方程”中進行了一次新的改革。要求方程的解法要根據天平的原理來進行解答,也就是説要通過等式的性質來解方程,這一方法雖然説讓方程的解法找到了本質的東西,但是也讓我感到了許多困惑

1、從教材的編排上,整體難度下降,有意避開了,形如:45-X=23等類型的題目。把用等式解決的方法單一化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求學生較熟練地利用等式的方法來解方程,但用這樣的方法來解方程之後,書本不再出現X前面是減號或除號的方程題了,學生在列方程解實際應用時,我們並不能刻意地強調學生不會列出X在後面的方程,我們更頭痛於學生的實際解答能力。在實際的方程應用中,這種情況是不可避免的。很顯然這存在着目前的侷限性了。對於好的學生來説,我們會讓他們嘗試接受--解答X在後面這類方程的解答方法,就是等號二邊同時加上X,再左右換位置,再二邊減一個數,真有點麻煩了。而且有的學生還很難掌握這樣方法。

2、 內容看似少實際教得多。難度下降後,看起來教師要教的內容變得少了,可以實際上反而是多了。教師要給他們補充X前面是除號或減號的方程的解法。要教他們列方程時怎麼避免X前面是除號或減號的方程的出現等等。